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18766U - 跨腔走线的壳体及形成壳体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跨腔走线的壳体及形成壳体的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18766U CN201818766U CN2010205591293U CN201020559129U CN201818766U CN 201818766 U CN201818766 U CN 201818766U CN 2010205591293 U CN2010205591293 U CN 2010205591293U CN 201020559129 U CN201020559129 U CN 201020559129U CN 201818766 U CN201818766 U CN 2018187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housing
- module
- window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腔走线的壳体及形成壳体的模具,壳体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由沿第一方向脱模的第一模块占据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二腔由沿第二方向脱模的第二模块占据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二方向成锐角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在成形所述壳体时接触,从而在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之间形成窗口,所述窗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从而在压铸成形壳体时无需在形成壳体的模具上增加额外的活块机构,大大简化了压铸模具的设计,以低的制造成本在壳体中实现了从第一腔到第二腔的走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腔走线的壳体及用于形成该壳体的模具。
背景技术
变速箱壳体是汽车上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变速箱壳体毛坯通常采用压铸技术制造。图1为现有的一种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用于形成图1所示的壳体的模具的示意图。该壳体4为一种汽车用的变速箱壳体,其由模具5压铸形成。如图1和图2所示,该壳体4采用集成式设计,其包括集成的第一腔41和第二腔42,第一腔41是由模具5中的沿向上方向脱模的第一模块51占据的空间形成,第二腔42是由模具5中的沿向下方向脱模的第二模块52占据的空间形成。第一腔41和第二腔42相邻接,并且第一腔41和第二腔42共用同一个侧壁45。第一模块51包括第一侧面511,第二模块52包括第二侧面522,第一侧面511与第二侧面522在成形壳体4时隔开一定间距,从而在第一模块51的第一侧面511与第二模块52的第二侧面522之间限定形成隔离第一腔41和第二腔42的侧壁45。连接有电线60的诸如电机等的电气装置6安装在第一腔41中,第二腔42中安装有接线盒(未示出),电线60需要从第一腔41延伸穿过第二腔42。因此,需要在第一腔41与第二腔42共用的侧壁45上形成用于供电线60穿过的窗口40,通过窗口40将第一腔41和第二腔42相连通。然而,由于窗口40的出模方向与第一腔41的向上出模方向以及第二腔42的向下出模方向均不同,因此,在设计形成该壳体4的模具5时必须要在第一模块51或第二模块52上额外添加用于形成窗口40的活块机构(未图示),否则将无法顺利脱模,从而大大增加了模具5的复杂度,给生产制造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壳体的制造成本。
同样地,对于具有上述壳体类似结构的并且采用压铸成形的其他壳体来说,也会在压铸成形时存在类似的技术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壳体及用于形成该壳体的模具,在采用模具形成该壳体时无需增加额外的活块机构,简化了压铸模具的设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其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由沿第一方向脱模的第一模块占据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二腔由沿第二方向脱模的第二模块占据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二方向成锐角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在成形所述壳体时接触,从而在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之间形成窗口,所述窗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
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向上,所述第二方向向下,所述第一腔包括位于其下部的底壁,所述窗口邻接所述底壁。
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腔的所述底壁上设置有向下凹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邻接所述窗口。
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二侧面基本平行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上方并且比第二侧面更远离所述第一侧面,从而在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限定形成隔离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侧壁。
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容纳电气装置,所述电气装置连接电线,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窗口延伸到所述第二腔。
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为变速箱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壳体的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沿着第一方向脱模以形成壳体的第一腔,所述第二模块沿着第二方向脱模以形成壳体的第二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二方向成锐角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在成形壳体时接触,从而在壳体的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之间形成窗口,所述窗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
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向上,所述第二方向向下,所述第一腔包括位于其下部的底壁,所述窗口邻接所述底壁。
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模块在邻接第一侧面的位置处具有向下凸的凸出部,从而当所述第一模块脱模时,在所述第一腔的所述底壁上形成有向下凹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邻接所述窗口。
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二侧面基本平行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上方并且比第二侧面更远离所述第一侧面,从而在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限定形成隔离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侧壁,而且优选所述侧壁的厚度不大于在所述侧壁的厚度测量方向的所述凸出部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适当修改壳体的相邻腔体的结构,使得用于形成第一腔的第一模块的与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一侧面与用于形成第二腔的第二模块的与第二方向成锐角的第二侧面在成形壳体时可以相互接触,从而第一模块可沿第一方向顺利脱模,第二模块可沿第二方向顺利脱模后,在形成相邻的第一腔和第二腔的同时,在第一腔与第二腔之间也自然形成窗口,即,本实用新型利用形成相邻两个腔体的两个模块的脱模面的巧妙布置而自然形成一个窗口,从而在压铸成形该壳体时无需在形成壳体的模具上再增加额外的活块机构,大大简化了压铸模具的设计,便于壳体的生产制造。同时,由于形成壳体的模具的简化,使得壳体的制造成本大为降低。
