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7095B - 完全互通式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完全互通式立交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87095B CN101387095B CN2008100796311A CN200810079631A CN101387095B CN 101387095 B CN101387095 B CN 101387095B CN 2008100796311 A CN2008100796311 A CN 2008100796311A CN 200810079631 A CN200810079631 A CN 200810079631A CN 101387095 B CN101387095 B CN 1013870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aduct
- ground
- vehicle lane
- motor vehicle
- nonmotorized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一种完全互通式立交桥,由地面层和高架桥两部分组成,地面层包括两条跨越机动车道,双向匝道围绕在跨越点的四周,并与相邻机动车道连通,在双向匝道及双向匝道外围机动车道的外侧依次设有地面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高架桥由高架非机动车道和其外侧的高架人行道组成,高架非机动车道通过高架引桥与地面非机动车道连接,高架桥四周架设的行人天桥用于连接地面人行道与高架人行道。本发明完全互通式立交桥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始终各行其道,互不干预,没有交汇点、没有冲突点。本发明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置在高架桥上,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立交桥施工简单、成本低廉,特别适合于在旧城道路改造中应用实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交叉互通式立交桥,特别是涉及一种全方位完全互通式立交桥。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数量迅猛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城市的交叉路口主要以红绿灯交通信号灯为主,其通行不便,交通堵塞现象日趋很重。
建设立交桥是解决城市交叉路口堵塞的根本出路。但是,目前使用的立交桥还存在着一些设计上的不足,如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道路交叉规划设计与施工》中所涉及的苜蓿叶式、环形、菱形等多种形式的立交桥,以及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公路设计工程师手册》中涉及的双层、三层、四层定向形互通式立交桥,都是通过不同层数的道路来分流组织车流的,存在占地面积大,设计桥高影响市容,工程量大,投资大,机动车上桥后掉头困难,设计不够人性化等问题。特别是这些立交桥主要考虑了机动车的行车互通,对于非机动车与行人则兼顾较少,还存在非机动车交叉及非机动车与行人交叉,甚至非机动车和行人与部分机动车交叉的现象,没有做到真正的人车各行其道,完全互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正的人车各行其道、互不干预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
本发明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由地面层和高架桥两部分组成,其中:
地面层包括两条十字形无交叉跨越机动车道,双向匝道围绕在上述机动车道跨越点的四周,并与相邻的机动车道连通,在双向匝道外围机动车道的外侧设有地面非机动车道,地面人行道设在地面非机动车道的外侧;
高架桥由环形的高架非机动车道和环绕在其外侧的高架人行道组成,高架非机动车道通过架设在高架桥上的高架引桥与地面非机动车道连接,在高架桥的四周架设有行人天桥,用于连接地面人行道与高架人行道。
本发明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是在高架桥对称的两个侧边上分别架设高架引桥,而且每个侧边的高架引桥又区分为上行引桥和下行引桥。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是在高架桥对称的两个侧边上各架设有2个上行引桥和2个下行引桥。
具体地,本发明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是在高架桥的四周各架设有2组行人天桥,每组行人天桥分别位于地面人行道的8个内弯道处,且每组行人天桥均由成垂直方位的2个天桥阶梯组成。
以上结构为本发明完全互通式立交桥的基本结构,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对立交桥进行相应的扩充或缩减,例如,可以任意增加双向机动车道的车道数,等等。
本发明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具有以下优点:
1).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始终各行其道,互不干预,无等待、无穿插,没有交汇点、没有冲突点,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互通,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的顽症。
