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56591U - 丝网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丝网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56591U
CN202656591U CN 201220327913 CN201220327913U CN202656591U CN 202656591 U CN202656591 U CN 202656591U CN 201220327913 CN201220327913 CN 201220327913 CN 201220327913 U CN201220327913 U CN 201220327913U CN 202656591 U CN202656591 U CN 202656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eegee
mask
pair
past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279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友松道范
村上俊行
村上稔
前田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56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565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creen Printer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丝网印刷机,其中,在取下掩模时,利用涂刷器升降工作缸使处于膏剂扒拢面朝向斜下方的基准姿态的各涂刷器下降而使各涂刷器的下端与掩模抵接。之后,丝网印刷机利用涂刷器摆动电动机使一对涂刷器向下端彼此接近的方向同时摆动而使一对涂刷器的下端彼此接触。由此,丝网印刷机利用一对涂刷器掬取掩模上的膏剂,之后利用涂刷器升降工作缸使一对涂刷器同时上升并维持一对涂刷器对膏剂的掬取状态。

Description

丝网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基板上实施焊料等膏剂的丝网印刷的丝网印刷机。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机中,使具有与在基板的上表面设置的电极部的配置相同配置的开口部的丝网掩模(以下简称为“掩模”)与基板的上表面接触后,向掩模上供给焊料等膏剂,使下端与掩模的上表面抵接的涂刷器(squeegee)在水平面内方向(掩模面的面内方向)上移动。由此,丝网印刷机向掩模的开口部内压入膏剂并使膏剂转印,之后从基板分离掩模。
在这样的丝网印刷机中,由于掩模的开口部的配置根据成为丝网印刷的对象的基板的电极的配置而不同,因此在变更作为丝网印刷的对象的基板时,操作人员还要更换掩模。在该掩模的更换中取下掩模时,通常丝网印刷所使用的膏剂会残留在掩模上。然而,由于残留在该掩模上的膏剂在掩模更换完成后再次使用,因此操作人员使用刮刀(へり)等刮取膏剂并将其暂时保管在其它地方。
并且,这样的通过操作人员的手工作业来进行的膏剂的刮取及保管作业花费时间,而导致掩模的更换作业的作业效率差。为了改善该作业效率,已知有具备刮取保管作业装置的丝网印刷机,该刮取保管作业装置自动地执行掩模上的膏剂的刮取、暂时保管及膏剂返回到更换后的掩模上的作业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与该申请的实用新型关联的先行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有日本的专利公开公报的特开2006-62209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丝网印刷机中,需要另行设置机构复杂的膏剂的刮取保管作业装置,相应地存在丝网印刷机的成本变高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复杂的机构就能够进行掩模更换时的膏剂的暂时保管的丝网印刷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丝网印刷机是具备基板保持部、掩模、基体构件、一对涂刷器、升降致动器、摆动致动器和控制部的丝网印刷机。这里,基板保持部对上述基板进行保持。掩模与由上述基板保持部保持的上述基板的上表面接触。基体构件在上述掩模的上方沿水平面内的一个方向移动自如地设置。一对涂刷器以膏剂扒拢面彼此在上述基体构件的移动方向上对置的姿态配置在上述基体构件的下方。各涂刷器分别相对于上述基体构件升降自如,且能够进行从上述膏剂扒拢面朝向斜下方的基准姿态以水平的摆动轴为中心而使下端沿上述基体构件的移动方向移动的摆动。升降致动器使上述一对涂刷器分别相对于上述基体构件升降。摆动致动器使上述一对涂刷器以各涂刷器的摆动轴为中心而摆动。