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13879U - 热转印机 - Google Patents
热转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913879U CN201913879U CN2010206572726U CN201020657272U CN201913879U CN 201913879 U CN201913879 U CN 201913879U CN 2010206572726 U CN2010206572726 U CN 2010206572726U CN 201020657272 U CN201020657272 U CN 201020657272U CN 201913879 U CN201913879 U CN 2019138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transfer
- space
- transfer
- year
- conve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热转印机,包含机座及设于机座上的:输送装置,具有相隔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一输送空间在二者间直线延伸,热转印膜由该输入端承载、于该输送空间中延伸并由该输出端卷收;送料装置,与输送装置并列相邻,具有可位移的送料部,至少二个载部设于该送料部的相异位置上,用以承载外部受转印物,且可随送料部的位移而分别、依序地在送料位置及置料位置之间循环位移,当载部位于送料位置上时,它位于所述输送装置内并伸入所述输送空间的一转印位置中,当位于置料位置上时,它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外部;转印装置,用以对位于转印位置上的受转印物实施转印;加压装置,具有一个可在所述输送空间内的预定位置上形成与大气隔绝的封闭空间的加压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热转印技术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热转印机。
背景技术
热转印技术是印刷产业领域中已被广泛采用的现有技术,其主要技术内容是通过热能及压力的作用,将中间载体上的印刷图层转移至受转印物品的表面上。这种技术由于图样已预先形成印刷图层而附着于中间载体上,因此,通过转印即可快速完成物品表面的印刷,而无需经由套印等繁琐的印刷程序,具有高效率的优点。由于传统的热转印通常是将图样转印至受转印物品的单一平面表面上,因此,所使用的加工装置大都通过平板或辊轮提供压力及热能,以达到转印的目的。
不过,传统的热转技术由于是在大气状态下实施,因此,气体很容易被包封于中间载体与受转印物间,形成印刷图层附着至受转印物表面上的阻碍,而影响转印后的品质。
再者,由于热转印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仅能对单一平面或规则弧面实施转印的转印技术,难以对具有不规则曲面或受转印物的多数不同面平面同时实施转印。举例来说,在制鞋产业领域中,如鞋中底等构成鞋的构件,其表面形状即属多变。因此,其所需的印刷即不仅对其单一平面进行,而需对其不规则的表面以及多数的不同平面同时实施转印。换句话说,其所需转印的目标是立体而非平面,因此,前述平板式或辊轮式的热压加工装置即无法应用于制鞋产业的技术领域内。
而为克服现有加工装置易包封气体,以及无法实施立体转印的限制,即有通过于真空环境下使载膜受热变形而贴附于受转印物的表面,再通过大气压力的作用,使中间载体与物品表面间达到密合,以获得图层转移的印刷结果的方法。具体来说,实施这种方法的现有技术有如中国台湾第M380230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彩膜真空转印机。
进一步来看,现有的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热转印的方法,确实可有效地避免气体包封,并对受转印物实施良好的立体转印效果。只是,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则均不够完善。以上述新型专利为例,其对人力的需求显然较高,且使操作人员需于热转印加工的实施空间中进行作业,对于效率与工作安全而言,均显有需加以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转印机,使操作人员的操作空间与热转印加工实施的空间分离开来,以确保工作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转印机,它可于真空环境下连续地实施热转印的印刷加工,确保转印品质并提升转印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
机座;
输送装置,它设于该机座上,具有一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与该输入端相隔开来,一输送空间由该输入端直线延伸至该输出端,所述输入端承载外部的卷状热转印膜,该热转印膜于所述输送空间中延伸,并经由所述输出端而受卷收;
送料装置,它设于该机座上并与该输送装置并列相邻,具有一个可位移的送料部,至少二个用以承载外部的受转印物的载部分别设于该送料部的相异位置上,且可随该送料部的位移而分别、依序地在一送料位置及一置料位置之间循环位移,当所述载部位于该送料位置上时,它位于所述输送装置内并伸入所述输送空间的一转印位置中,而当位于该置料位置上时,它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外部;
