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26762U - 车辆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26762U
CN203126762U CN 201320007830 CN201320007830U CN203126762U CN 203126762 U CN203126762 U CN 203126762U CN 201320007830 CN201320007830 CN 201320007830 CN 201320007830 U CN201320007830 U CN 201320007830U CN 203126762 U CN203126762 U CN 203126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ter tape
shoulder belt
auxilliary
shoulder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078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晓东
王大志
胡佳
王大勇
景少男
张滕滕
刘奇
杜汉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0783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26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26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267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包括主带和锁舌,所述主带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主带的第一端与车身连接在座位的第一侧的下方部位,并且所述主带的第二端与车身连接在座位的第一侧的上方部位,所述主带相对于所述锁舌能移动地穿过所述锁舌,且所述锁舌可拆卸地安装在座位的第二侧,所述安全带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的辅带,所述辅带的第一端与车身连接,所述辅带的第二端上设有供所述主带穿过的肩带环,所述肩带环位于主带上的第二端与所述锁舌之间。使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安全带装置,可使在碰撞事故、翻滚事故中能有效约束住乘员身体进而保护乘员。

Description

车辆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设计,具体说涉及一种车辆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车辆上使用的3点式乘员安全带,对前排驾驶员和乘员座位,安全带肩带通常是从座椅侧旁的B柱位置拉出;对后排乘员座位,安全带肩带通常是从C柱或后排座椅靠背或靠背后方的衣帽架或顶篷拉出。当把3点式安全带约束到乘员后,肩带应该贴着肩部,通过胸部中间位置,进入锁扣。然而这种约束方式对乘员而言只是约束住了其向前方的运动,并且在碰撞事故中当乘员身体向前方运动时,肩带对乘员的作用力几乎都由乘员胸部承受,而导致胸腔被压迫而受伤。由于这种约束方式只约束了乘员向前方的运动,而约束不了其竖直方向的运动,因此当车辆发生翻滚事故时,安全带无法将乘员身体有效约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安全带装置,增加安全带对乘员身体竖直方向的约束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包括主带和锁舌,所述主带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主带的第一端与车身连接在座位第一侧的下方部位,并且所述主带的第二端与车身连接在座位第一侧的上方部位,所述主带相对于所述锁舌能移动地穿过所述锁舌,且所述锁舌可拆卸地安装在座位的第二侧,所述安全带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的辅带,所述辅带的第一端与车身连接,所述辅带的第二端上设有供所述主带穿过的肩带环,所述肩带环位于主带上的第二端与所述锁舌之间。
优选地,所述肩带环上设有供所述主带扣入的开口,并且所述肩带环能在所述主带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锁舌能在所述主带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辅带的第一端设于人体背后,使用时肩带环绕过人体肩部与主带连接,辅带对人体肩部产生第二方向的约束力。
优选地,所述辅带的第一端设于人体背后,使用时所述肩带环与人体肩部基本齐平,所述主带和所述辅带共同对人体肩部产生第二方向的约束力。
优选地,所述辅带的第一端为锚固端。
优选地,所述辅带上还设有长度调节器,以调节辅带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肩带环的开口处设有锁装置,将主带锁在肩带环内。
优选地,所述辅带为柔性带。
优选地,所述主带的第一端为锚固端,所述主带的第二端为通过卷收器使主带拉出或回缩的活动端。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安全带装置通过在主带锚固点内侧位置固定一根长度可调节的辅带。在该辅带的活动端连接一个可打开和锁住的肩带环。当乘员拉出主带并插好锁扣后,可将辅带调节绕过人体肩部,并将主带放入肩带环中;或者调节到与肩部平齐,并将主带放入肩带环中。这样,在碰撞事故中当乘员身体向前方运动时,辅带或者辅带联合主带对肩部施加作用力,从而减轻了胸部受到的作用力。并且,主带与辅带的结合形成了对乘员身体竖直方向的约束,在翻滚事故中能有效约束住乘员身体,避免头部向下运动而与车辆顶篷或地面发生撞击。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安全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安全带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具体为从正面看主带及辅带对乘员的约束位置。
