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94395U - 座椅底部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座椅底部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94395U CN202294395U CN2011203938928U CN201120393892U CN202294395U CN 202294395 U CN202294395 U CN 202294395U CN 2011203938928 U CN2011203938928 U CN 2011203938928U CN 201120393892 U CN201120393892 U CN 201120393892U CN 202294395 U CN202294395 U CN 2022943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bottom
- entablatrance
- intermediate transverse
- transverse girder
- cross si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底部支撑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座椅底部支撑结构受力不平衡使座椅碰撞试验时座椅底部容易发生偏转从而影响试验数据的不足。该实用新型包括两端连接在座椅底部的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靠近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一端连接支撑杆,支撑杆将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靠近它们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支架,支撑支架的一端连接在上横梁上,另一端连接在下横梁上,中间横梁连接在支撑支架的两端之间。支撑杆和支撑支架分别将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两端连接在一起,这样它们的连接就比较稳定,汽车碰撞试验中,座椅底部不易发生偏转,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支撑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底部连接稳定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有些汽车碰撞试验中,汽车座椅受到正面碰撞,座椅底部易发生偏转现象,从而带动假人在碰撞过程中的运动姿态有一个偏转的现象,使假人与气囊接触的位置与设计位置发生偏离,影响假人的伤害值,影响试验数据。经过分析发现座椅底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座椅底部受力不平衡造成座椅底部的偏转。如附图1所示的座椅底部的支撑结构,包括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的两端连接在座椅底部6的两侧,靠近它们的左端连接有支撑杆1,支撑杆1将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连接在一起,支撑杆1仅仅是支撑了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靠近左端的位置,这样在汽车碰撞试验中汽车座椅受到正面碰撞时,由于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的左右受力不平衡,使座椅底部容易发生偏转,从而带动假人的运动姿势有一个偏转,从而影响试验数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座椅底部支撑结构受力不平衡使座椅碰撞试验时座椅底部容易发生偏转从而影响试验数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座椅底部支撑结构,它使座椅底部受力平稳,座椅碰撞试验时座椅底部不易发生偏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底部支撑结构,包括两端连接在座椅底部的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靠近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一端连接支撑杆,支撑杆将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靠近它们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支架,支撑支架的一端连接在上横梁上,另一端连接在下横梁上,中间横梁连接在支撑支架的两端之间。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座椅底部的两侧,在靠近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杆,在靠近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支架,支撑杆和支撑支架分别将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两端连接在一起,这样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连接就比较稳定,汽车碰撞试验中,汽车座椅受到正面碰撞,由于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左右受力平衡,座椅底部就不易发生偏转,使假人与气囊接触的位置与设计位置不易发生偏离,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支架呈板状长条形。板状长条形的支撑支架不仅满足了连接的强度要求,而且板状结构节省了材料,减轻了支撑支架的重量,减小了支撑支架占用的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呈内凹半圆形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分别支撑在圆形的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外表面上,半圆形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分别与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外表面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支架的两端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中间横梁的连接孔。中间横梁连接在支撑支架的连接孔内,此时中间横梁起到了支撑起支撑支架的作用,使支撑支架不会上下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支架与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焊接在一起。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固定在一起,这种固定方式可靠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座椅底部支撑结构使座椅底部受力平稳,座椅碰撞试验时座椅底部不易发生偏转,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2、上横梁,3、下横梁,4、中间横梁,5、支撑支架,6、座椅底部,7、连接孔,8、上支撑部,9、下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一种座椅底部支撑结构(参见附图2),包括两端连接在座椅底部6两侧边缘的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上横梁2和中间横梁4都呈圆柱形的直杆状,下横梁3也呈圆柱形杆状,下横梁3的中间位置向下折弯。靠近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的左端连接支撑杆1,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靠近它们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支架5(参见附图3)。支撑杆1将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支撑杆1的上端支撑在上横梁2上并与上横梁2焊接在一起,支撑杆1的下端支撑在下横梁3上并与下横梁3焊接在一起,中间横梁4焊接在支撑杆1两端之间。支撑支架5呈板状长条形,在支撑支架5的两端分别设有呈内凹半圆形的上支撑部8和下支撑部9,半圆形的上支撑部8和下支撑部9分别与上横梁2和下横梁3的外表面适配,上支撑部8支撑并焊接在上横梁2上,下支撑部9支撑并焊接在下横梁3上。支撑支架5的两端之间开设有用于连接中间横梁4的圆形连接孔7,中间横梁4穿过支撑支架5的连接孔7并与支撑支架5焊接在一起。
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座椅底部6左右两侧边缘,靠近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左端的边缘连接支撑杆1,靠近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右端的边缘连接支撑支架5,这样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连接在座椅底部6上后,受力平衡,连接稳定可靠。汽车碰撞试验中,汽车座椅受到正面碰撞,由于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的左右受力平衡,座椅底部6就不易发生偏转,使假人与气囊接触的位置与设计位置不易发生偏离,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5)
1. 一种座椅底部支撑结构,包括两端连接在座椅底部(6)的上横梁(2)、下横梁(3)和中间横梁(4),靠近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一端连接支撑杆(1),支撑杆将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其特征是,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靠近它们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支架(5),支撑支架的一端连接在上横梁上,另一端连接在下横梁上,中间横梁连接在支撑支架的两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底部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支架呈板状长条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底部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呈内凹半圆形的上支撑部(8)和下支撑部(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座椅底部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支架的两端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中间横梁的连接孔(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座椅底部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支架与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焊接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938928U CN202294395U (zh) | 2011-10-15 | 2011-10-15 | 座椅底部支撑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938928U CN202294395U (zh) | 2011-10-15 | 2011-10-15 | 座椅底部支撑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94395U true CN202294395U (zh) | 2012-07-04 |
Family
ID=46363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9389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94395U (zh) | 2011-10-15 | 2011-10-15 | 座椅底部支撑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94395U (zh) |
-
2011
- 2011-10-15 CN CN2011203938928U patent/CN2022943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70763B (zh) |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 | |
CN204323486U (zh) | 轻型纯电动客车及其底盘车架 | |
CN205589329U (zh) | 汽车用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108367648A (zh) | 控制臂 | |
CN106494510A (zh) | 一种车架以及载货汽车 | |
CN105365512A (zh) | 一种带稳定杆的扭转梁 | |
CN205255933U (zh) | 一种横梁及扭转梁总成 | |
JP4852977B2 (ja) | 車両後部構造 | |
CN202294395U (zh) | 座椅底部支撑结构 | |
CN107215159A (zh) | 一种复合连杆式铰接式自卸车后悬架 | |
CN106476900B (zh) | 一种后部总成和包括该后部总成的汽车 | |
CN203832563U (zh) | 车体的强化结构 | |
CN204399285U (zh) | 前副车架及汽车 | |
CN104309692A (zh) | 一种汽车后悬架固定结构 | |
CN105000067A (zh) | 电动汽车车架制造方法 | |
CN206914076U (zh) | 复合连杆式铰接式自卸车后悬架 | |
CN202827742U (zh) | 一种电动客车车架后段以及电动客车 | |
CN202703177U (zh) | 一种新型扭转梁悬架 | |
CN207015106U (zh) | 一种扭转梁 | |
CN109823396B (zh) |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 |
CN201439292U (zh) | 汽车控制臂 | |
CN202046368U (zh) | 前副车架 | |
CN102190035B (zh) | 一种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205010245U (zh) | 一种低地板拖车车体底架 | |
CN112238904A (zh) | 厢体地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