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12481U - 纸张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12481U
CN202912481U CN 201220561638 CN201220561638U CN202912481U CN 202912481 U CN202912481 U CN 202912481U CN 201220561638 CN201220561638 CN 201220561638 CN 201220561638 U CN201220561638 U CN 201220561638U CN 202912481 U CN202912481 U CN 202912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roller
section
bending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616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田优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plo Se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uplo Se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plo Seiko Corp filed Critical Duplo Seiko Corp
Priority to CN 20122056163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12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12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124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该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将纸张朝第一搬运方向搬运来进行处理;以及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该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将纸张朝第二搬运方向搬运来进行处理,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具有将纸张一张张供给的供纸部和将从该供纸部送出的所述纸张折叠的折叠部,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具有将从折叠部排出的所述纸张朝第二搬运方向搬运的中间搬运部、将利用该中间搬运部搬运的所述纸张夹持并压接的压接部以及堆放从该压接部排出的所述纸张的堆纸部。所述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和所述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配置成使所述第一搬运方向与所述第二搬运方向大致正交。

Description

纸张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进行折叠纸张的处理和对折叠后的纸张进行压接的处理的纸张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纸张处理装置可用于制造不将记载有信息的纸张投入邮筒,而是在隐藏信息的状态下寄送的直接邮件(日本专利特开平7-290866号公报)。通过支付明信片费用或定形邮寄费用来将折叠并粘接的纸张作为邮寄物邮寄,此外,收信人通过剥开两个弯折片,就能简单地确认内容。即,与将纸张投入邮筒邮送的情况相比,在成本上有优势,并且对于发信人和收信人来说都方便。
当前的纸张处理装置将供纸部、折叠部、压接部和堆纸部配置在一直线上,其中,上述供纸部一张张地供给纸张,上述折叠部将供给来的纸张折叠,上述压接部对折叠后的纸张进行压接,在上述堆纸部中堆放压接后的纸张。
像现有装置这样,在将供纸部、折叠部、压接部和堆纸部排列成一直线的装置中,需要有很长的配置空间。此外,由于供纸部与堆纸部间的距离分开得很远,因此,在向供纸部补充纸张的补充操作和将堆纸部中的纸张取出的操作时,操作者必须移动,操作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装置的长度紧凑,并且操作者能站在对于供纸部及堆纸部均可进行操作的位置上,且操作简单的纸张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纸张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该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具有将纸张朝第一搬运方向供给的供纸部和将从该供纸部供给来的上述纸张折叠的折叠部;以及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该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具有将从上述折叠部排出的上述纸张朝第二搬运方向搬运的中间搬运部、将从该中间搬运部搬运出的上述纸张夹持并压接的压接部以及堆放从该压接部排出的上述纸张的堆纸部,上述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和上述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配置成使上述第一搬运方向与上述第二搬运方向大致正交。
根据上述结构,与将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及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配置成一直线的情况相比,不仅能使装置的长度紧凑,而且操作者能站在靠近两个纸张处理工序部的位置上,容易进行操作。特别是,操作者能在不移动的情况下进行在供纸部中的补充纸张的作业和在堆纸部中的取出纸张的作业,效率高。此外,由于能使进行折叠的折线与第二搬运方向大致平行,因此,能缩短压接辊子的宽度,使其紧凑。
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还能包括如下结构。
