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51863U -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51863U
CN202851863U CN2012200668226U CN201220066822U CN202851863U CN 202851863 U CN202851863 U CN 202851863U CN 2012200668226 U CN2012200668226 U CN 2012200668226U CN 201220066822 U CN201220066822 U CN 201220066822U CN 202851863 U CN202851863 U CN 202851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wheel
import
braking device
whe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668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泰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033,74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568265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045,67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011286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045,63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120231911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51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518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7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 F16H3/721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with an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 e.g. regulating brake or fluid throttle,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35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two engag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Retarder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以回转动力源驱动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联结可操控制动装置所构成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第一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以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的运作;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藉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构成离合器功能,以取代传统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并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回转动力源,以构成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Description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以回转动力源驱动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联结可操控制动装置所构成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第一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以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的运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藉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构成离合器功能,以取代传统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并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回转动力源,以构成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回转动力源的输出入端与负载之间,通常设置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而藉对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通电或断电以作联结或释放的操作,以使回转动力源和负载之间作闭合及脱离;其缺失为脱离时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常具有残余转矩,造成动力损失及运作的困扰;而传统自动或半自动操控的动力系统或混合动力系统,其回转动力源与传动装置之间,通常藉操控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以作联结或释放,以使系统作各种功能的运作,唯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呈释放状态时,仍具有残留转矩,造成动力损失及系统运作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作为输出入端,以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由第一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由上述三个输出入端的部分或全部,分别联结于所属可操控制动装置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的另一作动侧则结合于机壳H100,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第一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以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的运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由可操控制动装置操控第一周转轮组EG101,构成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使用可操控制动装置操控第一周转轮组EG101所构成离合装置的动力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双回转动力源或三回转动力源,其结构型态可为同轴线串行结构,或多轴线并列结构,以配合应用空间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作为输出入端,以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由第一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由上述三个输出入端的部分或全部,分别联结于所属可操控制动装置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的另一作动侧则结合于机壳H100,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第一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以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运作;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第一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由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操控第一周转轮组EG101,构成具可操控周转轮式离合装置的功能,使用此项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操控第一周转轮组EG101所构成的离合装置的动力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单回转动力源驱动动力系统,其结构型态可为同轴线串行结构,或多轴线并列结构,以配合应用空间的需求,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结构。
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及输出入端第十四转轴S1026的结构,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供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二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供联结第十四转轴S1026作为输出端;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的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十四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转轴S101为输出入端,以第一输出轮W102及第二转轴S102为输出入端,而由第一周转轮W103及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或第二转轴S102,以及由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呈同轴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或第二转轴S102,而由第二转轴S102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做为输出功能的第二转轴S102加设防止逆向牵动的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第一转轴S101加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在第一转轴S101加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3所示实施例在第一转轴S101加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 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而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 H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7所示中,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驱动的第一转轴S101的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7所示中,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设置第二传动装置T2及输出入端第九转轴S1021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7所示中,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驱动的第一转轴S101的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设置第二传动装置T2及输出入端第九转轴S1021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传动单元T200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设置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 H100,而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 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所供联结传动单元T200输入侧的第十五转轴S1031,并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侧设置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图11所示中,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图11所示中,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入侧第十五转轴S103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 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设置游星轮组T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图11所示中,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及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入侧第十五转轴S103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 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设置游星轮组T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图11中的传动单元T200由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所取代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图12中的传动单元T200由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所取代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所示为图13中的传动单元T200由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所取代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图14中的传动单元T200由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所取代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的第一输出入轮W401与第二输出入轮W402的间设置限滑差速器LSD401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及输出入端第十四转轴S1026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所示为图20中的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及输出入端第十四转轴S1026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所示为图20中的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所示为图21中的第一传动装置T1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传动单元T200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所构成,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驱动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而由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并于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设置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所示为图24中,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联结第一转轴S101及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联结于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一作动侧,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间,设置游星轮组T300,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供联结游星轮组T300的第二摇臂A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供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驱动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而由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所示为将图24中第二回转动力源P2设置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所示为图26中,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一侧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间,加设第二周转轮组EG201及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所示为图26中,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的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所示为图28中,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一侧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间,加设第二周转轮组EG201及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及符号说明】 
