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51582U - 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51582U
CN201951582U CN2010206873314U CN201020687331U CN201951582U CN 201951582 U CN201951582 U CN 201951582U CN 2010206873314 U CN2010206873314 U CN 2010206873314U CN 201020687331 U CN201020687331 U CN 201020687331U CN 201951582 U CN201951582 U CN 201951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wheel
face
banking stop
hole
connec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873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倍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H MAO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H MA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H MAO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H MA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873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51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51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515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其包括有:一辅助轮具有一支架,该支架的一端形成有连接段,该连接段的断面呈ㄇ形状并形成有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另该连接段开设有调整孔,一限位片于中央处开设有闪避孔,并于限位片两侧延伸弯折有挡部,又该限位片设置在连接段的第一端面,一固定件一端具有一转钮而另一端具有一螺锁部,该螺锁部处开设有一螺孔,又该固定件以螺锁部设置在连接段的第二端面,令螺孔、调整孔及闪避孔呈连通状,通过限位片与固定件的辅助组装,令辅助轮具可容易调整的组设于自行车的后轮轴处,用以提高其实用性。

Description

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用辅助轮,尤指一种能提高辅助效果的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会于后轮两侧处各加装一辅助轮,主要是用于辅助使用者练骑自行车,最常见的是应用于孩童学习骑乘的情况下,防止孩童因为恐惧跌倒而拒绝学习,另一方面,更能辅助老人家或行动不便的人士骑乘,具有避免摔伤或碰伤等情事发生的效果。
目前现有的辅助轮结构,该辅助轮是于支撑杆的一端枢接有滚轮,并于另一端开设有结合孔,当该现有的辅助轮欲装设在自行车的后轮时,是直接将车架后叉用来枢组后轮的螺帽松退、取下,并将辅助轮的结合孔穿套于螺杆上,再将取下的螺帽重新锁入,通过螺帽的迫紧夹使辅助轮能固定于车架后叉处,据此,即能利用滚轮撑抵于地面上,达到辅助骑乘自行车的使用效果,不虞因为无法保持骑乘时的平衡而往一侧倾倒者。
详观上述现有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归结如下:
(一)、其辅助轮欲装设在车架后叉上或欲拆卸下时,均需使用手工具将螺帽松退、取下,而当辅助轮装设上或拆卸下后,则又需利用手工具将螺帽重新锁入,才能完成安装辅助轮的动作,该需要借助手工具进行拆装的情况,不具有使用时的便利性。
(二)、在装设或拆卸辅助轮时,将车架后叉上用来枢组后轮的螺帽取下时,难免会有螺帽重新锁入后造成后轮与车架后叉定位改变的顾虑,况且若螺帽重新锁入时无确实旋紧,更是产生有骑乘时的潜在危机,使自行车的安全性降低。
(三)、由于辅助轮的拆装或调整时皆需要使用手工具,令使用者无法于骑乘当下进行调整或拆卸,若是随车携带手工具则会有提高自行车的重量与增加手工具遗失的缺失,是故将降低辅助轮的应用性,不符合实际使用上的需求。
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之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之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目的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
