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12262U - 一种发光二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光二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12262U
CN202712262U CN 201220320890 CN201220320890U CN202712262U CN 202712262 U CN202712262 U CN 202712262U CN 201220320890 CN201220320890 CN 201220320890 CN 201220320890 U CN201220320890 U CN 201220320890U CN 202712262 U CN202712262 U CN 202712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glue
fluorescent
emitting diode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2089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平如
韦健华
马明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uf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uf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uf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uf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2089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12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12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122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LED芯片,填充在LED芯片周围的第二胶层,还包括覆盖在第二胶层上的至少一层第三印刷胶层,该第三印刷胶层为第二荧光胶层。即本实用新型中的LED的第二荧光胶层是印刷在第二荧光胶层表面(即LED的出光面)上的,由于荧光胶层是通过印刷形成的,荧光粉在荧光胶中的位置也相对固定,其在荧光胶中的分布也比现有的荧光粉在荧光胶中的位置分布均匀,可提高LED发光颜色的均匀性。另外,由于只需在LED芯片的发光面上设置荧光胶层,并非在LED的整个腔体中填充荧光胶,所需要荧光胶的用量较现有封装工艺少,进而可减少荧光粉的损耗,降低LED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发光二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领域中的发光二级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随着LED的发光效率不断提升,单位流明成本不断下降,白光LED已广泛应用于背光领域和照明领域,并逐步替代传统光源。LED封装形式已从单颗小尺寸芯片封装到多颗小尺寸芯片集成封装,以适应市场对高光通量的需要,并向大功率芯片共晶封装发展。现有的大功率LED如图1所示,包括基板10,基板10的正面设置有基板金属层12和基板金属层13,基板金属层12和基板金属层13是分开的;还包括倒装LED芯片11,倒装LED芯片固定在所述基板10正面的基板金属层12和13上,在倒装LED芯片11的周围填充有荧光胶14。从图1所示可知,现大功率LED的封装结构中,ED的整个腔体内都填充有荧光胶,所需荧光粉的用量大,提高了LED的制造成本高;另外,荧光胶中的荧光粉在胶水中的位置是随机分布的,易导致荧光粉在荧光胶中分布不均匀,进而导致点亮时,LED所发出的白光颜色均匀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解决现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中存在的荧光粉损耗大、LED制造成本高、发光颜色均匀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LED芯片,填充在所述LED芯片周围的第二胶层,还包括覆盖在所述第二胶层上的至少一层第三印刷胶层,所述第三印刷胶层为第二荧光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印刷胶层包括第三喷墨印刷胶层和/或第三微接触压印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多层第三印刷胶层时,各第三印刷胶层的厚度相等或各第三印刷胶层之间的厚度为递减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多层第三印刷胶层时,各第三印刷胶层的荧光粉浓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LED芯片发光面还覆盖有至少一层第一印刷胶层,所述第一印刷胶层为第一荧光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印刷胶层包括第一喷墨印刷胶层和/或第一微接触压印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多层第一印刷胶层时,各第一印刷胶层的厚度相等或各第一印刷胶层之间的厚度为递减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多层第一印刷胶层时,各第一印刷胶层的荧光粉浓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LED芯片,填充在LED芯片周围的第二胶层,还包括覆盖在第二胶层上的至少一层第三印刷胶层,所述第三印刷胶层为第二荧光胶层。即本实用新型中的LED的第二荧光胶层是印刷在第二荧光胶层表面(即LED的出光面)上的,由于荧光胶层是通过印刷形成的,因此荧光粉在荧光胶中的位置也相对固定,而并非随机分布,其在荧光胶中的分布也比现有的荧光粉在荧光胶中的位置分布均匀,可提高LED发光颜色的均匀性。另外,由于只需在LED芯片的发光面上设置荧光胶层,并非在LED的整个腔体中填充荧光胶,因此所需要荧光胶用量较现有封装工艺中所需用量少,进而可减少荧光粉的损耗,降低LED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LED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LED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LED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在其封装过程中,形成荧光胶胶层时,可采用印刷技术将荧光胶一层一层的印刷在相应的位置进而形成荧光胶层,在该过程中,荧光粉在荧光胶中的位置也相对固定,其在荧光胶中的分布也比现有的荧光粉在荧光胶中的位置分布均匀,可提高LED发光颜色的均匀性。同时,采用印刷技术印刷形成荧光胶时,荧光粉在荧光胶中的分布较均匀集中,且需要在相应的位置填充荧光胶,并不需要在LED的整个腔体中填充荧光胶,因此所需荧光胶用量较现有封装工艺少,可减少荧光粉的损耗,降低LED的制造成本。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2,图2所示的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20,设置在基板20上的LED芯片21,本实施例中的LED芯片为倒装LED芯片,芯片基板20的正面设置有正极金属层202和负极金属层201;LED芯片21通过覆晶焊接技术固定在芯片基板20上的正极金属层202和负极金属层201上。但本实施例中的LED芯片21和芯片基板20并不仅限于上述形式。例如LED芯片还可采用底面镀金或锡金,正面具有双电极的共晶焊LED芯片等。
