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38403U - 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38403U
CN202138403U CN201120204874U CN201120204874U CN202138403U CN 202138403 U CN202138403 U CN 202138403U CN 201120204874 U CN201120204874 U CN 201120204874U CN 201120204874 U CN201120204874 U CN 201120204874U CN 202138403 U CN202138403 U CN 202138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underframe
trailer
control piece
bab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04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哲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204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38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38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384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包括:座体和控制件。该前轮底座利用各前轮底座的座体一侧或两侧的定位槽抵靠在婴儿拖车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前方的一侧或前杆的中间部位的一侧,再通过锁固组件将该座体与底架连接固定,而控制件的各定位柱则先套入弹簧之后再装入座体的容槽内,然后利用枢接组件将座体与控制件枢设定位,即完成前轮底座组装于婴儿拖车底架的组装作业,操作方便容易、节省人力与工时;只需座体与控制件两个主要构件配合弹簧、锁固组件、枢接组件即可组设于婴儿拖车底架,大幅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前轮底座体积小、不占空间,减少包装、存储与运输成本。

Description

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构件少,只需座体、控制件与弹簧即可方便快速地组装于婴儿拖车底架的前轮底座。
背景技术
婴儿拖车4如图1所示设有两个后轮41,使用时主要利用其前侧的拖车杆与自行车连接,从而令使用者骑乘自行车时该婴儿拖车可随着自行车在路面上行驶,然而为了增进婴儿拖车的使用功能,制造者会在婴儿拖车4的拖车杆42上加装前轮底座43,或者在婴儿拖车4的底架44左、右两侧的侧杆441前侧各加装一或一以上的前轮底座(图未示),或者在底架44的前杆442中间枢设一前轮底座(图未示),然后利用该前轮底座组装枢设前轮451的前轮架45,从而兼具婴儿车的使用功能,然而据了解,现有婴儿拖车的前轮架45欲装入或拆离前轮底座43时必须利用手动工具操作,相当繁琐,因此有些制造者提供了另一种前轮底座3(如图2~图5所示),其由一第一座体31、一第二座体32、弹簧固定座33、弹簧34与控制件35所组成,并通过六支锁固组件36与婴儿拖车(图未示)底架的侧杆连接固定,据了解这种现有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存在如下缺点:
首先,组装时需将弹簧固定座33的支柱330分别套入弹簧34,然后利用弹簧固定座33的贯穿槽331(参考图2)下方对准套入第二座体32的定位块321,然后必须先一手抓住弹簧固定座33令其略向外且向上倾斜一角度,再将控制件35的两抵靠面351对准抵住两弹簧34的外侧341并向内施压,令控制件35的止挡片352下端越过第二座体32的定位片322之后才能向下套合定位(另参考图4),而前述组装动作过程中若控制件35的两抵靠面351施压于弹簧34时力道太猛容易导致弹簧34跳脱而需重新组装操作,若组装动作顺利则再利用该第二座体32的定位槽320与婴儿拖车4的底架44的侧杆441前侧下方套合,最后再另外利用第一座体31的定位槽310套入婴儿拖车4底架44的侧杆441前侧下方,并将第一座体31与第二座体32上、下完全对齐之后才可再利用六支锁固组件36将第一座体31、婴儿拖车4底架44的侧杆441与第二座体32锁固连接,因此前述组装作业具有组装对准操作繁琐而浪费较多人力与工时的缺点。
其次,第一座体31、第二座体32、弹簧固定座33与控制件35的结构复杂,而且需要分别利用四副模具来进行制造生产,无形中增加了制造成本以及构件的存储与管理成本。
再次,第一座体31与第二座体32的体积大,占用了较大的包装、存储与运输空间。
