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33014U - 往复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往复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33014U
CN202833014U CN201220130945.1U CN201220130945U CN202833014U CN 202833014 U CN202833014 U CN 202833014U CN 201220130945 U CN201220130945 U CN 201220130945U CN 202833014 U CN202833014 U CN 202833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lock
side cylinder
gas channel
front side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309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亮磨
井泽亮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leo Japa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33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3301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45Cylinders

Abstract

一种往复式压缩机,包括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形成在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上的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各空间被组装到一起,以构造吸入侧气体通道,用于设置排出侧气体通道的各空间被彼此连接,以构造排出侧气体通道。在相应的气缸体中,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被制成为大于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且当两个气缸体被组装时,使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分隔的分隔壁沿轴向方向彼此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可避免对发动机和压缩机附近的辅助设备的干涉,使得压缩机安装在有限空间中。

Description

往复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且更具体地涉及往复式压缩机,其用于大型车辆的空调系统,所述大型车辆诸如巴士。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这种类型的压缩机包括:前侧气缸体2,前侧气缸孔20形成在该前侧气缸体中;后侧气缸体3,后侧气缸孔30形成在该后侧气缸孔中;前盖5,通过阀板4组装在前侧气缸体2的前侧(在图1的左侧),所述阀板4插置在前盖5和前侧气缸体2的前侧之间;以及后盖7,通过阀板6组装在后侧气缸体3的后侧(在图1的右侧),所述阀板6插置在后盖7和后侧气缸体3的后侧之间(见实用新型注册号No.3153200)。 
前盖5、阀板4、前侧气缸体2、后侧气缸体3、阀板6和后盖7沿轴向方向通过紧固螺栓8紧固,以便构造压缩机的壳体。 
形成在前侧气缸体2上的多个前侧气缸孔20和形成在后侧气缸体3上的多个后侧气缸孔30沿各自的虚拟圆周以规则间隔布置,该圆周的中心是轴16,且彼此面对的气缸孔20和气缸孔30以使各自的中心线在一起的方式被构造,从而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在其之间限定曲柄腔室10。气缸体(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还支撑穿过曲柄腔室10的轴。 
此外,牢固地附连到轴16的旋转斜板43被设置在曲柄腔室中,轴16旋转,且旋转斜板43由此旋转,以便使在彼此面对的前侧气缸体2的气缸孔和后侧气缸体3的气缸孔中滑动的每个双头活塞40往复运动。因此,在每个气缸孔20、30中,在插入其中的双头活塞40和阀板4、6之间,压缩腔室41、42被限定,它们的容量根据双头活塞40的运动而改变。 
在各个阀板4、6上,形成有吸入孔4a、6a和排出孔4b、6b,该吸入孔4a、6a被相应的吸入阀打开和关闭,该排出孔4b、6b被相应的排出阀打开和关闭,吸入孔4a、6a和排出孔4b、6b与相应的气缸孔20、30对应。在前盖5和后盖7上,分别形成有吸入腔室5a、7a和排出腔室5b、7b,该吸 入腔室5a、7a用于容纳要提供给压缩腔室41、42的制冷剂,该排出腔室5b、7b用于容纳从压缩腔室41、42排出的制冷剂。吸入腔室5a、7a分别大体形成在前盖5和后盖7的中心,排出腔室5b、7b形成在吸入腔室5a、7a周围。 
此外在该例中,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在吸入侧和出口侧具有一对气体通道(吸入侧气体通道51、排出侧气体通道52),所述气体通道沿轴16的轴向方向形成,它们以贯穿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二者的方式沿圆周方向彼此偏离,如图7和8所示。吸入侧气体通道51和排出侧气体通道52被形成为关于一平面对称,该平面包含轴16的轴线并位于两个气体通道的中央,且通向吸入侧气体通道51的吸入侧气体端口53被设置在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中的一个上,通向排出侧气体通道52的排出侧气体端口54被设置在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中的另一个上。吸入侧气体端口53通过吸入侧气体通道51被引导到形成在前盖5和后盖7上的吸入腔室5a、7a,且排出侧气体端口54通过排出侧气体通道52引导到形成在前盖5和后盖7上的排出腔室5b、7b。 
在特别用于大型车辆(诸如巴士)的空调系统的制冷剂交换任务中,其中,大约10kg的制冷剂被包封在上述往复式压缩机中,交换任务需要拆卸管系以便排出被包封的制冷剂和再次组装管道以便填充新的制冷剂,由此需要人力密集工作和为此任务导致的增加的维护费用。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管道通过管连接器60被连接到吸入侧气体端口53和排出侧气体端口54,该管连接器60每个具有截止阀,如图7所示,且当管系被移除时,截止阀被关闭,以便防止制冷剂在压缩机和制冷循环系统之间的流出。 
但是,每个管连接器60通常大体垂直于压缩机的轴线而被布置,从而其从压缩机的周边壁朝向切线方向突出,以便于管道布局(因为管道被连接在压缩机的侧部)。如图8所示,如果吸入侧气体端口53和排出侧气体端口54分别被形成在吸入侧气体通道51和排出侧气体通道52的正上方,一个管连接器60可附连在允许压缩机被安装的空间内、在压缩机上方,但是另一管连接器60沿压缩机的横向方向过多地突出,且与相邻物体(发动机或其他辅助设备)干涉,这不方便地使得不能将压缩机安装在有限安装空间中。 
