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25368U - 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25368U
CN203225368U CN2013201895467U CN201320189546U CN203225368U CN 203225368 U CN203225368 U CN 203225368U CN 2013201895467 U CN2013201895467 U CN 2013201895467U CN 201320189546 U CN201320189546 U CN 201320189546U CN 203225368 U CN203225368 U CN 203225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ato
clamping part
deck
card
car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895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浦淳
井上直
横山浩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25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253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G06K13/0831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the ejection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slide, carriage or draw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surfac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7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automatically by insertion of rigid printed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卡用连接器,其中,通常类型的卡托的至少与卡部件的平面部平行的部分为金属制。该卡用连接器具有卡部件的导体部朝下方载置的卡托、和可滑动地安装卡托的卡座,在该卡用连接器中,卡座由安装有触头的外壳和覆盖外壳的盖体构成,卡托由以下部件构成:配置于盖体侧的平面部;从平面部的沿着卡托的滑动方向的两端部起弯曲的一对侧面部;以及一对支撑部,其从侧面部的与平面部相反的一侧的各端部起与平面部相对,沿着侧面部设置,并支撑卡部件,其中,至少平面部和支撑部由金属材料形成,在外壳中形成有能够嵌入一对支撑部的槽部。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或SD(Secure Digital:安全数字)卡等的导体部朝下配置的卡部件的卡用连接器,详细地说,涉及通过用金属材料形成载置卡部件的卡托的至少与卡部件的平面部平行的部分,来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和低厚度化的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搭载有连接SIM卡或SD卡等的卡用连接器,其中大多采用了所谓的卡托式卡用连接器,其具备载置各种卡的卡托使得能够容易地进行卡的放入取出,并与该卡托一起进行卡的放入取出。
由于卡托式卡用连接器是向卡用连接器所具有的卡座主体追加了形成为另一部件的卡托的结构,从而存在难以降低连接器自身的产品高度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低厚度化为目的的SIM卡用连接器的发明。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SIM卡用连接器中,具备:壳体,其由与SIM卡电连接的连接基板和形成于连接基板的两侧的引导槽单元构成;以及卡托,其在载置SIM卡时,通过滑动与引导槽单元连接,卡托是金属制的以提高强度,并具有载置SIM卡的底面、和侧壁,该侧壁是通过弯曲底面的边而形成的,用于以滑动方式与引导槽单元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的SIM卡用连接器,载置SIM卡的卡托的底面相比以往的柔软的树脂制的卡托形成得薄,并且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1-519464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SIM卡用连接器中,卡托为金属制,但是该连接器是具有SIM卡的导体部朝上载置的所谓的倒置类型卡托的连接器,因此即使卡托为金属制,SIM卡的导体部与卡托也不会发生短路。
另一方面,在连接器具有SIM卡的导体部朝下载置的所谓的通常类型的卡托的情况下,在卡托为金属制时,由金属制的卡托的一部分支撑SIM卡的导体部,卡托支撑的部分与SIM卡的导体部可能接触而引起短路。因此,一般通常类型的卡托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但是,当用树脂形成卡托时,为了保证一定的强度需要形成一定厚度的树脂,从而难以使卡托低厚度化且小型化,结果难以实现连接器自身的低厚度化和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技术具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在通常类型的卡用连接器中,即使由金属材料形成载置卡部件的卡托的至少与卡部件的平面部平行的部分,也能够防止短路的发生,并且通过用金属材料形成卡托的至少与卡部件的平面部平行的部分来形成较薄的卡托,从而实现小型化和低厚度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具有:卡托,其以使导体部朝向下方的方式载置平板状的卡部件,所述导体部形成在所述平板状的卡部件的一个面上;以及可滑动地安装所述卡托的卡座,该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卡座由以下部件构成: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触头,其具有与所述导体部接触的接触部;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外壳,其安装有所述触头;以及覆盖所述外壳的盖体,
