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93976U - 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93976U
CN202193976U CN2011202910412U CN201120291041U CN202193976U CN 202193976 U CN202193976 U CN 202193976U CN 2011202910412 U CN2011202910412 U CN 2011202910412U CN 201120291041 U CN201120291041 U CN 201120291041U CN 202193976 U CN202193976 U CN 202193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abric
volume
hot blast
air supply
supply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9104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野雄一
森田晃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93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939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5/00Carding machines or accessories; Card clothing; Burr-crushing or remov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carding or other preliminary-treatment machines
    • D01G15/02Carding machines
    • D01G15/12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5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in combination with mechan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s other than emboss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59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the fibres being within layered web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5/00Forc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hrough textile material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 D06B5/02Forc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hrough textile material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through moving materials of indefinite length
    • D06B5/08Forc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hrough textile material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through moving materials of indefinite length through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7/00Heating or cooling textile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该体积增加装置(1)包括:热风产生装置;供气道(2),其具有接收热风的供入口(21)和将热风向无纺布上排出的排出口(22);和吸引部(31),其吸入从排出口(22)供给并通过无纺布(10)的热风,该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通过热风使搬送中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供气道(2)具有:导入部(24),其将向供入口(21)导入的热风与无纺布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导向;导出部(25),其相对于导入部(24)具有角度,并将在导入部内流动的热风向排出口(22)导向。在供气道(2)内,多个整流板(26)以具有位于导入部(24)内的相对部(26A)和位于导出部(25)内的整流部(26B)的方式配置,多个整流板(26)以导入部(24)内的导入路径(24A)的截面面积随着远离供入口(21)侧而逐渐变窄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无纺布的体积增加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无纺布在制造之后,被卷绕为辊状进行输送或保管,在制造一次性尿布或清洁片等产品时,被从辊抽出,加工为规定的形状,作为制造原料使用。对于卷绕状态的片材(sheet),具有施加较大的压力时其体积减小的问题。因此,提案有使因卷绕而体积减小的无纺布的厚度恢复的体积恢复方法(专利文献1)。
本申请人,提案有此前在专利文献1中的如下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从包含具有卷缩(有卷缩处)的热可塑性纤维并且卷绕为辊状的无纺布原卷(裁剪之前的布匹,原反)抽出无纺布,用低于热可塑性纤维的融点的热风吹无纺布,由此使无纺布的体积增加。
另外,作为热风产生装置,提案有:将向基板传送的热风的温度偏差抑制为最小限度,进行温度控制的装置(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热风加热单元的外壳内,具有:空气循环风扇;加热器;管状的喷嘴;和热风导向板等,在管状的喷嘴的内部等间距地配置有多个整流板,将热风从狭缝均匀地喷出至基盘(基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7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07784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使无纺布的体积增加的装置,在一次性尿布或清洁片等的产品的制造工序的下游设置,安装空间有限,要求其为紧凑型的装置。另外,在使装置为紧凑型的情况下,具有不能够对无纺布精度较高地给予所要求的温度、量的热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凑型的且能够精度较高地对热风的温度和量进行控制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的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包括:热风产生装置;供气道,其具有接收从热风产生装置供给的热风的供入口,和将该热风向无纺布上排出的排出口;和吸引部,其吸入从该排出口被供给到上述无纺布上而通过该无纺布的热风;该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通过热风使搬送中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
