CN109028531A - 后框体和空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框体和空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8531A
CN109028531A CN201810793698.5A CN201810793698A CN109028531A CN 109028531 A CN109028531 A CN 109028531A CN 201810793698 A CN201810793698 A CN 201810793698A CN 109028531 A CN109028531 A CN 109028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cleaning module
cell wall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936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泽平
刘志强
叶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936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85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8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85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后框体和空气处理装置,后框体安装在空气处理装置,所述后框体上设有一进风口,所述后框体的进风面上且对应所述进风口设有格栅组件,所述后框体的进风面和所述格栅组件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一侧向开口,所述后框体还具有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的槽道,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净化模块自所述侧向开口,且沿所述槽道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置槽。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净化模块的拆装。

Description

后框体和空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框体和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气处理装置,例如空调器,其进风口通常固定有净化装置,以对空气进行净化。现有空气处理装置中,空气处理装置的用于安装净化装置的安装口是朝内的,则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将净化装置先装好在空气处理装置的其中一壳体上,再将空气处理装置的壳体组装好;并且在需要取下净化装置时,也需要先将空气处理装置的壳体拆除,才能够取出净化装置,如此不利于净化装置的拆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后框体,旨在方便净化模块的拆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后框体,安装在空气处理装置,所述后框体上设有一进风口,所述后框体的进风面上且对应所述进风口设有格栅组件,所述后框体的进风面和所述格栅组件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一侧向开口,所述后框体还具有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的槽道,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净化模块自所述侧向开口,且沿所述槽道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置槽。
可选地,所述后框体的出风面设有横档杆,所述横档杆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格栅组件和所述横档杆之间形成所述槽道。
可选地,所述后框体包括进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面板上设有所述横档杆,所述横档杆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进风口的两相对孔缘。
可选地,所述后框体包括进风支架和进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支架安装在所述进风面板的进风面,并罩设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进风支架上且对应所述进风口设有所述格栅组件;所述进风面板上设有所述横档杆,所述横档杆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进风口的两相对孔缘。
可选地,所述后框体包括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面板与所述出风面板连接而形成一环状壳体,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所述横档杆。
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空调器,所述后框体包括进风面板和换热器支架,所述进风面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换热器支架位于所述进风面板的出风侧,所述换热器支架上设有所述横档杆。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净化模块和后框体,所述后框体上设有一进风口,所述后框体的进风面上且对应所述进风口设有格栅组件,所述后框体的进风面和所述格栅组件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一侧向开口,所述后框体还具有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的槽道,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净化模块自所述侧向开口,且沿所述槽道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置槽,以使空气经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后框体。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具有面向所述侧向开口的第一侧壁,所述净化模块具有面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其中一者设有定位柱,另一者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槽适配插合。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净化模块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槽壁设置的第一表面和面向所述第二槽壁设置的第二表面;
所述净化模块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槽壁设置的第一表面和面向所述第二槽壁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槽壁之间设有弹性限位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槽壁之间通过所述弹性限位件抵接;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槽壁之间设有另一弹性限位件,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槽壁之间通过该另一所述弹性限位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净化模块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槽壁设置的第一表面和面向所述第二槽壁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槽壁之间在部分位置相互抵接并在部分位置相互间隔设置;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在部分位置相互抵接并在部分位置相互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上均设有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与所述格栅组件间隔设置,所述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格栅组件和所述限位凸沿之间。
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高压包本体,所述高压包本体的输入端接入直流电源,所述高压包本体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净化模块电连接,所述高压包本体设于所述格栅组件上,且所述导线至少部分依附所述格栅组件安装。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具有面向所述侧向开口的第一侧壁,所述净化模块具有面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高压包本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导电件,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容置槽安装到位后,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接触导通,以使所述高压包本体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净化模块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格栅组件包括多个横格栅条和至少一竖格栅条,所述横格栅条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竖格栅条与所述横格栅条交叉设置;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走线架,所述走线架安装在所述竖格栅条上,所述走线架具有走线槽,所述导线设于所述走线槽内;或,所述竖格栅条上设有走线槽,所述导线位于所述走线槽内。
可选地,所述走线槽内且沿远离所述高压包本体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输出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高压包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子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高压包本体电连接;所述净化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其中一者用于输出高电压,另一者用于输出零电压;所述走线槽内还设置有隔离部,该隔离部位于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之间,以分隔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一输出端子。
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离子发生器,所述离子发生器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高压包本体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离子发生器位于所述净化模块的进风侧。