2).本发明提出了将机动车道设置在地面,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置在高架桥上的全新概念,所有机动车道只有一处跨线桥,其余均处于地面。这样的结构设计大大降低了高架桥的建造成本,使得立交桥的整体施工简单、方便,成本低廉。
3).本发明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层数较少,仅有二层,立交桥的高度合理适中,有助于保持城市风貌。
4).本发明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形式结构简单,行车线路清晰,方便司机识别,特别是解决了机动车在立交桥上的掉头问题。
5).本发明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属于轻便式立交桥,立交桥的形状和结构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状况进行随意调整,特别适合于在旧城道路改造中应用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双向四车道完全互通立交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给出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
图中,机动车道用JX表示,东西方向有J1、J2、J3、J4,为跨线通过的机动车道,其中J2、J3为行车道,J1、J4为慢车道;南北方向有J5、J6、J7、J8,为地面通过的机动车道,其中J6、J7为行车道,J5、J8为慢车道。机动车道跨越点四周设有环形的双向匝道,其中,东南匝道为J9、J10,东北匝道为J11、J12,西北匝道为J13、J14,西南匝道为J15、J16,四条双向匝道均设在地面上,并与相邻的机动车道连通,单号表示为逆时针方向行驶,双号表示为顺时针方向行驶。
非机动车道用FX表示,其中地面非机动车道有四条,分别设置在机动车道和双向匝道的外围,按行车方向依次为:由南向东为F1、由东向北为F2、由北向西为F3、由西向南为F4;高架非机动车道架设高架桥上,位于地面非机动车道的上方,首尾相连,构成一个矩形的环行非机动车道,其中南面为F5、东面为F6、北面为F7、西面为F8。
在高架桥上的南北方向架设有F11、F12、F13、F14、F15、F16、F17、F18共8条高架引桥,每侧4条,它们是地面非机动车道与高架非机动车道的连接通道。其中,双号表示为上行引桥,单号表示为下行引桥。
在高架桥上还架设有两条空中半道F9和F10,空中半道F9位于高架桥西北F7的内侧、西北匝道J13的上方;空中半道F10位于高架桥东南F5的内侧、东南匝道J9的上方。
人行道用RX表示,地面人行道也有四条,分别设置在地面非机动车道的外侧,按照行进方向依次为:由南向东为R1、由东向北为R2、由北向西为R3、由西向南为R4,与地面非机动车道F1~F4并行;高架人行道架设在地面人行道的上方,高架非机动车道的外侧,首尾相连,构成一个矩形的环行人行道,其中南面为R5、东面为R6、北面为R7、西面为R8,与高架非机动车道F5~F8并行。
天桥阶梯用TX表示,共有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T1616个天桥阶梯均匀分布在地面人行道的8个内弯道处。
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完全互通立交桥上的详细通行方法为:
一、机动车
(1)由南向北行驶(直行):沿行车道J7或慢车道J8直行;
由南向东行驶(右转弯):从慢车道J8经东南匝道J9转到慢车道J4;
由南向西行驶(左转弯):从慢车道J8经东北匝道J12转到慢车道J1;
由南向南行驶(调头):从慢车道J8经东北匝道J12转到慢车道J1,再经西北匝道J14转到慢车道J5;
(2)由东向西行驶(直行):沿行车道J2或慢车道J1直行;
由东向北行驶(右转弯):从慢车道J1经东北匝道J11转到慢车道J8;
由东向南行驶(左转弯):从慢车道J1经西北匝道J14转到慢车道J5;
由东向东行驶(调头):从慢车道J1经西北匝道J14转到慢车道J5、再经西南匝道J15转到慢车道J1;
(3)由北向南行驶(直行):沿行车道J6或慢车道J5直行;
由北向西行驶(右转弯):从慢车道J5经西北匝道J13转到慢车道J1;
由北向东行驶(左转弯):从慢车道J5经西南匝道J15转到慢车道J4;
由北向北行驶(调头):从慢车道J5经西南匝道J15转到慢车道J4、再经东南匝道J10转到慢车道J8;
(4)由西向东行驶(直行):沿行车道J3或慢车道J4直行;
由西向南行驶(右转弯):从慢车道J4经西南匝道J16转到慢车道J5;
由西向北行驶(左转弯):从慢车道J4经东南匝道J10转到慢车道J8;
由西向西行驶(调头):从慢车道J4经东南匝道J10转到慢车道J8、再经东北匝道J12转到慢车道J1。
二、非机动车
(1)由南向北行驶(直行):从地面非机动车道F1经上行引桥F12上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6、再经下行引桥F13下到地面非机动车道F2;
由南向东行驶(右转弯):沿地面非机动车道F1转弯前行;
由南向西行驶(左转弯):从地面非机动车道F1经上行引桥F12上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6,转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7,再经下行引桥F15下到地面非机动车道F3;
由南向南行驶(调头):从地面非机动车道F1经上行引桥F12上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6,沿高架非机动车道F7转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8,再经下行引桥F17下到地面非机动车道F4;