控制部利用上述升降致动器使处于上述基准姿态的一方的涂刷器下降,在维持着该下降的涂刷器的下端与上述掩模抵接的状态的同时使上述基体构件移动。由此,将供给到上述掩模上的膏剂利用下端与上述掩模抵接这一侧的涂刷器的上述膏剂扒拢面扒拢而向上述基板转印上述膏剂。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丝网印刷机的上述控制部在取下上述掩模时,利用上述升降致动器使处于上述基准姿态的各上述涂刷器下降,而使各上述涂刷器的下端与上述掩模抵接。之后,利用上述摆动致动器使上述一对涂刷器向下端彼此接近的方向同时摆动而使上述一对涂刷器的上述下端彼此接触。由此,上述控制部由如下结构构成:利用上述一对涂刷器掬取上述掩模上的上述膏剂,之后利用上述升降致动器使上述一对涂刷器同时上升来维持上述一对涂刷器对上述膏剂的掬取状态。
通过该结构,丝网印刷机中,一对涂刷器分别通过摆动致动器而绕水平的摆动轴摆动。并且,丝网印刷机在取下掩模时,使下端与掩模抵接的一对涂刷器向下端彼此接近的方向同时摆动来掬取掩模上的膏剂。之后,丝网印刷机使一对涂刷器同时上升来维持膏剂的掬取状态。由此,本实用新型的丝网印刷机无需复杂的机构就能够进行掩模更换时的膏剂的暂时保管,由此能够提高掩模的更换作业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的侧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具备的涂刷器头的侧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具备的涂刷器头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流程图。
图5A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侧视图。
图5B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侧视图。
图5C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侧视图。
图6A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侧视图。
图6B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侧视图。
图7A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侧视图。
图7B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侧视图。
图8A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侧视图。
图8B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侧视图。
图8C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因此有时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的侧视图。图3A及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所具备的涂刷器头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1是执行对设置在基板2上的多个电极部3分别丝网印刷焊料等膏剂Pt的作业(丝网印刷作业)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1具备设置在未图示的基台上的作为基板保持部的基板保持单元11、设置在基板保持单元11的上方的掩模12、设置在掩模12的上方的涂刷器头13、设置在基板保持单元11与掩模12之间的区域的相机单元14及进行上述各部的动作控制的控制部15。
如图1及图2所示,基板保持单元11具备基体部21、一对传送带22、下支承部24及一对夹紧构件25。这里,基体部21在沿X轴、Y轴及Z轴方向自如地移动的机器人所构成的单元移动机构11M的作用下向水平面内(包括X轴及Y轴的面内)的方向的移动(也包括旋转)及上下方向(Z轴方向)的移动自如。一对传送带22安装在基体部21上且沿水平面内的一个方向(这里,例如为X轴方向)输送基板2。下支承部24通过设置在基体部21上的下支承部升降工作缸(cylinder)23来升降,将基板2从下方抬起进行支承,使得通过传送带22而被输送及定位到所规定的作业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处的基板2的两端从传送带22向上方离开(参照图2)。一对夹紧构件25沿与基板2的输送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水平面内方向(Y轴方向)开闭自如地设置,将由下支承部24抬起支承的基板2从其两侧方(Y轴方向)夹紧。
掩模12由矩形框状的掩模框12W来支承四边,且在中央区域设有与基板2上的各电极部3对应的多个开口部12h、与在基板2的一个对角线上设置的两个基板侧标记2m对应的两个掩模侧标记12m。