上述供气道具有:导入部,其将导入至上述供入口的热风与上述无纺布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引导;和导出部,其相对于该导入部具有角度,将在该导入部内流动的热风导向上述排出口。
在上述供气道内,多个整流板以具有位于上述导入部内的相对部和位于上述导出部内的整流部的方式配置,并且该多个整流板以上述导入部内的导入路径的截面面积随着远离上述供入口侧而逐渐变窄的方式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无纺布的体积增加方法,其对在被吸引的状态下搬送的无纺布,从供气道的排出口供给热风,由通过该无纺布的热风使该无纺布的体积增加。
使从热风产生装置供给至上述供气道的供入口的热风,在该供气道内沿与上述无纺布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行进之后,通过使该热风冲击(吹向)在与该无纺布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整流板,使该热风的行进方向变更为沿着上述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并且使该热风的气流分支到由多个上述整流板将相互之间分隔的多个流路中,将在该多个流路中流动的热风从上述排出口供给至上述无纺布。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使用根据上述无纺布的体积增加方法得到的无纺布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材料,将通过热风而使体积增加的无纺布与其他的片材(sheet)叠层,形成为一体之后,切断为各自独立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和体积增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体积增加装置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1的体积增加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无纺布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该无纺布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的应用对象,图4(b)是图4(a)中的b-b线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体积增加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体积增加装置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基于该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图。首先,对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体积增加装置1包括:热风产生装置(未图示);供气道2,其具有接收从热风产生装置供给的热风的供入口21,和将该热风向无纺布上10排出的排出口22;和吸引部3,其吸入从排出口22被供给到无纺布10并通过(穿过)无纺布10的热风,该装置通过热风使搬送中的无纺布10的体积增加。供气道2除了包括供入口21和排出口22之外,还包括封闭的外框体23。
体积增加装置1具有圆筒式吸引装置30。圆筒式吸引装置30具有能够从周面进行吸引的旋转圆筒31。
更加具体而言,圆筒式吸引装置30包括:具有通气性的周面的旋转圆筒31;和对旋转圆筒31内进行减压的减压机构32(仅显示一部分)。该旋转圆筒3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吸引部3。
如图1所示,圆筒式吸引装置30包括:无纺布导入机构34,将被从辊状的原卷(原反)10’抽出并被输送的无纺布10,从体积增加装置1的规定位置导入到旋转圆筒31的周面;和无纺布导出机构35,将被缠卷到旋转圆筒31的周面而被搬送规定距离之后的无纺布10,从旋转圆筒31的周面抽离(引离)之后,向下一个工序送出。如图1所示,无纺布导入机构34和无纺布导出机构35,以接近旋转圆筒31的周面的方式设置。无纺布10被在无纺布导入机构34的上游设置的夹持辊(niproll,未图示)和在无纺布导出机构35的下游设置的夹持辊(未图示)搬送。下游的夹持辊,为了不使增加的体积轻易减少而优选:保持无纺布的端部的结构,或在由于热风而上升的无纺布的温度接近于常温的位置设置。
在使热风产生装置和减压机构32动作的状态下,从辊状的原卷10’抽出的无纺布10,通过无纺布导入机构34,被导入到旋转圆筒31的周面上时,该无纺布10通过旋转圆筒31的旋转被搬送规定距离,在其被搬送期间,更加具体而言,在无纺布10通过空间31H(吸引有热风的区域)期间,来自供气道2的热风在厚度方向贯穿该无纺布10,对该无纺布10进行热风处理。
旋转圆筒31具有圆筒状的周面,在该周面的全周形成由金属丝筛网(wire mesh)或冲压金属(punching metal)等的通气性材料构成的通气部。在旋转圆筒31中,含有该周面的外周部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等驱动源被沿图中箭头A方向旋转驱动。减压机构32具有在旋转圆筒31内开口的吸气管,通过使与该吸气管的另一端连接的减压装置动作,旋转圆筒31内的一部分,具体而言,被设置为能够对夹着圆筒的周面与供气道2的排气口22相对配置的圆筒内的分隔空间31H进行减压。作为减压装置,能够使用吸气风扇、吸引送风机、真空泵等的各种公知的装置。
在圆筒式吸引装置30中,通过使减压机构32动作,供气道2内的热风被从旋转圆筒31的周面向空间31H内吸引,并通过无纺布,被吸入到空间31H内。另外,进入减压装置32而被回收的热风,经由返回机构(未图示),返回到热风产生装置。返回机构例如具有:将减压装置32和热风产生装置之间连通的连通管;和根据需要在该连通管设置的送风机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以从外框体23的下端附近向圆筒式吸引装置30覆盖无纺布10的方式设置有罩40。罩40在比空间31H更宽广的区域对旋转圆筒31的周面进行保护,由此防止热风逃逸。另外,根据对无纺布充分给与热风的观点,在旋转圆筒31中,空间31H所占有的角度θ优选90°~320°,进一步优选180°~300°。在图示例中是270°。