(1)上述折叠部包括:一个或多个纸张折弯盘,这些纸张折弯盘从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的搬运路径朝上方或下方突出;以及多个折弯辊子,这些折弯辊子对上述纸张进行夹持,将其压入上述纸张折弯盘内且从上述折弯盘内拉出来将纸张折叠,上述各折弯辊子的辊子轴方向上的两端轴部被轴承支承成能自由旋转,由于能使对相互接触的一对上述折弯辊子中的、至少一个折弯辊子的两端轴部进行支承的上述各轴承分别朝与辊子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在辊子轴方向整个宽度上将一对上述折弯辊子的接触压力调节为所希望的压力分布。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在辊子轴方向整个宽度上将一对折弯辊子的接触压力调节为所希望的压力分布,因此,能均匀地对纸张的整个宽度进行压接,从而能提供一种品质良好的折叠成型品。
(2)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折弯盘包括:停止构件,该停止构件与上述折弯盘内的纸张的搬运前端抵接来使上述纸张停止;折弯长度微调机构,该折弯长度微调机构对上述停止构件的折弯盘长度方向的位置进行微调;以及倾斜调节机构,该倾斜调节机构对上述停止构件相对于与折弯盘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进行调节。
根据上述结构,能防止纸张倾斜移动,并能防止卡纸现象。
(3)上述压接部包括一对压接辊子,能使对上述两个压接辊子中的、至少一个压接辊子的辊子轴方向的两端轴部进行支承的各轴承分别朝与辊子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且使用施力元件将其朝另一个压接辊子侧按压,藉此,能在压接辊子轴方向整个宽度上将一对上述压接辊子的接触压力调节为所希望的压力分布。
根据上述结构,能在纸张的整个宽度上均匀地压接,从而能提供一种品质良好的折叠压接纸张。
(4)上述供纸部包括:供纸台,该供纸台堆放纸张并能朝上下移动;供纸辊子,该供纸辊子位于上述供纸台的第一搬运方向的前端部的上方,并将上述供纸台上的最上面的纸张朝第一搬运方向供给;以及供纸压力调节机构,该供纸压力调节机构通过改变将上述供纸台朝上方施力的作用力,能对上述供纸台上的最上面的纸张与该供纸辊子的接触压力进行调节。
根据上述结构,能防止因供纸时纸张的重叠送纸(双层送纸或三层送纸)或打滑而引起的供给错误。
(5)上述供纸部包括:重叠送纸检测机构,该重叠送纸检测机构对纸张的重叠送纸进行检测;以及重叠送纸检测调节机构,该重叠送纸检测调节机构对上述重叠送纸检测机构的检测灵敏度进行调节。
根据上述结构,能可靠地检测并防止供纸时纸张的双层送纸等重叠送纸。
(6)在上述折叠部的第一搬运方向的前侧或后侧设置有切纸机,该切纸机将纸张沿着第一搬运方向切断。
根据上述结构,能一次从一张纸张制作出多张折叠纸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纸张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纸张处理装置的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纸张处理装置的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供纸部的供纸辊子的放大示意剖视图。
图5是供纸部的供纸台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兼用于施加和调节供纸压力的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供纸部的重叠送纸检测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供纸部的重叠送纸检测机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9是折叠部的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折叠部的折弯辊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折叠部的折弯辊子的放大主视图。
图12是折叠部上侧的第一折弯盘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折叠部下侧的第二折弯盘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一折弯盘的装拆作业的局部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二折弯盘的装拆作业的局部立体图。
图16是打开保护盖进行表示的中间搬运部的立体图。
图17是压接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压接部的支承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19是压接部的立体图。
图20是在将纸张折叠成C形的过程中的立体图。
图21是在将纸张折叠成Z形的过程中的立体图。
图22是在将纸张折叠成V形的过程中的立体图。
图2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其是与图2相同的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的示意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供纸部
2 折叠部
3 中间搬运部
4 压接部
5 堆纸部
11 供纸台
12 辅助供纸板
13 供纸辊子
17 兼用于施加和调节供纸压力的机构
18 供纸台上下运动机构
21 重叠送纸检测机构
30 供纸压力调节把手
34 供纸台用上下运动把手
44 重叠送纸检测机构的微调把手
51 第一折弯盘
52 第二折弯盘
54、55 限位件
61、62、63、64 折弯辊子
81、82 压接辊子
X1 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
X2 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19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纸张处理装置,基于上述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装置整体的概况)
图1是纸张处理装置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的示意剖视图。在图1中,纸张处理装置由以箭头F1方向为第一搬运方向的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X1和以与第一搬运方向F1正交的箭头F2方向为第二搬运方向的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X2构成,上述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X1和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X2从上方观察时配置成L字形。在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X1的靠第二搬运方向F2一侧的端部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具有各种操作键及液晶画面的操作面板6。此外,在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X2的靠第二搬运方向F2一侧的端部的上壁面上,粘贴有用于确定纸张的折痕位置的刻度7。
