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8761U - 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立交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98761U
CN207498761U CN201721267343.XU CN201721267343U CN207498761U CN 207498761 U CN207498761 U CN 207498761U CN 201721267343 U CN201721267343 U CN 201721267343U CN 207498761 U CN207498761 U CN 207498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crossing
straight trip
way
hand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673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大海
刘勇
肖新星
何骏威
王斌
罗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e Kno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Province Kn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Province Kno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Province Kn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673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98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98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98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交桥,包括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纵向车道包括第一地面车道和第一桥面车道,第一地面车道包括进入相邻路口的第一左转道和第二左转道,第一桥面车道还包括连通第四路口与第二路口的第二右转桥和连通第三路口与第一路口的第四右转桥;第一地面车道还包括连通第一路口与第四路口的第一右转道和连通第二路口与第三路口的第三右转道;横向车道包括第一左转桥和第二左转桥,第一右转道位于第二左转桥的下方,第二右转桥位于第二左转道的上方,第三右转道位于第一左转桥的下方,第四右转桥位于第一左转道的上方。上述立交桥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第一左转道和第二左转道直接铺设于地面,减少了施工难度和建造成本。

Description

立交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立交桥。
背景技术
公路立交桥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公路十字路口立交桥的结构形式更是千变万化,目前已建成的公路十字路口立交桥,在组成上不外乎分别或同时拥有一条或多条车辆直行立交桥匝道、车辆左转弯立交桥匝道、车辆右转弯立交桥匝道、车辆调头行立交桥匝道、车辆上下桥螺旋形匝道及立交桥环形匝道等,各种立交桥匝道在十字路口以不同形式组合,构成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各种功能。
目前,国内外已建成的各种公路十字路口立交桥中,具有车辆通行全功能,即:可让各方向驶来十字路口的车辆同时直行、左转弯行驶及右转弯行驶的十字路口立交桥不多;而能够实现这些功能的立交桥通常设计有环形线,直行时需要绕一个半圆线路才能行驶至直行车道上,或者左转弯行驶时需要绕着弧形线路行驶才能得以行驶至目的车道上,此种立交桥由于设计复杂,常常会造成驾驶员的行路困扰,影响人们出行和使用体验。并且目前已建成的功能比较全的十字路口立交桥,其相对占地面积都很大,构造也十分复杂,以至于建造工程量大,造价高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可方便实现车辆直行的同时实现直接左转和右转、且建筑工程量和建筑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的道路十字路口立交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交桥,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十字路口的立交桥在直行、左转和右转时行路复杂且立交桥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交桥,包括相互交叉的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纵向车道包括第一地面车道和第一桥面车道,其中,第一地面车道包括进入相邻路口的第一左转道和第二左转道,第一桥面车道包括连通第一路口与第二路口且车道方向相反的第一直行桥和第二直行桥,第一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一路口到第二路口范围内呈先上升后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二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二路口到第一路口范围内呈先上升后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第一路口处第一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低于第二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在第二路口处第一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高于第二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