鉴于前述现有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的缺点,开发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构件少、组装容易,具有组装操作方便容易可相对节省人力与工时的优点;且只需两副模具制造主要构件,具有大幅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优点;其体积小、不占空间,相对可减少包装、存储与运输成本。
一种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中该婴儿拖车包括:底架,其包括前杆、后杆以及连接该前、后杆的左、右两侧的侧杆,且所述左、右两侧的侧杆的前方各连接有侧支杆,所述两侧杆的下方各设有分别枢设后轮的后轮架,所述底架一侧的侧杆前方另连接有与拖车杆的一侧枢接的枢接座;上支架,其左、右两侧下方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架的前、后两侧枢接或连接;拖车杆,其一侧与所述底架一侧的侧杆所设枢接座枢接,通过选择向前枢转而呈展开状态或向后枢转而收合于底架,且通过拖车杆的前侧与脚踏车的预定部位连接;两前轮底座,分别设于所述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前方,所述前轮底座与前轮架枢接;两前轮架,分别通过前轮架的轴杆与两前轮底座枢接,所述前轮架的轴杆上方具有嵌槽,所述前轮架的下方枢设有前轮;设于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所设有的两前轮底座各包括:座体,在所述座体的两侧设有向外呈开放状态的定位槽,以通过其中一座体两侧的定位槽分别抵靠在婴儿拖车的底架左侧的侧杆前方的一侧与该侧杆的前方另一侧连接的侧支杆的一侧,而通过另一座体两侧的定位槽分别抵靠在底架右侧的侧杆前方的一侧与侧杆前方所设枢接座以及该侧杆前方所连接的侧支杆的一侧,而该座体并在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定位孔,且该定位孔与该座体一侧的定位槽相连通,以进一步通过锁固组件将该座体与前述婴儿拖车的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前方连结固定,而该座体还具有一端为开放状态的容槽以及分别与该容槽的上方与下方连通的上穿孔、上枢接槽与下穿孔、下枢接槽,其中该上穿孔与下穿孔上、下相对,该上枢接槽与下枢接槽上、下相对;该座体后侧上方另设有后端为开放状态的限位槽;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后侧上方具有限位块,且后侧另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定位柱以供套设弹簧,该控制件装入座体的容槽中时,所述限位块位于座体后端的限位槽内,该控制件前侧另设有一卡槽,该控制件的定位柱与所述卡槽之间设有一滑槽以通过枢接组件与座体的上、下穿孔枢设定位,该控制件通过向前压缩弹簧而向前滑移或通过弹簧的弹性恢复力量而向后滑移,所述控制件的卡槽具有一较大直径部以及与该较大直径部相连通的较窄槽孔部,该较窄槽孔部位于座体的上枢接槽的下方,当该控制件向前压缩着弹簧而向前滑移,令控制件的滑槽的后端被枢接组件止挡时,该较大直径部恰位于座体的上枢接槽与下枢接槽之间。
各前轮底座的控制件的卡槽的较大直径部的直径大于婴儿拖车的前轮架的轴杆上方的直径,该控制件的卡槽的较窄槽孔部的槽孔宽度小于该婴儿拖车的前轮架上方的直径。
设于婴儿拖车底架左侧的侧杆上的前轮底座的座体两侧的定位槽的轮廓分别对应于所述底架左侧的侧杆前方的一侧的轮廓以及该左侧的侧杆另一侧连接的侧支杆一侧的轮廓,设于婴儿拖车底架右侧的侧杆上的前轮底座的座体两侧的定位槽的轮廓分别对应于前述底架右侧的侧杆前方连接的枢接座一侧的轮廓以及该右侧的侧杆前方连接的侧支杆一侧的轮廓。
一种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中该婴儿拖车包括:底架,其包括前杆、后杆以及连接该前、后杆的左、右两侧的侧杆,该两侧杆的下方各设有分别枢设后轮的后轮架,该底架一侧的侧杆前方另连接有与拖车杆的一侧枢接的枢接座;上支架,其左、右两侧下方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底架的前、后两侧枢接或连接;拖车杆,其一侧与底架一侧的侧杆所设枢接座枢接,通过选择向前枢转而呈展开状态或向后枢转而收合于底架,且通过拖车杆的前侧与脚踏车的预定部位连接;两前轮底座,分别设于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前方,该前轮底座与前轮架枢接;两前轮架,分别通过其轴杆与两前轮底座枢接,该前轮架的轴杆上方具有嵌槽,该前轮架的下方枢设有前轮;设于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所设有的两前轮底座各包括:座体,在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向外呈开放状态的定位槽,通过其中一座体一侧的定位槽抵靠在婴儿拖车的底架左侧的侧杆前方一侧,而通过另一座体一侧的定位槽抵靠在底架右侧的侧杆前方所设枢接座的一侧,而该座