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48782U - 呼叫按钮装置 - Google Patents
呼叫按钮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48782U CN202848782U CN 201220383815 CN201220383815U CN202848782U CN 202848782 U CN202848782 U CN 202848782U CN 201220383815 CN201220383815 CN 201220383815 CN 201220383815 U CN201220383815 U CN 201220383815U CN 202848782 U CN202848782 U CN 2028487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board
- opening
- parts
- call button
- lining c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用于呼叫电梯轿厢的呼叫按钮装置,其具备:呼叫按钮,被配置成从形成于出入口周围的右侧框架部(16R)的开口(17)露出;里侧部件(28),用粘接剂粘接固定在右侧框架部(16R)的里侧,且形成有与开口(17)重合的里侧开口(26);保持部件(30),安装在里侧部件(28)上,往复移动自如地保持呼叫按钮;定位机构(50),设置在右侧框架部(16R)及里侧部件(28)上,将里侧部件(28)相对于右侧框架部(16R)进行定位。在里侧部件(28)上形成有里侧副开口(25),该里侧副开口(25)可用于收容将里侧部件(28)用粘接剂粘接固定在右侧框架部(16R)上时多余的粘接剂。
Description
本申请基于日本发明专利申请2012-089401(申请日:2012年4月10日),并享受该在先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在先申请,包含该申请的所有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被设在电梯层站的呼叫按钮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层站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壁面侧,并设有出入轿厢时向左右方向开闭的门,和围绕除楼面之外的左右、上方三面的门周围的框架部件(门套)。通常在框架部件上配置有,用于告知轿厢已经到站的到站灯,和呼叫轿厢时操作的呼叫按钮装置。
这种呼叫按钮装置,已知具备如下结构:呼叫按钮,从框架部件的开口露出;里侧部件,用粘接剂粘接固定在框架部件的里侧,重合于框架部件的开口,从层站观察时在后侧形成有开口(以下称为里侧开口);和保持部件,安装在里侧部件的背面侧,且可向纵深方向(前后方向)来回移动地保持呼叫按钮。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一般在设置呼叫按钮装置时,在里侧部件的前面侧整个面上涂布粘接剂之后,使框架部件的背面侧朝向上侧并将里侧部件压紧而粘接在框架部件的背面侧。
此时,需要形成有从里侧部件与框架部件之间向开口外围侧挤出的粘接剂的收容空间。为此,里侧部件的里侧开口形成为比框架部件的开口尺寸稍大,并且在框架部件上对位并放置里侧部件,以便在框架部件的开口周围形成统一宽度的粘接剂收容空间,进一步,为了在框架部件与里侧部件之间均匀地填充粘接剂,在里侧部件上适当放置重物。而且,粘接剂硬化之后,取下重物,利用工具等去除在框架部件与里侧部件的周围挤出的粘接剂。
然而,从框架部件与里侧部件之间挤出的粘接剂有时覆盖到框架部件的开口边缘。此时,如果不完全去除挤出的粘接剂,则呼叫按钮安装之后操作时,呼叫按钮接触硬化的粘接剂,当压入呼叫按钮时,呼叫按钮与硬化的粘接剂接触,从而有可能引起呼叫按钮不能返回到原来位置的动作不良。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去除在框架部件的开口边缘侧挤出的粘接剂的呼叫按钮装置。
实施方式涉及的呼叫按钮装置,用于呼叫电梯轿厢,其具备:呼叫按钮,被配置成从形成在出入口周围的框架构成部件上的开口露出;里侧部件,用粘接剂粘接固定在所述框架构成部件的里侧,且形成有与所述开口重合的里侧开口;保持部件,安装在所述里侧部件上,往复移动自如地保持所述呼叫按钮;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构成部件及所述里侧部件上,将所述里侧部件相对于所述框架构成部件进行定位。在所述里侧部件上形成有里侧副开口,该里侧副开口可收容将所述里侧部件用粘接剂粘接固定在所述框架构成部件上时多余的粘接剂。
所述呼叫按钮装置中,所述里侧副开口与所述里侧开口分离。
所述呼叫按钮装置中,所述里侧副开口由多个矩形开口构成。
所述呼叫按钮装置中,所述里侧副开口由多个圆孔形开口构成。
所述呼叫按钮装置中,所述里侧副开口由长度方向沿着所述里侧开口的开口边缘的多个长孔构成,所述长孔的两端部具有向长孔外方向外凸的弯曲形状。
根据上述构成的呼叫按钮装置,能够容易去除被挤出至框架部件的开口边缘侧的粘接剂。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梯层站的外观图。
图2是图1的箭头X-X方向的剖视图。
