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57860U - 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57860U
CN203157860U CN 201320148477 CN201320148477U CN203157860U CN 203157860 U CN203157860 U CN 203157860U CN 201320148477 CN201320148477 CN 201320148477 CN 201320148477 U CN201320148477 U CN 201320148477U CN 203157860 U CN203157860 U CN 203157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hole
body frame
frame ba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484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秋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 Rack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 Rack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 Rack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 Rack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4847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57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57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5786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其包含一支撑携车架的主架杆、一踏板、一固定体。其中主架杆在下方的一端组穿一螺栓组件,而呈中空的踏板供主架杆穿伸其间,踏板一端的两上侧各凹设限槽,以供主架杆的螺栓组件接触,而固定体包含一外框片、两翼片,在踏板的中空范围内包围主架杆外侧,外框片固定于一夹球固定器,借其连接于汽车,两翼片进入踏板内而贴靠于主架杆两外侧,两翼片一端角对应该踏板一端枢穿一动支轴以供踏板可摆动,下侧则设有一可拆卸地组穿踏板、主架杆的把手杆此外两翼片下侧处,以倾支轴组件枢设主架杆本实用新型只需倾斜携车架,即可打开汽车尾窗门,让携车架因往下倾斜而避免汽车尾窗门。

Description

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涉及交通车辆技术领域的自行车携带装置,尤指附挂于汽车,用以承载自行车的携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喜爱自行车旅游、单车运动的人士愈来愈多,所以业界设计一种携车架,用以附挂于车体的背侧或是车体的顶侧,利用携车架来携挂自行车以随行于交通车辆,以便自行车附载于汽车而能四处移动。车辆类型中,掀背车的车身设计颇受众多人的喜爱,其除了有二到四个侧开的车门之外,尾部通常会有一个垂直的尾门或一个倾斜的尾窗,以打开行李舱,乘客室通常与车后的行李置放区连在一起,没有基础结构的分隔。
然而携车架配合这种掀背式车辆时,却产生一项问题。携车架是在一端设置夹球固定器,利用夹球固定器固定于车尾处。由于携车架位于车尾正后方,因此目前携车架连接在汽车的尾部状态,掀背车是无法掀开尾窗门,只得卸下携车架,使携车架脱离汽车的尾部,才能有空间供使用者掀开尾窗门,取拿物品之后,再安装携车架,如此一来,掀背车安装携车架时,常会发生不便取拿行李厢的物件,而需屡次拆卸、连接安装该携车架,尤其携车架还增加承载自行车的重量,使得搬运携车架,造成使用者不便掀开尾窗门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者鉴于前述的问题,进而用心研究开发,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其主要是本实用新型针对单臂式携车架设置有可倾式设计,在携车架连接于车体后方,携车架本身相对后背的尾窗门可以倾斜,而能让出一供尾窗门旋动掀开的空间范围,方便使用者直接取拿物品,而在关闭尾窗门以后,移动扶正携车架,提供一不需拆卸携车架于汽车便能开、闭汽车尾窗门的作用。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其包含:
一支撑携车架的主架杆,其包含有两端,分别是一朝上的第一端、一朝下的第二端,该第一端可供连接自行车,该第二端由上至下依序横向贯穿设有一主架第一孔、一主架第二孔、一主架第三孔,于该主架第一孔组穿一螺栓组件;
一踏板,其呈中空框状,其中空处供该主架杆的该第二端穿伸其间,该踏板包含有两端,分别是踏板第一端、踏板第二端, 踏板两侧内表面靠近该踏板第一端处各凹设有一个限槽,供该螺栓组件接触该限槽;
