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65530U - 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及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及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65530U
CN201965530U CN2011201047929U CN201120104792U CN201965530U CN 201965530 U CN201965530 U CN 201965530U CN 2011201047929 U CN2011201047929 U CN 2011201047929U CN 201120104792 U CN201120104792 U CN 201120104792U CN 201965530 U CN201965530 U CN 201965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flat
plate heat
notebook computer
condensation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047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耀华
张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 and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赵耀华
张楷荣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赵耀华, 张楷荣 filed Critical 赵耀华
Priority to CN2011201047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65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65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655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及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该散热系统,包括其蒸发段与笔记本电脑内的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直接或间接贴合的第一平板热管,和其冷凝段与所述笔记本电脑远离所述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的散热区域直接或间接贴合的第二平板热管,第一平板热管的冷凝段通过传递热量的热传递结构与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相连;第一平板热管和第二平板热管均为具有至少一组微热管阵列的平板热管,平板热管为金属板材经过挤压封装成型的、其内具有一个或并列的多个微热管的平板热管,微热管的等效直径为0.3mm~2.5mm。该散热系统解决了笔记本电脑内部散热空间狭小难以将热量进一步外散的问题,提高了其散热能力。

Description

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及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热管散热技术,特别是一种笔记本电脑通过显示屏背板散热的散热系统,及使用该散热系统进行高效散热的新型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具有发热器件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内由于设置有CPU或其它发热器件,随着人们对笔记本电脑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及要求不断延长持续使用时间,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的散热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问题是关系到笔记本电脑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热管加翅片外加风扇构成的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需要消耗额外的电力,且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或者使用时间较长时,很难满足其散热要求,不仅风扇噪音较大,且严重影响计算机性能。传统散热方法都局限于在主机板内部散热,由于笔记本电脑的内部的散热空间狭小,目前的改善散热的方法局限性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通过平板热管阵列将CPU或其它发热器件发出的一部分热传输到笔记本电脑的其它较大面积区域,从而通过非常有利于自然散热的较大面积区域来进行有效散热,解决了笔记本电脑内部散热空间狭小难以将热量进一步外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其蒸发段与笔记本电脑内的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直接或间接贴合的第一平板热管,和其冷凝段与所述笔记本电脑远离所述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的散热区域直接或间接贴合的第二平板热管,所述第一平板热管的冷凝段通过传递热量的热传递结构与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相连;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和第二平板热管均为具有至少一组微热管阵列的平板热管,所述平板热管为金属板材经过挤压封装成型的、其内具有一个或并列的多个微热管的平板热管,所述微热管的等效直径为0.3mm~2.5mm。
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弯曲结构或弯折结构,且其形状与笔记本电脑的翻盖转轴外周相适配;和/或所述远离所述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的散热区域为笔记本电脑显示屏背板的内表面,所述显示屏背板是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或是较薄的非金属材料。
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在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上和/或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上设置的、能使两者直接贴合的结构;或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贴合的导热结构。
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在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上和/或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上设置的、能使两者直接贴合的结构;或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贴合的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为金属材料经过挤压成型的微热管阵列或金属板;和/或所述显示屏背板外表面上还涂装辐射系数大的涂层,所述显示屏背板的外表面是平面或增加表面积的异形表面。
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包括CPU或其它发热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其蒸发段与笔记本电脑内的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直接或间接贴合的第一平板热管,和其冷凝段与所述笔记本电脑远离所述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的散热区域直接或间接贴合的第二平板热管,所述第一平板热管的冷凝段通过传递热量的热传递结构与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相连;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和第二平板热管均为具有至少一组微热管阵列的平板热管,所述平板热管为金属板材经过挤压封装成型的、其内具有一个或并列的多个微热管的平板热管,所述微热管的等效直径为0.3mm~2.5mm。
笔记本电脑具有显示屏及其背板并均通过翻盖转轴实现笔记本电脑的开合,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弯曲结构或弯折结构,且其形状与所述翻盖转轴外周相适配;和/或所述远离所述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的散热区域为笔记本电脑显示屏背板内表面,所述显示屏背板是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或是较薄的非金属材料。
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在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上和/或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上设置的、能使两者直接贴合的结构;或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贴合的导热结构。
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在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上和/或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上设置的、能使两者直接贴合的结构;或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贴合的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为金属材料经过挤压成型的微热管阵列或金属板;和/或所述显示屏背板外表面上还涂装辐射系数大的涂层,所述显示屏背板的外表面是平面或增加表面积的异形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通过采用两个平板热管及热传递结构,将笔记本电脑包括CPU在内的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所述笔记本电脑远离发热器件的散热区域,由于平板热管能够与CPU等发热器件散热表面很好的贴合,因此第一平板热管能快速将热量导出,并迅速将热量传递到第二平板热管,第二平板热管与该散热区域贴合,该散热区域远离了发热器件,可以方便选择面积较大的散热区域,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背板这些面积大、非常有利于自然散热的部位,从而极大地提高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能力。
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在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上和/或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上设置的、能使两者直接贴合的结构,这样能使两个平板热管直接面接触进行较充分的热交换,减小了其它传热部件加入导致的传导热阻,提高了换热效率。这种结合方式特别适合于笔记本电脑,热传递结构设置为弯曲结构或弯折结构,通过弯曲结构或弯折结构与笔记本电脑的翻盖结构的转轴外周配合,能够使笔记本电脑在翻盖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方便将热量从发热器材传递到远离发热器材的显示屏背板,充分利用显示屏背板的大面积进行自然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设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视图。