为便于说明,以下将第一搬运方向F1设定为处理装置的“前方”,将第二搬运方向F2设定为处理装置的“右方”来进行说明。
在图2中,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X1在第一搬运方向F1的搬运上游部(后部)设置有供纸部1,在第一搬运方向F1的搬运下游部(前部)设置有折叠部2。
供纸部1具有:供纸台11,在该供纸台11上堆放有处于未折弯状态的纸张P;辅助供纸板12,该辅助供纸板12从供纸台11朝后方突出;供纸辊子13,该供纸辊子13位于供纸台11前端部的上方,并将供纸台11上的最上面的纸张一张张地朝第一搬运方向F1供给;以及拨纸台14,该拨纸台14从下侧与供纸辊子13隔着间隙地相对。
折叠部2包括:转回式的第一折弯盘51,该第一折弯盘51从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X1的搬运路径朝前上方突出;转回式的第二折弯盘52,该第二折弯盘52从上述搬运路径朝后下方突出;以及第一折弯辊子61、第二折弯辊子62、第三折弯辊子63及第四折弯辊子64,这四个折弯辊子61~64配置在两个折弯盘51、52之间。
在图3中,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X2从第二搬运方向F2的上游侧(左侧)朝向下游侧(右侧)依次包括将折叠后的纸张P朝第二搬运方向F2搬运的中间搬运部3、通过感压性粘接剂对折叠后的纸张P进行压接的压接部4和堆放压接后的纸张P的堆纸部5。
中间搬运部3由多个搬运辊子71构成,压接部4由上下一对压接辊子81、82构成。堆纸部5具有朝第二搬运方向(右方)F2突出的板状的放纸台100。该放纸台100通过左边部的铰链部100a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装置主体上,从而能收纳成垂直状态。
(供纸部1的详细情况)
图4是供纸辊子13的放大示意剖视图,图5是供纸台11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兼用于施加和调节供纸压力的机构17的分解立体图,图7及图8是重叠送纸检测机构21的分解立体图及放大主视图。在图4中,在供纸辊子13及拨纸台14的前方配置有对是否存在供给来的纸张进行检测的光传感器20,在该光传感器20的更前方配置有重叠送纸检测机构21的上下一对检测辊子(轴承)21a、21b。光传感器20由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配置的发光部20a和受光部20b构成。
在图5中,供纸台11的后端部经由支点轴22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左右的侧壁板23上,藉此,供纸台11的前端部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供纸台11的上表面上,以能改变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方式载置有左右的侧面导向板25。在辅助供纸板12前端部的左右两端形成有朝上方开口的卡合槽12a及朝下方开口的卡合槽12b,通过将上述卡合槽12a与未图示的卡合销卡合,并将上述卡合槽12b与未图示的卡合销卡合,就能将辅助供纸板12以能自由拆下的方式安装在装置主体上。在供纸台11的前端部设置有对是否堆放有纸张进行检测的堆放纸张检测机构19,该堆放纸张检测机构19利用光传感器。
在图6中,将供纸台11朝上方施力并能对该施力进行调节的兼用于施加和调节供纸压力的机构17具有:供纸压力施力杆26,该供纸压力施力杆26固定在上述支点轴22的一端部;以及第一螺旋弹簧27a及第二螺旋弹簧27b,该第一螺旋弹簧27a及第二螺旋弹簧27b绕支点轴22朝箭头R1方向对供纸压力施力杆26施力,利用上述两个弹簧27a、27b的拉伸力,就可将供纸台11朝上方施力。第一螺旋弹簧27a将供纸压力施力杆26朝上方拉伸,第二螺旋弹簧27b将供纸压力施力杆26朝后方拉伸。
作为对供纸压力进行调节的机构,具有:压力调节杆28,该压力调节杆28与第二螺旋弹簧27b的后端连接;支架29,该支架29将上述压力调节杆29支承成能自由转动;以及压力调节把手30,该压力调节把手30设置在压力调节杆28上。支架29被固定在侧壁板23上,压力调节把手30穿过侧壁板23而朝两个侧壁板23间的空间突出。
若使压力调节把手30朝上方移动,则压力调节杆28绕支轴28a朝上方转动,从而使第二螺旋弹簧27b伸长。藉此,由第二螺旋弹簧27b施加的拉伸载荷增加,供纸压力增加。相反地,若使压力调节把手30朝下方移动,则压力调节杆28绕支轴28a朝下方转动,从而使第二螺旋弹簧27b收缩。藉此,由第二螺旋弹簧27b施加的拉伸载荷减少,供纸压力减少。
在轴向上与兼用于施加和调节供纸压力的机构17的配置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使供纸台11上下运动的供纸台上下运动机构18。供纸台上下运动机构18包括:第一连杆31,该第一连杆31固接在上述支点轴22的另一端部,并朝前方突出;第二连杆32,该第二连杆32与第一连杆31的前端部连接,并朝上方延伸;第三连杆33,该第三连杆33与第二连杆32的上端部连接,并朝后方延伸;以及上下运动把手34,该上下运动把手34设置在第三连杆33的后端部。
通过扳下上下运动把手34,第三连杆33就朝箭头R3方向(下方)转动,藉此,第二连杆32也下降,接着,第一连杆31朝箭头R5方向(下方)转动,从而使供纸台11下降。相反地,通过扳起上下运动把手34,第三连杆33就朝箭头R4方向(上方)转动,藉此,第二连杆32也上升,接着,第一连杆31朝箭头R6方向(上方)转动,从而使供纸台11上升。
图7是重叠送纸检测机构21的立体图,图8是重叠送纸检测机构21的放大主视图。重叠送纸检测机构21如上所述包括上下一对检测辊子21a、21b,两个检测辊子21a、21b分别嵌装在上侧轴35a和下侧轴35b的左右宽度的中央部。下侧轴35b的轴向两端被固定在两个侧壁板23上。另一方面,上侧轴35a的轴向一端部穿过侧壁板23的较大的通孔23a,并与检测杆36连接,上侧轴35a的轴向另一端部经由连杆构件35c而以能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支承在侧壁板23上。
检测杆36具有从侧面观察呈直角三角形的下半部36a和从该下半部36a呈直线状地朝上方延伸的上半部36b。检测杆36的后下端部经由支轴36c而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侧壁板23上,在检测杆36的前下端部连接有上述上侧轴35a的一端部。
在图8中,检测杆36的上半部36b被螺旋弹簧38朝箭头R8方向(前方)施力,藉此,来将上侧检测辊子21a推压至下侧检测辊子21b。