图3的(a)是构成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呼叫按钮装置的里侧部件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3的(b)是示出里侧部件的里侧开口、里侧副开口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里侧部件定位于右侧框架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里侧部件的里侧开口及里侧副开口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里侧部件的里侧开口及里侧副开口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里侧部件的里侧开口及里侧副开口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中里侧部件的里侧开口及里侧副开口的俯视图。
图9是构成现有例的呼叫按钮装置的里侧部件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现有例中将里侧部件定位于右侧框架部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现有例中粘接剂从框架部件与里侧部件之间挤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呼叫按钮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4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呼叫按钮装置。
如图1所示,在电梯层站10的壁面上形成有出入口12。另外,在电梯层站10的壁面上设有:用于开闭出入口12的由铁板制作的门14;和配置在门14周围的框架部件16(配置在上侧及左右侧三面的周围的门套)。作为门14,例如具备一对门板。通过门板左右移动来开闭出入口12。
框架部件16由三个框架构成部件16A、即左侧框架部16L和上侧框架部16U和右侧框架部16R构成。左侧框架部16L、上侧框架部16U及右侧框架部16R均是被折弯加工的板状部件,以形成电梯层站10的正面侧及门侧壁面。
如图2所示,右侧框架部16R由形成层站正面侧壁面的正面部16F,从正面部16F延续而形成正面部16F与门14之间的壁面的内侧部16N,和从正面部16F延续而以L形向后侧(在电梯层站10进入轿厢的方向侧)折弯形成直立部16E构成。而且,在右侧框架部16R上设有:轿厢到站时亮灯的到站灯18(参照图1);和呼叫电梯轿厢的呼叫按钮装置20。由于在右侧框架部16R上置入配置有呼叫按钮装置20,所以不必在建筑物的壁面上形成呼叫按钮装置设置用的开口,从外观性、操作性的角度考虑时为优选。
如图1~图4所示,呼叫按钮装置20具备:呼叫按钮22U、22L,分别从形成在右侧框架部16R的规定位置的开口17U、17L(呼叫按钮用的通孔)突出;里侧部件28,形成有分别与开口17U、17L重合的里侧开口26U、26L。呼叫按钮装置20具备保持部件30U(操作单元),该保持部件30U安装在里侧部件28的背面侧,对于呼叫按钮22U向正面侧施力并往复移动自如地保持呼叫按钮22U,而呼叫按钮22L也具备同样的保持部件30L(参照图1)。呼叫按钮装置20具备用于保护保持部件30U、30L的盒34。保持部件30U、30L上连接有电缆36。电缆36贯穿盒34和电梯井道用封板38而延伸到井道40。
里侧部件:
如图2、3所示,里侧部件28是被折弯成大致L形的部件,由铁板等不燃材料制作。里侧部件28由正面部28F,从正面部28F延续且以L形向后侧折弯的直立部28E,以及朝向后侧立设在正面部28F的里侧的多根螺栓29P、29Q构成。在螺栓29P、29Q上形成有与螺母螺合的外螺纹。在将里侧部件28的直立部28E抵接于右侧框架部16R的直立部16E,同时将里侧部件28的正面部28F抵接于右侧框架部16R的正面部16F的状态下,将里侧部件28用粘接剂粘接固定在右侧框架部16R的里侧。
在右侧框架部16R的直立部16E和里侧部件28的直立部28E,设有将里侧部件28相对于框架部件16(右侧框架部16R)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50。定位机构50由从右侧框架部16R的直立部16E向内侧(里侧部件侧)突出的对位用凸部52,和形成在里侧部件28的直立部28E且分别通过对位用凸部52进行定位的对位用孔部54构成。对位用孔部54在里侧部件28的长度方向形成有两个,即将里侧部件28固定于右侧框架部16R时分别位于里侧部件28的上部和下部。与对位用孔部54相对应地,对位用凸部52也以沿着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两个。对位用凸部52例如通过冲压加工形成。
里侧开口26U、26L是供呼叫按钮22U、22L分别插通的矩形(大致正方形)开口。另外,里侧部件28在里侧开口26U的四角落处具有分别连通的四个里侧副开口25U。其结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里侧开口26U和里侧副开口25U在开口的四角落处形成矩形(大致正方形)缺口27U。对于里侧开口26L也一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开口17U、17L的尺寸被加工成向四周稍大于呼叫按钮22的外形(例如大0.5mm左右),而里侧开口26U、26L的尺寸被加工成进一步向四周加大些(例如大1mm左右)。
在里侧开口26U的两侧分别配置有上述螺栓29P,而里侧开口26L的两侧也分别配置有螺栓29P。螺栓29P例如通过焊接固定。用于保持呼叫按钮的保持部件30U、30L,分别通过螺栓29P螺合固定在里侧部件28的里侧。盒34螺固在里侧部件28的螺栓29Q上。
