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16956U - 冲铆夹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冲铆夹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16956U CN202516956U CN2012201669616U CN201220166961U CN202516956U CN 202516956 U CN202516956 U CN 202516956U CN 2012201669616 U CN2012201669616 U CN 2012201669616U CN 201220166961 U CN201220166961 U CN 201220166961U CN 202516956 U CN202516956 U CN 202516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 formwork
- lower clamp
- towards
- clamping device
- driving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铆夹紧装置,包括:上夹模(10),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上夹模(10)具有第一容纳槽;下夹模(20),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下夹模(20)具有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相互连通并形成用于夹持管件(M1)的空间。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出料不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冲铆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管件的冲铆夹紧机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在夹紧机构中一般仅有一个夹板可以沿纵向移动,管件冲铆后需要人工手动下料,无法通过成本较低的直线传送机构进行下料。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冲铆夹紧机构是单工位操作,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冲铆夹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冲铆夹紧装置出料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铆夹紧装置包括:上夹模,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上夹模具有第一容纳槽;下夹模,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下夹模具有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相互连通并形成用于夹持管件的空间。
进一步地,冲铆夹紧装置还包括:托模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的托模板,托模板具有支撑下夹模的第一位置和与下夹模分离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冲铆夹紧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缸,其活塞杆头部与上夹模连接;第二驱动缸,其活塞杆头部与下夹模连接;第三驱动缸,其活塞杆头部与托模板连接,第三驱动缸驱动托模板沿水平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缸的活塞杆和上夹模之间设有上夹模滑块;第二驱动缸的活塞杆和下夹模之间设有下夹模滑块;冲铆夹紧装置还包括:上盖板,第一驱动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上盖板上;下盖板,第二驱动缸和第三驱动缸的缸体均固定设置在下盖板上;导向支撑轴,沿纵向连接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并且,导向支撑轴为至少两根,导向支撑轴穿设在上夹模滑块的第一通孔中和下夹模滑块的第二通孔中。
进一步地,导向支撑轴和上夹模滑块的第一通孔之间设有第一导套,导向支撑轴和下夹模滑块的第二通孔之间设有第二导套。
进一步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设有加强肋板。
进一步地,托模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下盖板上的滑槽,滑槽由底板和与底板两侧连接的两块立板围成,托模板位于滑槽内。
进一步地,立板的顶端连接有向内凸出的盖板,盖板与底板之间形成导槽,托模板的两侧具有与导槽适配的凸沿。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缸为油缸;第二驱动缸和第三驱动缸为气缸。
进一步地,托模板呈凹形,其上朝向第二驱动缸的部位具有向内凹入的让位槽。
进一步地,上夹模和下夹模均为并行设置的两个,每个上夹模上均具有两个第一容纳槽,每个下夹模上均具有两个第二容纳槽。
进一步地,下夹模包括相互分离设置的第一下夹模和第二下夹模,第一下夹模和第二下夹模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容纳槽;上夹模朝向下夹模的表面具有凸块,凸块与第一下夹模和第二下夹模之间形成的凹槽对应配合。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冲铆夹紧装置的上夹模和下夹模均可以沿纵向移动,使用时,下夹模先沿纵向向上运动,下夹模到位后,管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直线传送机构或者手动)开始进料并停留在下夹模的第二容纳槽内,上夹模开始沿纵向向下运动,直至运行到上夹模与下夹模相接触,这时管件在上夹模的压力下夹紧。之后进行管件的冲铆过程(管件冲喇叭口),管件冲铆后,管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出料,出料时上夹模和下夹模均可以返回至使用前的位置,这样,在管件返回过程中,不会对冲铆后的管件产生阻挡,从而方便管件的出料。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冲铆夹紧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冲铆夹紧装置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冲铆夹紧装置的主视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的冲铆夹紧装置的托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冲铆夹紧装置,包括上夹模10和下夹模20,上夹模10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上夹模10具有第一容纳槽;下夹模20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下夹模20具有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相互连通并形成用于夹持管件M1的空间。
本实施例的冲铆夹紧装置的上夹模10和下夹模20均可以沿纵向移动,上夹模10和下夹模20均可以使用油缸驱动,使用时,下夹模20先沿纵向向上运动,下夹模20到位后,管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直线传送机构或者手动)开始进料并停留在下夹模20的第二容纳槽内,上夹模10开始沿纵向向下运动,直至运行到上夹模10与下夹模20相接触,这时管件在上夹模10的压力下夹紧。之后进行管件的冲铆过程(管件冲喇叭口),管件冲铆后,管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出料,出料时上夹模10和下夹模20均可以返回至使用前的位置,这样,在管件返回过程中,不会对冲铆后的管件产生阻挡,从而方便管件的出料。
