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30668U - 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30668U
CN202830668U CN 201220468578 CN201220468578U CN202830668U CN 202830668 U CN202830668 U CN 202830668U CN 201220468578 CN201220468578 CN 201220468578 CN 201220468578 U CN201220468578 U CN 201220468578U CN 202830668 U CN202830668 U CN 202830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hand rotation
craspedodrome
rotation bridge
pon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685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逊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4685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30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30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306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包括第二直行桥和第一直行桥,第一直行桥横跨于第二直行桥上方,第一直行桥和第二直行桥上均设有双向车道,第一直行桥和第二直行桥的底部均通过支撑柱与地面连接;第一直行桥上安装第二右转桥、第一右转桥、第三右转桥和第四右转桥;第二右转桥入口端和第一右转桥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直行桥的双向车道连接;第二右转桥的出口端和第一右转桥的入口端分别与第二直行桥的同向车道连接,且位于第一直行桥的两侧;第三右转桥的出口端和第四右转桥的入口端分别与第一直行桥的双向车道连接;第三右转桥入口端和第四右转桥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直行桥的同向车道连接。

Description

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交桥,确切地说是一种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快速机动车道立交桥占地大,与普通机动车道的连接离路口远。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分流不彻底。快速机动车道的左转方式一般为右侧分流、右转270度合流到相交叉的车道,或右侧分流、左转270度合流到相交叉的车道。还有的直接左转方式考虑到车道的坡度、净高、分流口、合流口及转弯半径等因素,其设计还有欠缺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它是一个适合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共同使用的多功能立体交通系统,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包括第二直行桥和第一直行桥,第一直行桥横跨于第二直行桥上方,第一直行桥和第二直行桥上均设有双向车道,第一直行桥和第二直行桥的底部均通过支撑柱与地面连接;第一直行桥上安装第二右转桥、第一右转桥、第三右转桥和第四右转桥;第二右转桥入口端和第一右转桥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直行桥的双向车道连接;第二右转桥的出口端和第一右转桥的入口端分别与第二直行桥的同向车道连接,且位于第一直行桥的两侧;第三右转桥的出口端和第四右转桥的入口端分别与第一直行桥的双向车道连接;第三右转桥入口端和第四右转桥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直行桥的同向车道连接,且位于第一直行桥的两侧;第一右转桥和第四右转桥分别位于第二直行桥的两侧,第二右转桥和第三右转桥分别位于第二直行桥的两侧;第一直行桥上安装第一左转桥、第二左转桥、第三左转桥和第四左转桥;第一左转桥入口端、第三右转桥入口端、第二右转桥的出口端和第四左转桥的出口端均位于第一直行桥的同一侧;第一右转桥的入口端、第三左转桥的入口端、第二左转桥的出口端和第四右转桥的出口端均位于第一直行桥的另一侧,第一左转桥的入口端、第三右转桥的入口端、第二左转桥的出口端和第四右转桥的出口端均位于第二直行桥的同一方向的车道上;第二右转桥的出口端、第四左转桥的出口端、第一右转桥的入口端和第三左转桥的入口端均位于第二直行桥的另一方向的车道上;第一左转桥的出口端、第一右转桥的出口端、第二右转桥的入口端和第二左转桥的入口端均位于第二直行桥的一侧;第三左转桥的出口端、第三右转桥的出口端、第四右转桥入口端和第四左转桥的入口端均位于第二直行桥的另一侧;第一左转桥的出口端、第一右转桥的出口端、第四右转桥的入口端和第四左转桥的入口端均位于第一直行桥的一个方向的车道上,第二左转桥的入口端、第二右转桥的入口端、第三右转桥的出口端和第三左转桥的出口端均位于第一直行桥的另一个方向的车道上;第二右转桥与第一左转桥上下重叠,第二左转桥与第一右转桥上下重叠,第四左转桥与第三右转桥上下重叠,第四右转桥与第三左转桥上下重叠;每对上下重叠的左转桥与右转桥之间均安装有支撑物。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直行桥下方安装环形桥体;环形桥体的四周分别与第一桥体、第二桥体、第三桥体和第四桥体连接;第一桥体、第二桥体、第三桥体、第四桥体和环形桥体分别通过支撑物与地面连接;第一桥体上设有第一连接桥,第一连接桥的上端与第一直行桥连接,第三桥体上设有第三连接桥,第三连接桥的上端与第一直行桥连接;第二桥体上设有第二连接桥,第二连接桥的上端与第二直行桥连接,第四桥体上设有第四连接桥,第四连接桥的上端与第二直行桥连接,第一连接桥、第二连接桥、第三连接桥、第四连接桥两侧的桥体与地面连接。