第一桥面车道还包括连通第四路口与第二路口的第二右转桥和连通第三路口与第一路口的第四右转桥;
第一地面车道还包括连通第一路口与第四路口的第一右转道和连通第二路口与第三路口的第三右转道;
横向车道包括第二桥面车道,其中,第二桥面车道包括连通第三路口和第四路口且车道方向相反的第三直行桥和第四直行桥,第三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三路口到第四路口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四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四路口到第三路口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在第三路口处第三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高于第四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在第四路口处第三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低于第四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
第二桥面车道还包括第一左转桥和第二左转桥,第一左转桥在第三路口处与第三直行桥相连通,第一左转桥在第二路口处与第一直行桥相连通;第二左转桥在第四路口处与第四直行桥相连通;第二左转桥在第一路口处与第二直行桥相连通;
第一右转道位于第二左转桥的下方,第二右转桥位于第二左转道的上方,第三右转道位于第一左转桥的下方,第四右转桥位于第一左转道的上方。
进一步的,纵向车道还包括进入第一路口的第一引道、进入第二路口的第二引道、离开第一路口的第三引道和离开第二路口的第四引道;
横向车道还包括进入第三路口的第五引道、进入第四路口的第六引道、离开第三路口的第七引道和离开第四路口的第八引道;
第一直行桥、第一左转道、第一右转道在第一路口处与第一引道相连通;
第二直行桥、第二左转桥、第四右转桥在第一路口处与第三引道相连通;
第二直行桥、第二左转道、第三右转道在第二路口处与第二引道相连通;
第一直行桥、第一左转桥、第二右转桥在第二路口处与第四引道相连通;
第四直行桥、第一左转道、第三右转道在第三路口处与第七引道相连通;
第三直行桥、第一左转桥、第四右转桥在第三路口处与第五引道相连通;
第三直行桥、第二左转道、第一右转道在第四路口处与第八引道相连通;
第四直行桥、第二左转桥、第二右转桥在第四路口处与第六引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引道和第三引道平行设置;第二引道和第四引道平行设置;第五引道和第七引道平行设置;第六引道和第八引道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左转道和第二左转道的半径在90米至100米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左转桥和第二左转桥的半径在90米至100米之间。
进一步的,在立交桥中心位置处第一直行桥与第二直行桥具有相同的桥面离地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交桥,使得位于任意路口的车辆均能实现直接直行、直接左转和直接右转,且各直行车辆、左转和右转车辆互不影响,路口无需使用红绿灯进行车辆通行控制,减少了路面拥堵,提高了出行效率,节省了交通管理方面的费用支出,同时,由于实现直行、左转和右转时无需绕路,直接在第一路口进入第一直行桥直行或者在第一路口进入第一左转道即可(其他路口同理),减少了现有立交桥设计复杂造成驾驶员行路困扰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交桥结构紧凑,左转道和右转道在空间上重叠,减少了立交桥的占地面积,并且第一左转道和第二左转道直接铺设于地面,进一步减少了施工难度和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交桥的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左转道;2:第二左转道;3:第一路口;4:第二路口;5:第一直行桥;6:第二直行桥;7:第三路口;8:第四路口;9:第三直行桥;10:第四直行桥;11:第一左转桥;12:第二左转桥;13:第一右转道;14:第二右转桥; 15:第三右转道;16:第四右转桥;19:第一引道19;20:第二引道;21:第三引道;22:第四引道;23:第五引道;24:第六引道;25:第七引道;26:第八引道;29:人行道。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交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交桥,包括:相互交叉的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本实施例中的立交桥优选用于十字路口,连通相对路口的车道分别为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纵向车道与横向车道相互交叉但并不相连通。
纵向车道包括第一地面车道和第一桥面车道,第一地面车道即直接铺设在地面上的车道,第一桥面车道即需要架空的抬离地面的车道或者需要挖隧道从地下穿过的车道,其中,第一地面车道包括进入相邻路口的第一左转道1和第二左转道2,第一左转道1和第二左转道2的半径在90米至100米之间,优选为95米。在第一左转道1行驶的车辆车速可达到40km/h以上,大半径的第一左转道1也便于超长货车通行,例如运输小汽车的加强货车通行。同理,第一左转桥11和第二左转桥12的半径在90米至100米之间,优选为95米,以便于超长货车通行。