如图1及图2所示,涂刷器头(squeegee head)13具备作为基体构件的基体板31和一对涂刷器单元33。这里,基体板31通过由未图示的致动器等构成的涂刷器头移动机构13M而沿Y轴方向移动自如地设置。一对涂刷器单元33通过设置在基体板31上的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而在基体板31的下方升降自如地设置。各涂刷器单元33具有通过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而相对于基体板31升降的涂刷器支架41、安装在涂刷器支架41上且沿X轴方向延伸的由薄板构件构成的涂刷器42等。一对涂刷器单元33以图3A所示的各涂刷器42的膏剂扒拢面42a在Y轴方向上对置的姿态设置。
这里,如图3A、图3B所示,涂刷器单元33的涂刷器支架41由上部支架41a和下部支架41b构成。这里,上部支架41a安装在向基体板31的下方突出而延伸的作为升降致动器的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的活塞杆32a的下端且向下方延伸。下部支架41b安装在上部支架41a的下端。在下部支架41b的上端安装有沿X轴方向(即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构件41c(也参照图1),该轴构件41c支承在上部支架41a的下端部。因此,当使轴构件41c绕其中心轴旋转时,安装有该轴构件41c的下部支架41b与涂刷器42成为一体而向使涂刷器42的下端沿基体板31的移动方向(Y轴方向)移动的方向摆动。
在各涂刷器单元33中,具有外齿的齿轮构件51以与作为摆动轴的轴构件41c同轴的方式设置在轴构件41c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一端侧。在上部支架41a的一方的侧面(与和另一方的涂刷器单元33对置的一侧相反侧的侧面)41d,安装有驱动与齿轮构件51啮合的小齿轮52向正方向和逆方向这两个方向旋转的作为摆动致动器的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因此,当通过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使小齿轮52向正方向或逆方向旋转时,经由与小齿轮52啮合的齿轮构件51而轴构件41c绕其中心轴旋转(图3B中所示的箭头R)。由此,下部支架41b向使涂刷器42的下端沿基体板31的移动方向(Y轴方向)移动的方向摆动。即,涂刷器42摆动其下端。
各涂刷器42以其膏剂扒拢面42a朝向斜下方的姿态(图3A所示的姿态)为基准姿态。通过从涂刷器42处于基准姿态的状态驱动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以使小齿轮52向正方向旋转,由此能够使涂刷器42的下端以向对置的涂刷器42侧移动的摆动姿态(例如图3B所示的姿态)摆动。反之,从涂刷器42位于摆动姿态的状态驱动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以使小齿轮52向逆方向旋转。由此,使涂刷器42的下端向对置的涂刷器42的相反侧移动而回复到基准姿态。
如图1所示,相机单元14具备摄像视野朝向下方的下方摄像相机14a和摄像视野朝向上方的上方摄像相机14b(也参照图2)。相机单元14通过由未图示的致动器等构成的相机单元移动机构14M而能够在基板保持单元11与掩模12之间的区域内沿水平面内方向移动。
如图1所示,通过控制部15对由未图示的致动器等构成的基板保持机构61进行动作控制,来实现基于基板保持单元11所具备的传送带22进行的基板2的输送动作、下支承部24的升降动作及基于一对夹紧构件25进行的基板2的夹紧动作。通过控制部15对前述的单元移动机构11M进行动作控制来实现保持有基板2的基板保持单元11的水平面内方向及上下方向的移动动作。
如图1所示,通过控制部15对前述的涂刷器头移动机构13M进行动作控制来实现基体板31的向Y轴方向的往复移动动作。通过控制部15对两个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进行动作控制来实现各涂刷器单元33相对于基体板31的升降动作。
如图1所示,通过控制部15对前述的相机单元移动机构14M进行动作控制来实现相机单元14的水平面内的移动动作。对下方摄像相机14a所进行的摄像动作的控制和对上方摄像相机14b所进行的摄像动作的控制分别由控制部15来实现。通过下方摄像相机14a的摄像动作获得的图像数据和通过上方摄像相机14b的摄像动作获得的图像数据分别被发送到控制部15,并在控制部15的图像识别部15a中进行图像识别处理。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1具备作为基板保持部的基板保持单元11、掩模12、作为基体构件的基体板31、一对涂刷器42、作为升降致动器的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作为摆动致动器的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控制部15。