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11925U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11925U
CN202711925U CN 201220038116 CN201220038116U CN202711925U CN 202711925 U CN202711925 U CN 202711925U CN 201220038116 CN201220038116 CN 201220038116 CN 201220038116 U CN201220038116 U CN 201220038116U CN 202711925 U CN202711925 U CN 202711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coil
connecting portion
coil component
met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381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村俊文
福冈昌和
佐藤诚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da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d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11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119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部件。线圈部件具有:在卷绕有线圈(20)的棒状铁心(11)的两端部设置长方体状的凸缘铁心(12)而成的鼓状铁心体(10);载设于凸缘铁心的板状铁心体(30);以及至少两个板状的金属端子(40),在凸缘铁心的第二面(12b)上,所述至少两个板状的金属端子沿着凸缘铁心的第三面(12c)与第二面的交线部即缘部安装,该第三面与第一面及第二面双方正交,金属端子具备:与线圈的端部连接的线圈用连接部(41);与形成在基板上的配线图案连接的基板用连接部(43);将线圈用连接部和基板用连接部(43)连结的中间部(42);从中间部向侧方突出,并沿着第三面折弯的至少一个爪部(44)。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印制基板上进行表面安装的感应器等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线圈部件的结构,一直以来已知有各种方式,作为其一例,包括:铁心;卷绕于铁心的线圈;安装于铁心,对线圈的端部进行接线且与印制基板上的配线图案连接的金属端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将这种线圈部件向印制基板进行表面安装,能够作为除去噪声或调整电信号的感应器等而使用。在上述结构的线圈部件的组装时,例如通过电弧焊而使线圈的端部与金属端子接线,但通常为了防止金属端子的电位上升而将金属端子进行地面连接(接地)来进行接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86064号公报 
然而,在金属端子中的连接地面的部分有时伴随着该连接操作而发生劣化或变形,由于该劣化等而存在线圈部件的外观、性能、甚至其商品价值下降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持商品价值,且能容易地将金属端子与线圈接线的线圈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线圈部件具有: 
在卷绕有线圈的棒状铁心的两端部设置长方体状的凸缘铁心而成的鼓状铁心体; 
以与所述棒状铁心的轴平行架设的方式载设在两个所述凸缘铁心的对应的面上的板状铁心体;以及 
至少两个板状的金属端子,当将所述对应的面设为第一面时,在与所述第一面正交的所述凸缘铁心的第二面上,所述至少两个板状的金属端子 沿着所述凸缘铁心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二面的交线部即缘部安装,其中该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双方正交, 
所述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端子具备: 
与所述线圈的端部连接的线圈用连接部; 
沿着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的所述凸缘铁心的第四面折弯,且与形成在基板上的配线图案连接的基板用连接部; 
将所述线圈用连接部和所述基板用连接部连结的中间部; 
从所述中间部向侧方突出,并沿着所述第三面折弯的至少一个爪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凸缘铁心的第三面上形成有收容所述爪部的凹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板状铁心体的角部形成有收容所述线圈用连接部的切口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中,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爪部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分。