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7227B -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及其芯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及其芯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7227B
CN104347227B CN201310346666.8A CN201310346666A CN104347227B CN 104347227 B CN104347227 B CN 104347227B CN 201310346666 A CN201310346666 A CN 201310346666A CN 104347227 B CN104347227 B CN 104347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face
flange part
winding
a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66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7227A (zh
Inventor
犬伏宗和
门口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466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72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47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7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7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7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绕线型电子部件芯在成形时发生缺口、裂纹,并且能够使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绕芯部中的缠绕绕线的区域扩大至绕芯部的端部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以及绕线型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在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中,绕芯部上缠绕着绕线。凸缘部被设置在绕芯部的两端,并且朝向与绕芯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在绕芯部的周围突出。凹部被设置在与绕芯部相邻的凸缘部的邻接面与端面所形成的转角处,端面位于凸缘部的一个突出方向即第1正交方向。将接合部分与端面连接起来的连接面是凹部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合部分是凸缘部与绕芯部相接的部分。连接面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

Description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及其芯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以及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公知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绕线线圈部件中的芯。下面,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绕线线圈部件500进行说明。图22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绕线线圈部件500的剖视图。图23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绕线线圈部件500在制造中途的剖视图。图24是考虑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绕线线圈部件500的制造工序的绕线线圈部件500'的剖视图。图25是绕线线圈部件500'在制造中途的剖视图。在图22和图23中,将绕线线圈部件500的绕芯部501a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定义为x轴。同样地,在图24和图25中,将绕线线圈部件500'的绕芯部501a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定义为x轴。此外,在图23和图25中,将磁性芯501和磁性芯501'在加压工序中的脱模方向定义为y轴。
如图22所示,绕线线圈部件500具有磁性芯501、外部电极512a、512b以及绕线513。磁性芯501由绝缘材料构成,包含绕芯部501a和凸缘部501b、501c。绕芯部501a沿x轴向延伸。凸缘部501b、501c被设置在绕芯部501a的两端。
外部电极512a、512b分别被设置于凸缘部501b、501c。绕线513被缠绕在绕芯部501a上,绕线513的两端分别与外部电极512a、512b连接。
如图22所示,像以上那样构成的绕线线圈部件500的磁性芯501的凸缘部501b、501c形成从绕芯部朝着与x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形状。由此,当外部电极512与绕线513通过热压接被接合时,凸缘部501b、501c保护绕线513被缠绕在绕芯部501a上的部分避免遭受热压接夹具的热。
可是,在磁性芯501的制造工序中,凸缘部501b、501c的存在成为磁性芯501发生缺口、裂纹的原因。凸缘部501b、501c通过将作为芯材料的粉末填充到凹模,并如图23所示使用凸模550、560对填充的该粉末加压而成型。然而,如果凸缘部501b、501c的侧面S501~S504与脱模方向平行,则当加压后进行脱模时,在侧面S501~S504与凸模550、560的侧面S509~S512之间会产生摩擦。结果,有时会由于该摩擦而使磁性芯501产生缺口、裂纹。
由于以上这样的原因,在图22所示的绕线线圈部件500的磁性芯501的绕芯部501a的x轴向的端部,如图24所示实际上设置有从绕芯部501a朝向凸缘部的端面S505~S508倾斜的锥面S501'~S504'。由此,如图25所示,在与开始脱模的同时,凸模的侧面S509'~S512'与绕芯部的锥面S501'~S504'分离。其结果,抑制了绕芯部的锥面S501'~S504'与凸模的侧面S509'~S512'之间的摩擦,并且抑制了在磁性芯501'中产生缺口、裂纹的情形。
然而,在图24的磁性芯501'中,由于在绕芯部501a的轴向端部设置有锥面,因此磁性芯501'的缠绕绕线的区域变窄。其结果,绕线513的匝数、线径受到了限制,妨碍电感的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15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在成型时的缺口、裂纹,并且能够将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绕芯部中的缠绕绕线的区域扩大至该绕芯部的端部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以及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特征在于,具有:绕芯部,在该绕芯部上缠绕着绕线;和凸缘部,该凸缘部被设置于上述绕芯部的两端,并且朝向与该绕芯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在该绕芯部的周围突出,
在与上述绕芯部相邻的上述凸缘部的邻接面与端面形成的转角处设置有凹部,该端面位于上述凸缘部的一个突出方向即第1正交方向,将接合部分与上述端面连接起来的连接面是上述凹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述接合部分是上述凸缘部与上述绕芯部相接的部分,上述连接面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上述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
