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54796U - 带连接器的电缆 - Google Patents

带连接器的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54796U
CN202454796U CN2012200416988U CN201220041698U CN202454796U CN 202454796 U CN202454796 U CN 202454796U CN 2012200416988 U CN2012200416988 U CN 2012200416988U CN 201220041698 U CN201220041698 U CN 201220041698U CN 202454796 U CN202454796 U CN 202454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ange
cable
groov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416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主铉
堀田均
平野光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ab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ab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able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able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54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547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87Anchoring optical cables to connector housings, e.g. strain relief features
    • G02B6/3888Protection from over-extension or over-compres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45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strain relief being achieved by molding parts around cable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87Anchoring optical cables to connector housings, e.g. strain relief features
    • G02B6/38875Protection from bending or twis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4Electrical aspects of optical modules with disconnec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连接器的电缆,能确保电缆相对于连接器的充分的抗拉强度和保护罩相对于连接器的充分的保持强度。带连接器的电缆(1)是在电缆(6)上安装连接器的形式,连接器的壳体(2)由两个壳部件(2a、2b)构成。电缆(6)的根部部分用树脂制的保护罩(8)覆盖,在保护罩(8)的开口周缘形成凸缘(8a)。在保护罩(8)的内侧配置金属制的止动环(10),止动环(10)在呈筒形状的主体内插通传输线(6a),并且在其外侧覆盖抗拉纤维(7)和外皮(6b)的状态下利用过紧固环(12)紧固。在止动环(10)的开口周缘也形成凸缘(10a),凸缘(10a)在与凸缘(8a)重叠的状态下插入到槽(2c、2d)内。

Description

带连接器的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连接器的电缆。
背景技术
至今,已知有如下带连接器的电缆:在容纳电线(金属线)和光纤的光电复合电缆的两端,安装依照例如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注册商标)规格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等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现有的带连接器的电缆中,光电复合电缆的末端部分固定于连接器的壳体上,光电复合电缆内的电线和光纤与容纳于壳体内的光电转换模块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7640号公报
带连接器的电缆在使用时,估计会有张力施加于连接器和光电复合电缆之间。从而,连接器的壳体与光电复合电缆的末端部分的连接部分要求以充分的抗拉强度无晃动且牢固地固定。
另外,一般而言,在连接器与光电复合电缆的连接部分,为了相对于弯曲保护光纤,设置保护罩。由于还估计保护罩的部分被把持且拉伸,因此最好保护罩也相对于连接器的壳体以充分的保持强度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带连接器的电缆,该带连接器的电缆能够确保电缆相对于连接器的充分的抗拉强度和保护罩相对于连接器的充分的保持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带连接器的电缆是在用外皮包覆传输线的电缆的末端部分安装连接器的带连接器的电缆,具有:金属制的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包括主体和第一凸缘,上述主体形成为筒状且在内部插通有在电缆的末端部分从外皮引出的传输线,并且以在外表面覆盖外皮的状态保持,上述第一凸缘形成在位于电缆的末端侧的主体的一端;树脂制的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覆盖包含保持部件的电缆的末端部分的外周,且在位于电缆的末端侧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一凸缘相互重叠的第二凸缘;以及两个壳部件,该两个壳部件组合成将在电缆的末端部分从外皮引出的传输线容纳于内部的状态,且在该组合状态下将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向重叠方向压接的同时保持。
