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8870B -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78870B CN102678870B CN201210046048.7A CN201210046048A CN102678870B CN 102678870 B CN102678870 B CN 102678870B CN 201210046048 A CN201210046048 A CN 201210046048A CN 102678870 B CN102678870 B CN 1026788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shaft
- brake unit
- controllable
- wheel
- epicyclic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7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 F16H3/721—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with an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 e.g. regulating brake or fluid throttle,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35—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two engag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Retarder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回转动力源驱动由周转轮组(EG101),联结可操控制动装置所构成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转轴(S102)以及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的运作;本发明进一步藉由周转轮组(EG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构成离合器功能,以取代传统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并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回转动力源,以构成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以回转动力源驱动由周转轮组EG101,联结可操控制动装置所构成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转轴S102以及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的运作;
本发明进一步藉由周转轮组EG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构成离合器功能,以取代传统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并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回转动力源,以构成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回转动力源的输出入端与负载之间,通常设置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而藉对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通电或断电以作联结或释放的操作,以使回转动力源和负载之间作闭合及脱离;其缺失为脱离时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常具有残余转矩,造成动力损失及运作的困扰;而传统自动或半自动操控的动力系统或混合动力系统,其回转动力源与传动装置之间,通常藉操控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以作联结或释放,以使系统作各种功能的运作,唯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呈释放状态时,仍具有残留转矩,造成动力损失及系统运作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以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转轴S101作为输出入端,以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由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由上述三个输出入端的部份或全部,分别联结于所属可操控制动装置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的另一作动侧则结合于机壳H100,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转轴S102以及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的运作;
本发明进一步由可操控制动装置操控周转轮组EG101,构成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使用可操控制动装置操控周转轮组EG101所构成离合装置的动力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双回转动力源或三回转动力源,其结构型态可为同轴线串行结构,或多轴线并列结构,以配合应用空间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以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转轴S101作为输出入端,以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由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由上述三个输出入端的部份或全部,分别联结于所属可操控制动装置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的另一作动侧则结合于机壳H100,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转轴S102以及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运作;
--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周转轮W103与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周转轮W103与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转轴S101、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转轴S101、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供驱动转轴S102。
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由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操控周转轮组EG101,构成具可操控周转轮式离合装置的功能,使用此项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操控周转轮组EG101所构成的离合装置的动力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单回转动力源驱动动力系统,其结构型态可为同轴线串行结构,或多轴线并列结构,以配合应用空间的需求,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电能驱动马达、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以上所构成;
--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而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固设于机壳H100,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供结合摇臂A101及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转轴S101,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供结合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转轴S101与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结构。
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及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所驱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于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与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及输出入端转轴S1026的结构,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而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供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25供联结转轴S1026作为输出端;
--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供结合摇臂A101及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转轴S101,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供结合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转轴S101与转轴S102的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在做为输出功能的转轴S102加设防止逆向牵动的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在转轴S101加设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在转轴S101加设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转轴S101加设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及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所驱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于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与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及输出入端转轴S1026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5中的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及于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与