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49663U - 工程机械的上框架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的上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49663U
CN203049663U CN201220520252.3U CN201220520252U CN203049663U CN 203049663 U CN203049663 U CN 203049663U CN 201220520252 U CN201220520252 U CN 201220520252U CN 203049663 U CN203049663 U CN 203049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nger board
cabin
side frame
driv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5202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西隆之
后口明日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49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496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的上框架,该上框架包括:具有左纵板和右纵板的中间部;具有左侧框架的左台面部;具有右侧框架的右台面部。左纵板和右纵板的前端部上形成有作业机安装部,该上框架能搭载驾驶室。左纵板具有左纵板主体部、左突出部,右纵板具有右纵板主体部、右突出部。作业机安装部设置于比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的前端部分别向前方突出的左突出部和右突出部,左纵板部主体部的上端至少在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与左侧框架的上端高度相同或更低的位置,右纵板部主体部的上端至少在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与右侧框架的上端高度相同或更低的位置。由此,能充分确保驾驶室的宽度且在工程机械的装配时易于进行电气配线或液压配管的布设作业。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的上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的上框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所谓台面(deck)结构的上框架(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99283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该上框架具有用于安装作业机的中间部和设置于该中间部的左右两侧的台面部。该左右的台面部分别包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框架和将该侧框架与中间部连接的连接部件。通常,左右的台面部中的一个台面部上设置有工作油箱及控制阀等设备类,而另一个台面部上设置有形成操纵室的驾驶室。
上述中间部具有底板和竖立设置在该底板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纵板。该纵板形成为在侧视下前端部向上方隆起的三角形状,其底边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底板。作业机的动臂的基端部通过销连接可转动地支撑在该纵板的隆起部分上。如此,通过使纵板上的作业机的支撑部向上方隆起,使得纵板的截面积在上下方向增大,以提高作业机的支撑刚性。
上述纵板上,例如如日本专利第4740088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特别是该专利文献的图4所示,形成有贯通孔,设置在上述台面部上的设备类的电气配线及液压配管(软管配管)通过该贯通孔先被引导至左右纵板之间的空间,然后被引导向搭载于中间部的作业机及发动机。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2所示的以往的上框架中,在侧视下,纵板向上方大幅隆起,因此,当增大搭载在台面部上的驾驶室的宽度时,该隆起的纵板与驾驶室发生干涉。其结果,存在驾驶室的宽度受到纵板限制而无法充分确保驾驶室内的驾驶空间的问题。
另外,上述上框架中,在工程机械的装配时,需要进行将搭载在台面部上的设备类的电气配线及液压配管穿过形成在中间部的纵板上的贯通孔的作业,因而存在作业效率差的问题。因此,从提高工程机械的装配性(量产性)的观点来看也存在改良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上框架,能够充分确保驾驶室的宽度并且在工程机械的装配时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气配线或液压配管的布设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即:使纵板的前端部相对于侧框架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且在该突出部上设置作业机安装部,并且使纵板中位于左右的侧框架之间的部分亦即纵板主体部的上端分别与左右的侧框架的上端高度相同或使其比左右的侧框架的上端高度低。