在供气道2中,如图2所示,供入口21以在被搬送的无纺布10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开口的方式设置。排出口22在供气道2中,在与旋转圆筒31的周面及无纺布10相对的方向开口。
供气道2具有:导入部24,将来自供入口21的热风导向为与无纺布10的宽度方向(X方向)平行;和导出部25,其相对于该导入部24具有角度,并将在该导入部24内流动的热风向排出口22导向。即,构成供气道2的外框体23被划分为导入部24和导出部25。导出部25,使在导入部24内流过后的热风,在沿无纺布10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图中Z方向)流动,向排出口22导向。导出部25,优选如图2所示,相对于导入部24垂直地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的供气道2,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管部2A和与水平管部2A的下表面直角地连接的铅直管部2B,水平管部2A形成导入部24,铅直管部2B形成导出部25。主要是,在该水平管部2A内形成有热风的导入路径24A,在该铅直管部2B内形成有作为多个流路的导出路径25A。水平管部2A在一端设置的圆筒状部的端部具有供入口21,另一端侧的下表面与铅直管部2B的上端连接。虽然在水平管部2A中,在上述圆筒状部与在下表面连接铅直管部2B的部分之间,具有上下表面相互平行的截面矩形状的部分,在图2中由点划线P1表示其下表面和其延长面。在与该线P1相比更靠上的导入部24中,导入路径24A的热风通过后述的整流板26的相对部26A,形成行进角度被切换到多个导出路径25A的区域23c。
如图3所示,供气道2的外框体23,在接受来自热风产生装置的热风的供入口21附近23a中,成为容易与截面为圆形且与热风产生装置连接的软管等的部件连接的形状,但在形成导入部24的区域23b中,在宽度方向(图3中Y方向)逐渐扩展,形成与旋转圆筒31的宽度相等或比旋转圆筒31的宽度大的宽度。外框体23,进而在从导入路径24A切换到导出路径25A的区域23c中,以覆盖旋转圆筒31的上侧周面的方式朝向旋转圆筒31具有四面的外壁27。另外,对于顶面,以容易调整后述的整流板26的位置的方式,由可卸下的顶板28封闭。图3和图5表示将顶板28卸下的状态,图1和图2表示安装有顶板28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供气道2内,多个整流板26、26……以具有位于导入部24内的相对部26A和位于导出部25内的整流部26B的方式配置。整流板26的相对部26A位于导入部24内的导入路径24A中的热风的行进方向(X方向)的正面。整流板26的整流部26B位于导出部25内。
另外,如图2所示,整流板26以导入路径24A逐渐变窄的方式变换位置配置。即,多个整流板26、26……在X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如图2所示,以导入部24内的导入路径24A的截面面积随着远离供入口21侧而逐渐变窄的方式配置。导入路径24A是在导入部24内沿X方向流动的气体的通路,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远离供入口21侧,整流板26之间的间隙t逐渐变窄,其结果是,在整流板26的上缘部的上方形成的气体的通路(导入路径)的截面的面积,也随着远离供入口21侧而减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在导入部24内流动的热风,以相同的量冲击整流板26,而使该热风的行进方向改变,为了向各导出路径25A供给相同量的热风,使与热风的行进方向(X方向)相邻的整流板26的高度均等地变高并使导入路径24A的截面面积逐渐变窄。基于相同的观点,各整流板26以热风的行进方向的间隔为均等的方式配置。
在供气道2内,通过以导入路径24A逐渐变窄的方式变换位置配置多个整流板26,整流板26被划分为:位于导入部24内并与热风相对的相对部26A;和整流部26B,其将行进方向在相对部26A改变的热风,位于导出部25内,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导向排出口。在整流部26B中,由多个整流板26和外框体23的外壁27形成多个导出路径25A。
还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通过分隔板24’,以将旋转圆筒31的旋转方向分隔为两部分的方式,供气道2内被与导入路径24A平行地分隔,该分隔板24’被设置为延伸至顶板28附近。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一个被分隔的区域中,以逐渐接近顶板28的方式,改变上端的高度位置而配置四片整流板26。四片整流板26的吸引部3侧的高度位置(下端的高度位置)是相同的。对于另一个被隔开的区域,也以相同的方式配置有四片整流板26。
各整流板26的上缘部和两侧缘部形成为直线状,吸引部3侧(下缘部)沿着旋转圆筒31的周面形状圆弧状地形成。整流板26,虽然能够形成为与在导入部24内流动的热风相对并将该热风向排出口22导向的导出路径25A即可,无特别限制,但是优选是非通气材料,除了不锈钢或铝等的金属之外,还能够列举出树脂、纸等。
各整流板26能够变更Z方向的位置,并能够变更位于导入部24内的长度即相对部26A的长度。各整流板既可以由一片板构成,也可以将多个板叠层构成。在叠层有多个板的情况下,通过使各板滑动,来调整相对部26A的长度。另外,对于各整流板26,也可改变X方向的位置并且其间隔也能够变更。
为了能够变更X方向的位置和/或间隔,例如在铅直管部2B架设两根设置有螺纹槽的棒,插入整流板并在规定位置进行螺母固定,或在铅直管部2B的多个位置设置固定用的小板,选择合适的位置的小板进行固定。
整流板26,为了得到基于整流板26的整流效果,优选:与位于导入部24内的相对部26A相比,从该相对部26A向排出口22延伸的整流部26B这一方的Z方向的长度形成为较长。因此,优选:与导入部24的高度H1相比,供气道2的外框体23的导出部25的高度H2形成为较高(较长)。整流部的长度L4(参照图2)例如在H1是10cm的情况下,优选至少是15cm,进一步优选为20~30cm,更进一步优选为25~30cm。基于整流效果的观点,H2中的L4的比例,优选至少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95%,更进一步优选为70~90%。
其次,对使用上述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1进行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法中,对从无纺布10卷绕为辊状的、辊状的原卷10’抽出的无纺布10,实施热风处理。通过该热风处理,由于卷绕压导致体积减小的无纺布10的体积增加(恢复),由此得到体积增加了的无纺布10T。辊状的原卷10’在无纺布10的搬送方向上,在与体积增加装置1相比更靠近上游的位置配置,从该原卷10’通过公知的机构抽出的无纺布10,被输送辊或搬送带(传送带)等公知的搬送机构搬送并导入体积增加装置1。
在体积增加装置1中,导入的无纺布10在旋转圆筒31的周面以从旋转圆筒31的内部被吸引的状态搬送。对于该无纺布10,向该旋转圆筒31的周面开口,并从供气道2的排出口22供给热风,由通过(穿过)该无纺布10的热风使该无纺布10的体积增加。