(2)由东向西行驶(直行):从地面非机动车道F2经过上行引桥F14、下行引桥F15到达地面非机动车道F3;
由东向北行驶(右转弯):沿地面非机动车道F1转弯前行;
由东向南行驶(左转弯):从地面非机动车道F2经上行引桥F14上到空中半道F9,转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8,再经下行引桥F17下到地面非机动车道F4;
由东向东行驶(调头):从地面非机动车道F2经上行引桥F14上到空中半道F9,沿高架非机动车道F8转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5,再经下行引桥F11下到地面非机动车道F1;
(3)由北向南行驶(直行):从地面非机动车道F3经上行引桥F16上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8、再经下行引桥F17下到地面非机动车道F4;
由北向西行驶(右转弯):沿地面非机动车道F3转弯前行;
由北向东行驶(左转弯):从地面非机动车道F3经上行引桥F16上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8,转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5,再经下行引桥F11下到地面非机动车道F1;
由北向北行驶(调头):从地面非机动车道F3经上行引桥F16上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8,沿高架非机动车道F5转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6、再经下行引桥F13下到地面非机动车道F2;
(4)由西向东行驶(直行):从地面非机动车道F4经过上行引桥F18、下行引桥F11到达地面非机动车道F1;
由西向南行驶(右转弯):沿地面非机动车道F4转弯前行;
由西向北行驶(左转弯):从地面非机动车道F4经上行引桥F18上到空中半道F10,转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6,再经下行引桥F13下到地面非机动车道F2;
由西向西行驶(调头):从地面非机动车道F4经上行引桥F18上到空中半道F10,沿高架非机动车道F6转到高架非机动车道F7,再经下行引桥F15下到地面非机动车道F3。
三、行人
当行人不跨越机动车道即可到达目的地时,则只需在所处区域内的地面人行道上行走。若需要跨越机动车道才能到达目的地,则就近选择一个天桥阶梯上到高架人行道,沿高架人行道行走到目的地所处的天桥阶梯处,下到地面人行道上即可,可无障碍地到达立交桥周围任意一处地方。
Claims (6)
1.一种完全互通式立交桥,由地面层和高架桥两部分组成,其中:
地面层包括两条十字形无交叉跨越机动车道,双向匝道围绕在上述机动车道跨越点的四周,并与相邻的机动车道连通,在双向匝道外围机动车道的外侧设有地面非机动车道,地面人行道设在地面非机动车道的外侧;
高架桥由环形的高架非机动车道和环绕在其外侧的高架人行道组成,高架非机动车道通过架设在高架桥上的高架引桥与地面非机动车道连接,在高架桥的四周架设有行人天桥,用于连接地面人行道与高架人行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是在高架桥的两个对称侧边上架设高架引桥,每个侧边的高架引桥又区分为上行引桥和下行引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是在高架桥的两个对称侧边上各架设有2个上行引桥和2个下行引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是在高架桥的四周各架设有2组行人天桥,每组行人天桥分别位于地面人行道的8个内弯道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是每组行人天桥均由成垂直方位的2个天桥阶梯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动车道为任意数目车道的双向机动车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796311A CN101387095B (zh) | 2008-10-20 | 2008-10-20 | 完全互通式立交桥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796311A CN101387095B (zh) | 2008-10-20 | 2008-10-20 | 完全互通式立交桥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87095A CN101387095A (zh) | 2009-03-18 |
CN101387095B true CN101387095B (zh) | 2010-06-02 |
Family
ID=40476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7963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7095B (zh) | 2008-10-20 | 2008-10-20 | 完全互通式立交桥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8709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1739B (zh) * | 2010-11-13 | 2012-02-01 | 张光裕 | 城市道路高架式人行道 |
CN102226327B (zh) * | 2011-04-09 | 2012-10-10 | 张光裕 | 城市高架式行人通道 |