A101:第一摇臂
A111:第二摇臂
A201:第三摇臂
A401:第四摇臂
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
AS111:第二套筒式转轴
AS201:第三套筒式转轴
AS401:第四套筒式转轴
BK101: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
BK102: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
BK103: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
BK104: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
EG101:第一周转轮组
EG201:第二周转轮组
H100:机壳
LSD401:限滑差速器
P1:第一回转动力源
P2:第二回转动力源
P3:第三回转动力源
S101、S102、S110、S201、S202、S1011、S1012、S1013、S1021、S1022、S1023、S1024、S1025、S1026、S1031、S1032、S1041、S1051、S1052:第一转轴~第十九转轴
S401: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
S402: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
T1:第一传动装置
T2:第二传动装置
T200:传动单元
T300:游星轮组
T400:差动输出周转轮组
W101:第一输入轮
W201:第二输入轮
W102:第一输出轮
W202:第二输出轮
W103:第一周转轮
W203:第二周转轮
W403:第三周转轮
W300:传动轮
W400:环状传动轮
W401:第一输出入轮
W402:第二输出入轮
W111:太阳轮
W112:游星轮
W113:外环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传统回转动力源的输出入端与负载之间,通常设置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而藉对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通电或断电以作联结或释放的操作,以使回转动力源和负载之间作闭合及脱离;其缺失为脱离时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常具有残余转矩,造成动力损失及运作的困扰;而传统自动或半自动操控的动力系统或混合动力系统,其回转动力源与传动装置之间,通常藉操控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以作联结或释放,以使系统作各种功能的运作,唯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呈释放状态时,仍具有残留转矩,造成动力损失及系统运作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作为输出入端,以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由第一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由上述三个输出入端的部分或全部,分别联结于所属可操控制动装置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的另一作动侧则结合于机壳H100,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第一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以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的运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由可操控制动装置操控第一周转轮组EG101,构成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使用可操控制动装置操控第一周转轮组EG101所构成离合装置的动力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双回转动力源或三回转动力源,其结构型态可为同轴线串行结构,或多轴线并列结构,以配合应用空间的需求;
兹就此项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的结构应用例说明如下: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转轴S101为输出入端,以第一输出轮W102及第二转轴S102为输出入端,而由第一周转轮W103及所牵动之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或第二转轴S102,以及由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之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之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第一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图1中所示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可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使第一转轴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作离合功能的运作;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呈同轴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或第二转轴S102,而由第二转轴S102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第一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图2中所示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可藉操作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使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作离合功能的操作。
图3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做为输出功能的第二转轴S102加设防止逆向牵动的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第一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图3中所示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可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产生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 当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制动固锁,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 当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释放,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制动固锁时,则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3. 当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两者皆呈制动固锁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
4.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两者皆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此项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可在第一转轴S101加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增加其可操控运转的功能,兹说明如下:
图4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第一转轴S101加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4中所示为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转轴S101为输出入端,以第一输出轮W102及第二转轴S102为输出入端,而由第一周转轮W103及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或第二转轴S102,以及由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以及由第一转轴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第一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图4中所示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可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产生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制动固锁,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释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制动固锁时,则第二转轴S102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3.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两者皆呈制动固锁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
4.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两者皆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图5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在第一转轴S101加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5中所示为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转轴S101为输出入端,以第一输出轮W102及第二转轴S102为输出入端,而由第一周转轮W103及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或第二转轴S102,以及由第二转轴S102,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及由第一转轴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第一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图5中所示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可藉操作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产生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 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制动固锁,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释放时,则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 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制动固锁时,则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3.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两者皆呈制动固锁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者;
4.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两者皆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此项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可在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设置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在第二转轴S102设置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及进一步可在第一转轴S101加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增加其可操控运转的功能。
图6所示为图3所示实施例在第一转轴S101加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6中所示为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转轴S101为输出入端,以第一输出轮W102及第二转轴S102为输出入端,而由第一周转轮W103及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或第二转轴S102,以及由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以其由第二转轴S102,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及由第一转轴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第一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图6中所示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可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产生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制动固锁,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制动固锁时,则可使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3. 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制动固锁,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释放时,则可使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4.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呈制动固锁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
5.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本实用新型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由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操控第一周转轮组EG101,构成具可操控周转轮式离合装置的功能,使用此项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操控第一周转轮组EG101所构成的离合装置的动力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单回转动力源驱动动力系统,其结构型态可为同轴线串行结构,或多轴线并列结构,以配合应用空间的需求。
兹就此项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实施例说明如下: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 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而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 H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结构。
图8所示为图7所示中,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驱动的第一转轴S101之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传动装置T1: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第一传动装置T1的另一侧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联结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
图9所示为图7所示中,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设置第二传动装置T2及输出入端第九转轴S102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二传动装置T2: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供联结于第二传动装置T2的输出入端第十转轴S1022,第二传动装置T2的另一侧输出入端第十一转轴S1023供联结第九转轴S1021作为输出入端,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
