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26869U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26869U
CN201926869U CN2010202273509U CN201020227350U CN201926869U CN 201926869 U CN201926869 U CN 201926869U CN 2010202273509 U CN2010202273509 U CN 2010202273509U CN 201020227350 U CN201020227350 U CN 201020227350U CN 201926869 U CN201926869 U CN 201926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gap
control member
gap control
development roll
primary impor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273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敏植
崔载日
李浚熙
金钟仁
李尚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26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2686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包括可拆卸的显影盒的一种成像装置,该显影盒中布置有光电导构件和显影辊,用于通过光电导构件与显影辊之间的显影辊隙来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盒可包括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在第一位置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使光电导构件从显影辊分离,在第二位置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使光电导构件压接触显影辊从而在显影辊与光电导构件之间形成显影辊隙。显影盒可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中,其中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使光电导构件与显影辊分离的第一位置。成像装置可以以显影盒容纳在其主体中的方式被封装用于配送,其中在封装时显影盒中的光电导构件与显影辊彼此不接触。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主要涉及一种具有可拆卸的显影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所谓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图像通过数个工艺被打印在记录介质上,该数个工艺可包括:将利用图像信息调制的光照射到光电导体上,从而按照光电导体表面上的曝光部分与未曝光部分之间的电势差的图案来形成静电潜像;供应调色剂到静电潜像,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见的调色剂图像;转移调色剂图像并将调色剂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
光电导体和调色剂可以提供为可更换的盒的形式,通常且在此称为“显影盒(development cartridge)”。当包含在显影盒中的调色剂用完时,可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移除显影盒,并且以新的替换物替代该显影盒或者补充调色剂供应后重新设置该显影盒。该显影盒还包括用于将调色剂供应到形成于光电导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当采用所谓的接触型显影时,显影辊可与光电导体压接触地操作以形成显影辊隙(development nip)。
当交给消费者时,该显影盒通常被提供为从成像装置拆卸的分离零件。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方案,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包括:主体;显影盒,可拆卸地容纳于主体中,该显影盒包括光电导构件和面对光电导构件的显影辊;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可移动地布置在显影盒上使得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当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使光电导构件与所述显影辊分离,当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使光电导构件接触显影辊;以及位置转换构件,布置在主体中,当从主体拆卸显影盒时,该位置转换构件使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位置转换构件可布置为当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不抵触显影辊隙控制构件。
当显影盒被容纳于主体中时,位置转换构件可以由于抵触接触位于第一位置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而移动到收回位置,当位置转换构件移动到收回位置时位置转换构件不使显影辊隙控制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
当位置转换构件不再抵触接触显影辊隙控制构件时,位置转换构件可以从收回位置返回到原始位置。
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可包括外圆周部、内圆周部和杆部分。外圆周部可旋转地支撑于显影盒上。光电导构件的旋转轴可以耦接到该内圆周部。内圆周部和外圆周部的各径向中心可彼此分隔开。杆部分可以从外圆周部延伸,并且可以配置成当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与位置转换构件形成抵触接触。