所述环形桥体下方的地面上设有非机动车环岛车道,非机动车环岛车道的四周设有四个停车场;四个停车场分别通过支撑物与第一桥体、第二桥体、第三桥体和第四桥体连接;非机动车环岛车道的内侧开设地下广场,地下广场的四周设有地下通道,每个地下通道的出入口与地下广场相通;每个停车场两侧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所述第一桥体、第二桥体、第三桥体和第四桥体的下向行桥段处各安装一个车站。所述第一右转桥、第二左转桥、第三左转桥、第四右转桥、第三右转桥、第四左转桥、第一左转桥和第二右转桥的转弯路段均为水平路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占地少,土方开挖量小,仅为下沉式立交桥的1/10左右,结构紧凑。城市一级街道路口无需征地即可建造,可提高路网密度。二、机动车车道地上布置,车不走低,避免雨季被淹。三、车道分流口及合流口依次排列,左侧车道直接左转,符合人在方向、空间思维上的习惯。匝道无迂回,无纵坡,有足够的长度来实现车辆加减速。使行车更加安全。四、公交车专用停靠车道外凸式设计,与传统的港湾式设计相比,公交车进出方便,容易靠站。五、公交车站设置在立交桥的下行方向,与乘客想去的方向一致,站与站的距离近,乘客换乘方便。六、非机动车道环岛直径大,通过能力强。七、行人通过十字路口安全、快捷。八、桥下空间便于利用,可用于停车、书报亭、零售等。九、快速机动车道、普通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交车站、连接辅道、绿化带综合布置,在不适宜修建地铁及轻轨的城市繁华路段、中心地带最能体现它的优越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的最上两层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的地上一层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的地面及地下设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所述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的地上一层桥与地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第一直行桥 102第二直行桥 103第一右转桥 104第二左转桥 105第三左转桥 106第四右转桥 107第三右转桥 108第四左转桥 109第一左转桥 110第二右转桥 201第一桥体 202第二桥体 203第三桥体 204第四桥体 205第一连接桥 206第二连接桥 207第三连接桥 208第四连接桥 209环形桥体 210车站 301地下广场 302出入口 303地下通道 304非机动车环形车道  305停车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包括第一直行桥101和第二直行桥102。第一直行桥101横跨于第二直行桥102上方,第一直行桥101和第二直行桥102上均设有双向车道,第一直行桥101和第二直行桥102的底部通过支撑柱与地面连接。第一直行桥101上安装第二右转桥110、第一右转桥103、第三右转桥107和第四右转桥106。第二右转桥110入口端和第一右转桥103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直行桥101的双向车道连接,第二右转桥110的出口端和第一右转桥103的入口端分别与第二直行桥102的同向车道连接,且位于第一直行桥101的两侧;第三右转桥107的出口端和第四右转桥106的入口端分别与第一直行桥101的双向车道连接,第三右转桥107入口端和第四右转桥106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直行桥102的同向车道连接,且位于第一直行桥101的两侧。第一右转桥103和第四右转桥106分别位于第二直行桥102的两侧,第二右转桥110和第三右转桥107分别位于第二直行桥102的两侧;第一直行桥101上安装第一左转桥109、第二左转桥104、第三左转桥105和第四左转桥108,第一左转桥109、第三右转桥107、第二右转桥110和第四左转桥108的一端均位于第一直行桥101的同一侧,第一右转桥103的入口端、第三左转桥105的入口端、第二左转桥104的出口端和第四右转桥106的出口端均位于第一直行桥101的另一侧,第一左转桥109、第三右转桥107、第二左转桥104和第四右转桥106的连地端均位于第二直行桥102的同一方向的车道上,第二右转桥110的出口端、第四左转桥108的出口端、第一右转桥103的入口端和第三左转桥105的入口端均位于第二直行桥102的另一方向的车道上;第一左转桥109的出口端、第一右转桥103的出口端、第二右转桥110的入口端和第二左转桥104的入口端均位于第二直行桥102的一侧,第三左转桥105的出口端、第三右转桥107的出口端、第四右转桥106入口端和第四左转桥108的入口端均位于第二直行桥102的另一侧,第一左转桥109的出口端、第一右转桥103的出口端、第四右转桥106的入口端和第四左转桥108的入口端均位于第一直行桥101的一个方向的车道上,第二左转桥104的入口端、第二右转桥110的入口端、第三右转桥107的出口端和第三左转桥105的出口端均位于第一直行桥101的另一个方向的车道上。为节省空间,如图1和图5所示,第二右转桥110与第一左转桥109上下重叠,第二左转桥104与第一右转桥103上下重叠,第四左转桥108与第三右转桥107上下重叠,第四右转桥106与第三左转桥105上下重叠。每对上下重叠的左转桥与右转桥之间均安装有支撑物,使上下桥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行车。 为降低立交桥的整体高度。机动车车道净高能满足大型公交车通过要求即可,非机动车车道及行人通道高度按楼层高度考虑即可。超高车辆可绕行普通路口。
参照图1阐述所述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的疏导交通的原理,图中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可经第一直行桥101直行跨过第二直行桥102,还可经第二右转桥110右转至第二直行桥102的东行车道,还可经第二左转桥104左转至第二直行桥102的西行车道;