结合参见图2和图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冲铆夹紧装置还包括托模机构30,托模机构30包括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的托模板31,托模板31具有支撑下夹模20的第一位置和与下夹模20分离的第二位置。托模机构30的托模板31用于托住下夹模20,以实现对下夹模20的支撑。具体地,上夹模10可以使用油缸驱动,下夹模20可以使用气缸来驱动,这样,在保证夹紧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下夹模20先沿纵向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驱动下夹模20的气缸使下夹模20保持在最高位置不变,此时,托模机构30的托模板31的沿水平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即,位于下夹模20的底部,此时,下夹模20在气缸的驱动下返回,在返回过程中会被托模板31抵住,从而实现托模板31托住下夹模20的目的。当管件冲铆后需要返回下料时,托模机构30的托模板31先返回至与下夹模20分离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冲铆夹紧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缸41,其活塞杆头部与上夹模10连接;第二驱动缸42,其活塞杆头部与下夹模20连接;第三驱动缸43,其活塞杆头部与托模板31连接,第三驱动缸43与托模板31中间连接有驱动缸接头43a和驱动缸连接板43b,第三驱动缸43通过驱动缸接头43a和驱动缸连接板43b驱动托模板31沿水平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优选地,第一驱动缸41为油缸;第二驱动缸42和第三驱动缸43为气缸。
优选地,第一驱动缸41的活塞杆和上夹模10之间连接上夹模滑块11,第一驱动缸41驱动上夹模滑块11运动,进而驱动上夹模10运动。第一驱动缸41和上夹模滑块11之间通过接头41b和接头板11a的配合进行连接。第二驱动缸42的活塞杆和下夹模20之间连接下夹模滑块21,第二驱动缸42驱动下夹模滑块21运动,进而驱动下夹模20运动。第二驱动缸42和下夹模滑块21之间通过接头42b和接头板21a的配合进行连接。
冲铆夹紧装置还包括:上盖板51,第一驱动缸41的缸体通过垫块41a固定设置在上盖板51上;下盖板52,第二驱动缸42和第三驱动缸43的缸体均固定设置在下盖板52上;导向支撑轴53,沿纵向连接在上盖板51和下盖板52之间,并且,导向支撑轴53为至少两根,导向支撑轴53穿设在上夹模滑块11的第一通孔中和下夹模滑块21的第二通孔中。通过导向支撑轴53与上夹模滑块11和下夹模滑块21之间的配合,使得上夹模10和下夹模20的运动更加稳定,不会产生偏离。优选地,上盖板51和下盖板52之间设有加强肋板54。
优选地,导向支撑轴53和上夹模滑块11的第一通孔之间设有第一导套12,导向支撑轴53和下夹模滑块21的第二通孔之间设有第二导套22。第一导套12和第二导套22可以使用润滑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了导向支撑轴53分别与上夹模滑块11和下夹模滑块21之间的摩擦。
优选地,托模机构30还包括设置在下盖板52上的滑槽,滑槽用于托模板31的导向,滑槽由底板32和与底板32两侧连接的两块立板33围成,托模板31位于滑槽内。立板的顶端连接有向内凸出的盖板34,盖板34与底板之间形成导槽,托模板31的两侧具有与导槽适配的凸沿31b,上述结构导向性更佳。
优选地,托模板31呈凹形,其上朝向第二驱动缸42的部位具有向内凹入的让位槽31a,托模板31运动过程中利用该让位槽31a避让第二驱动缸42。
优选地,上夹模10和下夹模20均为并行设置的两个,每个上夹模10上均具有两个第一容纳槽,每个下夹模20上均具有两个第二容纳槽。其中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数量可根据具体需要来设计。
优选地,下夹模20包括相互分离设置的第一下夹模和第二下夹模,第一下夹模和第二下夹模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容纳槽;上夹模10朝向下夹模20的表面具有凸块,凸块与第一下夹模和第二下夹模之间形成的凹槽对应配合。上述结构对于上夹模10具有导向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冲铆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夹模(10),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上夹模(10)具有第一容纳槽;
下夹模(20),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下夹模(20)具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相互连通并形成用于夹持管件(M1)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铆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托模机构(30),包括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的托模板(31),所述托模板(31)具有支撑所述下夹模(20)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下夹模(20)分离的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铆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驱动缸(41),其活塞杆头部与所述上夹模(10)连接;
第二驱动缸(42),其活塞杆头部与所述下夹模(20)连接;
第三驱动缸(43),其活塞杆头部与所述托模板(31)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缸(43)驱动所述托模板(31)沿水平方向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铆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缸(41)的活塞杆和所述上夹模(10)之间设有上夹模滑块(11);所述第二驱动缸(42)的活塞杆和所述下夹模(20)之间设有下夹模滑块(21);所述冲铆夹紧装置还包括:
上盖板(51),所述第一驱动缸(41)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盖板(51)上;
下盖板(52),所述第二驱动缸(42)和第三驱动缸(43)的缸体均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盖板(52)上;
导向支撑轴(53),沿纵向连接在所述上盖板(51)和下盖板(52)之间,并且,所述导向支撑轴(53)为至少两根,所述导向支撑轴(53)穿设在所述上夹模滑块(11)的第一通孔中和下夹模滑块(21)的第二通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铆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撑轴(53)和所述上夹模滑块(11)的第一通孔之间设有第一导套(12),所述导向支撑轴(53)和下夹模滑块(21)的第二通孔之间设有第二导套(2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铆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51)和所述下盖板(52)之间设有加强肋板(5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铆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模机构(3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盖板(52)上的滑槽,所述滑槽由底板(32)和与所述底板(32)两侧连接的两块立板(33)围成,所述托模板(31)位于所述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铆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的顶端连接有向内凸出的盖板(34),所述盖板(34)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导槽,所述托模板(31)的两侧具有与所述导槽适配的凸沿(31b)。