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63934U - 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63934U CN202263934U CN2011203149429U CN201120314942U CN202263934U CN 202263934 U CN202263934 U CN 202263934U CN 2011203149429 U CN2011203149429 U CN 2011203149429U CN 201120314942 U CN201120314942 U CN 201120314942U CN 202263934 U CN202263934 U CN 2022639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material feeding
- cavity
- mould
- 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Shaping Or Shaping Using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注料板代替储料室进料,同时又可确保各型腔注料量均等的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该模具分为上模、中模和下模三个部分,所述的中模包括支撑板、位于支撑板上的型腔板以及分别与型腔板上的各型腔孔滑动配合的下凸模,该支撑板与型腔板之间通过注料板连接,各下凸模的下端分别穿过注料板和支撑板上相应的导向孔与下模连接,该注料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注料板内开设的多条注料孔道导通,这些注料孔道又分别与型腔板中的对应的进料孔道导通,型腔板中的各进料孔道的末端分别延伸至相应型腔孔的侧壁并在侧壁上形成出料口,压制前所述出料口与下凸模顶端的距离等于成型后毛坯厚度的0.3倍至0.7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具体涉及该模具的进料系统。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200963678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永磁铁氧体磁瓦压湿压成型模具(下称参考文件),其结构为:a、模具分为上模、中模和下模三个部分;b、所述中模包括支撑板(参考文件的附图1中位于“储料室4”下方的板件)、位于支撑板上的型腔板(参考文件中称之为“中模3”)以及分别与型腔板上的各型腔孔滑动配合的下凸模;c、这些下凸模的下端分别与下模(参考文件的附图1中开有“注料入口10”的零件)连接;d、位于支撑板与型腔板之间设有储料室;e、型腔板中开有多条进料孔道(参考文件中称之为“注料盲孔”),各进料孔道的始端与储料室导通,末端分别延伸至相应型腔孔的侧壁并在侧壁上形成出料口(参考文件中称之为“水平腰形孔”);f、压制前出料口的孔口下边缘与下凸模顶端(参考文件中称之为“弧顶点”)齐平。
另外,参考文件的说明书第1页第5段第5~10行中还指出,当模具采用流道板(即注料板)注料时容易造成各型腔注料量不等进而影响毛坯质量。同时,其说明书第2页第4段第1~3行中记载,采用参考文件改进的技术方案后,由于储料室内的压力一定,因此浆料进入各注料盲孔的流速相等,最终能够保证注入各型腔的注料量相等。由此可见,参考文件实际上给出了在模具中设储料室来确保各型腔的注料量相等的教导,因此,参考文件明显是反对通过注料板来进行注料的。但是,在模具中设储料室不仅会增大模具体积,而且还会面临储料室的密封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注料板注料得以克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采用注料板代替储料室进料,同时又可确保各型腔注料量均等的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
为此,该模具分为上模、中模和下模三个部分,所述的中模包括支撑板、位于支撑板上的型腔板以及分别与型腔板上的各型腔孔滑动配合的下凸模,该支撑板与型腔板之间通过注料板连接,各下凸模的下端分别穿过注料板和支撑板上相应的导向孔与下模连接,该注料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注料板内开设的多条注料孔道导通,这些注料孔道又分别与型腔板中的对应的进料孔道导通,型腔板中的各进料孔道的末端分别延伸至相应型腔孔的侧壁并在侧壁上形成出料口,压制前所述出料口与下凸模顶端的距离等于成型后毛坯厚度的0.3倍至0.7倍。
根据参考文件说明书第3页第1段的记载,参考文件主张压制前出料口的孔口下边缘与下凸模顶端齐平,其目的在于压制时下凸模能迅速封堵出料口,以防止模腔内压力增大使浆料从模腔内倒回出料口中。而本实用新型主张令出料口与下凸模顶端相隔一定距离,该距离等于成型后毛坯厚度的0.3倍至0.7倍,从而延长压制时下凸模封堵出料口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压力较大的模腔内的浆料被部分挤回出料口从而影响进料孔道和注料孔道中的浆料压力,使孔道中的部分浆料朝压力较小的模腔内流动,最终促使各模腔内浆料压力接近均衡,也就确保了各型腔的注料量相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对下凸模的构造进行了改进,具体为:下凸模的顶部是由强导磁基体和覆盖于强导磁基体上表面的非导磁瓦形镶件结合而成,该非导磁瓦形镶件则由瓦弧部以及分别从瓦弧部两端经过渡弧延伸形成的台阶部所构成,其中,所述瓦弧部的外弧面的半径与其内弧面的半径相等且该瓦弧部的厚度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薄。
由于下凸模的顶面向上拱起,会导致永磁铁氧体磁瓦产品充磁不均匀,即拱起部位的顶端充磁取向强于两边,影响产品性能。为此,上述改进措施中将非导磁瓦形镶件的瓦弧部的厚度设计为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薄的形式(使W1>W2,W1为瓦弧部的中心径向厚度、W2为瓦弧部的两端径向厚度),可削弱毛坯顶端的磁场强度。特别是,当瓦弧部的外弧面的半径与其内弧面的半径相等时,瓦弧部各处沿外弧面或内弧面径向的厚度呈连续变化,且其厚度的变化趋势刚好与瓦弧部外弧面的变化趋势相反,可完全保证毛坯内各处的径向磁场强相同。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建议在所述非导磁瓦形镶件的上表面上经加工后形成分别沿该非导磁瓦形镶件两侧边延伸的内倒角面。这样,就可通过模具一次成型毛坯内侧边缘的倒角,避免后续倒角加工。为在非导磁瓦形镶件的上表面加工出内倒角面,可通过电火花加工、成型磨或数控铣削等多种方式实现。