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可经第一直行桥101直行跨过第二直行桥102,也可经第四右转桥106右转至第二直行桥102的西行车道,还可经第四左转桥108左转至第二直行桥102的东行车道;
自东而西行驶的车辆可经第二直行桥102直行由第一直行桥101下部穿过,也可经第三右转桥107右转至第一直行桥101的北行车道,还可经第一左转桥109左转至第一直行桥101的南行车道。
自西而东行驶的车辆可经第二直行桥102直行由第一直行桥101下部穿过,也可经第一右转桥103右转至第一直行桥101的南行车道,还可经第三左转桥105左转至第一直行桥101的北行车道。
为进一步疏导交通,提高通行能力,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直行桥102下方安装环形桥体209。环形桥体209的四周分别与第一桥体201、第二桥体202、第三桥体203和第四桥体204连接。第一桥体201、第二桥体202、第三桥体203、第四桥体204和环形桥体209分别通过支撑物与地面连接。第一桥体201上设有第一连接桥205,第一连接桥205的上端与第一直行桥101连接,第三桥体203上设有第三连接桥207,第三连接桥207的上端与第一直行桥101连接;第二桥体202上设有第二连接桥206,第二连接桥206的上端与第二直行桥102连接,第四桥体204上设有第四连接桥208,第四连接桥208的上端与第二直行桥102连接,第一连接桥205、第二连接桥206、第三连接桥207、第四连接桥208两侧的桥体与地面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环形桥体209下方的地面上设有非机动车环岛车道304,非机动车环岛车道304的四周设有四个停车场305,四个停车场305分别通过支撑物与第一桥体201、第二桥体202、第三桥体203和第四桥体204连接。非机动车环岛车道304的内侧开设地下广场301,地下广场301的四周设有地下通道303,每个地下通道303的出入口302与地下广场301相通。
每个停车场305两侧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行人可经由地下通道303和出入口302汇聚地下广场301内,而后根据各自需求再经由不同方向的地下通道303分流。停车场305内可停放非机动车或设置商店等设施。
为了公交车乘客换乘方便,减少站与站之间的路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桥体201、第二桥体202、第三桥体203和第四桥体204的下向行桥段处各安装一个车站210。
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所述第一右转桥103、第二左转桥104、第三左转桥105、第四右转桥106、第三右转桥107、第四左转桥108、第一左转桥109和第二右转桥110的转弯路段均为水平路段。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5)

1.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直行桥(102)和第一直行桥(101),第一直行桥(101)横跨于第二直行桥(102)上方,第一直行桥(101)和第二直行桥(102)上均设有双向车道,第一直行桥(101)和第二直行桥(102)的底部均通过支撑柱与地面连接;第一直行桥(101)上安装第二右转桥(110)、第一右转桥(103)、第三右转桥(107)和第四右转桥(106);第二右转桥(110)入口端和第一右转桥(103)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直行桥(101)的双向车道连接;第二右转桥(110)的出口端和第一右转桥(103)的入口端分别与第二直行桥(102)的同向车道连接,且位于第一直行桥(101)的两侧;第三右转桥(107)的出口端和第四右转桥(106)的入口端分别与第一直行桥(101)的双向车道连接;第三右转桥(107)入口端和第四右转桥(106)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直行桥(102)的同向车道连接,且位于第一直行桥(101)的两侧;第一右转桥(103)和第四右转桥(106)分别位于第二直行桥(102)的两侧,第二右转桥(110)和第三右转桥(107)分别位于第二直行桥(102)的两侧;第一直行桥(101)上安装第一左转桥(109)、第二左转桥(104)、第三左转桥(105)和第四左转桥(108);第一左转桥(109)入口端、第三右转桥(107)入口端、第二右转桥(110)的出口端和第四左转桥(108)的出口端均位于第一直行桥(101)的同一侧;第一右转桥(103)的入口端、第三左转桥(105)的入口端、第二左转桥(104)的出口端和第四右转桥(106)的出口端均位于第一直行桥(101)的另一侧,第一左转桥(109)的入口端、第三右转桥(107)的入口端、第二左转桥(104)的出口端和第四右转桥(106)的出口端均位于第二直行桥(102)的同一方向的车道上;第二右转桥(110)的出口端、第四左转桥(108)的出口端、第一右转桥(103)的入口端和第三左转桥(105)的入口端均位于第二直行桥(102)的另一方向的车道上;第一左转桥(109)的出口端、第一右转桥(103)的出口端、第二右转桥(110)的入口端和第二左转桥(104)的入口端均位于第二直行桥(102)的一侧;第三左转桥(105)的出口端、第三右转桥(107)的出口端、第四右转桥(106)入口端和第四左转桥(108)的入口端均位于第二直行桥(102)的另一侧;第一左转桥(109)的出口端、第一右转桥(103)的出口端、第四右转桥(106)的入口端和第四左转桥(108)的入口端均位于第一直行桥(101)的一个方向的车道上,第二左转桥(104)的入口端、第二右转桥(110)的入口端、第三右转桥(107)的出口端和第三左转桥(105)的出口端均位于第一直行桥(101)的另一个方向的车道上;第二右转桥(110)与第一左转桥(109)上下重叠,第二左转桥(104)与第一右转桥(103)上下重叠,第四左转桥(108)与第三右转桥(107)上下重叠,第四右转桥(106)与第三左转桥(105)上下重叠;每对上下重叠的左转桥与右转桥之间均安装有支撑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