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进风口呈长条状,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离子发生器,多个所述离子发生器沿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格栅条包括多个横格栅条和至少一竖格栅条,所述竖格栅条与所述横格栅条交叉设置;
所述竖格栅条沿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进风口分隔为两个进风区域,每一所述进风区域内至少设有一所述净化模块,多个所述离子发生器均设于所述竖格栅条上。
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串联设置于所述高压包本体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电源之间;其中,
所述微动开关被配置为,在所述净化模块自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内取出,并被所述净化模块触发时断开,以使所述高压包本体停止供电。
可选地,所述净化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微动开关的数量也为多个,每一所述微动开关分别与一所述净化模块对应设置;
所述高压包本体的输入端具有电源端及接地端,多个所述微动开关依次串联设置于所述高压包本体的电源端与所述直流电源之间;或者,多个所述微动开关依次串联设置在所述高压包本体的接地端与地之间。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一侧向开口来供净化模块安装的方式,利于净化模块从侧向开口处推入到格栅组件和后框体之间所形成的容置槽内,同时也利于将净化模块从侧向开口拉出容置槽,且由于侧向开口是形成在后框体的进风侧的,故侧向开口显露在外,而不是在后框体内,故在取出净化模块时,不需要将空气处理装置的外壳进行拆除,从而方便对净化模块进行清洗或是更换。另外,通过在后框体上形成槽道的形式,使得净化模块沿着槽道进行滑动,槽道对净化模块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能够引导净化模块准确安装到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气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进风面板和进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净化模块和进风支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进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进风支架从另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净化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6中净化模块从另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4中进风支架从又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E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F处的放大图;
图14为图5中H处的放大图;
图15为图5中进风支架安装高压包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净化模块和高压包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G处的放大图;
图18为图16中高压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D处的放大图;
图20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21为图18中高压包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2为图18中高压包组件从另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该空气处理装置具体可以是空调器,例如分体式空调壁挂机、一体式空调、移动空调、四面出风天花机或窗机等类型,一体式空调还可为方形柜机或是圆形柜机等类型;该空气处理装置还可以是空气净化器,例如移动式空气净化器、吊顶式空气净化器或是立式空气净化器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4,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和风机,对于空调器而言,空调器还具有换热器(例如翅片式换热器),外壳内形成一风道,风机以及换热器均设置在风道。一般地,在空调器中,外壳内还设有换热器支架,换热器安装在换热器支架上,换热器支架与外壳固定。例如,换热器支架具体可呈长条状,且在换热器的两相对侧各设有一换热器支架。外壳一般包括进风面板10和出风面板(图未示出),进风面板10和出风面板可围合形成一环状的壳体。该实施例中,进风面板10与出风面板连接,优选为可拆卸连接,例如采用卡扣或是螺钉等方式连接,以便于打开空调器的外壳。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风面板10上设有格栅组件21,在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格栅或是导风板;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进风面板10上设置一大的进风口10a,且在进风面板10上还设有一进风支架20,进风支架20盖设在进风口10a,并且进风支架20上在对应进风口10a的位置设有格栅组件21。可选地,进风支架20安装在进风面板10的进风侧,并且进风支架20在进风面板10的进风侧形成一隆起部,以利于形成安装净化模块30的侧向开口20c。进风支架20与进风面板10是可拆卸连接的,例如,进风支架20与进风面板10采用螺钉、卡扣等方式进行连接,以便于进风支架20的拆卸。具体地,可在进风支架20上且靠近边缘处设置多个螺柱,多个螺柱沿着进风支架2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进风面板10上设置螺孔,螺柱和螺孔之间通过螺钉进行连接。该通过将安装架拆分为进风面板10和进风支架20的形式,有利于对单个结构进行简化,故便于单个结构的加工;此外,进风支架20安装在进风面板10上,且两者的安装位置外露,故利于用户对进风支架20整个拆除。再者,在其它实施例中,进风面板10和进风支架20也可以是一体注塑成型的。在应用到圆形柜机中时,进风面板10、进风支架20和出风面板均是呈圆弧状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气处理装置具有一进风口10a、一出风口和一风道,进风口10a和出风口通过风道连通。在进风口10a处可设置格栅组件21,例如,在未设置进风面板10或是进风支架20的实施例中,格栅组件21可直接设置在风道的进风口10a处,并与形成风道的壳体连接。格栅组件21包括交错设置的多根格栅条,空气从相邻格栅条之间形成的进风孔进入风道,例如,如图所示,多根格栅条包括多根沿横向延伸的横格栅条212和至少一沿竖向延伸的竖格栅条211,竖格栅条211与多根横格栅条212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空气处理器件,空气处理器件位于格栅组件21的出风侧,一般地,空气处理器件是设置在风道内的,能够对空气进行处理,空气处理器件可设置在风道的进风口10a或是出风口,当然,空气处理器件也可位于风道的中部。具体而言,空气处理器件可为电净化模块30,在空气流经电净化模块30时,电净化模块30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带电尘埃;空气处理器件可为过滤网,过滤网能够对空气中的大颗粒进行过滤;空气处理器件可为负离子发生器60(如图22所示),负离子发生器60能够释放负离子,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空气处理器件还可为加湿器,加湿器可朝室内释放水汽;空气处理器件还可为水洗模块,水洗模块能够形成冲洗水幕,来对流经水洗模块的空气进行清洗;在空调器中,空气处理器件也可为换热器,以对空气进行制热或是制冷;当然,空气处理器件也可为电净化模块30、过滤网、离子发生器60、换热器、加湿器、水洗模块、换热器等任意两者或多者的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空气处理器件包括后框体和净化模块30。后框体安装在空气处理装置,所述后框体上设有一进风口10a,所述后框体的进风面上且对应所述进风口10a设有格栅组件21,所述后框体的进风面和所述格栅组件21之间形成容置槽20a(如图5所示),所述容置槽20a具有一侧向开口20c,所述后框体还具有沿所述侧向开口20c的开口方向延伸的槽道,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净化模块30自所述侧向开口20c,且沿所述槽道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置槽20a,以使空气经净化模块30通过后框体。具体而言,该实施例中的槽道具体可额外设置以横档杆11来形成,例如,所述后框体的出风面设有横档杆11,所述横档杆11沿所述侧向开口20c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格栅组件21和所述横档杆11之间形成所述槽道。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容置槽20a具有沿侧向开口20c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20e和第二槽壁20f,也可在容置槽20a的第一槽壁20e和第二槽壁20f上分别设置滑槽,该滑槽沿侧向开口20c的开口方向延伸,且该滑槽即为槽道。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一侧向开口20c来供净化模块30安装的方式,利于净化模块30从侧向开口20c处推入到格栅组件21和后框体之间所形成的容置槽20a内,同时也利于将净化模块30从侧向开口20c拉出容置槽20a,且由于侧向开口20c是形成在后框体的进风侧的,故侧向开口20c显露在外,而不是在后框体内,故在取出净化模块30时,不需要将空气处理装置的外壳进行拆除,从而方便对净化模块30进行清洗或是更换。另外,通过在后框体上形成槽道的形式,使得净化模块30沿着槽道进行滑动,槽道对净化模块3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能够引导净化模块30准确安装到位。
以下以多个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后框体的具体结构,但不限于此。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框体为进风面板10,所述进风面板10上设有所述进风口10a和设于所述进风口10a内的所述格栅组件21,所述进风面板10上设有所述横档杆11,所述横档杆11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进风口10a的两相对孔缘。该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的后框体为一整块面板,格栅组件21可与该进风面板10一体注塑成型,故能够减少安装工序,节省组装时间。横档杆11和格栅组件21均形成在进风面板10上,由于两者形成在一个部件上,故有利于横档杆11与格栅组件21之间位置关系的确定,从而便于横档杆11和格栅组件21的加工,可更好保证横档杆11和格栅组件21之间形成的槽道能够更好引导净化模块30准确安装。可选地,横档杆11为多个,多个横档杆11沿竖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横档杆11,可对净化模块30的沿竖向上的多个位置均进行限位,故可更好防止净化模块30朝横档杆11所在的方向倾倒,且设置多个横档杆11的方式也有利于对进风面板10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在圆形柜机中,横档杆11是呈弧形设置的。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后框体包括进风支架20和进风面板10,所述进风面板10上设有所述进风口10a,所述进风支架20安装在所述进风面板10的进风面,并罩设所述进风口10a设置,所述进风支架20上且对应所述进风口10a设有所述格栅组件21;所述进风面板10上设有所述横档杆11,所述横档杆11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进风口10a的两相对孔缘。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后框体分为进风支架20和进风面板10两个部件的形式,故在需要对空气处理装置内部的零部件,例如对位于空气处理装置内的风机进行清洗或是维修时,仅需要打开进风支架20即可,而不用将整个进风面板10都打开,可利于用户操作。另外,设置在进风面板10的进风面上设置进风支架20的形式,进风支架20凸出在进风面板10上,相当于格栅组件21凸出在进风面板10上,故利于格栅组件21和进风面板10之间形成更大的间隔来构成容置槽20a。此外,相较于横档杆11形成在进风支架20上的形式,本实施例中横档杆11设置在进风面板10上,使得横档杆11和格栅组件21的间隔较大,即形成的槽道的宽度较大,故而能够提供更大的空间来供净化模块30顺畅滑动。