作用、效果: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电梯层站10设置呼叫按钮装置20时,如图4所示,工作人员将右侧框架部16R放置在工作台上之后,用单手持握里侧部件28并对粘接面28S(与右侧框架部16R粘接的面)的整个面涂布粘接剂。
其次,通过右侧框架部16R的对位用凸部52定位里侧部件28的对位用孔部54,并将里侧部件28的粘接面28S贴附在右侧框架部16R的底面16B上。还有,右侧框架部16R及里侧部件28被预先进行加工,以便通过该对位合并进行里侧部件28的宽度方向的对位。
其次,利用手虎钳60等,右侧框架部16R的固定直立部16E和里侧部件28的直立部28E的相互位置。进一步,在里侧部件28的背面28B适当放置重物58以加载负荷。其结果,粘接剂均匀地填充粘接面28S整体,并逐渐地从里侧部件28的外周侧、里侧副开口25侧及里侧开口26侧被挤出多余的粘接剂。在此,被挤出到里侧开口26侧的大部分粘接剂流入并被收容于里侧副开口25内。
等粘接剂硬化之后,取下重物58,利用工具等去除从里侧部件28的外周侧被挤出的粘接剂和从右侧框架部16R的开口17U、17L的开口边缘17E被挤出的粘接剂。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工作人员通过使里侧部件28的对位用孔部54对准在右侧框架部16R的对位用凸部52,能够瞬间完成里侧部件28的定位。
另外,通过利用手虎钳60等固定里侧部件28的直立部28E和右侧框架部16R的直立部16E的相互位置,即使在里侧部件28的背面28B上适当放置重物58来加载负荷,也能够防止对准的位置发生偏离。
进一步,在粘接里侧部件28与右侧框架部16R时,在里侧开口26产生挤出粘接剂的力,但挤出的大部分粘接剂可储存在里侧副开口25,所以几乎不会出现粘接剂覆盖到作为呼叫按钮通孔的右侧框架部16R之开口17U、17L的开口边缘17E(参照图4)的现象。因此,除了能够大大减少去除被挤出硬化的粘接剂的时间,还能够大大降低因被挤出并硬化的粘接剂去除不完全而使呼叫按钮22U、22L接触到粘接剂导致返回不到原来位置等动作不良的可能性。
还有,在图1中,图示出除建筑物最底层和最高层之外的楼层的电梯层站10中的呼叫按钮装置20,设有两个呼叫按钮22U、22L,但是最底层或最高层的层站那样即使只设有一个呼叫按钮,也能够做成相同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定位机构50由对位用凸部52和对位用孔部54构成的例,但是只要是能够将里侧部件28对位在右侧框架部16R,定位机构50即可具有其它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里侧副开口的构成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里侧部件的里侧副开口与里侧开口26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里侧副开口由配置在里侧开口26的四个角落外侧的四个弯曲形孔部70构成。各弯曲形孔部70呈现出从外侧围住四个角落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取得的效果之外,将里侧部件贴附在右侧框架部16R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将从里侧开口26侧挤出的粘接剂储存在与里侧开口26分离的弯曲形孔部70。因此,更容易去除被挤出的粘接剂。
第三实施方式
其次,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里侧副开口的构成不同。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里侧部件的里侧副开口与里侧开口26分离。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里侧副开口由配置在里侧开口26周围的多个矩形开口72(长方形开口)构成。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取得的效果之外,在通过板金加工形成里侧副开口(矩形开口72)时能够减少里侧部件的变形,从而能够通过提高平整度来提高粘接质量。
第四实施方式
其次,说明第四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里侧副开口的构成不同。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里侧部件的里侧副开口与里侧开口26分离。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里侧副开口由配置在里侧开口26周围的多个圆孔形开口74构成。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取得的效果之外,在通过板金加工形成里侧副开口(圆孔形开口74)时能够减少里侧部件的变形,从而能够通过提高平整度来提高粘接质量。
第五实施方式