一个用以对位于所述转印位置上的受转印物实施转印的转印装置,设于该机座上;
加压装置,它设于该机座上,具有一个可在所述输送空间内的一预定位置上形成与大气隔绝的封闭空间的可封闭的加压空间。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中,所述送料部为一个转盘。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中,所述加压装置使所述加压空间形成于所述输送空间中,位于所述转印位置与所述输出端之间。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中,所述加压装置还包含有一个底部,位于该加压位置上的热转印膜下方,一个底端透空的加压罩悬设于该底部的上方,并可在一下降位置及一上升位置间位移,当该加压罩位于该下降位置上时,将位于所述加压罩底端及所述底部之间的热转印膜被气密地夹设于该加压罩底端与该底部间,从而通过该热转印膜以封闭该加压罩的底端开口,形成该封闭的加压空间。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中,所述加压装置使所述加压空间形成于所述输送空间中的转印位置上。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中,所述加压装置还包含有一个底端透空的加压罩,该加压罩悬设于所述转印位置的上方,并可在一下降位置及一上升位置间位移,当该加压罩位于该下降位置上时,使位于所述加压罩底端及所述转印装置上对应载部之间的热转印膜被气密地夹设于该加压罩底端与该载部之间,并通过所述热转印膜封闭该加压罩的底端开口,形成所述封闭的加压空间。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中,所述转印装置还包含有一个加热部,可在一移入位置及一伸出位置间往复位移,当所述加热部位于该伸出位置上时,它移出该输送空间外,当位于该移入位置上时,它位于所述转印位置上,并能以幅射方式将热能传递至位于所述输送空间的转印位置区域中,使位于该转印位置上的热转印膜受到热能的作用。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中,当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移入位置上时,该加压罩位于该加热部的上方。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载部还分别包含有一个载框,呈顶端透空的筒状,一个载板滑设于该载框中,并可于该载框的筒状内部空间中沿该载框的开口及其反方向,在一上位位置及一下位位置间往复线性位移。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中,所述转印装置包含有一个压框,呈管状并具有与所述载框开口端相仿的形状,并可于一释放位置及一压合位置间往复位移,当该压框位于该压合位置上时,将位于所述载框及所述压框的相向端面之间的热转印膜被气密地夹置于该压框与该载框间。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中,所述转印装置还包含有能以幅射方式将热能传递至彼此串接的所述压框及载框的内部空间中,使位于该内部空间中的热转印膜受到热能作用的加热部。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中,所述加热部可在一移入位置及一伸出位置间往复位移,当位于该移入位置上时,该加热部位于所述转印位置上方,而当位于该伸出位置上时,移出该输送空间外。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中,所述各压框与载框呈断面形状相同的中空矩形。
如上所述的热转印机,其中,所述各载部还分别包含有一个用以供所述载框插接嵌置在其上的开口,设于所述转盘的相异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热转印机使操作人员实施人工置料的工作空间远离了该输送装置、转印装置与加压装置的运作空间,而可确保操作人员不致因疏忽而受有人身安全的威胁,从而确保工作安全。
其次,该热转印机通过有效配置该卷状热转印膜移动所经过的空间,分别设置各转印装置及加压装置,以进行对各受转印物的热转印加工,而可达成较佳的加工效率,同时可大幅缩减该热转印机的体积。
另外,通过该加压装置的二次加压,可提供较转印步骤中更高的气体压力,而提高转印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左视方向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右视方向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大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局部的顶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局部的右侧视图,为显示该转印装置的压框位于一释放位置上。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局部的右侧视图,为显示该转印装置的压框位于一压合位置上。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局部的顶视图,为显示该转印装置的加热部自一伸出位置位移至一移入位置上。