上述两个壳部件具有能够在彼此的组合方向上插入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的槽,该槽具有在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的重叠方向上相对的一对壁面。
上述两个壳部件还具有突条部,该突条部在上述槽内突出形成于上述一对壁面的任意一个,且在向上述槽内插入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的方向上设有上升斜度。
上述两个壳部件之中一个壳部件在上述槽内从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的重叠方向观察的上述突条部的最大的突出尺寸,比形成于另一个上述壳部件的上述槽内的上述突条部的最大的突出尺寸大。
上述两个壳部件之中一个壳部件的上述槽的上述一对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比重叠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的厚度尺寸大,上述两个壳部件之中另一个壳部件的上述槽的上述一对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大于或者等于重叠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的厚度尺寸。
上述两个壳部件之中至少一个壳部件形成有局部地扩张形成上述突条部的一个上述壁面与相对的另一个上述壁面的间隔的倒角部,该倒角部沿着位于彼此的组合面上的上述槽的开口边缘形成。
上述两个壳部件在将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插入上述槽内时与上述第一凸缘接触的一个上述壁面上形成上述突条部。
上述保持部件还包括在外表面覆盖上述外皮的状态下紧固其周围的过紧固部件。
上述电缆的上述传输线包括传输光信号的光纤及传输电信号的电线,上述连接器具有相互转换上述光信号及电信号的光电转换模块。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连接器的电缆,能够确保电缆相对于连接器的充分的抗拉强度和保护罩相对于连接器的充分的保持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带连接器的电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安装于电缆上的保护罩及上述止动环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止动环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IV-IV线的电缆、保护罩以及止动环的剖视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一个壳部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另一个壳部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1所示的VII-VII线的带连接器的电缆的纵剖视图。
图8是将保护罩的凸缘及止动环的凸缘的安装部分放大而表示的剖视图。
图9是概略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壳部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0是将图9中所示的壳部件的突条部周边放大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11是概略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壳部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2是将图11中所示的壳部件的突条部周边放大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13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凸缘的安装部分放大而表示的剖视图。
图14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凸缘的安装部分放大而表示的剖视图。
图15是概略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壳部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6是将图15中所示的壳部件的开口周边放大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17是将第四实施方式的凸缘的安装部分放大而表示的剖视图
图中:
1-带连接器的电缆,2-壳体,2c、2d-槽,2e、2f、2g、2h-开口,6-电缆,8-保护罩(外装部件),8a-凸缘(第二凸缘),10-止动环(保持部件),10a-凸缘(第一凸缘),20-槽,20a-突条部,20b-开口,21-倾斜面(倒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进行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电缆1的结构的立体图。该带连接器的电缆1是将依照例如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注册商标)规格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规格等的连接器,安装于复合地传输光信号及电信号的光电复合电缆的末端部分上的形式。在此作为一个例子,使用依照HDMI(注册商标)规格的带连接器的电缆来说明其结构。