在检测杆36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后方突出的遮光板36d,另一方面,在侧壁板23上设置有光传感器(光学微型传感器)40,该光传感器40的发光部40a和受光部40b隔着间隔相对配置。遮光板36d能自由进入光传感器40的发光部40a与受光部40b间的间隙,一旦遮光板36d进入间隙内达规定量后,就可遮住来自发光部40a的感测光,藉此,可检测出重叠送纸。一旦检测出重叠送纸,例如就使警报器鸣响警报声。
重叠送纸检测机构21的调节机构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在图7中,对光传感器40进行支承的支承件42被固接在具有螺纹部41a的支轴41上。上述支轴41配置成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以能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支架43上,支架43固定在侧壁板23上。在支轴41的螺纹部41a上螺合有微调把手44,若使微调把手44朝一方旋转,则在螺纹进给动作下,支承件42及光传感器40与支轴41一起朝左右方向的D1方向移动。相反地,若使微调把手44朝另一方旋转,则在螺纹进给动作下,支承件42及光传感器40与支轴41一起朝左右方向的D2方向移动。与此相对的是,检测杆36的遮光板36d的后端缘倾斜成左端部比右端部更朝后方。因此,若使光传感器40朝左侧(D1方向)移位,则检测杆36转动至感测光遮光位置的转动量变小,相反地,若使传感器40朝右侧(D2方向)移位,则检测杆36转动至感测光遮光位置的转动量变大。即,随着检测辊子21a、21b间的间隙增加,检测杆36朝箭头R7转动,但若使光传感器40朝左侧(D1方向)移位,由于能用遮光板36d的后方突出量较大的部分来遮住感测光,因此,即便是较小的间隙,也能遮住感测光。
下面简单地对具体的调节作业进行说明,在两个检测辊子21a、21b之间夹着一张纸张的状态下,使微调把手44朝一侧旋转,直至警报器鸣响。即,光传感器40以朝箭头D1方向移动的方式旋转。然后,使微调把手44朝相反方向旋转。即,光传感器40以朝箭头D2方向移动的方式旋转。接着,在警报声消失之后,再转动规定量。
根据上述重叠送纸检测机构21,在一张纸张穿过两个检测辊子21a、21b之间时,检测杆36与该纸张的厚度相应地朝箭头R7方向转动,但遮光板36d不会转动到遮住光传感器40的感测光的位置,警报声不会鸣响。但是,在两张以上的纸张穿过两个检测辊子21a、21b之间时,由于检测杆36与该纸张的厚度相应地朝箭头R7方向转动,因此遮光板36d会遮住光传感器40的感测光,从而检测出重叠送纸,警报声鸣响。
(折叠部2的详细情况)
图9是折叠部2的放大剖视示意图,图10是折弯辊子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折弯辊子的放大主视图,图12是上侧的第一折弯盘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下侧的第二折弯盘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上侧的第一折弯盘的装拆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5是下侧的第二折弯盘的装拆部的放大立体图。在图9中,将各折弯盘51、52各自的正面盘板51a、52a和背面盘板51b、52b相对配置,以使纸张P可插入正面盘板51a、52a与背面盘板51b、52b的各间隙中。在各折弯盘51、52上,分别设置有能沿折弯盘长度方向自由改变位置的限位件54、55。
第一折弯辊子61和第二折弯辊子62在上下方向上抵接,第一折弯盘51的下端开口部位于第一折弯辊子61和第二折弯辊子62的贴合部(日文:ニツプ部)N1的前方。第三折弯辊子63从前方与第二折弯辊子62抵接,第二折弯盘52的上端开口部位于第二折弯辊子62与第三折弯辊子63的贴合部N2的下侧。第四折弯辊子64从前方与第三折弯辊子63抵接,第三折弯辊子63与第四折弯辊子64的贴合部N3位于第二折弯盘52的上端开口部的前方。在第三折弯辊子63与第四折弯辊子64的贴合部N3的前方配置有纸张检测传感器65,该纸张检测传感器65的发光部65a和受光部65b夹着搬运路径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配置。
在图10中,第一折弯辊子61、第二折弯辊子62、第三折弯辊子63及第四折弯辊子64的轴端部分别嵌装在轴承61a、62a、63a、64a的内周面上。第二折弯辊子62的轴承62a被直接嵌装在侧壁板23的支承孔中。另一方面,通过分别具有长孔61d、63d、64d的轴承保持件61b、63b、64b,来将第一折弯辊子61、第三折弯辊子63及第四折弯辊子64的轴承61a、63a、64a以能自由调节位置的方式支承在侧壁板23上,从而能对各贴合部N1、N2、N3(图9、图11)的贴合压力进行调节。各折弯辊子61、62、63、64经由未图示的合适的皮带传递机构而与驱动部连接。
在图11中,第一折弯辊子61的轴承保持件61b的长孔61d与连接第一折弯辊子61的轴芯O1和第二折弯辊子62的轴芯O2的直线M1平行地延长。藉此,第一折弯辊子61的安装位置能相对于第二折弯辊子62与上述直线M1平行地改变。即,通过使第一折弯辊子61靠近第二折弯辊子62,就能增大贴合部N1的贴合压力,相反地,通过使第一折弯辊子61远离第二折弯辊子62,就能减小贴合部N1的贴合压力。
第三折弯辊子63的轴承保持件63b的长孔63d与连接第二折弯辊子62的轴芯O2和第三折弯辊子63的轴芯O3的直线M2平行地延长。藉此,第三折弯辊子63的安装位置能相对于第二折弯辊子62与上述直线M2平行地改变。即,通过使第三折弯辊子63靠近第二折弯辊子62,就能增大贴合部N2的贴合压力,相反地,通过使第三折弯辊子63远离第二折弯辊子62,就能减小贴合部N2的贴合压力。
第四折弯辊子64的轴承保持件64b的长孔64d与连接第三折弯辊子63的轴芯O3和第四折弯辊子64的轴芯O4的直线M3平行地延长。藉此,第四折弯辊子64的安装位置能相对于第三折弯辊子63与上述直线M3平行地改变。即,通过使第四折弯辊子64靠近第三折弯辊子63,就能增大贴合部N3的贴合压力,相反地,通过使第四折弯辊子64远离第三折弯辊子63,就能减小贴合部N3的贴合压力。
此外,上述各轴承保持件61b、63b、64b的安装位置能左右独立地进行调节,因此,也能对各贴合部N1、N2、N3的辊子轴方向的压力分布进行调节。
在图12所示上侧的第一折弯盘51中,在正反面的盘板51a、51b上,形成有多个在盘长度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的窗孔51d。在背面盘板51b的左右两侧片的下端部形成有朝下方开口的盘安装用的第一卡合槽51e,在正面盘板51a的左右两端部固接有朝后方突出的卡合片51f,在该卡合片51f上形成有朝下方开口的盘安装用的第二卡合槽51g。