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后框体包括进风面板10和出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10上设有所述进风口10a,所述进风面板10与所述出风面板连接而形成一环状壳体,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所述横档杆11。需要说明的是,当横档杆11形成在出风面板上时,该横档杆11是靠后设置的,即横档杆11至少朝格栅组件21所在的位置凹陷,以接近格栅组件21设置。通过将横档杆11设置在出风面板上,进风面板10是倚靠在横档杆11上的,因而也能够对进风面板10的安装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
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空调器,所述后框体包括进风面板10和换热器支架(图未示出),所述进风面板10上设有所述进风口10a,所述换热器支架位于所述进风面板10的出风侧,换热器安装在换热器支架上,例如换热器为翅管式换热器,翅管式换热器贯穿换热器支架设置,该换热器支架可与进风面板10、出风面板或是底盘等结构进行连接,从而将换热器进行固定。所述换热器支架上设有所述横档杆11,该横档杆11同样是靠后设置的,即横档杆11至少朝格栅组件21所在的位置凹陷,以接近格栅组件21设置。通过将横档杆11设置在换热器支架上,同样地进风面板10是倚靠在横档杆11上的,因而也能够对进风面板10的安装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
在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后框体还可包括进风支架20,进风支架20上设有格栅组件21;当然,进风支架20也可与进风面板10一体成型。
格栅组件21包括多根格栅条,例如包括多根横格栅条212和至少一竖格栅条211,竖格栅条211依次连接多根横格栅条212设置,至少一竖格栅条211靠近横格栅条212的端部设置。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竖筋251和至少两横筋252,竖筋251与格栅组件21间隔设置,且竖筋251靠近位于横格栅条212端部的竖格栅条211设置;横筋252分别连接竖筋251和位于横格栅条212端部的竖格栅条211,两横筋252沿竖筋2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竖筋251、两横筋252以及位于横格栅条212端部的竖格栅条211共同形成一侧向开口20c,净化模块30自侧向开口20c安装于格栅组件21。该实施例中,格栅组件21、横筋252以及竖筋251共同构成进风支架20。该实施例中,由于侧向开口20c是由竖筋251、两横筋252以及位于横格栅条212端部的竖格栅条211共同形成的,竖筋251和横筋252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格栅组件21的结构强度,大大减小格栅组件21的变形。
为形成更多的侧向开口20c,竖筋251和位于横格栅条212端部的竖格栅条211之间连接有至少三根横筋252,相邻两横筋252之间构成一侧向开口20c。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竖筋251上设有三根横筋252,其中两横筋252分设于竖筋251的两端,另一横筋252位于竖筋251的中部,以使得格栅组件21的同一侧形成两个大小一致的侧向开口20c,则使得安装在任意一侧向开口20c处的净化模块30的大小相同且可互换,仅需要生产同一尺寸的净化模块30即可,有利于节省模具成本。当然,另一横筋252也可偏离竖筋251的中部设置,则格栅组件21的同一侧形成的两个侧向开口20c的大小不同。在其它实施例中,同一竖筋251上还可设置更多根横筋252,例如同一竖筋251上设有五根横筋252,则在格栅组件21的同一侧形成四个侧向开口20c,能够安装四个净化模块30。通过设置至少三根横筋252来形成多个侧向开口20c的形式,能够减小每一侧向开口20c的大小,从而减小净化模块30的尺寸,利于小尺寸净化模块30的加工,且也可提高净化模块30推入侧向开口20c的灵活性;再者,设置越多的横筋252,对格栅组件21结构的加强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减小格栅组件21的变形。
进一步地,横格栅条212的两端部各设有一竖格栅条211,且位于横格栅条212端部的两竖格栅条211均间隔设有一竖筋251,位于横格栅条212同一端的竖格栅条211和竖筋251之间均连接有多根横筋252,以使得格栅组件21的两相对侧均形成有侧向开口20c。由于在格栅组件21的两相对侧均形成有侧向开口20c,则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净化模块30可从格栅组件21任意一侧的侧向开口20c进行安装,提高净化模块30的安装灵活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在格栅组件21任意一侧的侧向开口20c均安装净化模块30,如此可减小净化模块30的尺寸,增加净化模块30的数量,从而提高净化模块30的安装灵活性。
请结合参考图6和图7,上述实施例中,该净化模块30优选为电净化模块30,电净化模块30通电后能够产生高压,以吸附空气中的带电尘埃;当然,净化模块30也可为普通的过滤网,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大颗粒物。另外,净化模块30也可为电净化层31和过滤层32的结合模块,也就是说,净化模块30包括层叠设置的电净化层31和过滤层32,可选地,过滤层32设于电净化层31的进风侧,以先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物,减少大颗粒物在电净化层31上的附着。净化模块30具体包括外框33和净化本体,净化本体可包括上述中的电净化层31和过滤层32,外框33沿净化本体的外周边缘设置,而将净化本体围设在内,净化本体被外框33夹持。
请结合参考图5、图6、图8和图19,进一步地,容置槽20a具有第一侧壁20d,净化模块30具有面向第一侧壁20d设置的第二侧壁30c,第一侧壁20d和第二侧壁30c其中一者设有定位柱41,另一者设有供定位柱41适配插合的定位槽30a。例如,第一侧壁20d设有定位柱41,第二侧壁30c上设有供定位柱41适配插合的定位槽30a;或者,第一侧壁20d设有定位槽30a,第二侧壁30c上设有定位柱41。具体在进行安装时,通过将定位柱41插入定位槽30a内,能够提高净化模块30的对位准确性,避免净化模块30位置偏移而无法准确安装。在将净化模块30从容置槽20a朝内的出风敞口安装到容置槽20a的实施例中,可先将净化模块30朝一侧倾斜,使得定位柱41插入定位槽30a中,然后再将净化模块30的另一侧朝外压,以使净化模块30卡入容置槽20a内,此时净化模块30的另一侧可与容置槽20a的槽壁通过卡扣连接或是通过螺钉等其它结构连接。在将净化模块30从容置槽20a的侧向开口20c安装到容置槽20a的实施例中,容置槽20a具有一面向侧向开口20c的第一侧壁20d,净化模块30具有一背离侧向开口20c的第二侧壁30c,定位柱41位于第一侧壁20d,定位槽30a位于第二侧壁30c。则在进行安装时,将净化模块30从侧向开口20c滑入容置槽20a内,且在净化模块30被朝内推动到位后,定位柱41插入定位槽30a内,第一侧壁20d与第二侧壁30c抵接,从而限制净化模块30朝内过度移动。
为便于定位柱41和定位槽30a的插接,定位槽30a的槽口可呈扩口状,即定位槽30a的槽口朝外呈渐扩设置,以利于定位柱41的插入;此外,在靠近定位柱41的自由端的方向上,定位柱41的外径也可逐渐减小,以在定位柱41的自由端形成导向部。净化模块30上设有环状凸筋,环状凸筋围设形成一定位槽30a;或者,定位槽30a也可在净化模块30的侧壁上直接开孔的形式形成。上述中,在净化模块30包括净化本体和外框33的实施例中,定位槽30a设置在净化本体,例如电净化层31上,或者定位槽30a设置在外框33上。为便于定位柱41和定位槽30a的定位插接,可选地,定位槽30a为非圆形槽,定位柱41为非圆形柱,例如,定位槽30a为方形槽、三角形槽或是椭圆形槽等,定位柱41为方形柱、三角形柱或是椭圆形柱等。由于定位槽30a为非圆形槽,定位柱41为非圆形柱,使得定位柱41和定位槽30a的插接方向以及插接位置均是唯一确定的,可有效防止净化模块30相对安装架偏转。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定位槽30a为圆形槽,定位柱41为圆形柱。
为防止净化模块30被晃动而从容置槽20a脱出,故净化模块30的靠近侧向开口20c的一侧是与安装架可拆卸连接的,例如,净化模块30的远离第二侧壁30c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扣37,进风支架20的内侧且靠近侧向开口20c的位置设有卡接凸块22,当净化模块30安装到位后,第二卡扣37与卡接凸块22卡接。
本实施例中,净化模块30是能够在容置槽20a内推拉的,即净化模块30相对容置槽20a可滑动,而为保证净化模块30推拉顺畅,同时也保证在净化模块30推动到位后,净化模块30能够被容置槽20a的第一槽壁20e和第二槽壁20f夹持,故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20a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20e和第二槽壁20f,第一槽壁20e和第二槽壁20f均沿侧向开口20c的开口方向延伸,净化模块30具有面向容置槽20a的第一槽壁20e设置的第一表面30d、以及面向容置槽20a的第二槽壁20f设置的第二表面30e。请结合参考图9和图10,第一槽壁20e与第一表面30d之间设有弹性限位件34,第一槽壁20e与第一表面30d之间通过弹性限位件34抵接。例如,第一表面30d设有弹性限位件34,第一表面30d上的弹性限位件34与第一槽壁20e抵接。在推拉净化模块30的过程中,弹性限位件34被第一槽壁20e下压,以保证净化模块30活动更加顺畅;而在弹性限位件34被朝内推动到位后,弹性限位件34紧紧抵接在第一槽壁20e,使得净化模块30被夹持在容置槽20a的第一槽壁20e和第二槽壁20f之间,从而对净化模块30起到限位作用。或者,也可在容置槽20a的第一槽壁20e设置弹性限位件34。该实施例中,为保证净化模块30活动更加顺畅,净化模块30可与容置槽20a间隙配合,即净化模块30的第一表面30d可与容置槽20a的第一槽壁20e之间具有间隙,仅通过弹性限位件34与容置槽20a的第一槽壁20e接触限位,从而减小了净化模块30第一表面30d与容置槽20a的第一槽壁20e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槽壁20f和第二表面30e之间也可设置另一弹性限位件34,第二槽壁20f和第二表面30e之间通过该另一弹性限位件34抵接。例如,净化模块30的第二表面30e设有弹性限位件34,净化模块30的第二表面30e上的弹性限位件34与容置槽20a的第二槽壁20f抵接;或者,容置槽20a的第二槽壁20f设置弹性限位件34。在其它实施例中,净化模块30的第一表面30d设有弹性限位件34,净化模块30第一表面30d上的弹性限位件34与容置槽20a的第一槽壁20e抵接;同时,净化模块30的第二表面30e设有弹性限位件34,净化模块30的第二表面30e上的弹性限位件34与容置槽20a的第二槽壁20f抵接。
