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47384U - 洗涤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洗涤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47384U
CN202247384U CN2011203629479U CN201120362947U CN202247384U CN 202247384 U CN202247384 U CN 202247384U CN 2011203629479 U CN2011203629479 U CN 2011203629479U CN 201120362947 U CN201120362947 U CN 201120362947U CN 202247384 U CN202247384 U CN 202247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lined plane
washing
moisture
drying
oven 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629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田荣治
小谷淳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47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473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3Liquid discharge or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5/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having further drying means, e.g. using hot ai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18Washing liquid level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02Water supply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08Draining of washing liquid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4/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34/1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measuring specific parame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洗涤烘干装置,包括:用于洗涤及烘干衣物的洗涤烘干槽;让用于烘干所述衣物的烘干空气循环的循环系统;用于排出清洗所述衣物的清洗水的排水系统,其中,排水系统包括连接于所述洗涤烘干槽的排水管路以及用于控制该排水管路中的所述清洗水的排出的排水阀,所述循环系统包括除去所述烘干空气中所含的水分的除湿组件以及将由所述除湿组件除去的所述水分引导至设置在该除湿组件下方的排水管路的疏水管路。据此,能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减少洗涤烘干机的大小以及重量。

Description

洗涤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涤及烘干衣物的洗涤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洗涤及烘干衣物的洗涤烘干机一般具备用于排出洗涤所用的清洗水的排水系统和用于使烘干衣物所用的烘干空气循环的循环系统。排水系统具有用于控制清洗水的排出的排水阀。排水阀根据需要打开,以排出清洗水。循环系统在多数情况下具有从用于烘干衣物的烘干空气除去水分的除湿装置。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52533号及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18067号公开了组装有热泵的洗涤烘干机,该热泵具有冷却烘干空气并使烘干空气中所含的水分结露的吸热器。热泵的吸热器作为上述除湿装置而发挥功能。
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洗涤烘干机具有专用的排水泵,该排水泵使由吸热器除去的水分朝向用于控制清洗水的排出的排水阀流动。当排水阀打开、排水泵工作时,由吸热器除去的水分与清洗水一起被排出。
专用的排水泵的使用不仅会增加洗涤烘干机的制造成本,而且还会使洗涤烘干机的大小及重量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排水系统的洗涤烘干装置,该排水系统被构筑成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还能降低洗涤烘干机的大小及重量。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洗涤烘干装置,包括:洗涤烘干槽,用于洗涤及烘干衣物;循环系统,让用于烘干所述衣物的烘干空气循环;以及排水系统,用于排出清洗所述衣物的清洗水,其中,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连接于所述洗涤烘干槽的排水管路和用于控制该排水管路中的所述清洗水的排出的排水阀,所述循环系统包括除去所述烘干空气中所含的水分的除湿组件和将由所述除湿组件除去的所述水分引导至设置在该除湿组件下方的排水管路的疏水管路。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烘干机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热泵的概略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热泵及支撑热泵的支撑板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支撑板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支撑板的概略侧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支撑板的右支撑壁的概略图。
图9是图6所示的支撑板的第一分隔壁的概略图。
图10是图6所示的支撑板的第二分隔壁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洗涤烘干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及“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仅是为了使说明清楚明了,并不对洗涤烘干装置的原理作任何限定。
(洗涤烘干机的整体结构)
图1是作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烘干装置而被例示的洗涤烘干机的概略立体图。