为了这个原因,为了限制管连接器60沿横向方向的突出长度(沿气缸体的切向方向的突出量),当从壳体上方观察时,如图9所示,设置在壳体上方的吸入侧气体端口和排出侧气体端口应该优选地沿轴向线平行设置在 压缩机的轴线上方(在垂直于轴线的水平宽度的中间部分处)。 
但是,由于吸入侧气体通道和排出侧气体通道在气缸体中沿轴向方向延伸,并平行设置,以便彼此沿圆周方向偏离,因此,如果试图沿轴向线平行设置吸入侧气体端口和在排出方向上的气体端口,则不能实现这样的构造,因为每个气体端口不能被布置在相应气体通道的正上方。 
此外在这种类型的压缩机中,前和后振动由于压缩反作用力而较大,且反作用力随后通过旋转斜板被传递到气缸体,且能量被辐射到外部作为压缩机的振动。为了这个原因,压缩机被设计为以便通过气缸体的刚度和止推轴承吸收振动,该止推轴承被插置在旋转斜板和气缸体之间,并接收旋转斜板的推力负载。但是如果前侧气缸体的形状和后侧汽缸体的形状不同,则刚度不相等,这容易地导致接收推力负载的部分的局部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已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被制成,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其能够使得管连接器沿压缩机的横向方向的突出更小,该管连接器被设置到汽缸盖,并且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往复式压缩机,其使得能够降低在该结构内接收压缩机的推力负载的滑动接触部分的局部磨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往复式压缩机包括: 
前侧气缸体,其中形成有前侧气缸孔, 
后侧气缸体,其中形成有后侧气缸孔, 
曲柄腔室,通过组装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而形成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之间, 
轴,延伸穿过所述曲柄腔室,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中, 
旋转斜板,其被设置在所述曲柄腔室中并可被所述轴旋转, 
双头活塞,其每个被插入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的彼此面对的相应气缸孔中,且通过所述旋转斜板的旋转而往复运动, 
沿所述轴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被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中的所述气缸孔的节圆之外, 
吸入侧气体通道,通过连接在所述前侧气缸体中形成的所述用于形成吸 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在所述后侧气缸体中形成的所述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而形成, 
排出侧气体通道,通过连接在所述前侧气缸体中形成的所述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在所述后侧气缸体中形成的所述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而形成, 
吸入侧气体端口,其通向所述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并被设置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中的一个中, 
排出侧气体端口,其通向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并被设置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中的另一个中,以及 
分隔壁,其将所述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所述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分隔,并被布置为使得,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的每个中,与所述气体端口相连通的所述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大于不与所述气体端口相连通的所述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 
其中,当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被组装时,各所述分隔壁沿轴向方向彼此接触。 
连同吸入侧气体通道和排出侧气体通道,在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的每个中,与气体端口(吸入侧气体端口和排出侧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被形成为大于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当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被组装时,使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和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分隔的各分隔壁沿轴向方向彼此接触。因而,在各气缸体中,气体端口(吸入侧气体端口和排出侧气体端口)可以被设置为更靠近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气体通道,从而吸入侧气体端口和排出侧气体端口可以被设置为尽可能多地更靠近中心。为了这个原因,即使具有截止阀的管连接器设置在每个气体端口上,该管连接器大致垂直于压缩机的轴线并沿气缸体的周边的切向方向延伸,管连接器沿压缩机的横向方向的突出量可以被明显减小。 
通向曲柄腔室的进油口优选地被设置在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的至少一个中的分隔壁处。 
如上所述,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被 制成为大于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当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被组装时,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的各分隔壁沿轴向方向彼此接触。因此,分隔壁的宽度足够厚以具有进油口,且利用该宽的分隔壁,可以刺穿进油口,而不会干涉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和气体端口。 