图10所示为图7所示中,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驱动的第一转轴S101之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设置第二传动装置T2及输出入端第九转轴S102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传动装置T1、第二传动装置T2: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第一传动装置T1的另一侧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供联结于第二传动装置T2的输出入端第十转轴S1022,第二传动装置T2的另一侧输出入端第十一转轴S1023供联结第九转轴S1021作为输出入端,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传动单元T200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设置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 H100,而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 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所供联结传动单元T200输入侧的第十五转轴S1031,并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侧设置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图12所示为图11所示中,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传动装置T1: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转轴S10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图13所示为图11所示中,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入侧第十五转轴S103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 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设置游星轮组T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游星轮组T300:为由摩擦轮所构成或由齿轮所构成,包括太阳轮W111、游星轮W112、外环轮W113及供固设于机壳H100的壳体其中外环轮W113为固设于壳体再固设于机壳或直接固设于机壳,游星轮W112为结合于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可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供驱动传动单元T200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太阳轮W111为结合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联结第一摇臂A101及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以及供驱动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为经游星轮组T300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或由外环轮W113直接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游星轮W112为结合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供驱动传动单元T200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驱动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图14所示为图11所示中,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回转动力源P1之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及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入侧第十五转轴S103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 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设置游星轮组T3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传动装置T1: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游星轮组T300:为由摩擦轮所构成或由齿轮所构成,包括太阳轮W111、游星轮W112、外环轮W113及供固设于机壳H100的壳体,其中外环轮W113为固设于壳体再固设于机壳或直接固设于机壳,游星轮W112为结合于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可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供驱动传动单元T200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太阳轮W111为结合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
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转轴S10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联结第一摇臂A101及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以及供驱动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为经游星轮组T300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或由外环轮W113直接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游星轮W112为结合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供驱动传动单元T200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驱动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图15所示为图11中之传动单元T200由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所取代之结构示意图,如图15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含由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及第三周转轮W403构成周转轮组,其中第一输出入轮W401供联结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供联结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第三周转轮W403供旋转于第四摇臂A401,第四摇臂A401联结环状输入轮W400,以供联结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而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可旋转于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或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两者或其中之一,环状输入轮W400供接受传动轮W300所驱动,而传动轮W300供接受外加回转动能所驱动,即接受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所驱动;
   前述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第三周转轮W403包括由伞形齿轮或伞形摩擦轮所构成;
传动轮W300及环状输入轮W400所构成的传动功能,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或流力传动装置,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及壳体及轴承所构成;
--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的输出入端第十七转轴S1041,而由传动轮W300驱动环状输入轮W400,进而经第三周转轮W403带动第一输出入轮W401及第二输出入轮W402,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联接于第一输出入轮W401,并接受第一输出入轮W401所驱动,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联结于第二输出入轮W402,并接受第二输出入轮W402所驱动,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及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间可藉第三周转轮W403而作差动运转。
图16所示为图12中的传动单元T200由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所取代之结构示意图,如图16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传动装置T1: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含由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及第三周转轮W403构成周转轮组,其中第一输出入轮W401供联结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供联结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第三周转轮W403供旋转于第四摇臂A401,第四摇臂A401联结环状输入轮W400,以供联结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而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可旋转于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或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两者或其中之一,环状输入轮W400供接受传动轮W300所驱动,而传动轮W300供接受外加回转动能所驱动,即接受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所驱动;
   前述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第三周转轮W403包括由伞形齿轮或伞形摩擦轮所构成;
   传动轮W300及环状输入轮W400所构成的传动功能,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或流力传动装置,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及壳体及轴承所构成;
-- 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转轴S10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的输出入端第十七转轴S1041,而由传动轮W300驱动环状输入轮W400,进而经第三周转轮W403带动第一输出入轮W401及第二输出入轮W402,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联接于第一输出入轮W401,并接受第一输出入轮W401所驱动,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联结于第二输出入轮W402,并接受第二输出入轮W402所驱动,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及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间可藉第三周转轮W403而作差动运转。
图17所示为图13中的传动单元T200由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所取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含由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及第三周转轮W403构成周转轮组,其中第一输出入轮W401供联结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供联结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第三周转轮W403供旋转于第四摇臂A401,第四摇臂A401联结环状输入轮W400,以供联结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而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可旋转于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或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两者或其中之一,环状输入轮W400供接受传动轮W300所驱动,而传动轮W300供接受外加回转动能所驱动,即接受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所驱动;
前述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第三周转轮W403包括由伞形齿轮或伞形摩擦轮所构成;
传动轮W300及环状输入轮W400所构成的传动功能,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或流力传动装置,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及壳体及轴承所构成;
-- 游星轮组T300:为由摩擦轮所构成或由齿轮所构成,包括太阳轮W111、游星轮W112、外环轮W113及供固设于机壳H100的壳体,其中外环轮W113为固设于壳体再固设于机壳或直接固设于机壳,游星轮W112为结合于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可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供驱动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输出入端第十七转轴S1041,太阳轮W111为结合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
--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第一转轴S10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联结第一摇臂A101及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以及供驱动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为经游星轮组T300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或由外环轮W113直接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游星轮W112为结合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供驱动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的输出入端第十七转轴S1041,而由传动轮W300驱动环状输入轮W400,进而经第三周转轮W403带动第一输出入轮W401及第二输出入轮W402,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联接于第一输出入轮W401,并接受第一输出入轮W401所驱动,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联结于第二输出入轮W402,并接受第二输出入轮W402所驱动,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及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间可藉第三周转轮W403而作差动运转。 
图18所示为图14中的传动单元T200由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所取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传动装置T1: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游星轮组T300:为由摩擦轮所构成或由齿轮所构成,包括太阳轮W111、游星轮W112、外环轮W113及供固设于机壳H100的壳体,其中外环轮W113为固设于壳体再固设于机壳或直接固设于机壳,游星轮W112为结合于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可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供驱动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输出入端第十七转轴S1041,太阳轮W111为结合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
-- 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含由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及第三周转轮W403构成周转轮组,其中第一输出入轮W401供联结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供联结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第三周转轮W403供旋转于第四摇臂A401,第四摇臂A401联结环状输入轮W400,以供联结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而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可旋转于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或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两者或其中之一,环状输入轮W400供接受传动轮W300所驱动,而传动轮W300供接受外加回转动能所驱动,即接受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所驱动;
前述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第三周转轮W403包括由伞形齿轮或伞形摩擦轮所构成;
传动轮W300及环状输入轮W400所构成的传动功能,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或流力传动装置,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及壳体及轴承所构成;