一辅助轮具有一支架,该支架的一端枢接有一滚轮,且支架的另一端形成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的断面呈ㄇ形状并朝向滚轮的相反侧形成有一第一端面,而于第一端面的另侧形成有一第二端面,另该连接段开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孔,并使调整孔贯穿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一限位片于中央处开设有一闪避孔,并于限位片两侧延伸弯折有挡部而呈现ㄇ形状,又该限位片设置在支架于连接段的第一端面,并以挡部限位于连接段的ㄇ形内侧,一固定件一端具有一转钮,而固定件于转钮的另一端具有一螺锁部,该螺锁部处开设有一螺孔,又该固定件以螺锁部设置在支架于连接段的第二端面,令螺孔、调整孔及闪避孔呈连通状。
其中,该自行车的后轮轴是以两侧的螺杆架设于一车架后叉处,并由两侧的螺杆处锁皆设有一螺帽,通过螺帽于螺杆处的迫紧而形成车架后叉与后轮轴的连结。
其中,该辅助轮是以连接段的第一端面对设于后轮轴处,并以调整孔套设于螺杆处,令滚轮能抵地形成自行车的辅助支撑。
其中,该连接段具有一个调整孔,该调整孔呈椭圆形状的长孔,通过螺杆与调整孔的相对位置进行长度调整。
其中,该连接段具有多个等距排列的调整孔,通过螺杆配合不同位置的调整孔进行长度调整。
其中,该限位片的闪避孔孔径大于锁设于螺帽的最大外径,令限位片以闪避孔套穿于螺帽,并使得限位片的挡部对称置于螺帽的两侧,又该限位片另容设于ㄇ形连接段的第一端面内,再通过挡部与第一端面的抵靠形成限位片与支架的限位关系。
其中,该限位片的其一挡部末端延伸有一抵顶块,该抵顶块是穿插于自行车的车架后叉而形成限位。
其中,该限位片的两挡部末端皆延伸有一抵顶块,该抵顶块是穿插于自行车的车架后叉而形成限位。
其中,该螺锁部的螺孔是螺设于自行车的螺杆处,并以固定件的螺锁部压迫于支架的第二端面,由此将支架的连接段夹设于固定件与螺帽之间。
其中,该固定件的转钮由塑料材质制成,又该螺锁部由金属材质制成,而固定件是采用射出包覆成型方式将转钮连结于螺锁部,又该固定件的螺锁部呈六角螺帽状,并提供手工具的夹掣锁紧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该辅助轮是以固定件锁设于自行车的后轮轴处,并利用限位片与支架的互相限位,且限位片的闪避孔穿套螺帽,使支架能稳固的与自行车结合,令辅助轮于不需要拆卸螺帽的情况下而直接安装,即不会影响后轮轴的定位,由此提高安装辅助轮的简易性与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该限位片以闪避孔穿设于螺杆处,该辅助轮以调整孔穿设于螺杆处,再由固定件的螺孔螺锁于螺杆处,由此达到固定辅助轮的效果,又该固定件的转钮能用手部直接扭转进行锁紧与放松的动作,以提高调整辅助轮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该固定件是利用射出包覆方式构成有转钮及螺锁部,且该固定件形成有六角螺帽状的螺锁部,该螺锁部另可利用手工具进行扭转迫压,由此提高固定件的锁紧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该限位片于挡部的末端延伸有抵顶块,该抵顶块穿插于车架后叉处,又该限位片的挡部限位于支架的第一端面,即能限制支架的旋转与滑移,而能达到稳定连结的使用效果。
其它目的、优点和本实用新型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部份:
后轮轴----1         螺杆-----2
车架后叉---3        螺帽-----4
辅助轮----10        支架-----11
连接段----111       第一端面---112
第二端面---113      调整孔----114
滚轮-----12
限位片----20        闪避孔----21
挡部-----22         抵顶块----221
固定件----30        转钮-----31
螺锁部----32        螺孔-----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合附图式说明详述如后:
先请由图1与图2所示观之,一种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其包括有:一辅助轮10、一限位片20及一固定件30,一辅助轮10具有一支架11,该支架11的一端枢接有一滚轮12,且支架11的另一端形成有一连接段111,该连接段111的断面呈ㄇ形状并朝向滚轮12的相反侧形成有一第一端面112,而于第一端面112的另侧形成有一第二端面113,另该连接段111开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孔114,并使调整孔114贯穿第一端面112与第二端面113,一限位片20于中央处开设有一闪避孔21,并于限位片20两侧延伸弯折有挡部22而呈现ㄇ形状,又该限位片20设置在支架11于连接段111的第一端面112,并以挡部22限位于连接段111的ㄇ形内侧,一固定件30一端具有一转钮31,而固定件30于转钮31的另一端具有一螺锁部32,其中,该固定件30的螺锁部32呈六角螺帽状,并提供手工具的夹掣锁紧使用,又该固定件30的转钮31由塑料材质制成,又该螺锁部32由金属材质制成,而固定件30是采用射出包覆成型方式将转钮31连结于螺锁部32,而该螺锁部32处开设有一螺孔33,又该固定件30以螺锁部32设置在支架11于连接段111的第二端面113,令螺孔33、调整孔114及闪避孔21呈连通状,通过限位片20与固定件30的辅助组装,令辅助轮10具可容易调整的组设于自行车的后轮轴1处,以提高其实用性。