具体地,弹性限位件34可为弹性臂、弹簧或是弹簧和抵接块的组合等类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限位件34为弹性臂,净化模块30上设有让位孔30b,弹性限位件34设于让位孔30b内,且弹性限位件34的一端与让位孔30b的孔缘连接,另一端设有抵接凸部341,抵接凸部341能够朝外凸出让位孔30b设置,以能够与容置槽20a的槽壁抵接,且抵接凸部341还能够容置于让位孔30b,以脱离与容置槽20a的槽壁的抵接。通过设置让位孔30b的形式,使得弹性限位件34在被挤压时,能够全部收容于让位孔30b内,减小弹性限位件34对净化模块30滑动时候的干涉。当然,净化模块30上也可不开设让位孔30b,弹性臂直接凸出在净化模块30的外侧;另外,弹性臂的结构也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弹性臂可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臂以及沿横向延伸的悬梁臂,连接臂一端与净化模块30连接,悬梁臂连接在连接臂的另一端,且悬梁臂与容置槽20a的槽壁抵接。
请结合参考图11和图12,进一步地,容置槽20a的第一槽壁20e和第二槽壁20f均设有限位槽20b,净化模块30第一表面30d的弹性限位件34抵接在容置槽20a第一槽壁20e的限位槽20b内,净化模块30第二表面30e的弹性限位件34抵接在容置槽20a第二槽壁20f的限位槽20b内。通过设置限位槽20b,则在净化模块30被朝内推动到位后,弹性限位件34朝外恢复弹性变形而伸入限位槽20b,并与限位槽20b的槽壁抵接,在对净化模块30实现上下方向的限位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沿侧向开口20c方向上的限位作用,避免净化模块30由于空调器晃动滑出限位槽20b,且也可避免净化模块30朝内过度移动。为便于弹性限位件34滑入或滑出限位槽20b,限位槽20b的槽口是呈渐扩设置的,具体地,限位槽20b具有沿容置槽20a的侧向开口20c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导向面,两导向面在靠近限位槽20b槽口的方向上逐渐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导向面呈倾斜状设置或是圆弧状设置,以对弹性限位件34的滑入或滑出起到导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30d与第一槽壁20e之间在部分位置相互抵接并在部分位置相互间隔设置;和/或,第二表面30e与第二槽壁20f之间在部分位置相互抵接并在部分位置相互间隔设置。可选地,第一表面30d与所述第一槽壁20e之间在靠近所述侧向开口20c的位置以及远离所述侧向开口20c的位置均相互抵接,所述第二表面30e与所述第二槽壁20f之间在靠近所述侧向开口20c的位置以及远离所述侧向开口20c的位置均相互抵接,如此相当于净化模块30在靠近侧向开口20c的位置以及远离侧向开口20c的位置均被较好夹持,从而可更好限制净化模块30的移动。请结合参考图13和图14,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壁20e呈凹凸状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槽壁20e设有朝内凸出的第一凸起部231,第一凸起部231与净化模块30的第一表面30d抵接,以对净化模块30的第一表面30d进行限位,而在第一槽壁20e上未设置第一凸起部231的位置则可全部或是部分与第一表面30d间隔设置。同样地,第二槽壁20f也可呈凹凸状设置,也就是说,第二槽壁20f设有朝内凸出的第二凸起部232,第二凸起部232与净化模块30的第二表面30e抵接,而在第二槽壁20f上未设置第二凸起部232的位置则可全部或是部分与第二表面30e间隔设置。请再次结合参考图,另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30d和第二表面30e均可呈凹凸状设置,例如,第一表面30d设有第一隆起部(未标示),第一隆起部与第一槽壁20e抵接,第二表面30e设有第二隆起部35(如图6所示),第二隆起部35与第二槽壁20f抵接,同样可减少净化模块30与容置槽20a的槽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净化模块30抽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同时设置第一凸起部231、第二凸起部232、第一隆起部和第二隆起部35,第一隆起部是与第一凸起部231错开设置的,第二隆起部35与第二凸起部232错开设置。由于第一隆起部与第一槽壁20e抵接,第一凸起部231与第一表面30d抵接,则相当于第一表面30d和第一槽壁20e之间具有多个抵接处,因而可实现更好的限位;同理,由于第二隆起部35与第二槽壁20f抵接,第二凸起部232与第二表面30e抵接,则第二表面30e和第二槽壁20f之间具有多个抵接处,因而可实现更好的限位。
上述中,第一槽壁20e和第二槽壁20f优选是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则第一槽壁20e为容置槽20a的上槽壁,第二槽壁20f为容置槽20a的下槽壁,第一表面30d为净化模块30的上端面,第二表面30e为净化模块30的下端面。当然,第一槽壁20e和第二槽壁20f也可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231和第二凸起部232均远离侧向开口20c设置;第一隆起部和第二隆起部35均靠近侧向开口20c设置,如此相当于净化模块30的靠近侧向开口20c的位置以及远离侧向开口20c的位置、均被容置槽20a的上槽壁和下槽壁所抵接,即在靠近容置槽20a内的一侧被上下抵接,且在靠近容置槽20a外的一侧也被上下抵接,故可对净化模块30实现更好的限位,防止净化模块30上下晃动;而净化模块30的中部位置则是与容置槽20a间隔设置的,因而可为净化模块30的抽拉提供间隙,减小接触面积。此外,通过将第一隆起部和第二隆起部35设于靠近侧向开口20c的位置,故在净化模块30安装到位后,净化模块30在靠近侧向开口20c的位置是被容置槽20a的上下两个槽壁夹持抵接的,因而可更好防止净化模块30被拉出,且也能够将侧向开口20c封堵,可避免外界异物自侧向开口20c进入净化模块30与容置槽20a之间的间隙。
为利于净化模块30推入容置槽20a内,第一凸起部231的凸起高度在远离侧向开口20c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凸起部232的凸起高度在远离侧向开口20c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如此相当于在第一凸起部231朝向侧向开口20c的一侧形成一导向斜面,在第二凸起部232朝向侧向开口20c的一侧也形成一导向斜面,故利于净化模块30顺着导向斜面滑入到容置槽20a内,且净化模块30逐渐被上下夹紧,利于实现更好的夹紧效果。另外,还可在第一槽壁20e设置多个第一凸起部231,在第二槽壁20f也可设置多个第二凸起部232。
本实施例中,净化模块30夹持在容置槽20a的第一槽壁20e和第二槽壁20f之间,通过将净化模块30的第一表面30d和第一槽壁20e之间部分位置相互抵接且部分位置相互间隔,如此可减小净化模块30的第一表面30d与第一槽壁20e的接触面积,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净化模块30取出。同样地,通过将净化模块30的第二表面30e和第二槽壁20f之间部分位置相互抵接且部分位置相互间隔,故可减小净化模块30的第二表面30e与第二槽壁20f的接触面积,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净化模块30取出。在将净化模块30自侧向开口20c滑动安装于容置槽20a内的实施例中,由于减小了净化模块30与容置槽20a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使得净化模块30的推拉更加顺畅。
在设置有弹性限位件34时,净化模块30第一表面30d的弹性限位件34设置在净化模块30第一隆起部处,净化模块30下端面的弹性限位件34设置在第二隆起部35处,如此能够保证弹性限位件34与限位槽20b抵接。
为防止净化模块30朝内移动掉出,容置槽20a的第一槽壁20e和第二槽壁20f均设有限位凸沿24,限位凸沿24靠近容置槽20a的朝内的出风敞口设置,且限位凸沿24沿侧向开口20c的开口方向延伸,即相当于限位凸沿24在出风敞口处形成一挡沿,净化模块30位于限位凸沿24和格栅组件21之间,从而避免净化模块30朝内倾倒,且限位凸沿24的设置相相当于使得限位凸沿24和格栅组件21之间形成导向槽,从而可对净化模块30的推拉起到导向作用。
限位凸沿24在远离容置槽20a的侧向开口20c的方向上,逐渐朝格栅组件21靠近,也就是说,在靠近侧向开口20c的位置,限位凸沿24与格栅组件21之间的距离较大,故有利于净化模块30伸入限位凸沿24与格栅组件21之间,保证净化模块30伸入初始时的顺畅性;在远离侧向开口20c的位置,限位凸沿24与格栅组件21之间的距离较小,两者之间形成的导向槽逐渐收拢,从而对净化模块30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使得净化模块30逐渐与格栅组件21和限位凸沿24接触抵接,达到限制净化模块30晃动的目的。
可选地,限位凸沿24远离容置槽20a的侧向开口20c设置,也就是说在靠近侧向开口20c的位置未设置限位凸沿24,从而可利于净化模块30伸入容置槽20a,消除了限位凸沿24对净化模块30的阻碍;而在远离侧向开口20c的位置设置限位凸沿24,能逐渐对净化模块30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净化模块30位置发生偏移。
在净化模块30为电净化模块30的实施例中,电净化模块30需要接通导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净化模块30可在安装之前就与电源通过导线接通,然后再将电净化模块30推入容置槽20a。请结合参考图15至图18,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20a具有一侧向开口20c和面向侧向开口20c的第一侧壁20d,第一侧壁20d上设有第一导电件421/422,净化模块30具有一背离侧向开口20c的第二侧壁30c,第二侧壁30c上设有第二导电件36,净化模块30与容置槽20a安装到位后,第二导电件36与第一导电件421/422接触导通。
由于净化模块30是推拉安装在容置槽20a内的,若净化模块30与电源之间通过外露的导线连接,该导线散乱在容置槽20a内,在净化模块30朝内推动的过程中,净化模块30必然会挤压或拉扯导线,容易造成导线与净化模块30连接不可靠或是导致导线破损等现象,而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导电件421/422和第二导电件36接触导通的方式,由于不需要在净化模块30上设置外露的导线来与电源连接,故可避免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第一导电件421/422是设置在容置槽20a的第一侧壁20d上的,故在净化模块30推拉过程中,净化模块30不会挤压第一导电件421/422,故可减少第一导电件421/422被摩擦破损的现象;同样地,由于第二导电件36设置在净化模块30的第二侧壁30c上,故在净化模块30推拉过程中,容置槽20a的槽壁也不会挤压第二导电件36,故可减少第二导电件36被摩擦破损的现象。只有在净化模块30朝内推动到位后,第一导电件421/422和第二导电件36才会接触导通,故可提高安全性能。
请结合参考图19,具体而言,第一侧壁20d上设有导电槽40c,第一导电件421/422设于导电槽40c,第二导电件36为导电柱,导电柱与导电槽40c插接,且导电柱与第一导电件421/422接触。该采用插接配合的方式,能到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保证第一导电件421/422可与第二导电件36准确接触。第一导电件421/422包括两导电弹片45,两导电弹片45相对且间隔设置,两导电弹片45朝外延伸,并且两导电弹片45在靠近其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内端之间的距离,以使得两导电弹片45在靠近外端的位置形成一缩口,导电柱插入两导电弹片45之间,并能够被两导电弹片45的缩口处夹持。在将导电柱插入导电槽40c的过程中,导电柱插入两导电弹片45之间,两导电弹片45的缩口处被撑开,使得导电柱可顺利插入,在导电柱插接到位后,两导电弹片45抱紧导电柱,且两导电弹片45的缩口处于导电柱接触导通。此外,第一导电件421/422也可为一导电片,并位于导电槽40c的下槽壁,导电柱与导电片抵顶接通。另外导电柱和导电槽40c的位置也可互换。该实施例中,导电柱和导电槽40c也可构成一组定位结构,即导电柱构成定位柱41,导电槽40c构成定位槽30a。
为利于导电柱插入两导电弹片45之间,本实施例中,两导电弹片45的外端自缩口处逐渐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以使得两导电弹片45在外端形成导向扩口。由于在两导电弹片45的外端形成一导向扩口,两导电弹片45的外端之间的距离较大,故导电柱能够更好顺着导电弹片45的扩口插入到两导电弹片45之间,从而大大减小了导电柱插接偏离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在第一侧壁20d上设置了定位柱41,在第二侧壁30c设置了定位槽30a,定位柱41和定位槽30a插接配合同样能够对净化模块30起到定位作用,保证导电柱和导电槽40c准确插接。