这里,基板保持单元11对基板2进行保持。掩模12与由基板保持单元11保持的基板2的上表面接触。基体板31在掩模12的上方沿水平面内的一个方向(Y轴方向)移动自如地设置。一对涂刷器42以膏剂扒拢面42a彼此在基体板31的移动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的姿态配置在基体板31的下方,且分别相对于基体板31升降自如。与此同时,一对涂刷器42能够进行如下摆动,该摆动是指从膏剂扒拢面42a朝向斜下方的基准姿态以水平的作为摆动轴的轴构件41c为中心而使下端沿基体板31的移动方向移动。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一对涂刷器42分别相对于基体板31升降。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使一对涂刷器42分别以涂刷器42的摆动轴(轴构件41c)为中心进行摆动。
接下来,使用图4的流程图及图5至图8的说明图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1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丝网印刷方法)的执行顺序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1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流程图。图5A、图5B、图5C、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图8C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1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的执行顺序的侧视图。
在图4所示的丝网印刷机1所进行的丝网印刷作业中,首先,控制部15利用未图示的基板搬入机将从丝网印刷机1的上游工序侧输送来的基板2接收并搬入(图4所示的步骤ST1)。然后,将基板2交接到传送带22上并进行基板保持单元11对基板2的保持(图4所示的步骤ST2)。
该基板保持单元11对基板2的保持是指,控制部15使传送带22动作而将基板2定位到所规定的位置处。并且,通过在下支承部升降工作缸23的动作的作用下上升的下支承部24将基板2抬起支承后,控制部15使一对夹紧构件25向关闭方向动作而由夹紧构件25夹紧基板2的两侧部。
控制部15在进行了基板2的保持后使相机单元14移动,利用下方摄像相机14a对设置在基板2上的基板侧标记2m进行拍摄,且利用上方摄像相机14b对设置在掩模12上的掩模侧标记12m进行拍摄。然后,使基板保持单元11(即、使基板2)在水平面内方向移动(也包含水平面内方向的旋转在内的移动),以使由基板侧标记2m的摄像获得基板2的位置与由掩模侧标记12m的摄像获得的掩模12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一致的方式进行基板2相对于掩模12的对位(图4所示的步骤ST3)。之后,使基板保持单元11上升,以使基板2上的各电极部3和与其对应的掩模12的开口部12h一致的方式使基板2与掩模12接触(图4所示的步骤ST4)。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样使基板2与掩模12接触的状态下,不仅基板2,连将基板2的两侧部夹紧的夹紧构件25的上表面也与掩模12的下表面接触(参照图2)。
基板2与掩模12接触后,开始向掩模12上供给膏剂Pt的供给工序。膏剂Pt向掩模12上的供给在下述情况下供给的状态不同,所述情况是指后述的刚进行了掩模12的更换后的情况和不是刚进行了掩模12的更换后的情况。除了不是刚进行了掩模12的更换后的情况以外,在虽然刚进行了掩模12的更换后但膏剂Pt的量不足的情况下,丝网印刷机1的操作人员(未图示的)也使用另行设置的未图示的膏剂供给装置向掩模12上供给膏剂Pt(图4所示的步骤ST5)。对刚进行了掩模12的更换后的情况下的膏剂Pt向掩模12上的供给在后叙述。
检测到膏剂Pt向掩模12上的供给工序完成后,控制部15使涂刷器头13动作来进行膏剂Pt向基板2的转印动作(图4中所示的步骤ST6)。
在膏剂Pt向基板2的转印动作中,控制部15利用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包括开始处于基准姿态的一方的涂刷器42在内的涂刷器单元33下降,从而使该涂刷器42的下端从上方与掩模12的上表面抵接。并且,通过在维持着该下降了的涂刷器42的下端与掩模12抵接的状态的同时使基体板31沿Y轴方向移动,由此将供给到掩模12上的膏剂Pt,由下端与掩模12抵接的一侧的涂刷器42的膏剂扒拢面42a扒拢(参照图2)。
