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59201U -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59201U
CN202559201U CN2012200514088U CN201220051408U CN202559201U CN 202559201 U CN202559201 U CN 202559201U CN 2012200514088 U CN2012200514088 U CN 2012200514088U CN 201220051408 U CN201220051408 U CN 201220051408U CN 202559201 U CN202559201 U CN 202559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motor vehicle
overpass bridge
arc
pedestri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514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锡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200514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59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59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592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涉及一种交通道路建设的工程设施。其主结构为在两层立交桥面组成,其特征是两层桥面由四个方向上的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直行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转弯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右转弯道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在两层立交桥面上实现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立体交叉通过,克服了现有的立交桥装置不能在一座立交桥上全部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立体交叉、互不干扰各行其道地通过,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缺点。

Description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
一、技术领域: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涉及一种交通道路建设的工程设施。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交桥装置能实现机动车直行、左右回转和左右转弯立体交叉通过,有的立交桥在某些方向上是在桥下通过红绿灯控制实现左回转、左右转弯和行人通过,但不能在一座立交桥上全部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立体交叉、互不干扰各行其道地通过,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缺点。
三、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立交桥装置不能在一座立交桥上全部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立体交叉、互不干扰各行其道地通过的缺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主结构为在两层立交桥面组成,其特征是两层桥面由四个方向上的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转弯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右转弯道组合而成。每一个通行方向的入口处竖立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转弯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右转弯道的道路标识牌;在各道路路面上绘制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左回转、行人左回转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转弯道、行人右转弯道的引导标识。
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另一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5中机动车直行道1。
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再从立交桥上层经弧形道路下坡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5中机动车直行道2。
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的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再沿下坡道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5中机动车左转弯道3。
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再从立交桥上层经弧形道路下坡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5中机动车右转弯道4。
由北向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右转弯道与由南向北方向的机动车通行道路对称,道路形状、结构相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6。
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至立交桥上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上层经弧形道路下坡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7中机动车直行道1。
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另一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7中机动车直行道2。
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的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至上层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南北方向的机动车直行道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7中机动车左转弯道3。
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再从立交桥上层经弧形道路下坡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7中机动车右转弯道4。
由东向西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右转弯道与由西向东方向的机动车通行道路对称,道路形状、结构相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8。
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到底层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非机动车直行道5a。
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底层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非机动车直行道5b。
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非机动车左回转7。
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又经弧形道路下坡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
由南向北方向的行人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行人直行道9。
由南向北方向的行人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行人左回转道8。
由南向北方向的行人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行人左转弯道10。
由南向北方向的行人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行人右转弯道11。
由北向南方向非机动车通行道路的非机动车直行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左转弯道和行人右转弯道与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通行道路和人行人道路对称,道路形状、结构相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0。
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到底层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非机动车直行道5a。
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底层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非机动车直行道5b。
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非机动车左回转7。
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又经弧形道路下坡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
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行人直行道9。
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行人左回转道8。
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行人左转弯道10。
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行人右转弯道11。
由东向西方向非机动车通行道路的非机动车直行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左转弯道和行人右转弯道与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通行道路和人行人道路对称,道路形状、结构相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2。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两层立交桥面上实现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立体交叉通过,克服了现有的立交桥装置不能在一座立交桥上全部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立体交叉、互不干扰各行其道地通过的缺点。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主结构南向北方向通行示意图
图1中:机动车直行道1  机动车左回转道2  机动车左转弯道3  机动车右转弯道4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5  非机动车直行道5a  左转弯道5b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  非机动车左回转7  行人左回转道8  行人直行道9  行人左转弯道10  行人右转弯道11  引导标识12  通路标识牌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主结构北向南方向通行示意图
图2中:机动车直行道1  机动车左回转道2  机动车左转弯道3  机动车右转弯道4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5  非机动车直行道5a  左转弯道5b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  非机动车左回转7  行人左回转道8  行人直行道9  行人左转弯道10  行人右转弯道11  引导标识12  道路标识牌13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主结构西向东方向通行示意图
图3中:机动车直行道1  机动车左回转道2  机动车左转弯道3  机动车右转弯道4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5  非机动车直行道5a  左转弯道5b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  非机动车左回转7  行人左回转道8  行人直行道9  行人左转弯道10  行人右转弯道11  引导标识12  道路标识牌13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主结构东向西方向通行示意图
图4中:机动车直行道1  机动车左回转道2  机动车左转弯道3  机动车右转弯道4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5  非机动车直行道5a  左转弯道5b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  非机动车左回转7  行人左回转道8  行人直行道9  行人左转弯道10  行人右转弯道11  引导标识12  道路标识牌13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5中:机动车直行道1  机动车左回转道2  机动车左转弯道3  机动车右转弯道4道路标识牌13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由北向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6中:机动车直行道1  机动车左回转道2  机动车左转弯道3  机动车右转弯道4道路标识牌13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7中:机动车直行道1  机动车左回转道2  机动车左转弯道3  机动车右转弯道4道路标识牌13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由东向西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8中:机动车直行道1  机动车左回转道2  机动车左转弯道3  机动车右转弯道4道路标识牌13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由南向北方向非机动车、人行道通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9中: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5  非机动车直行道5a  左转弯道5b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  非机动车左回转7  行人左回转道8  行人直行道9  行人左转弯道10  行人右转弯道11  道路标识牌13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由北向南方向非机动车、人行道通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0中: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5  非机动车直行道5a  左转弯道5b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  非机动车左回转道7  行人左回转道8  行人直行道9行人左转弯道10  行人右转弯道11  道路标识牌13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由西向东方向非机动车、人行道通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1中: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5  非机动车直行道5a  左转弯道5b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  非机动车左回转7  行人左回转道8  行人直行道9  行人左转弯道10  行人右转弯道11  道路标识牌13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由东向西方向非机动车、人行道通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2中: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5  非机动车直行道5a  左转弯道5b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  非机动车左回转7  行人左回转道8  行人直行道9  行人左转弯道10  行人右转弯道11  道路标识牌13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主结构全景立体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1、参照图1建造双层立交桥面。
2、参照图1、2、3、4规划出:机动车直行道1、机动车左回转道2、机动车左转弯道3、机动车右转弯道4、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5、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非机动车左回转7、行人左回转道8、行人直行道9、行人左转弯道10、行人右转弯道11。
3、在每一个通行方向的入口处竖立机动车直行道1、机动车左回转道2、机动车左转弯道3、机动车右转弯道4、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5、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非机动车左回转7、行人左回转道8、行人直行道9、行人左转弯道10、行人右转弯道11的道路标识牌13。
4、在各道路路面上绘制出机动车直行道1、机动车左回转道2、机动车左转弯道3、机动车右转弯道4、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5、非机动车直行道5a、左转弯道5b、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非机动车左回转7、行人左回转道8、行人直行道9、行人左转弯道10、行人右转弯道11引导标识12。
通过上述过程便制作成本实用新型。