第一折弯盘51的限位件54包括:导向杆54a,该导向杆54a遍及正面盘板51a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全长;限位基板54d,该限位基板54d以能朝导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与导向杆54a嵌合,并能利用螺钉54c进行固定;以及停止构件54e,该停止构件54e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上述限位基板54d上。
导向杆54a以能自由转动且能朝上下方向移动规定量的方式支承在形成于正面盘板51a的上下端部的支承部51h上,在导向杆54a的上端阴螺纹部上,螺合着具有阳螺纹部的旋钮51k。即,通过在停止导向杆54a的旋转的状态下转动旋钮51k,就可对导向杆54a的上下方向位置进行微调,藉此,能对停止构件54e的盘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微调。
如上所述,通过旋紧螺钉54c,就能将以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与导向杆54a嵌合的限位基板54d固定在所希望的盘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处。即,通过松开螺钉54c,并用手使限位基板54d上下运动,就能设定停止构件54e的大致位置,此后,能利用上述旋钮51k来进行微调。
停止构件54e具有多个突片54k,这些突片54k以遍及正面盘板51a的大致左右全宽的方式延伸,并且穿过正面盘板51a的各窗孔51d朝第一折弯盘51内突出,利用上述突片54k,就可将第一折弯盘51内的纸张的搬运前端(上端)卡定在规定位置上。
如上所述,停止构件54e的左右宽度的中央部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限位基板54d上,在距左右宽度的中央部朝左右一侧达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形成有阴螺纹部54m。在限位基板54d的与上述阴螺纹部54m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具有螺钉插通孔的突片54h,将插通突片54h的螺钉插通孔的螺钉54n与停止构件54e的阴螺纹部54m螺合,并在突片54h与阴螺纹部54m之间压缩设置有螺旋弹簧54s。即,通过使螺钉54n转动,就能使停止构件54e绕支承部(螺纹部54c)转动,藉此,能将停止构件54e正确地调节至沿左右方向的姿势。即,能调节停止构件54e相对于与盘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倾斜,并能防止纸张的倾斜移动。
在图14中,在将上侧的第一折弯盘51安装于装置主体的情况下,在B1方向上使下端的第一卡合槽51e与侧壁板23的第一销58a卡合,并在B2方向上使第二卡定槽51g与侧壁板23的第二销58b卡合。在拆下时,按与上述安装作业相反的顺序拆下。
在图13中,下侧的第二折弯盘52除了构成为与上述第一折弯盘51上下相反之外,基本上具有与第一折弯盘51相同的结构。
即,第二折弯盘52也具有正反面的盘板52a、52b和限位件55,其中,上述正反面的盘板52a、52b具有多个窗孔52d。第一卡合槽52e形成为在正面盘板52a的上端部朝向上方开口,第二卡合槽52g形成为在正面盘板52a的左右两侧片的下部朝向前方开口。
限位件55具有导向杆55a、螺钉55c、限位基板55d、停止构件55e、支承部52h、突片55k、阴螺纹部55m、螺钉55n、螺旋弹簧55s等,它们是与第一折弯盘51的限位件54的导向杆54a、螺钉54c、限位基板54d、停止构件54e、支承部52h、突片54k、阴螺纹部54m、螺钉54n、螺旋弹簧54s相对应的结构。
在图15中,在将下侧的第二折弯盘52安装于装置主体的情况下,在B3方向上使上端的第一卡合槽52e与装置主体的第一销59a卡合,接着,在B4方向上使下部的第二卡合槽52g与装置主体的第二销59b卡合。在拆下时,按与上述安装作业相反的顺序拆下。
在图1中,在折叠部2的左右两侧的外盖65上,形成有工具插入孔66,以供用于使用手转动各折弯辊子61等的工具插入。通过能开关的遮板67来封闭上述工具插入孔66。在遮板67上设置有朝外部突出的把手67a。通过抓住上述把手67a将遮板67抬起,就能打开工具插入孔66,以插入折弯辊子旋转用的工具。需要用手摇动来使折弯辊子旋转的情况是制造各折弯辊子时或纸张卡纸时等。
(中间搬运部3的详细情况)
在图3中,中间搬运部3包括在第二搬运方向F2上隔着间隔配置的多个搬运辊子71,在该搬运辊子71上配置有兼用于限位和导向的板73。
在中间搬运部3的第二搬运方向F2上的下游端部(右端部)配置有上下一对弯曲形状的剥离用导向板72,这一对弯曲形状的剥离用导向板72使搬运辊子71上的纸张P朝下方弯曲并将其引导至压接辊子81、82之间,利用上述剥离用导向板72,就可解除折叠后的纸张的临时压接状态,为了进行正式压接,使其进入压接辊子81、82的贴合部。
图16是打开能自由开闭的透明的保护盖75进行表示的中间搬运部3的立体图,兼用于限位和导向的板73具有沿着第二搬运方向F2延伸的导向面73a,且通过松开螺钉73b,就能对其在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位置进行调节。
(压接部4的详细情况)
图17是压接部4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上侧压接辊子81的支承部分的放大主视图。在图17中,上下压接辊子81、82是对外周面实施了硬质铬镀的金属制辊子,下侧压接辊子82的两端轴部经由轴承84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左右的框85上。另一方面,上侧压接辊子81的两轴端部经由轴承86能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可动块87上。该可动块87以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形成于左右的框85的块支承孔85a内,并且被多个盘簧88朝下方施力(图18)。
盘簧88的上端部与圆柱状的按压构件89的上端头部(凸缘部)抵接,上述按压构件89的上表面凹部与调节用螺纹杆90抵接。调节用螺纹杆90从上方与形成于框85上端部的阴螺纹孔85b螺合,在上述调节用螺纹杆90的上部设置有工具卡合用的销90a。即,使螺纹杆旋转用的工具91盖住螺纹杆90的上端部,并使工具的槽部与螺纹杆90的销90a卡合,通过将螺纹杆90朝一方转动,能利用按压构件89对盘簧88进行压缩,从而能增加盘簧88的设定载荷。相反地,通过将螺纹杆90朝另一方转动,就能减小盘簧88的设定载荷。通过独立地调节左右的盘簧88的设定压力,就能在压接辊子81、82的轴向的整个宽度上均匀地对折叠纸张进行压接。
在图19中,在压接部4的侧面盖上,与折叠部2的情况同样地,形成有工具插入孔94,该工具插入孔94也被能自由开闭的遮板95封闭。通过抓住设于遮板95的把手95a并将遮板95抬起,就能打开工具插入孔94,将手动摇动用的工具97插入,并通过用手摇动来使压接辊子81、82旋转。需要用手摇动来使压接辊子81、82旋转的情况是制造各辊子时或纸张卡纸时等。
(纸张处理作业前的准备)