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包括:中间部,具有底板及竖立设置在该底板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纵板和右纵板;左台面部,设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左侧且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框架及将该左侧框架与该中间部连接的左连接部件;右台面部,设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右侧且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侧框架及将该右侧框架与该中间部连接的右连接部件;其中,所述左纵板和所述右纵板的前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安装作业机的作业机安装部,所述工程机械的上框架能够搭载形成所述作业机的操纵室的驾驶室,所述左纵板具有:左纵板主体部,位于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框架之间;左突出部,从所述左纵板主体部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并且比所述左侧框架的前端部和所述右侧框架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所述右纵板具有:右纵板主体部,位于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框架之间;右突出部,从所述右纵板主体部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并且比所述左侧框架的前端部和所述右侧框架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所述作业机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左突出部和所述右突出部,所述左纵板主体部的上端至少在所述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与所述左侧框架的上端高度相同或比所述左侧框架的上端更低的位置,所述右纵板主体部的上端至少在所述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与所述右侧框架的上端高度相同或比所述右侧框架的上端更低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左纵板中的比左侧框架的前端部更向前方突出的左突出部上且在右纵板中的比右侧框架的前端部更向前方突出的右突出部上设置有作业机安装部,并且位于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之间的左纵板主体部的上端至少在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与左侧框架的上端相同高度或比该左侧框架的上端更低的位置,而且位于右侧框架和右侧框架之间的右纵板主体部的上端至少在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与右侧框架的上端相同高度或比该右侧框架的上端更低的位置,因此不会发生作为主要骨架部件的左纵板和右纵板相对于上框架的驾驶室搭载区域的上表面部向上方突出的情况。由此,能够通过增大作业机安装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确保该作业机安装部的刚性,并且能够不受左纵板和右纵板的制约而设定驾驶室的宽度。从而能够充分确保驾驶室的宽度。
另外,以往的驾驶室在比左侧框架的上端稍高且比右侧框架的上端稍高的位置被支撑在上框架上,但如上所述,由于左纵板主体部的上端至少在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与左侧框架的上端相同高度或比该左侧框架的上端更低的位置且右纵板主体部的上端至少在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与右侧框架的上端相同高度或比该右侧框架的上端更低的位置,因此能够在左纵板主体部和右纵板主体部中搭载驾驶室的一者的上端与驾驶室的下表面之间确保用于让电气配线及液压配管穿通的空间。由此,与在纵板中形成配线用贯通孔的以往的上框架相比,能够使电气配线或液压配管的布设作业变得容易。另外,由于无需在左纵板和右纵板中形成贯通孔,因此无需担心左纵板和右纵板的强度或刚性降低。
本说明书中,在表述“高度”时,只要无特别说明,则意味着以底板为基准的高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左纵板和所述右纵板中搭载所述驾驶室的一者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该驾驶室的驾驶室支撑部,所述驾驶室支撑部具有支撑所述驾驶室的地板的台座部,所述一者的上端至少在所述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比所述台座部中的与所述驾驶室的地板抵接的座面更低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左纵板和右纵板中搭载驾驶室的一者的纵板主体部的上端至少在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比上述驾驶室支撑部的台座部的座面更低的位置,因此被支撑于该座面的驾驶室不会与纵板主体部发生干涉。由此,能够不受左纵板和右纵板的制约而设定驾驶室的宽度。
该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一者的上端与包含所述台座部的座面的平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空间,该间隙空间能够让从作为所述工程机械的工作所需的设备而搭载在所述左台面部和所述右台面部中设置所述驾驶室的一者上的设备向所述中间部内延伸的电气配线或液压配管穿通。
根据该结构,在驾驶室载置于上述驾驶室支撑部的座面的状态下,在驾驶室的下表面与位于其下方的纵板主体部的上端之间形成有能够让从工程机械的工作所需的设备向上述中间部内延伸的电气配线或液压配管穿通的间隙空间,因此即使不在左纵板和右纵板中搭载驾驶室的一者上设置贯通孔,也能够使上述电气配线及液压配管通过该间隙空间引导至左纵板和右纵板之间,并向搭载于中间部的作业机予以布设。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左纵板主体部与所述左突出部的交界部以及所述右纵板主体部与所述右突出部的交界部上设置有横跨所述左纵板和所述右纵板且连接于该左纵板和该右纵板的背板。