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局部的右侧视图,为显示对应载部的载板自一下位位置往上移动至一上位位置上。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右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右侧视图,显示该加压装置的加压罩位于一上升位置上。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右侧视图,显示该加压装置的加压罩位于一下降位置上。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前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外观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加热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压框的立体分解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加压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顶视图,显示该转印机于一密合加热工序进行时的状态。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图,显示该转印机于一密合加热工序进行时的状态。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顶视图,显示该转印机于一密合加压工序进行时的状态。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图,显示该转印机于一密合加压工序进行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本实用新型两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热转印机10,其主要由机座20、输送装置30、送料装置40、转印装置50及加压装置60所组成。大体上说,该机座20作为其他构成元件的依附基础,而通过该输送装置30承载卷状的热转印膜70,以该送料装置40将待转印的受转印物80送入该输送装置30内,再通过该转印装置50将该热转印膜70上的图样转印至受转印物80上,然后再以该加压装置60对已经转印的受转印物80及热转印膜70继续施加适当的压力,以达到理想的转印品质。
具体地说,该输送装置30设于该机座20上,而具有一输入端31,一输出端32与该输入端31相隔开来且彼此平行,一输送空间33自该输入端31往该输出端32直线延伸而成。据此,该热转印膜70以卷状形态以轴杆枢设于该输入端31上,并沿该输送空间33延伸至该输出端32上,且受一枢设于该输出端32上的具动力卷收轴杆的卷收。关于这样的构造属于现有技术已公开的内容,在此即不再过多说明。
该送料装置40设于该机座20上,具有一水平设置且可转动的转盘41,三载部42等距地分设于该转盘41上,并可随该转盘41的转动而分别、依序地于一送料位及一置料位置间循环位移,当任一载部42位于该送料位置上时,位于该输送装置30内,并伸入该输送空间33的转印位置331上且位于该热转印膜70的下方,而当位于该置料位置上时,则位于该输送装置30的外部,而远离该输送空间33;
更进一步来说,各该载部42分别具有一开口421,设于该转盘41上;一顶端透空的矩形筒状载框422,以周侧滑接于该开口421的内侧壁上,而嵌设插接于对应的开口421中,并可沿该开口421的开口方向被移出;一矩形载板423滑设于该载框422中,并可沿该载框422的开口方向及其反向方向,于一上位及一下位位置间上下地往复位移。
该转印装置50设于该机座20上,具有一矩形管状压框51,它对应于该输送空间33的转印位置331而悬设于该热转印膜70的上方,形状与该载框422的开口端形状相仿,并可于一释放及一压合位置间上下地往复位移。当位于该压合位置上时,该压框51往下位移,而将位于该压框51与位于该转印位置331上的该载框422间的热转印膜70,予以气密地夹置于该压框51底端与该载框422的顶端之间,从而通过该热转印膜70封闭该载框422的顶端开口,使该载框422的筒身内部呈与大气隔绝的封闭状态。一加热部52悬设于该压框51上方的一侧,并可于一伸出及一移入位置间水平地往复位移。当位于该移入位置上时,该加热部52位于该压框51的上方,用以将所产生的热能以幅射方式传递至彼此呈串接状的压框51与载框422的内部空间中,以使热能作用于该内部空间中的热转印膜70上。
该加压装置60设于该机座20上,并位于介于该转印位置331及该输出端32之间的输送空间33中的一加压位置332上。它具有一板状底部61,位于该加压位置332上的热转印膜70下方。一底端透空的筒状加压罩62悬设于该底部61及该热转印膜70的上方,并可在一下降及一上升位置之间上下地往复位移作动。当位于该下降位置上时,可使位于该加压罩62底端与该底部61之间的热转印膜70被气密地夹设于该加压罩62与该底部61间,从而通过该热转印膜70以封闭该加压罩62的底端开口,以使该加压罩62的内部空间被封闭而成一密闭的加压空间。
通过上述构件的组成,该热转印机10可供操作人员在安全无忧的操作条件下,快速地进行热转印的加工作业。以下即按热转印加工的进程,依序说明如下:
一、置料:操作人员可站立于该转盘41远离该输送装置30的一侧,并将待转印的一或多个受转印物80放置于位于该置料位置上对应载部42的载板423上。