如图2所示,从热风产生装置(未图示)向供气道2的供入口21供给的热风,在供气道2内,在沿与无纺布10的宽度方向(X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导入路径24A中行进,热风的一部分冲击在X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整流板26的相对部26A而被拦住。被拦住的热风,其行进方向改变到无纺布10的厚度方向(Z方向),在导出路径25A行进,从排出口22向无纺布10吹送。
详细而言,在导入部24内的导入路径24A流动的热风,其一部分碰到整流板26的相对部26A而被拦住,并且,行进方向变换到沿导出路径25A的方向即朝向旋转圆筒方向(Z方向)的方向。未被整流板26拦住的热风进一步在导入部24内行进,与下一个整流板26相对的热风被拦住并且行进方向被变更到沿着导出路径25A的方向。而且,未被整流板26拦住的热风,最后被供气道2的外框体23的外壁27拦住,其行进方向被变更到沿着导出路径25A的方向。这样,向供气道2的供入口21供给的热风,由于通过多个整流板26逐渐使导入路径24A变窄,因此逐渐被整流板26拦住,被拦住的热风的行进方向被变更到整流板26的延伸方向和形成的导出路径25A。由于被拦住的热风在每次被拦住时,分别在导出路径25A行进,所以被分支到由多个整流板26将相互之间分隔的多个流路25A。
其次,被多个导出路径(流路)25A分开的热风,在导出部25中,沿整流板26的整流部26B在导出路径25A内行进。分成多个流路(分流)并在各流路流动的热风,通过排出口22被吹送到旋转圆筒31的周面的搬送状态的无纺布10。在图2中是无纺布10被搬送至前部方向的状态。另外,在图1中,在无纺布10通过空间31H(吸引有热风的区域)上的期间,来自供气道2的热风在厚度方向贯通该无纺布10,对该无纺布10进行热风处理。
对无纺布10吹送的热风,贯通无纺布10,从旋转圆筒31的周面被吸引到其内部,从减压机构32经过返回机构(未图示),返回到热风产生装置(未图示)。返回的热风,经由热风产生装置被调整到所要求的温度,作为向供气道2的热风供给被再次利用。
图4(a)和(b)是表示作为无纺布10的一个例子的无纺布10A的图,该无纺布10A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和/或方法(方向)使体积增加(恢复)的应用对象。
像图示的那样,无纺布10A是体积较大的三维形状,是由二层构成的多层结构,该二层结构具有第一层11和与其相邻的第二层12。第一层11和第二层12在多个接合部13部分地接合。接合部13整体形成菱形格子状的图案。接合部13被压密化,与无纺布10A中的其他的部分相比,厚度变小且密度变大。
无纺布10A具有多个封闭的区域,该封闭的区域由上述的菱形格子状的图案构成的接合部13包围形成。在该封闭的区域中,第一层11呈凸状的三维的立体形状。该呈立体形状的部分形成为穹顶状。另一方面,第二层12呈几乎平坦的形状。而且,在作为无纺布10A整体观察时,为该第二层12侧的外表面是平坦的且在第一层11侧的外表面具有多个凸部的结构。
第一层11是含有具有卷缩的热可塑性纤维(以下简称为“卷缩纤维”)的层。作为卷缩纤维,能够使用通过机械卷缩而二维地卷缩为锯齿状(曲折形)的纤维或螺旋状地三维卷缩的纤维等。第一层11可以由100%的卷缩纤维构成,或者除卷缩纤维之外,含有热融纤维例如芯鞘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side by side)复合纤维。第一层11所用的纤维优选:实质上不具有热收缩性或在后述的第二层12所包含的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温度以下不进行热收缩的材料。另一方面,第二层12是含有热收缩性纤维的层。第二层12所包含的热收缩性纤维优选为通过热收缩而螺旋状地三维卷缩的纤维。
关于无纺布10A的制造方法以及其结构纤维等的详细情况,记载于涉及本申请人此前的申请的日本特开2002-187228号公报。关于制造方法简单地说,首先使用含有卷缩纤维的纤维原料来制造第一层的棉网(梳理机纤维网)。与此不同地,使用含有热收缩性纤维的纤维原料来制造第二层的棉网(梳理机纤维网)。使第一层的棉网重叠到第二层的棉网,并将两者在由规定图案构成的接合部部分地接合。对于接合,例如使用超声波压花(emboss,浮雕印花)。接着,在第二层的棉网所包含的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温度以上,通过热风(air through)方式,进行吹送热风的热处理,使第二层热收缩,并且,使位于由接合部包围的封闭的区域的第一层凸状地突出,形成三维立体形状。还有,使结构(构成)纤维的交点热融接。由此,得到无纺布1A。通过这样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无纺布10A,暂时被卷绕为辊状,成为原卷被保管。
由于卷绕压等,无纺布10A的体积减少。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高效地使例如这样的无纺布10A中减少的体积恢复。
关于向无纺布10A供给热风引起的体积的增加(恢复)性能的提高,第一层11所包含的卷缩纤维的热风引起的体积的恢复是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该观点,对无纺布10A吹送的热风,优选在卷缩纤维的融点(以下称为mp)以下并且在mp-50℃以上。根据使无纺布10A的体积进一步有效地增加(恢复)的观点,热风的温度优选mp-50℃以上并且mp-3℃以下,特别优选mp-30℃以上并且mp-5℃以下。
另外,作为通过供给热风引起的体积的恢复(恢复)性能的提高的其他的重要原因,能够列举有:构成无纺布的卷缩纤维外的纤维、或纤维彼此的交点等变得容易软化、变形。根据该观点,对无纺布10A吹送的热风的温度,对于无纺布所包含的热可塑性纤维的融点,特别优选mp-30℃以上并且mp-5℃以下。
本实用新型的使体积增加的对象的无纺布10,并不限定于图4(a)和图(b)所示的情况,也可以为含有卷缩纤维的单层、多层结构或含有卷缩纤维和热收缩性纤维的单层、多层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含有三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构成的、其一方或双方的最外层含有卷缩纤维并且在最外层之间的内层含有热收缩性纤维的无纺布。
另外,也可以是不含有卷缩纤维,而含有被加热时长度延伸的纤维(以下将该纤维称为热伸长性纤维)的无纺布。
作为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无纺布,例如能够使用如下材料:对使用热伸长性纤维制造的单层的纤维网,通过热封、超声波密封、高频密封等将压花部形成为格子状,接着,实施热风贯通处理、热风吹送处理等的热风处理而使热伸长性纤维伸长的材料。另外,也能够使用:在将使用热伸长性纤维制造的纤维网叠层到另外制造的纤维网或无纺布之后,对这些叠层体,同样地形成格子状的压花并实施热风处理的材料。这样的无纺布具有热伸长性纤维在单面或双面的压花部分之间伸长而形成的凸部。另外,优选:在压花部分之外的部分,具有热伸长性纤维彼此的交点热融接的纤维接合部。热伸长性纤维优选在温度90℃以上伸长,更加优选在110℃~140℃伸长。作为热伸长性纤维,例如列举有在被加热时树脂的结晶状态变化并延伸,或被实施有卷缩加工的纤维的卷缩被解除、外观的长度延伸的纤维。在叠层有包含热伸长性纤维的纤维层和另外的纤维层的多层结构无纺布的情况下,该另外的纤维层可以仅由不具有热伸长性的热融纤维构成,也可以由以比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纤维层更低的比例包含热伸长性纤维的层构成。作为热伸长性纤维也能够使用:由取向指数20~80%(更加优选40~70%)的第一树脂成分和具有比该第一树脂成分的融点低的融点或软化点且取向指数10~80%(更加优选20~60%)的第二树脂成分构成的,且第二树脂成分在纤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沿长边方向连续存在的复合纤维。