所述卡托由以下部件构成:平面部,在安装到所述卡座内时,该平面部配置到所述盖体侧;从所述平面部的沿着所述卡托的滑动方向的两端部起弯曲设置的一对侧面部;以及一对支撑部,其从所述侧面部的与所述平面部相反的一侧的各端部起与所述平面部相对,沿着所述侧面部设置,支撑所述卡部件的一个面,其中,至少所述平面部和所述支撑部由金属材料形成,
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能够嵌入所述一对支撑部的槽部。
此外,关于第2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其在第1方式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的一对侧面部形成为如下厚度,在所述卡部件被支撑于所述支撑部时,在所述卡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
此外,关于第3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其在第1方式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部件被载置于所述卡座时,所述触头具有向上方按压所述卡部件的弹力。
此外,关于第4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其在第1方式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托的所述侧面部的里侧的外表面,分别形成有第1卡定部,
在所述卡座内,形成有第2卡定部,该第2卡定部卡定所述卡托的第1卡定部,
在从所述卡座拔出所述卡托时,所述卡托的第1卡定部与所述卡座的第2卡定部卡定从而限制所述卡托的滑动距离,
所述卡托的近前侧开放。
此外,关于第5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其在第1方式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托的与插入所述卡部件的一侧的相反的一侧,形成有限制所述卡部件的插入的壁部。
此外,关于第6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其在第1方式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的周围由树脂材料覆盖。
此外,关于第7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其在第1方式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托的所述平面部的近前侧形成有使载置于所述卡托的所述卡部件的一部分露出的缺口部。
此外,关于第8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其在第1~第7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托的插入所述卡部件的一侧的所述侧面部的端部上,形成有用于拔出所述卡托的把手部。
根据第1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由于在外壳上形成有供支撑部嵌入的槽部(该支撑部形成于卡托上,用于支撑卡),因此在将载置于卡托的卡部件插入到卡座时,卡托的支撑部嵌入到外壳的槽部。因此,即使卡托的至少与卡部件的平面部平行的部分即平面部和支撑部由金属材料形成,在卡部件与触头接触时,由于能够防止卡托的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支撑部与卡部件的导体部接触,因此能够防止短路。并且,卡托的至少与卡部件的平面部平行的部分由金属材料形成,由此即使将卡托形成得较薄也能够获得高强度,因此能够实现卡用连接器的低厚度化。
此外,根据第2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在将卡部件载置到卡座时,能够在卡部件的导体部与卡座的嵌入到外壳的槽部中的支撑部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短路。此外,卡托的支撑部嵌入到了外壳的槽部,因此即使从卡座的上部施加压力,卡部件的导体部也不会与支撑部接触,因此能够防止短路。
此外,根据第3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在将卡部件载置到卡座时,通过触头将卡部件按压到上方的平面部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确保卡部件的导体部与卡座的支撑部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短路。
此外,根据第4方式的卡用连接器,通过采用无法从卡座拆卸卡托的结构,即使不像现有例那样在卡托的近前侧形成稳定配置卡部件的壁等,卡托自身也稳定,从而能够稳定载置卡部件。此外,可以不在卡托上形成该壁等,因此能够使得卡托小型化,从而能够使卡用连接器变得更小型。而且,开放卡托的近前侧,能够从该开放的部分进行卡部件的拔插,能够容易地进行卡部件的插入。此外,通过采用无法从卡座拆卸卡托的结构,由此,不必担心卡托丢失的问题。
此外,根据第5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对于插入到卡托的卡部件,通过壁部来终止插入,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卡部件配置到预定位置。此外,通过按压卡部件,能够连同卡托一起压入到卡座内,能够容易地进行卡部件和卡托的插入。
此外,根据第6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用树脂材料覆盖使用者的手接触的卡托的周围,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者由于金属端部而受伤的情况。
此外,根据第7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在卡托的平面部上形成有缺口部,卡部件的一部分从该部分露出,由此能够把持该露出部分的卡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出卡部件。