本发明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以及缠绕在上述芯的上述绕芯部上的绕线。
本发明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是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该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具有:绕芯部,在该绕芯部上缠绕有绕线;和凸缘部,该凸缘部被设置于该绕芯部的一端,并且朝向与该绕芯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在该绕芯部的周围突出,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向凹模填充芯材料的第1工序;以及利用凸模对上述凹模中填充的芯材料进行加压的第2工序,在上述第2工序中,将接合部分和端面连接起来的连接面是被设置于转角处的凹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该接合部分是上述凸缘部与上述绕芯部相连的部分,该端面位于该凸缘部突出的方向,该转角是与该绕芯部相邻的该凸缘部的邻接面与该端面形成的转角,对上述连接面加压的上述凸模的第1加压面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相对于脱模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分量。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在成型时产生缺口、裂纹,并且能够将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绕芯部中的缠绕绕线的区域扩大至该绕芯部的端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y轴向的正向侧俯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图。
图3是图2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A-A中的剖视图。
图4是从y轴向的负向侧俯视图2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图。
图5是图2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A-A中的剖视图。
图6是不满足本发明的结构要件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凹模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在制造中途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凸模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凸模的剖视图。
图11是从y轴向的正向侧俯视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图。
图12是图11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B-B中的剖视图。
图13是从y轴向的负向侧俯视图11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图。
图14是从y轴向的正向侧俯视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图。
图15是图14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C-C中的剖视图。
图16是从y轴向的负向侧俯视图14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图。
图17是图14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E-E中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4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F-F中的剖视图。
图19是从y轴向的正向侧俯视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图。
图20是图19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G-G中的剖视图。
图21是从y轴向的负向侧俯视图19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图。
图22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绕线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图23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绕线线圈部件在制造中途的剖视图。
图24是考虑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绕线线圈部件的制造工序的绕线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图25是考虑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绕线线圈部件的制造工序的绕线线圈部件在制造中途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D1~D4…凹部;S1~S6…端面;S7、S7-1~3、S8、S8-1~3、S9、S9-1~3、S10、S10-1~3…连接面;S11~S18、S100、S101…邻接面;S30、S31…主面;v7~v10、v57、v59、v68、v70…法线向量;10、10-1、10-2、10-3…绕线型电子部件;11、11-1、11-2、11-3…芯;12a、12b…电极;13…线圈;14…保护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以及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结构)
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y轴向的正向侧俯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芯11的图。图3、图5是图2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芯11的A-A中的剖视图。图4是从y轴向的负向侧俯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芯11的图。在图1~图5中,将绕芯部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定义为x轴。此外,将沿着芯11位于x轴向的端面的两个边的方向定义为y轴、z轴。x轴、y轴以及z轴彼此正交。
如图1所示,绕线型电子部件10具有芯11、电极12a、12b、绕线13以及保护材料14。芯11由例如铁素体、氧化铝等绝缘材料构成,并包括绕芯部11a(在图1中,被绕线13隐藏)和凸缘部11b、11c。
如图1~图4所示,绕芯部11a是沿着x轴向延伸的四棱柱状的构件。但是,绕芯部11a并不限于棱柱状,也可以为圆柱状或多边形状。此外,如图3所示,将绕芯部11a位于y轴向的正向侧的面称为端面S1。另外,将绕芯部11a位于y轴向的负向侧的面称为端面S2。
另外,绕芯部11a位于x轴向的端部相当于本发明的“绕芯部的两端”。
如图1~图4所示,凸缘部11b被设置于绕芯部11a的x轴向的负向侧的端部。凸缘部11c被设置于绕芯部11a的x轴向的正向侧的端部。凸缘部11b、11c均为从绕芯部向y轴向以及z轴向突出的大致长方体的构件。另外,凸缘部11b与凸缘部11c相对于通过绕芯部11a在x轴向的中央点并与y轴和z轴平行的平面对称。
如图3所示,将凸缘部11b在y轴向的正向侧的面(位于作为凸缘部的突出方向之一的第1正交方向的端面)称为端面S3。此外,将凸缘部11b的y轴向的负向侧的面(位于作为凸缘部的突出方向之一的第1正交方向的端面)称为端面S4。端面S4与端面S3相对于通过绕芯部11a在y轴向的中央的点并与x轴和z轴平行的平面对称。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将凸缘部11b的x轴向的正向侧的面即与绕芯部11a相邻的面称为邻接面S100。
