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85750U -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85750U CN202585750U CN 201220074200 CN201220074200U CN202585750U CN 202585750 U CN202585750 U CN 202585750U CN 201220074200 CN201220074200 CN 201220074200 CN 201220074200 U CN201220074200 U CN 201220074200U CN 202585750 U CN202585750 U CN 2025857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exible flat
- flat cable
- those
- cable
- conduc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包括:第一软性排线,该第一软性排线包括平行排列的数条金属导线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的绝缘层,该些金属导线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数个第一导电接点,该第一软性排线设有第一搭接部,该第一搭接部具有外露于该绝缘层的数个第一分接点;具有异方向性导电效果的导电胶层,该导电胶层设置于该第一软性排线的该第一搭接部上;及第二软性排线,该第二软性排线设有数个第二导电接点,该些第二导电接点设置于该导电胶层上且对应于该些第一分接点,该导电胶层使该些第二导电接点与该些第一分接点形成电性导通,以解决现有软性排线无法配合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空间设计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以异方向性导电涂胶(ACP)电性连接二条软性排线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背景技术
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为一种讯号传输用组件,本身具有可任意挠曲、高讯号传输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软性排线与连接器搭配使用,以将讯号由一端传递至另外一端,达到讯号传递的目的。
一般软性排线分为三层结构,由上而下依序为上绝缘层、导线层及下绝缘层的层迭方式,导线层内设有数条扁平铜线平行排列并分离设置,其末端外露于软性排线前后两端以形成导接点,当软性排线连接于两系统间时,软性排线前端上的数个导接点与其中一系统的连接器电性接触,而每一导接点所接收到的讯号会传递至软性排线后端上所相对应的导接点上,且向另一系统的连接器传递,以形成一对一的讯号传递。
然而,随着电子产品不断朝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等移动式电子装置中,为了配合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的空间设计,现有的位于电路板上的两个单独设置的连接器已经整合成一个独立的连接器,所以原来所使用的具有一对一导接点形态的软性排线已无法满足现今最新的连接器设计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形成一对多的导接点接头形态,可以配合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的空间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型性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包括:
一第一软性排线,该第一软性排线包括平行排列的数条金属导线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的一绝缘层,该些金属导线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数个第一导电接点,该第一软性排线设有一第一搭接部,该第一搭接部具有外露于该绝缘层的数个第一分接点;
一具有异方向性导电效果的导电胶层,该导电胶层设置于该第一软性排线的该第一搭接部上;及
一第二软性排线,该第二软性排线设有数个第二导电接点,该些第二导电接点设置于该导电胶层上且对应于该些第一分接点,该导电胶层使该些第二导电接点与该些第一分接点形成电性导通。
所述挠性平型线缆结构还包括:
一第三软性排线,该第三软性排线设有数个第三导电接点,该第一软性排线设有第二搭接部,该第二搭接部具有外露于该绝缘层的数个第二分接点,该导电胶层设置于该第一软性排线的该第二搭接部上,该些第三导电接点设置于该导电胶层上且对应于该些第二分接点,该导电胶层使该些第三导电接点与该些第二分接点形成电性导通。
所述第一软性排线的任一末端上设有一连接器接头,该连接器接头包含一下壳体以及一上壳体,该第一软性排线的该末端夹设于该下壳体与该上壳体之间且露出该些第一导电接点以形成一线端连接器。
所述绝缘层上设有一开口外露部分该些金属导线以形成该些第一分接点,该开口位于该第一软性排线两末端的该些第一导电接点之间,该导电胶层以网版印刷方式横向涂布于该开口以覆盖于外露的该些第一分接点。
所述金属导线为数条细导线相互绞合所形成的绞线,该第一软性排线的任一末端上设有一连接器接头,该连接器接头包含一下壳体、一电路板及一上壳体,该第一软性排线的该末端的该些第一导电接点借由另一该导电胶层贴设于该电路板上,且该电路板夹设于该下壳体与该上壳体之间以形成一线端连接器。
所述第二软性排线朝着该第一软性排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超过该第一软性排线末端。
所述第二软性排线弯折后朝着垂直于该第一软性排线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导电胶层为一异方向性导电涂胶。
所述第一软性排线的长度不等于该第二软性排线的长度。
