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92153U - 一种车灯pes透镜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灯pes透镜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92153U
CN201892153U CN2010205973739U CN201020597373U CN201892153U CN 201892153 U CN201892153 U CN 201892153U CN 2010205973739 U CN2010205973739 U CN 2010205973739U CN 201020597373 U CN201020597373 U CN 201020597373U CN 201892153 U CN201892153 U CN 201892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atch
bulb
suppor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973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eti Marelli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eti Marelli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eti Marelli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eti Marelli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973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92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92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9215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灯PES透镜模组。所述车灯PES透镜模组包括透镜、透镜架、反射镜、灯泡座、灯泡、电磁阀和挡片,所述透镜、透镜架、反射镜、灯泡座、灯泡、电磁阀和挡片组成光学组,所述透镜设置在透镜架上,所述反射镜一端固定于透镜架上,另一端连接有灯泡座,所述灯泡设置在灯泡座上,所述电磁阀设置在透镜架上,所述挡片和透镜架之间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车灯PES透镜模组的结构简单,并集成了远近光切换、自动竖直调节、随动转向和旅行模式四种功能于一体。

Description

一种车灯PES透镜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镜模组,尤其涉及一种车灯PES透镜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技术革新,越来越多的汽车前照灯提供了诸如使用同一光源的远近光快速切换,动态竖直调节和随动转向等先进技术。这些功能给汽车的驾驶者提供了更大便利,也大大提高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但是对于车灯的制造企业来说,越多的功能也意味着更加庞大的机构和复杂的运动关系,这些问题也阻碍着这些车灯新技术的普及化。目前的车灯中使用的动态竖直调节及随动转向就存在着机构庞大的问题,其所占用的灯体空间较大。
另外,当今世界的公路交通发展迅速,使得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来往更为便利。但由于存在着左行和右行的区别,在一些特殊地区,如中国的澳门与珠海等,存在着左右行车辆在同一条道路上行驶的情况。车辆在相反方向的车道行驶时,原先近光中照向道路外侧部分的光线转而照向道路中间,就形成了照向对方驾驶者的眩光。目前的车灯设计中并没有考虑这些比较少见的例子,但是在这些特殊地区,这种情况确实天天在发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
在现有的车灯技术中,远近光一体的前照灯大多都采用双丝灯泡(如H4等)或者用挡片遮蔽远光的部分光线形成近光的方案。双丝灯泡的远近光切换起来速度很快,但是由于目前双丝的灯泡只有普通灯泡和卤素灯泡,在氙气灯应用越来越多的今天,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而目前氙气大灯的远近光切换,已有的技术是用一个马达带动挡片运动,其速度过慢。在有些需要用远光提醒的场合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有些车辆不得不配备一个辅助的远光灯。
在调节结构方面,目前汽车行业中使用的带有自动竖直调节和随动转向功能的前照灯,其机械结构大多为:先把反射镜、光源、椭球透镜等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由一个马达来驱动这个支架,完成自动竖直调节;再将这整个系统固定到另一个支架上,同样由另一个马达来实现随动转向;如果需要手动调节,往往还要再附加一个支架,以满足自动调节的需要。