由此,掩模12上的膏剂Pt被压入掩模12的开口部12h内,膏剂Pt被转印到基板2的电极部3上。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膏剂Pt的转印作业中,在使基体板31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涂刷器42交替与掩模12接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5利用作为升降致动器的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处于基准姿态的一方的涂刷器42下降,在维持着该下降的涂刷器42的下端与掩模12抵接的状态的同时使基体板31移动。由此,将供给到掩模12上的膏剂Pt,由下端与掩模12抵接的一侧的涂刷器42的膏剂扒拢面42a扒拢而向基板2上转印膏剂Pt。
根据该结构,丝网印刷机1构成为,一对涂刷器42分别通过摆动致动器53而绕水平的摆动轴41c摆动。并且,丝网印刷机1在取下掩模12时,使下端与掩模12抵接的一对涂刷器42同时向下端彼此接近的方向摆动来掬取掩模12上的膏剂。之后,丝网印刷机1使一对涂刷器42同时上升来维持膏剂的掬取状态。由此,本实用新型的丝网印刷机1无需复杂的机构就能够进行掩模12更换时的膏剂的暂时保管,由此能够提高掩模12的更换作业的作业效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T6中,利用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处于基准姿态的一方的涂刷器42下降,在维持着该下降的涂刷器42的下端与掩模12抵接的状态的同时使基体板31移动。由此,步骤ST6成为将供给到掩模12上的膏剂Pt,由下端与掩模12抵接的一侧的涂刷器42的膏剂扒拢面42a扒拢而向基板2转印膏剂Pt的工序。
控制部15在膏剂Pt向基板2的转印动作完成后,使基板保持单元11(即、使基板2)相对于掩模12下降,从掩模12分离基板2来进行板分离(图4中所示的步骤ST7)。由此,成为在基板2的各电极部3上印刷有膏剂Pt的状态。
控制部15在进行了步骤ST7的板分离后解除基板保持单元11对基板2的保持(图4中所示的步骤ST8)。然后,使传送带22动作而将基板2移载至未图示的基板搬出机,之后通过基板搬出机将基板2向丝网印刷机1的外部(下游工序侧的其它装置、例如部件安装机)搬出(图4所示的步骤ST9)。由此,完成丝网印刷机1所进行的1片基板2的印刷作业。
控制部15在搬出基板2后,进行是否还有需要进行丝网印刷的基板2的判断(图4所示的步骤ST10)。其结果是,在已经没有需要进行丝网印刷的基板2的情况下,结束一系列的作业,在还有需要进行丝网印刷的基板2的情况下,进行接下来是否需要进行掩模12的更换的判断(图4所示的步骤ST11)。
这里,需要进行掩模12的更换的情况,例如是作为接下来进行丝网印刷的对象的基板2的种类与先前进行了丝网印刷的基板2的种类不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5通过比较已经进行了丝网印刷的基板2的片数与预先设定好的基板2的片数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掩模12的更换。
控制部15在步骤ST11中判断为不需要进行掩模12的更换时,返回步骤ST1来进行作为接下来进行丝网印刷的对象的基板2的搬入。控制部15在判断为需要进行掩模12的更换时,进行以下所示的残留在掩模12上的膏剂Pt的暂时保管作业(图4所示的步骤ST12)。
在残留于膜12上的膏剂Pt的暂时保管作业中,控制部15首先如图5A至图5B所示那样使包括完成了膏剂Pt的转印的状态下的涂刷器42在内的涂刷器单元33上升(向图5B中所示的箭头A1的方向上升)。之后,如图5C所示那样使基体板31向Y轴方向(图5c中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移动,使两个涂刷器42的中间部位于完成了膏剂Pt转印的时刻的涂刷器42的下端(进行了膏剂Pt的转印这一方的涂刷器42的下端)正上方。由此,如图5C所示那样成为膏剂Pt位于处于基准姿态的两个涂刷器42的中间部的正下方的状态。
当膏剂Pt位于两个涂刷器42的中间部的正下方后,控制部15利用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处于基准姿态的各涂刷器42向图6A中所示的箭头C1的方向下降,如图6A所示那样使一对涂刷器42的两下端与掩模12的上表面抵接。并且,控制部15在检测到一对涂刷器42的两下端与掩模12的上表面抵接这一情况时,进行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的动作控制。控制部15沿着图6B及图7A中所示的箭头R1的方向使一对涂刷器42向下端彼此接近的方向同时摆动,如图7A所示那样使一对涂刷器42的下端彼此接触。由此,成为掩模12上的膏剂Pt被一对涂刷器42掬取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该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摆动致动器)使一对涂刷器42向下端彼此接近的方向同时摆动时,成为涂刷器42的下端从作为该涂刷器42的摆动轴的轴构件41c的正下方的位置向对置的涂刷器42侧移动的图6B所示的状态。