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3001U - 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83001U
CN203283001U CN2013201780406U CN201320178040U CN203283001U CN 203283001 U CN203283001 U CN 203283001U CN 2013201780406 U CN2013201780406 U CN 2013201780406U CN 201320178040 U CN201320178040 U CN 201320178040U CN 203283001 U CN203283001 U CN 203283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water heater
automobile
wiring harness
automobi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780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1780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83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83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830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内具有前舱;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设在所述前舱内;和水加热器,所述水加热器设在所述前舱内的右后部,所述水加热器沿左右方向定向且位于所述动力总成上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具有装配和维修方便、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了实现汽车纯电动模式运行时能够给车内提供热量,保证在纯电动模式实现采暖及除霜功能,会增加加热系统。目前技术较成熟的是风加热系统,通常将PTC加热模块集成到空调箱体内,实现风加热,但风加热的加热效率较低,用户使用时舒适性较差,且存在烧着风险。 
采用水加热系统正逐渐取代风加热系统,其中PTC水加热器作为加热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安装在前舱前围板处。现有的水加热器的装配和维修十分不方便,成本较高,且汽车前部碰撞时会减小前部碰撞缓冲空间,导致水加热器和动力总成发生干涉,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和维修方便、成本低、安全性高的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内具有前舱;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设在所述前舱内;和水加热器,所述水加热器设在所述前舱内的右后部,所述水加热器沿左右方向定向且位于所述动力总成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通过将所述水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前舱内的右后部,可以充分利用所述前舱的结构特征,这样可以有效利用所述前舱内的空间来布置所述水加热器,即可以不必改动所述车身的所述前舱的结构,从而可以大幅降低改造成本。并且所述水加热器沿左右方向设置,可以便于管路和线束的连接。此外,所述水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上方,由此不仅可以使所述水加热器的装配和维修更加方便,而且可以优化正碰吸能空间、防止所述汽车的前部碰撞时所述水加热器与所述动力总成之间发生干涉,消除安全隐患以提高所述汽车的安全性。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具有装配和维修方便、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车身上设有流水槽,所述水加热器位于所述流水槽下方。由此可以利用所述流水槽起到防护和防水的作用以保护所述水加热器。 
所述汽车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水加热器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前舱内。这样可以提高所述水加热器在所述前舱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右轮包加强钣金上;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在所述车身和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水加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汽车的装配和维修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 
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支架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这样不仅提高所述汽车的散热效果,而且可以减轻所述安装支架的重量。 
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汽车还包括配电盒,所述配电盒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从所述第一散热孔伸入所述安装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将所述配电盒稳固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可以防止所述第二支架变形。 
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低压线束固定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高压线束固定架,所述配电盒的低压线束设在所述低压线束固定架上且所述配电盒的高压线束设在所述高压线束固定架上。这样可以防止所述低压线束和所述高压线束因振动而松脱。 
所述水加热器具有线束搭铁,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搭铁固定架,所述线束搭铁设在所述搭铁固定架上。这样可以实现就近搭铁、维护所述水加热器用电稳定的效果,并且便于故障的排查。 
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进水管固定通孔和出水管固定通孔,所述水加热器的进水管穿过所述进水管固定通孔且所述水加热器的出水管穿过所述出水管固定通孔。由此可以提高所述水加热器的使用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定向的第一加强筋和沿水平方向定向的第二加强筋。这样可以使所述第一支架的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水加热器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安装支架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安装支架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汽车1、车身100、前舱110、流水槽120、右轮包加强钣金130、水加热器200、线束搭铁210、安装支架300、第一支架310、高压线束固定架311、第一加强筋312、第二加强筋313、第一车身安装点314、第二支架320、第一散热孔321、第二散热孔322、低压线束固定架323、搭铁固定架324、进水管固定通孔325、出水管固定通孔326、第二车身安装点327、安装空间330、水加热器安装点350、支架安装点360、配电盒400、低压线束410、高压线束4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1。如图1-图7所示,根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1包括车身100、动力总成(图中未示出)和水加热器200。 
车身100内具有前舱110(前后方向如图1、图2、图6和图7中的箭头A所示)。所述动力总成设在前舱110内。水加热器200设在前舱110内的右后部(左右方向如图1、图3-图5和图7中的箭头B所示),水加热器200沿左右方向定向且水加热器200位于所述动力总成上方(上下方向如图2-图7中的箭头C所示)。换言之,水加热器200横向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1通过将水加热器200设置在前舱110内的右后部,可以充分利用前舱110的结构特征,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前舱110内的空间来布置水加热器200,即可以不必改动车身100的前舱110的结构,从而可以大幅降低改造成本。并且水加热器200沿左右方向设置,可以便于管路和线束的连接。此外,水加热器200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上方,由此不仅可以使水加热器200的装配和维修更加方便,而且可以优化正碰吸能空间、防止汽车1的前部碰撞时水加热器200与所述动力总成之间发生干涉,消除安全隐患以提高汽车1的安全性。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1具有装配和维修方便、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 
其中,水加热器200可以为PTC水加热器。 
有利地,如图2和图3所示,车身100上可以设有流水槽120,水加热器200可以位于流水槽120下方。由此可以利用流水槽120起到防护和防水的作用以保护水加热器200。 
图1-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汽车1。如图1-图7所示,汽车1还可以包括安装支架300,水加热器200可以通过安装支架300安装在前舱110内。这样可以利用安装支架300为水加热器200提供安装点,由此可以通过安装支架300将水加热器200牢固地安装在前舱110内以避免水加热器200松动和脱落,从而可以提高水加热器200在前舱110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如图4-图7所示,安装支架300可以包括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第一支架310可以安装在车身100的右轮包加强钣金130上。第二支架320可以安装在在车身100和第一支架310上,水加热器200可以安装在第二支架320上。由此可以使水加热器200在前舱110内的位置更加合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汽车1的装配和维修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 