如上所述,带连接器的电缆1是在光电复合电缆(以下、简称为“电缆”)6的末端部分安装连接器(无参照附图标记)的形式。连接器具有壳体2及插头4(连接端子),其中在壳体2内引进电缆6的末端部分。插头4插入到例如依照上述的HDMI规格的数字AV(Audio/Visual,视听)设备或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所具备的插座中。另外,在此虽然未图示,但在电缆6的另一方的末端部分也安装相同的连接器。
连接器的壳体2将两个对开状的壳部件2a、2b组合成一个而成。两个壳部件2a、2b分别由例如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原材料形成,这些壳部件2a、2b在彼此使开口面面对的状态下组装成箱形状。另外,在壳体2内设置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或者与此相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光电转换模块(图1中未图示)。电缆6和插头4分别在壳体2内与光电转换模块连接。
电缆6具有如下结构:在将光纤及电线(均未图示)做成束的状态下,将这些利用外皮包覆。在电缆6内向长度方向内插例如作为抗拉部件的抗拉纤维。光纤及电线在壳体2内从电缆6的外皮(包覆)引出的状态下,分别与上述光电转换模块连接。
另外,在电缆6上,在从壳体2露出的根部的部分安装树脂制的保护罩8。保护罩8在从壳体2的一端面(后端面)沿电缆6的长度方向以一定程度的长度延伸成圆筒形状之后,从此至终端的部分形成为尖细形状。在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对保护罩8的尖细形状的部分实施波纹(折皱、褶等)加工。
另外,虽然在图1中未图示,但在保护罩8的呈圆筒形状的机体部分的内部,配置有例如金属制的止动环。在带连接器的电缆1中,电缆6通过止动环固定于连接器的壳体2上。以下,对保护罩8及止动环的结构用图2、图3进行说明。
图2是概略地表示安装于电缆6上的保护罩8及止动环10的形状的立体图。另外,图3是表示止动环10的形状的立体图。
在保护罩8,在与上述机体部分的周面连接的开口周缘、即位于电缆6的末端侧的一端形成有凸缘8a(作为第二凸缘的结构)。另外,在止动环10,在与其呈圆筒状的主体的周面连接的开口周缘、即位于电缆6的末端侧的一端,形成有凸缘10a(作为第一凸缘的结构)。凸缘8a及凸缘10a都呈凸边型,止动环10的凸缘10a配置成与保护罩8的凸缘8a的前端面重叠。此外,止动环10与凸缘10a连接的主体的大致整体被保护罩8覆盖。
如图3中以双点划线所示,在止动环10的内部,插通在电缆6的末端部分从外皮6b引出的传输线6a,在止动环10的外侧覆盖外皮6b。此外,传输线6a是光纤及电线,概略地表示这些光纤及电线(以下也相同)。另外,在电缆6内,抗拉纤维沿传输线6a配置。在此虽然未图示,但止动环10在抗拉纤维和外皮6b覆盖于其主体的外侧的状态下,再利用过紧固环紧固。由此,相对于止动环10可靠地固定抗拉纤维和外皮6b,能够确保电缆6的抗拉强度。
上述凸缘8a、10a在彼此重叠的状态下,插入到设置于壳体2的壳部件2a、2b上的槽(在此未图示)内。
图4是沿着图2中所示的IV-IV线的电缆6、保护罩8以及止动环10的剖视图。如上所述,电缆6在其末端部分引出的传输线6a插通于止动环10内,在该状态下,传输线6a引进到壳体2的内部。另外,保护罩8与止动环10之间,配置上述过紧固环12。在此以紧固加工前的状态表示过紧固环12,而过紧固环12相对于止动环10从周围被紧固加工而塑性变形,从而相对于止动环10牢固地压紧(所谓“过紧固”)抗拉纤维7和外皮6b。
图5是概略地表示一个壳部件2a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概略地表示另一个壳部件2b的外观的立体图。此外,图5中所示的壳部件2a以从图1的状态使壳部件2a的上下颠倒的状态表示。
在图5中所示的壳部件2a的位于一端的侧壁,形成有在厚度方向呈凹型的槽2c。在壳部件2a的侧壁,从电缆6的长度方向观察在槽2c的两侧形成半圆形的开口2e、2g。
另一方面,图6中所示的壳部件2b也与壳部件2a相同地,在壳部件2b的位于一端的侧壁,形成呈凹型的槽2d。另外,在壳部件2b的侧壁,从电缆6的长度方向观察在槽2d的两侧形成半圆形的开口2f、2h。
在壳部件2a、2b的组合状态下,两个凸缘8a、10a以重叠的状态插入槽2c、2d内。另外,这些槽2c、2d及开口2e、2f、2g、2h在组装壳部件2a、2b时,彼此相对而配置,在该状态下,开口2e、2g及2f、2h构成圆形状的开口。
图7是沿着图1中所示的VII-VII线的带连接器的电缆1的纵剖视图。另外,图8是在图7所示的剖面中将保护罩8的凸缘8a及止动环10的凸缘10a的安装部分放大而表示的剖视图。
在壳部件2a、2b的组合状态下,开口2e、2f面向壳体2的一侧端,在由这些开口构成的开口内,插通包含保护罩8及止动环10的电缆6的末端部分。另外,开口2g、2h位于壳体2的内侧,在由这些开口构成的开口内插通传输线6a。
在壳体2内配置上述光电转换模块30,相对于该光电转换模块30分别连接光纤及电线。光电转换模块30的结构为,例如在作为基底的电路基板上安装光波导和光电转换元件、挠性(FPC)基板、FPC连接器等(均省略附图标记)。
另外,在图7、图8中,两个凸缘8a、10a以分离的状态表示,但在实际安装状态下,两个凸缘8a、10a在槽2c、2d内被夹入到一对壁面之间,并在该状态下向彼此重叠的方向压接。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槽2c、2d的宽度尺寸(图8中附图标记W),优选的是与重叠凸缘8a、10a时的厚度尺寸相等,或者比该厚度尺寸稍小(例如、0.1mm左右)。通过使槽2c、2d的宽度尺寸W与凸缘8a、10a的厚度尺寸相等或者比它小,例如在组装工序中最初在槽2d内插入凸缘8a、10a的情况下,树脂制的凸缘8a在通过与槽2d的侧面接触时的压力而稍微变形的同时插入至槽2d的底面附近。另一方面,金属制的凸缘10a通过凸缘8a变形,不刮削槽2d的侧面而插入至底面附近。另外,在组装工序的最后,在组装壳部件2a时也与上述相同,凸缘8a在变形的同时插入到槽2c。
如此,通过将树脂制的凸缘8a及金属制的凸缘10a以重叠的状态容纳于槽2c、2d,能够充分确保电缆6相对于壳体2的抗拉强度。