在成为该状态前,通过作为升降致动器的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包括一对涂刷器42在内的涂刷器单元33向沿着图6B中所示的箭头A2的方向且同时相对于基体板31(基体构件)上升。使各涂刷器42的下端从该涂刷器42的摆动轴(这里为轴构件41c)的正下方的位置向对置的涂刷器42侧移动。之后,在成为图7A所示的一对涂刷器42的下端彼此接触的状态之前,利用作为摆动致动器的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一对涂刷器42同时相对于基体板31沿着图7A中所示的箭头C2的方向下降。
由此,能够维持各涂刷器42的下端与掩模12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并同时使图6A所示的一对涂刷器42从向下方打开的状态向图7A所示的关闭状态顺畅地过渡。由此,能够通过一对涂刷器42来可靠地掬取膏剂Pt。
控制部15利用一对涂刷器42将掩模12上的膏剂Pt掬取后,利用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包括一对涂刷器42在内的涂刷器单元33沿着图7B中所示的箭头A3的方向同时地上升。由此,如图7B所示那样维持一对涂刷器42对膏剂Pt的掬取状态。
由此,成为残留在掩模12上的膏剂Pt被一对涂刷器42暂时保管在一方的夹紧构件25的正上方的状态。保管膏剂Pt这一侧的夹紧构件25是指在涂刷器42对膏剂Pt的扒拢完成的时刻成为膏剂Pt被扒拢的状态这一侧的正下方的夹紧构件25。并且,成为从掩模12上除去了膏剂Pt的状态,从而能够进行掩模12的更换。由此,控制部15经由与图1所示的控制部15连接的显示器等通知器62来通知操作人员进行掩模12的更换作业。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5在取下掩模12时,利用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处于基准姿态的各涂刷器42下降而使各涂刷器42的下端与掩模12抵接。之后,控制部15利用作为摆动致动器的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使一对涂刷器42向下端彼此接近的方向同时摆动而使一对涂刷器42的下端彼此接触。由此,控制部15利用一对涂刷器42来掬取掩模12上的膏剂Pt,之后利用作为升降致动器的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一对涂刷器42同时上升,从而维持一对涂刷器42对膏剂Pt的掬取状态。
根据该结构,丝网印刷机1中,一对涂刷器42分别通过摆动致动器而绕水平的摆动轴摆动。并且,丝网印刷机1在取下掩模12时,使下端与掩模12抵接的一对涂刷器42向下端彼此接近的方向同时摆动来掬取掩模12上的膏剂Pt。之后,丝网印刷机1使一对涂刷器42同时上升来维持膏剂Pt的掬取状态。由此,本实用新型的丝网印刷机1无需复杂的机构就能够进行掩模12的更换时的膏剂Pt的暂时保管,由此能够提高掩模12的更换作业的作业效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T12中,在取下掩模12时,利用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处于基准姿态的各涂刷器42下降而使各涂刷器42的下端与掩模12抵接。之后,利用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使一对涂刷器42向下端彼此接近的方向(Y轴方向)同时摆动而使一对涂刷器42的下端彼此接触。由此,步骤ST12成为如下述的工序,即,利用一对涂刷器42掬取掩模12上的膏剂Pt,之后,利用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一对涂刷器42同时上升来维持一对涂刷器42对膏剂Pt的掬取状态。
操作人员被通知器62通知进行掩模12的更换作业后,进行掩模12的更换作业(图4所示的步骤ST13)。并且,操作人员进行与控制部15连接的开始开关63(参照图1)的操作。接收到通过该操作而输出的信号的控制部15返回步骤ST1来进行接下来成为进行丝网印刷的对象的基板2的搬入。
这里,在步骤ST11中判断需要进行掩模12的更换,在经过步骤ST12及步骤ST13而返回到步骤ST1的情况下,控制部15进行以下的控制。即,这种情况下,在之后的步骤ST5中的膏剂Pt向掩模12上的供给工序中,控制部15将在步骤ST12中被一对涂刷器42从掩模12上掬起而暂时保管的膏剂Pt向掩模12上开放供给。