如图3所示,将凸缘部11c的y轴向的正向侧的面(位于作为凸缘部的突出方向之一的第1正交方向的端面)称为端面S5。而且,将凸缘部11c的y轴向的负向侧的面(位于作为凸缘部的突出方向之一的第1正交方向的端面)称为端面S6。端面S6与端面S5相对于通过绕芯部11a在y轴向的中央点并与x轴和z轴平行的平面对称。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将凸缘部11c的x轴向的负向侧的面即与绕芯部11a相邻的面称为邻接面S101。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凸缘部11b位于x轴向的正向侧并且位于y轴向的正向侧的角,即邻接面S100与端面S3所形成的转角的z轴向的中央处,设置有凹部D1。在凹部D1的内周面,将连接接合部分L1与端面S3的面称为连接面S7,连接部分L1是绕芯部11a的端面S1与凸缘部11b相接的部分。
这里,如图5所示,作为连接面S7的法线向量之一的法线向量v7的y轴向的分量v7y为正。此外,连接面S7中其他的法线向量的y轴向的分量也正。另外,y轴向的正向侧是凸缘部11b的一个突出方向(第1正交方向)。即,连接面S7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凸缘部11b突出的方向(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另外,y轴向的正向侧是后述的凸模50的脱模方向。
此外,连接面S7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凸缘部11b从绕芯部11a突出的方向(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由此,如图5所示,当从位于y轴向的正向侧的眼睛200朝向连接面S7发出视线201观察时,即当从与绕芯部113的轴正交的方向(规定方向)观察连接面S7时,能够视认连接面S7的整个面。即,连接面S7由能够视认的面构成。
另外,作为连接面为不能视认的面的例子,存在如图6所示的情况。如图6所示的连接面S20的法线向量v20不具有凸缘部11b从绕芯部11a突出的方向、即与绕芯部11a的轴正交的方向(规定方向)的分量。因此,连接面S20由不能视认的面构成。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凸缘部11b位于x轴向的正向侧并且位于y轴向的负向侧的角、即在邻接面S100与端面S4形成的转角的z轴向的中央处设置有凹部D2。在凹部D2的内周面,将连接接合部分L2和端面S4的面称为连接面S8,其中,接合部分L2是绕芯部11a的端面S2与凸缘部11b相接的部分。
这里,如图5所示,作为连接面S8的法线向量之一的法线向量v8的y轴向的分量v8y为负。此外,连接面S8中的其他法线向量的y轴向的分量也为负。另外,y轴向的负向侧是凸缘部11b的一个突出方向(第1正交方向)。即,连接面S8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凸缘部11b从绕芯部11a突出的方向(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另外,y轴的负向侧是后述的凸模60的脱模方向。
此外,连接面S8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凸缘部11b从绕芯部11a突出的方向(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由此,如图5所示,当从位于y轴向的负向侧的眼睛200朝向连接面S8发出视线201观察时,即当从与绕芯部11a的轴正交的方向(规定方向)观察连接面S8时,能够视认连接面S8的整个面。即,连接面S8由能够视认的面构成。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凸缘部11c位于x轴向的负向侧并且位于y轴向的正向侧的角、即在邻接面S101与端面S5形成的转角的z轴向的中央处设置有凹部D3。在凹部D3的内周面,将连接接合部分L3与端面S5的面称为连接面S9,其中,接合部分L3是绕芯部11a的端面S1与凸缘部11c相接的部分。
这里,如图5所示,作为连接面S9的法线向量之一的法线向量v9的y轴向的分量v9y为正。此外,连接面S9中的其他法线向量的y轴向的分量也为正。另外,y轴向的正向侧为凸缘部11c的一个突出方向(第1正交方向)。即,连接面S9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凸缘部11b从绕芯部11a突出的方向(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另外,y轴向的正向侧是后述的凸模50的脱模方向。
此外,连接面S9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凸缘部11b从绕芯部11a突出的方向(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由此,如图5所示,当位于y轴向的正向侧的眼睛200朝向连接面S9发出视线201观察时,即当从与绕芯部11a的轴正交的方向(规定方向)观察连接面S9时,能够视认连接面S9的整个面。即,连接面S9由能够视认的面构成。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凸缘部11c位于x轴向的负向侧并且位于y轴向的负向侧的角、即在邻接面S101与端面S6形成的转角的z轴向的中央处设置有凹部D4。在凹部D4的内周面,将连接接合部分L4与端面S6的面称为连接面S10,其中,接合部分L4是绕芯部11a的端面S2与凸缘部11c相接的部分。
这里,如图5所示,作为连接面S10的法线向量之一的法线向量v10的y轴向的分量v10y为负。此外,连接面S10中其他的法线向量的y轴向的分量也为负。另外,y轴向的负向侧是凸缘部11b的一个突出方向(第1正交方向)。即,连接面S10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凸缘部11b从绕芯部11a突出的方向(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另外,y轴向的负向侧是后述的凸模60的脱模方向。
此外,连接面S10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凸缘部11c从绕芯部11a突出的方向(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由此,如图5所示,当从位于y轴向的负向侧的眼睛200朝向连接面S10发出视线201观察时,即当从与绕芯部11a的轴正交的方向(规定方向)观察连接面S10时,能够视认连接面S10的整个面。即,连接面S10由能够视认的面构成。
如图2和图4所示,连接面S7~S10在z轴向的宽度分别与端面S1、S2在z轴向的宽度大致相同。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连接面S7~S10沿着与绕芯部11a的延伸方向即x轴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另外,如图3所示,当从z轴向观察时,连接面S7~S10的剖面形成弧。由此,连接面S7形成从接合部分L1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0的相对的凸缘部11b的主面S30,即从接合部分L1起随着向x轴向的负向侧前进,连接面S7与端面S3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的形状。连接面S8形成从接合部分L2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0相对的凸缘部11b的主面S30,即从接合部分L2起随着向x轴向的负向侧前进,连接面S8与端面S4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的形状。连接面S9形成从接合部分L3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1相对的凸缘部11c的主面S31,即从接合部分L3起随着向x轴向的正向侧前进,连接面S9与端面S5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的形状。连接面S10形成从接合部分L4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1相对的凸缘部11c的主面S31,即从接合部分L4起随着向x轴向的正向侧前进,连接面S10与端面S6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的形状。
