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46821U - 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 - Google Patents

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46821U
CN202146821U CN 201120054522 CN201120054522U CN202146821U CN 202146821 U CN202146821 U CN 202146821U CN 201120054522 CN201120054522 CN 201120054522 CN 201120054522 U CN201120054522 U CN 201120054522U CN 202146821 U CN202146821 U CN 202146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dirt collection
fixed axis
collection plate
movabl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0545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望月美彦
有光武雄
安藤寻树
白丸信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506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1393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008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6269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46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468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包括:允许含尘气体流动的壳体;悬挂于壳体中的多个放电电极;和通过使用多个灰尘收集板形成回路而旋转、并擦刷旋转中的灰尘收集板的表面的清扫单元,其中,所述清扫单元包括:沿宽度方向延伸以与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的一对长形刷子;附接相应的长形刷子并被壳体可旋转地支持成使相应长形刷子与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的一对刷子固定轴;固定至相应刷子固定轴并与刷子固定轴一起旋转的一对操作连结件;和附接至操作连结件的另一端并允许各长形刷子在夹持灰尘收集板的同时与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的偏置单元。

Description

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特别涉及这样一种静电沉淀器,其包括用于清扫灰尘收集板上的灰尘的固定刷子,灰尘收集板在配置成邻近以预定间隔悬挂于壳体中的多个放电电极的状态下进行旋转。 
背景技术
这种静电沉淀器是作为用于去除包含于来自例如热能工厂的锅炉或各种炼铁炉的废气中的灰尘的静电沉淀器而已知的,下面将基于图13~图16来描述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246286号公报中示出的概要结构。 
在图13中,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10包括壳体12、位于壳体12下部的漏斗13、以及配置于壳体12中的多个放电框体(放电电极)14和可动电极15。包含于从入口管道16引入壳体12内的废气17中的灰尘根据静电析出原理被去除,而气体从出口管道18排出。收集到的灰尘落于漏斗13内,并从排放口20被一机构(未示出)取出。 
图14是沿图13的箭头线A-A所取的视图,而以预定间隔设置的所述多个放电框体14经由从图13所示隔离体22悬挂的悬挂框体24悬挂于壳体12中。另外,配置有围绕每隔一个放电框体14旋转的多个可动电极15。 
具体说,可动电极15作为整体形成一个回路,使得在上部驱动轮26与下辊28之间形成一对环形链30和30,而多个灰尘收集板32在各板沿移动方向的垂直长度的中间部分33的位置被锁定的状态下被所述一对环形链30和30悬挂,并且板面沿气体流动方向配置。驱动轮26的驱动轴34被一个驱动机构(未示出)旋转,驱动轴34的旋转被传至与驱动轮26啮合的所述一对环形链30和30,而形成回路的所述多个灰尘收集板32围绕每隔一个的放电框体14旋转。 
图15是可动电极15的下部的配置图。被环形链30悬挂并向下移动的各灰尘收集板32在下辊28的位置处发生U形转弯从而向上移动。在灰尘收集板32发生向上移动稍后被夹持的位置处,为可动电极15的每条路线配置 有一对旋转的刷子36和38(擦刷单元40)。刷子36和38是通过向一旋转轴中植入金属刷而形成的。刷子3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刷子38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使附着于灰尘收集板32的表面上的灰尘被清扫而向下掉落。附着于表面上的灰尘被擦刷单元40去除后的灰尘收集板32顺次向上移动,放电框体14在它们的表面上于某一放电区域根据静电析出原理收集包含于废气中的灰尘,然后灰尘收集板32再次向下移动。 