在该膏剂Pt的供给中,控制部15首先进行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的动作控制而使一对涂刷器42下降。此时,一对涂刷器42如图7B所示那样处于将膏剂Pt掬起并暂时保管的状态,从该状态如图8A所示向箭头C3所示的方向下降,一对涂刷器42的下端一起与掩模12的上表面抵接或接近。并且,控制部15如图8B及图8C所示那样,利用涂刷器升降工作缸32使一对涂刷器42向箭头A4的方向同时上升,并利用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沿箭头R2的方向使一对涂刷器42向下端彼此离开的方向同时摆动。由此,一对涂刷器42成为向下方打开的状态。这样,将由一对涂刷器42掬取而暂时保管的膏剂Pt向更换后的新的掩模12上开放供给,能够执行之后的步骤ST6以后的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述那样打开一对涂刷器42时,膏剂Pt在偏靠任一方的涂刷器42的状态下附着,因此可能存在膏剂Pt没有顺畅地向掩模12上落下这样的情况。从而,可以在打开涂刷器42前使一对涂刷器42沿上下方向振动,从而消除这样的膏剂Pt的偏靠附着。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机及该丝网印刷机1所进行的丝网印刷方法中,一对涂刷器42分别通过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而绕水平的摆动轴(轴构件41c)摆动。在取下掩模12时,使下端与掩模12抵接的一对涂刷器42向下端彼此接近的方向同时摆动来掬取掩模12上的膏剂Pt,之后使一对涂刷器42同时上升来维持膏剂Pt的掬取状态。由此,无需复杂的机构就能够进行掩模12的更换时的膏剂Pt的暂时保管,能够提高掩模12的更换作业的作业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使一对涂刷器42分别以涂刷器42的摆动轴(轴构件41c)为中心来摆动的摆动致动器,使用了电动机(涂刷器摆动电动机53),但也可以使用其它致动器(例如工作缸)。
本实用新型的丝网印刷机提供了一种无需复杂的机构就能够进行掩模更换时的膏剂的暂时保管的丝网印刷机,在部件的安装等中利用的话是有用的。

Claims (2)

1.一种丝网印刷机,其具备:
基板保持部,其对基板进行保持;
掩模,其与由所述基板保持部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接触;
基体构件,其被设置为在所述掩模的上方沿水平面内的一个方向移动自如;
一对涂刷器,它们以膏剂扒拢面彼此在所述基体构件的移动方向上对置的姿态配置在所述基体构件的下方,各涂刷器分别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升降自如,且能够进行从所述膏剂扒拢面朝向斜下方的基准姿态以水平的摆动轴为中心而使下端沿所述基体构件的移动方向移动的摆动;
升降致动器,其使所述一对涂刷器分别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升降;
摆动致动器,其使所述一对涂刷器以各涂刷器的摆动轴为中心而摆动;和
控制部,其利用所述升降致动器使处于所述基准姿态的一方的涂刷器下降,维持着该下降的涂刷器的下端与所述掩模抵接的状态的同时使所述基体构件移动,由此将供给到所述掩模上的膏剂利用下端与所述掩模抵接这一侧的涂刷器的所述膏剂扒拢面扒拢而向所述基板转印所述膏剂,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取下所述掩模时,利用所述升降致动器使处于所述基准姿态的各所述涂刷器下降,而使各所述涂刷器的下端与所述掩模抵接,之后利用所述摆动致动器使所述一对涂刷器向下端彼此接近的方向同时摆动而使所述一对涂刷器的所述下端彼此接触,由此利用所述一对涂刷器掬取所述掩模上的所述膏剂,之后利用所述升降致动器使所述一对涂刷器同时上升并维持所述一对涂刷器对所述膏剂的掬取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摆动致动器使所述一对涂刷器向所述下端彼此接近的方向同时摆动时,在成为各涂刷器的所述下端从所述涂刷器的摆动轴的正下方的位置向对置的涂刷器侧移动的状态之前,利用所述升降致动器使所述一对涂刷器同时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上升,在各所述涂刷器的所述下端从所述涂刷器的所述摆动轴的正下方的位置向所述对置的涂刷器侧移动了之后,利用所述升降致动器使所述一对涂刷器同时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下降直至成为所述一对涂刷器的所述下端彼此接触的状态为止。
CN 201220327913 2011-07-07 2012-07-06 丝网印刷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565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0657 2011-07-07
JP2011150657A JP2013018123A (ja) 2011-07-07 2011-07-07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56591U true CN202656591U (zh) 2013-01-09