终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使用了注料板来代替储料室,缩小了模具体积,简化了模具的结构,避免储料室的密封问题,并且同时也解决了注料板注料可能产生的各型腔的注料量不等问题;而通过改进的下凸模,可完全保证毛坯内各处的径向磁场强相同,提高了产品质量,且简化了毛坯的后续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中上模板、型腔板、注料板及下凸模的立体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注料路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压制前下凸模与型腔板的配合关系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模具中下凸模的半剖视图。
图6为图5的A向视图。
图2中的虚线箭头表示浆料的流向。
图3中的实线表示浆料在注料板中的路径,虚线表示浆料在型腔板中的路径。
图4中的虚线表示压制后的毛坯。
图中标记为:上模1、上模板1a、中模2、型腔板2a、注料板2b、支撑板2c、下凸模2d、注料孔道201、进料口202、进料孔道203、出料口204、型腔孔205、非导磁瓦形镶件206、强导磁基体207、内倒角面208、瓦弧部209、台阶部210、下模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模具分为上模1、中模2和下模3三个部分,其中:上模1包括上模板1a,上模板1a的下表面与中模2中的型腔板2a的上表面彼此配合;中模2包括支撑板2c、在支撑板2c上表面由下至上安装的注料板2b和型腔板2a,以及分别与型腔板2a上的各型腔孔205滑动配合的下凸模2d,各下凸模2d的下端分别穿过注料板2b和支撑板2c上相应的导向孔与下模3连接;下模3的具体结构根据模具的运动方式确定:若下模3固定不动,则压制时应使上模1和中模2中的支撑板2c、注料板2b以及型腔板2a相对下模3向下运动,这时下模3仅起对各下凸模2d的固定支撑作用,结构上相对简单;若上模1和中模2中的支撑板2c、注料板2b以及型腔板2a相对下模3固定不动,则压制时应使下模3相对向上运动,这时,下模3应具有一个连接各下凸模2d的可升降部分(为本领域公知常识,具体结构不再赘述),结构上相对复杂;在上述模具中,注料板2b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202,所述进料口202与注料板2b内开设的多条注料孔道201导通,这些注料孔道201又分别与型腔板2a中的对应的进料孔道203导通,型腔板2a中的各进料孔道203的末端分别延伸至相应型腔孔205的侧壁并在侧壁上形成出料口204,压制前所述出料口204与下凸模2d顶端的距离D等于成型后毛坯厚度T的0.3倍至0.7倍。
除此以外,如图5~6所示,上述模具中的下凸模2d还进行了以下改进:下凸模2d的顶部是由强导磁基体207和覆盖于强导磁基体207上表面的非导磁瓦形镶件206结合而成,该非导磁瓦形镶件206则由瓦弧部209以及分别从瓦弧部209两端经过渡弧延伸形成的台阶部210所构成,其中,所述瓦弧部209的外弧面的半径R1与其内弧面的半径R2相等且该瓦弧部209的厚度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薄。如图6所示,当瓦弧部209的外弧面的半径与其内弧面的半径相等时,瓦弧部209各处沿外弧面或内弧面径向的厚度呈连续变化,且其厚度的变化趋势刚好与瓦弧部外弧面的变化趋势相反,可完全保证毛坯内各处的径向磁场强相同。另外,所述非导磁瓦形镶件206的上表面还经过加工后形成分别沿该非导磁瓦形镶件206两侧边延伸的内倒角面208,以通过模具一次成型毛坯内侧边缘的倒角,避免后续倒角加工。
实施例1
如图2~4所示:型腔板2a中开有呈矩形阵列的9个型腔孔205,注料板2b上仅设有一个进料口202,该进料口202与注料板2b中的两条互相平行且沿注料板2b宽度方向延伸的注料孔道201导通,这两条沿注料板2b宽度方向延伸的注料孔道201上又分别连有四条向上延伸的注料孔道201,各向上延伸的注料孔道201的末端又与注料板2b上表面对应开设的沿注料板2b长度方向延伸的注料孔道201导通;型腔板2a中位于各型腔孔205的两侧分别开有从型腔板2a底面向上延伸的进料孔道203,各进料孔道203的始端与上述位于注料板2b上表面并沿注料板2b长度方向延伸的注料孔道201导通,末端经拐弯后向相应型腔孔205的侧壁延伸并在其侧壁上形成出料口204,压制前各出料口204与下凸模2d顶端的距离D等于成型后毛坯厚度T的0.3倍。经测试,通过上述模具一次压制的9件毛坯的产品密度基本相同,说明注料时各型腔的注料量基本均等。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压制前各出料口204与下凸模2d顶端的距离D设定为成型后毛坯厚度T的0.7倍。通过对该模具一次压制的9件毛坯进行测试表明注料时各型腔的注料量均等,但由于装料比(型腔装料厚度与毛坯厚度之比)较大,9件毛坯的平均密度接近上限。
Claims (3)
1.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该模具分为上模(1)、中模(2)和下模(3)三个部分,所述的中模(2)包括支撑板(2c)、位于支撑板(2c)上的型腔板(2a)以及分别与型腔板(2a)上的各型腔孔(205)滑动配合的下凸模(2d),其特征是:该支撑板(2c)与型腔板(2a)之间通过注料板(2b)连接,各下凸模(2d)的下端分别穿过注料板(2b)和支撑板(2c)上相应的导向孔与下模(3)连接,该注料板(2b)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202),所述进料口(202)与注料板(2b)内开设的多条注料孔道(201)导通,这些注料孔道(201)又分别与型腔板(2a)中的对应的进料孔道(203)导通,型腔板(2a)中的各进料孔道(203)的末端分别延伸至相应型腔孔(205)的侧壁并在侧壁上形成出料口(204),压制前所述出料口(204)与下凸模(2d)顶端的距离(D)等于成型后毛坯厚度(T)的0.3倍至0.7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凸模(2d)的顶部是由强导磁基体(207)和覆盖于强导磁基体(207)上表面的非导磁瓦形镶件(206)结合而成,该非导磁瓦形镶件(206)则由瓦弧部(209)以及分别从瓦弧部(209)两端经过渡弧延伸形成的台阶部(210)所构成,其中,所述瓦弧部(209)的外弧面的半径(R1)与其内弧面的半径(R2)相等且该瓦弧部(209)的厚度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非导磁瓦形镶件(206)的上表面经加工后形成分别沿该非导磁瓦形镶件(206)两侧边延伸的内倒角面(20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149429U