这意味着形成在各个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中的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用于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用于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以及吸入侧气体端口和排出侧气体端口均不关于一平面对称设置,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在所述平面上,且它们也不关于包含轴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设置。一方面,前侧气缸孔、后侧气缸孔和曲柄腔室优选地设置为分别关于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之间的连接平面对称,且它们还分别关于包含轴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 
这样的构造可减小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的刚度的不一致性,且压缩反作用力可通过旋转斜板均匀地传递到各气缸体。 
此外,当在安装部分处形成用于固定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的结合的安装腿部时,安装腿部被优选地设置为关于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之间的连接平面对称,以便减少每个气缸体的刚度的不一致性,且进一步优选地被形成为关于包含轴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往复式压缩机还可以单独或结合地包括以下特征: 
-所述前侧气缸孔、所述后侧气缸孔和所述曲柄腔室被设置为分别关于连接平面对称,且还设置为分别关于包含所述轴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在该连接平面上连接; 
-所述吸入侧气体端口和所述排出侧气体端口各自被设置为更靠近将所述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所述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分隔的所述分隔壁; 
-通向所述曲柄腔室的进油口被设置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的至少一个中的所述分隔壁处; 
-所述吸入侧气体端口和所述排出侧气体端口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截止阀的管连接器,该管连接器被设置为大致垂直于所述压缩机的轴线,且沿所述气缸体的周边的切向方向延伸; 
-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在安装部分处具有用于固定所述 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的安装腿部,所述安装腿部被形成为关于连接平面对称,且还设置为关于包含所述轴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在该连接平面上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连同形成在气缸体中的吸入侧气体通道和排出侧气体通道,在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的每个中,与气体端口(吸入侧气体端口、排出侧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被制成为大于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且因为在组装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时,使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和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分隔的各分隔壁沿轴向方向彼此接触,吸入侧气体端口和排出侧气体端口可被布置为尽可能多地更靠近中心,减少管连接器沿横向方向的突出量。因而,压缩机可避免对发动机和压缩机附近的辅助设备的干涉,由此使得将压缩机安装在有限空间中。 
此外,尽管在前侧气缸体中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和在后侧气缸体中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关于两个气缸体之间的连接平面不对称,但是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可具有相同的形状,且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也可具有相同形状。因此,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可使用相同模具被制造。 
此外,通过布置形成在前侧气缸体中的前侧气缸孔、形成在后侧气缸体中的后侧气缸孔以及关于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之间的连接平面对称的曲柄腔室,还通过将它们设置为关于包含轴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的刚度的不一致性被明显减少,以消除滑动部分的局部磨损。不一致性和局部磨损还通过设置安装腿部而被减少,所述安装腿部被设置在相应气缸体上、关于前侧气缸体和后侧气缸体之间的连接平面对称,且还关于包含轴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 
附图说明
图1是沿图2(b)中的A-A线的截面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往复式压缩机的总体结构。 
图2是显示了图1中的往复压缩机的示意图,(a)是从上方观察的视图,(b)是从前侧观察的视图。 
图3是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往复式压缩机的气缸体的视图,(a)是前侧气缸体的从连接平面观察的视图(从图1的α-α线观察的视图),(b)是后侧气缸体的从连接平面观察的视图(从图1的β-β线观察的视图)。 
图4(a)是沿图2(a)的B-B线的截面视图,显示了吸入侧气体通道,图4(b)是沿图2(a)的C-C线的截面视图,显示了排出侧气体通道。 
图5是沿图2(b)中的D-D线的截面视图,显示了吸入侧气体通道和排出侧气体通道的从上方观察的视图。 
图6是解释一种状态的图,在该状态中,形成在前侧气缸体中的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在形成在后侧气缸体中的相同空间上叠置。 
图7(a)是显示构成传统往复式压缩机的气缸体的图,并且是后侧气缸体的从连接平面观察的视图(从图8的γ-γ线观察),图7(b)是显示管连接器的平面视图,该管连接器附连到气缸体的气体端口。 
图8是传统往复式压缩机的平面视图,其通过使吸入侧气体端口和排出侧气体端口沿圆周方向偏离而设置。 
图9是显示往复式压缩机的视图,其中,图8中示出的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侧气体端口和排出侧气体端口沿轴向方向平行设置。 
附图标记列表 
1往复式压缩机(压缩机) 
2前侧气缸体 
3后侧气缸体 
10曲柄腔室 
16轴 
20前侧气缸孔 