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中,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爪部由两个爪部构成,所述两个爪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上下两端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线圈用连接部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缠绕用突起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中,优选的是,在该线圈部件的四角部分,分别在所述鼓状铁心体安装所述金属端子,该金属端子作为基板用连接部发挥功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棒状铁心的轴向中间部设有三角形的定位用切口部。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中,金属端子具备从连结线圈用连接部和基板用连接部的中间部突出且沿着第三面折弯的爪部,该第三面与安装有中间部的凸缘铁心的第二面正交。因此,通过将相对于中间部折弯的爪部接地连接,能够以外观上易显眼的中间部不会发生劣化等的方式将线圈的端部与金属端子接线,从而能够维持线圈部件的外观、性能,进而能够维持 其商品价值。尤其是在尺寸为几毫米左右以内的小的线圈部件中,其劣化等可能在线圈部件的功能方面造成较大影响,但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能够避免这种可能性。而且,当利用在棒状铁心卷绕线圈的绕线机进行接地连接时,根据该绕线机的结构,与对中间部进行接地连接相比,对从中间部突出而折弯的爪部进行接地连接能够简化线圈部件的组装作业。而且,能够以中间部、线圈用连接部不会发生劣化等的方式将线圈的端部与金属端子接线,因此能够利用该中间部将金属端子与其他的电子部件等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中,当在凸缘铁心的第三面上形成收容爪部的凹部时,例如通过使爪部收容并卡合于凹部,能够进行金属端子相对于凸缘铁心(鼓状铁心体)的定位,能够简化组装作业。而且,通过如上述使爪部卡合于凹部进行组装,能够确保将线圈用连接部和基板用连接部连结的延伸方向上的、金属端子相对于凸缘铁心的安装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中,通过在板状铁心体的角部形成收容线圈用连接部的切口部,例如在按照将板状铁心体载设于鼓状铁心体后将线圈的端部与金属端子接线的次序来组装线圈部件的情况下,能防止接线时的板状铁心体的损伤,且线圈的接线作业变得容易。与之相反地,在按照将线圈的端部与金属端子接线后将板状铁心体载设于鼓状铁心体的次序来组装线圈部件的情况下,当载设板状铁心体时,能够容易地从外部视觉辨认线圈用连接部与线圈的端部的连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构成上述线圈部件的金属端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线圈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100线圈部件 
10、110鼓状铁心体 
11、111棒状铁心 
12、112凸缘铁心 
12a第一面 
12b、112b第二面 
12c、112c第三面 
12d第四面 
13、113a、113b  凹部 
20线圈 
21端部 
30、130板状铁心体 
31、131端子用切口部(切口部) 
40、140金属端子 
41线圈用连接部 
41a缠绕用突起部 
42、142中间部 
43基板用连接部 
44、144a、144b爪部 
132定位用切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及图2,说明作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结构部件。 
如图1所示,线圈部件1包括:由铁氧体构成的鼓状铁心体10;导电性材料由绝缘材料覆盖且卷绕于鼓状铁心体10的线圈20;由铁氧体构成且载设在鼓状铁心体10上的板状铁心体30;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且安装于鼓状铁心体10的四个金属端子40。该线圈部件1例如是一边为几毫米左右以下的极小的部件,且作为感应器等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示了接线后的金属端子40,图2图示了接线前的金属端子40。而且,对于四个金属端子40,为了加以区别,根据对鼓状铁心体10的安装位置而利用带括号的40a、40b、40c、40d来标注编号。 
鼓状铁心体10包括:形成为棱柱状并在外周面卷绕有线圈20的棒状铁心11;在棒状铁心的轴向两端部形成的大致长方体的凸缘铁心12。在 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凸缘铁心12的六个面中,将与棒状铁心11的轴平行且载设板状铁心体30的面规定为第一面12a,与该第一面12a正交的面规定为第二面12b、与第一面12a及第二面12b双方正交的面规定为第三面12c、与第一面12a对置的面规定为第四面12d。这些第一面12a~第四面12d分别对应于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的第一面~第四面。在凸缘铁心12的第三面12c形成有对应于后述的爪部44的形状而凹陷的凹部13。 
板状铁心体30形成为大致矩形平板状,在四角部分形成有跨整个厚度方向设置的端子用切口部31。 
在对板状的导电性材料进行了冲裁加工后实施弯曲加工,由此,将金属端子40成形为图2所示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鼓状铁心体10的四角部分分别安装有金属端子40(40a~40d)的例子,这四个金属端子40a~40d除了左右对称这一点之外形成为同一形状,因此,这里以图1的跟前侧中央所示的金属端子40a为代表进行说明。 