图3-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安全带装置的约束作用图,其中,图3为主带及辅带约束乘员的初始位置,图4为乘员向前运动过程中主带及辅带的位置,图5为发生翻滚事故时主带和辅带结合约束乘员身体。
其中:
1      主带;
12  第一端;
13  第二端;
2    辅带;
21  第一端;
22  第二端;
23  肩带环;
231 开口;
24  长度调节器;
3    座位;
31  第一侧;
32  第二侧;
4    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确切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主题,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安全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车辆安全带装置包括主带1,所述主带1包括第一、第二端11、12,和在第一、第二端11、12之间的锁舌13,其中第一端11为固定的锚固端,第二端12为通过卷收器使主带1拉出或回缩的活动端。所述主带1的第一端11与车身连接在座位3的第一侧31的下方部位,并且所述第二端12与车身连接在座位3的第一侧31的上方部位,所述主带1相对于所述锁舌13能移动地穿过所述锁舌13,且所述锁舌13可拆卸地安装在座位3的第二侧32。所述第一侧31、第二侧32是车身上相对于人体4所在座位3的两个位置(即两侧)。
所述锁舌13能在所述主带1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之间移动。当主带1的锁舌13与该乘坐位置的锁扣扣上后,所述主带1通过人体4胸前、对胸部产生第一方向x上的约束力。所述第一方向x是沿车辆前行的方向。
所述车辆安全带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一端21及第二端22的辅带2,所述辅带2的第一端21与车身连接,所述辅带2的第二端22上设有供所述主带1穿过的肩带环23,所述肩带环23位于主带1上的第二端12与所述锁舌13之间。所述肩带环23上设有供所述主带1扣入的开口231,当主带1放入肩带环23后,肩带环23能在所述主带1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之间移动。
所述主带1或所述辅带2对人体4肩部产生第二方向z的约束力。这取决于肩带环23扣在主带1上的位置。当肩带环23绕过人体4肩部,与主带1扣在人体4前面,由辅带2产生第二方向z的约束力;当肩带环23与人体4肩部基本齐平相扣时,所述主带1和所述辅带2共同对人体4肩部产生第二方向的约束力。所述第二方向z为沿人体4的竖直方向,当车辆未翻滚时,该方向与第一方向x基本垂直。
辅带2设于主带1的一侧,优选地,所述辅带2相对于主带1在座位3的内侧。所述辅带2的第一端21固定于靠近座位3椅背处,优选地,此端与座位3或车身锚固连接。辅带2的第二端22可以联接肩带环23,所述肩带环23上设有开口231,肩带环23可以从人体4背后自下向上输送,并绕过人体4肩部后,主带1通过肩带环23的开口231进入肩带环23内。或者肩带环23在人的背后,并与肩部基本齐平处,再扣入主带1。所述肩带环23的开口231处设有锁装置,当主带1插入肩带环23后,可以将主带1安全地锁在肩带环23内。当使用辅带2,辅带2在人体4背后,与人体4胸前的主带1一起,对人体4形成第一、第二方向x、z上的约束。所述辅带2为柔性带,使用时,辅带2略张紧,但不会对乘员造成任何的不舒适。为适应不同人群的体格大小和乘坐需求,所述辅带2上还设有长度调节器24,以调节辅带2的长度。
当乘员拉出主带1并插好锁扣后,可将辅带2调节到其上端与肩部平齐,而且此时其置于人体4的背后,肩带环23基本处于人的肩部位置,再将主带1放入肩带环23中,完成系好安全带,见图2。图3-5示出了从侧面看主带1和辅带2的位置及其在乘员向前运动和发生翻滚事故时的作用,主带1和辅带2能产生两个方向的约束力。当乘员处于前倾状态时,主带1和辅带2同时对人体4作用,由胸部和肩部共同受力,这样减小了乘员胸部受到的冲击;当车辆翻滚,主带1或辅带2约束了乘员第二方向的移动,进一步保护了乘员人身安全。
虽然已详细地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其它方式实施而不脱离这样的原理。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包括主带(1)和锁舌(13),所述主带(1)包括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所述主带(1)的第一端(11)与车身连接在座位(3)的第一侧(31)的下方部位,并且所述主带(1)的第二端(12)与车身连接在座位(3)的第一侧(31)的上方部位,所述主带(1)相对于所述锁舌(13)能移动地穿过所述锁舌(13),且所述锁舌(13)可拆卸地安装在座位(3)的第二侧(32),其特征是:所述安全带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一端(21)及第二端(22)的辅带(2),所述辅带(2)的第一端(21)与车身连接,所述辅带(2)的第二端(22)上设有供所述主带(1)穿过的肩带环(23),所述肩带环(23)位于主带(1)上的第二端(12)与所述锁舌(1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肩带环(23)上设有供所述主带(1)扣入的开口(231),并且所述肩带环(23)能在所述主带(1)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锁舌(13)能在所述主带(1)