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及输出入端转轴S102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5中的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6中的第一传动装置T1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传动单元T200及周转轮组EG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所构成,及于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与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供驱动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而由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031,并于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32设置转轴S1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9中,以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联结转轴S101及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转轴S1011,转轴S101联结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及于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间,设置游星轮组T300,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所联结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供联结游星轮组T300的摇臂A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供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供驱动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而由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031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将图9中第二回转动力源P2设置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10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图11中,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10的一侧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间,加设周转轮组EG2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图11中,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转轴S101的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图13中,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10的一侧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间,加设周转轮组EG2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及符号说明】
A101、A111、A201、A401:摇臂
AS101、AS111、AS201、AS401:套筒式转轴
BK101、BK102、BK103、BK104:可操控制动装置
EG101、EG201:周转轮组
H100:机壳
LSD401:限滑差速器
P1:第一回转动力源
P2:第二回转动力源
P3:第三回转动力源
S101、S102、S110、S201、S202、S1011、S1012、S1013、S1021、S1022、S1023、S1024、S1025、S1026、S1031、S1032、S1041、S1051、S1052:转轴
S401、S402:可差动输出入端转轴
T1:第一传动装置
T2:第二传动装置
T200:传动单元
T300:游星轮组
T400:差动输出周转轮组
W101、W201:输入轮
W102、W202:输出轮
W103、W203、W403:周转轮
W300:传动轮
W400:环状传动轮
W401、W402:输出入端
W111:太阳轮
W112:游星轮
W113:外环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传统回转动力源的输出入端与负载之间,通常设置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而藉对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通电或断电以作联结或释放的操作,以使回转动力源和负载之间作闭合及脱离;其缺失为脱离时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常具有残余转矩,造成动力损失及运作的困扰;而传统自动或半自动操控的动力系统或混合动力系统,其回转动力源与传动装置之间,通常藉操控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以作联结或释放,以使系统作各种功能的运作,唯摩擦式电磁离合装置呈释放状态时,仍具有残留转矩,造成动力损失及系统运作的困扰。
本发明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以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转轴S101作为输出入端,以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由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由上述三个输出入端的部份或全部,分别联结于所属可操控制动装置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的另一作动侧则结合于机壳H100,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转轴S102以及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的运作;
本发明进一步由可操控制动装置操控周转轮组EG101,构成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使用可操控制动装置操控周转轮组EG101所构成离合装置的动力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双回转动力源或三回转动力源,其结构型态可为同轴线串行结构,或多轴线并列结构,以配合应用空间的需求;
兹就此项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的结构应用例说明如下:
图1所示实施例在做为输出功能的转轴S102加设防止逆向牵动的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如下:
--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周转轮W103与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周转轮W103与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转轴S101、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转轴S101、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供驱动转轴S102;
图1中所示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可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产生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 当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制动固锁,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释放时,则转轴S101及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 当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释放,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制动固锁时,则转轴S101与套筒式转轴AS101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3. 当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两者皆呈制动固锁时,则转轴S101、转轴S102、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
4.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两者皆呈释放时,则转轴S101、转轴S102、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此项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进一步可在转轴S101加设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增加其可操控运转的功能,兹说明如下:
图2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转轴S101加设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2中所示为由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及转轴S101为输出入端,以输出轮W102及转轴S102为输出入端,而由周转轮W103及所牵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套合于转轴S101或转轴S102,以及由摇臂A101或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以及由转轴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其主要构成如下:
--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周转轮W103与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周转轮W103与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转轴S101、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转轴S101、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并可旋转其上;
--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供驱动转轴S102;