体并在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定位孔,该定位孔与该座体一侧的定位槽相连通,以进一步通过固组件将该座体与所述婴儿拖车的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前方连结固定,而该座体还具有一端为开放状态的容槽以及分别与该容槽的上方与下方连通的上穿孔、上枢接槽与下穿孔、下枢接槽,所述上穿孔与下穿孔上、下相对,所述上枢接槽与下枢接槽上、下相对;该座体后侧上方另设有后端为开放状态的限位槽;控制件,所述控制件的后侧上方具有限位块,该后侧另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定位柱以供套设弹簧,该控制件装入座体的容槽中时,所述限位块位于座体后端的限位槽内,该控制件前侧另设有一卡槽,该控制件的定位柱与卡槽之间设有一滑槽以通过枢接组件与座体的上、下穿孔枢设定位,使得该控制件向前压缩弹簧而向前滑移或通过弹簧的弹性恢复力量而向后滑移,所述控制件的卡槽具有一较大直径部以及与该较大直径部相连通的较窄槽孔部,该较窄槽孔部位于座体的上枢接槽的下方,当该控制件向前压缩着弹簧而向前滑移,令控制件的滑槽的后端被枢接组件止挡时,该较大直径部恰位于座体的上枢接槽与下枢接槽之间。
各前轮底座的控制件的卡槽的较大直径部的直径大于婴儿拖车的前轮架的轴杆上方的直径,而该控制件的卡槽的较窄槽孔部的槽孔宽度小于该婴儿拖车的前轮架的轴杆上方的直径。
设于婴儿拖车底架左侧的侧杆上的前轮底座的座体一侧的定位槽的轮廓对应于前述底架左侧的侧杆前方一侧的轮廓,设于婴儿拖车底架右侧的侧杆上的前轮底座的座体一侧的定位槽的轮廓对应于前述底架右侧的侧杆前方连接的枢接座一侧的轮廓。
一种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中该婴儿拖车包括:底架,其包括前杆、后杆以及连接该前、后杆的左、右两侧的侧杆,且该两侧杆的下方各设有分别枢设后轮的后轮架,而该底架一侧的侧杆前方另连接有与拖车杆的一侧枢接的枢接座;上支架,其左、右两侧下方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底架的前、后两侧枢接或连接;拖车杆,其一侧与底架一侧的侧杆所设枢接座枢接,通过选择向前枢转而呈展开状态或向后枢转而收合于底架,且通过拖车杆的前侧与脚踏车的预定部位连接;前轮底座,其设于底架前杆的中间部位上,该前轮底座与前轮架枢接;前轮架,通过其轴杆与前轮底座枢接,该前轮架的轴杆上方具有嵌槽,且该前轮架下方枢设有前轮;设于底架前杆的中间部位上的前轮底座包括:座体,在其一侧设有向外呈开放状态的定位槽,该座体一侧的定位槽抵靠在婴儿拖车的底架的前杆的中间部位,而该座体并在该座体的一侧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定位孔,该定位孔与该座体一侧的定位槽相连通,以进一步通过锁固组件将该座体与所述婴儿拖车的底架的前杆之中间部位连结固定,而该座体还具有一端为开放状态的容槽以及分别与该容槽的上方与下方连通的上穿孔、上枢接槽与下穿孔、下枢接槽,所述上穿孔与下穿孔上、下相对,所述上枢接槽与下枢接槽上、下相对;该座体后侧上方另设有后端为开放状态的限位槽;控制件,其后侧上方具有限位块,且后侧另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定位柱以供套设弹簧,该控制件装入座体的容槽中时,该限位块位于座体后端的限位槽内,该控制件前侧另设有一卡槽,该控制件的定位柱与卡槽之间设有一滑槽以通过枢接组件与座体的上、下穿孔枢设定位,使得该控制件向前压缩弹簧而向前滑移或通过弹簧的弹性恢复力量而向后滑移,所述控制件的卡槽具有一较大直径部以及与该较大直径部相连通的较窄槽孔部,该较窄槽孔部位于座体的上枢接槽的下方,当该控制件向前压缩着弹簧而向前滑移,使控制件的滑槽的后端被枢接组件止挡时,该较大直径部恰位于座体的上枢接槽与下枢接槽之间。
该前轮底座的控制件的卡槽的较大直径部的直径大于婴儿拖车的前轮架的轴杆上方的直径,而该控制件的卡槽的较窄槽孔部的槽孔宽度小于该婴儿拖车的前轮架的轴杆上方的直径。
设于婴儿拖车底架的前杆上的前轮底座的座体一侧的定位槽的轮廓对应于底架的前杆中间部位的一侧的轮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构件少、组装容易,利用两个前轮底座座体一侧或两侧的定位槽抵靠在婴儿拖车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前方的一侧,或利用一个前轮底座的座体一侧的定位槽抵靠在底架前杆的中间部位的一侧,再通过锁固组件将该座体与底架连接固定,而控制件的各定位柱则先套入弹簧之后再装入座体的容槽内,然后利用枢接组件将座体与控制件枢设定位,即完成前轮底座组装于婴儿拖车底架的组装作业,组装操作方便容易,节省人力与工时;另外,由于只需座体与控制件两个主要构件配合弹簧、锁固组件、枢接组件即可组设于婴儿拖车的底架,不但构件少、结构简单,且只需两副模具制造主要构件,具有大幅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优点;再者,该前轮底座体积小、不占空间,可减少包装、存储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婴儿拖车的立体图;