-- 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转轴S10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联结第一摇臂A101及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以及供驱动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为经游星轮组T300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或由外环轮W113直接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游星轮W112为结合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供驱动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的输出入端第十七转轴S1041,而由传动轮W300驱动环状输入轮W400,进而经第三周转轮W403带动第一输出入轮W401及第二输出入轮W402,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联接于第一输出入轮W401,并接受第一输出入轮W401所驱动,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联结于第二输出入轮W402,并接受第二输出入轮W402所驱动,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及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间可藉第三周转轮W403而作差动运转。
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的第一输出入轮W401与第二输出入轮W402之间设置限滑差速器LSD401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9中所示,为前述图15、16、17、18的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中,位于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第三周转轮W403内部的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与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的端轴之间,进一步设置限滑差速器LSD401,其主要构成如下: 
-- 限滑差速器LSD401:含由机械式限滑差速器、或扭力感应式限滑差速器、或黏性耦合式限滑差速器或电磁耦合式限滑差速器所构成,供设置于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中,位于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第三周转轮W403内部的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与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的端轴之间,藉以在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或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其中的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打滑时,可使另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仍可输出转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由可操控制动装置操控第一周转轮组EG101,构成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使用可操控制动装置操控第一周转轮组EG101所构成离合装置的动力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双回转动力源或三回转动力源,其结构型态可为同轴线串行结构,或多轴线并列结构,以配合应用空间的需求; 
兹就此项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实施例说明如下:
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及输出入端第十四转轴S1026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供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二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供联结第十四转轴S1026作为输出端;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十四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第十四转轴S1026。
图21所示为图20中的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之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及输出入端第十四转轴S1026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传动装置T1: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第一传动装置T1的另一侧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联结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二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供联结第十四转轴S1026;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十四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第十四转轴S1026。
图22所示为图20中的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之结构示意图,如图22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三回转动力源P3: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回转机械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也具有输入电能转为机械回转动能的马达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联结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二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供联结第十四转轴S1026作为输出入端;
--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供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九转轴S105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第一转轴S101的结构。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第十四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第十四转轴S1026,或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驱动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马达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回转动力源P1。 
图23所示为图21中的第一传动装置T1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之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三回转动力源P3: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回转机械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也具有输入电能转为机械回转动能的马达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传动装置T1: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九转轴S1052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第一传动装置T1的另一侧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联结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二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供联结第十四转轴S1026作为输出入端;
--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供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第一传动装置T1另一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供联结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九转轴S105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第一转轴S101的结构。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第十四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第十四转轴S1026,或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驱动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马达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回转动力源P1。 
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传动单元T200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所构成,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驱动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而由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并于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设置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4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及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藉由操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第三转轴S110。 
图25所示为图24中,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联结第一转轴S101及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联结于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一作动侧,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之间,设置游星轮组T300,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供联结游星轮组T300的第二摇臂A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供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驱动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而由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5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游星轮组T300:为由摩擦轮所构成或由齿轮所构成的太阳轮W111、游星轮W112、外环轮W113及供固设于机壳H100的壳体,其中外环轮W113为固设于壳体再固设于机壳或直接固设于机壳,游星轮W112为结合于第二摇臂A111及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太阳轮W111为联结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二转轴S1024;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第二转轴S102的另一端,供联结游星轮组T300的游星轮W112所驱动的第二摇臂A111;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联结第一摇臂A101及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以及供驱动传动单元T200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驱动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转轴S10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转轴S101同时供联结于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一作动侧,而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藉由操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两者或其中的一作制动固锁或释放,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或第二转轴S102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第三转轴S110。
图26所示为将图24中第二回转动力源P2设置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6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第三转轴S110的一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而由第三转轴S110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入端的结构;
--藉由操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第三转轴S110。
图27所示为图26中,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一侧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之间,加设第二周转轮组EG201及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7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二周转轮组EG201:含由第二输入轮W201及第二输出轮W202及至少一个第二周转轮W2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四转轴S201、第五转轴S202、第三摇臂A201、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或第三摇臂A2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第三转轴S110的一端,联结于第二周转轮组EG201的第二输出轮W2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五转轴S202,而由第二周转轮组EG201的第二输入轮W201所联结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四转轴S201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而第二周转轮组EG201的第二周转轮W203供驱动第三摇臂A201及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为可回转于第四转轴S201,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供联结于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一作动侧,而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而由第三转轴S110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入端的结构;
--藉由操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两者或其中的一作制动固锁或释放,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或第四转轴S201与第五转轴S2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第三转轴S110。
图28所示为图26中,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之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8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三回转动力源P3: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回转机械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也具有输入电能转为机械回转动能的马达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而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另一侧的第十九转轴S1052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于第三转轴S110的一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而由第三转轴S110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入端的结构;