第一桥面车道包括连通第一路口3与第二路口4且车道方向相反的第一直行桥5和第二直行桥6,第一直行桥5和第二直行桥6均为单向车道,第一直行桥 5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一路口3到第二路口4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桥面离地高度是指桥面离路面(该路面为平铺在地表的水平路面)的高度;第二直行桥6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二路口4到第一路口3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第一路口3处第一直行桥5的桥面离地高度低于第二直行桥6的桥面离地高度;在第二路口4处第一直行桥5的桥面离地高度高于第二直行桥6的桥面离地高度。第一直行桥5与第二直行桥6在第一路口3和第二路口4处均相交且不连通,即在第一路口3处,第二直行桥6位于第一直行桥5上方,在第二路口4处,第二直行桥6位于第一直行桥5下方。
横向车道包括第二桥面车道,其中,第二桥面车道包括连通第三路口7和第四路口8且车道方向相反的第三直行桥9和第四直行桥10,第三直行桥9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三路口7到第四路口8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四直行桥10 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四路口8到第三路口7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第三路口7处第三直行桥9的桥面离地高度高于第四直行桥10的桥面离地高度;在第四路口8处第三直行桥9的桥面离地高度低于第四直行桥10的桥面离地高度;第三直行桥9与第四直行桥10在第三路口7和第四路口8处均相交且不连通,即在第三路口7处,第三直行桥9位于第四直行桥10上方,在第四路口8处,第三直行桥9位于第四直行桥10下方。
第一直行桥5、第二直行桥6、第三直行桥9和第四直行桥10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呈弧形,且第一直行桥5与第二直行桥6在第一路口3和第二路口4处均相交,第三直行桥9与第四直行桥10在第三路口7和第四路口8处均相交。
第三直行桥9和第四直行桥10既可设置于地面之上,也可设置于地面之下 (即通过修建隧道来实现),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在立交桥中心位置处第一直行桥5与第二直行桥6具有相同的桥面离地高度。同样的,在立交桥中心位置处第三直行桥9与第四直行桥10具有相同的桥面离地高度。
在立交桥中心位置处第一直行桥5和第二直行桥6的桥面离地高度高于第三直行桥9和第四直行桥10的高度,即第一直行桥5和第二直行桥6均架设在第三直行桥9和第四直行桥10之上,以便朝各方向行驶的车辆互不影响。
第一桥面车道还包括连通第四路口8与第二路口4的第二右转桥14和连通第三路口7与第一路口3的第四右转桥16。第一地面车道还包括连通第一路口3 与第四路口8的第一右转道13和连通第二路口4与第三路口7的第三右转道15。
第二桥面车道还包括第一左转桥11和第二左转桥12,第一左转桥11在第三路口7处与第三直行桥9相连通,第一左转桥11在第二路口4处与第一直行桥5 相连通;第二左转桥12在第四路口8处与第四直行桥10相连通,第二左转桥12 在第一路口3处与第二直行桥6相连通。
第一右转道13位于第二左转桥12的下方,第二右转桥14位于第二左转道2 的上方,第三右转道15位于第一左转桥11的下方,第四右转桥16位于第一左转道1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的立交桥,位于任意路口的车辆均能实现直接直行、直接左转和直接右转,且各直行车辆、左转和右转车辆互不影响,路口无需使用红绿灯进行车辆通行控制,减少了路面拥堵,提高了出行效率,节省了交通管理方面的费用支出,同时,由于实现直行、左转和右转时无需绕路,直接在第一路口3进入第一直行桥5直行或者在第一路口3进入第一左转道1即可(其他路口同理),减少了现有立交桥设计复杂造成驾驶员行路困扰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立交桥结构紧凑,左转道和右转道在空间上重叠,减少了立交桥的占地面积,并且第一左转道1和第二左转道2直接铺设于地面,进一步减少了施工难度和建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纵向车道还包括进入第一路口3的第一引道19、进入第二路口4的第二引道20、离开第一路口3的第三引道21和离开第二路口4的第四引道22;第一引道19和第三引道21平行设置,可连通也可不连通,第一引道19和第三引道21均为单向车道。第一引道19包括左转车道,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并且按照车道前行方向从左往右依次为左转车道、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第二引道20至第八引道26均具有与第一引道19相同的左转车道、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排列方式。第一引道19至第八引道26均铺设在地面上。
横向车道还包括进入第三路口7的第五引道23、进入第四路口8的第六引道 24、离开第三路口7的第七引道25和离开第四路口8的第八引道26;第一直行桥5、第一左转道1、第一右转道13在第一路口3处与第一引道19相连通;第二直行桥6、第二左转桥12、第四右转桥16在第一路口3处与第三引道21相连通;第二直行桥6、第二左转道2、第三右转道15在第二路口4处与第二引道20 相连通;第一直行桥5、第一左转桥11、第二右转桥14在第二路口4处与第四引道22相连通;第四直行桥10、第一左转道1、第三右转道15在第三路口7处与第七引道25相连通;第三直行桥9、第一左转桥11、第四右转桥16在第三路口7处与第五引道23相连通;第三直行桥9、第二左转道2、第一右转道13在第四路口8处与第八引道26相连通;第四直行桥10、第二左转桥12、第二右转桥14在第四路口8处与第六引道24相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引道19和第三引道21平行设置;第二引道20和第四引道 22平行设置;第五引道23和第七引道25平行设置;第六引道24和第八引道26 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行驶在各引道上的车辆,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包括左转、直行和右转,行驶在相应的车道上即可实现行驶在左转车道上的车辆直接左转、行驶在直行车道上的车辆仍旧直行、行驶在右转车道上的车辆直接右转,使得在立交桥上的行驶过程简单明了且快速,大大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同时,上述立交桥的设计方式,利用平交路口及右转倒角的用地就可实现全路口互通,大大节省了立交桥用地,提高了在一些面积狭窄的十字路口建造该立交桥的可实施性。