图2是另一现有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另一现有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的立体图;
图4是另一现有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的部份组合放大图;
图5是另一现有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其中控制件呈按压状态的部份组合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于底架左侧的前轮底座的立体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于底架右侧的前轮底座的另一角度立体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于底架左侧的前轮底座的部份立体分解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架与设于其右侧的前轮底座的部份立体分解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架与设于其右侧的前轮底座的部份立体组合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于底架右侧的侧杆前方的前轮底座与前轮架的上方轴杆的部份立体断面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于底架左侧的侧杆前方的前轮底座的控制键呈按压状态时与前轮架的上方轴杆的部份立体组合断面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部份立体分解放大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部份立体分解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6~图14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中该婴儿拖车2包括:
一底架21,包括前杆213、后杆214,以及连接该前、后杆213、214的左、右两侧的侧杆211,且前述左、右两侧的侧杆211前方各连接有侧支杆2110,另外该两侧杆211的下方各设有后轮架215,可分别枢设后轮(图未示),而该底架21一侧的侧杆211前方则另连接有一枢接座217,可与拖车杆(图未示)的一侧枢接;
一上支架(图未示),其左、右两侧下方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底架21的前、后两侧枢接或连接;
一拖车杆(图未示),其一侧与底架21一侧的侧杆211所设枢接座217枢接,可选择向前枢转而呈展开状态或向后枢转而收合于底架21,且通过拖车杆的前侧可与自行车的预定部位(图未示)连接;
两前轮底座1、1’,分别设于底架21左、右两侧的侧杆211前方或底架21的前杆213的中间部位(本实施例未示出),该前轮底座1、1’可供与前轮架22(另参考图7、图12)枢接;
两前轮架22,分别通过其轴杆221(参考图11)与两前轮底座1、1’枢接,而该前轮架22的轴杆221上方具有嵌槽2211,且该前轮架22的下方枢设有前轮222;
由前述构件组成的婴儿拖车2兼具婴儿车的使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
该设于底架21左、右两侧的侧杆211所设的两前轮底座1、1’各包括:
一座体11、11’,在其一侧或两侧(本实施例为两侧)设有向外呈开放状态的定位槽111、111’,以通过其中一座体11两侧的定位槽111分别抵靠在婴儿拖车2底架21左侧的侧杆211前方的一侧2111与该侧杆211的前方另一侧连接的侧支杆2110的一侧(参考图6、图7),而通过另一座体11’两侧的定位槽111’分别抵靠在底架21右侧的侧杆211前方的一侧2111与侧杆211前方所设枢接座217以及该侧杆211前方所连接的侧支杆2110的一侧,而该座体11、11’在其一侧设有一或一以上的定位孔112、112’,且该定位孔112、112’与该座体11、11’一侧的定位槽111、111’相连通,以进一步通过锁固组件10、10’将该座体11、11’与前述婴儿拖车2的底架21左、右两侧的侧杆211前方连接固定,而该座体11、11’具有一端为开放状态的容槽114、114’(另参考图8与图9)以及分别与该容槽114、114’的上方与下方连通的上穿孔115、115’、上枢接槽116、116’与下穿孔117、117’、下枢接槽118、118’,且其中该前述上穿孔115、115’与下穿孔117、117’上、下相对,而该前述上枢接槽116、116’与下枢接槽118、118’也上、下相对;另外该座体11、11’后侧上方另设有后端为开放状态的限位槽119、119’;