--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入轮W101的第一转轴S101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九转轴S1052,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的结构;
--藉由操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第三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第三转轴S110,或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驱动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马达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回转动力源P1。
图29所示为图28中,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一侧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之间,加设第二周转轮组EG201及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9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三回转动力源P3: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回转机械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也具有输入电能转为机械回转动能的马达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二周转轮组EG201:含由第二输入轮W201及第二输出轮W202及至少一个第二周转轮W2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四转轴S201、第五转轴S202、第三摇臂A201、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或第三摇臂A2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而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另一侧的第十九转轴S1052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第三转轴S110的一端,联结于第二周转轮组EG201的第二输出轮W2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五转轴S202,而由第二周转轮组EG201的第二输入轮W201所联结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四转轴S201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而第二周转轮组EG201的第二周转轮W203供驱动第三摇臂A201及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为可回转于第四转轴S201,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供联结于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一作动侧,而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而由第三转轴S110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入端的结构;
--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入轮W101的第一转轴S101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九转轴S1052,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的结构;
--藉由操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两者或其中的一作制动固锁或释放,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第三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或第四转轴S201与第五转轴S2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第三转轴S110,或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驱动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马达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回转动力源P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5)

1.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作为输出入端,以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由第一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由上述三个输出入端的部分或全部,分别联结于所属可操控制动装置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的另一作动侧则结合于机壳(H100),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第一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以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运作;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第一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使第一转轴(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作离合功能的运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呈同轴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或第二转轴(S102),而由第二转轴(S102)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具体为: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第一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能旋转其上;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可藉操作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使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作离合功能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做为输出功能的第二转轴(S102)加设防止逆向牵动的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具体为: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第一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可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产生以下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制动固锁,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两者皆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释放,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制动固锁时,则可使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3)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制动固锁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
4)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两者皆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转轴(S101)加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转轴(S101)为输出入端,以第一输出轮(W102)及第二转轴(S102)为输出入端,而由第一周转轮(W103)及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或第二转轴(S102),以及由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以及由第一转轴(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具体为: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可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产生以下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制动固锁,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释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制动固锁时,则可使第二转轴(S102)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联结;
3)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两者皆呈制动固锁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
4)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两者皆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包括在第一转轴(S101)加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转轴(S101)为输出入端,以第一输出轮(W102)及第二转轴(S102)为输出入端,而由第一周转轮(W103)及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或第二转轴(S102),以及由第二转轴(S102),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及由第一转轴(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具体为: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第一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能够藉操作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产生以下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制动固锁,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释放时,则可使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制动固锁时,则可使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3)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两者皆呈制动固锁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
4)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两者皆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转轴(S101)加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转轴(S101)为输出入端,以第一输出轮(W102)及第二转轴(S102)为输出入端,而由第一周转轮(W103)及所牵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或第二转轴(S102),以及由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以其由第二转轴(S102),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及由第一转轴(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具体为: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第一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第一周转轮组(EG101)中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第一周转轮(W103)与第一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第一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第一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其一作动侧结合于机壳(H100),另一作动侧结合于第一转轴(S10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可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产生以下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制动固锁,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制动固锁时,则可使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3)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制动固锁,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释放时,则可使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4)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呈制动固锁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者;
5)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13.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为由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操控第一周转轮组(EG101),构成具可操控周转轮式离合装置的功能,使用此项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操控第一周转轮组(EG101)所构成的离合装置的动力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单回转动力源驱动动力系统,其结构型态可为同轴线串行结构,或多轴线并列结构,以配合应用空间的需求,具体为: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其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驱动的第一转轴(S101)之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的结构,具体为: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
-- 第一传动装置(T1):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第一传动装置(T1)的另一侧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联结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其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设置第二传动装置(T2)及输出入端第九转轴(S1021)的结构,具体为: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
-- 第二传动装置(T2):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供联结于第二传动装置(T2)的输出入端第十转轴(S1022),第二传动装置(T2)的另一侧输出入端第十一转轴(S1023)供联结第九转轴(S1021)作为输出入端,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其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驱动的第一转轴(S101)之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设置第二传动装置(T2)及输出入端第九转轴(S1021)的结构,具体为: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