以下通过参考附图详细说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更明显地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和特征。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目的而设计,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因为范围的限定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不必要依比例绘制。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形成图1所示的壳体的模具的示意图。
图3为用于形成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壳体的模具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用来指引相同的元素。为解释的目的,在下面的说明中提供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对本实用新型提供深入了解。然而,这可能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这些具体细节,该实用新型仍可以实施。
图3为用于形成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壳体的模具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为了图示的简洁和清楚起见,图示中仅揭示出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点相关的结构特征,而对于其他的结构特征则进行了简化或省略。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壳体1以一种变速箱壳体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变速箱壳体,对于具有类似结构特征的其他种类的壳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概念和原理同样可以适用,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作实质。
为了更加清楚简要地进行说明,在本专利申请文件中采用了方位术语,例如,“顶”、“底”、“上”、“下”等,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各个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但是,除非特别说明并不用于限制相关构件的绝对方位。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壳体1采用集成一体式设计,其是由模具2压铸成形。变速箱壳体1包括集成的第一腔11、第二腔12以及第三腔13。在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之间形成用于供走线穿过的窗口10,窗口10连通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第一腔12用于容纳诸如电机等的电气装置3,电气装置3连接有电线30,电线30通过窗口10从第一腔11延伸穿至第二腔12,第二腔12用于容纳接线盒(未示出),第三腔13用于容纳齿轮装置(未示出)。其中,第三腔13为容纳有油的湿腔,可以通过油对齿轮装置进行散热及润滑。为了防止油从第三腔13泄漏并防止油污染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第三腔13通常是密封的,而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均为与第三腔13相互不连通的干腔。
用于形成变速箱壳体1的模具2包括第一模块21、第二模块22以及第三模块23。第一腔11是由模具2中的沿第一方向D1脱模的第一模块21占据的空间形成,第二腔12是由模具2中的沿第二方向D2脱模的第二模块22占据的空间形成,第三腔13是由模具2中的沿第二方向D2脱模的第三模块23占据的空间形成。其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反,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向上,第二方向D2向下,第二模块22与第三模块23可以一体形成或者由分开的部件结合在一起。第一腔11包括位于其下部的底壁110,第二腔12包括位于其上部的顶壁(未标号),第三腔13包括位于其上部的顶壁(未标号),其中,第三腔13的顶壁与第一腔11的底壁110结合为一体。窗口10邻接第一腔11的底壁110,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窗口10位于第一腔11、第二腔12以及第三腔13的交界处。
第一模块21包括与第一方向D1成锐角的第一侧面211,第二模块22包括与第二方向D2成锐角的第二侧面222以及与第二侧面基本平行的第三侧面223。第二模块22的第三侧面223位于其第二侧面222的上方并且比第二侧面222更远离第一模块21的第一侧面211。当压铸成形变速箱壳体1时,第一模块21的第一侧面211与第二模块22的第三侧面223隔开一定间距而相互不接触,从而在第一模块21的第一侧面211与第二模块22的第三侧面223之间限定形成隔离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的侧壁15。第一模块21的第一侧面211与第二模块22的第二侧面222在成形变速箱壳体1时接触,从而在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之间形成窗口10。
优选地,在第一腔11的底壁110上设置有向下凹的凹陷部115,凹陷部115邻接窗口10设置,从而扩大走线空间,当电线30从第一腔11延伸穿至第二腔12时,有利于电线30的走向更加平直地设置。相应地,第一模块21在邻接第一侧面211的位置处具有向下凸的凸出部215,从而当第一模块21脱模时,在第一腔11的底壁110上形成向下凹的凹陷部115。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适当修改变速箱壳体1的相邻腔体的结构,使得用于形成第一腔11的第一模块21的与第一方向D1成锐角的第一侧面211与用于形成第二腔12的第二模块22的与第二方向D2成锐角的第二侧面222在成形变速箱壳体1时可以相互接触,从而第一模块21可沿第一方向D1顺利脱模,第二模块22可沿第二方向D2顺利脱模后,在形成相邻的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的同时,在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之间形成窗口10,即,本实用新型利用形成相邻两个腔体的两个模块的脱模面巧妙布置而自然形成一个窗口10,利用该窗口10可将电气装置3的电线30从第一腔11延伸穿到第二腔12,从而在压铸成形该变速箱壳体1时无需在形成变速箱壳体的模具2上再增加额外的活块机构,大大简化了压铸模具的设计,便于变速箱壳体1的生产制造。同时,由于形成变速箱壳体的模具2的简化,使得变速箱壳体1的制造成本大为降低。以低的制造成本在变速箱壳体1里实现从一个腔到另一个腔的走线。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在此显示和描述,其中设想是最实际和优选的实施方案,可以认识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做出改变,并非只限于此处所述的细节,而是要符合所附权利要求的全部范围,以包含任何和所有等同装置和设备。
Claims (10)