这样,调节轴线比较固定,互不干扰,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机构过于复杂,控制精度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在实现远近光切换、自动竖直调节和随动转向灯功能,存在着诸多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多种功能集合一体,并精简机构的车灯PES透镜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灯PES透镜模组包括透镜、透镜架、反射镜、灯泡座、灯泡、电磁阀和挡片,所述透镜、透镜架、反射镜、灯泡座、灯泡、电磁阀和挡片组成光学组,所述透镜设置在透镜架上,所述反射镜一端固定于透镜架上,另一端连接有灯泡座,所述灯泡设置在灯泡座上,所述电磁阀设置在透镜架上,所述挡片和透镜架之间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车灯PES透镜模组集成了远近光切换、自动竖直调节、随动转向和旅行模式四种功能于一体,在进行远近光切换的时候,采用一个由电磁阀驱动的挡片翻转来实现快速切换,响应快,成本低廉;在进行自动竖直调节和随动转向功能时,采用一个支架、不同调节方式的调节支点与驱动点灵活切换的方式,将原有固定调节轴线的优点继承下来,同时又克服了调节机构复杂的缺点;在考虑到在特殊地区左右驾并行的现象时,供了一种“旅行模式”,即对远近光切换的挡片做了处理,使之能根据需要来遮挡明暗截止线水平部分以上的部分和全部光线,车辆在平常使用时,与正常的车灯无异,但当车辆需要在相反车道行驶时,可以由操作者手动将挡片上的旅行模式开关拨开,这时候开启近光,挡片可以将明暗截止线水平部分以上的光线全部遮蔽,以防形成眩光。
进一步,所述挡片包括挡片本体、可动挡片、限位弹簧、铆钉和固定板,所述挡片本体通过限位弹簧和可动挡片相接触,所述固定板通过铆钉固定在挡片本体上。
进一步,还包括调节支架、安装支座、第一球头卡、固定架、第一马达和第二球头卡,所述光学组设置在调节支架上,所述安装支座与调节支架相连,所述第一球头卡和安装支座相连,所述固定架和调节支架相连,所述第一马达和第二球头卡分别和固定架相连。
进一步,还包括延长支架、第二马达、第三球头卡和铆钉,所述第二马达通过延伸支架固定在调节支架上,所述第三球头卡和第二马达相连,所述光学组通过铆钉和调节支架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灯PES透镜模组中远近光切换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灯PES透镜模组中挡片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灯PES透镜模组中自动竖直调节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灯PES透镜模组中随动转向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首先由透镜1、透镜架2、反射镜3、灯泡座4、D1S灯泡5、电磁阀6及挡片7组成一个光学组,该光学组独立的实现远、近光功能,其中远、近光切换由电磁阀6和挡片7配合完成。当需要近光开启时,电磁阀6不工作,挡片处于7所示的位置,此时挡片发挥作用,将不需要的光线遮挡,形成近光;当需要远光开启时,电磁阀收到指令启动,挡片7被电磁阀吸引,运动到7’所示的位置,此时挡片完全不再起到遮挡光线的作用,形成远光。
挡片7在遮挡不需要的光线,形成近光的时候,还提供了一种“旅行模式”。如图2所示,挡片7由挡片本体8、可动挡片9、限位弹簧10、铆钉11及固定板12组成。在普通道路开启近光时,可动挡片9位于初始位置,其轮廓不超出挡片本体8,此时主要由挡片本体8完成遮挡光线、形成近光的功能;而当车辆需要在相反方向道路行驶,即需要开启“旅行模式”时,可动挡片9可以被拨动至旅行位置,此时,在挡片本体8遮挡光线的同时,可动挡片9也遮挡了明暗截止线水平部分以上的光,使得明暗截止线成为一整条水平线。铆钉11和固定板12连接了挡片本体8和可动挡片9并形成一个支点,在限位弹簧10的作用下,可以绕支点转动。但只有在初始位置和旅行位置时,限位弹簧10才处于非压缩状态,所以这一系统能保证挡片可以稳定维持初始位置或旅行位置当中的一个位置。
自动竖直调节的实现过程如图3所示:图1所述的光学组固定在调节支架13之上,此支架与外界有三处连接,即通过安装支座14和第一球头卡15提供的球形铰链连接,圆柱销23(见图四)与灯体形成的圆柱形铰链连接,以及固定架16、第一马达17和第二球头卡18形成的球星铰链连接。在进行自动竖直水平调节时,球形铰链和圆柱形铰链形成了水平的调节轴线。当灯光需要向下调节时,给第一马达17发出收缩指令,第一马达17收缩带动第二球头卡18、固定架16向后运动,使得调节支架13和光学组向下运动;当灯光需要向上调节时,给第一马达17发出伸长指令,第一马达17伸长带动第二球头卡18、固定架16向前运动,使得调节支架13和光学组向上运动,完成自动竖直调节运动。
图4反映了前大灯随动转向的实现机构。延伸支架19将第二马达20固定在调节支架13之上,光学组和第三球头卡21则通过第二马达20的球头形成了球头形铰链连接。光学组与调节支架13有铆钉22连接,同时铆钉22提供了所动转向的支点。当需要光学组左转时,给第二马达20发送伸长指令,第二马达20伸长带动第三球头卡21,进而推动光学组绕铆钉22向左旋转;当需要光学组右转时,给第二马达20发送收缩指令,第二马达20收缩带动第三球头卡21,进而带动光学组绕铆钉22向右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车灯PES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PES透镜模组包括透镜、透镜架、反射镜、灯泡座、灯泡、电磁阀和挡片,所述透镜、透镜架、反射镜、灯泡座、灯泡、电磁阀和挡片组成光学组,所述透镜设置在透镜架上,所述反射镜一端固定于透镜架上,另一端连接有灯泡座,所述灯泡设置在灯泡座上,所述电磁阀设置在透镜架上,所述挡片和透镜架之间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PES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包括挡片本体、可动挡片、限位弹簧、铆钉和固定板,所述挡片本体通过限位弹簧和可动挡片相接触,所述固定板通过铆钉固定在挡片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PES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支架、安装支座、第一球头卡、固定架、第一马达和第二球头卡,所述光学组设置在调节支架上,所述安装支座与调节支架相连,所述第一球头卡和安装支座相连,所述固定架和调节支架相连,所述第一马达和第二球头卡分别和固定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PES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长支架、第二马达、第三球头卡和铆钉,所述第二马达通过延伸支架固定在调节支架上,所述第三球头卡和第二马达相连,所述光学组通过铆钉和调节支架相连。