图3a和图3b分别为两种不同的热传递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列示如下:
1-第一平板热管;2-第二平板热管;3-CPU;4-其它发热器件;5-显示屏背板;6-显示屏;7-底板;8-翻盖转轴;9-热传递结构;1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该散热系统设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2为图1的侧面视图。该散热系统包括第一平板热管1、第二平板热管2和热传递结构9,其中,第一平板热管1和第二平板热管2均为具有多组微热管阵列的平板热管,所述平板热管为金属板材经过挤压封装成型的、其内具有一个或并列的多个、等效直径为0.3mm~2.5mm的微热管的平板热管。第一平板热管1的蒸发段与笔记本电脑内的CPU(标示3所示)以及其它发热器件4直接或间接贴合,第二平板热管2的冷凝段与所述笔记本电脑作为散热区域的显示屏背板5的内表面直接或间接贴合,第一平板热管1的冷凝段通过传递热量的热传递结构9与第二平板热管2的蒸发段相连。热传递结构9的结构可以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两种不同结构,热传递结构9为弯曲结构或弯折结构,且其形状与笔记本电脑的翻盖转轴8的外周相适配。图3a中,热传递结构9为在第一平板热管1的冷凝段上以及在第二平板热管2的蒸发段上设置的、能使两者直接贴合的结构,即热传递结构9为第一平板热管1和/或第二平板热管2的一部分,第一平板热管1与第二平板热管2能够直接贴合,通过直接面接触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减小了其它导热部件加入导致的传导热阻,提高换热效率。图3b中,第一平板热管1和第二平板热管2间接贴合,此时,热传递结构9为分别与第一平板热管1的冷凝段和第二平板热管2的蒸发段贴合的导热结构,该导热结构可以是金属板,也可以是金属材料经过挤压成型的微热管阵列。
当笔记本电脑在使用时,显示屏6自由打开,笔记本电脑内的CPU以及其它发热器件的热量被第一平板热管1的蒸发段吸收,即蒸发吸热,然后在第一平板热管1的冷凝段进行冷凝放热,通过热传递结构9将热量传递至第二平板热管2,即第一平板热管1和第二平板热管2通过热传递结构9在翻盖转轴处直接或间接贴合实现热量的传递,第二平板热管2的蒸发段吸收热量,将热量传递至与显示屏背板5的内表面贴合的冷凝段进行冷凝放热,显示屏背板5优选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或是较薄的非金属材料,故热量能够通过该显示屏背板散发至空气中,实现笔记本电脑的散热。优选地,在显示屏背板5的外表面上还涂装辐射系数大的涂层,所述显示屏背板外表面可以是平面或增加表面积的异形表面,以提高散热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的结构可参考图1-4,包括CPU(标示3所示)以及其它发热器件4、还包括显示屏6、显示屏背板5、底板7、翻盖转轴8和风扇10等器件,显示屏6及其背板5一起通过翻盖转轴8实现笔记本电脑的自由开合,还包括其蒸发段与CPU或其它发热器件4直接或间接贴合的第一平板热管1,和其冷凝段与作为散热区域的显示屏背板5的内表面直接或间接贴合的第二平板热管2,以及连接第一平板热管1的冷凝段与第二平板热管2的蒸发段并能够传递热量的热传递结构9;第一平板热管1和第二平板热管2均为具有至少一组微热管阵列的平板热管,平板热管为金属板材经过挤压封装成型的、其内具有一个或并列的多个微热管的平板热管,所述微热管的等效直径为0.3mm~2.5mm。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中的热传递结构9可以是弯曲结构或者弯折结构,且其形状与笔记本电脑的翻盖转轴8的外周相适配,热传递结构9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平板热管1冷凝段上和/或所述第二平板热管2的蒸发段上设置的、能使两者直接贴合的结构;也可以是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板热管1冷凝段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2的蒸发段贴合的导热结构,该导热结构为金属材料经过挤压成型的微热管阵列或金属板。即热传递结构9可以是两平板热管直接交叉设置形成的热量传递面,也可以是通过分离但分别与两平板热管贴合的热传递结构将热量迅速从第一平板热管导到第二平板热管,后者能与自然界面接触的较大的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区域贴合,将通过这些散热区域散走,或进一步通过其它散热方式散发出去。显示屏背板5可以是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是较薄的非金属材料;显示屏背板5可以是平板状,也可以是有增加表面积异形状;显示屏背板5的外表面上还可以涂装辐射系数大的涂层以强化辐射换热。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创造,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创造。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总之,一切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其蒸发段与笔记本电脑内的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直接或间接贴合的第一平板热管,和其冷凝段与所述笔记本电脑远离所述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的散热区域直接或间接贴合的第二平板热管,所述第一平板热管的冷凝段通过传递热量的热传递结构与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相连;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和第二平板热管均为具有至少一组微热管阵列的平板热管,所述平板热管为金属板材经过挤压封装成型的、其内具有一个或并列的多个微热管的平板热管,所述微热管的等效直径为0.3mm~2.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弯曲结构或弯折结构,且其形状与笔记本电脑的翻盖转轴外周相适配;和/或所述远离所述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的散热区域为笔记本电脑显示屏背板的内表面,所述显示屏背板是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或是较薄的非金属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在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上和/或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上设置的、能使两者直接贴合的结构;或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贴合的导热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在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上和/或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上设置的、能使两者直接贴合的结构;或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贴合的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为金属材料经过挤压成型的微热管阵列或金属板;和/或所述显示屏背板外表面上还涂装辐射系数大的涂层,所述显示屏背板的外表面是平面或增加表面积的异形表面。
5.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包括CPU或其它发热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其蒸发段与笔记本电脑内的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直接或间接贴合的第一平板热管,和其冷凝段与所述笔记本电脑远离所述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的散热区域直接或间接贴合的第二平板热管,所述第一平板热管的冷凝段通过传递热量的热传递结构与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相连;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和第二平板热管均为具有至少一组微热管阵列的平板热管,所述平板热管为金属板材经过挤压封装成型的、其内具有一个或并列的多个微热管的平板热管,所述微热管的等效直径为0.3mm~2.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笔记本电脑具有显示屏及其背板并均通过翻盖转轴实现笔记本电脑的开合,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弯曲结构或弯折结构,且其形状与所述翻盖转轴外周相适配;和/或所述远离所述CPU或其它发热器件的散热区域为笔记本电脑显示屏背板内表面,所述显示屏背板是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或是较薄的非金属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在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上和/或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上设置的、能使两者直接贴合的结构;或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贴合的导热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在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上和/或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上设置的、能使两者直接贴合的结构;或所述热传递结构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板热管冷凝段和所述第二平板热管的蒸发段贴合的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为金属材料经过挤压成型的微热管阵列或金属板;和/或所述显示屏背板外表面上还涂装辐射系数大的涂层,所述显示屏背板的外表面是平面或增加表面积的异形表面。
CN2011201047929U 2011-04-11 2011-04-11 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及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65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047929U CN201965530U (zh) 2011-04-11 2011-04-11 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及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047929U CN201965530U (zh) 2011-04-11 2011-04-11 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及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65530U true CN201965530U (zh) 2011-09-07