图2中所示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可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产生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制动固锁,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时,则转轴S101及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释放,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制动固锁时,则转轴S102与套筒式转轴AS101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3.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两者皆呈制动固锁时,则转轴S101、转轴S102、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
4.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两者皆呈释放时,则转轴S101、转轴S102、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图3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在转轴S101加设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3中所示为由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及转轴S101为输出入端,以输出轮W102及转轴S102为输出入端,而由周转轮W103及所牵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套合于转轴S101或转轴S102,以及由转轴S102,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及由转轴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其主要构成如下:
--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周转轮W103与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周转轮W103与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转轴S101、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转轴S101、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供驱动转轴S102;
图3中所示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可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产生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制动固锁,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释放时,则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制动固锁时,则转轴S101与套筒式转轴AS101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3.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两者皆呈制动固锁时,则转轴S101、转轴S102、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者;
4.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两者皆呈释放时,则转轴S101、转轴S102、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此项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可在套筒式转轴AS101设置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在转轴S102设置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及进一步可在转轴S101加设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增加其可操控运转的功能。
图4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转轴S101加设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6中所示为由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及转轴S101为输出入端,以输出轮W102及转轴S102为输出入端,而由周转轮W103及所牵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套合于转轴S101或转轴S102,以及由摇臂A101或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以其由转轴S102,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及由转轴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其主要构成如下:
--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周转轮W103与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周转轮W103与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转轴S101、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的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转轴S101、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供驱动转轴S102;
--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图4中所示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可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产生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制动固锁,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时,则转轴S101及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制动固锁时,则可使转轴S101与套筒式转轴AS101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3.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制动固锁,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释放时,则可使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4.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呈制动固锁时,则转轴S101、转轴S102、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
5.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时,则转轴S101、转轴S102、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本发明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为由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操控周转轮组EG101,构成具可操控周转轮式离合装置的功能,使用此项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操控周转轮组EG101所构成的离合装置的动力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单回转动力源驱动动力系统,其结构型态可为同轴线串行结构,或多轴线并列结构,以配合应用空间的需求。
兹就此项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实施例说明如下:
图5所示为本发明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及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所驱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于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与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及输出入端转轴S1026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而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供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25供联结转轴S1026作为输出端;
--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供结合摇臂A101及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转轴S101,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供结合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转轴S101与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转轴S1026。
图6所示为图5中的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之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T1,及于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与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及输出入端转轴S1026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传动装置T1: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2,第一传动装置T1的另一侧输出入端转轴S1013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
--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联结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25供联结转轴S1026;
--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供结合摇臂A101及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转轴S101,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供结合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转轴S101与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转轴S1026。