洗涤烘干机100包括筐体200及门体300。筐体200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筐体200包括:沿上下方向竖立设置的正面壁210;正面壁210的相反侧的背面壁220;在正面壁210与背面壁220之间沿上下方向竖立设置的左侧壁230及右侧壁240;形成筐体200的上表面的顶壁250;以及形成筐体200的下表面的底壁260。
正面壁210包括:设置在下方的下部壁211;设置在下部壁211的上方的中间壁212;以及设置在中间壁212的上方的上部壁213。中间壁212及上部壁213以越向上方越靠近背面壁220的方式弯曲并倾斜。
中间壁212包括形成凹区域的环状的凹面214,该凹区域呈与大致圆板状的门体300大致相匹配的形状。凹面214包围贯通中间壁212的大致中央而形成的投入口215。投入口215与收容在筐体200内部的洗涤烘干槽(后述)连通。使用者可通过投入口215向主筐体200内放入衣物(衣服或类似的物品)或从筐体200取出衣物。
洗涤烘干机100包括将门体300可转动地连接于筐体200的铰链结构330。通过铰链结构330,门体300可在封闭投入口215的封闭位置与打开投入口215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转动至封闭位置的门体300收容在被凹面214包围的凹区域。另外,图1所示的门体300位于打开位置。
图2是具有处于封闭位置的门体300的洗涤烘干机100的概略剖视图。图2所示的筐体200中的部件的配置、形状及结构不应限定性地进行解释。筐体200内的部件的配置、形状及结构也可根据洗涤烘干装置的设计和功能而适当地决定。利用图1及图2进一步说明洗涤烘干机100的整体结构。
如图2所示,在筐体200内构筑进行烘干处理的处理装置400。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装置400除执行烘干处理以外,还执行洗涤处理、漂洗处理及脱水处理等衣物C的洗涤及烘干所需的处理。
处理装置400具有用于烘干及洗涤衣物C的洗涤烘干槽410。收容衣物C的洗涤烘干槽410包括:摆动(rock)自由地支撑在筐体200内部的一端有底圆筒状的水槽420;以及旋转自由地支撑在水槽420内的一端有底圆筒状的旋转滚筒440。处理装置400具有弹性支撑洗涤烘干槽410的悬架(suspension)490。与筐体200的底壁260连接的悬架490适当地吸收在上述烘干处理、洗涤处理、漂洗处理及脱水处理等各种处理的期间产生的振动。
处理装置400还包括使旋转滚筒440旋转的马达430。马达430的主体部安装在水槽420的底壁431的外表面。此外,马达430的旋转轴贯通水槽420的底壁431并连接于旋转滚筒440的底壁432。在烘干处理、洗涤处理、漂洗处理及脱水处理等各种处理的期间,马达430使旋转滚筒440旋转。
在水槽420的底壁431的相反侧的前壁433上,形成有与位于封闭位置的大致圆形的门体300大致同心的开口部434。同样地,在旋转滚筒440的底壁432的相反侧的前壁435上,形成有与形成在水槽420的前壁433上的开口部434大致同心的开口部436。使用者可使门体300移动至打开位置并通过投入口215向旋转滚筒440内投入衣物C。处理装置400还包括设置在筐体200的中间壁212与水槽420的前壁433之间的波纹管(bellows)437。水槽420经由波纹管437弹性连接于筐体200。
如图1所示,门体300包括:大致呈一端有底梯形圆锥形状的透明的窗部310;以及支撑窗部310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支撑框320。如图2所示,当门体300位于封闭位置时,窗部310插入至形成在筐体200的投入口215内。在门体300位于封闭位置的期间,使用者可通过透明的窗部310目视确认洗涤烘干槽410内的衣物C。
洗涤烘干机100具有用于向洗涤烘干槽410供应洗涤所用的水的供水系统340和使供应至洗涤烘干槽410的水(清洗水)循环及排出的循环排水系统350。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水系统340形成于筐体200的内部空间的上部。循环排水系统350形成于筐体200的内部空间的下部。
在筐体200的顶壁250上例如形成有能够与软管(未图示)连接的进水口253。供水系统340具有收容洗涤剂的收容室341和连接进水口253与收容室341的第一供水管路342。收容室341邻接于筐体200的顶壁250的内表面。供水系统340还具有从收容室341朝向水槽420延伸的第二供水管路343。
经由进水口253供应的水通过第一供水管路342流入收容室341。在收容室341内水与洗涤剂混合而成为清洗水。清洗水通过第二给水管路343被供应至水槽420内。
水槽420上形成有用于排出清洗水的排出口423及清洗水流入的流入口424。在筐体200的底壁260上形成有用于向筐体200外排出清洗水的排水口261。循环排水系统350包括:在水槽420的排出口423与筐体200的排水口261之间延伸的排水管路351;以及安装在排水管路351的排水阀352。排水阀352用于控制向筐体200外的清洗水的排出,根据需要而开闭。在本实施方式中,循环排水系统350作为排水系统而被例示。
循环排水系统350包括:在排水阀352的上游从排水管路351分支的循环管路353;以及安装在循环管路353的循环泵354。循环管路353连接于水槽420的流入口424。当排水阀352关闭、循环泵354运转时,水槽420内的清洗水朝向循环泵354被吸引。之后,清洗水通过循环泵354被送往流入口424,被利用于洗涤烘干槽410内的衣物C的洗涤。
在水槽420上还形成有用于限制水槽420内的液位的限制孔422。循环排水系统350还具备连接于限制孔422的溢流管(overflow pipe)355。溢流管355在排水阀352的上游连接于排水管路351。当水槽420中的清洗水的液位超过指定的水位时,排水阀352打开。水槽420中多余的清洗水通过限制孔422流入溢流管355,最终从筐体200的排水口261排出。
循环排水系统350还包括:安装在排水管路351的中空块(hollow block)356;以及连接于中空块356的液位传感器357。在安装于排水阀352与洗涤烘干槽410之间的中空块356内形成清洗水层和空气层。中空块356经由排水管路351连接于水槽420,因此中空块356中的清洗水层的厚度与水槽420中的清洗水的液位连动。中空块356中的清洗水层的厚度的变动会引起中空块356中的空气层的压力变动。液位传感器357检测中空块356中的空气层的压力变动。液位传感器357的输出用于水槽420中的清洗水的液位调整。
图3是洗涤烘干机100的概略剖视图。利用图1及图3进一步说明洗涤烘干机100的整体结构。
洗涤烘干机100具备用于使烘干旋转滚筒440中收容的衣物C的烘干空气循环的循环系统600。循环系统600与洗涤烘干槽410及循环排水系统350一样也构筑在筐体200内。
水槽420包括在底壁431与前壁433之间延伸的圆筒状的周壁438。在水槽420的周壁438形成有用于从洗涤烘干槽410排出烘干空气的排气口601。而且,在水槽420的底壁431上形成有用于向洗涤烘干槽410内送入烘干空气的进气口643。循环系统600让用于烘干衣物C的烘干空气在排气口601与进气口643之间循环。
在旋转滚筒440的底壁432形成有用于促使从进气口643进入的烘干空气朝向旋转滚筒440内的底孔645。旋转滚筒440包括在底壁432与前壁435之间延伸的圆筒状的周壁439。在旋转滚筒440的周壁439形成有用于促使烘干空气朝向形成在水槽420的周壁438的排气口601的多个周孔646。通过从底孔645流向周孔646的烘干空气而促进旋转滚筒440内的衣物C烘干。
