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81528U - 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81528U
CN203081528U CN 201320011841 CN201320011841U CN203081528U CN 203081528 U CN203081528 U CN 203081528U CN 201320011841 CN201320011841 CN 201320011841 CN 201320011841 U CN201320011841 U CN 201320011841U CN 203081528 U CN203081528 U CN 203081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ack oil
oil road
road
oil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118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帅
王浩
叶伟
胡蓉蓉
韩辰
佟宇
袁爽
沈源
由毅
赵福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1184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81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81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8152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所述发动机包括油底壳以及安装在所述油底壳上的缸体,所述回油通道包括沿着所述缸体的顶部到底部方向开设在所述缸体内壁上第一回油道、沿着所述油底壳的顶部到底部方向开设在所述油底壳内壁上的第二回油道,所述第一回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油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回油道的轴线存在夹角;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能够加强发动机壳体等特点,并且能够使得回油更平稳。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回油通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外部管路作为回油通道,使机油返回油底壳;另一种是直接将回油通道设置在发动机缸体上,机油由发动机缸体开始直接通向曲轴箱。不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第一种形式的缺点是会使得发动机整体结构复杂。而第二种形式的结构虽然相对简单,但是由于油底壳没有设计回油道,而缸体的回油道的出口是位于机油液面以上,所以在回油过程中,当回油溅落油底壳后,易造成机油含气量增加、液面波动等问题。同时,传统发动机还存在铸造时常因回油道砂芯强度不高导致废品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具有结构简单、能够加强发动机壳体等特点,并且能够使得回油更平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所述发动机包括油底壳以及安装在所述油底壳上的缸体,所述回油通道包括:
第一回油道,沿着所述缸体的顶部到底部方向开设在所述缸体内壁上;
第二回油道,沿着所述油底壳的顶部到底部方向开设在所述油底壳内壁上;
所述第一回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油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回油道的轴线存在夹角。
可选地,上述的装置中,所述第二回油道的回油出口位于所述油底壳的底部,且与油底壳内部的储油腔连通。
可选地,上述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回油道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清沙孔,并被所述清沙孔分为上回油道和下回油道。
可选地,上述的装置中,所述下回油道呈弧形。
可选地,上述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回油道弧形部分的圆心位于所述发动机腔体内。
可选地,上述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回油道和第二回油道的宽度为40-70mm。
本实用新型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回油道与缸体、第二回油道与油底壳是一体式结构,从而对气缸和油底壳体进行了加强,增加了刚度;并且由于第一回油道的轴线与第二回油道的轴线存在夹角,所以机油是从第一回油道斜向流入第二回油道,再沿第二回油道的壁面缓缓流下,减缓流速,避免因为冲击溅落产生气泡从而导致机油含气量增加;另外,本发明的回油通道包括了第一回油道和第二回油道,使得整体回油道长度得到加大,可以延长机油回落时间,使得冷却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的回油出口是位于油底壳的底部,且与油底壳内部的储油腔连通,从第二回油道的壁面流下的机油再通过所述回油出口缓缓流入油底壳中,使得回油平稳,同样是避免溅落产生气泡,并且能够降低机油液面波动及溅落噪音;
3)、本实用新型缸体的第一回油道上设置有清砂孔,更利于清砂;
4)、本实用新型第一回油道的下回油道呈弧形并且弧形部分的圆心位于所述发动机腔体内,一方面使得机油从上回油道落到下回油道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流速;另外,机油在弧形离心力作用下,使得机油是从第一回油道到第二回油道这个斜向流入的效果更好;最后,弧形形状使得下回油长度增加,使得机油冷却效果好;
5)、本实用新型加大了第一回油道和第二回油道的宽度,同样可以改善机油的散热,加长了机油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油道宽度加大,使得铸造使用的油道砂芯加大,其强度得到增加,铸造成品率明显提高;
6)、本实用新型的相互连通第一回油道和第二回油道由于空腔结构更大,有利于降低风阻,使得曲轴箱通风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及回油通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F-F剖视图;
图3为图2中E-E剖视图;
其中:
1-缸体,2-油底壳,201-储油腔,3-第一回油道,301-上回油道,302-下回油道,4-第二回油道,5-回油出口,6-清沙孔,7-机油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所述发动机包括油底壳2以及安装在所述油底壳2上的缸体1,所述回油通道包括:
第一回油道3,沿着所述缸体1的顶部到底部方向开设在所述缸体1内壁上。
第二回油道4,沿着所述油底壳2的顶部到底部方向开设在所述油底壳2内壁上。
所述第一回油道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油道4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油道3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回油道4的轴线存在夹角。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回油道3与缸体1、第二回油道4与油底壳2是一体式结构,从而对缸体1和油底壳2体进行了加强,增加了刚度。并且由于第一回油道3的轴线与第二回油道4的轴线存在夹角,所以机油是从第一回油道3斜向流入第二回油道4,再沿第二回油道4的壁面缓缓流下,减缓流速,避免因为冲击溅落产生气泡从而导致机油含气量增加。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回油通道包括了第一回油道和第二回油道,使得整体回油道长度得到加大,可以延长机油回落时间,使得冷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回油道4的另一端的回油出口5位于所述油底壳2的底部,且与油底壳2内部的储油腔201连通,并且如图3中所示,回油出口5是位于机油液面7以下。这样从第二回油道4的壁面流下的机油会再通过所述回油出口5缓缓流入油底壳2中,使得回油平稳,同样是避免溅落产生气泡,并且能够降低机油液面波动及溅落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回油道3和第二回油道4的宽度一般设计为20-40mm,本例可以优选30mm,相对来说,比传统的油道设计宽度要大。