21、31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 
22、32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 
23、33分隔壁 
24、34安装腿部 
30后侧气缸孔 
35进油口 
40活塞
51吸入侧气体通道 
52排出侧气体通道 
53吸入侧气体端口 
54排出侧气体端口 
60管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例子,在图1和图2中示出用于大型车辆(诸如巴士)的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的往复式压缩机1,其使用制冷剂作为工作流体。 
本实用新型的往复式压缩机1包括前侧气缸体2、组装在前侧气缸体2上的后侧气缸体3、通过阀板4组装在前侧气缸体的前侧(在图1的左侧)的前盖5,通过阀板6组装在后侧气缸体3的后侧(在图1的右侧)的后盖7,其中,阀板4插置在前盖5和前侧气缸体2的前侧之间,阀板6插置在后盖7和后侧气缸体3的后侧之间。前盖5、阀板4、前侧气缸体2、后侧气缸体3、阀板6和后盖7沿轴向方向通过紧固螺栓8紧固,以构造压缩机的壳体。 
在壳体中,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被组装以在其之间限定曲柄腔室10和通向该曲柄腔室的储油腔室11。 
在曲柄腔室10中,轴16被径向轴承14、15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径向轴承被控制在轴支撑孔12、13中,所述轴支撑孔形成在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中,并且所述轴的一端从前盖5突出。此外,轴密封腔室17被布置在轴16的轴向端和前盖5之间,且轴密封构件18被设置在轴密封腔室17中。轴密封材料18被构造为用于防止制冷剂从轴16和前盖5的间隙泄露到压缩机外面。 
另外,电磁离合器(未示出)被设置在轴16的从前盖5突出的端部,来自发动机(未示出)的动力通过电磁离合器被供应给轴。 
多个气缸孔20、30与轴支撑孔12、13平行并以规则间隔沿着虚拟圆的相应圆周,分别形成在相应的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中,其中虚拟圆的中心是轴支撑孔12、13,如图3所示。当前侧气缸体20和后侧气缸体30 被组装时,形成在前侧气缸体2中的气缸孔20和形成在后侧气缸体3中的后侧气缸孔30以使彼此面对的气缸孔20和气缸孔30的各自的中心线连成直线的方式布置。 
另外,双头活塞40,在它们的两个端部处均具有头部,所述双头活塞40被插入在相应气缸体2、3中的相应气缸孔20、30中,且其以往复方式在气缸孔20中前后可滑动地移动,压缩腔室41、42被限定在双头活塞40和阀板4、6之间。 
与轴16一体地形成的旋转斜板43被包封在曲柄腔室10中,从而当轴16旋转时,旋转斜板43旋转。旋转斜板43经由止推轴承44、45被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可旋转地支撑,且其周边部分通过一对大致半球形的鞋部46、47与形成在双头活塞40的中心处的保持凹部48关联,该鞋部被设置以便夹住前和后周边部分。 
因而,当轴16以及旋转斜板43旋转时,旋转斜板43的旋转运动通过鞋部46、47被转换为双头活塞40的往复运动,以改变压缩腔室41、42的容量。 
在各阀板4、6上,形成有被相应吸入阀打开和关闭的吸入孔4a、6a以及被相应排出阀打开和关闭的排出孔4b、6b,该吸入孔和排出孔与相应气缸孔20、30对应。在前盖5和后盖7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包封要被供应给压缩腔室41、42的制冷剂的吸入腔室5a、7a和用于包封从压缩腔室41、42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的排出腔室5b、7b。在该例中,吸入腔室5a、7a分别大致形成在前盖5和后盖7的中心,且排出腔室5b、7b形成在吸入腔室5a、7a周围。 
此外,在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的上部部分处,吸入侧气体通道51和排出侧气体通道52沿轴16的轴向方向设置,以便延伸通过两个气缸体,如图4所示。吸入侧气体通道51和排出侧气体通道52被形成为彼此沿圆周方向偏离,并且被形成为大致彼此平行。吸入侧气体通道51通过形成在阀板4、6中的敞开孔4c、6c通向形成在前盖5和后盖7中的吸入腔室5a、7a,且包括在前侧气缸体2中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1,和在后侧气缸体3中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31。排出侧气体通道52通过形成在阀板4、6中的敞开孔4d、6d通向形成在前盖5和后盖7中的排出腔室5b、7b,且包括在前侧气缸体2中沿轴向方 向延伸的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2和在后侧气缸体3中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32。 
此外在该例中,用于从外部循环吸入制冷剂的吸入侧气体端口53形成在后侧气缸体3的上部(上表面),用于将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到外部循环的排出侧气体端口54形成在前侧气缸体2的上部(上表面)。吸入侧气体端口53被设置在吸入侧气体通道51正上方,且被形成为以便穿过后侧气缸体3的在后侧限定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31的侧壁,排出侧气体端口54被设置在排出侧气体通道52的正上方,且被形成为以便穿过前侧气缸体2的在前侧限定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2的侧壁。 
从在吸入侧上的形成在后侧气缸体3中的气体端口53吸入的制冷剂穿过吸入侧气体通道51通过阀板4、6的敞开孔4c、6c被送至前盖5和后盖7的吸入腔室5a、7a,并通过阀板4、6的吸入孔4a、6a从吸入腔室5a、7a进入压缩腔室41、42中,然后通过活塞40的往复运动压缩,并在此之后通过阀板4、6的排出孔4b、6b到达排出腔室5b、7b,并通过阀板4,6的敞开孔4d、6d穿过排出侧气体通道52从形成在前侧气缸体2中的排出侧气体端口54排出。另外,用于将内部压力释放到吸入腔室以使曲柄腔室中的压力稳定的释放通道(未示出)形成在限定曲柄腔室10的气缸体中。释放通道通过形成在阀板4、6中的释放孔4e、6e与吸入腔室连通。 
在上述构造中,如图5所示,吸入侧气体通道51和排出侧气体通道52被布置在相应的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中,从而分隔壁23、33被设置为沿圆周方向不完全重合,所述分隔壁23、33使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1、31和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2、32分隔。 
因此,用于形成与气体端口侧部(吸入侧气体端口53和排出侧气体端口54)相连通的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被形成为大于在不与气体端口53、54相连通的侧部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且关于穿过轴的轴线的垂直平面不对称。 