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因作业机的上下动作等产生的上框架的上下方向的摆动,并且能够确保足够的承受挖掘作业时的反作用力的强度。
即,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上框架中,设置于左纵板的前端部和右纵板的前端部的作业机安装部相对于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左台面部和右台面部)向前方突出,因此作业机安装部的根部部分的强度(亦即左纵板中左纵板主体部与左突出部的交界部的强度以及右纵板中右纵板主体部与右突出部的交界部的强度)与该突出相应地比以往的结构有所下降。针对此情况,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左纵板中左纵板主体部与左突出部的交界部以及右纵板中右纵板主体部与右突出部的交界部设置连接左纵板和右纵板的背板,来提高以这些交界部作为支点时的上框架的上下方向的弯曲刚度(强度)。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伴随着作业机的上下动作或挖掘作业的上框架的弯曲变形。
该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背板上形成有能够让布设在所述中间部内的电气配线或液压配管穿通的孔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背板上形成有能够让电气配线或液压配管穿通的孔部,因此能够提高上框架的以左纵板中左纵板主体部与左突出部的交界部以及右纵板中右纵板主体部与右突出部的交界部近傍为支点时的上下方向的弯曲刚度,而且能够维持向作业机的电气配线或液压配管的布设性。
在该情况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回转轴承的轴承固定部,所述回转轴承使所述上框架能够回转地支撑在所述工程机械的下部行走体上,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的位于所述轴承固定部的前端部的上方的部分竖立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梁板。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上框架的以底板的轴承固定部的前端部近傍为支点时的上下方向的弯曲刚度。此外,在该结构中,轴承固定部的前端部的上方的部分指“轴承固定部的前端部的正上方的部分”之外,在能够提高上框架的上下方向的弯曲刚度为前提,还指轴承固定部的前端部的大致上方的部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通过使左纵板的前端部和右纵板的前端部相对于左侧框架的前端部和右侧框架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且在左突出部和右突出部上设置作业机安装部,并且使左纵板中位于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之间的部分(亦即左纵板主体部)的高度设定为与左侧框架的高度相同或比左侧框架的高度低且使右纵板中位于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之间的部分(亦即右纵板主体部)的高度设定为与右侧框架的高度相同或比右侧框架的高度低,从而能够不受纵板的限制而设定驾驶室的宽度,并且能够在工程机械的装配时易于进行电气配线或液压配管的布设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框架的工程机械的液压挖掘机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上框架的从左后方且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框架上安装有控制阀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上框架的从左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5是上框架的左侧视图。
图6是上框架的右侧视图。
图7是上框架的从前方且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3的VIII-VIII线剖面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表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框架10的工程机械100,且该工程机械10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液压挖掘机200。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不特别说明,“前侧”、“后侧”、“左侧”以及“右侧”分别是指从液压挖掘机200的驾驶座观察时的前侧、后侧、左侧以及右侧。
液压挖掘机200具有履带式的下部行走体1和能够回转地支撑在下部行走体1上的上部回转体2。在上部回转体2的前端部设置有能够起伏的进行挖掘作业等的作业机3。该作业机3具有:基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上框架10上的动臂4、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动臂4的远端侧的斗杆5、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斗杆5的远端侧的挖斗6。动臂4、斗杆5以及挖斗6分别由动臂工作缸7、斗杆工作缸8以及挖斗工作缸9驱动。各工作缸7至9是液压缸。
上部回转体2具有成为其骨架基座的上框架10、安装于上框架10的中央部的前端部的上述作业机3、安装于上框架10的后端侧且与作业机3进行重量平衡的配重11、设置于上框架10中的配重11的前方的发动机以及液压泵(省略图示)、设置在上框架10的前部左侧的驾驶室12。