另外,x轴向相当于本发明的“轴向”。y轴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正交方向”。z轴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正交方向”。
此外,y轴向相当于本发明的“规定方向”。z轴向相当于本发明的“正交方向”。
电极12a、12b例如由Ni-Cr、Ni-Cu、Ni等Ni系合金/Ag、Cu、Sn等构成。此外,如图1所示,电极12a被设置于凸缘部11b的z轴向的负向侧的端面(第1端面),如图1所示,电极12b被设置于凸缘部11c的z轴向(第2正交方向)的负向侧的端面。另外,当在电路基板上安装绕线型电子部件10时,电极12a、12b与电路基板的电极通过焊接电连接。
如图1所示,绕线13被缠绕在绕芯部11a上。此外,绕线13的两端分别与电极12a、12b连接。
保护材料14例如由环氧树脂等树脂组合物构成。此外,保护材料14以覆盖绕线13和凸缘部11b、11c整体的方式被设置于芯11的z轴向的正向侧的面。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下面,参照附图,对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制作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11的凹模30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通过凸模50、60对填充在凹模30中的芯材料加压后拔出凸模50、60时的剖视图。在图7和图8中,将与芯11的绕芯部11a的中心轴的延伸方向对应的轴定义为x轴。此外,将与凸模的脱模方向对应的轴定义为y轴。另外,将包含x轴与y轴的平面的法线定义为z轴。
首先,准备以作为芯11的材料的铁素体为主成分的粉末。接着,将准备好的铁素体粉末填充到图7所示的凹模30的贯通孔H31中。贯通孔H31使凹模30在y轴向上贯通。此外,在凹模30上以并排成矩阵状方式设置有多个贯通孔H31。另外,当从y轴向观察时,贯通孔H31形成与图2和图4所示的芯11的形状大致相同的H型。
接着,如图8所示,通过使用凸模50、60对填充的粉末加压来使芯11成型。更详细地说,凸模50、60夹着凹模30在y轴向上相对。凸模50从y轴向的正向侧向负向侧,对凹模30中填充的粉末加压。在凸模50对粉末加压的大致同时,凸模60从y轴向的负向侧向正向侧,对凹模30中填充的粉末加压。这时,只进行一次加压。另外,通过铁素体粉末向凹模的填充量和加压的按压量来调整成型后的芯11的密度。
另外,用于加压的凸模50的加压面S51、S53、S55、S57、S59被形成与图3所示的芯11对应的形状。更详细地说,如图8所示,加压面S51与绕芯部11a的端面S1对应。加压面S53与凸缘部11b的端面S3对应。另外,加压面S55与凸缘部11c的端面S5对应。因此,加压面S53、S51、S55从x轴向的负向侧向正向侧按顺序并排。此外,由于端面S3和端面S5相对于端面S1位于y轴向的正向侧,因此加压面S53、S55相对于加压面S51位于y轴向的正向侧。另外,加压面S57(第1加压面)对应于凸缘部11b的连接面S7。由此,加压面S57连接加压面S51与加压面S53。此外,加压面S59(第1加压面)对应于凸缘部11b的连接面S9。由此,加压面S59连接加压面S51与加压面S55。
如图9所示,作为加压面S57的法线向量之一的法线向量v57的y轴向的分量v57y为负。此外,加压面S57中其他法线向量的y轴向的分量也为负。另外,y轴向的负向侧相对于凸模50的脱模方向为相反方向。因此,加压面S57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与凸模50的脱模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分量。
此外,加压面S57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与凸模50的脱模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分量。由此,如图9所示,当从凸模50的脱模方向观察加压面S57时,能够视认加压面S57的整个面。即,当从凸模50的脱模方向观察时,加压面S57由能够视认的面构成。
如图9所示,作为加压面S59的法线向量之一的法线向量v59的y轴向的分量v59y为负。此外,加压面S59中其他法线向量的y轴向的分量也为负。另外,y轴向的负向侧相对于凸模50的脱模方向为相反方向。因此,加压面S59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与凸模50的脱模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分量。
此外,加压面S59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与凸模50的脱模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分量。由此,如图9所示,当从凸模50的脱模方向观察加压面S59时,能够视认加压面S59的整个面。即,当从凸模50的脱模方向观察时,加压面S59由能够视认的面构成。
凸模60的加压面S62、S64、S66、S68、S70形成为与图3所示的芯11对应的形状。更详细地说,如图8所示,加压面S62对应于绕芯部11a的端面S2。加压面S64对应于凸缘部11b的端面S4。另外,加压面S66对应于凸缘部11c的端面S6。因此,加压面S64、S62、S66从x轴向的负向侧向正向侧按顺序并排。此外,由于端面S4和端面S6相对于端面S2位于y轴向的负向侧,因此加压面S64、S66相对于加压面S62位于y轴向的负向侧。此外,加压面S68(第1加压面)对应于凸缘部11c的连接面S8。由此,加压面S68连接加压面S62与加压面S64。另外,加压面S70(第1加压面)对应于凸缘部11c的连接面S10。由此,加压面S70连接加压面S62与加压面S66。
如图10所示,作为加压面S68的法线向量之一的法线向量v68的y轴向的分量v68y为正。此外,加压面S68中其他法线向量的y轴向的分量也为正。另外,y轴向的正向侧相对于凸模60的脱模方向为相反方向。因此,加压面S68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与凸模60的脱模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分量。
此外,加压面S68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与凸模60的脱模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分量。由此,如图10所示,从凸模60的脱模方向观察加压面S68时,能够视认加压面S68的整个面。即,从凸模60的脱模方向观察时,加压面S68由能够视认的面构成。
如图10所示,作为加压面S70的法线向量之一的法线向量v70的y轴向的分量v70y为正。此外,加压面S70中其他法线向量的y轴向的分量也为正。另外,y轴向的正向侧相对于凸模60的脱模方向为相反方向。由此,加压面S68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与凸模60的脱模方向为相反的方向的分量。
此外,加压面S70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凸模60的脱模相反方向的分量。由此,当从凸模60的脱模方向观察加压面S70时,能够视认加压面S70的整个面。即,当从凸模60的脱模方向观察时,加压面S70由能够视认的面构成。
加压面S51、S57、S59在z轴向的宽度对应于图2所示的芯11的端面S1、S7、S9,因此大致相同。此外,加压面S62、S68、S70在z轴向的宽度也对应于图4所示的芯11的端面S2、S8、S10,因此大致相同。
加压面S51、S57、S59对应于图2所示的芯11的端面S1、S7、S9,因此沿着绕芯部11a的中心轴的延伸方向即x轴向延伸。此外,加压面S62、S68、S70对应于图4所示的芯11的端面S2、S8、S10,因此沿着绕芯部11a的中心轴的延伸方向即x轴向延伸。
另外,如图8所示,当从z轴向观察时,加压面S57、S59、S68、S70的剖面形成弧。由此,加压面S57形成从加压面S51侧起随着趋向加压面S53侧,即从加压面S51侧起随着向x轴向的负向侧前进,加压面S57与加压面S53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的形状。加压面S59形成从加压面S51侧起随着趋向加压面S55侧,即从加压面S51侧起随着向x轴向的正向侧前进,加压面S59与加压面S55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的形状。加压面S68形成从加压面S62侧起随着趋向加压面S64侧,即从加压面S62侧起随着向x轴向的负向侧前进,加压面S68与加压面S64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的形状。加压面S70形成从加压面S62侧起随着趋向加压面S66侧,即从加压面S62侧起随着向x轴向的正向侧前进,加压面S70与加压面S66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的形状。