Family

ID=47451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2791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56591U (zh) 2011-07-07 2012-07-06 丝网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18123A (zh)
CN (1) CN2026565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6991A (zh) * 2018-02-16 2020-08-11 株式会社富士 丝网印刷方法、丝网印刷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6453A1 (ja) * 2015-07-08 2017-01-1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粘性流体印刷装置
CN112004682B (zh) * 2018-04-27 2022-12-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装置
WO2019234820A1 (ja) 2018-06-05 2019-12-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075488B2 (ja) * 2018-06-20 2022-05-25 株式会社Fuji マスク自動交換方法およびマスク自動交換システム
JP7220378B2 (ja) * 2018-12-28 2023-02-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1887B2 (ja) * 1994-06-09 2004-10-27 谷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スキージ装置
JP2003048304A (ja) * 2001-08-08 2003-0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及び印刷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6991A (zh) * 2018-02-16 2020-08-11 株式会社富士 丝网印刷方法、丝网印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18123A (ja) 201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56591U (zh) 丝网印刷机
JP4926567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CN1982056B (zh) 网版印刷装置
CN103569641B (zh) 多功能翻转装置及翻转方法
CN102975016B (zh) 伺服夹紧机构和设有机器人的鼠标组装系统
US9073302B2 (en) Screen printing machine
CN206520314U (zh) 双层跑台自动丝印机
KR20110129885A (ko) 스크린 인쇄기 및 스크린 인쇄 방법
CN203888343U (zh) 丝网印刷机
CN110014724B (zh) 倍速链印花机、承印板定位机构及方法、流水线印花方法
CN217452909U (zh) 一种二合一屏幕组装机
CN106985504B (zh) 一种3d增材印花机网框自动装卸系统
CN202986337U (zh) 掩模清洗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KR101190996B1 (ko) 롤 프린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 필터 패턴 형성방법
CN102202891A (zh) 丝网印刷机和清洁丝网印刷机的方法
CN202923093U (zh) 丝网印刷装置
JP2011140177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CN205353301U (zh) 多单元式的精密电子基板功能自动检测装置
CN202685513U (zh) 丝网印刷机
CN210283577U (zh) 倍速链印花机及承印板定位机构
CN108081744A (zh) 一种玻纤板丝网印刷装置
CN209476738U (zh) 一种视觉检测焊锡导通机构
CN103770449A (zh) 丝网印刷机及丝网印刷方法
CN204845068U (zh) 触摸屏贴合机构
CN202895885U (zh) 丝网印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