1.一种跨腔走线的壳体,其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由沿第一方向脱模的第一模块占据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二腔由沿第二方向脱模的第二模块占据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二方向成锐角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在成形所述壳体时接触,从而在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之间形成窗口,所述窗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向上,所述第二方向向下,所述第一腔包括位于其下部的底壁,所述窗口邻接所述底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中在所述第一腔的所述底壁上设置有向下凹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邻接所述窗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二侧面基本平行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上方并且比第二侧面更远离所述第一侧面,从而在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限定形成隔离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侧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腔容纳电气装置,所述电气装置连接电线,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窗口延伸到所述第二腔。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为变速箱壳体。
7.一种用于形成壳体的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沿着第一方向脱模以形成壳体的第一腔,所述第二模块沿着第二方向脱模以形成壳体的第二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方向成锐角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二方向成锐角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在成形壳体时接触,从而在壳体的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之间形成窗口,所述窗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形成壳体的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向上,所述第二方向向下,所述第一腔包括位于其下部的底壁,所述窗口邻接所述底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形成壳体的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模块在邻接第一侧面的位置处具有向下凸的凸出部,从而当所述第一模块脱模时,在所述第一腔的所述底壁上形成有向下凹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邻接所述窗口。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形成壳体的模具,其中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二侧面基本平行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上方并且比第二侧面更远离所述第一侧面,从而在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限定形成隔离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厚度不大于在所述侧壁的厚度测量方向的所述凸出部的宽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591293U CN201818766U (zh) | 2010-10-13 | 2010-10-13 | 跨腔走线的壳体及形成壳体的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591293U CN201818766U (zh) | 2010-10-13 | 2010-10-13 | 跨腔走线的壳体及形成壳体的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18766U true CN201818766U (zh) | 2011-05-04 |
Family
ID=43916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559129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18766U (zh) | 2010-10-13 | 2010-10-13 | 跨腔走线的壳体及形成壳体的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1876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8055A (zh) * | 2011-10-24 | 2012-01-25 | 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具有特殊型腔的铝合金零件的压铸模设计方法 |
-
2010
- 2010-10-13 CN CN2010205591293U patent/CN20181876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8055A (zh) * | 2011-10-24 | 2012-01-25 | 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具有特殊型腔的铝合金零件的压铸模设计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78102U (zh) | 二次成型式正反插usb连接器 | |
CN107666799B (zh) | 中框、制备中框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
CN104325111A (zh) |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过滤器的模具结构 | |
CN104325112A (zh) |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内支架的模具结构 | |
CN201818766U (zh) | 跨腔走线的壳体及形成壳体的模具 | |
CN105215321A (zh) | 一种多模腔压铸模具 | |
CN203351829U (zh) | 一体式dp接口插接模组及应用其制作的dp接口 | |
CN205202024U (zh) | 一种汽车防火墙线束护套成型模具 | |
CN207222740U (zh) | 一种内纵梁冲压模具及冲压设备 | |
CN204628808U (zh) | 线扣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4209091U (zh) |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内支架的模具结构 | |
CN211343951U (zh) | 3d雕刻变速箱壳体 | |
CN208375715U (zh) | 可快速更换模芯的塑胶模具 | |
CN201387951Y (zh) | 晶片模组插座连接器 | |
CN202861334U (zh) | 一种电容外壳成型铸造模具 | |
CN205147277U (zh) | 一种带有四个抽芯结构的压铸模具 | |
CN204276857U (zh) |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过滤器的模具结构 | |
CN204375565U (zh) | 风扇及其电容安装结构 | |
CN204628533U (zh) | 控制阀装置 | |
CN205128885U (zh) | 一种具有下方斜抽芯结构的压铸模具 | |
CN201739753U (zh) | 注塑件 | |
CN204603048U (zh) | 一种新型变速箱壳体模具 | |
CN203124701U (zh) | 隔膜泵壳体压铸模具 | |
CN204984631U (zh) | 机油冷却模块壳体及其模具结构 | |
CN203277598U (zh) | 一种滤波器腔体及腔体滤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0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