此外,根据第8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能够容易地拔出卡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卡用连接器和卡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卡座和卡托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外壳和触头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卡托的立体图。
图5A是上方观察的、在卡托上载置了卡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B是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6A~图6C是示出了在连接器上安装卡部件的步骤的立体图。
图7A是省略了卡部件后的图6C的VIIA部分的部分放大图,图7B是省略了卡部件后的图6C的VIIB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8是从图6C的VIII方向观察的部分放大图。
标号说明
10:连接器;11:卡座;12:开口部;13:外壳;14:开口;15:立起部;15a:缺口;16:突起;17:槽部;18:触头;19:接触部;20:连接部;21:盖体;22:上表面;23、24:侧面;25:卡定部;26:延伸部;27:卡合孔;28:垂下部;29:卡托;30:平面部;31:缺口部;32、33:侧面部;34:卡定部;35、36:支撑部;37:壁部;38:把手部;39:保护部;40:开放部;41:卡部件;42:导体部;4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过,虽然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例示出用于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卡用连接器,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受它们限制,同样能适用于包含在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其它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8对实施方式1的卡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10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10由载置平板状的卡部件41的卡托29、和可滑动地安装卡托29的卡座11构成,连接器10被安装到未图示的基板等上进行使用。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中,卡部件41在一个面上形成有导体部42,连接器10是该导体部42朝向下方载置到卡托29的所谓的通常类型的连接器。另外,以下,将在连接器中插入卡部件的一侧作为近前侧、其相反侧作为里侧。
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实施方式1的卡座11。卡座11由以下部件构成: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多个触头18、安装触头18的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外壳13、和覆盖该外壳13的盖体,卡座11在一方形成有供卡托29滑动进出的开口部12。
外壳13由构成为图3所示的大致方形的平板体的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在该平板体的沿着卡托29的滑动方向的两端边上,具有一部分设置有缺口15a的立起部15,在该立起部15的外侧形成有多个突起16。该缺口15a和突起16被用于与后述的盖体21之间的安装。
此外,在外壳13上,形成有在安装后述的触头18时使触头18的一部分突出的多个开口14。并且,在外壳13的两端边侧,分别形成有比其他部分的外壳13的厚度形成得薄的槽部17。该槽部17形成为能够让后述的卡托29的一对支撑部35、36嵌入的形状和深度。
如图3所示,触头18具有:接触部19,其与设置于卡部件41的被划分为多个的导体部42接触;以及连接部20,其在连接器10被安装到基板等上时与基板连接,各接触部19和连接部20、以及未图示的触头主体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为一体,并与外壳13模塑成型成一体。从外壳13的开口14突出的触头18的接触部19分别形成为各自能够弹性变形,抵抗由安装于卡座11的卡部件41所引起的变形,朝上方按压卡部件41。此外,连接部20设置成从外壳13的一个端面突出。
如图1和图2所示,盖体21具有:设置成与外壳13相对的平板状的上表面22;以及弯曲该上表面22的沿着卡托29的滑动方向的两端边而形成的侧面23、24。在一对侧面23、24上,以与形成于上述外壳13的立起部15上的缺口15a和突起16对应的方式,形成了延伸部26和卡合孔27。
此外,在盖体21的与卡托29出入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延伸上表面22的一部分并向下方垂下的垂下部28。该垂下部28成为在插入卡托29时,限制卡托29使其无法过度插入的部分。并且,盖体21的延伸部26和垂下部28的底部还成为在将连接器10安装到基板时,用焊锡等固定到基板上的部分,能够使得连接器的安装牢固。此外,在与卡座11的开口部12接近的盖体21的两侧面23、24上,分别形成有突起状的第2卡定部25。另外,盖体由金属材料形成。
接着,参照图4和图5说明卡托29。卡托29是具有如下用途的部件:在将卡部件41安装到连接器10时载置卡部件41,使卡部件41从卡座11进出。
卡托29由如下部件构成:在被载置到卡座11时配置于上侧的平面部30;从该平面部30的沿着卡托29的滑动方向的两端部起弯曲设置的一对侧面部32、33;以及从该侧面部32、33的下方以与平面部30相对的方式平行设置的一对支撑部35、36,这些部件由金属材料形成为一体,侧面部32、33被后述的由树脂等形成的保护部覆盖。
平面部30是作为卡托29的主体的部分,由面积较大的板状体形成。此外,在平面部30的近前侧、即插入卡部件41一侧,形成有缺口部31,使得能够容易地拔出卡部件41。在将该卡托29安装到卡座11时,将卡托29的平面部30配置到卡座11的盖体21的上表面22侧。