格栅组件21包括多根沿横向延伸的横格栅条212和至少一沿竖向延伸的竖格栅条211,部分所述横格栅条212相较于其它所述横格栅条212在所述格栅组件21的出风侧上凸出设置,且该凸出设置的其中一所述横格栅条212构成第一槽壁20e,该凸出设置的另一所述横格栅条212构成第二槽壁20f。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在格栅组件21的出风面上凸设一些凸块来形成第一槽壁20e和第二槽壁20f。
一竖格栅条211靠近横格栅条212的中部设置,该竖格栅条211在格栅组件21的出风面上凸出设置,以将进风口10a分隔为两个进风区域,两进风区域分设于该竖格栅条211的两相对侧。且由于该竖格栅条211是凸出设置的,故能够形成止位结构,在净化模块30滑入容置槽20a时,净化模块30与该凸出设置的竖格栅条211抵顶,从而限制净化模块30过度滑入容置槽20a,且该止位结构也可将左右侧的容置槽20a分隔开来。该凸出设置的竖格栅条211可构成容置槽20a的第一侧壁20d,以对净化模块30进行限位抵顶。另外,也可在格栅组件21的出风面上额外设置一凸条来对净化模块30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高压包组件,高压包组件可为空气处理器件供电。具体地,高压包组件包括高压包本体50,高压包本体50的输入端接入直流电源,高压包本体50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空气处理器件电连接。为方便走线,导线至少部分依附格栅条设置,例如至少部分依附横格栅条212或竖格栅条211安装。多根格栅条也可包括斜格栅条等类型。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线依附在横格栅条212或竖格栅条211上,使得导线沿着横格栅条212或竖格栅条211延伸,能够避免导线杂乱堆积,使得导线的排布更加整洁,且导线依附在横格栅条212或竖格栅条211上,即靠近进风口10a的位置,方便用户对导线进行维修或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线是直接设置在格栅条上的,在格栅条上例如,横格栅条212或竖格栅条211上设有走线槽,导线位于走线槽内。通过设置走线槽的形式,使得导线容置在走线槽内,既有利于对导线进行导向安装,又能够减小导线与其它物体之间碰撞磨损的可能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线是间接设置在格栅条上,例如横格栅条212或竖格栅条211上。具体而言,高压包组件还包括走线架40,走线架40安装在格栅组件21上,走线架40具有走线槽,导线设于走线槽内。该实施例中,走线架40与格栅组件21为两个独立的部件,导线是安装在走线架40内的走线槽的,而不是将导线直接安装在格栅组件21上,故在导线出现连接故障而需要维修或更换时,或者在导线进行安装时,仅需要将走线架40取下即可,而不需要将格栅组件21整个取下,故利于走线架40内导线的设置。另外,由于导线是设置在走线架40内的,如此避免了导线裸露在外,既能够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安全性,又可以减少导线被碰撞损毁的可能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走线架40沿竖格栅条211延伸而呈长条状,即走线架40设置在竖格栅条211上,且竖格栅条211上设置安装槽20g(如图20所示);另一些实施例中,走线架40沿横格栅条212延伸而呈长条状,即在横格栅条212上设置安装槽20g。
该实施例中,走线架40可构成第一侧壁20d。通过将走线架40设置在容置槽20a的一侧,即走线架40位于净化模块30的侧面,如此便于净化模块30与走线架40内的导线电连接。具体而言,第一导电件421/422是设置在走线架40上的,导线与第一导电件421/422电连接,净化模块30通过第一导电件421/422而与导线连接。此外,定位柱41也是设置在走线架40上的,定位柱41可与走线架40一体注塑成型,从而可简化安装。
在设置多个容置槽20a时,相对应地,走线架40上设有多个第一导电件421/422,且多个第一导电件421/422均与高压包本体50通过导线电连接,每一导电件对应连接一净化模块30。通过设置一高压包本体50电连接多个净化模块30的方式,能够减少高压包本体50的设置,利于节省成本,并可达到简化整体结构的效果。例如,可设置两组容置槽20a,即在左右侧各设置一组容置槽20a,每一组容置槽20a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每一组容置槽20a均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容置槽20a,走线架40位于两组容置槽20a之间,则走线架4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第一导电件421/422。
请结合参考图20,走线架40与格栅组件21可拆卸连接,具体而言,走线架40与格栅组件21通过螺钉连接,或走线架40与格栅组件21通过卡扣卡接。走线架40大体可呈长条状,走线架40的两端各设置一螺孔,在格栅组件21上则设置两安装座26,安装座26上同样设置螺孔,走线架40的一端安装在一安装座26上,另一端安装在另一安装座26上,并通过螺钉将走线架40锁固在安装座26上。
格栅组件21的出风侧设有安装槽20g,走线架40位于安装槽20g内。通过设置安装槽20g来安装走线架40,使得走线架40容置在安装槽20g内,故能够减少走线架40在格栅组件21的出风侧的凸出高度,减小走线架40凸起对空气流动的阻挡。可选地,安装槽20g是设置在竖格栅条211上的。
安装槽20g的槽底设有加强筋28,加强筋28的背离安装槽20g槽底的一侧设有卡槽,走线架40卡设于卡槽。在安装槽20g内且沿长度方向可间隔设置多个加强筋28,例如,在安装槽20g内可设置五个、六个、八个或其它数值的加强筋28。加强筋28能够起到横向的限位,避免走线架40在横向方向上的移动;另外,在净化模块30朝内推动并挤压止位结构'时,而对止位结构'产生冲击力时,加强筋28能够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可以承受冲击力,从而保证走线架40不偏移位置。
请结合参考图21,上述中,走线槽的槽口还盖设有盖板43。例如,在横格栅条212或竖格栅条211上的走线槽盖设盖板43,以将导线封闭在内,对导线起到保护作用。或者,在走线架40上盖设盖板43。
本实施例中,高压包本体50安装在走线槽内,在有走线架40的实施例中,高压包本体50是安装在走线架40上的,与走线架40形成一个整体模块,有利于整体安装,且高压包本体50位于走线槽内,便于导线在走线槽内走线,如此可避免导线外露在走线槽外。
走线槽内上且沿远离高压包本体50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输出端子422,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一输出端子421通过第一导线与高压包本体50电连接,第二输出端子422通过第二导线与高压包本体50电连接。该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子421构成一第一导电件,第二输出端子422构成另一第一导电件。
高压包本体50用于接入直流电源,并将直流电源进行升压处理;其中,可以将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输出端子422与净化模块30电连接,使净化模块30带电,以吸附带离子的粉尘,达到空气净化的效果;或者,也可以将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输出端子422与离子发生器60(如图所示)电连接,以使离子发生器60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使空气中的粉尘带电,从而提高净化模块30的净化效果。另外,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输出端子422也可以与其它部件连接,具体可根据空气处理器件的结构而定。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走线,通常会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走线方式一致或相近,而当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输出端子422与空气净化模块30的不同部件,或者,与同一部件的不同位置电连接时,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输出端子422与高压包本体50的具体不相同。当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输出端子422沿远离高压包本体50的方向依次排列时,与第二输出端子422电连接的第二导线会靠近第一输出端子421,或者,与第一输出端子421接触,由此,会存在靠近高压包本体50的输出端子将该导线割破的风险,影响高压包的工作稳定性。
为避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走线槽内还设置有隔离部,该隔离部位于第二导线和第一输出端子421之间,以分隔第二导线和第一输出端子421,防止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导线接触而割破第二导线。其中,隔离部可以为板状、块状等形状,具体可根据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导线的位置以及走线槽的结构而定。
请结合参考图21和图22,进一步地,可以使走线槽包括分隔设置的第一线槽40a和第二线槽40b,将第一输出端子421设于第一线槽40a内,将第二导线设于第二线槽40b内。由此,能够防止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导线接触而割破第二导线,而且,还能够对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槽40a和第二线槽40b可以开设于走线架40或者是格栅组件21的同侧,也可以开设于走线架40或格栅组件21相邻或相对的两侧,具体可根据走线架40或格栅组件21的结构而定,只需满足第一线槽40a和第二线槽40b分隔设置即可。另外,第二导线可以部分位于第二线槽40b内,也可以全部位于第二线槽40b内,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其中,第二导线靠近第一输出端子421的一段为隔离段,可以使该隔离段与第一输出端子421通过隔离部分隔开来,例如在走线槽内且靠近第一输出端子421的位置设置一隔离部,例如隔离部可呈板状,并连接走线槽的槽壁,隔离部位于第一输出端子421的朝向走线槽开口的一侧,则隔离段沿着隔离部延伸,从而将隔离段和第一输出端子421隔离开来。