接着,加压结束,烧制成从凹模中排出的芯11。通过使用隧道炉进行烧制。隧道炉被分割成多个区域(zone),按照每个区域对温度进行管理。例如,规定的区域被管理为1000℃,芯11花费1小时通过该区域。然后,为了去除烧制的芯11上所产生的毛刺,进行滚筒研磨。
接着,例如通过溅射法等,将Ni-Cr、Ni-Cu、Ni等Ni系合金的膜以及Ag、Cu、Sn等膜借助掩模(mask)依次在凸缘部11b、11c上成膜,由此形成电极12a、12b。另外,电极12a、12b的形成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烧焊或电镀法形成。
在形成电极l2a、12b后,在绕芯部11a上缠绕绕线13。这时,预先将绕线13的两端从绕芯部11a中引出规定量。然后,通过热压接,将绕线13的引出部分与电极12a、12b连接。
接着,通过Dip工艺,对保护材料14进行涂布,以覆盖形成电极12a、12b的面、夹着芯11而相对的面、绕线13。进而,经过保护材料141的干燥、硬化,完成绕线型电子部件10。
(效果)
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中,如图3所示,代替在图24所示的绕线线圈部件500'的绕芯部501a的端部设置的锥面S501'~S504',而在凸缘部11b、11c上设置有凹部D1~D4。而且,该凹部D1~D4内周面的一部分即连接面S7~S10的各法线向量具有凸缘部11b、11c从绕芯部11a突出的方向(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即,当从作为脱模方向的y轴向观察时,连接面S7~S10由能够视认的面构成。因此,如图8所示,脱模开始的同时,凸模50、60的加压面S57、S59、S68、S70与凸缘部11b、11c的连接面S7~S10分离。其结果,抑制了凸模50、60的加压面S57、S59、S68、S70与凸缘部11b、11c的连接面S7~S10的摩擦,并且抑制了芯11中产生缺口、裂纹。
此外,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中,如图2~图4所示,由于在凸缘部11b、11c上设置有连接面S7~S10,因此在绕芯部11a中没有设置锥面。由此,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中,能够将芯11的绕芯部11a中的缠绕绕线的区域扩大至绕芯部11a的端部。因此,如果在绕线线圈部件500'与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中使用相同线径的绕线,则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中,相比绕线线圈部件500',能够使绕线的缠绕数增加。由此,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电感值能够成为比绕线线圈部件500'的电感值更大的值。
此外,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中,能够使芯11的绕芯部11a中的缠绕绕线的区域扩大至绕芯部11a的端部。由此,如果在绕线线圈部件500'和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中缠绕数相同,则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中,相比绕线线圈部件500',能够选择粗线径的绕线。因此,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电阻值能够成为比绕线线圈部件500'的电阻值小的值。
另外,如图2所示,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中,芯11的绕芯部11a的端面S1和凸缘部11b、11c的连接面S7、S9在x轴向上排成一列。此外,绕芯部11a的端面S1和凸缘部11b、11c的连接面S7、S9在z轴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由于以上的原因,凸缘部11b、11c的连接面S7、S9和绕芯部11a的端面S1排成直线,因此对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芯11加压的凸模50形成简单的形状。
此外,如图4所示,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中,芯11的绕芯部11a的端面S2和凸缘部11b、11c的连接面S8、S10在x轴向上排成一列。另外,绕芯部11a的端面S2和凸缘部11b、11c的连接面S8、S10在z轴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由于以上的原因,凸缘部11b、11c的连接面S8、S10和绕芯部11a的端面S2排成直线,因此对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芯11加压的凸模60形成简单的形状。
如图3所示,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中的芯11的连接面S7形成随着向x轴向的负向侧前进,连接面S7和端面S3在y轴向的距离单调减少的形状。连接面S9也形成随着向x轴向的正向侧前进,连接面S9与端面S5在y轴向的距离单调减少的形状。即,由于在连接面S7、S9上没有设置凹凸,因此对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芯11加压的凸模50形成简单的形状。
另外,如图3所示,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中的芯11的连接面S8形成随着向x轴向的负向侧前进,连接面S8与端面S4在y轴向的距离单调减少的形状。连接面S10也形成随着向x轴向的正向侧前进,连接面S10与端面S6在y轴向的距离单调减少的形状。即,由于在连接面S8、S10上没有设置凹凸,因此对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芯11加压的凸模60形成简单的形状。
(第1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1进行说明。图11是从y轴向的正向侧俯视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1的芯11-1的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1的芯11-1的B-B中的剖视图。图13是从y轴向的负向侧俯视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1的芯11-1的图。
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与绕线型电子部件10-1的不同点在于连接面S7~S10的形状。关于其他点,由于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和绕线型电子部件10-1中没有差异,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将对绕线型电子部件10-1中的芯11-1加压的凸模设为凸模50-1、60-1。另外,将连接面设为连接面S7-1、S8-1、S9-1、S10-1。此外,在表示绕线型电子部件10-1的芯11-1的图11~图13中,针对与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芯11相同的结构,赋予与芯11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2所示,连接面S7-1~S10-1不是连接面S7~S10那样的曲面,而是平面。更详细地说,连接面S7-1从接合部分L1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0相对的凸缘部11b的主面S30,即从接合部分L1侧起随着向x轴向的负向侧前进,连接面S7-1与端面S8在y轴向的距离以固定的比例减少。连接面S8-1从接合部分L2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0相对的凸缘部11b的主面S30,即从接合部分L2侧起随着向x轴向的负向侧前进,连接面S8-1与端面S4在y轴向的距离以固定的比例减少。连接面S9-1从接合部分L3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且并且与邻接面S101相对的凸缘部11c的主面S31,即从接合部分L3起随着向x轴向的正向侧前进,连接面S9-1与端面S5在y轴向的距离以固定的比例减少。连接面S10-1从接合部分L4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1相对的凸缘部11c的主面S31,即从接合部分L4侧起随着向x轴向的正向侧前进,连接面S10-1与端面S6在y轴向的距离以固定的比例减少。