金属端子40a包括:在上部形成的线圈用连接部41;与线圈用连接部41连接且沿着凸缘铁心12的第二面12b上下延伸形成的中间部42;与中间部42连接且沿着凸缘铁心12的第四面12d折弯约90度的基板用连接部43;中间部42部分地向侧方突出延伸而形成,且沿着凸缘铁心12的第二面12b及第三面12c折弯约90度的爪部44。在线圈用连接部41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缠绕用突起部41a。该金属端子40a中,线圈用连接部41、中间部42及基板用连接部43相连而沿着长度(上下)方向延伸,且沿着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侧方)方向突出地形成有爪部44。至少一个爪部设置在中间部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分。 
以上说明了线圈部件1的结构部件,以下,说明线圈部件1的组装工序。线圈部件1的组装工序大致分为以下说明的五个工序(步骤1~步骤5),按照步骤1~步骤5的顺序进行。 
首先,在步骤1中,使用粘接材料,对鼓状铁心体10的凸缘铁心12粘接固定四个金属端子40。此时,在金属端子40中,在中间部42的背面(与凸缘铁心12的第二面抵接的面)上涂敷粘接剂,使中间部42与第二面12b抵接,使基板用连接部43与第四面12d抵接,并将爪部44收容在 凹部13而与凹部13的底面抵接。 
根据对中间部42的粘接剂的涂敷量的不同,在使中间部42与第二面12b抵接时,粘接剂有时会从中间部42的背面溢出,溢出的粘接剂流入凹部13(凹部13与爪部44的间隙),因此,利用该粘接剂将凹部13和爪部44(通常其一部分)粘接固定。从而,基于粘接剂的鼓状铁心体10与金属端子40的粘接面积增大,能够提高粘接强度。 
由于如上述将凹部13和爪部44粘接,因此,即使在对金属端子40作用向侧方压出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金属端子40使其不会从鼓状铁心体10脱落。而且,由于爪部44收容在凹部13而上下移动受限制,因此,即使在对金属端子40作用上下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金属端子40使其不会从鼓状铁心体10脱落。 
即使万一在第二面12b与中间部42的粘接发生了剥离的情况下,由于爪部44收容并卡合于凹部13,因此也能够防止金属端子40从鼓状铁心体10脱落。而且,在粘接剂从中间部42的背面溢出时,通过使该溢出的粘接剂流入到从外部难以看见的凹部13与爪部44的间隙,能够防止粘接剂向从外部容易看见的部分(例如,第二面12b)溢出,从而能够维持线圈部件1的商品价值。 
接下来,在步骤2中,使用未图示的绕线机,在棒状铁心11的外周面上卷绕线圈20。此时,例如,抓住鼓状铁心体10的凸缘铁心12,使鼓状铁心体10以棒状铁心11的轴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并同时抽出作用一定张力的线圈20,由此,将线圈20卷绕于棒状铁心1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两个线圈20彼此反向地卷绕于棒状铁心11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使用绕线机而利用手工作业来进行该步骤2的作业。 
接下来,在步骤3中,将卷绕于棒状铁心11的线圈20的端部21分别缠绕于金属端子40的线圈用连接部41。此时,沿着凸缘铁心12的表面,将端部21拉出到缠绕用突起部41a附近,首先,利用缠绕用突起部41a的下部分缠绕于线圈用连接部41,接着,利用缠绕用突起部41a的上部分缠绕于线圈用连接部41。由此,将两个线圈20中的一个线圈20的两端部分别缠绕于例如金属端子40a和金属端子40b,并将另一个线圈20的两端部分别缠绕于其余的金属端子40c和金属端子40d。 
接下来,在步骤4中,将板状铁心体30从上方载置固定在凸缘铁心12的第一面12a上。此时,虽然线圈用连接部41相对于鼓状铁心体10向上方突出,但由于在板状铁心体30形成有端子用切口部31,因此,在端子用切口部31内收容线圈用连接部41,从而防止板状铁心体30与线圈用连接部41的干涉。而且,在上述的步骤3中,由于沿着凸缘铁心12的表面将端部21拉出到缠绕用突起部41a附近,因此,在将板状铁心体30载置于鼓状铁心体10时,线圈20与板状铁心体30不会发生干涉,能够防止线圈20的断线。需要说明的是,该板状铁心体30也与金属端子40同样地,使用粘接剂固定于鼓状铁心体10。 
在步骤5中,通过对各金属端子40进行例如电弧焊,而将线圈20的端部21(在缠绕用突起部41a的上侧缠绕的端部21)与线圈用连接部41接线。此时,通过将在外观上不显眼的爪部44接地连接来进行电弧焊,即使接地连接的爪部44发生了劣化等,金属端子40的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部分(尤其是线圈用连接部41及中间部42)的外观和性能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从而能够维持线圈部件1的商品价值。而且,通过使爪部44接地连接,在接地连接的作业时,在线圈用连接部41上不易作用较大的力,能够防止已经接线的线圈20的断线等难以预料的事态。 
另外,线圈用连接部41以在周围具有少许间隙的状态由端子用切口部31收容,通过利用该间隙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接线作业。此外,当利用绕线机在接地连接中进行电弧焊时,根据绕线机的结构,在金属端子40中,与沿着第二面12b的中间部42相比,沿着与第二面12b正交的第三面12c的爪部44容易接地连接,从而能够简化组装工序。 
经过以上的步骤1至步骤5,组装出线圈部件1。并且,在将该线圈部件1例如载置在未图示的印制基板上之后,将印制基板上的配线图案和金属端子40的基板用连接部43钎焊连接而进行表面安装。此时,位于线圈部件1的四角部分的基板用连接部43由于与印制基板上的配线图案进行钎焊连接,因此能够将线圈部件1相对于印制基板高平衡性且牢固地固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金属端子40形成有一个爪部44,并且对应于此,在凸缘铁心12的第三面12c形成有一个凹部13的结构例, 但鼓状铁心体10及金属端子40的结构并未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线圈部件1的另一实施方式,可以如图3所示的线圈部件100那样构成鼓状铁心体110及金属端子140。在图3中,以与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不同的部分为中心标注符号,以下说明该标注了符号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3中未标注符号的部分,由于与上述线圈部件1的结构相同而省去此处的说明。而且,在图3中图示了缠绕有线圈20的端部21且电弧焊前的状态的金属端子140。 