另外,凸缘8a及凸缘10a由于无间隙地容纳于槽2c、2d,因此连接器能够将电缆2的末端部分(尤其止动环10)无晃动地固定于壳体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环10的凸缘10a与保护罩8的凸缘8a一起无间隙地向槽2c、2d的内部插入。由此,保护罩8也固定于连接器的壳体2上,因此能够充分确保保护罩8相对于连接器的壳体2的保持强度。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电缆1进行说明。图9是概略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壳部件2a的外观的立体图。此外,图9中所示的壳部件2a与图5所示的壳部件2a相同地,以从图1的状态使壳部件2a的上下颠倒的状态表示。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于壳部件2a上的槽2c的侧壁之中、形成开口2g的壁面上,设置突条部2i。突条部2i配置于开口2g的两侧。
图10是将图9中所示的壳部件2a的突条部2i周边放大而表示的立体图。此外,在此,沿图9中所示的X-X线在壳部件2a的宽度方向上剖切槽2c,强调表示突条部2i的形状。
在壳部件2a的槽2c,在如上所述形成开口2g的一侧面,在开口2g的两侧设置突条部2i。突条部2i具有在凸缘8a、10a的插入方向上作为上坡的斜度(上升坡度)。由此,突条部2i形成向槽2c的底面扩展的大致圆锥形状。此外,突条部2i相对于槽2c的壁面的倾斜部分的最大的高度(突出尺寸)优选为例如0.1mm左右。
图11是概略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壳部件2b的外观的立体图。
壳部件2b也与壳部件2a相同地,在槽2d,在形成开口2h的壁面上设置突条部2j。突条部2j配置于开口2h的两侧。
另外,就图9所示的壳部件2a及图11所示的壳部件2b而言,任何一个都是与组合方向相对的面开口,若在使这些开口对接的状态下组合成一个,则形成空心的箱形状。
图12是将图11所示的壳部件2b的突条部2j周边放大而表示的立体图。此外,在此,沿图11所示的XII-XII线在壳部件2b的宽度方向上剖切槽2d,强度表示突条部2j的形状。
在壳部件2b的槽2d,在形成开口2h的一侧面,在开口2h的两侧形成突条部2j。突条部2j与图10所示的突条部2i相同地,具有在凸缘8a、10a的插入方向观察为上坡的斜度,形成向槽2d的底面扩展的大致圆锥形状。另外,突条部2j相对于槽2d的壁面的倾斜部分的最大的高度(突出尺寸)也与突条部2i相同,优选为例如0.1mm左右。
图13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凸缘8a、10a的安装部分放大而表示的剖视图。在此,主要放大表示保护罩8及止动环10的凸缘8a、10a插入到壳部件2a、2b的槽2c、2d内的部分。
槽2c、2d的宽度尺寸(省略附图标记)与重叠凸缘8a、10a时的厚度尺寸相等,或者比凸缘8a、10a的厚度尺寸稍大(例如、比突条部的突出尺寸即0.1mm小的程度)。
一般而言,在带连接器的电缆1的制造工序中,在作为基座的一个壳部件(例如壳部件2b)的槽2d内插入保护罩8及止动环10的凸缘8a、10a之后,进行组合另一个壳部件(例如壳部件2a)的工作。
在这种组装工作中,在壳部件2b的槽2d内将凸缘8a、10a以重叠的状态插入的情况下,金属制的凸缘10a在沿突条部2j的倾斜部分滑动的同时向槽2d的底面移动。另一方面,树脂制的凸缘8a若与槽2d的壁面接触,则在稍微变形的同时向底面移动,最终凸缘8a、10a被插入到槽2d内。
然后,在壳部件2b上覆盖另一个壳部件2a时,与上述相同地固定于壳部件2d上的凸缘10a在沿槽2c的突条部2i的倾斜部分滑动的同时向底面(根据情况为顶面)移动。另外,树脂制的凸缘8a也同样地在与槽2d的壁面接触的同时向底面(根据情况为顶面)移动。
如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金属制的凸缘10a接触的槽2c、2d的壁面上设置倾斜的突条部2i、2j,能够将凸缘8a、10a顺利地插入槽2c、2d内。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带连接器的电缆1的组装。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槽2c、2d的宽带尺寸比重叠凸缘8a、10a时的厚度尺寸稍大(具体而言,直至比突条部2i、2j的最大突出尺寸小的程度)。从而,容易在壳部件2b的槽2d、壳部件2a的槽2c内插入凸缘8a、10a。
另外,突条部2i、2j与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变窄相当于突条部2i、2j的倾斜的最大高度(突出部分)的部分,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由于树脂制的凸缘8a在变形的同时插入,因此能够在槽2c、2d内无间隙地插入凸缘8a、10a。此时,凸缘8a、10a无晃动地容纳于槽2c、2d内。由此,能够将电缆6以稳定的状态固定于连接器。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电缆1进行说明。图14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凸缘8a、10a的安装部分放大而表示的剖视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壳部件2a的槽20的宽度尺寸(图中附图标记W1)比凸缘8a、10a的厚度尺寸大0.1mm左右。另外,形成于槽20的壁面上的突条部20a的最大高度(突出尺寸t1)形成为0.2mm左右。此外,壳部件2b的槽2d及突条部2j的形状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另外,槽2d的宽度尺寸(图中附图标记W2)与凸缘8a、10a的厚度尺寸相同或者比它稍大。
形成于槽20的突条部20a相对于壁面的倾斜角比壳部件2b的突条部2j还大,相应地最大高度(突出尺寸t1)比突条部2j的最大高度(突出尺寸t2)大。由此,在组装带连接器的电缆1的过程中,在壳部件2b的槽2d内插入凸缘8a、10a的工作比较容易(压入的阻力小),而且之后覆盖壳部件2a时,由于突条部20a的倾斜角大,相应地凸缘10a在更强力地压入的状态下插入到槽20内。但是,槽20的宽度尺寸W1比凸缘8a、10a的厚度还宽,由此不存在树脂制的凸缘8a在被槽20的壁面极端地刮削的同时插入的情况。