在以上这样构成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1中,由于连接面S7-1~S10-1的形状是平面,因此与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连接面S7~S10的形状相比,更加简单。因此,对绕线型电子部件10-1的芯11-1加压的凸模50-1、60-1与对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芯11加压的凸模50、60相比,形成更加简单的形状。
(第2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2进行说明。图14是从y轴向的正向侧俯视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2的芯11-2的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2的芯11-2的C-C中的剖视图。图16是从y轴向的负向侧俯视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2的芯11-2的图。图17是图14所示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2的芯11-2的E-E中的剖视图。图18是图14所示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2的芯11-2的F-F中的剖视图。
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与绕线型电子部件10-2的不同点在于凹部D1~D4的形状。关于其他的点,由于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与绕线型电子部件10-2中没有差异,故省略说明。另外,将对绕线型电子部件10-2中的芯11-2加压的凸模设为凸模50-2、60-2。此外,将绕线型电子部件10-2中的连接面称为连接面S7-2、S8-2、S9-2、S10-2。另外,在表示绕线型电子部件10-2的芯11-2的图14~图18中,针对与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芯11相同的结构,赋予与芯11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5所示,绕线型电子部件10-2中的连接面S7-2从接合部分L1起到连接面S7-2开始倾斜的倾斜开始部分L5,相对于包含x轴和y轴的平面(以下,称为xy平面)平行。然后,从倾斜开始部分L5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0相对的凸缘部11b的主面S30,连接面S7-2与端面S3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连接面S8-2从接合部分L2起,到连接面S8-2开始倾斜的倾斜开始部分L6,相对于xy平面平行。然后,从倾斜开始部分L6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0相对的凸缘部11b的主面S30,连接面S8-2与端面S4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连接面S9-2从接合部分L3起,到连接面S9-2开始倾斜的倾斜开始部分L7,相对于xy平面平行。然后,从倾斜开始部分L7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1相对的凸缘部11c的主面S31,连接面S9-2与端面S5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连接面S10-2从接合部分L4起,到连接面S10-2开始倾斜的倾斜开始部分L8,相对于xy平面平行。然后,从倾斜开始部分L8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的凸缘部11c的主面S31,连接面S10-2与端面S6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
以上那样构成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2与绕线型电子部件10相同,也能够防止芯在成型时发生缺口、裂纹,并能够使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11-2的绕芯部11a中的缠绕绕线的区域扩大到该绕芯部的端部。
另外,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2中,在各连接面S7-2~S10-2的z轴向上邻接的邻接面S11~S18的法线向量也全部具有凸缘部11b、11c从绕芯部11a突出的方向(第1正交方向)上的分量。即,从作为脱模方向的y轴向观察,由能够视认的面构成。由此,脱模开始的同时,与邻接面S11~S18的对应的凸模的加压面与邻接面S11~S18分离。因此,抑制了脱模时邻接面S11~S18与凸模50-2、60-2的摩擦。因此,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2中,除了连接面S7-2~S10-2之外,还能够抑制邻接面S11~S18中的芯11-2发生缺口、裂纹。
(第3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3进行说明。图19是从y轴向的正向侧俯视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3的芯11-3的图。图20是图19所示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3的芯11-3的G-G中的剖视图。图21是从y轴向的负向侧俯视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3的芯11-3的图。
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与绕线型电子部件10-3的不同点在于连接面S7~S10的形状。关于其他的点,由于在绕线型电子部件10与绕线型电子部件10-3中没有差异,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将绕线型电子部件10-3中的连接面设为连接面S7-3、S8-3、S9-3、S10-3。此外,在表示绕线型电子部件10-3的图19~图21中,针对与绕线型电子部件10的芯11相同的结构,赋予与芯11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连接面中,向图20所示的连接面S7-3~S10-3那样,也可以包括凹凸。更详细地说,连接面S7-3从接合部分L1起,随着趋向连接面S7-3内的规定部分L9,连接面S7-3与端面S3在y轴向的距离增加。然后,从规定部分L9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且与邻接面S100相对的凸缘部11b的主面S30,连接面S7-3与端面S3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连接面S8-3从接合部分L2起,随着趋向连接面S8-3内的规定部分L10,连接面S8-3与端面S4在y轴向的距离增加。然后,从规定部分L10起,随着趋向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0相对的凸缘部11b的主面S30,连接面S8-3与端面S4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连接面S9-3从接合部分L3起,随着趋向连接面S9-3内的规定部分L11,连接面S9-3与端面S5在y轴向的距离增加。然后,从规定部分L11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1相对的凸缘部11c的主面S31,连接面S9-3与端面S5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连接面S10-3从接合部分L4起,随着趋向连接面S10-3内的规定部分L12,连接面S10-3与端面S6在y轴向的距离增加。然后,从规定部分L12起,随着趋向位于绕芯部11a的轴向并且与邻接面S101相对的凸缘部11c的主面S31,连接面S10-3与端面S6在y轴向的距离减少。