Claims (11)

1.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主结构为在两层立交桥面组成,其特征是两层桥面由四个方向上的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直行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转弯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右转弯道组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其特征是:每一个通行方向的入口处竖立有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直行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转弯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右转弯道的道路标识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其特征是:在各道路路面上绘制有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左回转、行人左回转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转弯道、行人右转弯道的引导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其特征是: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另一端通过立交桥的弧形道路组成;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左回转道由底层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再从立交桥上层下坡的弧形道路组成;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的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至立交桥上层后沿下坡道的弧形道路组成;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再从立交桥上层经弧形道路下坡的弧形道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其特征是:由北向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右转弯道与由南向北方向的机动车通行道路对称,道路形状、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其特征是: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至立交桥上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上层经弧形道路下坡的弧形道路组成;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的弧形道组成;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的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至上层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南北方向的机动车直行道的弧形道组成;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再从立交桥上层经弧形道路下坡弧形道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其特征是:由东向西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右转弯道与由西向东方向的机动车通行道路对称,道路形状、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其特征是: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到底层的弧形道组成;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底层的弧形道组成;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左回转道由底层的弧形道组成;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中点,再从立交 桥中点又经弧形道路下坡的弧形道组成;由南向北方向的行人直行道由底层的弧形道组成;由南向北方向的行人左回转道由底层的弧形道组成;由南向北方向的行人左转弯道由底层的弧形道组成;由南向北方向的行人右转弯道由底层的弧形道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其特征是:由北向南方向非机动车通行道路的非机动车直行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左转弯道和行人右转弯道与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通行道路和人行人道路对称,道路形状、结构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其特征是: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到底层的弧形道组成;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底层的弧形道组成;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左回转道由底层的弧形道组成;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又经弧形道路下坡的弧形道组成;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直行道由底层的弧形道组成;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左回转道由底层的弧形道组成;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左转弯道由底层的弧形道组成;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右转弯道由底层的弧形道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其特征是:由东向西方向非机动车通行道路的非机动车直行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左转弯道和行人右转弯道与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通行道路和人行人道路对称,道路形状、结构相同。 
CN2012200514088U 2012-02-08 2012-02-08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59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514088U CN202559201U (zh) 2012-02-08 2012-02-08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514088U CN202559201U (zh) 2012-02-08 2012-02-08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59201U true CN202559201U (zh) 2012-11-28

Family

ID=47208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5140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59201U (zh) 2012-02-08 2012-02-08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592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0172A (zh) * 2021-03-30 2021-06-04 张吉祥 一种城市用小型双层立交桥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0172A (zh) * 2021-03-30 2021-06-04 张吉祥 一种城市用小型双层立交桥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17947A1 (en) Traffic-light-free overpass at intersection
CN202194041U (zh) 立交桥
JP2005256578A (ja) 階層道路を用いた都市型無信号立体交差点
CN102322005A (zh) 立交桥
CN101538821A (zh) Tt立交桥
CN202688809U (zh) 人车分道丁字路口立交桥
CN104182760A (zh) 一种基于编码式交通标志的交通信息读取方法
CN202323598U (zh) 多功能立交桥
CN202559201U (zh)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
CN103886740A (zh) 一种高效交通控制系统
CN202787005U (zh) 一种同步分流的十字路口及t型路口道路结构
CN202202220U (zh) 圆盘十字路口
CN203307697U (zh) 十字路口立交桥
CN102251453A (zh)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
CN102486020B (zh) 十字道口隧道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CN102605694A (zh) 人车分道丁字路口立交桥
CN103924494A (zh) 中国结道路十字路口无交叉连接点
CN202265754U (zh) 右转在外侧的十字路口全畅通十字形组合桥
CN101487214A (zh) 城市十字路口人性化多功能立交桥
CN105986533A (zh) 一种无需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结构
CN207498761U (zh) 立交桥
CN106065551A (zh) 一种无需等待快速通过的十字路口
CN202744915U (zh) 无红绿灯十字路口交通系统
CN201047047Y (zh) 人车各行其道的十字路口
CN105002796A (zh) 十字路口无红灯单层立交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