用于可动电极15的路线数量在大型装置中高达50~100条。因此,需要用于驱动这些电极的驱动装置和用于旋转驱动擦刷单元40的驱动装置,从而导致设施成本的增加。另外,如果擦刷单元发生磨损,需定期地改变(调节)擦刷单元的按压余裕。然而,驱动单元等的存在增加了工作量,就成本而言变成负担。此外,在调节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必须替换擦刷单元以确保其功能,从而时间和成本的增加。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62486号公报示出了使用固定刷子的一种静电沉淀器。在该技术中,固定刷子在它们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或通过重锤而被按压接触灰尘收集电极的金属网,从而清扫灰尘。与旋转刷子相比,固定刷子的结构简单。另外,用于替换擦刷单元以确保其功能所需的时间和成本较少。通过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246286号公报的静电沉淀器中采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62486号公报的固定刷子,能够获得具有图16A和16B所示构造的静电沉淀器。 
然而,由于灰尘收集板32是在各板的中间部分33的位置处被锁定的同时被环形链30悬挂的,所以灰尘收集板32可能发生摇摆。在图16A和16B的静电沉淀器中,当支持部被固定并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倚靠灰尘收集板32的两侧(前后表面)的一对固定刷子构造成可独立旋转时,如果灰尘收集板32的位置发生偏移,则刷子中的一个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掉落,而刷子中的另一个向上提升。参考图16A和16B,图16A示出了灰尘收集板32的位置未发生偏移的情况,而图16B示出了灰尘收集板32的位置向箭头方向(左方)发生偏移的情况。如图16B所示,如果灰尘收集板32的位置从右侧刷子42的末端向左偏移,则刷子42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发生下降,而左侧刷子41的末端被灰尘收集板32向上提升。因此,由于两个刷子相对于灰尘收集板32的角度不同,而施加了不均匀按压力。因此,不能均匀清扫灰尘收集板32的两个表面上的灰尘,从而恶化灰尘收集效率以及灰尘清扫效率。 
此外,由于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246286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62486号公报中刷子是在与灰尘收集电极一起滑动的同时清扫表面上的灰尘的,所以刷子随时间流逝不可避免发生磨损。为了确保清扫功能,需定期替换磨损了的刷子,而为了替换刷子,必须停止工厂的操作。在大型静电沉淀器中用于可动电极的路线数量多达50~100条,因此必须经常替换刷子。因此,工厂的操作经常停止、并且工厂的停工时间增加,导致替换刷子的工步数量增加。特别地,为了发电效率,期望发电厂尽可能长时地连续操作,然而由于刷子的替换,极有可能导致发电效率恶化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其能够获得在可动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上进行均匀清扫的性能,并且能够在不停止工厂操作的情况下替换刷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其包括:壳体,允许含尘气体从气体的入口向出口流动;多个放电电极,悬挂于壳体中的用作灰尘收集区域的气体流道中;和多个可动电极,通过使用被一对环形链悬挂的多个灰尘收集板形成回路而旋转,并包括在预定位置处擦刷旋转的灰尘收集板的表面的清扫单元,其中,所述清扫单元包括:一对刷子,在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上沿宽度方向延伸;一对刷子固定轴,支持相应的刷子以沿使长形刷子与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的方向旋转,并被所述壳体支持;一对连结棒,它们的一端固定至相应的刷子固定轴,并且它们与刷子固定轴一起旋转;和偏置单元,附接至各连结棒的另一端,并沿使相应长形刷子在夹持灰尘收集板的同时与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的方向偏置各连结棒。 
此外,在上述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中,刷子和刷子固定轴配置在壳体内,连结棒和偏置单元配置在壳体外,而在贯穿壳体而突出的刷子固定轴的端部固定有操作连结件。 