进一步的,在第一右转道13、第二右转桥14、第三右转道15和第四右转桥 16的远离立交桥的一侧均设置有人行道29。在各相邻路口中间位置处的人行道 29上设置有慢行通道的入口和出口,慢行通道优选设为地下通道,慢行通道设置为双Y型的通道,使得从任意人行道29上的行人均可通过慢行通道入口和出口进入任意一条人行道29上,并且无需等待红绿灯,实现十字路口行人与车辆的无干扰通行,进一步缓解交通通行压力,减少交通事故。
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结构、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这些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结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节,例如材料等,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本实用新型无需上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细节便可实现,或者也可采用其它方法、组件、材料等实现。在其它示例中,周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并未详细示出或描述以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
虽然上述示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一个或多个应用中的原理,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思想的情况下,明显可以在形式上、用法及实施的细节上作各种修改而不用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Claims (6)

1.一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叉的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所述纵向车道包括第一地面车道和第一桥面车道,其中,所述第一地面车道包括进入相邻路口的第一左转道(1)和第二左转道(2),所述第一桥面车道包括连通第一路口(3)与第二路口(4)且车道方向相反的第一直行桥(5)和第二直行桥(6),所述第一直行桥(5)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一路口(3)到第二路口(4)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所述第二直行桥(6)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二路口(4)到第一路口(3)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所述第一路口(3)处所述第一直行桥(5)的桥面离地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直行桥(6)的桥面离地高度;在所述第二路口(4)处所述第一直行桥(5)的桥面离地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直行桥(6)的桥面离地高度;
第一桥面车道还包括连通第四路口(8)与第二路口(4)的第二右转桥(14)和连通第三路口(7)与第一路口(3)的第四右转桥(16);
第一地面车道还包括连通第一路口(3)与第四路口(8)的第一右转道(13)和连通第二路口(4)与第三路口(7)的第三右转道(15);所述横向车道包括第二桥面车道,其中,所述第二桥面车道包括连通第三路口(7)和第四路口(8)且车道方向相反的第三直行桥(9)和第四直行桥(10),所述第三直行桥(9)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三路口(7)到第四路口(8)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所述第四直行桥(10)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四路口(8)到第三路口(7)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在所述第三路口(7)处所述第三直行桥(9)的桥面离地高度高于所述第四直行桥(10)的桥面离地高度;在所述第四路口(8)处所述第三直行桥(9)的桥面离地高度低于所述第四直行桥(10)的桥面离地高度;
所述第二桥面车道还包括第一左转桥(11)和第二左转桥(12),所述第一左转桥(11)在所述第三路口(7)处与所述第三直行桥(9)相连通,所述第一左转桥(11)在所述第二路口(4)处与所述第一直行桥(5)相连通;所述第二左转桥(12)在所述第四路口(8)处与所述第四直行桥(10)相连通;所述第二左转桥(12)在所述第一路口(3)处与所述第二直行桥(6)相连通;
所述第一右转道(13)位于所述第二左转桥(12)的下方,所述第二右转桥(14)位于所述第二左转道(2)的上方,所述第三右转道(15)位于所述第一左转桥(11)的下方,所述第四右转桥(16)位于所述第一左转道(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车道还包括进入所述第一路口(3)的第一引道(19)、进入所述第二路口(4)的第二引道(20)、离开所述第一路口(3)的第三引道(21)和离开所述第二路口(4)的第四引道(22);