图7所示为图5中的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之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三回转动力源P3: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回转机械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也具有输入电能转为机械回转动能的马达功能;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转轴S1051;
--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联结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25供联结转轴S1026作为输出入端;
--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供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转轴S105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51供联结于周转轮组EG101输入轮W101所联结转轴S101的结构。
--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供结合摇臂A101及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转轴S101,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供结合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转轴S101与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回转动力源P3、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转轴S1026,或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驱动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马达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回转动力源P1。
图8所示为图6中的第一传动装置T1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之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三回转动力源P3: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回转机械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也具有输入电能转为机械回转动能的马达功能;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第一传动装置T1: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转轴S101的另一端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转轴S1051,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52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2,第一传动装置T1的另一侧输出入端转轴S1013供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
--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联结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4,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25供联结转轴S1026作为输出入端;
--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供联结于第一传动装置T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3,第一传动装置T1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12,供联结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转轴S1052,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51供联结于周转轮组EG101输入轮W101所联结转轴S101的结构。
--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供结合摇臂A101及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套筒式转轴AS101回转于转轴S101,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供结合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转轴S101与转轴S1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回转动力源P3、转轴S1026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转轴S1026,或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驱动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马达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回转动力源P1。
图9所示为本发明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传动单元T200及周转轮组EG1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所构成,及于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与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供驱动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而由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031,并于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32设置转轴S1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而以周转轮组EG101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结合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及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而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结合于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转轴S101,并藉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转轴S110的结构。
--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转轴S101与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转轴S110。
图10所示为图9中,以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联结转轴S101及联结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转轴S1011,转轴S101联结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及于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转轴S102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之间,设置游星轮组T300,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所联结转轴S102的输出入端供联结游星轮组T300的摇臂A111,游星轮组T300的外环轮W113供固设于机壳H100,游星轮组T300的太阳轮W111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供驱动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而由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03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游星轮组T300:为由摩擦轮所构成或由齿轮所构成的太阳轮W111、游星轮W112、外环轮W113及供固设于机壳H100的壳体,其中外环轮W113为固设于壳体再固设于机壳或直接固设于机壳,游星轮W112为结合于摇臂A111及联结于转轴S102,太阳轮W111为联结于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4;
--周转轮组EG101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结合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转轴S102的另一端,供联结游星轮组T300的游星轮W112所驱动的摇臂A111;
--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供联结摇臂A101及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101,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转轴S101,以及供驱动传动单元T200输出入端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32驱动转轴S110的结构。
--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联结于转轴S101,转轴S101供联结于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转轴S101同时供联结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一作动侧,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两者或其中的一作制动固锁或释放,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转轴S101与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或转轴S102与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转轴S110。
图11所示为将图9中第二回转动力源P2设置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10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而以周转轮组EG101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结合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结合于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转轴S101,并藉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转轴S110的结构;