如图2至图4所示,上述上框架10具有台面结构,该台面结构包括位于挖掘机20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中间部20和与该中间部20的左右两侧连接的左右的台面部21、22。中间部20具有底板28和竖立设置在底板28上且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纵板24、25。如后所述,作业机3被安装于中间部20的前端部。
[左右台面部的具体结构]
上述左右的台面部21、22的前端位于前后方向的相同位置,另一方面中间部20的前端位于左右的台面部21、22的前端的更前方。左台面部21、右台面部22分别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剖面为D字状的左侧框架26、右侧框架27和将各侧框架26、27连接于中间部20的左连接部件30、右连接部件40。
右连接部件40包含从右纵板25的前部朝向右侧(中间部20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且与右侧框架27的前端部连接的具有D字状剖面的右前框41、从右纵板25的后端部朝向右侧延伸且连接至右侧框架27的后端部的平板状的右后框44、从右纵板25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朝向右侧延伸的第一以及第二右延伸梁42、43。
该两个右延伸梁42、43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作为用于设置上述挖掘机200的设备类的台座部。
详细而言,第一右延伸梁42具有沿前后方向水平地延伸的水平板部42a和从该水平板部42a的后端边缘向下方延伸的垂直板部42b,呈剖面大致L字状。但是,第一右延伸梁42的与右侧框架27的连接部的剖面是向下侧开放的形状,即,由垂直板部42b、与该垂直板部42b连接的水平板部42a、从该水平板部42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以与垂直板部42b平行的垂直片部形成。在该水平板部42a上设置燃料箱的前端部以及控制阀50(参照图3)。同样地,第二右延伸梁43具有支撑燃料箱的后端部的水平板部43a和从该水平板部43a的前端边缘向下方延伸的垂直板部43b,且从左右方向来看呈剖面大致L字状。
左连接部件30包含从左纵板24的前部朝向左侧(中间部20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且与左侧框架26的前端部连接的具有D字状剖面的左前框31、从左纵板24的后端部朝向左侧延伸且与左侧框架26的后端部连接的平板状的左后框35、从左纵板24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朝向左侧延伸的第一~第三左延伸梁32~34。三个左延伸梁32~34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第一~第三左延伸梁32~34中的任一个均是相对于底板28垂直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平板状。在从前数起第二个的第二左延伸梁32和第三个的第三左延伸梁34的左侧端部设置有后述的驾驶室支撑部95。
[中间部的具体结构]
如以上所述,上述中间部20具有底板28和左右纵板24、25。底板28由较厚的钢板形成,左右纵板24、25通过焊接等相对于底板28连接。
如图4所示,底板28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底板主体51、和从靠近底板主体51的前端部的右侧的部分向前方延伸出去的延伸部52。延伸部52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其根部部分随着朝向后侧(底板主体51侧)而在左右方向上增加宽度。由此,能实现底板主体51与延伸部52的交界部处的弯曲刚度的提高。
在底板主体51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固定回转轴承的环状的轴承固定部61。回转轴承是能够相对于工程机械的下部行走体1回转地支撑上部回转体2的装置。在轴承固定部61中,形成有用于固定回转轴承的外轮的多个螺钉孔62。在底板主体51的前端部中的与轴承固定部61内切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安装回转用马达的马达安装孔63。在回转用马达上一体回转地安装有小齿轮,通过该小齿轮与设置于回转轴承的内轮的内齿轮啮合并旋转,上框架10相对于下部行走体1回转动作。而且,图4中的符号64是用于安装旋转接头的安装孔。
在底板主体51的上表面中的上述轴承固定部61的前端部的正上方近傍,竖立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梁板65。梁板65的上端部焊接于后述的背板70的下表面,梁板65的下端部焊接于底板28的上表面。另外,梁板65的左右两端边缘分别焊接于左右纵板24、25。
左右纵板24、25具有位于左右的侧框架26、27之间的纵板主体部24b、25b和从各纵板主体部24b、25b的前端部分别向前方延伸且比左右的侧框架26、27的前端部(左右的台面部21、22)更向前方突出的突出纵板部(突出部)24a、25a。本实施方式中,尽管左右纵板24、25分别由一张板形成,但也可例如通过将纵板主体部24b、25b与突出纵板部24a、25a焊接而形成该左右纵板24、25。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侧视下,左右纵板24、25的突出纵板部24a、25a朝向上方隆起成大致梯形形状。在侧视下,该左右的突出纵板部24a、25a的上端分别连续地与纵板主体部24b、25b的上端连接。左右的突出纵板部24a、25a的上端具有从纵板主体部24b、25b的上端的前端部向前方斜上侧延伸的第一上端部、从该第一上端部的前端朝向前方水平地延伸的第二上端部、从该第二上端部的前端向前方斜下侧延伸且至突出纵板部24a、25a的前端为止的第三上端部。