-- 第一传动装置(T1)、第二传动装置(T2):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第一传动装置(T1)的另一侧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供联结于第二传动装置(T2)的输出入端第十转轴(S1022),第二传动装置(T2)的另一侧输出入端第十一转轴(S1023)供联结第九转轴(S1021)作为输出入端,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传动单元(T200)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设置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 (H100),而由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 (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所供联结传动单元(T200)输入侧的第十五转轴(S1031),并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侧设置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具体为: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以上所构成;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的结构,具体为: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
-- 第一传动装置(T1):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所构成;
-- 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转轴(S10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入侧第十五转轴(S103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 (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设置游星轮组(T300)的结构,具体为: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
-- 传动单元(T200);
-- 游星轮组(T300):为由摩擦轮所构成或由齿轮所构成,包括太阳轮(W111)、游星轮(W112)、外环轮(W113)及供固设于机壳(H100)的壳体其中外环轮(W113)为固设于壳体再固设于机壳或直接固设于机壳,游星轮(W112)为结合于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可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供驱动传动单元(T200)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太阳轮(W111)为结合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联结第一摇臂(A101)及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以及供驱动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为经游星轮组(T300)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或由外环轮(W113)直接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游星轮(W112)为结合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供驱动传动单元(T200)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驱动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回转动力源(P1)之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及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入侧第十五转轴(S103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 (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或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设置游星轮组(T300)的结构,具体为: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
-- 第一传动装置(T1);
-- 传动单元(T200);
-- 游星轮组(T300):为由摩擦轮所构成或由齿轮所构成,包括太阳轮(W111)、游星轮(W112)、外环轮(W113)及供固设于机壳(H100)的壳体,其中外环轮(W113)为固设于壳体再固设于机壳或直接固设于机壳,游星轮(W112)为结合于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可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供驱动传动单元(T200)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太阳轮(W111)为结合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
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转轴(S10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联结第一摇臂(A101)及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以及供驱动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为经游星轮组(T300)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或由外环轮(W113)直接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游星轮(W112)为结合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供驱动传动单元(T200)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驱动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可将其传动单元(T200)由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所取代,具体为: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
-- 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含由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及第三周转轮(W403)构成周转轮组,其中第一输出入轮(W401)供联结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供联结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第三周转轮(W403)供旋转于第四摇臂(A401),第四摇臂(A401)联结环状输入轮(W400),以供联结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而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可旋转于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或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两者或其中之一,环状输入轮(W400)供接受传动轮(W300)所驱动,而传动轮(W300)供接受外加回转动能所驱动,即接受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所驱动;
   前述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第三周转轮(W403)包括由伞形齿轮或伞形摩擦轮所构成;
传动轮(W300)及环状输入轮(W400)所构成的传动功能,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或流力传动装置,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及壳体及轴承所构成;
--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的输出入端第十七转轴(S1041),而由传动轮(W300)驱动环状输入轮(W400),进而经第三周转轮(W403)带动第一输出入轮(W401)及第二输出入轮(W402),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联接于第一输出入轮(W401),并接受第一输出入轮(W401)所驱动,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联结于第二输出入轮(W402),并接受第二输出入轮(W402)所驱动,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及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间可藉第三周转轮(W403)而作差动运转。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可将其传动单元(T200)由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所取代,具体为: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
-- 第一传动装置(T1);
-- 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含由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及第三周转轮(W403)构成周转轮组,其中第一输出入轮(W401)供联结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供联结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第三周转轮(W403)供旋转于第四摇臂(A401),第四摇臂(A401)联结环状输入轮(W400),以供联结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而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可旋转于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或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两者或其中之一,环状输入轮(W400)供接受传动轮(W300)所驱动,而传动轮(W300)供接受外加回转动能所驱动,即接受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所驱动;
   前述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第三周转轮(W403)包括由伞形齿轮或伞形摩擦轮所构成;
   传动轮(W300)及环状输入轮(W400)所构成的传动功能,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或流力传动装置,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及壳体及轴承所构成;
-- 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转轴(S10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的输出入端第十七转轴(S1041),而由传动轮(W300)驱动环状输入轮(W400),进而经第三周转轮(W403)带动第一输出入轮(W401)及第二输出入轮(W402),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联接于第一输出入轮(W401),并接受第一输出入轮(W401)所驱动,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联结于第二输出入轮(W402),并接受第二输出入轮(W402)所驱动,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及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间可藉第三周转轮(W403)而作差动运转。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可将其传动单元(T200)由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所取代,具体为: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
-- 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含由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及第三周转轮(W403)构成周转轮组,其中第一输出入轮(W401)供联结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供联结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第三周转轮(W403)供旋转于第四摇臂(A401),第四摇臂(A401)联结环状输入轮(W400),以供联结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而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可旋转于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或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两者或其中之一,环状输入轮(W400)供接受传动轮(W300)所驱动,而传动轮(W300)供接受外加回转动能所驱动,即接受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所驱动;
   前述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第三周转轮(W403)包括由伞形齿轮或伞形摩擦轮所构成;
   传动轮(W300)及环状输入轮(W400)所构成的传动功能,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或流力传动装置,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及壳体及轴承所构成;
-- 游星轮组(T300):为由摩擦轮所构成或由齿轮所构成,包括太阳轮(W111)、游星轮(W112)、外环轮(W113)及供固设于机壳(H100)的壳体,其中外环轮(W113)为固设于壳体再固设于机壳或直接固设于机壳,游星轮(W112)为结合于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可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供驱动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输出入端第十七转轴(S1041),太阳轮(W111)为结合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
--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第一转轴(S10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联结第一摇臂(A101)及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以及供驱动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为经游星轮组(T300)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或由外环轮(W113)直接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游星轮(W112)为结合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供驱动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的输出入端第十七转轴(S1041),而由传动轮(W300)驱动环状输入轮(W400),进而经第三周转轮(W403)带动第一输出入轮(W401)及第二输出入轮(W402),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联接于第一输出入轮(W401),并接受第一输出入轮(W401)所驱动,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联结于第二输出入轮(W402),并接受第二输出入轮(W402)所驱动,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及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间可藉第三周转轮(W403)而作差动运转。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可将其传动单元(T200)由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所取代,具体为: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
-- 第一传动装置(T1);
-- 游星轮组(T300):为由摩擦轮所构成或由齿轮所构成,包括太阳轮(W111)、游星轮(W112)、外环轮(W113)及供固设于机壳(H100)的壳体,其中外环轮(W113)为固设于壳体再固设于机壳或直接固设于机壳,游星轮(W112)为结合于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可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供驱动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输出入端第十七转轴(S1041),太阳轮(W111)为结合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
-- 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含由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及第三周转轮(W403)构成周转轮组,其中第一输出入轮(W401)供联结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供联结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第三周转轮(W403)供旋转于第四摇臂(A401),第四摇臂(A401)联结环状输入轮(W400),以供联结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而第四套筒式转轴(AS401)可旋转于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或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两者或其中之一,环状输入轮(W400)供接受传动轮(W300)所驱动,而传动轮(W300)供接受外加回转动能所驱动,即接受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所驱动;