在图3所示的鼓状铁心体110的凸缘铁心112中,在与第二面112b正交的第三面112c上形成有上下两个凹部113a、113b。图3所示的金属端子140具有相对于中间部142折弯约90度的两个爪部144a、144b,该爪部144a、144b分别收容在凹部113a、113b。这样,通过设置两个爪部144a、144b,能够将金属端子140保持为不会从凸缘铁心112脱落,尤其是相对于沿着第二面112b向内侧作用的外力不会从凸缘铁心112脱落。需要说明的是,当在凸缘铁心112上粘接金属端子140时,粘结剂有时会从中间部142的背面溢出,通过该溢出的粘接材料将凹部113a和爪部144a(通常其一部分)、凹部113b和爪部144b(通常其一部分)分别粘接,从而能够提高金属端子140相对于凸缘铁心112的粘接强度。 
另外,关于板状铁心体30,并未限定为图1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像图3所示的板状铁心体130那样,在四角具备跨整个厚度方向设置的端子用切口部131,并且在棒状铁心111的轴向中间部具备大致三角形的定位用切口部132。通过利用该定位用切口部132,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鼓状铁心体110和板状铁心体130的定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线圈部件1的组装工序,例示并说明了在鼓状铁心体10上载置固定板状铁心体30(步骤4),然后,将线圈20的端部21与线圈用连接部41接线(步骤5)的情况,但组装步骤并未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上述步骤4和步骤5交换,将线圈20的端部21与线圈用连接部41接线后,在鼓状铁心体10上载置固定板状铁心体30。在采用该组装步骤时,由于在板状铁心体30形成端子用切口部31,因此在鼓状铁心体10上载置板状铁心体30时,容易从外部通过目视来确认线圈用连接部41与端部21的接线状态。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并说明了使金属端子40的中间部42与凸缘铁心12的第二面12b抵接,并使爪部44与第三面12c(凹部13)抵接,在该状态下,将金属端子40固定于凸缘铁心12的结构,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的鼓状铁心体,并未限定为该结构。例如,只要第一面是载设板状铁心体30的面,第二面是与第一面正交的面,第三面是与第一面及第二面正交的面即可,具体而言,例如可以通过交换第二面12b和第三面12c,使线圈用连接部41及中间部42与配置在图1所示的第三面12c的位置上的第二面抵接,并使爪部44与配置在图1所示的第二面12b的位置上的第三面抵接。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下,在配置于图1所示的第二面12b的位置上的第三面设置收容爪部44的凹部1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粘接剂在鼓状铁心体10粘接并固定金属端子40的结构,但除了该固定方法以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将爪部44压入凹部13,而在鼓状铁心体10上固定金属端子40。在采用该方法时,通过在凹部13插入爪部44,能够进行金属端子40相对于鼓状铁心体10的定位,因此能够简化线圈部件1的组装作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并说明了具备形成为棱柱状的棒状铁心11的鼓状铁心体10,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的鼓状铁心体,并未限定为该结构。也可以取代棱柱状的棒状铁心11,使用例如具备圆柱状的棒状铁心的鼓状铁心体来构成线圈部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电弧焊而将线圈20的端部21与线圈用连接部41接线的方法,但除了该接线方法以外,也可以使用例如通过钎焊连接进行接线的方法、利用线圈用连接部41夹着线圈20的端部21来紧固的方法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两个线圈20卷绕于棒状铁心11的结构,但对于将例如一个线圈20卷绕于棒状铁心11而构成的线圈部件,也能够适用本实用新型。在该线圈部件的情况下,四个金属端子40中,在两个金属端子40(例如金属端子40a、40b)上接线线圈20的端部21,在其余的两个金属端子40(例如金属端子40c、40d)上未接线线圈20的端部21。这样,在使用一个线圈20的情况下,包括未接线线圈20的端部21的金属端子40在内,通过在鼓状铁心体10上安装四个金属端子40, 能够增加选定使端部21接线的金属端子40时的选择项。而且,当向印制基板进行表面安装时,能够将四个基板用连接部43和配线图案分别钎焊连接,因此能够将线圈部件1相对于印制基板高平衡性且牢固地固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凸缘铁心12的安装金属端子40的部分上分别设有与爪部44对应的凹部13的结构,但也可以省略与一部分或全部的爪部44对应的凹部13。例如在将一个线圈20卷绕于棒状铁心11时,也可以在安装有将线圈20的端部21接线的两个金属端子40(例如,金属端子40a、40b)的部分上设置凹部13,而在安装有未将线圈20的端部21接线的其余的两个金属端子40(例如,金属端子40c、40d)的部分上不设置凹部13。