一固定体,其包含一外框片、两个翼片, 该外框片与该两个翼片组成以三个侧面的方式包围该主架杆第二端穿出该踏板的部分,该外框片固定于一个供携车架连接在汽车的固定器,该外框片与该踏板第一端之间连接弹簧,以供该踏板弹性回复作用,该两翼片一端角对应该踏板第一端供一动支轴轴穿,该踏板以该动支轴为可摆动的支点,位于该动支轴下侧设有一可拆卸地组穿该踏板、该主架杆的该主架第二孔的把手杆,该把手杆组设该踏板、该主架杆、该两个翼片而构成该主架杆、该踏板无法转动,该两翼片下侧供一倾支轴组件组穿该翼片与该主架杆的该第二端,用以该倾支轴组件为该主架杆可相对该固定体移动的支点; 当自该两个翼片、该踏板、主架第二孔卸离该把手杆并以踩压该踏板,该主架杆以该倾支轴组件为支点转动而产生倾斜。
当需要打开汽车尾窗门者,卸离该把手杆以踩压该踏板、施力下倾该主架杆以避开尾窗门开、闭的旋转范围,便于开启尾窗门。
其中,所述主架杆的第二端插设一个弹性的缓冲件一端,缓冲件另一端为控端,控端能够插装于该外框片所对应设置的一个定孔中;当主架杆下倾时该控端脱离该定孔,当主架杆呈直立的固定状态时,该控端卡制于定孔。
其中,所述踏板中央为一个穿空的中孔,长边的两侧为侧壁,踏板的两端分别是踏板第一端及踏板第二端,而所述限槽呈V形,该踏板第一端处横向贯穿踏板侧壁设有一个踏板第一孔、一个与该第一孔间隔的第二孔,该第一孔、第二孔位于侧壁且邻近该限槽的两外端。
其中,所述固定体的外框片呈L形,该两翼片为对称形态,分别焊接固定于该外框片的两侧,以与该外框片围成U形框,该两翼片包含设置有翼第一孔、翼第二孔、翼第三孔,所述翼片的一端角位置穿设该翼第一孔,该翼第一孔对应该踏板的踏板第一孔,并以该动支轴组穿,该翼第二孔对应踏板的踏板的第二孔、主架的第二孔,以供该把手杆组穿,而翼第三孔对应该主架第三孔,以供该倾支轴组件组穿。
其中,所述把手杆一端固定一个呈水平的插轴,以及把手杆一侧延伸一个与插轴呈垂直的侧杆,侧杆末端固定一个定环,该插轴横穿翼第二孔、踏板第二孔、主架第二孔,该插轴末端螺锁的螺帽能够迫紧固定该主架杆及该踏板,使该主架杆及该踏板相对于该固定体固定。
其中,所述固定体于该两翼片对应于该把手杆与该倾支轴组件之间的位置,于两翼片的外侧共同接合一个呈倒U形的挡片,该挡片的封闭侧朝外,且位于踏板下侧,并且外露于该主架杆与该固定体的两翼片之外,该封闭侧能够限制该主架杆的倾斜范围。
所述固定体于两翼片对应于把手杆与倾支轴组件之间,于两翼片的外侧共同接合一呈倒U形的挡片,挡片的封闭侧朝外,位于踏板下侧,并且外露于主架杆与固体的两翼片之外,以借助该封闭侧,在主架杆往下倾斜可供主架杆定位。
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所列: 
1.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单臂式主架杆所构成的携车架,其设有一控制主架杆倾斜的结构,其间通过主架杆连接踏板与固定体,因此在抽离把手杆,便可踩压踏板,以解除踏板的限槽与主架杆的螺栓组件,两者的接触关系,以便施力下倾移动主架杆,造成主架杆倾斜而让出空间,足可使汽车的尾窗门可开、闭活动,完全不会干涉、妨碍到携车架及主架杆,因而在不需费力耗时地自汽车拆卸携车架的情形下,便可顺利开启汽车的尾窗门,相当方便且具高度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脚步踩压踏板、施力下移主架杆,并且踏板为中空型态,主架杆穿置于踏板的中空范围内,因此主架杆往下倾斜的范围至少会在踏板范围内;何况,本实用新型也在固定体的翼片设有一挡片,利用挡片配合踏板再作进一步的定位挡止作用,有效避免主架杆过份倾斜而脱位,安全性考虑周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倾斜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件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倾斜结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主架杆倾斜侧视剖面动作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主架杆倾斜侧视剖面动作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倾支轴组件组合上视剖面图。
其中:
10携车架                          11臂架                          13夹持器
20主架杆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23主架第一孔                  24主架第二孔                25主架第三孔
26螺栓组件                      27缓冲件                        271控端
30踏板                              31中孔                          32侧壁  
33踏板第一端                  331踏板第二端              34限槽