CN102587235B (zh) * | 2012-03-12 | 2014-07-09 | 李平定 | 城市快速交通网络系统 |
CN103437257A (zh) * | 2013-09-11 | 2013-12-11 | 申七三 | 通行无障碍十字路口 |
CN107217560A (zh) * | 2016-03-21 | 2017-09-29 | 吴钦凡 | 一种道路立体交叉形式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2673A (en) * | 1982-01-27 | 1986-06-03 | Lee Soo Yang | Double-framed "H" form non-stop roadway interchange |
CN1085976A (zh) * | 1992-10-16 | 1994-04-27 | 王锡 | 三分流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 |
DE10108865A1 (de) * | 2001-02-15 | 2002-09-05 | Rudolf W Smolny | Unbehinderter Verkehrsdurchlauf an den Strassenkreuzungen |
-
2008
- 2008-10-20 CN CN2008100796311A patent/CN10138709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2673A (en) * | 1982-01-27 | 1986-06-03 | Lee Soo Yang | Double-framed "H" form non-stop roadway interchange |
CN1085976A (zh) * | 1992-10-16 | 1994-04-27 | 王锡 | 三分流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 |
DE10108865A1 (de) * | 2001-02-15 | 2002-09-05 | Rudolf W Smolny | Unbehinderter Verkehrsdurchlauf an den Strassenkreuzungen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4-183436A 2004.07.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87095A (zh) | 2009-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9302C (zh) | 一种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 |
CN105862531B (zh) | 一种组合式立交桥 | |
CN103161105A (zh) | 交叉路口畅通桥 | |
CN101387095B (zh) | 完全互通式立交桥 | |
WO2011140928A1 (zh) | 右行制四个"卜"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 |
CN102747661A (zh) | 基于城市道路中的扭转式立交桥的结构及其用途 | |
CN102296505B (zh) | 曲线式无匝道立交桥 | |
CN101709561B (zh) | 交通十字路口畅通立交桥 | |
CN100351468C (zh) | 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 |
WO2013007100A1 (zh) | 立交桥 | |
CN201080584Y (zh) | 全互通单层跑道式立交桥 | |
CN102747658B (zh) | 主干路l型与支道联接行人、车辆无障碍桥隧立交组合 | |
CN101654900A (zh) | 交叉路口畅通桥 | |
CN103046445A (zh) | 十字路口无障碍交通通道设计 | |
CN101250844A (zh) |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方法及相应设施 | |
CN201056663Y (zh) | 全功能无障碍三层立交桥 | |
CN1834352B (zh) | 一种人车全面分离的城市系统 | |
CN202898926U (zh) | 十字路口无障碍交通通道 | |
TW201239155A (en) | High-speed road hardware and car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6223149A (zh) | 一种十字路口垂直换乘立交桥 | |
CN101487214A (zh) | 城市十字路口人性化多功能立交桥 | |
CN101298749B (zh) | 绕跨法互通立交桥的绕跨方法 | |
CN207498761U (zh) | 立交桥 | |
CN207498760U (zh) | 立交桥 | |
CN112112020B (zh) | 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034000 West 71 Shanxi province Xinzhou Xinfu District Three Lane 5, -4 Patentee after: Li Pingding Address before: 030002 Taiyuan No. fifteenth middle school, No. 3 Xiguan campus, Taiyuan, Shanxi Patentee before: Li Pingding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