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金属端子40中的中间部42的背面涂敷粘接剂,而将中间部42粘接于凸缘铁心12的固定方法,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固定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在中间部42及爪部44这两者的背面涂敷粘接剂,而将中间部42及爪部44粘接于凸缘铁心12的固定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仅在中间部42的背面涂敷粘接剂,通过按压中间部42,使从中间部42的背面溢出的粘接剂遍布爪部44的整个背面,从而将中间部42及爪部44的整体粘接于凸缘铁心12的固定方法。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并说明了在板状铁心体30的四角部分分别设有端子用切口部31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部件的板状铁心体并未限定为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不对板状铁心体30的所有四角部分设置端子用切口部31,而仅对四角部分中的一个部位、两个部位或三个部位设置端子用切口部31。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方式(线圈部件1及线圈部件100),但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适用于各种方式的线圈部件。而且,关于爪部44,并不局限于一个或两个,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这种情况下,对应于爪部44而在凸缘铁心12设置凹部13,并将爪部44分别收容于凹部13。 

Claims (8)

1.一种线圈部件,其具有:
在卷绕有线圈的棒状铁心的两端部设置长方体状的凸缘铁心而成的鼓状铁心体;
以与所述棒状铁心的轴平行架设的方式载设在两个所述凸缘铁心的对应的面上的板状铁心体;以及
至少两个板状的金属端子,当将所述对应的面设为第一面时,在与所述第一面正交的所述凸缘铁心的第二面上,所述至少两个板状的金属端子沿着所述凸缘铁心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二面的交线部即缘部安装,其中该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双方正交,
所述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端子具备:
与所述线圈的端部连接的线圈用连接部;
沿着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的所述凸缘铁心的第四面折弯,且与形成在基板上的配线图案连接的基板用连接部;
将所述线圈用连接部和所述基板用连接部连结的中间部;
从所述中间部向侧方突出,并沿着所述第三面折弯的至少一个爪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缘铁心的第三面上形成有收容所述爪部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铁心体的角部形成有收容所述线圈用连接部的切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爪部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爪部由两个爪部构成,所述两个爪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上下两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用连接部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缠绕用突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该线圈部件的四角部分,分别在所述鼓状铁心体安装所述金属端子,该金属端子作为基板用连接部发挥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棒状铁心的轴向中间部设有三角形的定位用切口部。
CN 201220038116 2011-03-15 2012-02-07 线圈部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1192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1382U JP3168133U (ja) 2011-03-15 2011-03-15 コイル部品
JP2011-001382 2011-03-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11925U true CN202711925U (zh) 2013-01-30

Family

ID=47595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38116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11925U (zh) 2011-03-15 2012-02-07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68133U (zh)
CN (1) CN20271192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7227A (zh) * 2013-08-09 2015-02-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及其芯的制造方法