在本实施方式的纸张处理装置中,如图20至图22所示,能将纸张P折叠成C形(图20)或Z形(图21),或是通过仅利用第一折弯盘51来将纸张P折叠成V形(图22)。
在图20的C形折弯的情况下,在第一折弯行程中,沿着距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前端2/3的位置处的折线Q2,将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后端部分朝上表面侧(正面侧)折叠,在第二折弯行程中,沿着距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前端1/3的位置处的折线Q1,将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前端部分朝上表面侧折叠。如许多打点所示,感压性粘接剂在堆放纸张P的上表面上,涂覆在左右的侧端部和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前端部处,在堆放纸张P的下表面上,涂覆在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后端部侧的1/3的区域的左右侧端部和沿着第二折线Q2的部分处。
在图21的Z形折弯的情况下,在第一折弯行程中,沿着距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前端1/3的位置处的折线Q1,将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前端部分朝上表面侧折叠,在第二折弯行程中,沿着距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前端2/3的位置处的折线Q2,将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后端部分朝下表面侧折叠。感压性粘接剂在堆放纸张P的上表面上,涂覆在距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前端2/3的区域的全周端部处,在堆放纸张P的下表面上,涂覆在距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后端2/3的区域的全周端部处。
在图22的V形折弯的情况下,沿着距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前端1/2的位置上的折线Q3,将第一搬运方向F1的前端部分朝上表面侧折叠。感压性粘接剂涂覆在纸张的上表面的外周端全周处。
另外,在上述各折叠方式中,也可将粘接剂涂覆在所要折叠的纸张重叠的部分整体上。
(C形折弯的情况下的整体作业)
在如图20所示将纸张折叠成C形的情况下,在图9中,第一折弯盘51的限位件54设定在第一折弯盘51的下端开口部旁边的、距第二贴合部N2大约纸张长度2/3的距离处,第二折弯盘52的限位件55设定在第二折弯盘52的上端开口部旁边的、距第三贴合部N3大约纸张长度的1/3处。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标在压接部4的上壁上的刻度7(图1)来测量纸张P的各尺寸,非常便利。
(1)在图1中,通过压下供纸部1的供纸台上下运动把手34,就可使供纸台11下降,并将涂覆有感压性粘接剂的纸张堆放在下降后的供纸台11上。接着,通过将供纸台上下运动用把手34抬起,就可使供纸台11上升,从而使最上面的纸张与供纸辊子13压接。
(2)在通过操作图1的操作面板6上的键来开始处理作业后,在图2中,在供纸部1上,在供纸辊子13及拨纸台14的供纸作用下,从载置纸张的最上面开始将纸张P一张张供给至折叠部2。
(3)在图9所示的折叠部2中,利用第一折弯辊子61、第二折弯辊子62来将处于未折弯状态的纸张P送入第一折弯盘51,在大约2/3的纸张P进入第一折弯盘51的时候,纸张P的搬运前端(前上端)与限位件54抵接。在抵接后,通过使用第一折弯辊子61及第二折弯辊子62将纸张P进一步朝第一搬运方向F1压入,纸张P在距前端大约2/3的规定部位(图20的折线Q2)被第二折弯辊子62及第三折弯辊子63夹持并折叠,然后被送入第二折弯盘52内。即,沿着图20的第二折线Q2,将纸张P的第一搬运方向F1的后端部朝纸张上表面侧折叠。
(5)在图9中,当在第二折弯盘52内,纸张P的折痕Q2与第二限位件55抵接之后,距纸张P的前端1/3的规定部位(折痕Q1)被第三折弯辊子63、第四折弯辊子64夹持并折叠。藉此,如图20所示,形成折叠成C形(朝内侧三折)的状态,并朝中间搬运部3排出。在上述折叠作业中,纸张P在穿过第二折弯辊子62与第三折弯辊子63间的贴合部N2及第三折弯辊子63与第四折弯辊子64间的贴合部N3时,在各感压性粘接剂的涂覆部分被临时压接。
(6)在图16中,从折叠部2排出至中间搬运部3的纸张P与兼用于限位和导向的板73的导向面73a抵接,从而确定第一搬运方向F1上的位置,接着,被搬运辊子71朝第二搬运方向F2搬运。
(7)在图3中,纸张P在中间搬运部3的第二搬运方向F1的下游端部(右端部),一边弯曲一边通过弯曲状的剥离用导向板72,从而解除上述临时接合状态,然后,纸张P被供给至压接部4。
(8)在压接部4中,通过使用上下的压接辊子81、82进行夹持加压来进行正式压接,然后将纸张排出至堆纸部5。
(Z形折弯或V形折弯的作业)
如图21所示,在将纸张P折叠成Z形的情况下,将图9的第一折弯盘51的限位件54设定在距第二贴合部N2大约纸张长度的1/3的距离处,并将第二折弯盘52的限位件55设定在距第三贴合部N3大约纸张长度的1/3的距离处。
如图22所示,在将纸张P折叠成V形的情况下,将图9的下侧的第二折弯盘52拆下,并将第一折弯盘51的限位件54设定在距第二贴合部N2大约纸张长度的1/2的距离处。此外,配置导向板(未图示),以将纸张P从第二折弯辊子62与第三折弯辊子63之间直接移送至第三折弯辊子63与第四折弯辊子64之间。藉此,从第一折弯盘51排出至第二折弯辊子62与第三折弯辊子63间的纸张直接经由第三辊子63与第四辊子64之间而被排出至中间搬运部3。
(其它的附带作业或保养作业)
(1)在希望通过操作图1的操作面板6的键,每次分出所设定的张数的纸张并排出的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后使动作停止,然后经过该规定时间后,重新开始处理。操作者在上述动作停止期间能拿走堆放在堆纸部5上的规定张数的纸张。
(2)在希望进行压接测试或再次进行压接动作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使中间搬运部3上部的保护盖75处于打开的状态,并在使处于折叠状态的纸张P的前端与兼用于限位和导向的板73的导向面73a抵接的状态下,对操作面板6的动作键(送料键(JOG key))进行操作,就可仅进行压接处理。
(3)在发生卡纸的情况下,使装置紧急停止。例如,在折叠部2中出现卡纸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拆下作业(图14及图15),将第一折弯盘51及第二折弯盘52拆下,并用手除去卡纸的纸张。此外,在从折叠部2排出的过程中出现卡纸的情况下,将中间搬运部3上的透明的保护盖75取下,并除去卡住的纸张P。但是,在即便这样也无法除去的情况下,通过将位于图1的装置侧面的遮板67抬起,打开工具插入孔66,并利用工具插入孔66插入旋转用工具,通过手动使旋转用工具转动,以使折弯辊子61等朝第一纸张搬运方向F1旋转。