在净化模块30为电净化模块30的实施例中,电净化模块30分别与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输出端子422连接,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输出端子422其中一者用于输出高电压,另一者用于输出零电压,以使空气净化模块30形成静电场。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子421为导电片,且第一输出端子421包括两导电弹片45,且在走线架40上设有导电槽40c,两导电弹片45位于导电槽40c内,在净化模块30的侧壁上设有导电柱,导电柱插入两导电片之间而接触导通。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子421的结构还可以为导电触点或是其它结构,且第二输出端子422的结构与第一输出端子421的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走线架40沿电净化模块30的边缘延伸设置。例如,走线架40可位于电净化模块30的上方或下方,当然,走线架40也可位于电净化模块30的左侧或是右侧,如此利于走线架40上的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输出端子422与电净化模块30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走线架40的数量可根据净化模块30的结构而定。例如:当空气处理器件包括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多个电净化模块30时,可以使走线架4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走线架40沿上下方向排列,每个走线架40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使电净化模块30位于两走线架40之间,以缩短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长度。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器件还包括离子发生器60,离子发生器60可选为负离子发生器60,离子发生器60与用于输出高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子421或第二输出端子422连接。当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输出端子422与离子发生器60电连接时,可以使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第二输出端子422输出负高压,以使离子发生器60产生负离子。其中,当第一输出端子421输出高电压,第二输出端子422输出零电压时,可以使第一导线和电源线设于第二线槽40b内。由此,能够将第一导线和电源线与第二导线隔开,以防止第一导线和电源线与第二导线之间具有较高的电压差而出现击穿短路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当高压包组件包括离子发生器60,且第一输出端子421输出高电压时,可以使离子发生器60通过连接导线(未示出)与第一输出端子421电连接,以缩短连接导线的长度,并且,当第一输出端子421和离子发生器60沿远离高压包本体50的方向依次排列时,还能够防止第一输出端子421割破连接导线。
本实施例中,离子发生器60设于格栅组件21的出风侧,则空气在流经格栅组件21时,能够将离子发生器60所释放的离子吹散开来,利于经过格栅组件21的空气均更好带上离子。
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多个离子发生器60,多个离子发生器60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或,多个离子发生器6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设置多个离子发生器60,能够释放更多的负离子,使得空气中的粉尘更多的带上负电,从而提高清洁效果。
离子发生器60可位于进风口10a、出风口或是风道内的任意位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0a呈长条状,多个离子发生器60沿进风口10a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将多个离子发生器60沿进风口10a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得离子发生器60的分布范围更广,且相对于更加分散,更利于离子发生器60释放的离子分散到进风口10a的各个角落,保证进风口10a的两端均能够被离子覆盖,故使得从进风口10a进入到空气处理装置内的空气均能够更好地带上离子,提高净化效果。具体而言,离子发生器60可靠近进风口10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设置,也就是说,离子发生器60可位于进风口10a的中间线上,该中间线沿进风口10a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使得离子发生器60释放的离子可更加均匀地分布在中间线的两侧的区域。另外,离子发生器60也可靠近进风口10a的边缘设置。
该实施例中,离子发生器60还可安装在格栅组件21上。具体地,格栅组件21包括多个交叉设置的格栅条,多个格栅条包括多个横格栅条212和至少一竖格栅条211,竖格栅条211与横格栅条212交叉设置。离子发生器60可设置在横格栅条212或是竖格栅条211上;或者,离子发生器60具有多个,一部分离子发生器60可设置在横格栅条212,另一部分设置在竖格栅条211。
本实施例中,竖格栅条211沿进风口10a的长度方向延伸,例如,竖格栅条211可靠近进风口10a的边缘设置,或者,竖格栅条211也可靠近进风口10a的沿宽度方向的中部设置。竖格栅条211将进风口10a分隔为两个进风区域,离子发生器60设于竖格栅条211上。通过将离子发生器60设置在竖格栅条211上,由于竖格栅条211是位于两进风区域之间的,相当于将离子发生器60置于两进风区域之间,故更有利于使得从进风口10a通过的空气更多地带上负电。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多个离子发生器60,多个离子发生器60沿竖格栅条2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提高离子发生器60释放离子的效果。
竖格栅条211上且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对离子发生器60,且同一对的两离子发生器60分设于竖格栅条211的两相对侧,并分别位于两进风区域。通过将两个离子发生器60组合成一对,并分设于竖格栅条211的两相对侧的方式,两个离子发生器60的碳刷头(即离子释放端)朝相反方向设置,故有利于两个离子发生器60朝相反方向释放负离子,能够增大负离子的覆盖范围。
离子发生器60的离子释放端是沿横向延伸而伸出竖格栅条211的侧面设置的,若离子发生器60的离子释放端伸出竖格栅条211的侧表面较远,则离子发生器60暴露在格栅组件21的进风区域内的面积较大,对空气的阻碍较大;若离子发生器60的离子释放端伸出竖格栅条211的侧表面较近,则离子发生器60的离子释放端释放的离子集中在靠近竖格栅条211的位置,而在远离竖格栅条211的位置上的离子较少。本实施例中,离子发生器60的离子释放端与竖格栅条211的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为5~60mm,可选地,离子发生器60的离子释放端与竖格栅条211的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mm、8mm或是60mm等等。
另外,离子发生器60也可靠近格栅组件21的边缘设置,例如,离子发生器60设置在格栅组件21的最外的边缘处;或者,离子发生器60设置在进风口10a的孔缘处;或者,离子发生器60设置在风道的内周壁上;或者,离子发生器60沿着换热器的边缘设置。
在离子发生器60置于空气处理装置的回风口或是出风口的实施例中,为避免离子发生器60显露在外,故在格栅组件21上设有遮挡件27(如图20所示),遮挡件27能够避免离子发生器60显露在外。
本实施例中,离子发生器60还可安装在走线架40上,以与走线架40形成一个整体安装。
上述中,离子发生器60优选位于净化模块30的进风侧。如此离子发生器60可先使得空气中尘埃带上负电,带负电的尘埃再通过净化模块30进行吸附,因而可提高净化模块30的净化效果。当然,离子发生器60也可位于净化模块30的出风侧,则带负电的空气先被吹出空调器的出风口,再循环到空调器的回风口,并在通过风道的过程中被净化模块30吸附。
本实施例中,离子发生器60靠近净化模块30的侧缘设置,如此离子发生器60释放的负离子更多地集中在净化模块30的附近,故可使得净化模块30的净化效果更好。在有多个离子发生器60的实施例中,多个离子发生器60沿净化模块30的侧缘间隔排布。例如,多个负离子可沿着净化模块30的左侧边缘或是右侧边缘间隔排布;或者,多个负离子可沿着净化模块30的上方边缘或是下方边缘间隔排布。
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多个净化模块30,每一净化模块30的侧缘均对应设有至少一离子发生器60。例如,可在每一净化模块30的边缘均设置两离子发生器60。通过将每一净化模块30均对应设置至少一个离子发生器60,可保证在每一净化模块30的附近的尘埃均能够更好带上负电,能够更好被净化模块30吸附。
具体而言,格栅组件21上设有两组进风区域,两组进风区域沿左右方向分布,每一组进风区域内均设有至少一净化模块30,离子发生器60位于两组进风区域之间。本实施例中,竖格栅条211将进风口10a分隔为两个进风区域,离子发生器60设于竖格栅条211上。每一组进风区域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子区域20h,每一子区域20h内设有一净化模块30,每一子区域20h的侧缘均设有至少一离子发生器60,例如每一子区域20h的侧缘可设置两个离子发生器60,两离子发生器60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离子发生器60集中设置在两组进风区域之间,相当于离子发生器60是设置在进风口10a的中部,利于离子发生器60朝四周释放负离子。离子发生器60的碳刷头是朝向与之相对应的进风区域内延伸的,以能够更加靠近进风区域内的净化模块30。也就是说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子区域20h上的离子发生器60,其碳刷头是朝相反方向延伸的,左侧的碳刷头朝左延伸,而伸入左侧的子区域20h,右侧的碳刷头朝右延伸,而伸入右侧的子区域20h。
在空气处理装置为空调器的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翅片式换热器(图未示出),翅片式换热器设于格栅组件21的出风侧,且翅片式换热器接地设置,离子发生器60位于翅片式换热器的进风侧。该实施例中,离子发生器60可设置在进风口10a或是进风口10a与翅片式换热器之间的任意位置。通过将离子发生器60设置在翅片式换热器的进风侧,由于翅片式换热器是接地的,故其可以吸附带负电的粉尘,起到较好的净化效果;同时,由于带负电的粉尘被翅片式换热器吸附,且负离子也能够被翅片式换热器所吸收,从而可避免用户在吹空调时产生静电。具体而言,离子发生器60可安装在翅片式换热器的安装架上。
空调器还包括风机(图未示出),风机设于格栅组件21的出风侧,离子发生器60设于风机和翅片式换热器之间。空气从进风口10a进入空调器内,并进入风机内,接着被风机送出而流经翅片式换热器进行换热。通过将离子发生器60设置在风机和翅片式换热器之间,离子发生器60产生的离子使得粉尘带电后能够被翅片式换热器吸收,也就是说带电的粉尘不经过或是极少数地循环回到风机,故可大大减少风机的叶轮上被粉尘附着。
由于翅片式换热器能够吸附带负电的粉尘,在翅片式换热器上会包裹较多粉尘影响翅片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且也导致空气较脏,故需要对翅片式换热器进行清洗。本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自动清洗模块,自动清洗模块用于对翅片式换热器进行清洗。具体而言,自动清洗模块可包括喷淋装置、灰尘检测装置和控制器,当灰尘检测装置检测到翅片式换热器上灰尘较厚时,控制器控制喷淋装置对翅片式换热器进行喷水清洗;或者,自动清洗模块可包括喷淋装置和控制器,控制器内预存有清洗时间,每隔预设时间控制喷淋装置对翅片式换热器进行喷水清洗;或者,自动清洗模块可包括清洗刷,上述中的喷淋装置可替换为清洗刷,控制器控制清洗刷扫除翅片式换热器上的灰尘。
需要说明的是,净化模块30和离子发生器60在接收到高压包本体50输出的高压直流电后工作,并将空气中的粉尘进行吸附,以对进入空气处理装置的空气进行净化。空气中粉尘是吸附在净化模块30上的,因此在净化模块30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将其拆卸下来并进行清洗。若在净化模块30拆装的过程中,高压包本体50处于工作的状态并输出高压直流电,有可能使用户触电而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在净化模块30拆装的过程中,若离子发生器60也同样处于工作状态,并产生可自动吸附在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上的离子。虽然该离子发生器60的工作电流很小一般为毫安极,但是产生的离子接触到人体时,还是有可能使用户产生触电的感觉,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空气处理装置在高压包组件中设置微动开关44(如图16和图18所示),该微动开关44串联设置于高压包本体50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之间。