35弹簧                              36踏板第一孔                37踏板第二孔
40固定体                          41外框片                      412定孔
44翼片                              45翼第一孔                    451翼第二孔
452翼第三孔                    46动支轴                      47把手杆
471插轴                            472侧杆                          473定环
48倾支轴组件                  50夹球固定器                60挡片
61自由侧                          62封闭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如图1所示,为一个单臂式的携车架10,其包含一主架杆20、一臂架11,以及数个结合于臂架11的夹持器13。其中主架杆20包含有两端,分别是朝上的第一端21、朝下的第二端22,于第一端21连接该呈水平U形的臂架11,臂架11的两侧自由端各对称套装有数个夹持器13,利用夹持器13来夹持连接自行车<图中未示>,以便自行车承载于携车架10。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主架杆20设置有可倾式结构,请参看图1至3所示,主架杆20于其第二端22连接一踏板30,该踏板可受力上下摆动、一固定体40,其中固定体40还连接一夹球固定器50,该夹球固定器50用以固定连接于汽车尾部,而主架杆20在其第二端22连接一可摆动的踏板30,在使用者踩压踏板30时,便能连动该主架杆20产生倾斜状态。其中:
该主架杆20的第二端22由上至下方分别设有横向贯穿的三个孔,分别是主架第一孔23、主架第二孔24、主架第三孔25,其中于主架第一孔23横向组穿一螺栓组件26,使螺栓组件26两端突露于主架杆20之外。如图3、4所示,主架杆20的第二端22还插设一弹性的缓冲件27一端,缓冲件27另一端是外径较小的控端271;
该踏板30呈一中空座体状其容许该主架杆20第二端22组穿,该踏板30中央为一穿空的中孔31,长边的两侧为侧壁32,踏板的两端分别是踏板第一端33、踏板第二端331,踏板第一端33钩设一弹簧35的一端,弹簧35另一端钩设于该夹球固定器50外侧,而两侧壁32靠近踏板第一端33处,分别朝向主架杆20的上侧缘,各凹设一限槽34,该限槽34呈近V形,可供主架杆20伸入踏板30所设的中孔31时,主架杆20的螺栓组件26抵靠接触于限槽34,侧壁32在靠近踏板第一端33处横向贯穿设有一踏板第一孔36、一与踏板第一孔36有一定间隔的踏板第二孔37,踏板一、第二孔36、37位于侧壁32的区域,是大约相对限槽34形成于侧壁32的范围,意即限槽34形成于该踏板30的侧壁32内,踏板一、第二孔36、37横向贯穿该限槽34所在的长度范围,如图3所示,踏板一、第二孔36、37分别靠近限槽34两端的外侧;
该固定体40包含一外框片41、两翼片44,形成用以包围主架杆20的第二端22三外侧面的U形框体,其中外框片41固定于该夹球固定器50,夹球固定器50为现有公知技术(例如请参见授权公开号CN101665098A),非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夹球固定器50套设固定的外框片41呈L形,外框片41朝内的横向面套设固定在夹球固定器50上,外框片41朝外的纵向面穿设一定孔412,以配合缓冲件27的控端271弹性迫入于定孔412中,该外框片41位于定孔412下方,连接弹簧35一端,该两翼片44为对称形态,分别焊接固定于该外框片41的两侧,以与外框片41围成U形框,两翼片44包含设置有翼第一孔45、翼第二孔451、翼第三孔452;其中
翼片44的一端角穿设翼第一孔45,固定体40在围置于主架杆20的第二端22外侧时,翼第一孔45对准踏板30的踏板第一孔36,以一动支轴46轴穿前述各孔,作为踏板30的摆动支点,而翼第二孔451位于翼第一孔45斜向下位置,用以对准踏板30的踏板第二孔37、主架杆20的主架第二孔24,以一把手杆47组穿,以提供一固定定位之用,该把手杆47一端固定一呈水平的插轴471,以及把手杆47一侧延伸一与插轴471呈垂直的侧杆472,侧杆472末端固定一定环473,借以插轴471横穿前述的翼第二孔451、踏板第二孔37、主架第二孔24,让插轴471末端螺锁螺帽474来迫紧主架杆20不可随意移动,如需要倾斜主架杆20的时候,则需要松开螺帽474而抽出把手杆47,始令主架杆20位移,至于松开的螺帽474可锁螺于穿过该定环473的插轴471的末端来定位,避免螺帽474遗失; 如图2、3所示,翼第三孔452对准主架杆20的主架第三孔25,由于主架杆20第二端22穿过踏板30中孔31,主架第三孔25对准翼第三孔452,以一倾支轴组件48螺锁组穿,如图2、图7所示,其作为主架杆20相对固定体40移动的支点, 倾支轴组件48是一螺栓配合于外侧套装补强套,再配合螺栓穿出翼片44的末端配合螺帽螺锁固定;此外, 两翼片44的外侧对应于翼第二孔451与翼第三孔452之间的位置,螺锁固定一呈倒U形的挡片60的两自由侧61,挡片60的封闭侧61朝外,相对位于踏板30下侧,并且外露于主架杆20与固体40的两翼片44之外,挡片60借封闭侧61,在主架杆20倾斜时,提供定位作用,以阻挡主架杆20继续下斜。