   前述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第三周转轮(W403)包括由伞形齿轮或伞形摩擦轮所构成;
   传动轮(W300)及环状输入轮(W400)所构成的传动功能,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或流力传动装置,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及壳体及轴承所构成;
-- 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转轴(S10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联结第一摇臂(A101)及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以及供驱动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为经游星轮组(T300)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或由外环轮(W113)直接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游星轮(W112)为结合第二摇臂(A111)及结合于第二套筒式转轴(AS111)供驱动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的输出入端第十七转轴(S1041),而由传动轮(W300)驱动环状输入轮(W400),进而经第三周转轮(W403)带动第一输出入轮(W401)及第二输出入轮(W402),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联接于第一输出入轮(W401),并接受第一输出入轮(W401)所驱动,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联结于第二输出入轮(W402),并接受第二输出入轮(W402)所驱动,而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及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间可藉第三周转轮(W403)而作差动运转。
25.根据权利要求21、22、23或24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于其差动输出周转轮组(T400)中,位于第一输出入轮(W401)、第二输出入轮(W402)、第三周转轮(W403)内部的第一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1)与第二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S402)的端轴之间,进一步设置限滑差速器LSD401。
26.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所驱动的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及输出入端第十四转轴(S1026)的结构,具体为: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供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二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供联结第十四转轴(S1026)作为输出端;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的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十四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在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之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及输出入端第十四转轴(S1026)的结构,具体为: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第二回转动力源(P2);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
--第一传动装置(T1):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第一传动装置(T1)的另一侧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联结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二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供联结第十四转轴(S1026);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十四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在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之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具体为: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第二回转动力源(P2);
--第三回转动力源(P3):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回转机械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也具有输入电能转为机械回转动能的马达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联结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二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供联结第十四转轴(S1026)作为输出入端;
--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供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九转轴(S105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第一转轴(S101)的结构;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第十四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在第一传动装置(T1)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之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具体为: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第二回转动力源(P2);
--第三回转动力源(P3):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回转机械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也具有输入电能转为机械回转动能的马达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
--第一传动装置(T1);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九转轴(S1052)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第一传动装置(T1)的另一侧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联结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二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供联结第十四转轴(S1026)作为输出入端;
--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供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第八转轴(S1013),第一传动装置(T1)另一输出入端第七转轴(S1012),供联结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九转轴(S105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第一转轴(S101)的结构;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结合第一摇臂(A101)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或第一摇臂(A101)供结合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二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第十四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为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传动单元(T200)及第一周转轮组(EG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所构成,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与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驱动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而由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并于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设置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具体为: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及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而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藉由操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联结第一转轴(S101)及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联结于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一作动侧,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及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之间,设置游星轮组(T300),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第二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供联结游星轮组(T300)的第二摇臂(A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供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驱动第一摇臂(A101)及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而由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的结构,具体为: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第二回转动力源(P2);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
--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
--传动单元(T200);
--游星轮组(T300):为由摩擦轮所构成或由齿轮所构成的太阳轮(W111)、游星轮(W112)、外环轮(W113)及供固设于机壳(H100)的壳体,其中外环轮(W113)为固设于壳体再固设于机壳或直接固设于机壳,游星轮(W112)为结合于第二摇臂(A111)及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太阳轮(W111)为联结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二转轴(S1024);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第二转轴(S102)的另一端,供联结游星轮组(T300)的游星轮(W112)所驱动的第二摇臂(A111);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供联结第一摇臂(A101)及联结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以及供驱动传动单元(T200)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驱动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联结于第一转轴(S101),第一转轴(S101)供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第一转轴(S101)同时供联结于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一作动侧,而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藉由操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两者或其中的一作制动固锁或释放,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为将第二回转动力源(P2)设置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一侧的结构,具体为: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第三转轴(S110)的一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而由第三转轴(S110)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入端的结构;
--藉由操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一侧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之间,加设第二周转轮组(EG201)及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结构,具体为: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第二回转动力源(P2);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第二周转轮组(EG201):含由第二输入轮(W201)及第二输出轮(W202)及至少一个第二周转轮(W2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四转轴(S201)、第五转轴(S202)、第三摇臂(A201)、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
--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或第三摇臂(A2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第三转轴(S110)的一端,联结于第二周转轮组(EG201)的第二输出轮(W2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五转轴(S202),而由第二周转轮组(EG201)的第二输入轮(W201)所联结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四转轴(S201)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而第二周转轮组(EG201)的第二周转轮(W203)供驱动第三摇臂(A201)及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为可回转于第四转轴(S201),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供联结于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一作动侧,而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而由第三转轴(S110)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入端的结构;
--藉由操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两者或其中的一作制动固锁或释放,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在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之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具体为: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第二回转动力源(P2);
--第三回转动力源(P3):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回转机械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也具有输入电能转为机械回转动能的马达功能;
--第一周转轮组(EG101):含由第一输入轮(W101)及第一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第一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第一摇臂(A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