侧面部32、33从平面部30的一对端边起弯曲形成,与被载置于卡托29的卡部件41的厚度相比形成得稍厚。即,侧面部32、33被形成为,在将卡部件41载置到卡托29时,在后述的支撑部35、36与卡部件41之间形成有微小间隙。此外,在侧面部32、33的里侧,即插入卡部件41一侧的相反侧,形成有与形成于卡座11的盖体21上的突起状的第2卡定部25卡定的凹陷状的第1卡定部34。
支撑部35、36成为在将卡部件41载置到卡托29时支撑卡部件41的导体部42的部分,由从侧面部32、33的下侧起与平面部30相对地弯曲设置的一对细板体形成。支撑部35、36沿着侧面部32、33形成,形成为不会挂到外壳13的设置有触头18的部分。支撑部35、36的形状只要是能够支撑卡部件41的大小和形状即可,除了图5B所示的形状以外,还能够形成为嵌入到形成于外壳13的槽部17的形状。
另外,从侧面部32、33和平面部30延伸而形成有壁部37,在将卡部件41插入到卡托29的里侧时,该壁部37限制卡部件41的插入。此外,在卡托29的近前侧,在侧面部32、33中的至少一方立起设置有把手部38,该把手部38用于使插入到卡座11的卡托29能够容易地拔出。并且,在卡托29的近前侧设置有开放的开放部40,使得能够插入卡部件41。
另外,实施方式1的卡托29由金属材料形成,因此为了防止使用者接触到卡托29的侧面部32、33、近前侧和里侧等而受伤的情况等,采用由树脂等形成的保护部39覆盖卡托29。该保护部39用树脂等对由金属制成的卡托进行模塑成型而形成。此外,该保护部39由树脂等形成,但是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使用者,因此可以形成为极薄,基本不会对卡托的低厚度化造成影响。
接着,主要参照图6~图8对卡部件41相对于连接器10的安装和拆卸进行说明。首先,关于向连接器10安装卡部件41,如图6A所示,从连接器10的卡座11拔出卡托29。此时,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是采用了所谓的通常类型的卡托29的连接器10,因此准备成卡部件41的导体部42朝向下方。
接着,如图6B所示,从开放了卡托29的近前侧的开放部40插入卡部件41。此时,卡部件41处于载置到卡托29的支撑部35、36上的状态,因此卡部件41的导体部42与卡托29的支撑部35、36处于接触的状态(参照图5B)。另外,此时不向连接器10通电,因此卡部件41与卡托29不会短路。此外,在卡托29的里侧形成有壁部37,因此卡部件41与壁部37抵接,由此卡部件41的插入被限制,从而被配置于固定位置(参照图5A、图5B)。
之后,如图6C所示,将卡部件41和卡托29压入到卡座11内而将它们安装到卡座11上。此时,通过形成于卡座11的盖体21的里侧的垂下部28限制卡托29的插入而将卡托29配置到固定位置。并且,形成于卡托29的支撑部35、36嵌入到形成于外壳13上的槽部17(参照图7A、图7B),并且设置于外壳13上的触头18的接触部19与卡部件41的导体部42接触,从而将卡部件41向上方顶起,因此如图8所示,在卡部件41与卡托29的支撑部35、36之间设置有间隙43。
由此即使由金属材料形成通常类型的卡托29也能够防止与卡部件41的短路。进而,由于能够采用金属材料形成卡托29,因此能够将卡托的厚度形成得较薄,其结果,能够实现连接器的低厚度化。另外,关于卡托,至少与卡部件的平面部平行的部分、即在实施方式1中的平面部和支撑部由金属材料形成,由此,能够将卡托形成得较薄,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的低厚度化。
此外,卡部件41通过与触头18的接触部19接触,由此产生变形并产生弹力,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设置卡部件41与卡托29的支撑部35、36之间的间隙。
接着,对从连接器10拆卸卡部件41的情况进行说明。对于从连接器10拆卸卡部件41的情况,首先,如图6C所示,在载置有卡部件41的状态下直接拔出插入到连接器10的卡托29。即,用手指等钩挂卡托29的近前侧的侧面部32设置的把手部38来拔出卡托29,从而成为图6B所示的状态。之后,通过用手指等捏住卡部件41的近前侧来直接拔出的方式来进行卡部件41的拆卸(参照图6A)。此时,由于在卡托29的平面部30的近前侧设置有缺口部31,因此能够露出卡部件41从而容易拔出。
并且,在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中,卡托29成为不会从卡座11脱落的结构。即,在从卡座11拔出卡托29时,形成于卡座11的盖体21上的第2卡定部25与形成于卡托29的侧面部32、33上的第1卡定部34卡定,由此卡托29不会从卡座11脱落。由此,即使不像以往那样在卡托29的近前侧形成使卡部件41稳定地配置的壁等,由于卡托自身稳定,因此载置卡部件41不会出现问题。此外,由于不在卡托29上形成该壁等亦可,因此能够使得卡托29小型化,从而能够使连接器10变得更小型。而且,开放卡托29的近前侧,能够从该开放的部分容易地进行卡部件41的拔插。并且,能够防止卡托29的丢失。

Claims (8)

1.一种卡用连接器,其具有:卡托,其以使导体部朝向下方的方式载置平板状的卡部件,所述导体部形成在所述平板状的卡部件的一个面上;以及可滑动地安装所述卡托的卡座,该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卡座由以下部件构成: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触头,其具有与所述导体部接触的接触部;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外壳,其安装有所述触头;以及覆盖所述外壳的盖体,
所述卡托由以下部件构成:平面部,在安装到所述卡座内时,该平面部配置到所述盖体侧;从所述平面部的沿着所述卡托的滑动方向的两端部起弯曲设置的一对侧面部;以及一对支撑部,其从所述侧面部的与所述平面部相反的一侧的各端部起与所述平面部相对,沿着所述侧面部设置,支撑所述卡部件的一个面,其中,至少所述平面部和所述支撑部由金属材料形成,
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能够嵌入所述一对支撑部的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托的一对侧面部形成为如下厚度,在所述卡部件被支撑于所述支撑部时,在所述卡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部件被载置于所述卡座时,所述触头具有向上方按压所述卡部件的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托的所述侧面部的里侧的外表面,分别形成有第1卡定部,