通过加大第一回油道3和第二回油道4的宽度,可以改善机油的散热,加长机油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油道宽度加大,使得铸造使用的油道砂芯加大,其强度得到增加,铸造成品率明显提高。还有,对于相互连通第一回油道3和第二回油道4,由于空腔结构更大,更有利于降低风阻,使得曲轴箱通风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回油道3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清沙孔6,更利于清砂。所述第一回油道3被所述清沙孔6分为上回油道301和下回油道302。所述下回油道302可以为多种形状,本例中优选所述下回油道302呈弧形,所述第一回油道3弧形部分的圆心位于所述发动机腔体内。弧形形状一方面使得机油从上回油道301落到下回油道302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流速。另外,机油在弧形离心力作用下,使得机油是从第一回油道3到第二回油道4这个斜向流入的效果更好。最后,弧形形状使得下回油302长度增加,使得机油冷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对第一回油道3和第二回油道4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不增加整机重量的同时,增加机体结构强度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
在油底壳上也设置第二回油道4,第二回油道4的回油出口5设置在底端,没于机油液面5以下;所示第一回油道3下回油道302沿缸体1结构设计成弧状,并在出口处向中心倾斜,当低压油通过缸体1上的第一回油道3流入油底壳2上的第二回油道4时,可以使机油斜向流入第二回油道4,并沿第二回油道4的壁面缓缓流下,然后再通过回油出口5缓缓流入油底壳2中,回油平稳,无溅落产生的气泡,不会增加机油含气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所述发动机包括油底壳(2)以及安装在所述油底壳(2)上的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通道包括:
第一回油道(3),沿着所述缸体(1)的顶部到底部方向开设在所述缸体(1)内壁上;
第二回油道(4),沿着所述油底壳(2)的顶部到底部方向开设在所述油底壳(2)内壁上;
所述第一回油道(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油道(4)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油道(3)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回油道(4)的轴线存在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回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油道(4)的回油出口(5)位于所述油底壳(2)的底部,且与油底壳(2)内部的储油腔(20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回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道(3)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清沙孔(6),并被所述清沙孔(6)分为上回油道(301)和下回油道(3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回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回油道(302)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回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道(3)弧形部分的圆心位于所述发动机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回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道(3)和第二回油道(4)的宽度为20-40mm。
CN 201320011841 2013-01-09 2013-01-09 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81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11841 CN203081528U (zh) 2013-01-09 2013-01-09 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11841 CN203081528U (zh) 2013-01-09 2013-01-09 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81528U true CN203081528U (zh) 2013-07-24

Family

ID=48827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1184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81528U (zh) 2013-01-09 2013-01-09 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815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3328A (zh) * 2020-08-27 2020-11-20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体回油管道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3328A (zh) * 2020-08-27 2020-11-20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体回油管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81528U (zh) 一种发动机回油通道
CN203547826U (zh)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加强筋结构
CN104747313B (zh) 摩托车发动机曲轴箱及发动机
CN205189995U (zh) 发动机油底壳
CN201568304U (zh) 一种压缩机用偏心曲轴及使用该偏心曲轴的回转压缩机
CN206707795U (zh) 油底壳挡油板结构及油底壳总成
CN204344193U (zh) 油底壳和发动机
CN20184369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
CN201771610U (zh) 一种加强型柴油机机体装置
CN204591517U (zh) 三轮摩托车大油底壳发动机
CN205422872U (zh) 一种金属泡沫离心通风器
CN205101091U (zh) 雪地摩托车发动机壳体总成
CN205532769U (zh)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发动机油底壳
CN208268375U (zh) 一种车辆变速箱箱体
CN206221022U (zh)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CN202510235U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
CN205945281U (zh) 一种用于电动客车驱动电机的转子挡风板
CN104832312B (zh) 缸体和发动机
CN203477847U (zh) 一种齿轮式机油泵
CN204578256U (zh) 轻量化电机端盖
CN216642293U (zh) 一种回油结构及其气缸盖、发动机
CN204344194U (zh) 油底壳和发动机
CN203515841U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及发动机
CN202914229U (zh) 一种水轮机的叶片
CN201614990U (zh) 摩托车发动机的曲轴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