具体地,吸入侧气体通道51和排出侧气体通道52的圆周侧表面(在圆周上距分隔壁最远的侧表面)在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之间没有沿圆周方向偏离(沿圆周方向形成在相同位置处)。另一方面,形成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22、31的分隔壁23、33的侧表面被定位为,比形成不与相应气缸体中的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 21、32的分隔壁的侧部,更靠近压缩机上表面的中心线。 
为了这个原因,在后侧气缸体3中,与吸入侧气体端口53相连通的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31的圆周宽度被形成为大于不与吸入侧气体端口53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32的圆周宽度。并且,在前侧气缸体2中,与排出侧气体端口54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2的圆周宽度被形成为大于不与排出侧气体端口54相连通的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1的圆周宽度。换句话说,假定在后侧气缸体3中,与吸入侧气体端口53相连通的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31的圆周宽度是I,不与吸入侧气体端口53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32的圆周宽度是II,在前侧气缸体2中,与排出侧气体端口54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2的圆周宽度是III,在前侧气缸体2中,不与排出侧气体端口54相连通的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1的圆周宽度是IV,它们被形成为以便满足I>II、III>IV)。 
另外,在该例中,与后侧气缸体3的吸入侧气体端口53相连通的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31和与前侧气缸体2的排出侧气体端口54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2被制成为,当从接触的端面观察时具有相同的形状,且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31的圆周宽度I和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2的圆周宽度III被形成为相等。 
此外,不与后侧气缸体3的吸入侧气体端口53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32和不与前侧气缸体2的排出侧气体端口54相连通的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1被制成为,当从接触的端面观察时具有相同的形状,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32的圆周宽度II和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21的圆周宽度IV被形成为相等。 
另外,当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被组装时,如图6所示,将与气体端口(吸入侧气体端口53、排出侧气体端口54)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和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分隔的各分隔壁23、33不关于连接平面对称,但是,它们被构造以便沿压缩机的轴向方向接触,从而在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之间的密封可以被确保。 
另外,用于将油引入到压缩机中的进油口35被至少刺穿到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中的任一个(在该例中,为后侧气缸体的分隔壁33)。进油 口35被油塞36塞住。 
即使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被构造为和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相同(II→I,IV→III),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可以被组装为使得,各分隔壁沿轴向方向彼此接触,密封表面被固定,但是分隔壁的宽度本身将变得更窄,这使得在不干涉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或气体端口的情况下不能构造进油口35。为了这个原因,在当前例子中,只有将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宽度制成为更大,由此分隔壁23、33确保足够的宽度,用于使得能在没有与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或气体端口干涉时刺穿进油口35。 
另一方面,当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被组装时,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的相应气缸孔20、30、曲柄腔室10和储油腔室11被形成为关于连接平面对称,且进一步形成为关于包含轴16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此外,在各气缸体2、3的圆周表面上,形成有一对安装腿部24、34,该安装腿部朝向横向方向突出,且形成在前侧气缸体2上的安装腿部24和形成在后侧气缸体3上的安装腿部34被形成为关于在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之间的连接平面对称,及被进一步形成为相对于包含轴16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 
另外,关于上述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22、31的圆周宽度被制成为大于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21、32的圆周宽度,但是由于从相应组装表面观察的形状被形成为除了进油口35之外具有相同形状,如图3所示(如上所述,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22、31被设置为以便具有相同形状,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21、32被形成为具有相同形状,且当从组装表面观察时气体端口的位置被形成在相同位置处),因此,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可以使用相同的胎模制造。关于后侧气缸体3,进油口35然后被刺穿在分隔壁33中。 
