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51993U -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51993U
CN202151993U CN 201120145965 CN201120145965U CN202151993U CN 202151993 U CN202151993 U CN 202151993U CN 201120145965 CN201120145965 CN 201120145965 CN 201120145965 U CN201120145965 U CN 201120145965U CN 202151993 U CN202151993 U CN 202151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ss
articulated system
ball pivot
crossbeam
artic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14596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庆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INTECH (SUZHOU) VEHICL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INTECH (SUZHOU) VEHICL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INTECH (SUZHOU) VEHICL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INTECH (SUZHOU) VEHICL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2014596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51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51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519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包括前桁架、后桁架、转盘轴承和横梁,转盘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可相互转动,前桁架与转盘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横梁与内圈固定连接,后桁架与横梁连接,后桁架通过横梁与转盘轴承内圈连接,横梁上设置有滑板,滑板上设置有平台梭梁,平台梭梁可以在滑板上绕所述平台梭梁中心旋转滑动,通过平台梭梁的滑动可以有效控制与平台梭梁连接的折棚的转动角度,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连接强度高,抗扭抗弯能力强,承载能力较大,并可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接客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各种车辆制造业也在突飞猛进,铰接式客车以它载客量大、利用系数高等特点在国内大中城市逐渐得到推广。铰接客车一般由前后车厢以及连接前后车厢的底盘铰接系统组成,如国家标准GB/T 7726-2009公开了一种铰接系统,该系统采用球头销连结的球铰结构,由于球头销结构强度低,刚度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铰接系统的承载能力,且其整体结构连接刚度较差。 
另外,为了保证铰接车转弯时铰接车过渡部折棚的拉伸均匀,铰接车过渡部往往设置有等分角机构,如本申请人前期公开的专利号CN201694008U、名称为“一种客车铰接棚用等角机构”的实用新型专利,该结构可以保证折棚在转弯时均匀变形,安全可靠,但结构比较复杂。 
再有,铰接客车前后车厢自由转向对道路的宽度要求不是很高,这是城市铰接客车的一大优点,但如果转弯角度过大,往往会因为挤压、磨损而损坏铰接系统或铰接系统上的折棚,影响铰接系统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连接强度较高,设计巧妙,车辆在转弯时确保折棚拉伸收缩均匀,并能起到超角报警和安全锁止功能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包括前桁架、后桁架、转盘轴承和横梁,所述转盘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和外圈可相互转动,所述前桁架与所述转盘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后桁架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后桁架通过横梁与所述转盘轴承内圈连接,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平台梭梁,所述平台梭梁可以在滑板上绕所述平台梭梁中心旋转滑动,通过平台梭梁的滑动可以有效控制与平台梭梁连接的折棚的转动角度。 
上述内容中,所述平台梭梁上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与所述平台梭梁铰链连接,铰链结构可以轻松打开,便于维护。 
较佳地,所述横梁包括前方管、后方管、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所述前方管和后方管通过左右对称的上封板和下封板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焊接在所述前方管两端,所述球铰连接件和前方管塞焊连接,所述上封板和前方管、后方管也塞焊连接,强度高,抗弯抗扭能力强。 
上述内容中,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之间焊接有数个圆柱件,所述圆柱件内设置有螺孔,这样在安装转盘轴承时,所述内圈不仅通过所述横梁上的前方管和后方管与所述横梁连接,还通过数个圆柱件上的螺孔连接,连接强度增加。 
较佳地,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球铰,所述两球铰对称安装在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内,所述后桁架通过球铰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两球铰的安装位置设置在所述平台梭梁所在的轴线远离所述前桁架的方向偏离,偏离设置可以避免车辆颠簸时后桁架与平台梭梁产生干涉,提高产品性能。 
较佳地,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等分角机构,所述等分角机构由若干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等分角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横梁,一端连接所述前桁架,另有一端连接所述平台梭梁,所述等分角机构可以控制所述平台梭梁的旋转角度。 
较佳地,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桁架和所述转盘轴承上。 
更佳地,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超角报警器、制动锁止报警器和触动开关,所述超角报警器和所述制动锁止报警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桁架上,所述触动开关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盘轴承或者横梁上,所述报警装置可以防止车辆转弯过大造成折棚或铰接系统损坏。 
上述内容中,所述平台梭梁两端固定设置有龙门框安装座,用于连接龙门框。 
较佳地,所述后桁架设置为工字钢结构,所述后桁架前端形成两球铰安装部,所述每个球铰安装部两侧封板焊接,工字钢结构可以有效地缓冲铰接系统承受的扭转力矩,封板焊接提高连接强度。 