所述第二软性排线的该些第二导电接点的数目小于该第一软性排线的该些第一导电接点的数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利用异方向性导电胶将一条分支的软性排线电性连接于另一条主要的软性排线上,进而形成一对多的导接点接头形态,以解决现有软性排线无法配合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空间设计的问题。此外,为了配合对接连接器设置于不同的位置上,使用二条长度不同的软性排线可以解决两个连接器彼此相对位置的距离差异的问题。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挠性平型线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挠性平型线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图1末端连接器接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图1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1,此挠性平型线缆结构1包含第一软性排线2、具有异方向性导电效果的导电胶层3及第二软性排线4。
第一软性排线2包括平行排列的数条金属导线21及上下包覆该些金属导 线21的绝缘层22,该些金属导线21末端外露于绝缘层22以形成数个第一导电接点23,且第一软性排线2于两末端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一搭接部24,该第一搭接部24具有外露于绝缘层22的数个第一分接点25。
在本实施例中,该金属导线21为数条细导线相互绞合所形成的绞线结构,然不限于此,亦可使用现有的镀锡扁平铜线,不过使用绞线结构较有利于高频讯号传输、薄型化并能增加机械强度。在绝缘层22上设有一开口220外露部分该些金属导线21以形成该些第一分接点25,该开口220及该些第一分接点25位于第一软性排线2两末端的该些第一导电接点23之间。
具有异方向性导电效果的导电胶层3设置于第一软性排线2的第一搭接部24上,且覆盖于该些第一分接点25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制程自动化生产,导电胶层3采用异方向性导电涂胶(ACP),可以网版印刷的方式将异方向性导电胶横向涂布于开口220以覆盖于外露的该些第一分接点25,故有利于自动化大量生产,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异方向性导电胶带(ACF)以贴合的方式设置于开口220中。
第二软性排线4设有数个第二导电接点41,该些第二导电接点41设置于导电胶层3上且对应于该些第一分接点25,经过热压处理后此导电胶层3可使得该些第二导电接点41与该些第一分接点25形成电性导通。可以理解的是,此第二软性排线4可视为是第一软性排线2的分支传输结构,所以第二软性排线4的第二导电接点41的数目小于第一软性排线2的第一导电接点23的数目,且第二软性排线4的横向宽度小于第一软性排线2的横向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软性排线2的末端上还设有一连接器接头5,该连接器接头5包含一下壳体51及一上壳体52,为了配合本实施例中绞线结构的金属导线21,因此增设了一具有线路531的电路板53作为对接时的接触点,此电路板53可以是软性印刷电路板(FPC)或挠性排线(FFC),并且利用具有异方向性导电效果的导电胶层3将电路板53贴设于第一软性排线2末端的数个第一导电接点23上,此导电胶层3使得第一导电接点23与电路板53上的线路531形成电性导通,且电路板53夹设于下壳体51与上壳体52之间,进而形成一线端连接器。
另一种选择是,此金属导线21若是使用现有的镀锡扁平铜线,则不需要设置电路板53与导电胶层3这二种结构,可直接将第一软性排线2的末端夹设 于下壳体51与上壳体52之间且露出该些第一导电接点23就可以形成一线端连接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软性排线4经由导电胶层3贴设固定于第一软性排线2上,由于与第二软性排线4搭接的第二连接器(未图示)的位置刚好跟与第一软性排线2搭接的第一连接器(未图示)的位置大致呈90度的夹角,因此第二软性排线4需要弯折90度后并朝着垂直于第一软性排线2的长度方向延伸才能够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然不限于此,第二软性排线4亦可弯折其它角度以配合该些连接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另一种布局情况是,当该第一连接器的位置刚好是位于第二连接器的前方时,第二软性排线4朝着第一软性排线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超过第一软性排线2末端,因此第二软性排线4末端上的数个第二导电接点41相较于第一软性排线2末端上的数个第一导电接点23要更为延伸突出,以利于将第一软性排线2与第二软性排线4的末端分别组装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软性排线2的长度不等于第二软性排线4的长度,故可有效精准配合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产生因为任一排线长度过长所导致的占据多余空间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在第一软性排线2上另外设置类似于第一搭接部24与第二软性排线4结构的第二搭接部与第三软性排线(未图示),其所造成的效果一样可视为是第一软性排线2的另一分支传输结构,由于其详细结构与前述的第一搭接部24与第二软性排线4的结构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利用异方向性导电胶将一条分支的软性排线电性连接于另一条主要的软性排线上,进而形成一对多的导接点接头形态,以解决现有软性排线无法配合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空间设计的问题。此外,为了配合对接连接器设置于不同的位置上,使用二条长度不同的软性排线可以解决两个连接器彼此相对位置的距离差异的问题。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软性排线,该第一软性排线包括平行排列的数条金属导线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的一绝缘层,该些金属导线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数个第一导电接点,该第一软性排线设有一第一搭接部,该第一搭接部具有外露于该绝缘层的数个第一分接点;