因此,根据上述构造,吸入侧气体端口53和排出侧气体端口54可被设置为尽可能更靠近中心,这使得减少了具有截止阀的管连接器60的突出长度,该管连接器60沿气缸体横向(沿切向方向)与每个端口连接。此外,不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被制成为小于 与气体端口相连通的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这使得确保具有分隔壁23、33的足够宽度,这使得可以在没有干涉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和气体端口的情况下刺穿进油口35。 
此外,气缸孔20、30、曲柄腔室10,且还在该例中,储油腔室11、安装腿部24、34被形成为关于在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之间的连接平面对称,并被形成为关于包含轴16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这使得可以将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的刚度制造为实质上相同,减少止推轴承44、45和气缸体(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的受到推力负载的可滑动部分的局部磨损。 
此外,前侧气缸体2和后侧气缸体3使用相同的胎模制造,且进油口35可被然后刺穿到作为后侧气缸体3使用的气缸体的分隔壁33中,这消除了使用不同胎模生产各个气缸体的负担,这使得减少了费时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本。 
上述例子显示了一种构造,其中,进油口35被形成在后侧气缸体3的分隔壁33上的例子,但是代替该构造或与该构造一起,进油口能够布置在前侧气缸体2的分隔壁23上。 

Claims (6)

1.一种往复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侧气缸体,其中形成有前侧气缸孔,
后侧气缸体,其中形成有后侧气缸孔,
曲柄腔室,其通过组装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而形成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之间,
轴,其穿过所述曲柄腔室,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中,
旋转斜板,其被设置在所述曲柄腔室中并可被所述轴旋转,
双头活塞,其每个被插入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的彼此面对的相应气缸孔中,且通过所述旋转斜板的旋转而往复运动,
沿所述轴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被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中的所述气缸孔的节圆之外,
吸入侧气体通道,通过连接在所述前侧气缸体中形成的所述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在所述后侧气缸体中形成的所述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而形成,
排出侧气体通道,通过连接在所述前侧气缸体中形成的所述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在所述后侧气缸体中形成的所述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而形成,
吸入侧气体端口,其通向所述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并被设置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中的一个中,
排出侧气体端口,其通向所述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并被设置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中的另一个中,以及
分隔壁,其将所述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所述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分隔,并被布置为使得,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的每个中,与所述气体端口相连通的所述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大于不与所述气体端口相连通的所述用于形成气体通道的空间的圆周宽度,
其中,当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被组装时,各所述分隔壁沿 轴向方向彼此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压缩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气缸孔、所述后侧气缸孔和所述曲柄腔室被设置为分别关于连接平面对称,且还设置为分别关于包含所述轴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在该连接平面上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复式压缩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侧气体端口和所述排出侧气体端口各自被设置为更靠近将所述用于形成吸入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和所述用于形成排出侧气体通道的空间分隔的所述分隔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复式压缩机,
其特征在于,通向所述曲柄腔室的进油口被设置在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的至少一个中的所述分隔壁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复式压缩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侧气体端口和所述排出侧气体端口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截止阀的管连接器,该管连接器被设置为大致垂直于所述压缩机的轴线,且沿所述气缸体的周边的切向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复式压缩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在安装部分处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的安装腿部,
其中,所述安装腿部被形成为关于连接平面对称,且还设置为关于包含所述轴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所述前侧气缸体和所述后侧气缸体在该连接平面上连接。 