位置转换构件可包括操作臂和制动器。操作臂可旋转地安装在主体中,并且可以布置为与位于第一位置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的杆部分形成抵触接触。制动器可以配置以阻挡当从主体拆卸显影盒时操作臂在由位于第一位置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推动的方向上的旋转,从而使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位置转换构件还可包括或可选地包括操作臂和弹性构件。该操作臂可移动地支撑在主体中以在收回位置与转换位置之间可移动,在转换位置处操作臂抵触位于第一位置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以使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弹性构件可以配置用于弹性偏置操作臂以使操作臂朝向转换位置移动。操作臂可以包括收回部,该收回部布置成当显影盒被容纳于主体中时与位于第一位置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形成抵触接触,从而使操作臂响应收回部与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之间的抵触接触而移动到收回位置。操作臂还可以包括转换部,该转换部布置成当从主体拆卸显影盒时抵触位于第一位置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以使操作臂位于转换位置从而使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可包括固定器。该固定器可在其上支撑光电导构件的旋转轴,该固定器可以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盒中从而相对于光电导构件的旋转轴偏心地可旋转。固定器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旋转。当固定器位于第一位置时,固定器可以使光电导构件和显影辊彼此分离。当固定器位于第二位置时,固定器可以使光电导构件和显影辊彼此接触从而在光电导构件与显影辊之间形成显影辊隙。位置转换构件可包括操作臂。该操作臂可以在转换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可移动。当从主体拆卸显影盒时,位置转换构件可以使固定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当显影盒被容纳于主体中时,位置转换构件可以响应与固定器的抵触而远离转换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还可包括朝向转换位置弹性偏置操作臂的弹性构件。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还可包括制动器,当从主体拆卸显影盒时该制动器防止操作臂远离转换位置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处理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方法,其中该电子照相成像装置通过显影辊隙形成调色剂图像,该显影辊隙通过布置在显影盒中的光电导构件与显影辊之间的压接触形成,该方法包括:将包括光电导构件和显影辊的显影盒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体中,其中显影盒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第一位置,显影辊隙控制构件被支撑于显影盒上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当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光电导构件和显影辊彼此间隔开从而在光电导构件与显影辊之间不形成显影辊隙,当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光电导构件和显影辊彼此接触从而在光电导构件与显影辊之间形成显影辊隙;在操作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之前,以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与布置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体中的位置转换构件形成抵触接触的方式,从主体拆卸显影盒,从而在拆卸期间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从第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使得光电导构件和显影辊彼此接触以形成显影辊隙;以及以保留光电导构件与显影辊之间的显影辊隙的方式,将显影盒重新安装在主体中,其中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第二位置。
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以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在拆卸期间将其位置从第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的方式,从主体拆卸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使得光电导构件与显影辊彼此接触以形成显影辊隙;以及以保留光电导构件与显影辊之间的显影辊隙的方式,将显影盒重新安装在主体中,其中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第二位置。
当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位置转换构件可以不抵触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当显影盒被安装在主体中时,位置转换构件通过抵触位于第一位置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而移动到收回位置,从而不会使显影辊隙控制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
当位置转换构件不再抵触显影辊隙控制构件时,位置转换构件可以从收回位置返回到原始位置。
该方法还可包括:封装其中容纳显影盒的主体,其中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第一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案,一种封装上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定位在第一位置;将显影盒安装在主体中;以及封装主体,其中在该主体上安装显影盒。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数个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且更易于理解,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显影辊隙;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的视图;
图5示出了其中在图4中所示的固定器(holder)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
图6示出了其中图4中所示的固定器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位置转换构件的视图;
图8A和图8B示出了在固定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将显影盒安装到主体中的工艺;