较佳地,所述前桁架包括前槽形横梁、两支撑臂和若干筋管,所述若干筋管和所述两支撑臂形成一转盘轴承支撑部,提高抗弯、抗扭力和承载能力。 
所述前桁架还包括悬臂,所述每个悬臂焊接在对应的支撑臂上,并通过封板焊接。 
本实用新型中,平台梭梁既可以连接平台,又可以连接龙门框和等分角机构,设计巧妙, 安装和维护方便;所述横梁抗扭抗弯能力强,连接强度高,可以有效提高整车的承载能力;报警装置设置防止车辆因转弯角度过大而损坏铰接系统或折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除去平台、平台梭梁和滑板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报警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横梁除去下封板后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后桁架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后桁架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前桁架立体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前桁架立体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前桁架除去封板50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包括前桁架1、后桁架2、横梁3和转盘轴承4,所述转盘轴承4包括内圈5和外圈6,所述内圈5和外圈6相互转动连接,所述前桁架1与所述外圈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后桁架2通过对称设置的球铰7与所述横梁3连接,所述横梁3与所述转盘轴承内圈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前桁架1和后桁架2通过所述转盘轴承中的内圈和外圈相互转动实现转动。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横梁3上固定设置有滑板8,所述滑板8上设置有平台梭梁9,所述平台梭梁9与所述横梁3设置有球形关节轴承31,所述平台梭梁9可以在滑板8上绕球形关节轴承31旋转滑动。 
 较佳地,所述平台梭梁9上设置有平台15,所述平台15与所述平台梭梁9铰链连接,在铰接系统需要维护时便于翻转平台,进行维护,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梭梁9前后各设置一 
个半圆结构的平台,每个平台分别与平台梭梁9前后侧面铰链连接,操作安装方便。较佳地,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等分角机构10,所述等分角机构由若干连杆11通过活销12活动连接,所述等分角机构11一端连接所述横梁3,一端连接所述前桁架1,另有一端连接所述平台梭梁9,所述平台梭梁9左右对称固定安装有龙门框安装座30,所述龙门框安装座上固定连接龙门框(图中未示出),实际工作中所述龙门框左右两侧各设置有折棚,车辆转弯时,即前桁架1和后桁架2相互转动时,所述等分角机构的若干连杆11开始动作,进而控制与等分角机构连接的平台梭梁9开始在滑板8上旋转,通过各连杆的巧妙设计,可以使平台梭梁9旋转角度达到或接近车辆前桁架1转弯角度的一半(其控制原理可参考本申请人同期提交的名称为“铰接车过渡部的等分角机构”的实用新型创造),进而控制与平台梭梁9上固定连接的龙门框的转弯角度,避免龙门框上的折棚因转弯而伸缩不均匀。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龙门框安装座30上设置有橡胶件,防止车辆上下坡时冲击过大,起到缓冲的作用。 
如图5、图6所示,所述横梁包括前方管33、后方管34、第一球铰连接件32和第二球铰连接件35,所述前方管33和后方管34通过左右对称的上封板36和下封板37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球铰连接件32和第二球铰连接件36焊接在所述前方管33两端,所述球铰连接件和前方管塞焊连接,所述两上封板和两下封板和所述前方管33、后方管34也塞焊连接,强度高,抗弯抗扭能力强。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球铰连接件侧部有一伸出端(图中未示出),所述伸出端穿设在所述前方管33内,穿设后再一体焊接,连接强度较高。 
如图6所示,所述上封板36和对应的下封板37之间焊接有数个圆柱件38,所述圆柱件38内设置有螺孔,这样在固定转盘轴承4和横梁3时,所述数个螺钉穿过上封板、圆柱件和所述横梁上的前方管、后方管及数个圆柱件3后,再与所述内圈5固定连接,大大提高了内圈和横梁的连接强度,抗扭力增加。 
如图4所示,所述后桁架2与所述球铰7的安装位置与龙门框安装座30所在的轴线偏离一定的距离,即所述球铰7的连接位置应向平台梭梁9远离所述前桁架1的方向偏离,这样既可以避免后桁架上下波动时与平台梭梁干涉,又可以减小平台边缘上下移动的距离,即车辆在上下颠簸时后桁架不会很容易和所述平台产生干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20,所述报警装置20包括超 角报警器21、制动锁止报警器22和触动开关,所述超角报警器21和所述制动锁止报警器22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桁架1上,所述触动开关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盘轴承4上,所述超角报警器21和所述制动锁止报警器22对称设置在所述铰接系统中心线两侧,所述触动开关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触动开关25和第二触动26开关,当前桁架1左转一定角度时(即车辆左转时),转盘轴承上的第一触动开关触动超角报警器21开始报警,当车辆继续左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一触动开关触动制动锁止报警器22,发出超角锁止信号进行锁止;当车辆右转弯时,可以完成相同的超角报警和制动锁止信号,区别在于此时原来的超角报警器变成制动锁止报警器,制动锁止报警器变成超角报警器,因此本报警装置可以有效对车辆转弯过大进行报警和锁止,防止铰接系统或折棚因转弯过大损坏。 
如图7、图8所示,所述后桁架2由后槽形横梁43和两后桁架伸出臂44一体焊接成型,所述后槽形横梁43用于连接铰接车后车厢车身骨架(图中未示出),为了增加连接强度,两后桁架伸出臂44还各形成一延伸部47,所述延伸部47用于连接铰接车后车厢车架,所述两后桁架伸出臂44各部位均设置为工字钢结构,可以有效地缓冲铰接系统承受的扭转力矩;所述两后桁架伸出臂44前端形球铰安装部45,所述球铰安装部45两侧封板焊接,所述球铰安装部前端各形成一球铰安装孔,用于连接球铰,封板焊接增强连接强度。 
为了增加抗扭力,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后桁架伸出臂44之间焊接有若干连接梁,所述后桁架上侧和下侧各设置有辅板46。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前桁架1包括前槽形横梁41、两支撑臂42和若干矩形筋管39,所述筋管39用于连接所述前槽形横梁41和两支撑臂42,增加连接强度,且所述两支撑臂42和若干筋管39形成一大致呈圆形的支撑部49,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若干螺孔,所述圆形支撑部用于支撑环形结构的转盘轴承,在车辆行驶时,尤其是高负载时,若干筋管可以提高抗弯、抗扭力。 
如图11所示,所述每个支撑臂42上侧形成一悬臂48,所述悬臂48和所述支撑臂42之间焊接连接,为了增强连接强度,所述每个悬臂48和相应的支撑臂42两侧通过封板50焊接,所述悬臂可以在车辆转弯时增强抗弯、抗扭能力。 
综上,本实用新型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结构紧凑,连接强度高,承载能力较大,并可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仅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 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实用新型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10)