Family

ID=44528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0479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65530U (zh) 2011-04-11 2011-04-11 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及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655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7412A (zh) * 2019-11-18 2021-05-1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CN116048194A (zh) * 2022-07-07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7412A (zh) * 2019-11-18 2021-05-1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CN116048194A (zh) * 2022-07-07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116048194B (zh) * 2022-07-07 2024-03-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37466U (zh) 一种新型手机散热装置
CN103796484B (zh) 电子装置
CN101566869A (zh) 具有散热装置的笔记本电脑
CN211090362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965530U (zh) 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及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
CN201726633U (zh) 中空薄片型散热板单元结构
CN102156521A (zh) 笔记本电脑散热方法和散热系统及高效散热的笔记本电脑
CN201476667U (zh) 可增加散热面积的热管式散热鳍片
CN203340509U (zh) 新型散热片
CN202118707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2396128U (zh) U形镶片式散热器
CN210119749U (zh) 散热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CN203608503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电子产品的散热器
CN202443406U (zh) 电脑散热板
CN102446872A (zh) 具有印刷电路的三明治式平面散热器
CN208523041U (zh) 一种电子产品及其散热结构
CN20694879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6674017U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散热手机
CN203871314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1184990Y (zh) 显卡散热器
CN203217475U (zh) 一种散热良好的电脑主机电源
CN218956981U (zh) 一种基于新型材料散热的显示背光
CN112328051B (zh) 一种新型章鱼散热装置
CN202110484U (zh) 一体机的散热系统
CN219225467U (zh) 一种平板电脑主板的分布式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WEI HETONG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AO YAOHUA

Effective date: 20140312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ANG KAIRONG

Effective date: 201403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20 CHAOYANG, BEIJING TO: 100015 CHAOYA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12

Address after: 100015, Beijing Road, Jiuxianqiao, Chaoyang District, No. 10, 107 building, 2 floor, 2D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Koi and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0 Beijing, Wangjing, East Garden, building A, block 210, block, 701

Patentee before: Zhao Yaohua

Patentee before: Zhang Kairong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