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57630U -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摆臂总成及底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摆臂总成及底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57630U
CN203157630U CN 201320064182 CN201320064182U CN203157630U CN 203157630 U CN203157630 U CN 203157630U CN 201320064182 CN201320064182 CN 201320064182 CN 201320064182 U CN201320064182 U CN 201320064182U CN 203157630 U CN203157630 U CN 203157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swing arm
lining
automotive suspension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641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更胜
廖美颖
谷玉川
刘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641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57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57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576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所述摆臂具有用于向上安装球销组件的第一连接部、用于安装第一衬套的第二连接部和用于安装第二衬套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呈三角形分布;在前后方向上,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后,在上下方向上,第三连接部高于第二连接部。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采用上述摆臂的摆臂总成及汽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悬架摆臂可有效的减少点头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摆臂总成及底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悬架摆臂,尤其是麦弗逊悬架中的前摆臂。
背景技术
汽车的悬架是连接汽车的车身与车轮之间一切传动连接装置的总成,其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悬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
汽车的悬架摆臂总成,是悬架主要导向杆件,同时兼起推力杆作用,承受启动、制动、转弯时的纵向力及横向力,是决定整车性能的关键部件之一。摆臂总成主要通过前衬套、后衬套与前副车架总成进行连接,并通过摆臂球销组件与转向节及转向导向机构进行连接。
现有的摆臂用于车上之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在制动时会出现头部下沉,尾部抬起的现象,俗称“点头”现象,影响车辆的通过性,同时也会影响驾驶员和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摆臂用于车上之后,车辆在制动时出现点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悬架摆臂,其可有效的减少点头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悬架摆臂具有用于向上安装球销组件的第一连接部、用于安装第一衬套的第二连接部和用于安装第二衬套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呈三角形分布;在前后方向上,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后,在上下方向上,第三连接部高于第二连接部。
通常,制动点头性能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通过性和舒适性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因为在制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前后轴载荷的转移,导致车辆前后轴在纵向和侧向的附着力发生明显的变化,会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制动点头也会导致车辆头部下沉,尾部抬起,如果制动点头量过大会造成车辆的动态离地间隙明显变小,从而影响车辆的通过性;同时也会造成驾驶员和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明显下降。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摆臂用于车辆的悬架上之后,由于在前后方向上,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之后,且在上下方向上,第三连接部高于第二连接部,提高摆臂后端与副车架安装点的硬点坐标,提高悬架的纵倾中心高度。改善汽车制动点头问题,大大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三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比第三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大19-21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三连接部所在平面。
当安装衬套后,衬套中心轴垂直于水平面(即第三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可使衬套连接至副车架上之后,衬套受力均匀,利于提高衬套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上下方向上,第三连接部比第二连接部高14-16mm。
进一步的,摆臂包括从上至下相互焊接的摆臂上体和摆臂下体。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呈“7”字型,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位于两个端部,第二连接部位于摆臂的拐角处。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摆臂总成,包括摆臂、球销组件、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摆臂为上述的摆臂,所述球销组件向上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三连接部所在平面;所述第一衬套中心轴垂直于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所述第二衬套中心轴垂直于第三连接部所在平面。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底盘,包括上述摆臂总成、转向节和副车架,所述球销组件连接至转向节,所述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均连接至副车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悬架摆臂总成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悬架摆臂总成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悬架摆臂总成中,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间距示意图。
其中,1、摆臂;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第三连接部;5、球销组件;6、第一衬套;7、第二衬套;8、摆臂上体;9、摆臂下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上述摆臂安装于车辆之上以后,车辆的方位,即,车头所在方位为前,车尾所在方位为后,车底所在方位为下,车顶所在方位为上,车辆左方为左,车辆右方为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悬架摆臂具有用于向上安装球销组件的第一连接部、用于安装第一衬套的第二连接部和用于安装第二衬套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呈三角形分布;在前后方向上,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后,在上下方向上,第三连接部高于第二连接部。
在上下方向上,第三连接部高于第二连接部。即,当摆臂安装于车辆上之后,第三连接部高于第二连接部。发明人发现,如果第二连接部高于第三连接部,在实际使用中,并不能提高摆臂后端与副车架安装点的硬点坐标,从而无法提高悬架的纵倾中心高度,即无法实现改善车辆制动点头现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摆臂的形状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为现有的各种形状。为了便于装配,减少安装到车辆上之后对其他部件的干涉,优选情况下,所述摆臂为“7”字型。
该摆臂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制作而成,例如,可以通过摆臂上体和摆臂下体从上至下相互焊接而成。
如现有的各种摆臂,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摆臂用于车辆悬架上,即,摆臂需要通过球销组件连接至转向节,并同时与车辆副车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摆臂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用于向上安装球销组件,进而向上连接至转向节。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分别用于安装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并通过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连接至副车架。
对于上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在摆臂上呈三角形分布。具体的,在前后方向上,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后。即,当安装到车辆上之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比第三连接部更靠近车头。
如前所述,当摆臂为“7”字型时,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位于两个端部,第二连接部位于摆臂的拐角处。
对于不同的车辆,其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不同的车辆调整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高度差。优选情况下,在上下方向上,第三连接部比第二连接部高14-16mm。
通常,车辆上包括左前摆臂和右前摆臂,二者相互对称。即,根据本实用新型,左前摆臂的第一连接部在最左端,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后上方。对称的,右前摆臂的第一连接部在最右端,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后上方。
摆臂起到连接转向节和副车架,控制悬架在运动过程中的定位参数,传递载荷的作用,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通过性和舒适性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通过性和舒适性,优选情况下,第二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三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