(4)在压接部4中出现卡纸的情况下,可用手除去,或如图19所示,将压接部4侧面的遮板95抬起,以打开工具插入孔94,并插入用于使压接辊子81等旋转的旋转用工具97,转动工具97以使压接辊子81等朝第二纸张搬运方向F2旋转,从而将纸张P除去。但是,在即便这样也无法除去的情况下,可以转动工具97以使压接辊子81朝与第二搬运方向F2相反的方向旋转,使纸张P返回中间搬运部3,并打开中间搬运部3上的保护盖75,来除去纸张。
(5)在本实施方式的纸张处理装置中,在能开闭的盖等、工具插入孔的遮板、折弯盘机构的主体部分上,设置有盖开闭检测元件或装拆检测元件。接着,在检测到盖处于打开状态时或折弯盘处于被拆下的状态时(除了折弯成V形的情况之外),使处理装置停止。作为开闭检测元件或装拆检测元件,例如可利用微型开关等。
[实施方式的效果]
(1)由于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X1和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X2以使第一搬运方向F1和第二搬运方向F2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因此,与将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和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配置成一直线的情况相比,能使装置的长度紧凑,并且操作者能站在靠近两个纸张处理工序部X1、X2的位置上,容易进行操作,其中,在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X1中,将纸张沿第一搬运方向F1搬运并在折叠部2将纸张折叠,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X2具有将折叠后的纸张沿第二搬运方向F2搬运并进行压接的压接部。此外,由于能使第二搬运方向F1与折线Q1、Q2等的方向为相同方向,因此,能缩短压接辊子81、82的宽度,藉此,也能使装置紧凑化。
(2)由于折叠部2具有第一折弯盘51、第二折弯盘52和多个折弯辊子61、62、63、64,在彼此接触的一对折弯辊子、例如第一折弯辊子61及第二折弯辊子62中,对第一折弯辊子61的两端轴部予以支承的轴承61a、61a能分别朝与辊子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可在辊子轴方向的整个宽度上将第一折弯辊子61与第二折弯辊子62的贴合部N1的接触压力调节到所希望的压力分布,因此,能均匀地对纸张的整个宽度进行压接,从而能提供一种品质良好的折叠成型品。对于第二折弯辊子62与第三折弯辊子63间的贴合部N2及第三折弯辊子63与第四折弯辊子64间的贴合部N3来说,能同样地在整个辊子宽度上调节为所希望的压力分布,并能均匀地对纸张的整个宽度进行压接,从而能提供一种品质良好的折叠成型品。
(3)由于第一折弯盘51及第二折弯盘52包括与纸张的搬运前端抵接来使纸张停止的停止构件54e、55e、对停止构件54e、55e的折弯盘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微调的折弯长度微调机构(杆54a、55a、旋钮51k、52k)以及对上述停止构件54e、55e相对于折弯盘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进行调节的倾斜调节机构(限位基板54d、55d、螺钉54n、55n等),因此,能防止纸张倾斜移动,并能防止卡纸现象。
(4)由于压接部4包括一对压接辊子81、82,两个压接辊子81、82例如能使对上侧的压接辊子81的辊子轴方向的两端轴部进行支承的各轴承86分别朝与辊子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且使用盘簧88朝下侧的压接辊子82侧按压,因此,能在按压辊子轴方向的整个宽度上将上述一对压接辊子81、82的接触压力调节为所希望的压力分布,所以,能在纸张的整个宽度上均匀地进行压接,从而能提供一种品质良好的折叠压接纸张。
(5)由于供纸部1包括:供纸台11,该供纸台11载置纸张并能朝上下移动;供纸辊子13,该供纸辊子13位于供纸台11的第一搬运方向F1的前端部的上方,将供纸台11上的最上面的纸张朝第一搬运方向F1供给;兼用于施加和调节供纸压力的机构17,该兼用于施加和调节供纸压力的机构17通过弹簧27a等朝上方对供纸台11施力,能对供纸台11上的最上面的纸张与供纸辊子13的接触压力进行调节,因此,能防止因供纸时纸张的重叠送纸或打滑而引起的供给错误。
(6)由于供纸部1包括对纸张的重叠送纸进行检测的重叠送纸检测机构21,该重叠送纸检测机构21包括对检测灵敏度进行调节的重叠检测调节机构(支轴41、微调把手44等),因此,能可靠地检测出,并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因供纸时纸张的重叠送纸或打滑而引起的供给错误。
[其它实施方式(变形例)]
图2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其是与上述图2相同的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的示意剖视图,对与图2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在上述图23中,在折叠部2的前方配置有由旋转刀48a和支承辊子48b构成的切纸机48。利用上述切纸机48,就能将纸张沿第一搬运方向F1切断成多张,藉此,能一次从一张纸张制作出多张折叠纸张。切纸机48也可以如假想线所示配置在折叠部2的后方。
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在权利要求书内包括各种变形例。

Claims (7)

1.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该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具有将纸张朝第一搬运方向供给的供纸部和将从该供纸部供给来的所述纸张折叠的折叠部;以及
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该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具有将从所述折叠部排出的所述纸张朝第二搬运方向搬运的中间搬运部、将从该中间搬运部搬运出的所述纸张夹持并压接的压接部以及堆放从该压接部排出的所述纸张的堆纸部,
所述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和所述第二纸张处理工序部配置成使所述第一搬运方向与所述第二搬运方向大致正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部包括:一个或多个纸张折弯盘,这些纸张折弯盘从第一纸张处理工序部的搬运路径朝上方或下方突出;以及多个折弯辊子,这些折弯辊子对所述纸张进行夹持,将其压入所述折弯盘内且从所述折弯盘内拉出来将纸张折叠,