在净化模块30装配至空气处理装置内,被净化模块30触发时闭合,从而使高压包本体50为净化模块30及离子发生器60供电,以驱动离子发生器60产生可自动吸附在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上的自由离子,而使颗粒污染物荷电;以及驱动净化模块30产生足以使气体电离的电场。颗粒污染物被离子发生器60电离后荷电后,在该电场力的作用下,分别向不同极性的电极板运动,并沉积在净化模块30的电极板上,实现对进入至净化模块30的空气净化。所述微动开关44被配置为,在所述净化模块30自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内取出,并被所述净化模块30触发时断开,以使所述高压包本体50停止供电。即在将净化模块30从空气处理装置内拆卸(取出)下来被净化模块30触发时断开,从而使高压包本体50停止为净化模块30及离子发生器60供电,从而解决在净化模块30拆装的过程中,高压包本体50处于工作的状态并输出高压直流电,导致户触电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有利于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安全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净化模块30和离子发生器60均采用同一高压包本体50供电,相较于采用两个独立的高压包本体50为净化模块30和离子发生器60独立供电,可以降低高压包组件的控制难度,并且本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空气处理装置中,有利于降低空气处理装置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净化模块3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微动开关44的数量也为多个,每一所述微动开关44分别与一所述净化模块30对应设置;所述高压包本体50的输入端具有电源端及接地端,多个所述微动开关44依次串联设置于所述高压包本体50的电源端与所述直流电源之间;或者,多个所述微动开关44依次串联设置在所述高压包本体50的接地端与地之间。
本实施例中,微动开关44的数量和位置分别与净化模块30对应,例如在净化模块30的数量为四个时,对应的微动开关44的数量也为四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一净化模块30上还可以设置用于触发微动开关44动作的凸起,以在各净化模块30装配至后框体的安装位时,保证各净化模块30与各自对应的微动开关44之间良好接触。各微动开关44之间可以依次串联于高压包本体50的电源端与直流电源之间,也可以依次串联于高压包本体50的接地端与地。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在任意一净化模块30从后框体上拆卸下来时,可以断开高压包本体50与直流电源之间的电气连接从而控制高压包本体50停止为净化模块30及离子发生器60供电,以避免在这个过程中高压包本体50仍处于工作的状态并输出高压直流电,导致用户触电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或者在四个净化模块30均装配至空气处理装置时,触发各自对应的微动开关44闭合,从而控制高压包本体50为净化模块30及离子发生器60供电,以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安全性。
微动开关44是设置在第一侧壁20d上的,在设置走线架40的实施例中,微动开关44是设置在走线架40上的,在走线架40的侧壁上且对应每一所述微动开关44的位置具有供微动开关44的触片伸出的窗口,微动开关44的触片伸出窗口而与所述净化模块30抵触。
由于多个微动开关44是串联设置在高压包本体50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之间的,故任意一个微动开关44断开时,都使得高压包本体50断电,只有在所有的净化模块30均安装到位抵触微动开关44后,高压包本体50才会接通电源,从而可提高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后框体,安装在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框体上设有一进风口,所述后框体的进风面上且对应所述进风口设有格栅组件,所述后框体的进风面和所述格栅组件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一侧向开口,所述后框体还具有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的槽道,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净化模块自所述侧向开口,且沿所述槽道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置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框体的出风面设有横档杆,所述横档杆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格栅组件和所述横档杆之间形成所述槽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框体包括进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面板上设有所述横档杆,所述横档杆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进风口的两相对孔缘。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框体包括进风支架和进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支架安装在所述进风面板的进风面,并罩设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进风支架上且对应所述进风口设有所述格栅组件;所述进风面板上设有所述横档杆,所述横档杆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进风口的两相对孔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框体包括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面板与所述出风面板连接而形成一环状壳体,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所述横档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空调器,所述后框体包括进风面板和换热器支架,所述进风面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换热器支架位于所述进风面板的出风侧,所述换热器支架上设有所述横档杆。
7.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净化模块和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后框体,所述净化模块自所述后框体上的侧向开口安装于所述后框体上的容置槽,以使空气经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后框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具有面向所述侧向开口的第一侧壁,所述净化模块具有面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其中一者设有定位柱,另一者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槽适配插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净化模块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槽壁设置的第一表面和面向所述第二槽壁设置的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槽壁之间设有弹性限位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槽壁之间通过所述弹性限位件抵接;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槽壁之间设有另一弹性限位件,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槽壁之间通过该另一所述弹性限位件抵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净化模块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槽壁设置的第一表面和面向所述第二槽壁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槽壁之间在部分位置相互抵接并在部分位置相互间隔设置;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在部分位置相互抵接并在部分位置相互间隔设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上均设有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与所述格栅组件间隔设置,所述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格栅组件和所述限位凸沿之间。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高压包本体,所述高压包本体的输入端接入直流电源,所述高压包本体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净化模块电连接,所述高压包本体设于所述格栅组件上,且所述导线至少部分依附所述格栅组件安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具有面向所述侧向开口的第一侧壁,所述净化模块具有面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高压包本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导电件,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容置槽安装到位后,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接触导通,以使所述高压包本体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净化模块电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组件包括多个横格栅条和至少一竖格栅条,所述横格栅条沿所述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竖格栅条与所述横格栅条交叉设置;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走线架,所述走线架安装在所述竖格栅条上,所述走线架具有走线槽,所述导线设于所述走线槽内;或,所述竖格栅条上设有走线槽,所述导线位于所述走线槽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内且沿远离所述高压包本体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输出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高压包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子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高压包本体电连接;所述净化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其中一者用于输出高电压,另一者用于输出零电压;所述走线槽内还设置有隔离部,该隔离部位于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之间,以分隔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一输出端子。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离子发生器,所述离子发生器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高压包本体电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发生器位于所述净化模块的进风侧。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进风口呈长条状,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离子发生器,多个所述离子发生器沿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格栅条包括多个横格栅条和至少一竖格栅条,所述竖格栅条与所述横格栅条交叉设置;