此外,在上述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中,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偏置单元的偏置方向的引导构件。 
此外,在上述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中,偏置单元是重锤。 
此外,在上述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中,连结棒经由线材连接至偏置单 元。 
此外,在上述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中,连结棒经由连结构件连接至偏置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其包括:壳体,允许含尘气体从气体的入口向出口流动;多个放电电极,悬挂于壳体中的用作灰尘收集区域的气体流道中;和多个可动电极,通过使用被一对环形链悬挂的多个灰尘收集板形成回路而旋转,并包括在预定位置处擦刷旋转的灰尘收集板的表面的清扫单元,其中,所述清扫单元包括:刷子,设置成面对灰尘收集板的表面;刷子固定轴,在其外周缘上设置多排刷子,并被壳体支持成能够沿使刷子与灰尘收集板发生接触的方向旋转;和偏置单元,固定至刷子固定轴,并偏置刷子固定轴以使刷子与灰尘收集板发生接触,刷子固定轴包括选择单元,选择单元用于选择所述多排刷子中的一排、并使选出的一排固定至偏置单元以面对灰尘收集板。 
此外,在上述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中,刷子和刷子固定轴的刷子安装部配置在壳体内,刷子固定轴的端部和偏置单元配置在壳体外,选择单元设置在刷子固定轴的端部,而偏置单元固定至刷子固定轴的端部。 
此外,在上述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中,所述选择单元包括位置标记和对齐标记,位置标记表示设置于刷子固定轴的所述多排刷子的位置,而对齐标记设置于偏置单元以与位置标记进行对齐。 
此外,在上述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中,所述刷子包括在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上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长形刷子,所述刷子固定轴包括设置所述一对长形刷子的一对刷子固定轴,而所述偏置单元偏置刷子固定轴以使各长形刷子夹持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以简单构造均匀地清扫可动灰尘收集板上的灰尘,并且能够轻松地替换磨损了的刷子。因此,能够增强工厂的灰尘收集速率和操作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动电极的下部的配置图; 
图2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3A-3B是第一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连结件的说明图; 
图5是第三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说明图; 
图6是第四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说明图; 
图7是第五实施例的可动电极的下部的配置图; 
图8是第五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构造图; 
图9是第六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构造图; 
图10是用于示出第五实施例的清扫单元与偏置单元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 
图11是第六实施例的刷子固定轴与偏置单元之间的接合状况的说明图; 
图12A-12C是第五实施例的刷子替换工作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示出静电沉淀器的整体构造的侧视截面图; 
图14是沿图13的箭头线A-A所取的视图; 
图15是一般可动电极的下部的配置图;而 
图16A-16B是固定刷子构造成可独立旋转时的操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下部的配置图。静电沉淀器的整体构造与在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的图7~图10所示的相同,并且被赋予与背景技术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成元件在各实施例中是相同的。图2是示出清扫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其中未示出灰尘收集板。图3是清扫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中平行配置的可动电极15A、15B和15C被环形链30悬挂,并且在旋转过程中向下移动的各灰尘收集板32A、32B和32C在下辊28的位置处发生U形转弯而向上移动。在向上移动稍后的各灰尘收集板32A、32B和32C的两个表面分别被夹持的位置处配置有清扫单元40A、40B和40C。 