图9A和图9B示出了在固定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从主体拆卸显影盒的工艺;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位置转换构件的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位置转换构件的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1所示的操作臂位于收回位置的状态;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臂;以及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更具体地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数个实施方式,附图中示出了数个实施方式的实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将省略其重复的描述。还应注意到在附图中,元件的尺寸不意指实际比例并且为了更好地理解可以被夸大。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构造。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透视图。参见图1,根据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可包括显影盒100、光学扫描单元200、转印辊300和定影单元400。
显影盒100可拆卸地容纳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体600中。根据实施方式,门601可以设置在主体600中,显影盒100可经过门601进入以安装到主体600中或者从主体600去除。显影盒100可包括光电导鼓1、充电辊2、显影辊3和调色剂容器6。光电导鼓1可包括形成在圆柱形金属管的外圆周表面上的一层光电材料。光电导鼓1,其是光电导构件的实例,可被支撑在旋转轴10上以随旋转轴10旋转,该旋转轴可以进而被支撑在显影盒100中。充电辊2可以是充电器(charger)的实例,并且可以操作以将光电导鼓1的表面充电成均匀电势。为此,充电偏置电压可施加到充电辊2。应注意,充电辊2仅是充电器件的说明性的实例,作为选择,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充电器件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电晕(corona)充电器。
显影辊3可将包含在调色剂容器6中的调色剂提供到光电导鼓1的表面,以显影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根据实施方式,可采用接触显影技术,其中显影辊3和光电导鼓1彼此压接触从而如图3所示地在其间形成显影辊隙D。为此,显影辊3还可包括形成在导电金属芯(未示出)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弹性层(未示出)。当显影偏压被施加到显影辊3时,调色剂可经由显影辊隙D被转移到光电导鼓1的表面,并且可以选择性地附着到其上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
显影盒100还可包括供应辊4,该供应辊4将包含在调色剂容器6中的调色剂输送到显影辊3。供应偏压可被施加到供应辊4以有助于调色剂从供应辊4到显影辊3的转移。显影盒100还可包括搅拌器5,该搅拌器5致使包含在调色剂容器6中的调色剂朝向供应辊4移动。搅拌器5还可操作以搅拌或摇动包含在调色剂容器6中的调色剂,并且可以在工艺中对调色剂摩擦充电。显影盒100还可包括调节器(regulator)7,该调节器7可布置为与显影辊3的表面接触,从而操作以调节供应到显影辊隙D的调色剂的量。显影盒100还可包括清洁件8,该清洁件8操作以在调色剂图像被转移到记录介质P上之后去除保留在光电导鼓1的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
光学扫描单元200可操作以形成静电潜像,为此,可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光扫描到光电导鼓1的整个表面上,该光电导鼓1的表面已被充电辊2充以均匀的电势电平。由于该曝光,所以静电潜像形成为光电导鼓1表面的曝光部分与未曝光部分之间的电势差的图案。光学扫描单元200的实例可以是激光扫描单元(LSU),通过利用旋转多边形镜使光偏斜,该激光学扫描单元沿主扫描方向在光电导鼓1上扫描从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
转移辊300可布置为相对地面对光电导鼓1,并且可以压接触光电导鼓1以在其间形成转移辊隙。在记录介质P经过光电导鼓1与转移辊300之间的转移辊隙时,为了有助于调色剂图像从光电导鼓1到记录介质P的转移,转移偏压可被施加到转移辊300。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易于理解地,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转移器件例如电晕型转移器件作为转移辊300的替换品。
通过转移单元300被转移到记录介质P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由于静电吸引而保持附着到记录介质P的表面。在记录介质移动经过定影单元400时,定影单元400施加热和压力以将调色剂图像永久地固定到记录介质P。
现在将简要地描述具有以上构造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成像操作的示意性实例。当电荷偏压被施加到充电辊2时,光电导鼓1被充电至均匀的表面电势。光学扫描单元200通过显影盒100的开口9将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光扫描到光电导鼓1上,从而在光电导鼓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包含在调色剂容器6中的调色剂通过搅拌器5和供应辊4被供应并附着到显影辊3的表面。调节器7在显影辊3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调色剂层。显影偏压被施加到显影辊3。在显影辊3旋转时移动到显影辊隙D的调色剂由于显影偏压而被转移并附着到光电导鼓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D。结果,可见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光电导鼓1的表面上。
被拾取辊502从记录介质盘(tray)501拾取的记录介质P被输送辊503输送到转移辊300与光电导鼓1之间的转移辊隙。当转移偏压被施加到转移辊300时,形成在光电导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静电吸引被转移到记录介质P。通过经受由定影单元400施加的热和压力,转移到记录介质P的调色剂图像被固定到记录介质P,因而完成打印操作。最后,带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排出辊504排出至外部。在光电导鼓1表面上的仍未被转移到记录介质P的剩余调色剂被清洁件8移除。