所述竖格栅条沿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进风口分隔为两个进风区域,每一所述进风区域内至少设有一所述净化模块,多个所述离子发生器均设于所述竖格栅条上。
20.如权利要求13-1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串联设置于所述高压包本体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电源之间;其中,
所述微动开关被配置为,在所述净化模块自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内取出,并被所述净化模块触发时断开,以使所述高压包本体停止供电。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微动开关的数量也为多个,每一所述微动开关分别与一所述净化模块对应设置;
所述高压包本体的输入端具有电源端及接地端,多个所述微动开关依次串联设置于所述高压包本体的电源端与所述直流电源之间;或者,多个所述微动开关依次串联设置在所述高压包本体的接地端与地之间。
CN201810793698.5A 2018-07-17 2018-07-17 后框体和空气处理装置 Pending CN1090285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3698.5A CN109028531A (zh) 2018-07-17 2018-07-17 后框体和空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3698.5A CN109028531A (zh) 2018-07-17 2018-07-17 后框体和空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8531A true CN109028531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44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93698.5A Pending CN109028531A (zh) 2018-07-17 2018-07-17 后框体和空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853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8378A (zh) * 2018-07-17 2018-12-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109764525A (zh) * 2019-03-22 2019-05-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后面框组件及空调
CN114183840A (zh) * 2020-09-15 2022-03-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2543A (en) * 1995-09-20 1997-04-22 Yang; Chen-Ho Rectilinear turbulent flow type air purifier
CN201037674Y (zh) * 2007-05-15 2008-03-19 王洪亮 空调器用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JP2012047353A (ja) * 2010-08-24 2012-03-0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3298419U (zh) * 2013-05-20 2013-11-20 聂振杰 一种空气杀菌集尘装置
CN204261809U (zh) * 2014-11-14 2015-04-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空气处理装置
CN204648484U (zh) * 2015-05-19 2015-09-16 上海安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净化杀菌空气处理装置
CN106052059A (zh) * 2016-07-15 2016-10-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格栅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106369777A (zh) * 2016-08-31 2017-02-01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
CN107388530A (zh) * 2017-08-02 2017-11-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走线架、净化模块、进风栅、净化模组及空调装置
CN207268535U (zh) * 2017-07-25 2018-04-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立式空调的过滤模组的安装结构及进风栅
CN108278762A (zh) * 2018-03-07 2018-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净化模组和空调器
CN108278756A (zh) * 2018-03-07 2018-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净化模组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2543A (en) * 1995-09-20 1997-04-22 Yang; Chen-Ho Rectilinear turbulent flow type air purifier
CN201037674Y (zh) * 2007-05-15 2008-03-19 王洪亮 空调器用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JP2012047353A (ja) * 2010-08-24 2012-03-0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3298419U (zh) * 2013-05-20 2013-11-20 聂振杰 一种空气杀菌集尘装置
CN204261809U (zh) * 2014-11-14 2015-04-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空气处理装置
CN204648484U (zh) * 2015-05-19 2015-09-16 上海安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净化杀菌空气处理装置
CN106052059A (zh) * 2016-07-15 2016-10-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格栅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106369777A (zh) * 2016-08-31 2017-02-01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
CN207268535U (zh) * 2017-07-25 2018-04-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立式空调的过滤模组的安装结构及进风栅
CN107388530A (zh) * 2017-08-02 2017-11-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走线架、净化模块、进风栅、净化模组及空调装置
CN108278762A (zh) * 2018-03-07 2018-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净化模组和空调器
CN108278756A (zh) * 2018-03-07 2018-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净化模组及空调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8378A (zh) * 2018-07-17 2018-12-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109764525A (zh) * 2019-03-22 2019-05-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后面框组件及空调
CN109764525B (zh) * 2019-03-22 2024-03-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后面框组件及空调
CN114183840A (zh) * 2020-09-15 2022-03-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24727A (en) Air-purifying apparatus
CN109028531A (zh) 后框体和空气处理装置
EP3267124B1 (en) Air conditioner
EP3093563B1 (en) Air conditioner
KR20140134167A (ko) 이온발생기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109028378A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WO2017177744A1 (zh) 一种空气离子化集尘净化设备
CN208567079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0142833U (zh) 一种小区终端系统供电保护装置
CN208567080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109028381A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109028305A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109028384A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2390493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KR102269279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08567036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0805909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745992A (zh) 一种具有防尘防静电功能的电器开关柜
CN109028382A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100374786C (zh) 空气净化器
KR20200141974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9028379A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6481453U (zh) 一种可移动式人工智能空气净化装置
KR20200095956A (ko) 공기조화기
CN113623745B (zh) 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