CN202263934U (zh) | 2011-08-26 | 2011-08-26 | 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149429U CN202263934U (zh) | 2011-08-26 | 2011-08-26 | 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63934U true CN202263934U (zh) | 2012-06-06 |
Family
ID=46154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14942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263934U (zh) | 2011-08-26 | 2011-08-26 | 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6393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4477A (zh) * | 2011-08-26 | 2011-12-28 | 四川川西磁业有限责任公司 | 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 |
CN111516123A (zh) * | 2019-08-23 | 2020-08-11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永磁铁氧体湿压磁场成型模具注料板的实现方法 |
-
2011
- 2011-08-26 CN CN2011203149429U patent/CN20226393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4477A (zh) * | 2011-08-26 | 2011-12-28 | 四川川西磁业有限责任公司 | 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 |
CN102294477B (zh) * | 2011-08-26 | 2013-06-19 | 四川川西磁业有限责任公司 | 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 |
CN111516123A (zh) * | 2019-08-23 | 2020-08-11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永磁铁氧体湿压磁场成型模具注料板的实现方法 |
CN111605060A (zh) * | 2019-08-23 | 2020-09-01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送料均匀的注料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97914U (zh) | 一种新型斜顶机构定位座 | |
CN202263934U (zh) | 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 | |
CN102294477B (zh) | 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 | |
CN110076963B (zh) | 筒形储物盒制造模具 | |
CN204382590U (zh) | 一种进气歧管注塑模具 | |
CN207205237U (zh) | 一种阀体低压铸造模具 | |
CN203765917U (zh) | 汽车发动机惰轮的成型模具 | |
CN219076381U (zh) | 深孔板模具及其下模 | |
CN203792632U (zh) | 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的注塑模具 | |
CN206765249U (zh) | 精密成型电子圆标靶上盖的成型模具 | |
CN210498320U (zh) | 一种控制盒盒体的压铸模具 | |
CN208976830U (zh) | 径向充磁钕铁硼圆柱毛坯成型整套模具 | |
CN207758049U (zh) | 一种多腔室的注塑模具结构 | |
CN102240743A (zh) | 一种倒角连续模设计方法 | |
CN207088352U (zh) | 一种汽车杂物箱拉手安装座的注塑模具 | |
CN104044247B (zh) | 适用于生产环形减震器的模具 | |
CN219650475U (zh) | 模具排气结构 | |
CN214353874U (zh) | 高精密薄壁成型模具 | |
CN110509506A (zh) | 电机轴套成型模具及使用方法 | |
CN215849421U (zh) | 中央出风口壳体注塑模的模芯结构 | |
CN203843134U (zh) | 一种超薄笔记本电脑散热出风口一次成型模具 | |
CN218700828U (zh) | 嵌件精准对接拼合式注塑成型结构 | |
CN218134801U (zh) | 一种摄像头外壳的浇铸模具 | |
CN219188545U (zh) | 一种屏蔽件四边多滑块模具 | |
CN219076382U (zh) | 深孔板模具及其上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619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