如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扩展槽20的宽度而使凸缘8a、10a相对于壳部件2a、2b的插入变得更容易,并且形成考虑扩展槽20的宽度的部分的突条部20a,从而能够在槽20内无间隙地插入凸缘8a、10a。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电缆1进行说明。图15是概略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壳部件2a的外观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5中,作为一个例子,利用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壳部件2a来进行说明。另外,在组装过程中作为基座的壳部件2b由于使用与第一~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壳部件2a中,在槽20内的一方(壳部件2a的一侧端侧)的壁面上,形成大致半圆形的开口20b。另外,在开口20b的周缘的一部分形成倾斜面(作为倒角部的结构)。
图16是将图15中所示的壳部件2a的开口20b周边放大而表示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6中概略地表示沿图15中所示的XVI-XVI线剖切壳部件2a并从壳部件2a的开口2g侧观察的开口20b。
壳部件2a的开口20b具有倾斜面21,该倾斜面21从槽20的壁面将与此连接的开口20b的周缘倾斜地进行倒角而形成。倾斜面21例如相对于槽20的壁面倾斜45度。
图17是将第四实施方式的凸缘8a、10a的安装部分放大而表示的剖视图。
形成于开口20b上的倾斜面21例如相对于槽20的壁面倾斜45度,在槽20内插入凸缘8a、10a时的宽度比凸缘8a、10a的厚度还宽,另外,凸缘10a不挂在开口20b的周缘而能够沿倾斜面21顺利地进入到槽20内。
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槽20、2d的宽度尺寸(省略附图标记)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地比凸缘8a、10a的厚度尺寸稍大。由此,凸缘8a、10a在开始插入时,不被槽20的壁面极端地压迫而能进入到槽20内。另外,在槽20的底面侧,凸缘10a沿突条部20a的倾斜而滑动,并且凸缘8a在被槽20的壁面压迫的状态下向底面插入。
如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通过相对于壳部件2a的开口20b在其周缘形成倾斜面21,能够更简单地在壳部件2a的槽20内插入凸缘8a、10a。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第一~四实施方式而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第一~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相对于壳部件2a的开口而在其周缘形成倾斜面21。
另外,在第一~四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复合地传输光信号及电信号的带连接器的电缆1在壳体上固定电缆的技术,但是在只传输光信号的带连接器的电缆和只传输电信号的带连接器的电缆中,也能够适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Claims (9)

1.一种带连接器的电缆,在用外皮包覆传输线的电缆的末端部分安装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金属制的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包括主体和第一凸缘,上述主体形成为筒状且在内部插通有在上述电缆的末端部分从上述外皮引出的上述传输线,并且以在外表面覆盖上述外皮的状态保持,上述第一凸缘形成在位于上述电缆的末端侧的上述主体的一端;
树脂制的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覆盖包含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电缆的末端部分的外周,且在位于上述电缆的末端侧的一端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凸缘相互重叠的第二凸缘;以及
两个壳部件,该两个壳部件组合成将在上述电缆的末端部分从上述外皮引出的上述传输线容纳于内部的状态,且在该组合状态下将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向重叠方向压接的同时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连接器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壳部件具有能够在彼此的组合方向上插入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的槽,该槽具有在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的重叠方向上相对的一对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连接器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壳部件还具有突条部,该突条部在上述槽内突出形成于上述一对壁面的任意一个,且在向上述槽内插入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的方向上设有上升斜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连接器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壳部件之中一个壳部件在上述槽内从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的重叠方向观察的上述突条部的最大的突出尺寸,比形成于另一个上述壳部件的上述槽内的上述突条部的最大的突出尺寸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连接器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壳部件之中一个壳部件的上述槽的上述一对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比重叠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的厚度尺寸大,