二、送料:然后,通过该转盘41的转动,使承载有受转印物80的载部42自该置料位置移动至该送料位置上,使各受转印物80位于热转印膜70的下方。
三、密合与加热:如图5至图7所示,使该压框51位于该压合位置上,据以使各该受转印物被封闭于该载框422的内部而与大气隔绝;同时,使该加热部52位于该移入位置上,以提供热能给该热转印膜70。
四、抽真空及转印:如图8所示,抽离该封闭的载框422内部空间内的气体,同时驱动该载板423,使其由该下位位置往该上位位置移动,以带动各受转印物80上移而以周侧上抵于对应热转印膜70的底侧表面,同时使该热转印膜70受各该受转印物80的迫压而变形,分别形成与各受转印物80互补且相互嵌合的凹入,以使该热转印膜70上的图样被转印至所接触的受转印物80的表面上。
五、开启及移动:如图9所示,使该压框51及该载板42分别位移至该释放位置与该下位位置,此时,各受转印物80仍嵌置于该热转印膜70的对应凹入中,而可随该热转印膜70同部移动,通过该热转印膜70的移动而使各受转印物80自该转印位置331移动至该加压位置332上。
六、密合及加压:如图10与图11所示,使该加压罩62自该上升位置下降至该下降位置上,并将外部的气体注入该加压空间中,使该加压空间内的气体压力增加,而所增加的压力将会平均地作用于该热转印膜70的顶侧表面上,以增加该热转印膜70底侧表面与各该受转印物80表面间的接触紧密程度,以达到较佳的转印效果。
七、出料:如图12所示,使该加压罩62自该下降位置上移至该上升位置,同时通过该热转印膜70的移动,将各该受转印物80朝该输出端32方向位移,此时,通过该输送装置30位于该输出端32位置上,使该热转印膜70呈垂直变换移动方向的转折部位321,使嵌于对应凹入中的受转印物80受推而掉出。
如上所述,该热转印机10使操作人员实施人工置料的工作空间远离了该输送装置30、转印装置40与加压装置50的运作空间,而可确保操作人员不致因疏忽而受有人身安全的威胁,从而确保工作安全。
其次,该热转印机10通过有效配置该卷状热转印膜70移动所经过的空间,分别设置各转印装置40及加压装置50,以进行对各受转印物80的热转印加工,而可达成较佳的加工效率,同时可大幅缩减该热转印机10的体积。
另外,通过该加压装置50的二次加压,可提供较转印步骤中更高的气体压力,而提高转印的品质。
实施例2
再请参阅图13至图2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热转印机10’,其具体技术内容大体上与前述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内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是使该加压装置60’实施加压的加压位置与该转印位置为相同,亦即:
该加压装置60’是以各该载框422’顶端环口的内缘取代实施例1中所述的底板构件,并将该加压罩62’悬设于位于该转印位置上的载部上方,且与实施例1所述的相同,该加压罩62’也可于一下降及上升位置间往复位移,当该加压罩62’位于该下降位置上时,使位于该加压罩62’底端与该载框422’顶端间的热转印膜70’被气密地夹设于该加压罩62’与该载框422’间,通过该热转印膜70’封闭该加压罩62’的底端开口,从而使该加压罩62’的内部空间被封闭而成为密闭的加压空间,而当该加压罩62’位于该上升位置上时,其底端与该载框422’的顶端间相隔开来,相距的空间容许该加热部52’位于其中,从而允许该加热部52’得以位移至该移入位置上,进行加热的工序。
进一步来说,该实施例2改变该加压装置60’的设置位置,对该转印机10’在实施上所达到的工序上改变,相对于实施例1来说,省略了其工序五的开启及移动。
具体请参阅图18与图19所示,当该转印机10’在实施密合及加热工序时,压框51’位于压合位置上,以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抽至真空与转印工序,且在此同时,该加热部52’介于该加压罩62’及该待加热的热转印膜70’间,因此,由该加热部52’幅射而出的热能,除可向下加热该热转印膜70’外,也可向上使位于该加压罩62’内的气体受热而升温,此等功效是实施例1中所未能达成的。
请继续参阅图20及图21,当该转印机10’完成该真空及转印的工序时,在不改变该载部50’与该热转印膜70’相对空间位置的状态下,当该加热部52’自该移入位置移出至该移出位置后,使该加压罩62’自该上升位置下移至该下降位置,以形成该加压空间并进行该密合及加压的工序。
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热转印机10’除可达成与实施例1所能提供的所有功效外,还可进一步达成如下的功效:
其一、缩短制程,由于该加压装置60’被设置于该转印位置上,因此,并无需进行如实施例1所述的第五步骤的开启及移动工序,而可缩短制程。
其二、提高转印的品质,实施例1所需进行的移动工序,由于必需在该热转印膜的温度降低后才能进行,若在其温度仍高时进行移动的工序,则因该转印膜尚呈柔软状态,致有导致变形的危险,使得后续的加压工序难以达到全面加压的功效,因而只能在温度降低后进行移动,则后续的加压工序因该转印膜的温度已冷却,尽管有全面性的加压施加,加强转印的效果也难以达成;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其是在原转印的位置上直接实施加压的工序,因此,可在转印膜的温度仍高时进行全面性的加压施加,而可达到更佳的加强转印功效;
再者,由于该加压罩62’内部的空气已受该加热部52’预先加热,因此,当进行该加压工序时,可避免外部注入的气体使该热转印膜的温度骤降,以维持较佳的加强转印功效。
其三、辅助降温,当该加压工序完成后,位于该加压空间中的高压气体压力释放的同时,可将部份的热能自该热转印膜带离,达到辅助降温的功效。