其结构的组合,再请由图1连续至图4所示观之,本实用新型是用于组设于自行车上,用以达到辅助自行车骑乘的效果,该自行车的后轮轴1是以两侧的螺杆2架设于一车架后叉3处,并由两侧的螺杆2处锁皆设有一螺帽4,通过螺帽4于螺杆2处的迫紧而形成车架后叉3与后轮轴1的连结,该限位片20的闪避孔21孔径是大于锁设于螺帽4的最大外径,令限位片20以闪避孔21套穿于螺帽4,并使得限位片20的挡部22对称置于螺帽4的两侧,其中,该限位片20的其一挡部22末端延伸有一抵顶块221(如图2所示),又或者限位片20的两挡部22末端皆延伸有一抵顶块221(如图6所示),该抵顶块221穿插于自行车的车架后叉3而形成限位,又该限位片20另容设于ㄇ形连接段111的第一端面112内,再通过挡部22与第一端面112的抵靠形成限位片20与支架11的限位关系,同时该辅助轮10是以连接段111的第一端面112对设于后轮轴1处,并以调整孔114套设于螺杆2处,令滚轮12能抵地形成自行车的辅助支撑,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段111具有一个调整孔114(请参阅图2所示),该调整孔114呈椭圆形状的长孔,通过螺杆2与调整孔114的相对位置进行长度调整,亦可设计为连接段111具有多个等距排列的调整孔114(请参阅图6所示),通过螺杆2配合不同位置的调整孔114进行长度调整,该螺锁部32的螺孔33是螺设于自行车的螺杆2处,并以固定件30的螺锁部32压迫于支架11的第二端面113,由此将支架11的连接段111夹设于固定件30与螺帽4之间,通过上述步骤即能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
其实际使用的情况,复请由图4、图5配合图2所示观之,当辅助轮10组装于自行车的后轮轴1时,该支架11是以连接段111的调整孔114处连接于螺杆2处,让支架11另一端的滚轮12抵地形成骑乘时的辅助,而支架11与螺杆2之间夹设有限位片20,该限位片20的闪避孔21孔径大于螺帽4的最大外径,使限位片20能穿过螺帽4,又该限位片20两侧的挡部22设于螺帽4的两侧,且挡部22的相对外侧抵靠于支架11的第一端面112,使辅助轮10与限位片20能于锁固时形成固定,即通过限位片20达到限位的功能,另该挡部22末端可延伸有抵顶块221,利用抵顶块221穿插于车架后叉3处,由此稳定限位片20的组装位置,该固定件30以螺孔33锁设于螺杆2,令螺锁部32压迫于支架11的第二端面113,并能形成支架11与限位片20的固定效果,又该以手部转松固定件30的转钮31时,令辅助轮10的连接段111脱离限位片20,使该辅助轮10的支架11能以螺杆2为轴心进行旋转,由此调整滚轮12是否抵地的使用状态,另该固定件30于螺锁部32形成六角螺帽状,当需要提高固定件30的锁紧程度时,可另外利用手工具将固定件30迫紧,达到更佳的固定效果。
由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一)该辅助轮10是以固定件30锁设于自行车的后轮轴1处,并利用限位片20与支架11的互相限位,且限位片20的闪避孔21穿套螺帽4,使支架11能稳固的与自行车结合,令辅助轮10于不需要拆卸螺帽4的情况下而直接安装,即不会影响后轮轴1的定位,由此提高安装辅助轮10的简易性与安全性;(二)该限位片20以闪避孔21穿设于螺杆2处,该辅助轮10以调整孔114穿设于螺杆2处,再由固定件30的螺孔33螺锁于螺杆2处,由此达到固定辅助轮10的效果,又该固定件30的转钮31能用手部直接扭转进行锁紧与放松的动作,以提高调整辅助轮10的便利性;(三)该固定件30利用射出包覆方式构成有转钮31及螺锁部32,且该固定件30形成有六角螺帽状的螺锁部32,该螺锁部32另可利用手工具进行扭转迫压,由此提高固定件30的锁紧效果;(四)该限位片20于挡部22的末端延伸有抵顶块221,该抵顶块221穿插于车架后叉3处,又该限位片20的挡部22限位于支架11的第一端面112,即能限制支架11的旋转与滑移,而能达到稳定连结的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的实用新型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实用新型未见于任何刊物,亦具新颖性,当符合专利法相关法条的规定,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辅助轮,该辅助轮具有一支架,该支架的一端枢接有一滚轮,且支架的另一端形成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的断面呈ㄇ形状并朝向滚轮的相反侧形成有一第一端面,而于第一端面的另侧形成有一第二端面,另该连接段开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孔,并使调整孔贯穿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
一限位片,该限位片于中央处开设有一闪避孔,并于限位片两侧延伸弯折有挡部而呈现ㄇ形状,又该限位片设置在支架于连接段的第一端面,并以挡部限位于连接段的ㄇ形内侧;以及
一固定件,该固定件一端具有一转钮,而固定件于转钮的另一端具有一螺锁部,该螺锁部处开设有一螺孔,又该固定件以螺锁部设置在支架于连接段的第二端面,令螺孔、调整孔及闪避孔呈连通状,通过限位片与固定件的辅助组装,令辅助轮具可容易调整的组设于自行车的后轮轴处,以提高其实用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的后轮轴是以两侧的螺杆架设于一车架后叉处,并由两侧的螺杆处锁皆设有一螺帽,通过螺帽于螺杆处的迫紧而形成车架后叉与后轮轴的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轮是以连接段的第一端面对设于后轮轴处,并以调整孔套设于螺杆处,令滚轮能抵地形成自行车的辅助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段具有一个调整孔,该调整孔呈椭圆形状的长孔,通过螺杆与调整孔的相对位置进行长度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