在所述卡座内,形成有第2卡定部,该第2卡定部卡定所述卡托的第1卡定部,
在从所述卡座拔出所述卡托时,所述卡托的第1卡定部与所述卡座的第2卡定部卡定从而限制所述卡托的滑动距离,
所述卡托的近前侧开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托的与插入所述卡部件的一侧的相反的一侧,形成有限制所述卡部件的插入的壁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托的周围由树脂材料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托的所述平面部的近前侧形成有使载置于所述卡托的所述卡部件的一部分露出的缺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托的插入所述卡部件的一侧的所述侧面部的端部上,形成有用于拔出所述卡托的把手部。
CN2013201895467U 2012-04-17 2013-04-16 卡用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2536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4245A JP2013222629A (ja) 2012-04-17 2012-04-17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2-094245 2012-04-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25368U true CN203225368U (zh) 2013-10-02

Family

ID=49252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8954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25368U (zh) 2012-04-17 2013-04-16 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22629A (zh)
KR (1) KR102066957B1 (zh)
CN (1) CN203225368U (zh)
TW (1) TWM46246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96316B1 (ko) 2015-02-03 2016-02-22 몰렉스 엘엘씨 전자기기용 카드 트레이 및 이를 이용한 트레이 캐리어 조립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7811A (ja) 2004-10-26 2006-05-18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JP2006127808A (ja) * 2004-10-26 2006-05-18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KR200406418Y1 (ko) 2005-11-04 2006-01-20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메모리카드 어댑터
KR101496458B1 (ko) 2008-03-26 2015-02-26 타이코에이엠피(유) 심 카드의 커넥터
JP4918105B2 (ja) * 2009-01-20 2012-04-18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トレイ式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2466U (zh) 2013-09-21
KR20130117684A (ko) 2013-10-28
KR102066957B1 (ko) 2020-01-16
JP2013222629A (ja) 2013-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25369U (zh) 卡用连接器
US8827749B2 (en) Mounting socket for mobile phone
CN101783451A (zh) 卡用连接器
CN110190444A (zh) 结合高度减少的基板配合连接器
US7556534B1 (en) Dual-card connector
US20140045364A1 (en) Connector
US8248823B2 (en) Chip card holder
CN209843994U (zh) 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器
CN100392915C (zh) 电接线盒装置、插塞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
CN203225368U (zh) 卡用连接器
KR101460076B1 (ko) 단자 변형을 방지하는 카드용 소켓 어댑터
JP2015032531A (ja) コネクタ装置および基板ユニット
KR101424229B1 (ko) 슬림형 마이크로심 커넥터
CN213401657U (zh) 电连接器
JP2009295432A (ja)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KR101106675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이어잭 접속 구조
US20110180605A1 (en) Chip card holder
CN104779460B (zh) 卡连接器
KR20090067567A (ko) 심카드 커넥터
JP3113412U (ja) デジタル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12571437U (zh) 柔性板电连接器
KR101402999B1 (ko) 심카드 커넥터용 컨택트 단자
CN203387017U (zh) 卡用连接器
JP2005339837A (ja) 低背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05706309B (zh) 数码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