循环系统600包括:从水槽420的排气口601延伸并沿筐体200的顶壁250延伸的第一管路610;从洗涤烘干槽410排出的烘干空气除去纤维屑(碎线头等尘埃成分)的过滤装置700;邻接于过滤装置700的热泵630;以及使烘干空气循环的送风机621。第一管路610包含后述的支撑板和连接支撑板与排气口601的连接管路602。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板支撑过滤装置700、热泵630以及送风机621。送风机621作为送气装置而被例示。连接管路602作为连接管而被例示。
第一管路610将烘干空气从洗涤烘干槽410引导至送风机621。在第一管路610中,过滤装置700从烘干空气除去纤维屑。热泵630与烘干空气进行热交换,对烘干空气进行除湿及加热。送风机621吸引除湿及加热后的烘干空气,然后送往洗涤烘干槽410。
循环系统600还具有从送风机621朝向洗涤烘干槽410引导烘干空气的第二管路620。从送风机621送出的烘干空气被引导至第二管路620,并通过进气口643流入洗涤烘干槽410内。
循环系统600包括:从第二管路620分支的分支管路650;以及设置在第二管路620与分支管路650的连接部的切换阀651。分支管路650具有与形成在旋转滚筒440的前壁435上的开口部436连通的前端部。切换阀651在遮断从送风机621流向进气口643的烘干空气的流动的第一位置与沿着从送风机621流向进气口643的烘干空气的流动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切换阀651位于第一位置时,烘干空气的大部分通过分支管路650从旋转滚筒440的开口部436喷出至衣物C。在切换阀651位于第二位置时,烘干空气的大部分朝向进气口643。切换阀651例如从烘干处理开始起的指定期间内设定在第二位置。其后,切换阀651设定在第一位置直至烘干处理结束为止。据此,可根据衣物C的烘干程度而变更烘干动作。
(热泵)
图4是概略地表示热泵630的模式图。利用图3及图4对热泵630进行说明。
热泵630具备循环管631。制冷剂在循环管631中流动。热泵630具备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632。压缩机632设置在形成闭合回路的循环管631的中途部。
从压缩机632送出的制冷剂所流经的循环管631突出至第一管路610中,形成放热器633。放出基于压缩机632的压缩而被加热的制冷剂的热量的放热器633包括在第一管路610中弯曲形成的循环管631;以及安装在该循环管631上的翼片638。通过第一管路610的烘干空气被放热器633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热器633作为加热组件而被例示。
热泵630具备对通过压缩机632而成为高压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器634。通过了放热器633的制冷剂被减压器634减压的同时被冷却。
通过了减压器634的制冷剂所流动的循环管631再次突出至第一管路610中,形成吸热器635。利用基于减压器634的减压而被冷却的制冷剂进行吸热的吸热器635包括:在第一管路610中弯曲的循环管631;以及安装在该循环管631上的翼片636。第一管路610中的烘干空气被吸热器635吸热。其结果,烘干空气中的水分在翼片636及/或循环管631上结露,而从烘干空气中被除去。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翼片636及/或循环管631上结露的烘干空气中的水分称为结露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吸热器635作为除湿组件而被例示。
如图3所示,循环系统600包括疏水管路639,该疏水管路639从第一管路610连接至设置于吸热器635的下方的排水管路351。在本实施方式中,疏水管路639连接于排水管路351中设置的中空块356。疏水管路639用于向排水管路351引导结露水。
热泵630邻接于筐体200的顶壁250。因此,在疏水管路639内产生比较大的结露水的水头(water head)。据此,结露水在重力作用下适当地流向排水管路351。
循环系统600还包括安装在疏水管路639中的止回阀637。基于送风机621的运转,第一管路610的内部空间基本上成为负压。止回阀637在疏水管路639的中途部切断在第一管路610中产生的负压环境。其结果,从排水管路351向第一管路610上升的流体的流动被抑制。在疏水管路639中的止回阀637的安装位置适宜地被设定以在止回阀637与第一管路610之间生成用于向排水管路351送出结露水的足够大的水头压。
(支撑板)
图5是设置在支撑板上的过滤装置700、热泵630以及送风机621的概略俯视图。图6是支撑板的概略俯视图。图7是支撑板的概略右侧视图。利用图3、图5至图7对支撑板进行说明。
支撑板500包含支撑过滤装置700、热泵630以及送风机621的底壁510和从底壁510的周缘竖立设置的周壁520。周壁520包括连接于连接管路602的连接壁521。在连接壁521上形成有连接于连接管路602的开口部522。
过滤装置700邻接于连接壁521。因此,由过滤装置700除去从开口部522导入的烘干空气中的纤维屑。送风机621相对于开口部522偏向左方而设置在底壁510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壁521从底壁510的正面侧的缘部竖立设置。此外,送风机621设置在底壁510的背面侧的缘部附近。
热泵630的吸热器635邻接于过滤装置700。吸热器635从刚刚通过过滤装置700之后的烘干空气中除去水分。吸热器635的右侧部分635R与开口部522相向。邻接于右侧部分635R的左侧部分635L与送风机621相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吸热器635的支撑板500作为支撑部件而被例示。而且,吸热器635的右侧部分635R作为第一除湿部而被例示。吸热器635的左侧部分635L作为第二除湿部而被例示。
热泵630的放热器633邻接于吸热器635。设置在吸热器635与送风机621之间的放热器633大致呈与吸热器635相同的形状相同的大小。放热器633的右侧部分633R邻接于吸热器635的右侧部分635R。而且,放热器633的左侧部分633L邻接于吸热器635的左侧部分635L。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热器633的右侧部分633R作为第一加热部而被例示。邻接于右侧部分633R的左侧部分633L作为第二加热部而被例示。
底壁510包含形成于吸热器635及放热器633的右侧边的主倾斜面511。从吸热器635产生的结露水被引导至主倾斜面511。主倾斜面511被倾斜为使主倾斜面511上的结露水朝背面方向流动。
支撑板500包括邻接于主倾斜面511的背面侧端部的蓄水部530。蓄水部530与主倾斜面511相比更下方凹陷。因此,到达主倾斜面511的背面侧端部的结露水流入蓄水部530。蓄水部530能够暂时储存一定量的结露水。
支撑板500包含形成于蓄水部530的底部的连接口531。用于从支撑板500排出蓄水部530中的结露水的连接口531连接于疏水管路639的上端部。如上所述,主倾斜面511被倾斜为将结露水引导至蓄水部530。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口531作为排出口而被例示。
支撑板500包含包围热泵630的压缩机632的圆筒壁540。圆筒壁540邻接于蓄水部530。
图8是由支撑板500支撑的吸热器635及放热器633的概略右侧视图。利用图5、图6及图8对支撑板500进行说明。
支撑板500包含支撑吸热器635及放热器633的右端的右支撑壁512。右支撑壁512规定主倾斜面511的左侧边界。吸热器635及放热器633的左端通过从支撑板500的周壁520突出的左支撑壁513适当地被支撑。