故而如图1、2所见,夹球固定器50供嵌设连接于汽车后方,主架杆20的第二端22连接有踏板30,踏板30下方是挡片60,主架杆20第二端22穿过踏板30中孔31, 第二端22的末端供倾支轴组件48连接于固定体40的两翼片44之间,受到两翼片44的包夹;常态时,主架杆20呈直立状, 主架杆(20)之第二端(22)上的螺栓组件(26)受限卡置于踏板(30)所设的限槽(34)最低处,限制主架杆(20)不致倾斜,并将把手杆47连接于固定体40、踏板30与主架杆20, 使主架杆(20)与固定体(40)、踏板(30)紧固,维持主架杆(20)呈稳固的直立状,此时侧杆472呈下垂状。
因此当携车架10连接于汽车后方,如需要打开尾窗门,只需控制主架杆20以使其向下倾斜,避开干涉尾窗门开、闭的旋转范围,便能在不需拆卸携车架10于汽车的情形下,顺利开启尾窗门取拿物品等。
因此如图3、4、5所示,首先松开螺帽474以从主架杆20、踏板30拆卸把手杆47,螺帽474插放于定环473中,然后,踩踏踏板30,使踏板30以动支轴46为支点,令踏板第二端331产生下倾,踏板第一端33相对呈上仰,螺栓组件(26)自限槽(34)的最低处到完全脱离限槽(34)的范围,如图3、5、6所示,再对主架杆20施以一朝踏板30方向的下倾斜力量,令缓冲件27的控端271脱离外框41的定孔412,令主架杆20以倾支轴组件48为支点转动,在主架杆20相对固定体40产生下倾斜至设定点,来受到挡片60封闭侧62的阻挡,挡片60是支撑主架杆20的下倾状态,此时主架杆20已经往下倾斜,便能开启汽车的尾窗门<图中未示>,并且不会干涉到携车架10,即使携车架10上放置自行车,也因为自行车随携车架10下倾,不会干涉到开启的尾窗门。
反之,如果要回复原位,只需反向回推主架杆20,让主架杆20的缓冲件27控端271对准定孔412弹性迫入,以产生初步定位作用,再放开踏板30,让踏板30随弹簧35的弹性回复力,以动支轴46为支点,令踏板30上倾至原位,限槽34最低点正是卡定于螺栓组件26,最后将把手杆47重新穿过翼第二孔451、踏板第二孔37、主架杆20的主架第二孔24,以借助把手杆47紧固主架杆20的位置在固定状态,即可回复携车架10<参考图1>摆正于汽车后方状态。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于此项技术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所述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列。

Claims (6)

1.一种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支撑携车架的主架杆,其包含有两端,分别是朝上的第一端、朝下的第二端,该第一端供连接自行车,该第二端由上至下依序设有横向贯穿的一个主架第一孔、一个主架第二孔、一个主架第三孔,于该主架第一孔组穿一个螺栓组件;
一个踏板,其呈中空框状,其中空处供该主架杆的该第二端穿伸其间,该踏板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踏板两侧内表面靠近该踏板第一端处各凹设有一个限槽,供该螺栓组件接触该限槽;
一个固定体,其包含一个外框片、两个翼片;该外框片与该两个翼片组成以三个侧面的方式包围在该主架杆第二端穿出该踏板的部分,该外框片固定于一个连接于汽车的固定器,该外框片与该踏板第一端之间连接有弹簧,以供该踏板弹性回复作用,该两翼片的一端角对应该踏板的第一端以一动支轴轴穿,该踏板以该动支轴为支点能够进行摆动,该动支轴下侧设有一个能够拆卸地组穿该两个翼片、该踏板、该主架杆的该主架第二孔的一个把手杆,该把手杆穿组于该两个翼片、该踏板、主架第二孔,使该主架杆、该踏板相对于该固定体无法转动,该两翼片下侧以一个倾支轴组件枢穿该翼片与该主架杆的该第二端; 当自该两个翼片、该踏板、主架第二孔卸离该把手杆并踩压该踏板,该主架杆以该倾支轴组件为支点转动而产生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杆的第二端插设一个弹性的缓冲件一端,缓冲件另一端为控端,控端能够插装于该外框片所对应设置的一个定孔中;当主架杆下倾时该控端脱离该定孔,当主架杆呈直立的固定状态时,该控端卡制于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中央为一个穿空的中孔,长边的两侧为侧壁,该踏板的两端分别是踏板第一端及踏板第二端,而所述限槽呈V形,该踏板第一端处横向贯穿踏板侧壁设有一个踏板第一孔、一个与该第一孔间隔的第二孔,该第一孔、第二孔位于侧壁且邻近该限槽的两外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的外框片呈L形,该两翼片为对称形态,分别焊接固定于该外框片的两侧,以与该外框片围成U形框,该两翼片包含设置有翼第一孔、翼第二孔、翼第三孔,所述翼片的一端角位置穿设该翼第一孔,该翼第一孔对应该踏板的踏板第一孔,并以该动支轴组穿,该翼第二孔对应踏板的踏板的第二孔、主架的第二孔,以供该把手杆组穿,而翼第三孔对应该主架第三孔,以供该倾支轴组件组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一端固定一个呈水平的插轴,以及把手杆一侧延伸一个与插轴呈垂直的侧杆,侧杆末端固定一个定环,该插轴横穿翼第二孔、踏板第二孔、主架第二孔,该插轴末端螺锁的螺帽能够迫紧固定该主架杆及该踏板,使该主架杆及该踏板相对于该固定体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于该两翼片对应于该把手杆与该倾支轴组件之间的位置,于两翼片的外侧共同接合一个呈倒U形的挡片,该挡片的封闭侧朝外,且位于踏板下侧,并且外露于该主架杆与该固定体的两翼片之外,该封闭侧能够限制该主架杆的倾斜范围。