各所述折弯辊子的辊子轴方向上的两端轴部被轴承支承成能自由旋转,由于能使对相互接触的一对所述折弯辊子中的、至少一个折弯辊子的两端轴部进行支承的各所述轴承分别朝与辊子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在辊子轴方向整个宽度上将一对所述折弯辊子的接触压力调节为所希望的压力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盘包括:
停止构件,该停止构件与所述折弯盘内的纸张的搬运前端抵接来使所述纸张停止;
折弯长度微调机构,该折弯长度微调机构对所述停止构件的折弯盘长度方向的位置进行微调;以及
倾斜调节机构,该倾斜调节机构对所述停止构件相对于与折弯盘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进行调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部包括一对压接辊子,
能使对两个所述压接辊子中的、至少一个压接辊子的辊子轴方向的两端轴部进行支承的各轴承分别朝与辊子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且使用施力元件将其朝另一个压接辊子侧按压,藉此能在压接辊子轴方向整个宽度上将一对所述压接辊子的接触压力调节为所希望的压力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纸部包括:
供纸台,该供纸台堆放纸张并能朝上下移动;
供纸辊子,该供纸辊子位于所述供纸台的第一搬运方向前端部的上方,并将所述供纸台上的最上面的纸张朝第一搬运方向供给;以及
供纸压力调节机构,该供纸压力调节机构通过改变将所述供纸台朝上方施力的作用力,能对所述供纸台上的最上面的纸张与所述供纸辊子的接触压力进行调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纸部包括:
重叠送纸检测机构,该重叠送纸检测机构对纸张的重叠送纸进行检测;以及
重叠送纸检测调节机构,该重叠送纸检测调节机构对所述重叠送纸检测机构的检测灵敏度进行调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叠部的第一搬运方向的前侧或后侧设置有切纸机,该切纸机将纸张沿着第一搬运方向切断。
CN 201220561638 2012-10-30 2012-10-30 纸张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12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61638 CN202912481U (zh) 2012-10-30 2012-10-30 纸张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61638 CN202912481U (zh) 2012-10-30 2012-10-30 纸张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12481U true CN202912481U (zh) 2013-05-01

Family

ID=48160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6163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12481U (zh) 2012-10-30 2012-10-30 纸张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124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7878A (zh) * 2015-07-23 2018-08-03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片材裁切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7878A (zh) * 2015-07-23 2018-08-03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片材裁切装置
CN108367878B (zh) * 2015-07-23 2019-12-10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片材裁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7105B (zh) 纸币整理装置
KR20130084263A (ko) 집적 시봉 장치
SE429795C (sv) Verdepappergivare
CN202912481U (zh) 纸张处理装置
US20090159662A1 (en) Device of Supplying Paper Medium
JP3727411B2 (ja) 紙幣集積装置
JP6259602B2 (ja) 紙葉類結束装置
US10723494B2 (en) Paper sheet bundling apparatus
EP3121139A1 (en) Paper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EP3023336B1 (en) Paper sheet bundling device
KR101591152B1 (ko) 지엽류 처리 장치
KR100516871B1 (ko) 용지류 집적 장치 및 용지류 취급 장치
JPS6155037A (ja) 紙葉類収納装置
US9302870B2 (en) Drug package winding apparatus
US20170256112A1 (en) Paper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JP3472689B2 (ja) 紙葉類堆積装置
JP6320699B2 (ja) 紙葉類結束装置及び紙葉類結束装置のエラー復帰方法
JPH05186126A (ja) 紙葉類の収納装置
JP2012048751A (ja) 紙幣入出金装置
JP2011123573A (ja) 紙幣処理装置
JPH07237800A (ja) 紙幣スタッカ
KR880005017A (ko) 지폐출납기의 환류지폐 누름장치
JPH01271355A (ja) 紙葉類の堆積装置
KR101440856B1 (ko) 매체 공급 장치
JPH04125237A (ja) 紙葉類自動取扱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Termination date: 201410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