从底壁510的上表面突出的右支撑壁512包含:沿吸热器635的右侧面的正面缘和底面缘而形成的第一右支撑壁514;沿放热器633的右侧面的背面缘和底面缘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第二右支撑壁515;以及在第一右支撑壁514与第二右支撑壁515之间支撑放热器633的右侧面的底面缘的第三右支撑壁516。在右支撑壁512上形成有缺口部517、518。缺口部517形成于第一右支撑壁514与第三右支撑壁516之间。缺口部518形成于第二右支撑壁515与第三右支撑壁516之间。
如图6所示,支撑板500包含在吸热器635与放热器633之间向上方突出的分界壁541。支撑板500的底壁510包含:形成于吸热器635的下方的第一倾斜面542;以及形成于放热器633的下方的第二倾斜面543。右支撑壁512分隔主倾斜面511与第一倾斜面542。并且,右支撑壁512分隔主倾斜面511与第二倾斜面54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倾斜面511与第一倾斜面542及第二倾斜面543之间突出的右支撑壁512作为支撑壁而被例示。
支撑壁500具有第一分隔壁546,该第一分隔壁546将第一倾斜面542分隔为第一上游倾斜面544和与第一上游倾斜面544相比更远离连接壁521的(接近送风机621的)第一下游倾斜面545。从第一倾斜面542突出的第一分隔壁546沿左右方向(与朝向送气装置621的烘干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差的方向)延伸。
支撑壁500具有第二分隔壁549,该第二分隔壁549将第二倾斜面543分隔为第二上游倾斜面547和与第二上游倾斜面547相比更远离连接壁521的(接近送风机621的)第二下游倾斜面548。从第二倾斜面543突出的第二分隔壁549沿左右方向(与朝向送气装置621的烘干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差的方向)延伸。
图9是右支撑壁512与第一分隔壁546的连接部的周边的概略剖视图。利用图5、图6及图9对支撑板500进一步进行说明。
吸热器635的翼片636沿第一分隔壁546连续设置。循环管631贯穿翼片636。据此,翼片636通过在循环管631内流动的制冷剂充分被冷却。与翼片636及/或循环管631接触的烘干空气被冷却。其结果,在翼片636及/或循环管631的表面上产生结露水。结露水滴落到形成于吸热器635的下方的第一倾斜面542(第一上游倾斜面544、第一下游倾斜面545)上。第一倾斜面542倾斜为使滴落到第一倾斜面542上的结露水向右支撑壁512及主倾斜面511(即从吸热器635的左侧部分635L的下方朝向右侧部分635R的下方)流动。
在右支撑壁512的附近,在第一分隔壁546上形成有缺口部551。第一分隔壁546的缺口部551允许结露水从第一上游倾斜面544朝向第一下游倾斜面545流动。另外,形成于第一右支撑壁514与第三右支撑壁516之间的缺口部517允许结露水从第一下游倾斜面545朝向主倾斜面511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第一右支撑壁514与第三右支撑壁516之间的缺口部517作为第一缺口部而被例示。第一分隔壁546的缺口部551作为第二缺口部而被例示。
图10是右支撑壁512与第二分隔壁549的连接部的周边的概略剖视图。利用图4至图6及图10对支撑板500进一步进行说明。
放热器633的翼片638沿第二分隔壁549连续设置。循环管631贯穿翼片638。如结合图4所说明的那样,放热器633中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632而充分地被加热。因此,不同于吸热器635,放热器633中的翼片638及循环管631上不直接产生结露。但是,吸热器635中产生的结露水会随着烘干空气的流动而潜在地附着于放热器633中的翼片638及循环管631。另外,在第一下游倾斜面545与第二上游倾斜面547之间突出的分界壁541沿左右方向(与朝向送风机621的烘干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差的方向)延伸,从而部分地阻碍结露水从吸热器635朝向放热器633移动。
附着于放热器633中的翼片638及循环管631的结露水滴落到形成于放热器633的下方的第二倾斜面543(第二上游倾斜面547、第二下游倾斜面548)上。第二倾斜面543倾斜为使滴落到第二倾斜面543上的结露水朝向右支撑壁512及主倾斜面511(即从放热器633的左侧部分633L的下方朝向右侧部分633R的下方)流动。
在右支撑壁512的附近,在第二分隔壁549上形成有缺口部552。第二分隔壁549的缺口部552允许结露水从第二上游倾斜面547朝向第二下游倾斜面548流动。另外,形成于第二右支撑壁515与第三右支撑壁516之间的缺口部518允许结露水从第二下游倾斜面548向主倾斜面511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第二右支撑壁515与第三右支撑壁516之间的缺口部518作为第三缺口部而被例示。第二分隔壁549的缺口部552作为第四缺口部而被例示。
(结露水的排出)
利用图2、图3及图6对结露水的排出工序进行说明。
滴落到第一倾斜面542及/或第二倾斜面543上的结露水被引导至主倾斜面511。之后,结露水被聚集在蓄水部530。蓄积于蓄水部530的结露水随时流入疏水管路639。其结果,在安装在疏水管路639中的止回阀637与连接口531之间产生较高的水头压。较高的水头压抗拒送风机621的运转所产生的负压环境,促使结露水朝向止回阀637的下方流动。据此,结露水被随时送往位于止回阀637的下方的中空块356。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露水从支撑板500向中空块356的流动基于重力作用而实现。因此,结露水的流动对基于送风机621的运转实现的烘干空气的循环基本上不构成影响。
在以往技术中,结露水的流动通过泵而实现。泵的吸引常常对烘干空气的循环构成影响,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结露水的流动独立于烘干空气的循环。
结露水向中空块356的流入使中空块356中的清洗水层潜在地加厚。液位传感器357也可检测结露水向中空块356的流入而引起的中空块356中的气压的变动。此外,排水阀352也可以根据中空块356中的气压的增大而被打开。其结果,结露水被排出到筐体200外。取而代之,也可在按照用于实现洗涤工序、漂洗工序或脱水工序等各种工序的程序而打开排水阀352时,结露水与清洗水一起被排出。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烘干机100几乎不需要增加部件或程序,就能够适当地排出结露水。此外,不再需要专门用于排出结露水的以往的泵设备。
上述实施方式主要包含具有以下结构的洗涤烘干装置。采用以下结构的洗涤烘干装置具有以降低制造成本、洗涤烘干机的大小及重量的方式构建的排水系统。
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烘干装置包括:洗涤烘干槽,用于洗涤及烘干衣物;循环系统,让用于烘干所述衣物的烘干空气循环;以及排水系统,用于排出清洗所述衣物的清洗水,其中,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连接于所述洗涤烘干槽的排水管路和用于控制该排水管路中的所述清洗水的排出的排水阀,所述循环系统包括除去所述烘干空气中所含的水分的除湿组件和将由所述除湿组件除去的所述水分引导至设置在该除湿组件下方的排水管路的疏水管路。