--传动单元(T200);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而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另一侧的第十九转轴(S1052)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于第三转轴(S110)的一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而由第三转轴(S110)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入端的结构;
--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入轮(W101)的第一转轴(S101)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九转轴(S1052),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的结构;
--藉由操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第一转轴(S101)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第三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一侧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之间,加设第二周转轮组(EG201)及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结构,具体为:
--第一回转动力源(P1);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三回转动力源(P3);
--第一周转轮组(EG101);
--第二周转轮组(EG201):含由第二输入轮(W201)及第二输出轮(W202)及至少一个第二周转轮(W2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四转轴(S201)、第五转轴(S202)、第三摇臂(A201)、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
--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或第三摇臂(A2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
--第一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而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另一侧的第十九转轴(S1052)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第一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输入轮(W101),而以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结合于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周转轮组(EG101)的第一周转轮(W103)结合于第一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第一转轴(S101),并藉第一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第十五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六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第三转轴(S110)的结构;
--第三转轴(S110)的一端,联结于第二周转轮组(EG201)的第二输出轮(W2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第五转轴(S202),而由第二周转轮组(EG201)的第二输入轮(W201)所联结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四转轴(S201)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输出入端第十三转轴(S1025),而第二周转轮组(EG201)的第二周转轮(W203)供驱动第三摇臂(A201)及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为可回转于第四转轴(S201),第三套筒式转轴(AS201)供联结于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一作动侧,而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而由第三转轴(S110)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入端的结构;
--联结于第一周转轮组(EG101)第一输入轮(W101)的第一转轴(S101)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第十八转轴(S1051),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第十九转轴(S1052),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第六转轴(S1011)的结构;
--藉由操控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四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两者或其中的一作制动固锁或释放,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第三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
CN2012200668226U 2011-02-24 2012-02-24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518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033,744 US8568265B2 (en) 2011-02-24 2011-02-24 Clutch function device structured with controllable epicycle gear set
US13/033,744 2011-02-24
US13/045,675 US9011286B2 (en) 2011-03-11 2011-03-11 Manipulatable epicyclic type clutch device coupled with hybrid power train
US13/045,636 2011-03-11
US13/045,675 2011-03-11
US13/045,636 US20120231911A1 (en) 2011-03-11 2011-03-11 Power train having manipulatable epicyclic type clutch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51863U true CN202851863U (zh) 2013-04-03

Family

ID=4565667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31205.4A Active CN107269781B (zh) 2011-02-24 2012-02-24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CN201210046048.7A Active CN102678870B (zh) 2011-02-24 2012-02-24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CN20122006682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51863U (zh) 2011-02-24 2012-02-24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31205.4A Active CN107269781B (zh) 2011-02-24 2012-02-24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CN201210046048.7A Active CN102678870B (zh) 2011-02-24 2012-02-24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492542A3 (zh)
JP (1) JP6050940B2 (zh)
CN (3) CN107269781B (zh)
BR (1) BR102012004075B1 (zh)
CA (1) CA276891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5778B (zh) * 2013-09-24 2016-03-16 湖南大学 动力传动机构及混合动力汽车
KR20210058343A (ko) * 2019-11-14 2021-05-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다이얼타입 변속조작장치용 래틀저감장치
CN111486213A (zh) * 2020-04-07 2020-08-04 刘润龙 一种结合差速装置的力矩耦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90557A (zh) * 1944-02-11
FR465213A (fr) * 1913-11-22 1914-04-10 Adrien Charles Boutigny Système d'embrayage formant changement de vitesses, à l'usage des voitures automobiles
GB161649A (en) * 1920-01-09 1921-04-11 Charles Henry Strong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hange speed and clutching mechanism
US1860017A (en) * 1931-02-26 1932-05-24 George H Cook Gear transmission
US4392832A (en) * 1981-06-22 1983-07-12 Moberg Carl E Steering and propulsion system for marine use
CN87101597A (zh) * 1987-02-26 1988-10-19 赵兴龙 自由轮转速频繁由输出轴确定的两自由度齿轮惯性无级变矩器
JPS6483960A (en) * 1987-09-24 1989-03-29 Tochigi Fuji Sangyo Kk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GB8809291D0 (en) * 1988-04-20 1988-05-25 White R T Driv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R2650357B1 (fr) * 1989-07-28 1993-11-12 Duvoisin De Soumagnat Henri Dispositif de couplage et embrayage destine a l'equipement des vehicules et engins a moteurs
JPH0450518A (ja) * 1990-06-16 1992-02-19 Kiichiro Nishi 自動車用オートクラッチ装置
US5564992A (en) * 1994-03-31 1996-10-15 Cunningham; James T. Torque maximizing controlled slip gear drive
US5505669A (en) * 1994-06-30 1996-04-09 Im; Kwan-Soon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lutch device
US5957803A (en) * 1995-11-08 1999-09-28 Fini, Jr.; Anthony W. Clutch an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6045477A (en) * 1999-06-14 2000-04-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ntinuously variable multi-range powertrain with a geared neutral
KR100369135B1 (ko) * 1999-12-28 2003-01-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용 동력 전달 장치
US7223200B2 (en) * 2001-10-22 2007-05-2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Hybrid-vehicle drive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with a transmission
DE10154095A1 (de) * 2001-11-02 2003-05-15 Daimler Chrysler Ag Wechselgetriebe-Anordnung für Fahrzeuge mit einem Toroidgetriebe und einem Planetenräder-Zwischengetriebe
JP2004254468A (ja) * 2003-02-21 2004-09-09 Honda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US7694762B2 (en) * 2003-09-22 2010-04-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ybrid vehicle powertrain with improved reverse drive performance
GB2407853B (en) * 2003-11-10 2008-06-25 Torotrak Dev Ltd Continuously variable ratio transmission
GB2415755A (en) * 2004-06-30 2006-01-04 Arthur Mckenzie A clutch made up of a planetary gear train and a disc, pad and calliper arrangement.
CN1757533A (zh) * 2004-08-13 2006-04-12 段志辉 用于汽车机电混合驱动系统的周转轮系机电合力驱动机构
US7377876B2 (en) * 2004-10-29 2008-05-27 Tai-Her Yang Split serial-parallel hybrid dual-power drive system
US7618340B2 (en) * 2006-08-30 2009-11-17 Tai-Her Yang Electric damp controlled three-end shaft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CN101450607B (zh) * 2007-12-03 2014-04-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1487519B (zh) * 2008-09-18 2015-03-25 孟良吉 全齿轮速度自适应无级变速器
DE102008061476B4 (de) * 2008-12-10 2016-11-03 Audi Hungaria Motor Kft. Antrieb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CN101934720B (zh) * 2009-06-30 2014-05-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2004075B1 (pt) 2022-12-27
CA2768918A1 (en) 2012-08-24
CN107269781A (zh) 2017-10-20
JP2012177474A (ja) 2012-09-13
CN102678870B (zh) 2017-05-10
EP2492542A3 (en) 2014-05-14
EP2492542A2 (en) 2012-08-29
BR102012004075A2 (pt) 2018-05-02
CN107269781B (zh) 2021-05-25
CA2768918C (en) 2019-03-19
CN102678870A (zh) 2012-09-19
JP6050940B2 (ja)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8547B (zh) 具串联传动周转轮组的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2673364B (zh) 具周转轮式离合装置的混合动力系统
CN103987995B (zh) 多级变速器
CN101963213B (zh) 具有多轴传送的多速变速器
CN202597634U (zh) 可操控转向及刹车的三端轴式差动轮组
CN105090390A (zh) 具有共用承载器的行星齿轮组的车辆变速器
CA2734314C (en) Single-powered multi-cvt differential system with stabilizing device
CN102466002A (zh) 电可变变速器
JP2011220524A (ja) 盤式歯車の入力側の二輪駆動システム
TWM498685U (zh) 周轉輪雙輸出端具可個別操控多段變速比裝置之驅動系統
US10570994B2 (en) Gear mechanism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drive train for a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gear mechanism
CN108349361A (zh) 车辆动力总成
CN202851863U (zh)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US10634219B2 (en) Gear mechanism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drive train for a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gear mechanism
CN104279277B (zh) 多级变速器
CN105715785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力驱动装置
TWI626389B (zh) 可控周轉輪組離合裝置及應用動力系統
CN102684372B (zh) 结合可操控周转轮组的双动型电机
CN103968017A (zh) 具有一体发动机起动器、远程泵和驱动系统的自动变速器
BR102012004078B1 (pt) Máquina elétrica de acionamento dual com jogo de engrenagens planetárias controláv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