另外,尚需说明的是,各该实施例的加压装置60、60’还可进一步包含有一封闭于该加压罩62、62’底端开口上的硅胶膜(图上未示),以辅助压贴于该热转印膜70、70’的表面上,通过该种设计,即使遇到该热转印膜有破损的情况时,仍可以进行加压的工序。
Claims (14)
1.一种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
机座;
输送装置,它设于该机座上,具有一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与该输入端相隔开来,一输送空间由该输入端直线延伸至该输出端,所述输入端承载外部的卷状热转印膜,该热转印膜于所述输送空间中延伸,并经由所述输出端而受卷收;
送料装置,它设于该机座上并与该输送装置并列相邻,具有一个可位移的送料部,至少二个用以承载外部的受转印物的载部分别设于该送料部的相异位置上,且可随该送料部的位移而分别、依序地在一送料位置及一置料位置之间循环位移,当所述载部位于该送料位置上时,它位于所述输送装置内并伸入所述输送空间的一转印位置中,而当位于该置料位置上时,它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外部;
一个用以对位于所述转印位置上的受转印物实施转印的转印装置,设于该机座上;
加压装置,它设于该机座上,具有一个可在所述输送空间内的一预定位置上形成与大气隔绝的封闭空间的可封闭的加压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部为一个转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使所述加压空间形成于所述输送空间中,位于所述转印位置与所述输出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还包含有一个底部,位于该加压位置上的热转印膜下方,一个底端透空的加压罩悬设于该底部的上方,并可在一下降位置及一上升位置间位移,当该加压罩位于该下降位置上时,将位于所述加压罩底端及所述底部之间的热转印膜被气密地夹设于该加压罩底端与该底部间,从而通过该热转印膜以封闭该加压罩的底端开口,形成该封闭的加压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使所述加压空间形成于所述输送空间中的转印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还包含有一个底端透空的加压罩,该加压罩悬设于所述转印位置的上方,并可在一下降位置及一上升位置间位移,当该加压罩位于该下降位置上时,使位于所述加压罩底端及所述转印装置上对应载部之间的热转印膜被气密地夹设于该加压罩底端与该载部之间,并通过所述热转印膜封闭该加压罩的底端开口,形成所述封闭的加压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装置还包含有一个加热部,可在一移入位置及一伸出位置间往复位移,当所述加热部位于该伸出位置上时,它移出该输送空间外,当位于该移入位置上时,它位于所述转印位置上,并能以幅射方式将热能传递至位于所述输送空间的转印位置区域中,使位于该转印位置上的热转印膜受到热能的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移入位置上时,该加压罩位于该加热部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载部还分别包含有一个载框,呈顶端透空的筒状,一个载板滑设于该载框中,并可于该载框的筒状内部空间中沿该载框的开口及其反方向,在一上位位置及一下位位置间往复线性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装置包含有一个压框,呈管状并具有与所述载框开口端相仿的形状,并可于一释放位置及一压合位置间往复位移,当该压框位于该压合位置上时,将位于所述载框及所述压框的相向端面之间的热转印膜被气密地夹置于该压框与该载框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装置还包含有能以幅射方式将热能传递至彼此串接的所述压框及载框的内部空间中,使位于该内部空间中的热转印膜受到热能作用的加热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可在一移入位置及一伸出位置间往复位移,当位于该移入位置上时,该加热部位于所述转印位置上方,而当位于该伸出位置上时,移出该输送空间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压框与载框呈断面形状相同的中空矩形。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载部还分别包含有一个用以供所述载框插接嵌置在其上的开口,设于所述转盘的相异位置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572726U CN201913879U (zh) | 2010-10-18 | 2010-12-13 | 热转印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65222.5 | 2010-10-18 | ||
CN201020565222 | 2010-10-18 | ||
CN2010206572726U CN201913879U (zh) | 2010-10-18 | 2010-12-13 | 热转印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913879U true CN201913879U (zh) | 2011-08-03 |