在左右的突出纵板部24a、25a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作业机3的动臂4以及动臂工作缸7的作业机安装板71。作业机3经由该作业机安装板71被固定于左右的突出纵板部24a、25a。由此,该左右的突出纵板部24a、25a构成用于安装作业机3的作业机安装部。
作业机安装板71的左右两端边缘分别焊接于该左右的突出纵板部24a、25a。作业机安装板71具有沿着左右的突出纵板部24a、25a的前端边缘且相对于底板28垂直地延伸的垂直板部72和从该垂直板部72的上端部向后方斜上侧延伸的倾斜板部73。
在垂直板部72上竖立设置有沿左右方向排列的一对工作缸支架板74。在各个工作缸支架板74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贯通孔75。上述动臂工作缸7的基端部通过被嵌合支撑于该贯通孔75的工作缸支撑销(省略图示)能够转动地予以支撑。在倾斜板部73上竖立设置有沿左右方向排列的三角板状的一对的动臂支架板78。各个动臂支架板78相对于左右纵板24、25的突出纵板部24a、25a在厚度方向(左右方向)上重合地接合。在突出纵板部24a、25a以及动臂支架板78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贯通孔79。上述动臂4的基端部通过被嵌合支撑在该贯通孔79中的动臂支撑销(省略图示)能够转动地予以支撑。
回到图3,左右的突出纵板部24a、25a被竖立设置于底板28的延伸部52。两突出纵板部24a、25a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且平行地设置。
左右纵板24、25的纵板主体部24b、25b被竖立设置在底板主体51上。在俯视下,左纵板24的纵板主体部24b具有从底板主体51的后端朝向前方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部24f、从该直线部24f的前端部向前方斜右侧延伸且与左纵板24的突出纵板部24a的后端连接的倾斜部24g。同样地,在俯视下,右纵板25的纵板主体部25b具有从底板主体51的后端朝向前方且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部25f、从该直线部25f的前端部向前方斜左侧平缓地倾斜且与右纵板25的突出纵板部25a的后端连接的倾斜部25g。尽管如上所述,左右纵板24、25具有倾斜部24g、25g,但作为整体来看沿前后方向延伸。
上述左右纵板主体部24b、25b的后端部彼此由竖立设置于底板28的上表面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的中央后框93连接。另外,左右纵板主体部24b、25b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彼此由竖立设置于底板28的上表面的第一以及第二连接板91、92相互连接。连接板91、92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指定间隔地设置。在第一以及第二连接板91、92的右侧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工作油箱的工作油箱支撑部94。另外,在第二连接板92中的工作油箱支撑部94的左侧设置有后述的驾驶室支撑部95。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左右纵板主体部24b、25b的高度的靠后侧的部分整体上低于靠前侧的部分。并且,各纵板主体部24b、25b的高度在整个前后方向上低于侧框架26、27的高度。换言之,在侧视下,左右纵板主体部24b、25b的上端在前后方向的任何位置都比侧框架26、27的上端位于更下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提及“高度”时,只要不特别说明,则是指以底板28的上表面为基准的高度。
在上述左右纵板24、25的突出纵板部24a、25a与纵板主体部24b、25b的交界部上,以覆盖交界部的上侧的方式设置有背板70。背板70横跨左右纵板24、25地设置,并且被焊接接合于各个纵板24、25(参照图2以及图3)。在俯视下,背板70为朝后方侧向左右扩宽的后扩展状。也可以说,背板70为在俯视下后侧向左右扩展的大致Y字状。详细而言,背板70具有横跨左右的突出纵板部24a、25a的后端设置并且朝向后侧而向下侧倾斜的主体倾斜部82、从该主体倾斜部82的下端部分支且沿左侧的纵板主体部24b延伸的左分支部83、沿右侧的纵板主体部25b延伸的右分支部84。在上述主体倾斜部82上形成有将与搭载于台面部21、22的控制阀50连接的液压软管151导向作业机3的各工作缸7~9的贯通孔82f。另外,背板70的左右的分支部83、84以覆盖左右纵板24、25的上侧的方式,相对于各纵板24、25焊接成剖面I字状。
[驾驶室支撑部的结构]
如图7所示,上述驾驶室12形成为具有地板12a(参照图8)的纵长的箱状体。尽管未图示,在驾驶室12内设置有操作者就座的驾驶座、操作杆等。在上述上框架10上,合计在五个位置设置有用于支撑驾驶室12的地板12a的驾驶室支撑部95,三个位置位于左台面部21,两个位置位于中间部20。
具体而言,设置在左台面部21的三个驾驶室支撑部95a~95c被固定于左侧框架26的左右方向的内侧(中间部侧)的侧面(参照图2)。该三个驾驶室支撑部95a~95c分别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指定间隔地设置。从前数起为第一个的驾驶室支撑部95a和最后一个的驾驶室支撑部95c具有抵接于上述驾驶室12的地板12a的块板状的台座部101a、101c和从左侧框架26的内侧侧面向上方延伸且支撑各台座部101a、101c的脚部102a、102c。正中的驾驶室支撑部95b具有与从驾驶室12的地板12a突出的凸台座(省略图示)抵接的台座部101b,且该台座部101b被固定于第三左延伸梁33的左端部。
设置于中间部20的两个驾驶室支撑部95d、95e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指定间隔地设置。其中,前侧的驾驶室支撑部95d被固定于上述背板70的上表面。该驾驶室支撑部95d具有脚部102d和台座部101d,脚部102d具有一对垂直片部和将这些垂直片部的上端彼此连接的水平片部,台座部101d被固定于该脚部102d的上表面。另外,后侧的驾驶室支撑部95e被固定于设置于上述左右纵板主体部24b、25b之间的第二连接板92。该驾驶室支撑部95e具有正方形状的台座部101e和从第二连接板92的前侧面向前方斜上侧延伸且与该台座部101e的下表面连接的脚板102e。两个驾驶室支撑部95d、95e的台座部101d、101e与驾驶室12的地板12a抵接。