--转轴S110的一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5,而由转轴S110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入端的结构;
--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转轴S101与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转轴S110。
图12所示为图11中,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10的一侧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之间,加设周转轮组EG2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周转轮组EG201:含由输入轮W201及输出轮W2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2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201、转轴S202、摇臂A201、套筒式转轴AS2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201或摇臂A2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而以周转轮组EG101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结合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结合于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转轴S101,并藉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转轴S110的结构;
--转轴S110的一端,联结于周转轮组EG201的输出轮W2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转轴S202,而由周转轮组EG201的输入轮W201所联结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201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输出入端转轴S1025,而周转轮组EG201的周转轮W203供驱动摇臂A201及套筒式转轴AS201,套筒式转轴AS201为可回转于转轴S201,套筒式转轴AS201供联结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一作动侧,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而由转轴S110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入端的结构;
--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两者或其中的一作制动固锁或释放,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转轴S101与套筒式转轴AS101的间、或转轴S201与转轴S2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转轴S110。
图13所示为图11中,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转轴S101之间设置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三回转动力源P3: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回转机械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也具有输入电能转为机械回转动能的马达功能;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转轴S1051,而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另一侧的转轴S1052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而以周转轮组EG101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结合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结合于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转轴S101,并藉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转轴S110的结构;
--于转轴S110的一端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5,而由转轴S110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入端的结构;
--联结于周转轮组EG101输入轮W101的转轴S101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转轴S1051,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52,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的结构;
--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控转轴S101与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回转动力源P3、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转轴S110,或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驱动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马达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回转动力源P1。
图14所示为图13中,于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10的一侧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之间,加设周转轮组EG201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为由可产生回转动能输出的回转动力源所构成,包括来自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灵引擎、涡轮引擎、风力驱动叶片动力组、流力驱动动力组、人力等回转动力源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
--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电能转为回转机械动能的马达功能,也具有逆向输入回转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
--第三回转动力源P3:为由回转电机所构成,或由回转电机联结传动组件所构成,主要具有输入回转机械动能产生发电机功能,也具有输入电能转为机械回转动能的马达功能;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101、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周转轮组EG201:含由输入轮W201及输出轮W2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203所构成,包括由伞型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转轴S201、转轴S202、摇臂A201、套筒式转轴AS2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为由人力或机力或液力或气力或电磁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201或摇臂A2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传动单元T200:含由齿轮、摩擦轮、皮带及皮带轮、链带及链轮所构成的传动轮组或游星式传动轮组或周转式传动轮组、CVT、流力传动装置所构成的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变速装置;
--转轴S101的一端,供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转轴S1051,而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另一侧的转轴S1052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转轴S101的另一端供联结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而以周转轮组EG101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转轴S102,结合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一作动侧,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
--周转轮组EG101的周转轮W103结合于摇臂A101以及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套筒式转轴AS101供回转于转轴S101,并藉套筒式转轴AS101驱动传动单元T200的输出入端转轴S1031,而由传动单元T200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32供驱动输出入端转轴S110的结构;
--转轴S110的一端,联结于周转轮组EG201的输出轮W202所联结的输出入端转轴S202,而由周转轮组EG201的输入轮W201所联结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201联结第二回转动力源P2输出入端转轴S1025,而周转轮组EG201的周转轮W203供驱动摇臂A201及套筒式转轴AS201,套筒式转轴AS201为可回转于转轴S201,套筒式转轴AS201供联结于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一作动侧,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的另一作动侧为固设于机壳H100,而由转轴S110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入端的结构;
--联结于周转轮组EG101输入轮W101的转轴S101联结于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输出入端转轴S1051,第三回转动力源P3的另一输出入端转轴S1052,供联结于第一回转动力源P1的输出入端转轴S1011的结构;