行桥(102)下方安装环形桥体(209);环形桥体(209)的四周分别与第一桥体(201)、第二桥体(202)、第三桥体(203)和第四桥体(204)连接;第一桥体(201)、第二桥体(202)、第三桥体(203)、第四桥体(204)和环形桥体(209)分别通过支撑物与地面连接;第一桥体(201)上设有第一连接桥(205),第一连接桥(205)的上端与第一直行桥(101)连接,第三桥体(203)上设有第三连接桥(207),第三连接桥(207)的上端与第一直行桥(101)连接;第二桥体(202)上设有第二连接桥(206),第二连接桥(206)的上端与第二直行桥(102)连接,第四桥体(204)上设有第四连接桥(208),第四连接桥(208)的上端与第二直行桥(102)连接,第一连接桥(205)、第二连接桥(206)、第三连接桥(207)、第四连接桥(208)两侧的桥体与地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桥体(209)下方的地面上设有非机动车环岛车道(304),非机动车环岛车道(304)的四周设有四个停车场(305),四个停车场(305)分别通过支撑物与第一桥体(201)、第二桥体(202)、第三桥体(203)和第四桥体(204)连接;非机动车环岛车道(304)的内侧开设地下广场(301),地下广场(301)的四周设有地下通道(303),每个地下通道(303)的出入口(302)与地下广场(301)相通;每个停车场(305)两侧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体(201)、第二桥体(202)、第三桥体(203)和第四桥体(204)的下向行桥段处各安装一个车站(2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右转桥(103)、第二左转桥(104)、第三左转桥(105)、第四右转桥(106)、第三右转桥(107)、第四左转桥(108)、第一左转桥(109)和第二右转桥(110)的转弯路段均为水平路段。
CN 201220468578 2012-09-14 2012-09-14 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0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68578 CN202830668U (zh) 2012-09-14 2012-09-14 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68578 CN202830668U (zh) 2012-09-14 2012-09-14 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30668U true CN202830668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42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6857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0668U (zh) 2012-09-14 2012-09-14 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306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8819A (zh) * 2015-07-02 2015-10-21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将既有城市高架桥改造成互通式立交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8819A (zh) * 2015-07-02 2015-10-21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将既有城市高架桥改造成互通式立交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3279A (zh) 应用在十字路口的综合交通枢纽
WO2011140926A1 (zh) 左行制两个"y"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CN202671992U (zh) 一种市中心立交桥
CN207073044U (zh) 桥隧组合式十字路口道路
CN201099830Y (zh) 城市五岔路口立交桥
CN102747661B (zh) 基于城市道路中的扭转式立交桥的结构及其用途
CN202559800U (zh) 横跨道路上空能驾车直进停车位的立体车库
CN205775679U (zh) 一种多功能十字立交桥
CN105951549A (zh) 一种多功能十字立交桥
CN209686174U (zh) 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
CN103088734B (zh)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CN102127886A (zh) 多功能隧道、道路泊车场
CN202124810U (zh) 交叉路口无障碍通行桥
CN202830668U (zh) 紧凑型高架快速机动车道及混合交通互通式立交桥
CN103215867B (zh) 桥面支撑带行走装置的组装式立交道路系统
CN101487214A (zh) 城市十字路口人性化多功能立交桥
CN108978384A (zh) 一种地上直行立交桥
CN211112965U (zh) 一种立体交通桥
CN202131550U (zh) 一种城市道路三层立交桥
CN102400425B (zh) 盘旋式立交桥
CN201006969Y (zh) T字型路口立交桥
CN202055131U (zh) 一种市中心立交桥
CN203200628U (zh) 桥面支撑带行走装置的组装式立交道路系统
CN203451962U (zh)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CN201915314U (zh) 一种非等分式五岔路口立交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