上述驾驶室12通过螺栓被固定在上述五个驾驶室支撑部95a~95e的台座部101a~101e上。五个台座部101a~101e中的四个台座部101a、101c、101d以及101e具有与驾驶室12的地板12a抵接的座面,且这些座面位于比左右的侧框架26、27的上表面稍微更上侧。在包含该座面的平面(延长面P1)与左右纵板24、25的上端之间,形成有能够穿通从搭载于右台面部22的设备(例如控制阀50等)向中间部20内延伸的液压软管及电气配线的间隙空间S1(参照图5以及图6)。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左右纵板24、25具有突出纵板部24a、25a和纵板主体部24b、25b,突出纵板部24a、25a相比上述左右的侧框架26、27的前端部更向前方突出且具有用于安装作业机3的作业机安装部,纵板主体部24b、25b与突出纵板部24a、25a的后端部连接,各纵板主体部24b、25b的上端亦即以底板28为基准的高度相比左右的侧框架26、27的上端亦即以上述底板28为基准的高度被设定得更低。
由此,由于作为主要骨架部件的纵板24、25不会从上框架10的驾驶室搭载区域的上表面部向上方突出,因此能够利用横跨左右的台面部21、22和位于左右的台面部21、22之间的部分的区域R1(参照图7)整体作为驾驶室12及工作油箱等设备类的搭载区域。并且,也能够为了确保作业机安装部的刚性而增大突出纵板部24a、25a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具体而言,被支撑在驾驶室支撑部95上的驾驶室12的地板12a不会与纵板24、25干涉,因此能够不受纵板24、25的限制而设定驾驶室12的宽度。即,对于以往的上框架10,为了避免驾驶室12与纵板24、25的干涉,需要使驾驶室12的宽度Wc比左台面部21的宽度Wd小,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在图7中所示,能够使得驾驶室12的宽度Wc比左台面部21的宽度Wd大。
另外,各纵板24、25的纵板主体部24b、25b的高度比左右的侧框架26、27的高度低,因此在相比左右侧框架26、27被支撑在稍微更高位置的驾驶室12与纵板主体部24b、25b之间,能够确保用于让搭载于台面部21、22的设备类的电气配线及液压软管配管穿通的间隙空间S1(参照图8)。由此,与在纵板24、25上形成配线用贯通孔的以往的上框架10相比,在装配液压挖掘机200时,能够易于进行配线类、配管类的布设作业。特别是,能够容易地通过右纵板25与驾驶室12之间的间隙空间S1,将从搭载于右台面部22的控制阀50延伸的多根液压软管151布设向搭载于中间部20的后端部的液压泵或安装于前端部的作业机3。另外,由于无需在纵板24、25中形成配线用贯通孔,因此能够防止纵板24、25的强度降低或刚性降低。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左右纵板24、25的纵板主体部24b、25b与突出纵板部24a、25a的交界部B1设置有以横跨该左右纵板24、25的方式与该左右纵板24、25连接的背板70。因此,能够降低因作业机3的上下动作而产生的上框架10的摆动,并且能够确保足够的承受挖掘工作时的反作用力的强度。
即,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框架10中,设置于左右纵板24、25的前端部的作业机安装部相对于左右的侧框架26、27向前方突出,因此作业机安装部的根部部分的强度亦即纵板主体部24b、25b与突出纵板24a、25a的交界部B1的强度与该突出相应地比以往的结构有所下降。
针对此情况,上述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左右纵板24、25的纵板主体部24b、25b与突出纵板部24a、25a的交界部设置连接该左右纵板24、25的背板,提高以该交界部B1为支点时的上框架10的上下方向的弯曲刚度(强度)。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伴随着作业机3的上下动作或挖掘作业的上框架10的弯曲变形。
另外,由于将上述背板70的左右的分支部83、84以覆盖左右纵板24、25的上侧的方式焊接于各纵板24、25而为剖面I字状,因此增大了背板70与中性面的距离,从而能够获得针对上下方向的弯曲的强固结构。
另外,由于在背板70中形成能够让液压软管151穿通的贯通孔82f,因此即使在设置背板70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从右台面部22朝向作业机3的液压软管151的布设性恶化的情况。
并且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底板主体51的上表面中的位于轴承固定部61的前端部的大致正上方的部分,竖立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梁板65。因此,提高了以底板主体51的轴承固定部61的前端部近傍为支点时的上框架10的上下方向的弯曲刚度,因此能进一步抑制伴随作业机3的上下动作或挖掘作业的上框架10的弯曲变形。
[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其还包括除此之外的各种结构。