--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4两者或其中的一作制动固锁或释放,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第二回转动力源P2、第三回转动力源P3、转轴S110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用以操控转轴S101与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或转轴S201与转轴S202之间,作可传动的联结或释放功能的运作,进而操控第一回转动力源P1与第二回转动力源P2两者或其中的一驱动转轴S110,或由第一回转动力源P1驱动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由第三回转动力源P3作马达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回转动力源P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以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所联结的第一转轴(S101)作为输出入端,以输出轮(W102)所联结的第二转轴(S102)作为输出入端,由周转轮(W103)所牵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作为输出入端,而由上述三个输出入端分别联结于所属可操控制动装置的一作动侧,可操控制动装置的另一作动侧则结合于机壳(H100),藉操作可操控制动装置作制动固锁或释放,以操作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入端第一转轴(S101)与输出入端第二转轴(S102)以及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之间,作联结传动或脱离的传动功能运作;
-- 周转轮组(EG101):含由输入轮(W101)及输出轮(W102)及至少一个周转轮(W103)所构成,包括由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形成周转轮组功能,或由伞型摩擦轮互相作摩擦传动形成周转轮组的功能,及含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摇臂(A101)、套筒式转轴(AS101)及轴承所构成,并配置壳体以结合于机壳(H100);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相同,而两者与周转轮(W103)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或
上述周转轮组(EG101)中的输入轮(W101)、输出轮(W102)的速比为不同,而周转轮(W103)与输出轮(W102)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以及周转轮(W103)与输入轮(W101)间的速比为相同或不同;
-- 摇臂(A101):为一端具有供周转轮(W103)旋转及牵动,另一端供向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作轴向延伸,并结合于套筒式转轴(AS101)供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两者或其中之一,并可旋转其上;
-- 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为由人力或机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套筒式转轴(AS101)或摇臂(A101),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周转轮组(EG101)的壳体亦为设置于机壳(H100),而周转轮组(EG101)的输出轮(W102)供驱动第二转轴(S102);
第一转轴(S101)加设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周转轮组(EG101)的输入轮(W101)及第一转轴(S101)为输出入端,以输出轮(W102)及第二转轴(S102)为输出入端,而由周转轮(W103)及所牵动的摇臂(A101)及套筒式转轴(AS101),套合于第一转轴(S101)或第二转轴(S102),以及由摇臂(A101)或套筒式转轴(A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以及由第二转轴(S102),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以及由第一转轴(S101),联结固设于机壳(H100)的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其主要构成如下:
-- 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为由人力或机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为具有两个可操控的作动侧,供作闭合的制动固锁状态或分离释放状态的运作,其一作动侧联结于第二转轴(S102),另一作动侧固设于机壳(H100);
-- 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为由人力或机力所操控的制动装置,其一作动侧结合于机壳(H100),另一作动侧结合于第一转轴(S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力为液力、气力或电磁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可藉操作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以产生以下一种以上运转功能:
1)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呈制动固锁,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2)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制动固锁时,则可使第一转轴(S101)与套筒式转轴(AS101)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3)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制动固锁,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呈释放时,则可使套筒式转轴(AS101)及第二转轴(S102)间的传动关系为呈可传动的联结;
4)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呈制动固锁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套筒式转轴(AS101)之间皆呈制动固锁联结而不能互相驱动者;
5)第一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1)及第二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2)及第三可操控制动装置(BK103)呈释放时,则第一转轴(S101)、第二转轴(S102)、套筒式转轴(AS101)三者的传动关系为呈释放空转。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31205.4A CN107269781B (zh) | 2011-02-24 | 2012-02-24 |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033,744 US8568265B2 (en) | 2011-02-24 | 2011-02-24 | Clutch function device structured with controllable epicycle gear set |
US13/033744 | 2011-02-24 | ||
US13/045,636 US20120231911A1 (en) | 2011-03-11 | 2011-03-11 | Power train having manipulatable epicyclic type clutch device |
US13/045675 | 2011-03-11 | ||
US13/045,675 US9011286B2 (en) | 2011-03-11 | 2011-03-11 | Manipulatable epicyclic type clutch device coupled with hybrid power train |
US13/045636 | 2011-03-11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31205.4A Division CN107269781B (zh) | 2011-02-24 | 2012-02-24 |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78870A CN102678870A (zh) | 2012-09-19 |
CN102678870B true CN102678870B (zh) | 2017-05-10 |
Family
ID=4565667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06682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51863U (zh) | 2011-02-24 | 2012-02-24 |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
CN201210046048.7A Active CN102678870B (zh) | 2011-02-24 | 2012-02-24 |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
CN201710231205.4A Active CN107269781B (zh) | 2011-02-24 | 2012-02-24 |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06682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51863U (zh) | 2011-02-24 | 2012-02-24 |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31205.4A Active CN107269781B (zh) | 2011-02-24 | 2012-02-24 |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492542A3 (zh) |
JP (1) | JP6050940B2 (zh) |
CN (3) | CN202851863U (zh) |
BR (1) | BR102012004075B1 (zh) |
CA (1) | CA276891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65778B (zh) * | 2013-09-24 | 2016-03-16 | 湖南大学 | 动力传动机构及混合动力汽车 |
KR20210058343A (ko) * | 2019-11-14 | 2021-05-2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다이얼타입 변속조작장치용 래틀저감장치 |
CN111486213A (zh) * | 2020-04-07 | 2020-08-04 | 刘润龙 | 一种结合差速装置的力矩耦合器 |
CN113602076A (zh) * | 2020-09-30 | 2021-11-05 | 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保定研发分公司 | 车辆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2832A (en) * | 1981-06-22 | 1983-07-12 | Moberg Carl E | Steering and propulsion system for marine use |
JPH0450518A (ja) * | 1990-06-16 | 1992-02-19 | Kiichiro Nishi | 自動車用オートクラッチ装置 |
US5564992A (en) * | 1994-03-31 | 1996-10-15 | Cunningham; James T. | Torque maximizing controlled slip gear drive |
EP1061288A2 (en) * | 1999-06-14 | 2000-12-20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multi-range powertrain with a geared neutral |