上述两个壳部件之中另一个壳部件的上述槽的上述一对壁面之间的宽度尺寸,大于或者等于重叠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的厚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连接器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壳部件之中至少一个壳部件形成有局部地扩张形成上述突条部的一个上述壁面与相对的另一个上述壁面的间隔的倒角部,该倒角部沿着位于彼此的组合面上的上述槽的开口边缘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连接器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壳部件在将上述第一凸缘及上述第二凸缘插入上述槽内时与上述第一凸缘接触的一个上述壁面上形成上述突条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连接器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件还包括在外表面覆盖上述外皮的状态下紧固其周围的过紧固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连接器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缆的上述传输线包括传输光信号的光纤及传输电信号的电线,
上述连接器具有相互转换上述光信号及电信号的光电转换模块。
CN2012200416988U 2011-03-23 2012-02-09 带连接器的电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547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3919A JP5582413B2 (ja) 2011-03-23 2011-03-23 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
JP2011-063919 2011-03-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54796U true CN202454796U (zh) 2012-09-26

Family

ID=46870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4169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54796U (zh) 2011-03-23 2012-02-09 带连接器的电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46988B2 (zh)
JP (1) JP5582413B2 (zh)
CN (1) CN20245479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012A (zh) * 2014-10-30 2015-01-28 成都康特电子高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的光跳线
CN105305155A (zh) * 2015-11-20 2016-02-03 菲舍尔航空部件(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偶线与热电偶插头的连接件
CN107069319A (zh) * 2017-04-05 2017-08-18 安阳师范学院 一种热电偶线与热电偶插头的连接件
CN107850096A (zh) * 2015-09-18 2018-03-27 Ntn株式会社 保护罩带
CN109961912A (zh) * 2017-12-26 2019-07-02 厦门市众慧悦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柔性电缆中间快速接头的绝缘防护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3549B2 (ja) * 2012-11-06 2016-10-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付電子機器
JP2014154344A (ja) * 2013-02-08 2014-08-25 Hitachi Metals Ltd コネクタ支持構造及びコネクタ付き電子装置
US9843179B1 (en) * 2013-04-16 2017-12-1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Corrosion resistant termination connector for steel wire rope/minesweeping cable
USD734272S1 (en) * 2014-03-31 2015-07-14 Google Inc. Connection cable
USD746781S1 (en) * 2014-03-31 2016-01-05 Google Inc. Connection cable
JP6489906B2 (ja) * 2015-03-31 2019-03-2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ケーブル機器
CN111247469B (zh) * 2017-10-30 2022-03-29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插头连接器的通用线缆锚固