一控制件12(另参考图11、图13、图14),其后侧上方具有限位块121,且后侧另设有一或一以上的定位柱122以供套设弹簧13,该控制件12可装入座体11、11’的容槽114、114’,并令其限位块121位于座体11、11’后端的限位槽119、119’内,而该控制件12前侧另设有一卡槽123,该控制件12的定位柱122与卡槽123之间设有一滑槽124以通过铆钉等枢接组件125、125’与座体11、11’的上、下穿孔115、115’、117、117’(另参图8~图10)枢设定位,并令该控制件12可向前压缩弹簧13而向前滑移或通过弹簧13的弹性恢复力量而向后滑移,该前述控制件12的卡槽123具有一较大直径部1231以及与该较大直径部1231相连通的较窄槽孔部1232,该较窄槽孔部1232位于座体11、11’的上枢接槽116、116’的下方,而当该控制件12向前压缩着弹簧13而向前滑移,令控制件12的滑槽124的后端1241被枢接组件125、125’止挡时,该较大直径部1231恰位于座体11、11’的上枢接槽116、116’与下枢接槽118、118’之间(另参考图14),该前述较大直径部1231的直径大于婴儿拖车2的前轮架22的轴杆221上方的直径,而前述较窄槽孔部1232的槽孔宽度则小于该婴儿拖车2的前轮架22的轴杆221上方的直径,以供分别嵌卡于前轮架22的轴杆221上方的嵌槽2211(另参考图13)。
在实际组装时,先将座体11、11’的一侧或两侧的定位槽111、111’抵靠在婴儿拖车2底架21的其中一侧的侧杆211前方的一侧2111或侧杆211一侧前方所设枢接座217的一侧,再通过锁固组件10、10’将该座体11、11’分别与该底架21左、右两侧的侧杆211前方连接固定,而控制件12的各定位柱122则先套入弹簧13之后再装入座体11、11’的容槽114、114’,最后利用铆钉等枢接组件125、125’与控制件12枢设定位而完成组装作业。
再者,当本实用新型的前轮底座1、1’欲与前轮架22的轴杆221组装连接时,使用者只要按压控制件12令其向前压缩弹簧13而向前滑移(参考图13),当该控制件12的滑槽124后端1241被枢接组件125、125’止挡时(参考图14),该控制件12的卡槽123的较大直径部1231恰对应位于座体11、11’的上枢接槽116、116’与下枢接槽118、118’之间,从而令前轮架22的轴杆221上方可由下往上依序穿过座体11、11’的下枢接槽118、118’、控制件12的卡槽123内的较大直径部1231、座体11、11’的上枢接槽116、116’,且当使用者停止对控制件12按压施力时,通过弹簧13的弹性恢复力量令控制件12向后恢复原位(参考图13),且恰令控制件12的与较窄槽孔部1232相邻的侧壁嵌卡于前轮架22的轴杆221上方的嵌槽2211中(参考图13),从而防止该轴杆221脱离从而实现组装;反之,当拆卸前轮架22时则先向前按压控制件12令其向前滑移,而令该控制件12的与较窄槽孔部1232相邻的侧壁脱离前轮架22的轴杆221上方的嵌槽2211(参考图14),当该控制件12的滑槽124后端1241被枢接组件125、125’止挡时,该控制件12的卡槽123的较大直径部位1231对应位于座体11的上枢接槽116、116’与下枢接槽118、118’之间,因此可直接将该前轮架22的轴杆221上方拆离前轮底座1、1’。
另外,前述设于婴儿拖车2底架21左侧的侧杆211上的前轮底座1的座体11两侧的定位槽111的轮廓分别对应于前述底架21左侧的侧杆211前方一侧2111的轮廓以及该左侧的侧杆211另一侧连接的侧支杆2110一侧的轮廓,例如本实施例中,前述座体11两侧的定位槽111皆为圆弧形轮廓的定位槽,而该前述底架21左侧的侧杆211前方的一侧2111的轮廓以及左侧的侧杆211前方另一侧连接的侧支杆2110的一侧轮廓亦呈圆弧形体;而前述设于婴儿拖车2底架21右侧的侧杆211上的前轮底座1’的座体11’两侧的定位槽111’的轮廓分别对应于前述底架21右侧的侧杆211前方连接的枢接座217一侧的轮廓以及该右侧的侧杆211前方连接的侧支杆2110一侧的轮廓,例如本实施例中,前述座体11’两侧的定位槽111’分别为呈弧形轮廓的定位槽111’与呈圆弧形轮廓的定位槽111’,而该前述底架21右侧的侧杆211前方连接的枢接座217的一侧为呈弧形轮廓,前述底架21右侧的侧杆211前方连接的侧支杆2110的一侧轮廓则为圆弧形轮廓。
另外,鉴于很多婴儿拖车的底架的侧杆前并没有侧支杆,因此请另参考图1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为前轮底座1”尚未连接前轮架22”的立体分解图,其与第一实施例的细微差异在于本第二实施例的前轮底座1”仅通过其座体11”一侧的定位槽111”抵靠于没有侧支杆的底架21”左侧的侧杆211”的前方的一侧并锁固连接,同样的,另一前轮底座(图未示)通过其座体一侧的定位槽抵靠于没有侧支杆的底架21”右侧的侧杆(图未示)前方的一侧并锁固连接,该前述两前轮底座1”同样各由座体11”、控制块12”与弹簧(图未示)所组成,另外,本实施例利用一或一个以上例如两锁固组件10”将座体11”与底架21”侧杆211”的前方连接固定,由于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内容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另赘述。