1.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包括前桁架、后桁架、转盘轴承和横梁,所述转盘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和外圈可相互转动,所述前桁架与所述转盘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后桁架与所述横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平台梭梁,所述平台梭梁可以在滑板上旋转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梭梁上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与所述平台梭梁铰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前方管、后方管、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所述前方管和后方管通过左右对称的上封板和下封板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焊接在所述前方管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之间焊接有数个圆柱件,所述圆柱件内设置有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球铰,所述两球铰对称安装在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内,所述后桁架通过球铰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两球铰的安装位置设置在所述平台梭梁所在的轴线远离所述前桁架的方向偏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等角机构,所述等分角机构由若干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等角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横梁,一端连接所述前桁架,另有一端连接所述平台梭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超角报警器、制动锁止报警器和触动开关,所述超角报警器和所述制动锁止报警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桁架上,所述触动开关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盘轴承或横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桁架设置为工字钢结构,所述后桁架前端形成两球铰安装部,所述每个球铰安装部两侧封板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桁架包括前槽形横梁、两支撑臂和若干筋管,所述若干筋管和所述两支撑臂形成一转盘轴承支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桁架还包括悬臂,所述每个悬臂焊接在对应的支撑臂上,并通过封板焊接。 
CN 201120145965 2011-05-10 2011-05-10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51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145965 CN202151993U (zh) 2011-05-10 2011-05-10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145965 CN202151993U (zh) 2011-05-10 2011-05-10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51993U true CN202151993U (zh) 2012-02-29

Family

ID=45692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145965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51993U (zh) 2011-05-10 2011-05-10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519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5474A (zh) * 2011-05-10 2011-12-14 伊卡路斯(苏州)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CN103358837A (zh) * 2013-08-01 2013-10-23 江苏南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5474A (zh) * 2011-05-10 2011-12-14 伊卡路斯(苏州)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CN103358837A (zh) * 2013-08-01 2013-10-23 江苏南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14381U (zh) 带折叠装置的滑板车及其折叠装置
CN202243645U (zh) 汽车起重机双前桥转向机构
CN202151993U (zh)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CN204432878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102275474B (zh)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CN205292368U (zh) 一种应用于自卸车上的安全举升机构
CN202463748U (zh) 大型车辆侧面防撞保险护栏
CN209602982U (zh) 一种桥梁施工加固装置
CN201325362Y (zh) 道路清障车s型吊臂机构
CN206426913U (zh) 车载舞台翼开机构
CN205149426U (zh) 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的收放机构
CN101607630A (zh) 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的联动锁止装置
CN201458192U (zh) 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的联动锁止装置
CN209535283U (zh) 一种同轨迹运输拖车
CN209224576U (zh) 一种硫化机辅助卸胎装置及硫化机
CN210111311U (zh) 一种新型配电柜
CN219236909U (zh) 一种汽车电动踏板
CN100413774C (zh) 双梁门式起重机上小车车架与支腿连接结构
CN211524254U (zh) 一种停车设备的锁止机构
CN217227686U (zh) 一种带有双电机电液转向器的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01901228U (zh) 雪地车转摆机构
CN202054541U (zh) 一种新型履带起重机驾驶室俯仰旋转装置
CN219946084U (zh) 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安装装置
CN203974926U (zh) 电动公交车的双桥转向机构
CN212709798U (zh) 一种转向装置及倒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227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