以上那样构成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3与卷线型电子部件10相同,也能够防止芯11-3在成型时发生缺口、裂纹,并且能够使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11-3的绕芯部11a中的缠绕绕线的区域扩大到该绕芯部的端部。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以及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10、10-1、10-2、10-3、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11、11-1、11-2、11-3以及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在其主旨范围内能够进行变更。例如,本发明所涉及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电极也可以设置在凸缘部的z轴向的正向侧的面、y轴向的正向侧的面、y轴向的负向侧的面、x轴向的侧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在绕线型电子部件、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以及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中非常有用,尤其是能够更好地防止芯在成型时发生缺口、裂纹,并且能够更好地使绕线型电子部件的绕芯部中的缠绕绕线的区域扩大至该绕芯部的端部。

Claims (12)

1.一种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其特征在于,具有:
绕芯部,在该绕芯部上缠绕着绕线;和
凸缘部,该凸缘部被设置在所述绕芯部的两端,并且朝向与该绕芯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在该绕芯部的周围突出,
在由与所述绕芯部相邻的所述凸缘部的邻接面与端面形成的转角处设置有凹部,该端面位于作为所述凸缘部的突出方向之一的第1正交方向,
将接合部分与所述端面连接起来的连接面是所述凹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该接合部分是所述凸缘部与所述绕芯部相接的部分,
第2正交方向与所述第1正交方向和所述轴向正交,
在所述凸缘部的位于所述第2正交方向的端面设置有电极,
所述连接面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所述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
当从所述第1正交方向观察时,所述连接面在所述第2正交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绕芯部在该第2正交方向的宽度相同。
2.一种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其特征在于,具有:
绕芯部,在该绕芯部上缠绕着绕线;和
凸缘部,该凸缘部被设置在所述绕芯部的两端,并且朝向与该绕芯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在该绕芯部的周围突出,
在由与所述绕芯部相邻的所述凸缘部的邻接面与端面形成的转角处设置有凹部,该端面位于作为所述凸缘部的突出方向之一的第1正交方向,
将接合部分与所述端面连接起来的连接面是所述凹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该接合部分是所述凸缘部与所述绕芯部相接的部分,
第2正交方向与所述第1正交方向和所述轴向正交,
在所述凸缘部的位于所述第2正交方向的端面设置有电极,
所述连接面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所述第1正交方向的分量,
所述连接面形成从所述凸缘部的邻接面开始随着朝向位于所述绕芯部的轴向并且与该邻接面对置的该凸缘部的主面,所述第1正交方向的该连接面与所述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少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正交方向是使所述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成型的模具的脱模方向。
4.一种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其特征在于,具有:
绕芯部,在该绕芯部上缠绕着绕线;和
凸缘部,该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绕芯部的两端,并且朝向与该绕芯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在该绕芯部的周围突出,
在与所述绕芯部相邻的所述凸缘部的邻接面与端面形成的转角处设置有凹部,该端面位于所述凸缘部的突出方向,
将接合部分与所述端面连接起来的连接面是所述凹部的内周面,该接合部分是所述凸缘部与所述绕芯部相接的部分,
当从与所述轴向正交的规定方向观察时,由能够从该规定方向视认的面构成,
第2正交方向与所述规定方向和所述轴向正交,
在所述凸缘部的位于所述第2正交方向的端面设置有电极,
当从所述规定方向观察时,所述连接面在所述第2正交方向中的宽度与所述绕芯部在该第2正交方向中的宽度相同。
5.一种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其特征在于,具有:
绕芯部,在该绕芯部上缠绕着绕线;和
凸缘部,该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绕芯部的两端,并且朝向与该绕芯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在该绕芯部的周围突出,
在与所述绕芯部相邻的所述凸缘部的邻接面与端面形成的转角处设置有凹部,该端面位于所述凸缘部的突出方向,
将接合部分与所述端面连接起来的连接面是所述凹部的内周面,该接合部分是所述凸缘部与所述绕芯部相接的部分,
当从与所述轴向正交的规定方向观察时,由能够从该规定方向视认的面构成,
第2正交方向与所述规定方向和所述轴向正交,
在所述凸缘部的位于所述第2正交方向的端面设置有电极,
所述连接面形成从所述凸缘部的邻接面开始随着趋向位于所述绕芯部的轴向并且与该邻接面相对的该凸缘部的主面,所述规定方向中的该连接面与所述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少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方向是使所述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成型的模具的脱模方向。
7.一种绕线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和
缠绕在所述芯的所述绕芯部上的绕线。
8.一种绕线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和
缠绕在所述芯的所述绕芯部上的绕线。
9.一种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所述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具有:绕芯部,在该绕芯部上缠绕着绕线;和凸缘部,该凸缘部被设置于该绕芯部的两端,并且朝向与该绕芯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在该绕芯部的周围突出,该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向凹模填充芯材料的第1工序;
通过凸模对填充在所述凹模中的芯材料进行加压的第2工序;以及
在所述凸缘部形成电极的第3工序,
在所述第2工序中,将接合部分与端面连接起来的连接面是设置在转角处的凹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该接合部分是所述凸缘部与所述绕芯部相接的部分,该端面位于该凸缘部的突出方向,该转角是与该绕芯部相邻的该凸缘部与该端面形成的转角,