清扫单元40A包括一对长形刷子1和2、以及刷子固定轴3和4,刷子1和2具有相同的尺寸并沿宽度方向延伸以与各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而刷子固定轴3和4支持所述长形刷子、并发生旋转使得长形刷子与灰尘收集板32A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灰尘收集板32A在被夹持于长形刷子1和2之间的同时被配置。然而,图2中未示出灰尘收集板32A。刷子固定轴3和4形成为长形形状。刷子固定轴3和4的中间部分分别支持长形刷子1和2的整个基底,并配置在壳体12内。刷子固定轴3和4的两端被可 旋转地支持在设置于壳体12的轴承3a和4a处。另外,刷子固定轴3和4的一端贯穿轴承3a和4a,并突出到壳体12外。在刷子固定轴3和4的突出到壳体12外的一端分别固定有具有相同尺寸的长形连结棒5和6。连结棒5和6与刷子固定轴3和4一体旋转。 
连结棒5和6从刷子固定轴3和4的所述一端向下延伸,并固定成在中间彼此相交。连结棒5和6的下端固定有线材7和8,而两线材7和8的下端悬挂有作为公用偏置单元的重锤11。附图标记9表示线材引导轴(引导构件),其限制线材的移动(偏置)方向,并经由安装板9a固定至壳体12的外壁,以位于轴承3a和4a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下方。两线材7和8从连结棒5和6的下端向下延伸,并放置在线材引导轴9上以在中间彼此相交。另外,两线材7和8进一步向下延伸,并悬挂重锤11。 
重锤11是公用的重锤,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的下降轨迹被限制为垂直方向的同时,总是经由两根线材7和8以重锤的重力的大致一半朝线材引导轴9(固定位置)牵引(偏置)连结棒5和6的下端。因此,重锤11允许长形刷子1和2以大致相同的按压力与灰尘收集板32A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同时灰尘收集板32A被夹持并且总是位于中间。 
长形刷子1和2是由丝状金属毛捆扎而成的金属刷,并配置成在沿灰尘收集板32A的运行方向(上方)倾斜一个角度α(45°~90°)的状态下,与灰尘收集板32A的表面发生接触。请注意,其它清扫单元40B和40C的构成方式与清扫单元40A相同。 
下面将描述清扫单元40A的操作。图3A示出了长形刷子1和2的毛的末端磨损较少并且长形刷子1和2相对于灰尘收集板的表面倾斜45°的情况。线材7和8在重锤11自身的重量作用下以大致相等的压力朝引导轴9方向(箭头B1和B2的方向)被牵引,而连结棒5和6被偏置成沿箭头C1和C2的方向绕轴承3a和4a旋转。因此,刷子固定轴3和4也沿箭头C1和C2的方向旋转,而长形刷子1和2沿箭头D1和D2的方向旋转,使得它们在从两侧夹持灰尘收集板32A的同时,以大致相同的按压压力与灰尘收集板32A发生接触。因此,随着灰尘收集板32A的向上移动,附着于灰尘收集板32A的两个表面上的灰尘被扫落。这时的接触压力可基于重锤11的重量来任意确定。然而,基于灰尘的附着力和硬度,来将接触压力设定为适于清扫的值。 
由于灰尘收集板32A如上所述是被环形链30悬挂着的,所以灰尘收集板32A在向上移动期间可能发生摇摆。根据本实施例,线材7和8在重锤11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以大致相同的压力朝引导轴9的固定位置(箭头B1和B2的方向)牵引连结棒5和6。因此,长形刷子能够在夹持灰尘收集板32A的两个表面的同时,总是以大致相同的按压压力与灰尘收集板32A发生接触。另外,能够在防止摇摆的同时总是将灰尘收集板32A保持在长形刷子之间。 
图3B示出了长形刷子1和2因长年重复使用发生进一步磨损而长度变短的情况。长形刷子1和2的按压力通过重锤11总是施加于灰尘收集板32A的两个表面。因此,重锤11因长度缩短而向下移动,而连结棒5和6发生进一步旋转以分别沿方向C1和C2关闭。因此,确保了长形刷子1和2对灰尘收集板32A的按压力。当长形刷子1和2倾斜至几乎水平方向时,相对于灰尘收集板32A的各表面的角度α变成接近90°。 
即使在图3B的状态下,附着于灰尘收集板32A的两个表面上的灰尘也随着灰尘收集板32A的向上移动而被长形刷子1和2的接触压力扫落,类似于图3A。此外,长形刷子能够以大致相同的按压压力总是与灰尘收集板32A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另外,能够在防止摇摆的同时总是将灰尘收集板32A保持在长形刷子之间。 
当重锤11向下移动直到最低位置而关闭连结棒5和6时,角度α从图3B的状态变成90°,不能确保对灰尘收集板32A的两个表面的按压力,因此必须替换长形刷子。 
在第一实施例中,重锤11经由线材7和8悬挂在连结棒5和6的下端,因此清扫单元能够以极其简单的构造形成。虽然以上描述中是将重锤的重量用作偏置单元,但是也可使用弹簧构件。请注意,在使用重锤的重量的情况下,不论长形刷子的磨损程度如何(不论重锤的位置如何),均能维持恒定的偏置力。因此,能够在作用于灰尘收集板的按压压力保持不变的同时,维持稳定的清扫性能。 