段具有多个等距排列的调整孔,通过螺杆配合不同位置的调整孔进行长度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片的闪避孔孔径大于锁设于螺帽的最大外径,令限位片以闪避孔套穿于螺帽,并使得限位片的挡部对称置于螺帽的两侧,又该限位片另容设于ㄇ形连接段的第一端面内,再通过挡部与第一端面的抵靠形成限位片与支架的限位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片的其一挡部末端延伸有一抵顶块,该抵顶块是穿插于自行车的车架后叉而形成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片的两挡部末端皆延伸有一抵顶块,该抵顶块是穿插于自行车的车架后叉而形成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螺锁部的螺孔是螺设于自行车的螺杆处,并以固定件的螺锁部压迫于支架的第二端面,由此将支架的连接段夹设于固定件与螺帽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的转钮由塑料材质制成,又该螺锁部由金属材质制成,而固定件是采用射出包覆成型方式将转钮连结于螺锁部,又该固定件的螺锁部呈六角螺帽状,并提供手工具的夹掣锁紧使用。
CN2010206873314U 2010-12-29 2010-12-29 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51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73314U CN201951582U (zh) 2010-12-29 2010-12-29 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73314U CN201951582U (zh) 2010-12-29 2010-12-29 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51582U true CN201951582U (zh) 2011-08-31

Family

ID=44495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8733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51582U (zh) 2010-12-29 2010-12-29 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515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3168A (zh) * 2015-07-24 2015-10-14 刘畅 一种儿童自行车辅助轮支撑装置
CN107719522A (zh) * 2017-09-28 2018-02-23 芜湖炬胜机电设备厂 儿童自行车辅助轮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3168A (zh) * 2015-07-24 2015-10-14 刘畅 一种儿童自行车辅助轮支撑装置
CN107719522A (zh) * 2017-09-28 2018-02-23 芜湖炬胜机电设备厂 儿童自行车辅助轮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O329359B1 (no) Opphengskonstruksjon for forhjulssammenstilling pa rullestol.
CN201951582U (zh) 辅助轮辅助组装结构
CN201586965U (zh) 多功能工具组
CN201633869U (zh) 一种踩踏滑板两用车
CN203698533U (zh) 具有框架式结构的双轮平衡车
CN202029971U (zh) 辅助轮转向器
CN212637785U (zh) 一种车辆转向操纵机构及机动车辆
CN106005190B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103032659B (zh) 平板电脑十字夹支架
CN106005191B (zh) 一种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08198715U (zh) 一种避震前叉及自行车
CN205931096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10882480U (zh) 一种减震结构及滑板车
CN207825817U (zh) 一种摩轮毂
CN210284408U (zh) 一种可调式角度的驾驶室单扭杆翻转系统
CN211308850U (zh) 一种三轮车的车厢加强结构
CN211308861U (zh) 滑板车
CN210149481U (zh) 可调节式手把
CN206766192U (zh) 一种自行车停车多功能支撑脚架
CN207045523U (zh) 电动两轮车的靠椅结构
CN207085268U (zh) 一种轮滑和滑冰鞋两用冰刀座
CN203268240U (zh) 辅助轮组装架体结构
CN108407963A (zh) 转向脚蹬
CN212827632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写生箱
CN205737900U (zh) 折叠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