所述横向车道还包括进入所述第三路口(7)的第五引道(23)、进入所述第四路口(8)的第六引道(24)、离开所述第三路口(7)的第七引道(25)和离开所述第四路口(8)的第八引道(26);
所述第一直行桥(5)、所述第一左转道(1)、所述第一右转道(13)在所述第一路口(3)处与所述第一引道(19)相连通;
所述第二直行桥(6)、所述第二左转桥(12)、所述第四右转桥(16)在所述第一路口(3)处与所述第三引道(21)相连通;
所述第二直行桥(6)、所述第二左转道(2)、所述第三右转道(15)在所述第二路口(4)处与所述第二引道(20)相连通;
所述第一直行桥(5)、所述第一左转桥(11)、所述第二右转桥(14)在所述第二路口(4)处与所述第四引道(22)相连通;
所述第四直行桥(10)、所述第一左转道(1)、所述第三右转道(15)在所述第三路口(7)处与所述第七引道(25)相连通;
所述第三直行桥(9)、所述第一左转桥(11)、所述第四右转桥(16)在所述第三路口(7)处与所述第五引道(23)相连通;
所述第三直行桥(9)、所述第二左转道(2)、所述第一右转道(13)在所述第四路口(8)处与所述第八引道(26)相连通;
所述第四直行桥(10)、所述第二左转桥(12)、所述第二右转桥(14)在所述第四路口(8)处与所述第六引道(2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道(19)和第三引道(2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引道(20)和第四引道(22)平行设置;所述第五引道(23)和第七引道(25)平行设置;所述第六引道(24)和第八引道(26)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转道(1)和所述第二左转道(2)的半径在90米至100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转桥(11)和所述第二左转桥(12)的半径在90米至100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在立交桥中心位置处所述第一直行桥(5)与所述第二直行桥(6)具有相同的桥面离地高度。
CN201721267343.XU 2017-09-29 2017-09-29 立交桥 Active CN207498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7343.XU CN207498761U (zh) 2017-09-29 2017-09-29 立交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7343.XU CN207498761U (zh) 2017-09-29 2017-09-29 立交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98761U true CN207498761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499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67343.XU Active CN207498761U (zh) 2017-09-29 2017-09-29 立交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987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5317A (zh) * 2018-07-18 2018-11-06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5317A (zh) * 2018-07-18 2018-11-06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
CN108755317B (zh) * 2018-07-18 2024-03-19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17947A1 (en) Traffic-light-free overpass at intersection
CN207073044U (zh) 桥隧组合式十字路口道路
CN105672074A (zh)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WO2013007100A1 (zh) 立交桥
CN101387095B (zh) 完全互通式立交桥
CN103572677A (zh) 一种无左转立交桥
CN207498761U (zh) 立交桥
CN207498760U (zh) 立交桥
CN108867217A (zh) 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
CN209686174U (zh) 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
CN103046445A (zh) 十字路口无障碍交通通道设计
CN107476154A (zh) 立交桥
CN101487214A (zh) 城市十字路口人性化多功能立交桥
CN207904682U (zh) 一种八卦型立交桥
CN101298749B (zh) 绕跨法互通立交桥的绕跨方法
CN204608533U (zh) 一种城市路桥网
CN104153265B (zh) 一种城市路桥网
CN207904681U (zh) 一种转子立交桥
CN204753287U (zh) 一种右转制单层桥六机动车车道十字路口
CN212357845U (zh) 一种隐体立交
CN103526661A (zh) 三岔路口单层全能立交桥
CN204728155U (zh) 一种左转制单层桥六机动车车道十字路口
CN106284009A (zh) 十字型互通立交桥
CN106065551A (zh) 一种无需等待快速通过的十字路口
CN102605694A (zh) 人车分道丁字路口立交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