图4示出了与连结棒有关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与图3A、3B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元件。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连结构件7a和8a代替线材7和8被支持在分别位于连结棒5和6的下端的支持点5a和6a处,而连结构件7a和8a的两个下端被支持在支持点8b处。另外,在连结构件7a和 8a的两个下端固定有连结构件7b,并悬挂重锤11。此外,通过固定于壳体12(未示出)的外壁上的突部9b和9c来构成连结件引导槽9d(引导构件)。连结构件7b穿过引导槽9d,并悬挂重锤11。连结件引导槽9d用于将在重锤11自身重量作用下的下降轨迹(偏置方向)限制为垂直方向,以便不发生横向偏移。 
在构成如上的第二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连结构件7a、8a和7b代替第一实施例的线材7和8,来进行与图3A和3B中相同的操作。具体说,连结构件7a和8a的支持点8b被连结构件7b沿垂直方向牵引(偏置),使得大致为重锤重量一半的偏置力施加至连结棒5和6中的每一个,而长形刷子1和2能够在夹持灰尘收集板32A的同时以大致相同的按压力与灰尘收集板32A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第二实施例中能够增强清扫单元的刚性,因为使用连结构件7a和8a来代替了线材7和8。 
图5是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固定轴3和4的一端贯穿轴承3a和4a,并突出到壳体12的外部。此外,固定轴3和4的所述一端还贯穿固定于壳体12的外壁上的基板41,并突出到外部。在固定轴3和4的从基板41突出到外部的所述一端分别固定有杆(对应于连结棒)42和43。通过手动旋转杆42和43,来旋转固定轴3和4。此外,在杆42和43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通孔44,而在基板41上沿杆旋转时由通孔44画出的一个圆设置有多个固定孔45。在通孔44和固定孔45彼此对齐的状态下向它们插入螺栓(未示出),从而能够将固定轴3和4固定在预定位置。 
当长形刷子1和2的长度因磨损而变短时,使杆42和43沿图5所示箭头方向旋转,从而使长形刷子1和2的末端与灰尘收集板发生接触,并用螺栓固定杆42和43。因此,能够根据磨损状态以适当的按压力使长形刷子1和2与灰尘收集板发生接触。另外,杆42和43能够独立地旋转。因此,能够根据长形刷子中的每一个的磨损状态,来独立调节杆42和43。 
图6是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杆47和48是在彼此相交的状态下固定至固定轴3和4的一端,并且通孔49设置在杆47和48的下端处。另外,圆弧板46代替基板41设置在壳体12处,并且在圆弧板46上沿杆旋转时通孔49画出的圆弧设置有多个固定孔50。当长形刷子1和2的长度因磨 损而变短时,使杆47和48沿图6所示箭头方向旋转,从而使长形刷子1和2的末端与灰尘收集板发生接触,并用螺栓固定杆47和48,类似于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杆47和48同样也能独立旋转。因此,能够根据长形刷子中的每一个的磨损状态,来独立调节杆47和48。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下部的配置图。静电沉淀器的整体构造与在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的图13~图16所示的相同,并且被赋予与背景技术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成元件在各实施例中是相同的。图8是第五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构造图。图9是第六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构造图。图10是用于示出第五实施例的清扫单元与偏置单元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 
图7中平行配置的可动电极15被环形链30悬挂,并且在旋转过程中向下移动的灰尘收集板32中的每一个在下辊28的位置处发生U形转弯而向上移动。在向上移动稍后的灰尘收集板32中的每一个的两个表面被夹持的位置处配置有清扫单元51。 
在图8中,清扫单元51包括一对长形刷子53和一对刷子固定轴52,长形刷子53在各灰尘收集板32的两个表面上沿宽度方向(垂直于图面的方向)延伸,而刷子固定轴52支持长形刷子53的基底、并发生旋转以使刷子与灰尘收集板32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在各刷子固定轴52的外周缘上设置有多排长形刷子53。具体说,在各刷子固定轴52的外表面通过沿轴的纵向方向进行焊接而附接有多个肋状部52a,而刷子53通过螺栓54固定至各肋状部52a。 
在图8的第五实施例中,在各刷子固定轴52的外周缘上设置有彼此分开180°并且是点对称的两排长形刷子。另外,在图9的第六实施例中,在各刷子固定轴52的外周缘上设置有彼此分开120°并且是点对称的三排长形刷子。 