在LED芯片21的周围填充有第二胶层,填充的第二胶层将LED芯片完全包裹;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胶层可优选为透明胶层23,但并不仅局限于透明胶层,还可选择其他类型的胶层,例如选择荧光粉浓度非常小的荧光胶胶层等。在第二胶层上还覆盖有通过印刷形成的至少一层第三印刷胶层,即第二荧光胶层22;本实施例中,印刷技术具体可采用喷墨印刷技术和/或微接触压印技术,当在印刷过程中只采用喷墨印刷技术或微接触压印技术时,则第二荧光胶层22只包括第三喷墨印刷胶层或第三微接触压印胶层;当印刷过程中,多次印刷时同时采用了喷墨印刷技术和微接触压印技术时(例如第一次印刷采用喷墨印刷技术,第二次印刷采用喷墨印刷技术),则第二荧光胶层22包括第三喷墨印刷胶层和第三微接触压印胶层。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一层第二荧光胶层可对应一次印刷,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二荧光胶层的具体层数并非随意设置的,而是根据LED芯片的光电性能参数具体选择设置的,例如,具体可根据LED的光色参数、显示参数具体设置,在印刷过程中,每次将第二荧光胶印刷在LED芯片的发光面上后,可对基于该LED发光芯片组成的LED进行光电性能参数测试,如果测试结果未在指定的范围内,则再在LED芯片发光面再次印刷第二荧光胶层,然后再测试,直到测试结果在指定的范围内,以使封装形成的LED能很好的达到所要求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多次印刷形成的各第二荧光胶层的厚度可以相等或各第二胶层之间的厚度可呈递减关系,例如,在印刷、测试过程中,在第二次印刷时,可在一定范围内印刷较厚的第二荧光胶层,然后对其进行测试,若测试结果未在指定范围内,然后根据测试结果选择下一次的印刷厚度(一般比前一次小)以对相应的光电性能参数进行微调,使光电性能参数能更精准的达到预期值,进而保证LED的发光效果。
同理,在印刷过程中,各第二荧光胶层中荧光粉的浓度也可相等或成递交消息,以达到灵活微调的功能。
可见,图2中所示的发光二极管,只在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有通过印刷形成的第二荧光胶层,相对现有的LED所用的荧光胶用量大大减少,降低了荧光粉的损耗;同时通过印刷形成的荧光胶层中荧光粉的分布也较现有的荧光粉的分布均匀,因此可提高LED发光颜色的均匀度。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3,图3在图2所示的LED的基础上,还包括在LED芯片21的发光面上通过印刷形成的第一印刷胶层,即第一荧光胶层24,也即图3中LED芯片的上表面区域所对应的封装胶从下往上依次为第一荧光胶层22、第二胶层23、第二荧光胶层24;且第一荧光胶层22和第二荧光胶层24所形成的方式可相同,也可包括第一喷墨印刷胶层和/或第一微接触压印胶层;第一荧光胶层24包括多层时,各层的厚度、以及荧光粉的浓度也可相同或呈递减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LED包括的第一荧光胶层22和第二荧光胶层24的类型可相同或不同,第一荧光胶层22和第二荧光胶层的厚度、荧光粉浓度等参数可相同,也可不同。例如,第一荧光胶层22可为具有黄色荧光粉的荧光胶层,第二荧光胶胶层24具体可为具有红色荧光粉的荧光胶层,二者按以上方式叠加在一起,可提高LED的显示指数;又例如,第一荧光胶层22可为具有绿色荧光粉的荧光胶层,第二荧光胶胶层24具体可为具有红色荧光粉的荧光胶层,二者按以上方式叠加在一起,可制造具有颜色还原能力好的LED。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LED芯片,填充在所述LED芯片周围的第二胶层,还包括覆盖在所述第二胶层上的至少一层第三印刷胶层,所述第三印刷胶层为第二荧光胶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印刷胶层包括第三喷墨印刷胶层和/或第三微接触压印胶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多层第三印刷胶层时,各第三印刷胶层的厚度相等或各第三印刷胶层之间的厚度为递减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多层第三印刷胶层时,各第三印刷胶层的荧光粉浓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发光面还覆盖有至少一层第一印刷胶层,所述第一印刷胶层为第一荧光胶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胶层包括第一喷墨印刷胶层和/或第一微接触压印胶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多层第一印刷胶层时,各第一印刷胶层的厚度相等或各第一印刷胶层之间的厚度为递减关系。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多层第一印刷胶层时,各第一印刷胶层的荧光粉浓度相同。
CN 201220320890 2012-07-04 2012-07-04 一种发光二极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12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20890 CN202712262U (zh) 2012-07-04 2012-07-04 一种发光二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20890 CN202712262U (zh) 2012-07-04 2012-07-04 一种发光二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12262U true CN202712262U (zh) 2013-01-30

Family

ID=47592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2089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12262U (zh) 2012-07-04 2012-07-04 一种发光二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122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4895A (zh) * 2013-11-01 2014-01-29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4895A (zh) * 2013-11-01 2014-01-29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18260U (zh) 双芯片发光二极管
US20040000867A1 (en) Package structure of a composite LED
TWI458139B (zh)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CN102738370B (zh) Led封装方法
TW201010125A (en) White light light-emitting diodes
CN106783821B (zh) 一种无荧光粉的全光谱led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CN103123950A (zh) 一种led光源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CN103050615B (zh) 一种高显色性白光led器件
CN205248309U (zh) 一种单向高光通量白光器件
CN203205454U (zh) 一种led光源的封装结构
CN202712262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
TWM454630U (zh) 混光發光二極體結構
CN202712264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
CN202712263U (zh) 一种led
CN201133611Y (zh) Led与oled相配合的三基色器件
CN102709280A (zh) 一种cob集成光源模块
CN103137839B (zh) 一种薄片型白光led封装结构
CN202917484U (zh) 具有远程荧光粉膜的cob结构
CN103137830B (zh) 一种导光棒式白光led封装结构
CN202678308U (zh) 一种cob集成光源模块
CN203415624U (zh) 一种高显色性白光led器件
CN206412359U (zh) 白光led模组芯片和白光led模组
CN212783493U (zh) 一种多色csp封装led
CN102867902A (zh) 提升白光一致性及改善光斑的led灯及其封装方法
CN204102937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