US20190204518A1 (en) * 2017-12-28 2019-07-04 Kui-Hsien Huang Fib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7023885B2 (ja) * 2019-02-14 2022-02-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光ケーブル接続構造体及び光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3384U (ja) * 1982-12-27 1984-07-11 株式会社日立ホームテック 配線器具の端末抜け止め装置
JPH058568Y2 (zh) * 1989-02-08 1993-03-03
JPH0497108A (ja) * 1990-08-09 1992-03-30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コネクタ
JPH0536772U (ja) * 1991-10-23 1993-05-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US6953287B2 (en) * 2003-11-06 2005-10-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nchor for fiber optic cable
JP2010237641A (ja) * 2009-03-13 2010-10-21 Fujikura Ltd 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モジュール付きケーブル
JP5599237B2 (ja) * 2010-06-23 2014-10-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JP2012053375A (ja) * 2010-09-03 2012-03-15 Sanwa Denki Kogyo Co Ltd 多連結型光コネク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012A (zh) * 2014-10-30 2015-01-28 成都康特电子高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的光跳线
CN107850096A (zh) * 2015-09-18 2018-03-27 Ntn株式会社 保护罩带
CN107850096B (zh) * 2015-09-18 2021-04-06 Ntn株式会社 保护罩带
CN105305155A (zh) * 2015-11-20 2016-02-03 菲舍尔航空部件(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偶线与热电偶插头的连接件
CN107069319A (zh) * 2017-04-05 2017-08-18 安阳师范学院 一种热电偶线与热电偶插头的连接件
CN109961912A (zh) * 2017-12-26 2019-07-02 厦门市众慧悦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柔性电缆中间快速接头的绝缘防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82413B2 (ja) 2014-09-03
US20120243834A1 (en) 2012-09-27
US8746988B2 (en) 2014-06-10
JP2012199188A (ja) 201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54796U (zh) 带连接器的电缆
US8746987B2 (en) Field assembled optical connector
EP2815259B1 (en) Fiber optic cable sub-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id sub-assemblies
EP2619617B1 (en) Environmentally sealed cable breakout assemblies
US6431783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connecting member for connecting an optical fiber cable to a ferrule
EP2354824A1 (en) Hybrid connector
US8834037B2 (en) Hermaphroditic connector with multi-fiber termini
US8348681B2 (en) Cable assembly
US9515415B1 (en) Strain relief cable insert
US6325548B1 (en) Optical fiber-fixing structure of ferrule for provisionally fitting an optical fiber
CN209747864U (zh) 超远距离光纤hdmi数据线
CN215494268U (zh) 一种压接式预制成端光缆连接器
CN214310995U (zh) 多芯光纤连接器
CN218585047U (zh) 一种光纤快速连接头的内芯结构
US20120106896A1 (en) Cable assembly for optical termination
CN217467253U (zh) 一种光纤与光纤连接器的装配结构
CN211017489U (zh) 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孔及连接组件
CN220340449U (zh) 一种sc跳线连接头压接环改制结构
CN212658860U (zh) 一种分线盒及光纤连接器
CN217215300U (zh) 一种用于光电复合缆的航插组件以及光电复合缆
CN111474639B (zh) 一种光纤野战连接器及连接方法
CN220085114U (zh) 光纤连接器
CN115061243B (zh) 一种光纤与光纤连接器的装配工艺
CN205404921U (zh) 一种架空用蝶形光缆活动连接器
CN112731597A (zh) 多芯光纤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2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