其次,说明第五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里侧副开口的构成不同。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里侧部件的里侧副开口与里侧开口26分离。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里侧副开口由配置在里侧开口26周围的多个长孔76构成。该长孔76具有其长度方向沿着里侧开口26的开口边缘的形状。而且,长孔76的两端部76E具有向长孔外方向外凸的弯曲形状。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取得的效果之外,在通过板金加工形成里侧副开口(长孔76)时能够减少里侧部件的变形,从而能够通过提高平整度来提高粘接质量。
比较分析例
如图9~图11所示,现有例的呼叫按钮装置具备:呼叫按钮(未图示),分别从构成门周围框架部件的右侧框架部116R的开口117U、117L露出;里侧部件128,用粘接剂粘接固定在右侧框架部116R的里侧;保持部件(未图示),安装在里侧部件128的背面侧,保持呼叫按钮使其能够分别向纵深方向(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里侧部件128为由铁板制作的平板形,在里侧部件128上形成有分别与开口117U、117L重合的里侧开口126U、126L。开口117U、117L的尺寸,被加工成向四周稍大于呼叫按钮的外形(例如大0.5mm左右),而里侧开口126U、126L的尺寸,被加工成进一步向四周加大些(例如大1mm左右)。而且,在里侧部件128的背面侧,立设有用于固定保持部件的共计四根螺栓129P,还立设有用于固定保持部件保护用的盒(未图示)的共计四根螺栓129Q。
在电梯层站设置现有例的呼叫按钮装置时,工作人员将右侧框架部116R放置在工作台上之后,用单手持握里侧部件128并对粘接面128S(粘接于右侧框架部116R正面部的背面侧的面)的整个面涂布粘接剂。
而且,将里侧部件128对位在右侧框架部116R上进行载置。此时,以使开口117U、117L分别与里侧开口126U、126L重合、即在开口117U、117L周围以相同宽度W形成粘接剂收容空间S的方式,将里侧部件128对位并放置在右侧框架部116R上。进一步,为了在右侧框架部116R与里侧部件128之间均匀地填充粘接剂,在里侧部件上适当放置重物158。粘接剂硬化之后,取下重物158,并利用工具等去除从里侧部件128的外周侧挤出的粘接剂和从开口117U、117L的开口边缘117E挤出的粘接剂。还有,通过确认粘接剂的挤出,确认粘接剂均匀地填充在里侧部件128的整个粘接面上。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例中,从右侧框架部116R和里侧部件128之间挤出的粘接剂K覆盖到右侧框架部116R的开口边缘117E。因此,为了防止呼叫按钮与该被挤出的粘接剂K的固化物接触而返回不到原来位置这样的动作不良,有必要利用工具等完全去除挤出的粘接剂K。特别是在开口117E的四个角落,粘接剂K的挤出量往往较多且去除作业复杂。
另外,由于重物158的荷重不平衡,在粘接剂的硬化过程中里侧部件128从对位的位置移位,所以多数情况下有必要再次对位。因此,将里侧部件128粘接在右侧框架部116R的工序费时间。
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里侧部件28粘接在右侧框架部16R时,即使对粘接剂被施加挤出力,但挤出的粘接剂被收容于里侧副开口25。所以,粘接剂几乎不会覆盖到右侧框架部16R的开口17U、17L的开口边缘17E。因此,能够大大缩短去除粘接剂的时间,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因粘接剂去除不完全而呼叫按钮22U、22L接触到粘接剂导致返回不到原来位置这样的动作不良的可能性。进一步,在第二~第五实施方式中,除了该效果之外,还具有减少里侧部件变形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出,并不意味在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其它多种方式实施,在不偏离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或宗旨内,也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和其均等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呼叫按钮装置,用于呼叫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具备:
呼叫按钮,被配置成从形成在出入口周围的框架构成部件上的开口露出;
里侧部件,用粘接剂粘接固定在所述框架构成部件的里侧,且形成有与所述开口重合的里侧开口;
保持部件,安装在所述里侧部件上,并往复移动自如地保持所述呼叫按钮;以及
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构成部件及所述里侧部件上,将所述里侧部件相对于所述框架构成部件进行定位;
在所述里侧部件上形成有里侧副开口,该里侧副开口可收容将所述里侧部件用粘接剂粘接固定在所述框架构成部件上时多余的粘接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里侧副开口与所述里侧开口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叫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里侧副开口由多个矩形开口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叫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里侧副开口由多个圆孔形开口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叫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里侧副开口由长度方向沿着所述里侧开口的开口边缘的多个长孔构成,所述长孔的两端部具有向长孔外方向外凸的弯曲形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89401 | 2012-04-10 | ||