作为使体积增加的对象的无纺布10,能够列举根据各种制造方法制造的无纺布。本实用新型的使体积增加的无纺布,虽然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纺粘(spunbond)无纺布或水刺(spunlace,纺丝)无纺布、树脂结合(resin bond)无纺布、针刺(needle punch)无纺布,但是特别优选通过能够得到体积高的无纺布且体积的恢复和增加率高的制造方法即热风(air through)方式制造的(热风无纺布)无纺布。热风无纺布是通过利用热风法的热风处理等将通过梳理法(カ一ド法)或气流成网法(エアレイ法)形成的纤维网无纺布化而得到。另外,也能够使树脂膜和被层压(laminate)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
另外,作为使体积增加的对象的无纺布10,也列举有由二层结构的叠层无纺布构成立体结构的材料。具体而言,将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在多个接合部部分地接合形成。上层的无纺布在接合部以外的部分突出,并形成内部呈空洞的多个凸部。例如,在作为一次性尿布等的表面片材的情况下,该无纺布的上层无纺布形成肌肤接触面(朝向穿用者的肌肤一侧的面),下层无纺布形成朝向吸收体侧的面。凹凸结构的无纺布的凸部和凹部(接合部)相互且在X方向和Y方向呈多列地配置。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由实质上不伸缩的无纺布构成。凹凸结构的无纺布例如能够在通过将一个无纺布插通到相互啮合的凹凸辊之间等的方法形成凹凸形状之后,与另一个无纺布重叠,并在上述一个无纺布的凹部或凸部中,通过热融接等将两无纺布部分地接合而得到。作为凹凸结构的无纺布,也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02-18722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34535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75296号公报记载的片材等。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通过卷绕压等导致体积减少的无纺布的体积的恢复,也能够用于使最初厚度较薄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
例如,除了含有上述的热收缩性纤维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和恢复之外,也能够用于通过含有热收缩性纤维的无纺布的热伸长进行的体积增加处理。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增加装置或体积增加方法而得到的体积大的无纺布,能够灵活运用其体积高度而应用于各种用途。在典型的一个例子中,作为卫生巾或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材料使用。
卫生巾或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在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材、液体不透过性(防水性)的里面片以及在两个片之间配置(存在)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另外,在表面片材与吸收体之间配置有液体透过性的子层片的吸收性物品也被公知。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将之前说明过的图4(a)和(b)所示的结构的体积大的无纺布作为表面片材或子层片材使用时,由于其体积高的原因,液体回流量较少,或液体的向横方向的扩散较少,因此能够进行点吸收。还有,液体残留较少,并且高粘性液的透过性变好。特别是上述的无纺布,成为图4(a)和图4(b)所示那样三维立体形状,由于其本身是体积大的无纺布,因此通过体积的恢复,该无纺布本来具有的体积大的感觉无论在触感方面还是在视觉方面均有魅力。
对于制造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将无纺布组装到吸收性物品之前,首先将呈卷绕为辊状的原卷10’的状态的无纺布10从该原卷10’抽出。被抽出的无纺布10,导入到体积增加装置1并使体积增加(恢复)。无纺布10在通过热风使体积增加之后,接着,被送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工序。将无纺布10导入到在搬送方向的下游设置的吸收性物品的加工机(未图示),根据公知的方法,与其他的片材或结构材料叠层,在形成为一体之后,将其切断为各自独立的吸收性物品,来制造吸收性物品。
这样,体积增加(恢复)后的无纺布10,被施加作为此后的后续工序的各种加工工序,但是在向该加工工序交付时,优选并不将无纺布10卷绕,而以保持厚度恢复状态的状态进行搬送。在加工机中,虽然施加有例如利用夹持辊的夹压加工等、无纺布10的体积可能减少的加工的情况较多,但根据上述的方法,体积暂时(一旦)恢复的无纺布10,即使被施加那样的夹压加工等,体积也不会大幅度减少。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体积增加装置和体积增加方法,如上所述的方式,通过由供气道2向该搬送中的无纺布10供给温度和量被高精度地控制的热风,能够使无纺布的体积高精度地增加(恢复)。因此,能够使辊状的原卷10’中的卷绕压或其他的理由导致的体积减少的无纺布10的体积容易且有效地增加(恢复)。特别是,在如图2所示,在相对部26A中,通过将整流板26以均匀(均等)的高度变化和间隔配置,能够均匀(均等)地控制从导出部25的各导出路径25A向无纺布10供给的热风的温度和量。在无纺布10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能够进行均匀(均等)的体积增加(恢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使用使体积高精度地增加的无纺布,因此能够稳定地制造充分发挥吸收性物品中的各种性能的吸收性物品。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通过在供气道2内以使导入路径24A逐渐变窄的方式逐渐配置整流板26,能够以紧凑型的装置高精度地控制热风的温度和量而增加无纺布的体积。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供入口21以在供气道2中被搬送的无纺布10的宽度方向(X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因此在节省空间的方面是优秀的,特别是附加在无纺布的搬送工序和吸收性物品等的制造工序之后时容易安装,导入性优异。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体积增加装置和体积增加方法中,使吸引部是圆筒式吸引装置的旋转圆筒31,使无纺布10卷绕在旋转圆筒31的周面并以被吸引的状态搬送,并对搬送中的无纺布供给热风,因此能够将供给区域较大地设置,另一方,能够使其形成为紧凑型的装置,能够使其为高效的装置和方法。另外,能够通过伺服电动机等使旋转圆筒的轴直接旋转,即使在高速区域,也能够稳定地一边使无纺布体积增加一边对无纺布进行搬送。