CN104465034A (zh) * 2013-09-18 2015-03-25 Tdk株式会社 线圈装置
CN105895324A (zh) * 2015-02-13 2016-08-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8335821A (zh) * 2017-01-20 2018-07-27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元件
CN108573800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8573793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1139B2 (ja) * 2012-10-16 2015-11-1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6131666B2 (ja) * 2013-03-26 2017-05-24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7056088B2 (ja) * 2017-11-10 2022-04-19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7363582B2 (ja) * 2020-03-03 2023-10-1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7227A (zh) * 2013-08-09 2015-02-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及其芯的制造方法
CN104347227B (zh) * 2013-08-09 2017-09-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及其芯的制造方法
CN104465034A (zh) * 2013-09-18 2015-03-25 Tdk株式会社 线圈装置
CN105895324A (zh) * 2015-02-13 2016-08-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5895324B (zh) * 2015-02-13 2019-06-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8335821A (zh) * 2017-01-20 2018-07-27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元件
CN108335821B (zh) * 2017-01-20 2020-06-26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元件
CN108573800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8573793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US10861638B2 (en) 2017-03-07 2020-12-0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il component
CN108573800B (zh) * 2017-03-07 2021-09-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68133U (ja) 2011-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11925U (zh) 线圈部件
CN101345121B (zh) 电感元件
JP3171315U (ja) 磁性素子
WO2005119709A1 (ja) インダクタ
EP2003661B1 (en) Inductor
JP4532167B2 (ja) チップコイルおよびチップコイルを実装した基板
EP2197004A1 (en) Magnetic component
JP2007258201A (ja) コイル部品
JP5232265B2 (ja)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73757A (ja)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WO2014143418A1 (en) High performance high current power inductor
US20160005528A1 (en) High performance high current power inductor
KR100615963B1 (ko) 면실장 인덕터
JP4490698B2 (ja) チップコイル
CN103368305A (zh) 马达结构
JP2013191693A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347131A (ja) コイル装置及びリードフレーム
KR101246526B1 (ko)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2204961A (ja) アンテナ組立体
CN110233032A (zh) 表面安装线圈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441923A (zh) 功率电感器及其组装方法
JP5291970B2 (ja) フレーム付きコイル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78708B1 (ko) 면 실장형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0141219A (ja) コイル装置
JP5242462B2 (ja)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