如在图3中所示的,显影辊隙D可被定义为例如光电导鼓1的表面与显影辊3的表面之间的重叠度或程度。在接触显影技术中,图像的品质受到显影辊隙的变化的显著影响。成像装置可被消费者购买,并且可以以显影盒100中的光电导鼓1和显影辊3彼此压接触的状态而交给消费者。在该情形下,由于从制造时间到购买时间会过去大量时间,所以在未操作条件下与光电导鼓1长期压接触会导致显影辊3变形,这进而会导致显影辊隙D变化。另外,在显影辊隙D中被长期俘获的调色剂甚至会固定或粘到显影辊3或光电导鼓1,这会导致图像中条纹(streak)的出现。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已知尝试,在被使用者购买时,一些显影盒可以与成像装置的主体分离地封装,其中显影辊在该分离封装的显影盒中不接触光电导鼓。在该方案中,当使用者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中安装被分离地提供的显影盒时,显影辊和光电导鼓彼此接触从而形成显影辊隙。虽然该方法解决了显影辊变形的问题,但是由于一旦显影盒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体中就不可能保持显影辊与光电导鼓分离,所以显影盒和成像装置的主体必需以分离的封装被配送,导致封装和/或配送物流(logistics)的复杂性和成本增加。
根据本公开的方案,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可以与显影盒100一起封装在单一封装中,为此,可允许安装在主体600中的显影盒100的光电导鼓1与显影辊3之间的分离。即,例如,当显影盒100在制造场所被初始安装在主体600中时光电导鼓1和显影辊3可以彼此分离,并且在消费者从主体600去除显影盒100时光电导鼓1和显影辊3可以彼此接触,从而导致显影辊隙D。然后,当显影盒100被重新安装在主体中时,其可以保持显影辊隙D,因而可准备好形成图像。
参见图4,显影辊3可以可旋转地耦接到显影盒100的相对侧壁101和102。光电导鼓1可以耦接到旋转轴10并随旋转轴10旋转,旋转轴10的端部被支撑在相对侧壁101和102上。分别旋转显影辊3和光电导鼓1的齿轮31和11彼此啮合。当显影盒100安装在主体600中时,齿轮31和11的其中之一可以通过传动机构(未示出)直接或间接连接到在主体600中设置的驱动电机(未示出)。
根据实施方式,在光电导鼓1能朝显影辊3移动以及远离显影辊3移动以接触显影辊3或者与显影辊3分离时,可以固定显影辊3的位置。为此,根据本公开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可包括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和位置转换构件。安装在显影盒100中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一位置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使光电导鼓1与显影辊3分离,在第二位置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使光电导鼓1与显影辊3接触。
安装在主体600中的位置转换构件可抵触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从而在从主体600拆卸显影盒100时使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位置转换构件可被设计成不与在第二位置处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抵触。另外,在将显影盒100安装到主体600中期间,通过与处于第一位置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抵触接触,位置转换构件可移动到收回位置而不会导致显影辊隙控制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一旦释放与显影辊隙控制构件的抵触接触,位置转换构件可以从收回位置返回到原始位置。
在图4和图5中,固定器(holder)20被示为显影辊隙控制构件的实例。固定器20可以包括外圆周部21、内圆周部22和从外圆周部21延伸的杆部23,其中外圆周部21被容纳在形成在显影盒100的内壁101中的插入孔103中,旋转轴10的端部被容纳在内圆周部22中。固定器20在插入孔103内可旋转。
如在图5中所示,旋转轴10的端部可具有切面部(chamfer portion)12。内圆周部22的形状可相应于旋转轴10的切面部12的形状。旋转轴10的相应的切面部12与内圆周部22例如通过紧密配合而彼此牢固地耦接。因而,当固定器20旋转时,旋转轴10旋转。应注意的是,内圆周部22与旋转轴10的耦接结构不限于以上结构,而是可以使用允许固定器20和旋转轴10一起旋转的任何结构。
由于旋转轴10与固定器20一起旋转,所以对于布置在侧壁102上用于支撑旋转轴10的相对端的的固定器20a,杆部分23可以不是必须的,因而可以仅包括内圆周部22和外圆周部21。
根据实施方式,内圆周部22的中心C2可以相对于外圆周部21的中心C1偏心地定位。图5示出了固定器20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即,位于光电导鼓1和显影辊3彼此分离的位置处。如在图5中所示,当固定器20位于第一位置时,内圆周部22的中心C2位于外圆周部21的中心C1下方。根据该状态,如果固定器20逆时针旋转例如90度,则如在图6中所示,内圆周部22的中心C2变成位于外圆周部21的中心C1的右方。当固定器20位于如图6所示的第二位置时,光电导鼓1接触并压向显影辊3,因而形成显影辊隙D。偏心度(e)可以确定显影辊隙D的大小。例如,根据在图5和图6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偏心度(e)可以等于显影辊隙D的大小。
图7示出了位置转换构件的实例。位置转换构件可包括操作臂620,该操作臂620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主体600中或者框架(frame)610中,该框架设置在主体600中。位置转换构件还可以包括限制操作臂620旋转的制动器630。操作臂620可以在转换位置(switch position)与收回位置之间旋转。当操作臂620位于转换位置时,其可以抵触从而移动位于第一位置的固定器20使得固定器20的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操作臂620本身可以通过抵触接触固定器20而移动到收回位置,而不会使固定器20转换其位置。
例如,如在图7中所示,操作臂620可以耦接到设置在主体600内部的框架610上的轴611,从而随轴611旋转。当拆卸显影盒100时,即,当显影盒100沿图7所示的方向A移动时,操作臂620抵触位于第一位置(如在图5中所示)的固定器20的杆部分23。因为制动器630阻挡操作臂620沿方向E1进一步旋转,所以操作臂620保持在转换位置,因而继续抵触固定器20,致使固定器20旋转到第二位置(如在图6中所示)。
另一方面,在固定器20位于第一位置时,显影盒100沿如图7所示的安装方向B的移动,即移动到主体600中,导致操作臂620抵触固定器20的杆部分23,然而在此情形下,抵触导致操作臂620沿方向E2从转换位置旋转到收回位置。因而,固定器20保留在第一位置。一旦显影盒100已经沿安装方向B移动足够远,并且当固定器20因而不再抵触操作臂620时,根据实施方式,通过由地球引力引起的自身重力,操作臂620可以返回到原始位置。可选地,操作臂620被偏置以返回到原始位置,例如,利用弹性构件(未示出)弹性地返回到原始位置。