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和体积增加方法,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适当变更。
整流板26使高度和间隔均匀(均等)地变化,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例如,也可以在与成为无纺布10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中央的区域对应的位置,使相对部26A的长度变高,使间隔变宽,使热风的量变多,使无纺布的体积比其他的区域更多地增加(或恢复)。另外,在与成为无纺布10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侧部的区域对应的位置,同样地使热风的量变多,使无纺布的体积比其他的区域更多地增加(或恢复),并抑制无纺布的偏差(不均匀)。
另外,在供气道2内在X方向上分开配置的整流板的片数,也可以不是四片,而是2~3片或5片以上。例如,在对100cm的宽度的无纺布使其体积增加的情况下,配置的整流板的片数优选5~30片,更加优选8~20片。
另外,吸引部3也可以不是旋转圆筒31,而是在通气性的搬送带具有吸引箱的方式。这种情况下,供气道的排气口侧的形状,优选沿着搬送带的形状。
另外,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体积增加装置1’中,在供气道2内,并不设置图3那样的旋转圆筒31的旋转方向的分隔板,导入部24内和导出部25内由整流板26和外框体23划分。
另外,供气道2的水平管部2A也可以形成为:从供入口21朝向最近的外壁27,将供入口21分别(各自独立地)设置为两列(参照图6)。在该方式中,通过各自独立的供入口21,能够供给改变了温度和风速的热风。
另外,沿无纺布的宽度方向,以吸入口21作为对边(反方向),可以再设置另外一个供气道2(参照图7)。该方式,在无纺布的宽度较大的情况下有效。
实施例
以下,虽然根据实施例更加具体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涉及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制造图1~3所示的体积增加装置。图2和图3中的各部分的尺寸为如下所示。L1=55cm,L2=20cm,L3=22cm,H1=55mm,H2=80mm。
在供气道2内部中,在一个被分隔的区域中在导入路径24A的方向上以40mm的间隔配置有四片不锈钢制的整流板。另外,四片整流板,在对导入部24对应的部分的长度H1(55mm)中按每11mm的方式改变高度而配置。整流部26B的最小长度L4(参照图2)是60mm。其中,一片整流板由将两个板叠层构成,通过在上部滑动来调节相对部26A的高度。将上述的供气道2设置到具有减压机构32的旋转圆筒31,并将供气道2和旋转圆筒31与热风产生装置连接。
(比较例1~2)
除了从实施例1的供气道2除去整流板,并将其设置于旋转圆筒31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体积增加装置。将其作为比较例1。
另外,对于实施例1的供气道2,除去各整流板的成为整流部26B的部分,使其仅具有相对部26A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体积增加装置。将其作为比较例2。
(评价)
对于体积恢复装置,供给110℃的热风,在下述的装置中,对热风的温度和风速进行测定。对于各导出路径25A,在旋转圆筒的顶部距离周面5mm的位置,从接近供入口21的一方起设为A~E。对于比较例1和2,虽然在测定位置没有整流板,但在与实施例相同的位置进行了测定。下述表1表示该结果。
【表1】
Figure BSA00000555218200161
在实施例1中,在导出路径A~E中,温度和风速几乎固定。在没有整流板26的比较例1中,离供入口21越远,风速越强,温度也越高。在使用没有整流板26B的整流板26的比较例2中,C点的温度和风速变高,在A、E点中,温度和风速变低,通过相对部26A将热风的方向均匀(均等)地改变,但是直至旋转圆筒31的附近都不能得到该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和体积增加方法,能够以紧凑型的装置高精度地控制热风的温度和量,增加无纺布的体积。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使用使体积高精度地增加的无纺布,因此能够稳定地制造充分发挥吸收性物品中的各种性能的吸收性物品。

Claims (8)

1.一种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风产生装置;供气道,其具有接收从热风产生装置供给的热风的供入口,和将该热风向无纺布上排出的排出口;和吸引部,其吸入从该排出口被供给到所述无纺布上而通过该无纺布的热风,
该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通过热风使搬送中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
所述供气道具有:导入部,其将导入至所述供入口的热风与所述无纺布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引导;和导出部,其相对于该导入部具有角度,将在该导入部内流动的热风导向所述排出口,
在所述供气道内,多个整流板以具有位于所述导入部内的相对部和位于所述导出部内的整流部的方式配置,并且该多个整流板以所述导入部内的导入路径的截面面积随着远离所述供入口侧而逐渐变窄的方式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整流板中,所述整流部的长度比所述相对部的长度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是圆筒式吸引装置的旋转圆筒。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具有使吸入的热风返回到所述热风产生装置的返回机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板能够变更其在所述导入部中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道内由分隔板与导入路径平行地分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入口形成为2列。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道在所述无纺布的宽度方向设置有2个,该2个供气道配置为所述供入口朝向相反的方向。