CN201220130945.1U 2011-03-30 2012-03-30 往复式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301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1731 2011-03-30
JP2011001731U JP3168382U (ja) 2011-03-30 2011-03-30 往復動式圧縮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33014U true CN202833014U (zh) 2013-03-27

Family

ID=469351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0636.0A Active CN102734117B (zh) 2011-03-30 2012-03-30 往复式压缩机
CN20122013094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3014U (zh) 2011-03-30 2012-03-30 往复式压缩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0636.0A Active CN102734117B (zh) 2011-03-30 2012-03-30 往复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17487B2 (zh)
JP (1) JP3168382U (zh)
CN (2) CN1027341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4117A (zh) * 2011-03-30 2012-10-17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往复式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80875A (ja) * 1987-05-13 1988-11-17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斜板式圧縮機の吸入ガス案内機構
JPH06147116A (ja) * 1992-11-13 1994-05-27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ピストン型圧縮機
JP3608299B2 (ja) * 1996-07-09 2005-01-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両頭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KR100659570B1 (ko) * 2003-02-18 2006-12-19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압축기
JP2005330831A (ja) * 2004-05-18 2005-12-02 Sanden Corp 車載エアコン用多気筒往復動圧縮機
KR101031812B1 (ko) * 2005-12-26 2011-04-29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압축기
JP3153200U (ja) 2009-06-15 2009-08-27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ピストン型圧縮機
JP3168382U (ja) * 2011-03-30 2011-06-09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往復動式圧縮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4117A (zh) * 2011-03-30 2012-10-17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往复式压缩机
CN102734117B (zh) * 2011-03-30 2016-05-25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往复式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51345A1 (en) 2012-10-04
US8317487B2 (en) 2012-11-27
CN102734117A (zh) 2012-10-17
CN102734117B (zh) 2016-05-25
JP3168382U (ja)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30317B2 (ja) 両頭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US4534710A (en) Swash-plate-type compressor having suction and discharge damping chambers
JP6776377B2 (ja) ロータリーシリンダ・エンタルピー増加・ピストン式圧縮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エアコンシステム
CN202833014U (zh) 往复式压缩机
US8485794B2 (en)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with rotary valve
CN101725531B (zh) 回转式压缩机
US7862307B2 (en) Swash plate compressor
JPH036873Y2 (zh)
JPS63280875A (ja) 斜板式圧縮機の吸入ガス案内機構
CN202326090U (zh) 压缩机排气消音结构
KR101981096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US20140086760A1 (en) Compressor
US7607897B2 (en)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CN102449306B (zh) 用于压缩机的轻重量曲轴箱铸件
CN101691867B (zh) 一种双环相交型回转式压缩机气缸的排气结构
WO2015190551A1 (ja) 圧縮機
CN104121166A (zh) 双缸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
CN110966203A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CN210889319U (zh) 压缩机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02579187U (zh) 具有直接排放端盖的压缩机
CN211116467U (zh) 一种无油抽真空机压缩机
JP3137393U (ja) ピストン型圧縮機
CN109595166B (zh) 压缩机
KR20170071048A (ko) 오일 분리기를 구비하는 사판식 압축기
KR200282901Y1 (ko) 압축기하우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