根据上述结构,衣物在洗涤烘干机中被洗涤及烘干。循环系统让用于烘干衣物的烘干空气循环。用于排出清洗衣物后的清洗水的排水系统包括连接于洗涤烘干槽的排水管路和用于控制排水管路中的清洗水的排出的排水阀。排水管路设置在除去烘干空气中所含的水分的除湿组件的下方。因此,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被导入疏水管路,并流向排水管路。因此,无需专用的泵,即可将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排出。据此,可提供一种具有能降低制造成本、洗涤烘干机的大小及重量的排水系统的洗涤烘干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使所述烘干空气循环的送气装置;将所述烘干空气从所述洗涤烘干槽朝向所述送气装置引导的第一管路;将所述烘干空气从所述送气装置朝向所述洗涤烘干槽引导的第二管路;以及安装于所述疏水管路的止回阀,其中,所述除湿组件从所述第一管路中流动的所述烘干空气中除去所述水分。
根据上述结构,烘干空气经第一管路从洗涤烘干槽向送气装置流动,然后经第二管路从送气装置向洗涤烘干槽流动。送气装置引起在洗涤烘干槽、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流动的烘干空气的循环。基于送气装置的运转,在第一管路中生成引起朝向送气装置的烘干空气的流动的负压环境。被安装在将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引导至排水管路的疏水管路中的止回阀降低因送气装置的运转所形成的负压环境对排水管路的影响,并生成足以维持流向排水管路的水分的流动的水头压。因此,无需专用的泵,即可将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排出。据此,可提供一种具有能降低制造成本、洗涤烘干机的大小及重量的排水系统的洗涤烘干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管路包含支撑所述除湿组件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疏水管路的排出口;以朝向该排出口引导由所述除湿组件除去的所述水分的方式倾斜的主倾斜面;形成于所述除湿组件的下方的第一倾斜面;以及在所述主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之间突出,并支撑所述除湿组件的支撑壁,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面以使由所述除湿组件除去的所述水分朝向所述主倾斜面流动的方式倾斜,在所述支撑壁上形成有允许所述水分从所述第一倾斜面朝向所述主倾斜面流动的第一缺口部。
根据上述结构,支撑除湿组件的支撑部件包括:连接于疏水管路的排出口;以向排出口引导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的方式倾斜的主倾斜面;形成于除湿组件的下方的第一倾斜面;以及在主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之间突出,并支撑所述除湿组件的支撑壁。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在第一倾斜面上。第一倾斜面以使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向主倾斜面流动的方式倾斜,因此第一倾斜面上的水分向主倾斜面流动。由于在支撑壁上形成有允许水分从第一倾斜面向主倾斜面流动的第一缺口部,因此水分经第一缺口部到达主倾斜面。然后,水分在以向排出口引导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的方式倾斜的主倾斜面上流动,并经排出口流入疏水管路。因此,无需专用的泵,即可将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排出。据此,可提供一种具有能降低制造成本、洗涤烘干机的大小及重量的的排水系统的洗涤烘干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洗涤烘干槽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连接管,支撑所述送气装置的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连接壁,该连接壁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开口部,所述除湿组件包含与所述开口部相向的第一除湿部以及邻接于该第一除湿部的第二除湿部,其中,所述第二除湿部与所述送气装置相向,所述第一倾斜面以使在所述第二除湿部除去的所述水分朝向所述第一除湿部的下方流动的方式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管路包括连接洗涤烘干槽与支撑部件的连接管。支撑送气装置的支撑部件包含形成有与连接管连接的开口部的连接壁。除湿组件包含与开口部相向的第一除湿部以及邻接于第一除湿部的第二除湿部。第二除湿部与送气装置相向。因此,从开口部流向送气装置的烘干空气斜向穿过除湿组件。其结果,能确保烘干空气通过除湿组件的较长期间,对于烘干空气的除湿效果增大。第一倾斜面以使由第二除湿部除去的水分向第一除湿部的下方流动的方式倾斜。因此,水分积存在难以受到从开口部朝向送气装置斜向穿过除湿组件的烘干空气的流动的影响的第一除湿部的下方。据此,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不易被卷起到送气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倾斜面分隔为第一上游倾斜面和与该第一上游倾斜面相比更远离所述连接壁的第一下游倾斜面的第一分隔壁,其中,在所述第一分隔壁位于所述支撑壁的附近,形成有允许所述水分从所述第一上游倾斜面朝向所述第一下游倾斜面流动的第二缺口部,所述第一缺口部允许所述水分从所述第一下游倾斜面朝向所述主倾斜面流动。
根据上述结构,支撑部件包含将第一倾斜面分隔为第一上游倾斜面和与第一上游倾斜面相比更远离连接壁的第一下游倾斜面的第一分隔壁。第一上游倾斜面以使由第二除湿部除去的水分向第一除湿部的下方流动的方式倾斜,因此从除湿组件滴落到第一上游倾斜面上的水分流向支撑壁。第一分隔壁抑制在第一上游倾斜面上流动的水分因流向送气装置的烘干空气的流动而被卷起。在支撑壁附近,在第一分隔壁上形成有第二缺口部。水分经第二缺口部从第一上游倾斜面向第一下游倾斜面流动,再经第一缺口部从第一下游倾斜面流向主倾斜面。然后,水分在以向排出口引导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的方式倾斜的主倾斜面上流动,并经排出口流入疏水管路。因此,无需专用的泵,即可将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排出。据此,可提供一种具有能降低制造成本、洗涤烘干机的大小及重量的排水系统的洗涤烘干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加热所述烘干空气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支撑壁支撑设置在所述除湿组件与所述送气装置之间的加热组件,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加热组件的下方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以使由所述除湿组件除去的所述水分朝向所述主倾斜面流动的方式倾斜,在分隔所述主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之间的所述支撑壁上形成有允许所述水分从所述第二倾斜面朝向所述主倾斜面流动的第三缺口部。