CN2011202910412U 2010-08-06 2011-08-08 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939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8197A JP5629525B2 (ja) 2010-08-06 2010-08-06 不織布の嵩増加装置
JP2010-178197 2010-08-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93976U true CN202193976U (zh) 2012-04-18

Family

ID=4555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91041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93976U (zh) 2010-08-06 2011-08-08 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80262B2 (zh)
EP (1) EP2602372B1 (zh)
JP (1) JP5629525B2 (zh)
CN (1) CN202193976U (zh)
BR (1) BR112013002827B1 (zh)
WO (1) WO20120179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105A (zh) * 2017-11-30 2020-03-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以及无纺布的制造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80202A1 (de) * 2011-08-01 2013-02-07 Gebr. Schmid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ünnen Schichten
JP5840100B2 (ja) * 2012-09-28 2016-01-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6033639B2 (ja) * 2012-10-30 2016-11-30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753883B2 (ja) * 2013-10-18 2015-07-2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707467B2 (ja) * 2013-10-18 2015-04-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装置の改造方法
DE102013114075A1 (de) * 2013-12-16 2015-06-18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thermischen Verfestigen einer textilen Warenbahn
CN103981637A (zh) * 2014-04-01 2014-08-13 博路威机械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热轧机用无级调压热辊
JP6491037B2 (ja) * 2015-05-14 2019-03-27 上野山機工株式会社 不織布製造装置
ITUB20160392A1 (it) * 2016-01-26 2017-07-26 Saldarini 1882 S R L Metodo di riempimento di un capo di abbigliamento imbottito e giubbotto imbottito
CN106319763B (zh) * 2016-08-25 2019-01-08 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孔无纺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22889B (zh) * 2016-10-19 2018-04-24 郑州纺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分体式抽吸辊筒
CN108562045A (zh) * 2018-06-15 2018-09-21 河北科技大学 适用于热风无纺布的蓄热式热风发生装置
CN112048873A (zh) * 2020-09-24 2020-12-08 海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锡林主轴内部抽风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2708A (en) * 1984-02-01 1986-06-0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paratus for making airlaid articles
US4859388A (en) * 1984-02-01 1989-08-22 The Proctor & Gamble Company Improved method of making discrete airlaid absorbent fibrous articles
SE457729B (sv) * 1985-12-04 1989-01-23 Flaekt Ab Saett och anordning foer torrformning av en fiberbana
US4764325A (en) * 1986-05-28 1988-08-1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s of forming airlaid fibrous webs having a multiplicity of components
US4908175A (en) * 1986-05-28 1990-03-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s of forming airlaid fibrous webs having a multiplicity of components
JPH0114703Y2 (zh) * 1986-06-23 1989-04-28
US5064484A (en) * 1989-01-17 1991-11-12 Paper Converting Machine Company Method of forming and bonding fluff pads
US5097574A (en) * 1990-04-25 1992-03-24 Paper Coverting Machine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fluff pads for diapers and the like