即,上述实施方式中,各驾驶室支撑部95的座面相对于左右的侧框架26、27的上表面位于稍上侧,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各座面也可以位于与左右的侧框架26、27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上。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驾驶室12设置于上框架10的前部左侧,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驾驶室12例如也可以设置于上框架10的后部左侧或前部右侧。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主要设备类的燃料箱以及控制阀50搭载于右台面部22,但该设备类的设置结构只是一个例子,例如也可将这些设备类搭载于左台面部21,或也可以仅将燃料箱搭载于左台面部21。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工程机械100是液压挖掘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毋庸置疑,工程机械100例如也可以是并用电动马达与液压马达的混合动力挖掘机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纵板主体部24b、25b的高度比侧框架26、27的高度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纵板主体部24b、25b的高度也可与侧框架26、27处于同等的高度。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纵板主体部24b、25b的高度在其整个前后方向上比侧框架26、27的高度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仅在驾驶室12的搭载区域,将纵板主体部24b、25b的高度设定为比侧框架26、27的高度低。即,纵板主体部24b、25b的高度至少在驾驶室12的搭载区域中与侧框架26、27的高度同等或比侧框架26、27的高度低即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特别是适用于在中间部的两侧设置台面部而形成的台面结构的上框架。

Claims (9)

1.一种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部,具有底板及竖立设置在该底板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纵板和右纵板;
左台面部,设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左侧且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框架及将该左侧框架与该中间部连接的左连接部件;
右台面部,设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右侧且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侧框架及将该右侧框架与该中间部连接的右连接部件;其中,
所述左纵板和所述右纵板的前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安装作业机的作业机安装部,
所述工程机械的上框架能够搭载形成所述作业机的操纵室的驾驶室,
所述左纵板具有:左纵板主体部,位于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框架之间;左突出部,从所述左纵板主体部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并且比所述左侧框架的前端部和所述右侧框架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
所述右纵板具有:右纵板主体部,位于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框架之间;右突出部,从所述右纵板主体部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并且比所述左侧框架的前端部和所述右侧框架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
所述作业机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左突出部和所述右突出部,
所述左纵板主体部的上端至少在所述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与所述左侧框架的上端高度相同或比所述左侧框架的上端更低的位置,
所述右纵板主体部的上端至少在所述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与所述右侧框架的上端高度相同或比所述右侧框架的上端更低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纵板和所述右纵板中搭载所述驾驶室的一者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该驾驶室的驾驶室支撑部,
所述驾驶室支撑部具有支撑所述驾驶室的地板的台座部,
所述一者的上端至少在所述驾驶室的搭载区域内位于比所述台座部中的与所述驾驶室的地板抵接的座面更低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者的上端与包含所述台座部的座面的平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空间,该间隙空间能够让从作为所述工程机械的工作所需的设备而搭载在所述左台面部和所述右台面部中设置所述驾驶室的一者上的设备向所述中间部内延伸的电气配线或液压配管穿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纵板主体部与所述左突出部的交界部以及所述右纵板主体部与所述右突出部的交界部上设置有横跨所述左纵板和所述右纵板且连接于该左纵板和该右纵板的背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上形成有能够让布设在所述中间部内的电气配线或液压配管穿通的孔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回转轴承的轴承固定部,所述回转轴承使所述上框架能够回转地支撑在所述工程机械的下部行走体上,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的位于所述轴承固定部的前端部的上方的部分竖立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梁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纵板主体部与所述左突出部的交界部以及所述右纵板主体部与所述右突出部的交界部上设置有横跨所述左纵板和所述右纵板且连接于该左纵板和该右纵板的背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上形成有能够让所述电气配线或所述液压配管穿通的孔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回转轴承的轴承固定部,所述回转轴承使所述上框架能够回转地支撑在所述工程机械的下部行走体上,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的位于所述轴承固定部的前端部的上方的部分竖立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梁板。