根据上述构造,在固定器20位于第一位置(如在图5中所示)的状态下,显影盒100可以沿方向B被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体600中。当固定器20位于第一状态时,如在图8A中所示,虽然固定器20的杆部分23抵触操作臂620,但是操作臂620自由旋转,并且通过杆部分23而围绕轴611沿方向E2旋转使得固定器20自身不旋转并保持在第一位置。之后,当显影盒100沿方向B进一步移动以释放操作臂620时,操作臂620由于地球引力而沿方向E1旋转,并返回到如在图8B中所示的原始位置,从而完成显影盒100的安装。成像装置可以在该状态下被封装和配送。因而,与主体和显影盒以分离的箱子封装相比,或者甚至与将显影盒与主体分离地封装在单一箱子中相比,可以降低包装成本。还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另外,根据本公开的方案,由于在配送和/或存库期间,光电导鼓1与显影辊3保持分离,所以会减少由光电导鼓与显影辊压接触的成像装置长期存储而造成的由于显影辊3的变形或由于调色剂附着到光电导鼓1和/或显影辊3上而引起的可能的图像品质退化。
显影盒100通常可被提供有用于保护光电导鼓1的保护膜和/或用于分离调色剂盒(未示出)的分离膜,该调色剂盒用于供应调色剂到调色剂容器6。在第一次使用成像装置之前,使用者需要从显影盒100移除该保护膜或分离膜。为此,使用者可以在第一次使用成像装置之前首先从主体600拆卸显影盒100。如在图9A中所示,当显影盒100沿方向A滑动以从主体600拆卸时,位于第一位置的固定器20的杆部分23抵触操作臂620。然而,制动器630阻挡操作臂620沿方向E1旋转,导致固定器20旋转到如图9B所示的第二位置。在固定器620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光电导鼓1与显影辊3形成接触以形成如在图6中所示的显影辊隙D。然后,例如,在移除保护膜或分离膜之后,使用者可以将显影盒100重新安装到主体600中。在重新安装期间,由于固定器20位于第二位置,所以操作臂620和杆部分23彼此不抵触。因而,光电导鼓1和显影辊3保持彼此接触,从而保持显影辊隙D。因此,一旦适当地重新安装显影盒100,成像装置就会准备好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方案,当期望长期存储成像装置时,为了允许显影盒100安装在主体600中的长期存储而不具有显影辊3的可能变形或者不具有调色剂粘在光电导鼓1或者显影辊3中的可能性,使用者可以从主体600拆卸显影盒100,将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例如杆部分23定位在第一位置,然后将显影盒100重新安装在主体600中,使得在存储期间光电导鼓1和显影辊3可以保持彼此分离。这样,与分离地存储显影盒100与主体600相比,较小的存储空间是必然的。
图10示出了位置转换构件的另一实例。如在图10中所示,根据实施方式的位置转换构件的操作臂620a的端部可以具有突起部621。突起部621可以插入形成在框架610中的槽612中。操作臂620a可以沿槽612在方向E2上旋转。然而,操作臂620在方向E1上的旋转会被槽612的端部613与突起部621之间的抵触阻挡,因而会被限制。在该情形下,槽612的端部613与突起部621用作参照图7的前述实施方式的制动器603。根据实施方式,如在图10中所示,当显影盒100沿方向B滑动以安装在主体600中时,其中固定器20位于第一位置(如在图5中所示),操作臂620a抵触固定器20的杆部分23,从而导致操作臂620a沿方向E2旋转以及远离固定器20收回,使得固定器20的位置不会转换到第二位置。另一方面,当显影盒100沿方向A滑动以从主体600拆卸时,其中固定器20位于第一位置,操作臂620a的突起部分621被槽612的端部613阻挡从而防止操作臂620a沿方向E1旋转。因而,操作臂620a导致固定器20旋转,从而使固定器20转换到第二位置。
图11和图12示出了位置转换构件的又一实施方式。参见图11和图12,操作臂640可滑动地耦接到框架610。操作臂640可以设置在主体600中,例如设置在框架610中,以可移动到转换位置(参见图11)或收回位置(参见图12),其中在转换位置处位于第一位置的固定器20可转换到第二位置,在收回位置处固定器20的位置不转换。例如,操作臂640在垂直于拆卸/安装方向A和B的方向上可滑动。弹性构件650可以被提供用于施加弹力以在朝向转换位置的方向上弹性地偏置操作臂640。
操作臂640可包括收回部641和转换部642。在安装显影盒100时,收回部641可抵触位于第一位置的固定器20,以引导操作臂640收回到收回位置。例如,收回部641可包括相对于显影盒100的安装方向B倾斜的倾斜表面,即,收回部641可朝向安装方向B进一步延伸。在显影盒100沿方向A滑动以被拆卸时,转换部642可抵触位于第一位置的固定器20以使固定器20被转换到第二位置。例如,如在图11和图12中所示,转换部642可形成为平行于操作臂640沿其移动的方向。然而,转换部642的形状不限于在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形状。转换部642可具有能使操作臂640在显影盒100沿方向A移动时即使在显影盒100的杆部分23与该操作臂640抵触时也保留在如11所示的转换位置中的任何形状。例如,如在图13中所示,转换部642a可平行于框架610延伸使得杆部分23可位于转换部642a与框架610之间。在该实例中,由于转换部642a抵触杆部分23,所以操作臂640a不会被允许收回到收回位置中。
根据上述构造,在固定器20位于第一位置时,当显影盒100沿方向B滑动以安装在主体600中时,杆部分23和收回部641彼此抵触使得操作臂640或640a旋转到如12所示的收回位置,使固定器20保留在第一位置。当杆部分23和收回部641不再彼此抵触时,操作臂640或640a由于弹性构件650的弹力而返回到如图11和图13所示的转换位置。另一方面,当显影盒100沿方向A滑动以从主体600拆卸时,其中固定器20位于第一位置,转换部642或642a抵触杆部分23,使操作臂640或640a保留在转换位置,而使固定器20旋转并因而转换到第二位置。
在图11至图13所示的实例中,操作臂640或640a被描述为以线性滑动方式耦接到框架610。可选地,如在图14中所示,操作臂640b可旋转地耦接到框架610。
虽然已经具体示出并参照本公开的数个实施方式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本公开的适当范围由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限定。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9年6月1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9-0051518的权益,在此结合其全部公开作为参考。

Claims (8)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显影盒,可拆卸地容纳于所述主体中,所述显影盒包括光电导构件和面对所述光电导构件的显影辊;
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显影盒上使得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当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使所述光电导构件与所述显影辊分离,当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使所述光电导构件接触所述显影辊;以及