JP2574841Y2 (ja) * 1991-10-04 1998-06-18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熱風循環式熱処理炉
JPH09243127A (ja) * 1996-03-11 1997-09-16 Osaka Gas Co Ltd 多室換気機能付き浴室暖房乾燥機
JP4262804B2 (ja) 1998-08-31 2009-05-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熱風加熱装置
CN100371513C (zh) 2002-09-25 2008-02-27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的膨松恢复方法
FR2853331B1 (fr) * 2003-04-01 2005-06-24 Thibeau Machine pour la fabrication d'un non-tisse par voie aeraulique, comportant des moyens pour une aspiration degressive
DE10356363A1 (de) * 2003-11-28 2005-06-23 Hubert Hergeth Luftführung an einem Zellstofföffner
JP4905973B2 (ja) * 2007-03-20 2012-03-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引装置、シートの搬送方法、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US8650727B2 (en) * 2008-05-27 2014-02-18 Kao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cleaning sheet
CN102227528B (zh) 2008-10-20 2014-06-2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使无纺布厚度增加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EP2298977A1 (en) * 2009-09-17 2011-03-2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Fiber air-laying process for fibrous structures suitable for use in absorbent articles
JP2012063060A (ja) 2010-09-15 2012-03-29 Kao Corp 熱風温度制御方法及び熱風温度制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105A (zh) * 2017-11-30 2020-03-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以及无纺布的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02372A4 (en) 2015-12-02
CN102373595A (zh) 2012-03-14
BR112013002827B1 (pt) 2020-10-27
US20130174379A1 (en) 2013-07-11
EP2602372A1 (en) 2013-06-12
WO2012017990A1 (ja) 2012-02-09
BR112013002827A2 (pt) 2019-08-27
JP5629525B2 (ja) 2014-11-19
US9080262B2 (en) 2015-07-14
EP2602372B1 (en) 2019-06-19
JP2012036532A (ja) 2012-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93976U (zh) 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
US7278187B2 (en) Manufacture of a multi-layer fabric
EP1774077B1 (en) Manufacture of a multi-layer fabric
US8357256B2 (e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three-dimensional nonwoven, manufacturing line for implementing this process and resulting three-dimensional, nonwoven product
CN201226947Y (zh) 面膜制造装置
US73310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y forming of a fabric
JP6782129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2001520326A5 (zh)
JP2004141620A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03946434A (zh) 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54224A (zh) 一种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205662683U (zh) 超柔疏水无纺布的生产系统
CN103132249B (zh) 一种浆粕气流成网纺粘复合非织造布及其生产工艺
CN201089860Y (zh) 无缝超声波贴膜切边与热风熔合混合机
CN107475900A (zh) 一种一步法梯度滤料生产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2373595B (zh) 无纺布的体积增加装置
WO2015056535A1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装置の改造方法
CN110499588A (zh) 一种超声波被子机
CN105887337A (zh) 超柔疏水无纺布的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
CN205367258U (zh) 一种生活用纸的控速切割装置
CN103173192A (zh) 柔性片状铁热发热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09261A (zh) 一种纯棉无纺布层间复合工艺
CN206623495U (zh) 一种大宽幅淋膜复合机
CN213166952U (zh) 一种成人与儿童口罩通用平面口罩机
TWI726706B (zh) 可調密度之纖維結構體的製造裝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