根据上述结构,加热组件加热烘干空气。因此,经第二管路流入洗涤烘干槽的烘干空气对衣物的烘干效果提高。支撑壁支撑设置在除湿组件与送气装置之间的加热组件。支撑部件包含形成于加热组件的下方的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接收随着流向送气装置的烘干空气的流动而从除湿组件到达加热组件的水分。然后,水分在第二倾斜面上朝向主倾斜面流动。在分隔主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之间的支撑壁上,形成有允许水分从第二倾斜面向主倾斜面流动的第三缺口部。水分经第三缺口部从第二倾斜面向主倾斜面流动。然后,水分在以向排出口引导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的方式倾斜的主倾斜面上流动,并经排出口流入疏水管路。因此,无需专用的泵,即可将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排出。据此,可提供一种具有能降低制造成本、洗涤烘干机的大小及重量的排水系统的洗涤烘干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邻接于所述第一除湿部的第一加热部和邻接于所述第二除湿部的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二倾斜面以使位于所述第二加热部下方的所述水分朝向所述第一加热部下方流动的方式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加热组件的第一加热部邻接于第一除湿部。另外,加热组件的第二加热部邻接于第二除湿部。因此,从开口部流向送气装置的烘干空气斜向穿过加热组件。其结果,能确保烘干空气通过加热组件的较长期间,对于烘干空气的加热效果增大。第二倾斜面以使位于第二加热部的下方的水分向第一加热部的下方流动的方式倾斜。因此,水分积存在难以受到从开口部朝向送气装置斜向穿过加热组件的烘干空气的流动的影响的第一加热部的下方。据此,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不易被卷起到送气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将所述第二倾斜面分隔为第二上游倾斜面和与该第二上游倾斜面相比更靠近所述送气装置的第二下游倾斜面的第二分隔壁,在所述第二分隔壁位于所述支撑壁的附近,形成有允许所述水分从所述第二上游倾斜面朝向所述第二下游倾斜面流动的第四缺口部,所述第三缺口部允许所述水分从所述第二下游倾斜面朝向所述主倾斜面流动。
根据上述结构,支撑部件包含将第二倾斜面分隔为第二上游倾斜面和与第二上游倾斜面相比更远离连接壁的第二下游倾斜面的第二分隔壁。第二上游倾斜面以使位于第二加热部的下方的水分向第一加热部的下方流动的方式倾斜,因此从加热组件滴落到第二上游倾斜面上的水分流向支撑壁。第二分隔壁抑制在第二上游倾斜面上流动的水分因流向送气装置的烘干空气的流动而被卷起。在支撑壁附近,在第二分隔壁上形成有第四缺口部。水分经第四缺口部从第二上游倾斜面向第二下游倾斜面流动,再经第三缺口部从第二下游倾斜面流向主倾斜面。然后,水分在以向排出口引导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的方式倾斜的主倾斜面上流动,并经排出口流入疏水管路。因此,无需专用的泵,即可将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排出。据此,可提供一种具有能降低制造成本、洗涤烘干机的大小及重量的排水系统的洗涤烘干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下游倾斜面与所述第二上游倾斜面之间突出的分界壁。
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一下游倾斜面与第二上游倾斜面之间突出的分界壁抑制位于除湿组件的下方的第一下游倾斜面上的水分因流向送气装置的烘干空气的流动而被卷起。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水管路的中空块和检测所述洗涤烘干槽内的液位的液位传感器,其中,在所述中空块内形成有所述清洗水的层和空气的层,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与所述洗涤烘干槽内的所述液位连动地变动的所述中空块内的所述清洗水的层的厚度的变动所引起的所述空气的层的压力变动。
根据上述结构,在设置于排水管路中的中空块内形成清洗水层及空气层。中空块内的清洗水层的厚度与洗涤烘干槽内的液位连动地变动。中空块内的清洗水层的厚度的变动会引起中空块内的空气层的压力变动。液位传感器检测空气层的压力变动,从而检测出洗涤烘干槽内的液位。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中空块设置在所述排水阀与所述洗涤烘干槽之间,所述疏水管路连接于所述中空块。
根据上述结构,疏水管路连接于设置在排水阀与洗涤烘干槽之间的中空块。因此,沿疏水管路流下的水分落入中空块中的清洗水层。之后,随着排水阀的打开,水分被排出。因此,无需专用的泵,即可将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排出。于是,可提供一种具有能降低制造成本、洗涤烘干机的大小及重量的排水系统的洗涤烘干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收容所述洗涤烘干槽、所述循环系统及所述排水系统的筐体,所述筐体包含形成该筐体的上表面的顶壁,所述除湿组件邻接于所述顶壁。
根据上述结构,除湿组件邻接于形成收容洗涤烘干槽、循环系统及排水系统的筐体的上表面的顶壁。其结果,疏水管路中的水头压被设定得较高。因此,无需专用的泵,即可将由除湿组件除去的水分排出。据此,可提供一种具有能降低制造成本、洗涤烘干机的大小及重量的排水系统的洗涤烘干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可适用于洗涤烘干机。

Claims (12)

1.一种洗涤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洗涤烘干槽,用于洗涤及烘干衣物;
循环系统,让用于烘干所述衣物的烘干空气循环;以及
排水系统,用于排出清洗所述衣物的清洗水,其中,
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连接于所述洗涤烘干槽的排水管路和用于控制该排水管路中的所述清洗水的排出的排水阀,
所述循环系统包括除去所述烘干空气中所含的水分的除湿组件和将由所述除湿组件除去的所述水分引导至设置在该除湿组件下方的排水管路的疏水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使所述烘干空气循环的送气装置;
将所述烘干空气从所述洗涤烘干槽朝向所述送气装置引导的第一管路;
将所述烘干空气从所述送气装置朝向所述洗涤烘干槽引导的第二管路;以及
安装于所述疏水管路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除湿组件从所述第一管路中流动的所述烘干空气中除去所述水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涤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包含支撑所述除湿组件的支撑部件,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