另外,请另参考图1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为前轮底座1”’尚未连接前轮架22”’的立体分解图,其与第一实施例的细微差异在于只通过一个前轮底座1”’的座体11”’一侧的定位槽111”’抵靠于底架21”’前杆213”’的中间部位再锁固连接,该前轮底座1”’同样由座体11”’、控制块12”’与弹簧(图未示)所组成,另外本实施例利用一或一个以上例如两锁固组件10”’将座体11”’与底架21”’前杆213”’连接固定,由于本第三实施例的主要技术内容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另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增进功效:
首先,构件少、组装容易,利用前轮底座1、1’的座体11、11’的一侧或两侧的定位槽111、111’抵靠在婴儿拖车2底架21的侧杆211前方的一侧或前杆213的中间部位的一侧(图未示),再通过锁固组件10、10’将该座体11、11’与底架21连接固定,而控制件12的各定位柱122则先套入弹簧13之后再装入座体11、11’的容槽114、114’内,然后利用枢接组件125、125’将座体11、11’与控制件12枢设定位,即完成前轮底座1、1’组装于婴儿拖车2的底架21的组装作业,具有组装操作方便容易,节省人力与工时的优点。
其次,只需座体11、11’与控制件12两个主要构件配合弹簧13、锁固组件10、10’、枢接组件125、125’即可组设婴儿拖车2的底架21,不但构件少、结构简单,且只需两副模具制造主要构件,也具有大幅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优点。
再次,体积小、不占空间,可减少包装、存储与运输成本。

Claims (9)

1.一种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中该婴儿拖车包括:
底架,其包括前杆、后杆以及连接该前、后杆的左、右两侧的侧杆,且所述左、右两侧的侧杆的前方各连接有侧支杆,所述两侧杆的下方各设有分别枢设后轮的后轮架,所述底架一侧的侧杆前方另连接有与拖车杆的一侧枢接的枢接座;
上支架,其左、右两侧下方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架的前、后两侧枢接或连接;
拖车杆,其一侧与所述底架一侧的侧杆所设枢接座枢接,通过选择向前枢转而呈展开状态或向后枢转而收合于底架,且通过拖车杆的前侧与脚踏车的预定部位连接;
两前轮底座,分别设于所述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前方,所述前轮底座与前轮架枢接;
两前轮架,分别通过前轮架的轴杆与两前轮底座枢接,所述前轮架的轴杆上方具有嵌槽,所述前轮架的下方枢设有前轮;
其特征在于:
设于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所设有的两前轮底座各包括:
座体,在所述座体的两侧设有向外呈开放状态的定位槽,以通过其中一座体两侧的定位槽分别抵靠在婴儿拖车的底架左侧的侧杆前方的一侧与该侧杆的前方另一侧连接的侧支杆的一侧,而通过另一座体两侧的定位槽分别抵靠在底架右侧的侧杆前方的一侧与侧杆前方所设枢接座以及该侧杆前方所连接的侧支杆的一侧,而该座体并在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定位孔,且该定位孔与该座体一侧的定位槽相连通,以进一步通过锁固组件将该座体与前述婴儿拖车的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前方连结固定,而该座体还具有一端为开放状态的容槽以及分别与该容槽的上方与下方连通的上穿孔、上枢接槽与下穿孔、下枢接槽,其中该上穿孔与下穿孔上、下相对,该上枢接槽与下枢接槽上、下相对;该座体后侧上方另设有后端为开放状态的限位槽;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后侧上方具有限位块,且后侧另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定位柱以供套设弹簧,该控制件装入座体的容槽中时,所述限位块位于座体后端的限位槽内,该控制件前侧另设有一卡槽,该控制件的定位柱与所述卡槽之间设有一滑槽以通过枢接组件与座体的上、下穿孔枢设定位,该控制件通过向前压缩弹簧而向前滑移或通过弹簧的弹性恢复力量而向后滑移,所述控制件的卡槽具有一较大直径部以及与该较大直径部相连通的较窄槽孔部,该较窄槽孔部位于座体的上枢接槽的下方,当该控制件向前压缩着弹簧而向前滑移,令控制件的滑槽的后端被枢接组件止挡时,该较大直径部恰位于座体的上枢接槽与下枢接槽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前轮底座的控制件的卡槽的较大直径部的直径大于婴儿拖车的前轮架的轴杆上方的直径,该控制件的卡槽的较窄槽孔部的槽孔宽度小于该婴儿拖车的前轮架上方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婴儿拖车底架左侧的侧杆上的前轮底座的座体两侧的定位槽的轮廓分别对应于所述底架左侧的侧杆前方的一侧的轮廓以及该左侧的侧杆另一侧连接的侧支杆一侧的轮廓,设于婴儿拖车底架右侧的侧杆上的前轮底座的座体两侧的定位槽的轮廓分别对应于前述底架右侧的侧杆前方连接的枢接座一侧的轮廓以及该右侧的侧杆前方连接的侧支杆一侧的轮廓。