DE10154095A1 (de) * | 2001-11-02 | 2003-05-15 | Daimler Chrysler Ag | Wechselgetriebe-Anordnung für Fahrzeuge mit einem Toroidgetriebe und einem Planetenräder-Zwischengetriebe |
CN1902416A (zh) * | 2003-11-10 | 2007-01-24 | 托罗特拉克(开发)有限公司 | 连续可变传动比变速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890557A (zh) * | 1944-02-11 | |||
FR465213A (fr) * | 1913-11-22 | 1914-04-10 | Adrien Charles Boutigny | Système d'embrayage formant changement de vitesses, à l'usage des voitures automobiles |
GB161649A (en) * | 1920-01-09 | 1921-04-11 | Charles Henry Strong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hange speed and clutching mechanism |
US1860017A (en) * | 1931-02-26 | 1932-05-24 | George H Cook | Gear transmission |
CN87101597A (zh) * | 1987-02-26 | 1988-10-19 | 赵兴龙 | 自由轮转速频繁由输出轴确定的两自由度齿轮惯性无级变矩器 |
JPS6483960A (en) * | 1987-09-24 | 1989-03-29 | Tochigi Fuji Sangyo Kk |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
GB8809291D0 (en) * | 1988-04-20 | 1988-05-25 | White R T | Driv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FR2650357B1 (fr) * | 1989-07-28 | 1993-11-12 | Duvoisin De Soumagnat Henri | Dispositif de couplage et embrayage destine a l'equipement des vehicules et engins a moteurs |
US5505669A (en) * | 1994-06-30 | 1996-04-09 | Im; Kwan-Soon |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lutch device |
US5957803A (en) * | 1995-11-08 | 1999-09-28 | Fini, Jr.; Anthony W. | Clutch an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KR100369135B1 (ko) * | 1999-12-28 | 2003-01-2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용 동력 전달 장치 |
US7223200B2 (en) * | 2001-10-22 | 2007-05-29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Hybrid-vehicle drive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with a transmission |
JP2004254468A (ja) * | 2003-02-21 | 2004-09-09 | Honda Motor Co Ltd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
US7694762B2 (en) * | 2003-09-22 | 2010-04-1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Hybrid vehicle powertrain with improved reverse drive performance |
GB2415755A (en) * | 2004-06-30 | 2006-01-04 | Arthur Mckenzie | A clutch made up of a planetary gear train and a disc, pad and calliper arrangement. |
CN1757533A (zh) * | 2004-08-13 | 2006-04-12 | 段志辉 | 用于汽车机电混合驱动系统的周转轮系机电合力驱动机构 |
TWI330218B (en) * | 2004-10-29 | 2010-09-11 | Tai Her Yang | Split serial-parallel hybrid dual-power drive system |
US7618340B2 (en) * | 2006-08-30 | 2009-11-17 | Tai-Her Yang | Electric damp controlled three-end shaft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CN101450607B (zh) * | 2007-12-03 | 2014-04-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
CN201434055Y (zh) * | 2008-09-18 | 2010-03-31 | 孟良吉 | 全齿轮速度自适应无级变速器 |
DE102008061476B4 (de) * | 2008-12-10 | 2016-11-03 | Audi Hungaria Motor Kft. | Antrieb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
CN101934720B (zh) * | 2009-06-30 | 2014-05-2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
US8696504B2 (en) * | 2011-01-07 | 2014-04-15 | Tai-Her Yang | Dual power driving system with epicycle gear sets transmitted in series |
-
2012
- 2012-02-23 CA CA2768918A patent/CA2768918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2-24 JP JP2012038839A patent/JP6050940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2-24 BR BR102012004075-1A patent/BR102012004075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2-24 CN CN2012200668226U patent/CN20285186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2-24 CN CN201210046048.7A patent/CN102678870B/zh active Active
- 2012-02-24 EP EP12156884.4A patent/EP2492542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2-24 CN CN201710231205.4A patent/CN1072697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2832A (en) * | 1981-06-22 | 1983-07-12 | Moberg Carl E | Steering and propulsion system for marine use |
JPH0450518A (ja) * | 1990-06-16 | 1992-02-19 | Kiichiro Nishi | 自動車用オートクラッチ装置 |
US5564992A (en) * | 1994-03-31 | 1996-10-15 | Cunningham; James T. | Torque maximizing controlled slip gear drive |
EP1061288A2 (en) * | 1999-06-14 | 2000-12-20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multi-range powertrain with a geared neutral |
DE10154095A1 (de) * | 2001-11-02 | 2003-05-15 | Daimler Chrysler Ag | Wechselgetriebe-Anordnung für Fahrzeuge mit einem Toroidgetriebe und einem Planetenräder-Zwischengetriebe |
CN1902416A (zh) * | 2003-11-10 | 2007-01-24 | 托罗特拉克(开发)有限公司 | 连续可变传动比变速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78870A (zh) | 2012-09-19 |
CN107269781B (zh) | 2021-05-25 |
CA2768918A1 (en) | 2012-08-24 |
CA2768918C (en) | 2019-03-19 |
BR102012004075B1 (pt) | 2022-12-27 |
CN107269781A (zh) | 2017-10-20 |
JP6050940B2 (ja) | 2016-12-21 |
CN202851863U (zh) | 2013-04-03 |
EP2492542A2 (en) | 2012-08-29 |
BR102012004075A2 (pt) | 2018-05-02 |
JP2012177474A (ja) | 2012-09-13 |
EP2492542A3 (en) | 2014-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73364B (zh) | 具周转轮式离合装置的混合动力系统 | |
TWI546479B (zh) | 具串聯傳動周轉輪組之雙動力驅動系統 | |
CN102678870B (zh) |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 |
CN108349361A (zh) | 车辆动力总成 | |
CN104024013B (zh) | 用于车辆的飞轮模块以及操作该飞轮模块的方法 | |
JP2012046162A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パワートレイン | |
KR102417340B1 (ko) | 토크 벡터링 장치 | |
CN102651586B (zh) | 结合可操控游星轮组的双动型电机 | |
TWI626389B (zh) | 可控周轉輪組離合裝置及應用動力系統 | |
CN102684372B (zh) | 结合可操控周转轮组的双动型电机 | |
KR102406122B1 (ko) | 토크 벡터링 장치 | |
TWI545252B (zh) | 內設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雙動型電機 | |
KR20180122306A (ko) | 직렬식 유성기어 세트를 갖춘 이중 동력 구동 시스템 | |
BR102012004078B1 (pt) | Máquina elétrica de acionamento dual com jogo de engrenagens planetárias controlável | |
TWM442945U (en) | Dual power driving system with epicycle gear sets transmitted in series | |
JP2012247019A (ja) | 車両駆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