连接于所述疏水管路的排出口;
以朝向该排出口引导由所述除湿组件除去的所述水分的方式倾斜的主倾斜面;
形成于所述除湿组件的下方的第一倾斜面;以及
在所述主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之间突出,并支撑所述除湿组件的支撑壁,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面以使由所述除湿组件除去的所述水分朝向所述主倾斜面流动的方式倾斜,
在所述支撑壁上形成有允许所述水分从所述第一倾斜面朝向所述主倾斜面流动的第一缺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涤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洗涤烘干槽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连接管,
支撑所述送气装置的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连接壁,该连接壁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开口部,
所述除湿组件包含与所述开口部相向的第一除湿部以及邻接于该第一除湿部的第二除湿部,其中,所述第二除湿部与所述送气装置相向,
所述第一倾斜面以使在所述第二除湿部除去的所述水分朝向所述第一除湿部的下方流动的方式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涤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倾斜面分隔为第一上游倾斜面和与该第一上游倾斜面相比更远离所述连接壁的第一下游倾斜面的第一分隔壁,其中,
在所述第一分隔壁位于所述支撑壁的附近,形成有允许所述水分从所述第一上游倾斜面朝向所述第一下游倾斜面流动的第二缺口部,
所述第一缺口部允许所述水分从所述第一下游倾斜面朝向所述主倾斜面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涤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所述烘干空气的加热组件,其中,
所述支撑壁支撑设置在所述除湿组件与所述送气装置之间的加热组件,
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加热组件的下方的第二倾斜面,
所述第二倾斜面以使由所述除湿组件除去的所述水分朝向所述主倾斜面流动的方式倾斜,
在分隔所述主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之间的所述支撑壁上形成有允许所述水分从所述第二倾斜面朝向所述主倾斜面流动的第三缺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邻接于所述第一除湿部的第一加热部和邻接于所述第二除湿部的第二加热部,
所述第二倾斜面以使位于所述第二加热部下方的所述水分朝向所述第一加热部下方流动的方式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涤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将所述第二倾斜面分隔为第二上游倾斜面和与该第二上游倾斜面相比更靠近所述送气装置的第二下游倾斜面的第二分隔壁,
在所述第二分隔壁位于所述支撑壁的附近,形成有允许所述水分从所述第二上游倾斜面朝向所述第二下游倾斜面流动的第四缺口部,
所述第三缺口部允许所述水分从所述第二下游倾斜面朝向所述主倾斜面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涤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下游倾斜面与所述第二上游倾斜面之间突出的分界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涤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水管路的中空块和检测所述洗涤烘干槽内的液位的液位传感器,其中,
在所述中空块内形成有所述清洗水的层和空气的层,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与所述洗涤烘干槽内的所述液位连动地变动的所述中空块内的所述清洗水的层的厚度的变动所引起的所述空气的层的压力变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洗涤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块设置在所述排水阀与所述洗涤烘干槽之间,
所述疏水管路连接于所述中空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涤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容所述洗涤烘干槽、所述循环系统及所述排水系统的筐体,
所述筐体包含形成该筐体的上表面的顶壁,
所述除湿组件邻接于所述顶壁。
CN2011203629479U 2010-09-30 2011-09-22 洗涤烘干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473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2611 2010-09-30
JP2010222611A JP2012075601A (ja) 2010-09-30 2010-09-30 洗濯乾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47384U true CN202247384U (zh) 2012-05-30

Family

ID=447854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6294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47384U (zh) 2010-09-30 2011-09-22 洗涤烘干装置
CN2011102883693A Active CN102444003B (zh) 2010-09-30 2011-09-22 洗涤烘干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83693A Active CN102444003B (zh) 2010-09-30 2011-09-22 洗涤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436818A1 (zh)
JP (1) JP2012075601A (zh)
CN (2) CN202247384U (zh)
TW (1) TW20121759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4003A (zh) * 2010-09-30 2012-05-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洗涤烘干装置