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辅带(2)的第一端(21)设于人体(4)背后,使用时肩带环(23)绕过人体肩部与主带(1)连接,辅带(2)对人体肩部产生第二方向(z)的约束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辅带(2)的第一端(21)设于人体(4)背后,使用时所述肩带环(23)与人体肩部基本齐平,所述主带(1)和所述辅带(2)共同对人体肩部产生第二方向(z)的约束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辅带(2)的第一端(21)为锚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辅带(2)上还设有长度调节器(24),以调节辅带(2)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肩带环(23)的开口(231)处设有锁装置,将主带(1)锁在肩带环(23)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辅带(2)为柔性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带(1)的第一端(11)为锚固端,所述主带(1)的第二端(12)为通过卷收器使主带(1)拉出或回缩的活动端。
CN 201320007830 2013-01-08 2013-01-08 车辆安全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26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07830 CN203126762U (zh) 2013-01-08 2013-01-08 车辆安全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07830 CN203126762U (zh) 2013-01-08 2013-01-08 车辆安全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26762U true CN203126762U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34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0783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26762U (zh) 2013-01-08 2013-01-08 车辆安全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267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7880A (zh) * 2018-05-16 2019-11-26 沃尔沃汽车公司 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7880A (zh) * 2018-05-16 2019-11-26 沃尔沃汽车公司 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3835B2 (en) Four-point seat belt device
CN102490678B (zh) 具有环形腰带的四点式儿童安全带
CN203611794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102368980A (zh) 颈部支架
EP1968819B1 (en) A seatbelt restraint
CN203974744U (zh) 具有安全带导向卷收器的可翻转式汽车座椅
CN203126762U (zh) 车辆安全带装置
CN106458145B (zh) 机动车辆安全带约束装置
CN108528381B (zh) 一种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KR101931805B1 (ko) 유아용 안전 벨트 시트 장치
CN104527478B (zh) 一种汽车座椅
KR101438201B1 (ko) 시트 일체형 안전벨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안전벨트 체결방법
CN205131180U (zh) 一种多功能儿童安全衣
CN204279337U (zh) 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
CN105313725B (zh) 儿童运输设备
JP2014201210A (ja) 側面衝突用乗員保護装置
CN204279336U (zh) 安全带座椅
CN204701581U (zh) 一种易逃生汽车安全带
CN206569040U (zh) 一种带有四点式安全带的座椅及使用该座椅的汽车
CN206589842U (zh) 一种四点式安全带及使用该四点式安全带的座椅和汽车
CN202378741U (zh) 婴幼儿汽车安全舱
CN101973242A (zh) 座椅安全带系统
CN203651528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安全带结构
EP4331924A1 (en) Automobile seat and lower limb restrain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seat
DE102008027829A1 (de) Kopffixierungssystem mittels schwenkbarer Rückenlehne mit automatisch schließender Kopfstütze für sich schnell bewegende Fahrzeuge I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