CN2010205973739U 2010-11-08 2010-11-08 一种车灯pes透镜模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92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973739U CN201892153U (zh) 2010-11-08 2010-11-08 一种车灯pes透镜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973739U CN201892153U (zh) 2010-11-08 2010-11-08 一种车灯pes透镜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92153U true CN201892153U (zh) 2011-07-06

Family

ID=44221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9737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92153U (zh) 2010-11-08 2010-11-08 一种车灯pes透镜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921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8004A (zh) * 2012-07-02 2014-01-22 湖北省比格斯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远近光一体的车灯
CN107676734A (zh) * 2016-07-29 2018-02-09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远近光一体模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8004A (zh) * 2012-07-02 2014-01-22 湖北省比格斯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远近光一体的车灯
CN103528004B (zh) * 2012-07-02 2016-04-13 重庆稼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远近光一体的车灯
CN107676734A (zh) * 2016-07-29 2018-02-09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远近光一体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66838B1 (en) Vehicle headlamp apparatus
CN102951064B (zh) 车辆用前照灯装置及配光控制方法
JP4523100B2 (ja) 種々の特性を有する光束を発生するための車両用ヘッドライト装置
JP5424742B2 (ja)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CN104648224B (zh) 头灯控制系统
US20110002136A1 (en) Optical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US7901121B2 (en) Vehicular lamp system
EP2295291A1 (en) Vehicle headlight device
JP2010044925A (ja)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JP2000043640A (ja) 自動車のヘッドライト装置
JP2010040459A (ja)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CN201892153U (zh) 一种车灯pes透镜模组
CN202598401U (zh) 一种车灯遮光装置
JP2004314856A (ja) 車輌用ヘッドライト制御装置
JP5317871B2 (ja)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JP2010257909A (ja)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CN102661579B (zh) 前照灯光型调节用遮光板结构及前照灯光型调节方法
CN208382021U (zh) 机动车照明光学模组
CN102642499A (zh) 汽车前照灯智能转向afs控制系统
CN2873573Y (zh) 车辆用侧照灯
CN202598400U (zh) 前照灯光型调节用遮光板结构
EP2384933B1 (en) Vehicle headlamp system,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headlamp
JP4486007B2 (ja) ヘッドライト
CN205592831U (zh) 一种带透镜的车用led双光前大灯
CN201484276U (zh) 一种通过传动导杆实现自由调节照射距离的汽车前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