CN201220520252.3U 2011-10-11 2012-10-11 工程机械的上框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496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3721 2011-10-11
JP2011223721A JP2013083092A (ja) 2011-10-11 2011-10-11 建設機械のアッパー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49663U true CN203049663U (zh) 2013-07-10

Family

ID=48528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2025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49663U (zh) 2011-10-11 2012-10-11 工程机械的上框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83092A (zh)
CN (1) CN20304966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8322A (zh) * 2014-07-12 2014-10-08 黄健 一种微型挖掘机回转架
CN105275040A (zh) * 2014-06-25 2016-01-27 神钢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12482459A (zh) * 2019-09-12 2021-03-12 株式会社日立建机Tierra 工程机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6719B (zh) * 2021-09-26 2023-09-01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回转平台、工程车辆及其组装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5040A (zh) * 2014-06-25 2016-01-27 神钢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5275040B (zh) * 2014-06-25 2019-01-15 神钢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4088322A (zh) * 2014-07-12 2014-10-08 黄健 一种微型挖掘机回转架
CN112482459A (zh) * 2019-09-12 2021-03-12 株式会社日立建机Tierra 工程机械
CN112482459B (zh) * 2019-09-12 2022-07-15 株式会社日立建机Tierra 工程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83092A (ja) 201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6419B1 (en) Hydraulic tubing support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machine provided therewith
KR20130124168A (ko) 건설기계
CN203049663U (zh) 工程机械的上框架
EP2581505B1 (en) Operating machine with hydraulic hose guide means
US20100003117A1 (en) Skid Steer Loader
EP2565331B1 (en) Device-supporting member and upper slewing body having the same
KR20060056228A (ko) 선회 작업기
JP2007303213A (ja) 建設機械
CN103946459A (zh) 工程机械的车架
CN103189574B (zh) 工程机械的回转框架
JP5582167B2 (ja) 建設機械
WO2012098940A1 (ja) 建設機械
CN103046603A (zh) 上部回转体和工程机械
JP6241374B2 (ja) 建設機械
CN105339245A (zh) 作业车辆的驾驶室及其制造方法
JP5799722B2 (ja) 作業機械
CN203049664U (zh) 工程机械的上框架
JP3967501B2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CN104775471B (zh) 工程机械的侧框架
CN216787251U (zh) 滑移装载机的工作装置和滑移装载机
JP6013286B2 (ja) 作業機のブーム
CN102051894A (zh) 建筑机械的上框架
CN104594428B (zh) 工程机械
JP5692248B2 (ja) 作業機械
EP3530816B1 (en) Hydraulic shov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