JP2012089401A JP5489304B2 (ja) | 2012-04-10 | 2012-04-10 | 呼びボタン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48782U true CN202848782U (zh) | 2013-04-03 |
Family
ID=47980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8381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48782U (zh) | 2012-04-10 | 2012-08-03 | 呼叫按钮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89304B2 (zh) |
CN (1) | CN202848782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15999B2 (ja) * | 2014-09-10 | 2016-05-11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乗り場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7816Y2 (ja) * | 1987-08-12 | 1994-05-11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エレベ−タ用機器 |
JP3195536B2 (ja) * | 1996-04-26 | 2001-08-06 | リズム時計工業株式会社 | 目覚し時計のボタン取付構造 |
JP2010162741A (ja) * | 2009-01-14 | 2010-07-29 | Fujifilm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2012
- 2012-04-10 JP JP2012089401A patent/JP548930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8-03 CN CN 201220383815 patent/CN20284878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489304B2 (ja) | 2014-05-14 |
JP2013216462A (ja) | 2013-10-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48782U (zh) | 呼叫按钮装置 | |
JP6718348B2 (ja) | 建築用開閉装置における防水構造 | |
DE9102425U1 (de) | System zum Aufstellen der Signalvorrichtungen von Aufzügen | |
CN105750141B (zh) | 喷房的模块式壁板及模块式喷房 | |
WO2009072202A1 (ja) | エレベータ乗場ドア | |
JP5166459B2 (ja) | 目地プレート | |
CN215870636U (zh) | 一种新型埋墙盒 | |
CN108439107A (zh) | 一种内外均可选择到达楼层号的电梯 | |
KR101330389B1 (ko) | 자력을 이용한 바닥재 | |
CN210370130U (zh) | 带石材面板的存放架 | |
CN204760786U (zh) | 一种新型开关柜 | |
CN102198905A (zh) | 电梯装置及电梯轿厢 | |
CN205646509U (zh) | 一种用于一体化电源柜的防水罩及一体化电源柜 | |
CN213391752U (zh) | 一种复合门结构 | |
CN213231123U (zh) | 一种无焊接轿底盘 | |
CN218021215U (zh) | 一种汽车门开关面板总成 | |
US6840351B2 (en) | Control device for a lifting platform | |
CN214879314U (zh) | 一种超薄防水操纵箱 | |
CN204251155U (zh) | 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壁和轿底的连接结构 | |
CN204726208U (zh) | 一种天窗的挡板连接结构 | |
CN209797179U (zh) | 一种便于更换按钮的电梯操作面板 | |
CN215626047U (zh) | 防水型超小体积轿顶检修箱 | |
CN212782537U (zh) | 复合厚板内嵌电源的led显示屏屏体 | |
CN201071188Y (zh) | 货物运输设备的侧壁 | |
CN207892330U (zh) | 一种车位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