CN 201320148477 2013-03-28 2013-03-28 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57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48477 CN203157860U (zh) 2013-03-28 2013-03-28 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48477 CN203157860U (zh) 2013-03-28 2013-03-28 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57860U true CN203157860U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19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4847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57860U (zh) 2013-03-28 2013-03-28 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578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8756A (zh) * 2015-08-18 2015-12-09 宁波晨帆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自行车支架
CN105235601A (zh) * 2015-10-15 2016-01-13 宁波晨帆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自行车固定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8756A (zh) * 2015-08-18 2015-12-09 宁波晨帆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自行车支架
CN105235601A (zh) * 2015-10-15 2016-01-13 宁波晨帆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自行车固定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5278B (zh) 帐篷用锁止装置
CN203638954U (zh) 用于整流罩垂直吊装的吊具
JP2008239141A5 (zh)
CN203157860U (zh) 自行车携车架可倾式结构
CN106184027A (zh) 后保险杠多功能承载架的底部盖板装置
KR101124954B1 (ko) 전기 자동차용 충전 포트 커버 장치
CN108414131A (zh) 一种锚链测力拉钩
CN204091873U (zh) 马桶盖板快速拆装铰链
RU92832U1 (ru) Ящик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KR101698976B1 (ko) 대형 프로펠러 턴오버 장치
CN102180073A (zh)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CN207257851U (zh) 车篮及具有它的车辆
KR200455684Y1 (ko) 자전거 거치대의 바퀴 고정구
CN203158177U (zh) 收合式拖车车架
CN112072589A (zh) 一种供电线紧凑型悬垂线夹
CN202486478U (zh) 一种柔光箱
CN202827358U (zh) 一种设置在汽车座椅上的便携式支架
CN207106084U (zh) 一种汽车上摆臂总成
CN205768432U (zh) 开口式汽车摆臂总成
CN203419075U (zh) 一种可隐藏的车标
CN205769913U (zh) 电动车及其减震器
CN203428802U (zh) 轮式起重机及其保护罩的锁止件
CN202197042U (zh) 一种电缆滑轮
CN201768900U (zh) 大型吊钳铰接旋转顶针装置
CN205916048U (zh) 一种汽车车载自行车的托座翻转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