第2正交方向与脱模方向和所述轴向正交,
所述电极形成于所述凸缘部的位于所述第2正交方向的端面,
对所述连接面加压的所述凸模的第1加压面的法线向量全部具有相对于脱模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分量。
10.一种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所述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具有:绕芯部,在该绕芯部上缠绕着绕线;和凸缘部,该凸缘部被设置于该绕芯部的一端,并且朝向与该绕芯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在该绕芯部的周围突出,该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向凹模填充芯材料的第1工序;
通过凸模对填充在所述凹模中的芯材料进行加压的第2工序;以及
在所述凸缘部形成电极的第3工序,
在所述第2工序中,将接合部分与端面连接起来的连接面是设置在转角处的凹部的内周面,该接合部分是所述凸缘部与所述绕芯部相接的部分,该端面位于该凸缘部的突出方向,该转角是与该绕芯部相邻的该凸缘部的邻接面与该端面形成的转角,
第2正交方向与脱模方向和所述轴向正交,
所述电极形成于所述凸缘部的位于所述第2正交方向的端面,
当从脱模方向观察时,对所述连接面加压的所述凸模的第1加压面由能够视认的面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脱模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加压面中的与该脱模方向和所述轴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宽度与对所述绕芯部加压的第2加压面中的该正交方向的宽度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加压面形成从所述凸缘部的邻接面起随着趋向在所述绕芯部的轴向位于邻接面的相反侧方向的该凸缘部的主面,该第1加压面与对所述凸缘部的突出端面加压的第3加压面在所述脱模方向的距离减少的形状。
CN201310346666.8A 2013-08-09 2013-08-09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及其芯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347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6666.8A CN104347227B (zh) 2013-08-09 2013-08-09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及其芯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6666.8A CN104347227B (zh) 2013-08-09 2013-08-09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及其芯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7227A CN104347227A (zh) 2015-02-11
CN104347227B true CN104347227B (zh) 2017-09-29

Family

ID=52502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6666.8A Active CN104347227B (zh) 2013-08-09 2013-08-09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及其芯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72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2764B (zh) * 2017-03-24 2023-09-12 博迈立铖株式会社 带端子压粉磁芯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11925U (zh) * 2011-03-15 2013-01-30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2714A (ja) * 1994-05-09 1995-11-14 Murata Mfg Co Ltd コイル
JP2003332139A (ja) * 2002-05-08 2003-11-21 Tdk Corp 表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
JP2004087685A (ja) * 2002-08-26 2004-03-18 Murata Mfg Co Ltd チップコイル用コア
JP4697655B2 (ja) * 2005-01-11 2011-06-0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11925U (zh) * 2011-03-15 2013-01-30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7227A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6842B2 (en) Method to form an inductive component
US10847309B2 (en) Surface mounted indu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6481777B2 (ja)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100382B2 (en) Copper ferrous alloy for shield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103943306A (zh) 磁性元件及磁性元件的制作方法
JP2009200456A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US20190244745A1 (en) Inductance element
US20190362886A1 (en) Coil 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14207368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US20140360756A1 (en) Electrically insulated wire
US20170372829A1 (en) Multilayer coil component
US20100193506A1 (en) Litz wire coil
CN108242315A (zh) 电感器部件
CN104347227B (zh) 绕线型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型电子部件及其芯的制造方法
JP6019826B2 (ja) 巻線型電子部品のコア、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巻線型電子部品のコアの製造方法
US20160056678A1 (en) Method for connecting motor wire
KR20160026685A (ko) 코일 부품
CA2828156A1 (en) Continuously transposed conductor
CN106024332A (zh) 线圈装置以及线圈装置的制造方法
KR102318230B1 (ko) 인덕터
CN107077953A (zh) 具有低的绕组间电容的线圈形式
CN104347259A (zh) 改进的薄型功率电感制程
CN105551583A (zh) 扁立线圈用扁平绝缘电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04965A (zh) 内嵌式电感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7134346B (zh) 电感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