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铆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缸(41)为油缸;所述第二驱动缸(42)和第三驱动缸(43)为气缸。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铆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模板(31)呈凹形,其上朝向所述第二驱动缸(42)的部位具有向内凹入的让位槽(31a)。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铆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模(10)和下夹模(20)均为并行设置的两个,每个所述上夹模(10)上均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容纳槽,每个所述下夹模(20)上均具有两个所述第二容纳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冲铆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模(20)包括相互分离设置的第一下夹模和第二下夹模,所述第一下夹模和第二下夹模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容纳槽;所述上夹模(10)朝向所述下夹模(20)的表面具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下夹模和第二下夹模之间形成的凹槽对应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1669616U CN202516956U (zh) | 2012-04-18 | 2012-04-18 | 冲铆夹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1669616U CN202516956U (zh) | 2012-04-18 | 2012-04-18 | 冲铆夹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16956U true CN202516956U (zh) | 2012-11-07 |
Family
ID=47099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166961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16956U (zh) | 2012-04-18 | 2012-04-18 | 冲铆夹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1695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74999A (zh) * | 2012-12-19 | 2013-03-20 |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铰链铆接工装 |
CN103372615A (zh) * | 2012-04-18 | 2013-10-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冲铆夹紧装置 |
CN103861961A (zh) * | 2012-12-18 | 2014-06-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管堵头装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2012
- 2012-04-18 CN CN2012201669616U patent/CN20251695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72615A (zh) * | 2012-04-18 | 2013-10-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冲铆夹紧装置 |
CN103372615B (zh) * | 2012-04-18 | 2015-06-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冲铆夹紧装置 |
CN103861961A (zh) * | 2012-12-18 | 2014-06-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管堵头装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861961B (zh) * | 2012-12-18 | 2016-01-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管堵头装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974999A (zh) * | 2012-12-19 | 2013-03-20 |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铰链铆接工装 |
CN102974999B (zh) * | 2012-12-19 | 2015-03-11 |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铰链铆接工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81950U (zh) | 一种新型连杆式刀具夹紧机构 | |
CN202516956U (zh) | 冲铆夹紧装置 | |
CN207577810U (zh) | 电磁阀组装机的料盘取料机构 | |
CN107413961A (zh) | 一种快速抽芯的模具机构 | |
CN105578862B (zh) | 超高清led屏插装装置的智能上板、卡板装置 | |
CN209110037U (zh) | 一种多工位冲压模的工件传送机构 | |
CN103372615B (zh) | 冲铆夹紧装置 | |
CN209439293U (zh) | 一种浮动式连续椭圆成型模具 | |
CN112743030A (zh) | 一种铆接电池盖板的设备 | |
CN107263071B (zh) | 自动卡簧装配器 | |
CN217376372U (zh) | 一种气动双级送料机构 | |
CN207308872U (zh) | 一种可自动退缩和前进的铆压夹具 | |
CN206140844U (zh) | 一种大夹持力平行气爪 | |
CN203864073U (zh) | 自动粉末压机导轨式加料装置 | |
CN208827170U (zh) | 一种充电针压针装置 | |
CN107716620A (zh) | 通用压铸件整压治具 | |
CN209050730U (zh) | 一种用于马达盖板的打点装置 | |
CN209364063U (zh) | 一种汽车电子传感器的o型圈套设装置 | |
CN107097059B (zh) | 一种自锁型自动压螺栓装置 | |
CN207564167U (zh) | 适用于板状零件的压紧工装 | |
CN207329538U (zh) | 一种振动盘上料装置 | |
CN207188614U (zh) | 一种快速抽芯的模具机构 | |
CN214442513U (zh) | 一种管端成型机的夹紧机构 | |
CN211638103U (zh) | 电极爪压装置 | |
CN204657265U (zh) | 具有插刀机构的冲压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603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