即,此时,左前摆臂的第一连接部在最左端,第二连接部最靠右,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后左上方。对称的,右前摆臂的第一连接部在最右端,第二连接部最靠左,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右后上方。
同样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不同的车辆调整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之差。优选情况下,第二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比第三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大19-21mm。
如本领域公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用于安装衬套,继而连接至副车架。通常,当摆臂安装到车辆上之后,摆臂主体上呈水平状态,即,第二连接部水平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三连接部所在平面。当安装衬套后,衬套中心轴垂直于水平面(即第三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可使衬套连接至副车架上之后,衬套受力均匀,利于提高衬套的使用寿命,避免衬套中心轴相对第三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倾斜导致衬套受力复杂,从而使衬套使用寿命降低。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摆臂总成,包括摆臂、球销组件、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摆臂为上述的摆臂,所述球销组件向上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内。
对于上述摆臂总成,所述摆臂上,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三连接部所在平面。并且,所述第一衬套中心轴垂直于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所述第二衬套中心轴垂直于第三连接部所在平面。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底盘,包括具有上述结构的摆臂总成、转向节和副车架,所述球销组件连接至转向节,所述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均连接至副车架。
下面结合附图,以左前摆臂总成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摆臂总成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3,摆臂1总成包括摆臂1和安装于摆臂1上的球销组件5、第一衬套6和第二衬套7。
其中,摆臂1由摆臂上体8和摆臂下体9从上至下焊接而成,摆臂1为中空结构,其整体呈“7”字型,其左端部为第一连接部2,后端部为第三连接部4,“7”字型摆臂1的拐角处为第二连接部3。第三连接部4位于第二连接部3的左后上方。并且第三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3所在平面均水平。
参见图3,第三连接部4比第二连接部3高H,参见图4。以前后方向为基准,第三连接部4相对第二连接部3偏左L。
参见图1和图2,球销组件5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连接部2上。第二连接部3上安装有第一衬套6,并且第一衬套6的中心轴垂直于第二连接部3所在水平面。第三连接部4上安装有第二衬套7,并且第二衬套7的中心轴垂直于第三连接部4所在的水平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悬架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具有用于向上安装球销组件的第一连接部、用于安装第一衬套的第二连接部和用于安装第二衬套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呈三角形分布;在前后方向上,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后,在上下方向上,第三连接部高于第二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摆臂,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三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悬架摆臂,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比第三连接部到沿前后方向过第一连接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大19-21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悬架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三连接部所在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悬架摆臂,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第三连接部比第二连接部高14-16mm。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悬架摆臂,其特征在于,摆臂包括从上至下相互焊接的摆臂上体和摆臂下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悬架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呈“7”字型,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位于两个端部,第二连接部位于摆臂的拐角处。
8.一种摆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球销组件、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摆臂为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摆臂,所述球销组件向上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摆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三连接部所在平面;所述第一衬套中心轴垂直于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所述第二衬套中心轴垂直于第三连接部所在平面。
10.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总成、转向节和副车架,所述摆臂总成为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摆臂总成,所述球销组件连接至转向节,所述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均连接至副车架。
CN 201320064182 2013-02-04 2013-02-04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摆臂总成及底盘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57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64182 CN203157630U (zh) 2013-02-04 2013-02-04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摆臂总成及底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64182 CN203157630U (zh) 2013-02-04 2013-02-04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摆臂总成及底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57630U true CN203157630U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18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64182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57630U (zh) 2013-02-04 2013-02-04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摆臂总成及底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576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3587A (zh) * 2013-02-04 2014-08-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摆臂总成及底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3587A (zh) * 2013-02-04 2014-08-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摆臂总成及底盘
CN103963587B (zh) * 2013-02-04 2016-06-0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摆臂总成及底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9951B (zh) 一种多连杆悬架结构
CN205573522U (zh) 一种多连杆式横减震臂独立悬架
CN104129251A (zh) 汽车六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
CN102431405B (zh) 车辆双横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CN201597405U (zh) 双摇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CN201026794Y (zh) 低地板城市公交车转向桥全空气前独立悬架
CN216467237U (zh) 后驱电动车用后悬架装置
CN204749784U (zh) 一种车用空气弹簧后悬架系统
CN104924869B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CN202345322U (zh) 车辆悬挂系统
CN105196816A (zh) 一种轻卡前悬架系统稳定结构
CN203157630U (zh)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摆臂总成及底盘
US3246716A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205130844U (zh)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KR100882667B1 (ko) 승차감과 롤 거동 안정성 향상 타입 차량 현가 장치
CN102490564B (zh) 一种汽车单纵臂式的独立前悬架
KR102440585B1 (ko) 자동차의 현가장치
CN201914037U (zh) 汽车前控制臂总成
CN201932232U (zh) 车架和底盘
CN204915164U (zh)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701409U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CN203713460U (zh) 一种重卡牵引车双后桥空气悬架系统
CN209240807U (zh)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CN103963587A (zh)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摆臂总成及底盘
CN209833762U (zh) 商用车的转向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