4.一种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中该婴儿拖车包括:
底架,其包括前杆、后杆以及连接该前、后杆的左、右两侧的侧杆,该两侧杆的下方各设有分别枢设后轮的后轮架,该底架一侧的侧杆前方另连接有与拖车杆的一侧枢接的枢接座;
上支架,其左、右两侧下方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底架的前、后两侧枢接或连接;
拖车杆,其一侧与底架一侧的侧杆所设枢接座枢接,通过选择向前枢转而呈展开状态或向后枢转而收合于底架,且通过拖车杆的前侧与脚踏车的预定部位连接;
两前轮底座,分别设于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前方,该前轮底座与前轮架枢接;
两前轮架,分别通过其轴杆与两前轮底座枢接,该前轮架的轴杆上方具有嵌槽,该前轮架的下方枢设有前轮;
其特征在于:
设于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所设有的两前轮底座各包括:
座体,在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向外呈开放状态的定位槽,通过其中一座体一侧的定位槽抵靠在婴儿拖车的底架左侧的侧杆前方一侧,而通过另一座体一侧的定位槽抵靠在底架右侧的侧杆前方所设枢接座的一侧,而该座体并在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定位孔,该定位孔与该座体一侧的定位槽相连通,以进一步通过固组件将该座体与所述婴儿拖车的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杆前方连结固定,而该座体还具有一端为开放状态的容槽以及分别与该容槽的上方与下方连通的上穿孔、上枢接槽与下穿孔、下枢接槽,所述上穿孔与下穿孔上、下相对,所述上枢接槽与下枢接槽上、下相对;该座体后侧上方另设有后端为开放状态的限位槽;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的后侧上方具有限位块,该后侧另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定位柱以供套设弹簧,该控制件装入座体的容槽中时,所述限位块位于座体后端的限位槽内,该控制件前侧另设有一卡槽,该控制件的定位柱与卡槽之间设有一滑槽以通过枢接组件与座体的上、下穿孔枢设定位,使得该控制件向前压缩弹簧而向前滑移或通过弹簧的弹性恢复力量而向后滑移,所述控制件的卡槽具有一较大直径部以及与该较大直径部相连通的较窄槽孔部,该较窄槽孔部位于座体的上枢接槽的下方,当该控制件向前压缩着弹簧而向前滑移,令控制件的滑槽的后端被枢接组件止挡时,该较大直径部恰位于座体的上枢接槽与下枢接槽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前轮底座的控制件的卡槽的较大直径部的直径大于婴儿拖车的前轮架的轴杆上方的直径,而该控制件的卡槽的较窄槽孔部的槽孔宽度小于该婴儿拖车的前轮架的轴杆上方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婴儿拖车底架左侧的侧杆上的前轮底座的座体一侧的定位槽的轮廓对应于前述底架左侧的侧杆前方一侧的轮廓,设于婴儿拖车底架右侧的侧杆上的前轮底座的座体一侧的定位槽的轮廓对应于前述底架右侧的侧杆前方连接的枢接座一侧的轮廓。
7.一种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中该婴儿拖车包括:
底架,其包括前杆、后杆以及连接该前、后杆的左、右两侧的侧杆,且该两侧杆的下方各设有分别枢设后轮的后轮架,而该底架一侧的侧杆前方另连接有与拖车杆的一侧枢接的枢接座;
上支架,其左、右两侧下方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底架的前、后两侧枢接或连接;
拖车杆,其一侧与底架一侧的侧杆所设枢接座枢接,通过选择向前枢转而呈展开状态或向后枢转而收合于底架,且通过拖车杆的前侧与脚踏车的预定部位连接;
前轮底座,其设于底架前杆的中间部位上,该前轮底座与前轮架枢接;
前轮架,通过其轴杆与前轮底座枢接,该前轮架的轴杆上方具有嵌槽,且该前轮架下方枢设有前轮;
其特征在于:
设于底架前杆的中间部位上的前轮底座包括:
座体,在其一侧设有向外呈开放状态的定位槽,该座体一侧的定位槽抵靠在婴儿拖车的底架的前杆的中间部位,而该座体并在该座体的一侧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定位孔,该定位孔与该座体一侧的定位槽相连通,以进一步通过锁固组件将该座体与所述婴儿拖车的底架的前杆之中间部位连结固定,而该座体还具有一端为开放状态的容槽以及分别与该容槽的上方与下方连通的上穿孔、上枢接槽与下穿孔、下枢接槽,所述上穿孔与下穿孔上、下相对,所述上枢接槽与下枢接槽上、下相对;该座体后侧上方另设有后端为开放状态的限位槽;