通过图10的透视图来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刷子固定轴52与偏置单元之间的关系。长形刷子配置成使得在各刷子固定轴52设置有两排长形刷子53,而两排中的一排与其对应排夹持各灰尘收集板32。请注意,图10中未示出灰尘收集板32。刷子固定轴52形成为沿灰尘收集板3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形形状。其刷子安装部(中间部分)配置在壳体12内,而其两端被可旋转地支持在设置于壳体12的轴承52b处。固定轴52的一端贯穿轴承52b,并突出到壳体12的外部。连结棒5和6经由固定螺丝57可装卸地固定至刷子 固定轴52的所述一端,并且连结棒5和6与刷子固定轴52一体旋转。 
连结棒5和6从刷子固定轴52的所述一端向下延伸,并固定成在中间彼此相交。经由设置于连结棒5和6的下端处的线材7和8悬挂重锤11。附图标记9表示线材引导轴,其限制线材的移动(偏置)方向,并经由安装板9a固定至壳体12的外壁,以位于两个轴承52b的下方。两线材7和8从连结棒5和6的下端向下延伸,并放置在线材引导轴9上以在中间彼此相交。另外,两线材7和8进一步向下延伸,并悬挂重锤11。重锤11是公用的重锤,并进行偏置以在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以其重力的大致一半牵引连结棒5和6的下端。因此,刷子固定轴52总是受到偏置作用,以使长形刷子53在夹持灰尘收集板32的同时与灰尘收集板32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构件5~9和11构成总是沿使长形刷子53与灰尘收集板32发生接触的方向偏置刷子固定轴52的偏置单元。偏置单元允许长形刷子53以适于清扫的压力与灰尘收集板32发生接触。 
如图11所示,在各刷子固定轴52的端部设置有表示多排刷子的位置的位置标记55。为简明起见,图11示出了第六实施例的设置有三排长形刷子的刷子固定轴52的一端。位置标记55设置刷子固定轴52的外周缘上与相应刷子53的位置相关联的三个位置处。另一方面,在可装卸地固定至刷子固定轴52的端部的连结棒5和6中的每一个的一个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与位置标记55进行位置对齐的对齐标记56。 
当连结棒5或6固定至刷子固定轴52的端部时,固定螺丝57在设置于刷子固定轴52的外周缘上的三个位置处的位置标记55中的一个被选出并与对齐标记56对齐的状态下,紧固固定至螺纹孔58。在位置对齐的状态下,位于与对齐于对齐标记56的位置标记55相关联的排中的刷子53面对灰尘收集板32。因此,通过标记55和56之间的位置对齐而选出的刷子53与灰尘收集板32发生接触,如图9所示。位置标记55、对齐标记56、固定螺丝57和螺纹孔58构成选择单元。 
在上述构造中,刷子因静电沉淀器的操作而逐渐磨损。然而,刷子53在刷子磨损较少的状态下以适当的压力通过偏置单元与灰尘收集板32发生接触,因此维持了灰尘清扫性能。然而,如果刷子磨损严重而长度变短,则难以通过偏置单元维持清扫性能。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替换刷子。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选出一个未磨损的刷子排、并用其替换设置于刷子固定 轴52的外周缘上的多排刷子53中的已磨损的刷子排的方式,灰尘清扫性能得以继续。 
下面将使用附图来描述刷子的替换工作。图12是在各刷子固定轴52处设置有两排刷子的第五实施例中的刷子替换工作的说明图。如图12A所示,其中位于灰尘收集板32左侧的一个刷子排发生磨损而长度变短,松开固定螺栓57以使连结棒5和6和刷子固定轴52能够旋转。其次,如图12B所示,使用一个治具(未示出)使刷子固定轴52沿箭头方向(顺时针)旋转,以使设置于刷子固定轴52的外周缘上的位置标记55旋转。在刷子固定轴52进一步旋转以选择与与磨损刷子排分开180°的刷子排相关联的位置标记55、并使选出的位置标记55与对齐标记56对齐的状态下,紧固固定螺栓57以将连结棒5或6固定至刷子固定轴52。在该状态下,如图12C所示,选出的未磨损刷子排被偏置单元偏置以与灰尘收集板32发生接触,从而能够通过灰尘收集电极维持预定的灰尘清扫性能。 
上面描述的是灰尘收集板32左侧的刷子发生磨损的情况。然而,即使在右侧的刷子发生磨损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相似方式替换刷子。此外,在如同第六实施例中那样设置有三排刷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顺次选择另外两排刷子中的一排来替换磨损的刷子。因此,灰尘清扫性能能够维持得比第五实施例的长。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选择和替换刷子排,设置有包括所述多个位置标记和对齐标记的选择单元,所述多个位置标记设置在刷子固定轴的外周缘上,而所述对齐标记与位置标记对齐并设置在偏置单元处。因此,能够在不打开壳体12的情况下,轻松且精确地选出待替换的刷子。另外,由于磨损的刷子的长度变短,所以即使刷子固定轴52沿图12A中箭头方向所示的顺时针旋转,刷子也不会妨碍向上移动的灰尘收集板32。因此,即使在灰尘收集板32正在移动时也能进行替换工作,从而能够在不停止静电沉淀器的操作的情况下替换刷子。 

Claims (10)

1.一种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包括:
壳体,允许含尘气体从气体的入口向出口流动;
多个放电电极,悬挂于壳体中的用作灰尘收集区域的气体流道中;和
多个可动电极,通过使用被一对环形链悬挂的多个灰尘收集板形成回路而旋转,并包括在预定位置处擦刷旋转的灰尘收集板的表面的清扫单元,
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单元包括:
一对刷子,在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上沿宽度方向延伸;
一对刷子固定轴,支持相应的刷子以沿使长形刷子与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的方向旋转,并被所述壳体支持;
一对连结棒,它们的一端固定至相应的刷子固定轴,并且它们与刷子固定轴一起旋转;和
偏置单元,附接至各连结棒的另一端,并沿使相应刷子在夹持灰尘收集板的同时与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发生接触的方向偏置各连结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其特征在于,刷子和刷子固定轴配置在壳体内,连结棒和偏置单元配置在壳体外,而在贯穿壳体而突出的刷子固定轴的端部固定有操作连结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单元是重锤。
4.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器还包括用于限制偏置单元的偏置方向的引导构件。
5.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其特征在于,连结棒经由线材连接至偏置单元。
6.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其特征在于,连结棒经由连结构件连接至偏置单元。
7.一种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包括:
壳体,允许含尘气体从气体的入口向出口流动;
多个放电电极,悬挂于壳体中的用作灰尘收集区域的气体流道中;和
多个可动电极,通过使用被一对环形链悬挂的多个灰尘收集板形成回路而旋转,并包括在预定位置处擦刷旋转的灰尘收集板的表面的清扫单元, 
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单元包括:
刷子,设置成面对灰尘收集板的表面;
刷子固定轴,在其外周缘上设置多排刷子,并被壳体支持成能够沿使刷子与灰尘收集板发生接触的方向旋转;和
偏置单元,固定至刷子固定轴,并偏置刷子固定轴以使刷子与灰尘收集板发生接触,
刷子固定轴包括选择单元,选择单元用于选择所述多排刷子中的一排、并使选出的一排固定至偏置单元以面对灰尘收集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其特征在于,刷子和刷子固定轴的刷子安装部配置在壳体内,刷子固定轴的端部和偏置单元配置在壳体外,选择单元设置在刷子固定轴的端部,而偏置单元固定至刷子固定轴的端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包括位置标记和对齐标记,位置标记表示设置于刷子固定轴的所述多排刷子的位置,而对齐标记设置于偏置单元以与位置标记进行对齐。
10.如权利要求7~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子包括在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上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长形刷子,所述刷子固定轴包括设置所述一对长形刷子的一对刷子固定轴,而所述偏置单元偏置刷子固定轴以使各长形刷子夹持灰尘收集板的两个表面。 
CN 201120054522 2010-03-08 2011-03-04 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4682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0639/10 2010-03-08
JP2010050639A JP5513934B2 (ja) 2010-03-08 2010-03-08 移動電極式電気集塵装置
JP2010100845A JP5462695B2 (ja) 2010-04-26 2010-04-26 移動電極式電気集塵装置
JP100845/10 2010-04-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46821U true CN202146821U (zh) 2012-02-22

Family

ID=45587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054522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46821U (zh) 2010-03-08 2011-03-04 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4682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6183A (zh) * 2015-02-06 2015-05-27 浙江天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极板除尘器用清灰装置