CN105544161A (zh) * 2014-10-28 2016-05-04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6879A1 (ja) * 2012-07-24 2014-01-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CN110629449A (zh) * 2012-07-24 2019-12-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干燥功能的洗衣机
ITPR20120082A1 (it) * 2012-11-27 2014-05-28 Meccanica Generale Srl Macchina lavabiancheria a carica frontale con sistema di asciugatura incorporato
EP2746454A1 (en) * 2012-12-18 2014-06-25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Washer-dryer machine
KR102057859B1 (ko) * 2013-01-25 2019-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EP3088596B1 (en) 2015-04-29 2018-07-11 Whirlpool EMEA S.p.A Machine for washing and drying laundry
KR102515953B1 (ko) * 2016-01-05 2023-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EP3467187B1 (en) 2017-10-09 2021-12-22 Whirlpool Corporation Filter configured for being used in a machine for drying laundry and machine for drying laundry equipped with such a filter
CN110195308A (zh) * 2018-02-26 2019-09-03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干一体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922864T2 (de) * 1998-03-12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Elektrischer Waschtrockner
JP3421647B2 (ja) * 2000-10-31 2003-06-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2004135715A (ja) * 2002-10-16 2004-05-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洗濯乾燥機
JP2005052533A (ja) 2003-08-07 200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乾燥機
JP2005095291A (ja) * 2003-09-24 2005-04-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洗濯乾燥機
JP4453568B2 (ja) 2005-02-10 2010-04-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JP4880982B2 (ja) * 2005-11-18 2012-02-22 株式会社東芝 洗濯乾燥機
JP4817816B2 (ja) * 2005-11-24 2011-11-16 株式会社東芝 衣類乾燥機
JP4889545B2 (ja) * 2007-03-30 2012-03-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洗濯乾燥機
JP2008253395A (ja) * 2007-04-02 2008-10-23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2012075601A (ja) * 2010-09-30 2012-04-19 Panasonic Corp 洗濯乾燥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4003A (zh) * 2010-09-30 2012-05-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洗涤烘干装置
CN102444003B (zh) * 2010-09-30 2013-12-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洗涤烘干装置
CN105544161A (zh) * 2014-10-28 2016-05-04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N105544161B (zh) * 2014-10-28 2018-0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US10041204B2 (en) 2014-10-28 2018-08-07 Lg Electronics Inc.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7598A (en) 2012-05-01
JP2012075601A (ja) 2012-04-19
CN102444003B (zh) 2013-12-11
EP2436818A1 (en) 2012-04-04
CN102444003A (zh)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47384U (zh) 洗涤烘干装置
EP2386679B1 (en) Clothes dryer
JP4676291B2 (ja) 衣類乾燥装置
TWI425130B (zh) Drum washing machine
KR101706663B1 (ko) 드럼 세탁기
CN202227166U (zh) 烘干装置
CN105544164A (zh) 衣物处理装置
JP2007330439A (ja) 洗濯乾燥機
CN1936158B (zh) 衣物干燥装置
CN102293620A (zh) 具有干燥管的家用电器
EP3124681A1 (en)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CN106661806B (zh) 洗衣机
CN202450317U (zh) 除去装置及烘干装置
CN102535092A (zh) 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CN202519482U (zh) 滚筒式洗涤烘干机
JP2012170626A (ja) 衣類乾燥機
JP2007068871A (ja) 衣類乾燥機
JP2015016186A (ja) 衣類乾燥機
JP2008284071A (ja) 洗濯乾燥機
CN107976037B (zh) 滚筒式热泵烘干机及其烘干方法
JP2014135954A (ja) 洗濯乾燥機
CN104080966A (zh) 滚筒式洗涤干燥机
CN202450315U (zh) 烘干装置
JP2013070921A (ja) 乾燥装置
CN101092784B (zh) 洗涤干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