控制件,其后侧上方具有限位块,且后侧另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定位柱以供套设弹簧,该控制件装入座体的容槽中时,该限位块位于座体后端的限位槽内,该控制件前侧另设有一卡槽,该控制件的定位柱与卡槽之间设有一滑槽以通过枢接组件与座体的上、下穿孔枢设定位,使得该控制件向前压缩弹簧而向前滑移或通过弹簧的弹性恢复力量而向后滑移,所述控制件的卡槽具有一较大直径部以及与该较大直径部相连通的较窄槽孔部,该较窄槽孔部位于座体的上枢接槽的下方,当该控制件向前压缩着弹簧而向前滑移,使控制件的滑槽的后端被枢接组件止挡时,该较大直径部恰位于座体的上枢接槽与下枢接槽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轮底座的控制件的卡槽的较大直径部的直径大于婴儿拖车的前轮架的轴杆上方的直径,而该控制件的卡槽的较窄槽孔部的槽孔宽度小于该婴儿拖车的前轮架的轴杆上方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婴儿拖车底架的前杆上的前轮底座的座体一侧的定位槽的轮廓对应于底架的前杆中间部位的一侧的轮廓。
CN201120204874U 2011-06-16 2011-06-16 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38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04874U CN202138403U (zh) 2011-06-16 2011-06-16 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04874U CN202138403U (zh) 2011-06-16 2011-06-16 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38403U true CN202138403U (zh) 2012-02-08

Family

ID=4554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0487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38403U (zh) 2011-06-16 2011-06-16 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384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2955A (zh) * 2012-04-25 2012-08-15 重庆交通大学 自行式婴儿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2955A (zh) * 2012-04-25 2012-08-15 重庆交通大学 自行式婴儿车
CN102632955B (zh) * 2012-04-25 2014-02-12 重庆交通大学 自行式婴儿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8123B1 (en) Folding structure of baby stroller and method for folding the baby stroller
CN111481941A (zh) 组装式滑道
CN202138403U (zh) 婴儿拖车的前轮底座结构
EP3647122B1 (en) Foldable bicycle carry rack
CN109793378B (zh) 一种抽屉与滑轨的通用拆装机构
US8382149B1 (en) Baby trailer frame mounting structure
CN103552629A (zh) 一种自行车货架袋扣具结构
CN205136285U (zh) 用于搬运车上的销轴固定机构
CN201405909Y (zh) 婴儿手推车
CN202348106U (zh) 挂梯锁紧装置
CN206839492U (zh) 驾驶室后安装支座组件焊接夹具
CN105064817A (zh) 多用途两环双扣新型防盗锁
CN106275111A (zh) 一种汽车牵引鞍座斜楔滑动机构
CN202029884U (zh) 婴儿推车的定向刹车结构
CN203525311U (zh) 玩具童车用车架连接座
CN203497091U (zh) 组合式电动代步车车架结构
CN201265348Y (zh) 一种便携手动式伸缩梯
CN203460797U (zh) 行李架
CN204775049U (zh) 重卡用后组合灯和牌照支架
CN204210540U (zh) 一种多功能推车
CN204688267U (zh) 后反射器安装结构
CN204688266U (zh) 一种后反射器支架结构
CN203371424U (zh) 汽车顶板工装
CN203958477U (zh) 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和电动车
CN201220717Y (zh) 一种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