位置转换构件,布置在所述主体中,当从所述主体拆卸所述显影盒时,所述位置转换构件抵触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以使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位置转换构件布置为当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不抵触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包括:
外圆周部,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显影盒上;
内圆周部,所述光电导构件的旋转轴耦接到该内圆周部,所述内圆周部和所述外圆周部的各径向中心彼此分隔开;以及
杆部分,从所述外圆周部延伸,并且配置成当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位置转换构件形成抵触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位置转换构件包括:
操作臂,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布置为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的所述杆部分形成抵触接触;以及
制动器,配置为当从所述主体拆卸显影盒时阻挡所述操作臂在由位于第一位置的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推动的方向上的旋转,从而使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位置转换构件包括:
操作臂,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主体中以在收回位置与转换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转换位置处所述操作臂抵触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以使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以及
弹性构件,配置用于弹性偏置所述操作臂以使所述操作臂朝向所述转换位置移动,
其中所述操作臂还包括收回部,该收回部布置成当所述显影盒被容纳于所述主体中时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形成抵触接触,从而使所述操作臂响应所述收回部与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之间的抵触接触而移动到所述收回位置,以及
其中所述操作臂还包括转换部,该转换部布置成当从所述主体拆卸所述显影盒时抵触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以使所述操作臂位于所述转换位置,从而使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显影辊隙控制构件包括固定器,在该固定器上支撑所述光电导构件的旋转轴,所述固定器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显影盒中从而相对于所述光电导构件的所述旋转轴偏心地可旋转,所述固定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旋转,,以及
其中所述位置转换构件包括操作臂,该操作臂在转换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可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朝向所述转换位置弹性偏置所述操作臂的弹性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器。 
CN2010202273509U 2009-06-10 2010-06-10 成像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2686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51518A KR101588218B1 (ko) 2009-06-10 2009-06-10 화상형성장치,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닙제어방법,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포장방법
KR51518/09 2009-06-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26869U true CN201926869U (zh) 2011-08-10

Family

ID=42735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27350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26869U (zh) 2009-06-10 2010-06-10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03907B2 (zh)
EP (1) EP2261756B1 (zh)
KR (1) KR101588218B1 (zh)
CN (1) CN20192686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676A (zh) * 2013-10-25 2015-04-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维护方法
CN105282377A (zh) * 2014-05-30 2016-01-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扫描装置以及包括该扫描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10161824A (zh) * 2019-03-31 2019-08-23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23698B1 (ko) * 2009-07-30 2012-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6765806B2 (ja) * 2014-11-28 2020-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離間部材