一具有异方向性导电效果的导电胶层,该导电胶层设置于该第一软性排线的该第一搭接部上;及
一第二软性排线,该第二软性排线设有数个第二导电接点,该些第二导电接点设置于该导电胶层上且对应于该些第一分接点,该导电胶层使该些第二导电接点与该些第一分接点形成电性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平型线缆结构还包括:
一第三软性排线,该第三软性排线设有数个第三导电接点,该第一软性排线设有第二搭接部,该第二搭接部具有外露于该绝缘层的数个第二分接点,该导电胶层设置于该第一软性排线的该第二搭接部上,该些第三导电接点设置于该导电胶层上且对应于该些第二分接点,该导电胶层使该些第三导电接点与该些第二分接点形成电性导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排线的任一末端上设有一连接器接头,该连接器接头包含一下壳体以及一上壳体,该第一软性排线的该末端夹设于该下壳体与该上壳体之间且露出该些第一导电接点以形成一线端连接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设有一开口外露部分该些金属导线以形成该些第一分接点,该开口位于该第一软性排线两末端的该些第一导电接点之间,该导电胶层以网版印刷方式横向涂布于该开口以覆盖于外露的该些第一分接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为数条细导线相互绞合所形成的绞线,该第一软性排线的任一末端上设有一连接器接头,该连接器接头包含一下壳体、一电路板及一上壳体,该第一软性排线 的该末端的该些第一导电接点借由另一该导电胶层贴设于该电路板上,且该电路板夹设于该下壳体与该上壳体之间以形成一线端连接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性排线朝着该第一软性排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超过该第一软性排线末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性排线弯折后朝着垂直于该第一软性排线的长度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层为一异方向性导电涂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排线的长度不等于该第二软性排线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性排线的该些第二导电接点的数目小于该第一软性排线的该些第一导电接点的数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074200 CN202585750U (zh) | 2012-03-01 | 2012-03-01 |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074200 CN202585750U (zh) | 2012-03-01 | 2012-03-01 |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85750U true CN202585750U (zh) | 2012-12-05 |
Family
ID=47255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07420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85750U (zh) | 2012-03-01 | 2012-03-01 |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85750U (zh) |
-
2012
- 2012-03-01 CN CN 201220074200 patent/CN20258575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33460B (zh) | 软性电路排线插接结构 | |
CN102055082B (zh) | 同轴电缆束 | |
CN201112788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JP2007529098A5 (zh) | ||
JP2011034944A (ja) | 回路基板の挿入位置決めコネクタ | |
US20110094775A1 (en) | Double-side-conducting flexible-circuit flat cable with cluster section | |
CN102246354A (zh) | 同轴线束的连接构造 | |
CN201918201U (zh) | 排线结构 | |
CN111653384A (zh) | 一种高速传输ffc | |
CN104837294A (zh) |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202585750U (zh) |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 |
CN208570159U (zh) | 柔性压扁分条电缆 | |
CN202917198U (zh) | 软性排线 | |
CN201243101Y (zh) | 电子产品的连接结构改良 | |
CN202339741U (zh) | 挠性平型线缆 | |
CN103378493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434726U (zh) | 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 | |
CN202183251U (zh) | 挠性平型线缆 | |
CN201387739Y (zh) | 软性排线结构及具有此软性排线的电子组件模块 | |
CN201465618U (zh) | 软性排线及其接合结构 | |
CN203181416U (zh) | 用于印刷线路板的跳线及印刷线路板 | |
CN206461125U (zh) | 一种电连接器模组 | |
CN201122683Y (zh) | 连接器 | |
CN102005668B (zh) | 电路基板插接定位连接器 | |
CN201032645Y (zh) | 电子产品的连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