Family
ID=4441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5727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13879U (zh) | 2010-10-18 | 2010-12-13 | 热转印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913879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83735A (zh) * | 2014-01-27 | 2014-05-14 | 纪信岗 | 鞋底印花工艺及其加工装置 |
CN104260544A (zh) * | 2014-09-17 | 2015-01-07 | 东莞市华锦礼品有限公司 | 一种拉链热升华转印机 |
CN108928100A (zh) * | 2018-05-07 | 2018-12-04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 一种回转式双面气压立体热转印系统 |
WO2021082702A1 (zh) * | 2019-10-31 | 2021-05-06 | 金华万得福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转盘式烫印机 |
WO2021082703A1 (zh) * | 2019-10-31 | 2021-05-06 | 金华万得福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转盘式烫印装置 |
-
2010
- 2010-12-13 CN CN2010206572726U patent/CN20191387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83735A (zh) * | 2014-01-27 | 2014-05-14 | 纪信岗 | 鞋底印花工艺及其加工装置 |
CN104260544A (zh) * | 2014-09-17 | 2015-01-07 | 东莞市华锦礼品有限公司 | 一种拉链热升华转印机 |
CN108928100A (zh) * | 2018-05-07 | 2018-12-04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 一种回转式双面气压立体热转印系统 |
WO2021082702A1 (zh) * | 2019-10-31 | 2021-05-06 | 金华万得福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转盘式烫印机 |
WO2021082703A1 (zh) * | 2019-10-31 | 2021-05-06 | 金华万得福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转盘式烫印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913879U (zh) | 热转印机 | |
JP4896926B2 (ja) | 多段積層プレス | |
CN207265020U (zh) | 一种柔性光伏组件冷却装置 | |
CN102463733A (zh) | 压合机及其压合方法 | |
CN104029858B (zh) | 一种包装袋压平排气封口机 | |
CN101249739A (zh) | 一种夹层板材成型机 | |
CN102147042B (zh) | 真空绝热板气压封口机以及利用真空绝热板气压封口机对真空绝热板进行封口的封口工艺 | |
CN206394952U (zh) | 一种线路板覆膜包装机 | |
CN202585647U (zh) | 一种全自动电池热封装机 | |
CN105034553B (zh) | 一种树脂油墨真空塞孔印刷装置及其印刷方法 | |
CN201266614Y (zh) | 转盘式真空抽气封口机 | |
CN2783540Y (zh) | 真空热平压成型机 | |
TWI612199B (zh) | 模塑產品自動成型機及製造方法及成品 | |
JPWO2015019442A1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ラミネート装置 | |
CN204936435U (zh) | 一种树脂油墨真空塞孔印刷装置 | |
KR102086560B1 (ko) | 핫 프레스 성형용 다수의 수평 판 타입 금형장치 | |
CN203199239U (zh) | 纸盒成型覆膜包装机 | |
KR100820336B1 (ko) | 진공 라미네이터의 필름 라미네이션 구조 | |
CN102442095B (zh) | 热转印方法 | |
CN204036839U (zh) | 一种新型气动热压机 | |
JP2002079573A (ja) | 真空成型装置 | |
CN107877985A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层压设备 | |
JP6258003B2 (ja) | 転写装置用チャンバ及びこの転写装置用チャンバを用いた転写方法並びに転写装置 | |
JP2005255206A (ja) | 転写印刷装置 | |
CN219989679U (zh) | 负压辅助填料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