KR20160074232A (ko) * 2014-12-18 2016-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6594011B2 (ja) * 2015-03-27 2019-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33802B1 (ko) 2015-12-23 2017-05-10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6582972B2 (ja) 2015-12-25 2019-10-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589630B2 (ja) 2015-12-25 2019-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KR20170077594A (ko) * 2015-12-28 2017-07-06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6788358B2 (ja) * 2016-02-23 2020-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70126716A (ko) * 2016-05-10 2017-11-20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WO2024099371A1 (zh) * 2022-11-09 2024-05-16 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8104B2 (ja) * 1992-02-25 1999-12-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現像器支持台車のロック機構
JP3017916B2 (ja) * 1993-12-27 2000-03-1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86077B2 (ja) * 2005-03-18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221888B2 (en) 2005-04-24 2007-05-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device cartridge having position in which rollers are separated from photoconductor
JP4280753B2 (ja) * 2005-04-27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100629497B1 (ko) 2005-09-06 2006-09-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롤러 이격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KR100693338B1 (ko) * 2005-09-08 2007-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676A (zh) * 2013-10-25 2015-04-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维护方法
CN104570676B (zh) * 2013-10-25 2019-11-01 惠普打印机韩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维护方法
CN105282377A (zh) * 2014-05-30 2016-01-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扫描装置以及包括该扫描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10161824A (zh) * 2019-03-31 2019-08-23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CN110161824B (zh) * 2019-03-31 2022-10-14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316409A1 (en) 2010-12-16
EP2261756B1 (en) 2018-09-26
EP2261756A1 (en) 2010-12-15
KR20100132755A (ko) 2010-12-20
US8503907B2 (en) 2013-08-06
KR101588218B1 (ko) 2016-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26869U (zh) 成像装置
RU2451961C2 (ru) Проявляющий картридж и электр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101211154B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CN1098472C (zh) 处理盒,处理盒的安装方法和接地元件
KR101385967B1 (ko)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TWI421653B (zh) 影像形成裝置
KR101615652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가지는 화상형성장치
US11126138B2 (en) Bushing assembly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3324072A (zh) 处理盒、显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CN103149816B (zh) 激光打印机用显影盒
CN101266437B (zh) 显影盒、成像装置及成像装置上安装/分离显影盒的方法
CN1316321C (zh) 显影装置和施加显影偏压的供电部分
US9042775B2 (en) Interval securing member,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20160758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54086B (zh)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05700307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WO2022225563A1 (en) Toner cartridge with rotatable toner container and stationary agitator
JP2017167185A (ja)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50287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1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HP printer Korea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7

Address after: American Texas

Patentee afte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Han Guojingjidao

Patentee before: HP printer Korea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