CN104841654A (zh) * 2015-06-09 2015-08-19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移动电极清灰刷装置
CN107029889A (zh) * 2017-05-05 2017-08-11 艾尼科环保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极板用固定刷清灰装置
CN107321750A (zh) * 2017-06-30 2017-11-07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电网设备数据多维关联分析系统及其清理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6183A (zh) * 2015-02-06 2015-05-27 浙江天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极板除尘器用清灰装置
CN104841654A (zh) * 2015-06-09 2015-08-19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移动电极清灰刷装置
CN107029889A (zh) * 2017-05-05 2017-08-11 艾尼科环保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极板用固定刷清灰装置
CN107321750A (zh) * 2017-06-30 2017-11-07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电网设备数据多维关联分析系统及其清理装置
CN107321750B (zh) * 2017-06-30 2022-10-14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电网设备数据多维关联分析系统及其清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46821U (zh) 可动电极型静电沉淀器
CN201783403U (zh) 电集尘装置和刮落装置
CN110769947A (zh) 用于清洁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的系统和方法
CN207876720U (zh) 一种煤炭带式输送机机头刮煤装置
CN103027641A (zh) 地板擦拭设备以及相对于固定部件摆动式驱动的摆动体
US11617976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rake system
CN205031175U (zh) 用于清洁装置的双滚刷组件和具有其的清洁装置
CN203610218U (zh) 电除尘器阴极振打装置
KR101119517B1 (ko) 로터리 제진기
CN109201679A (zh) 一种环保药剂瓶自动清洗系统
CN108568347A (zh) 一种高效净化静电除尘器
CN210339388U (zh) 随动式皮带双面清扫器
CN201951987U (zh) 皮带输送机的自动清扫机构
CN110115883A (zh) 羽绒产品加工用袋式除尘器除尘袋旋转环吹式防堵塞装置
CN102102246B (zh) 用于纤维碎屑的清洁设备
EP2814370B1 (en) Surface maintenance vehicle with quick release squeegee assembly
JP5513934B2 (ja) 移動電極式電気集塵装置
CN105327536A (zh) 一种防堵塞的纺织印染废水过滤装置
CN208148762U (zh) 一种丝网印刷机的除尘装置
CN213740824U (zh) 用于轨道巡检机器人的轨道清扫装置及轨道巡检机器人
CN202023565U (zh) 一种新型可调节皮带刮泥装置
CN204767900U (zh) 空气净化设备
CN210029285U (zh) 取料机的除杂装置和取料机
CN102175059A (zh) 电极水垢刮除装置及电极式加湿器
CN213325319U (zh) 工业生产传送带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ITACHI,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COMPLETE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0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mplete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9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mplete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