更为具体地,第一支架310可以通过两个第一车身安装点314安装在车身100的右轮包加强钣金130上。第二支架320可以通过两个第二车身安装点327安装在车身100的前舱110内。安装支架300可以紧密贴合在前舱110的各安装点所在的面上。水加热器200可以通过三个水加热器安装点350安装在第二支架320上。水加热器200可 以紧密贴合在第二支架320的上表面上。第二支架320可以通过两个支架安装点360安装在第一支架310上。其中,安装支架300与车身100的连接和水加热器200与第二支架320的连接以及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的连接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来实现,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而且可以使汽车1的装配和拆卸更加方便。 
可选地,第一支架310可以是由上下两个钣金支架通过铆钉连接到一起的。 
图4-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汽车1。如图4-图7所示,第二支架320上可以设有沿第二支架320的厚度方向贯通第二支架320的第一散热孔321和第二散热孔322。这样不仅提高汽车1的散热效果,而且可以减轻安装支架300的重量。 
可选地,如图4、图5和图7所示,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之间可以限定出安装空间330,汽车1还可以包括配电盒400,配电盒400可以设在第二支架320上且配电盒400可以从第一散热孔321伸入安装空间330。这样不仅可以将配电盒400稳固地安装在第二支架320上且可以防止第二支架320变形。 
有利地,如图4、图5和图7所示,第二支架320上可以设有低压线束固定架323,第一支架310上可以设有高压线束固定架311,配电盒400的低压线束410可以设在低压线束固定架323上且配电盒400的高压线束420可以设在高压线束固定架311上。由此可以利用第二支架320提供低压线束410的固定点,且可以利用第一支架310提供高压线束420的固定点,从而可以防止低压线束410和高压线束420因振动而松脱。 
图4-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汽车1。如图4-图7所示,水加热器200可以具有线束搭铁210,第二支架320上可以设有搭铁固定架324,线束搭铁210可以设在搭铁固定架324上。由此可以利用第二支架320提供线束搭铁210的固定点,从而可以实现就近搭铁、维护水加热器200用电稳定的效果,并且便于故障的排查。 
可选地,如图7所示,第二支架320上可以设有进水管固定通孔325和出水管固定通孔326,水加热器200的进水管可以穿过进水管固定通孔325且水加热器200的出水管可以穿过出水管固定通孔326。这样可以利用第二支架320提供水加热器200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固定点,由此可以防止水加热器200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因振动而松脱,从而可以提高水加热器200的使用的稳定性。 
有利地,如图6所示,第一支架310上可以设有沿竖直方向定向的第一加强筋312和沿水平方向定向的第二加强筋313。由此可以利用第一加强筋312和第二加强筋313加强第一支架310的强度,从而可以使第一支架310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 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所述车身内具有前舱; 
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设在所述前舱内;和 
水加热器,所述水加热器设在所述前舱内的右后部,所述水加热器沿左右方向定向且位于所述动力总成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上设有流水槽,所述水加热器位于所述流水槽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水加热器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前舱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右轮包加强钣金上;和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在所述车身和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水加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支架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汽车还包括配电盒,所述配电盒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从所述第一散热孔伸入所述安装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低压线束固定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高压线束固定架,所述配电盒的低压线束设在所述低压线束固定架上且所述配电盒的高压线束设在所述高压线束固定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加热器具有线束搭铁,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搭铁固定架,所述线束搭铁设在所述搭铁固定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进水管固定通孔和出水管固定通孔,所述水加热器的进水管穿过所述进水管固定通孔且所述水加热器的出水管穿过所述出水管固定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定向的第一加强筋和沿水平方向定向的第二加强筋。 
CN2013201780406U 2013-04-10 2013-04-10 汽车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83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780406U CN203283001U (zh) 2013-04-10 2013-04-10 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780406U CN203283001U (zh) 2013-04-10 2013-04-10 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83001U true CN203283001U (zh) 2013-11-13

Family

ID=49539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7804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83001U (zh) 2013-04-10 2013-04-10 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830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2058A (zh) * 2014-02-18 2014-05-2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固定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2058A (zh) * 2014-02-18 2014-05-2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固定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9758B2 (en) Optimized arrangement of front compartment of a hybrid vehicle
CN201736783U (zh) 一种电动车的动力系统安装支架总成
CN107458469B (zh) 电动汽车的前舱
CN206307114U (zh)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111634248A (zh) 用于安装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各零部件的悬置结构及装置
CN203283001U (zh) 汽车
CN202200830U (zh) 奔腾燃料电池车新型冷却模块
CN204340600U (zh) 汽车空调用ptc加热器
CN104786813A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CN203753056U (zh) 一种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
CN203372050U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的安装总成
CN207328099U (zh) 一种纯电动客车底盘骨架与设备总成系统装置
CN20427903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冷却水泵安装结构和一种电动汽车
CN205381130U (zh) 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箱体
CN203611883U (zh) 前风窗下饰板及车辆
CN103465854B (zh) 一种汽车前格栅与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02764862U (zh) 应用于客车行李仓上的电气模块安装装置
CN207526946U (zh) 一种具有减震装置的燃油加热器
CN203318132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储能单元的安装结构
CN202574075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压板
CN205168215U (zh) 一种自发电电动汽车
CN204055231U (zh) 一种燃油加热器用固定支架
CN204659477U (zh) 一种用于高续驶里程纯电动物流车的集成元器件
CN204222635U (zh) 一种客车冷却模块支架
CN205997826U (zh) 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