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00787U - 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00787U
CN201800787U CN2010205295285U CN201020529528U CN201800787U CN 201800787 U CN201800787 U CN 201800787U CN 2010205295285 U CN2010205295285 U CN 2010205295285U CN 201020529528 U CN201020529528 U CN 201020529528U CN 201800787 U CN201800787 U CN 201800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sill
windshield cross
windshield
plat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295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迈克尔·梅勒
扎切利·杰克逊
刘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295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00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00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007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包括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安装板、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结合板以及加强支架,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安装板和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相互连接,结合板连接在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上,加强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和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上,加强支架设有向外突起的凸板,该凸板连接在结合板上,凸板、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和结合板形成三角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能够有效地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从而尽可能地降低行人碰撞后受伤害的程度。

Description

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挡风玻璃的下横梁结构,尤其地,本实用新型涉及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的吸能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日益普及,车辆的安全性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是车辆性能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相应地,世界上多数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其具体的涉及到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儿童保护等。其中,车辆对行人的保护日益得到重视。
理想的有利于行人保护的车辆设计应当使得在行人碰撞事故发生时,车辆结构尽可能多地吸收冲击能量,以避免对行人造成致命伤害。
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头部和挡风玻璃发生碰撞的情形较多,挡风玻璃边缘多为结构刚度很大的金属框架结构,行人头部撞击到这些区域时会产生很大的加速度,引起重伤甚至死亡。行人头部的受伤指数通常通过头部受伤指标(Head Injury Criterion,HIC)表征,HIC是由行人头部受到冲击后产生的加速度计算得到的指标。加速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则受伤程度越严重。
传统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由下风挡钢板4和上风挡钢板5组合而成,一般情况下将下风挡钢板4和上风挡钢板5的边缘进行焊接,从而形成内部空心的结构。挡风玻璃2通过粘接胶3固定在挡风玻璃下下横梁结构上。如图1中所示,下风挡钢板4和上风挡钢板5所形成的结构具有较强的刚性。当行人头部1撞击到挡风玻璃2时,挡风玻璃的下横梁结构难以发生大变形以吸收能量,行人头部受到严重冲击。
正是如此,对挡风玻璃下横梁进行优化设计,使得当行人头部与其碰撞时,避免行人头部产生过高的加速度从而降低行人受伤程度,诚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克服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当受到来自挡风玻璃的压力时,这种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能够产生较大变形,从而通过其变形降低行人头部的加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包括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安装板、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结合板以及加强支架,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安装板和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相互连接形成内部中空的封闭结构,所述结合板连接在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上,挡风玻璃通过粘接方式固定在所述结合板上,加强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和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上,并且所述加强支架还设有向外突起的凸板,该凸板连接在所述结合板上,从而所述凸板、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和所述结合板形成三角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优选地,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胶接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优选地,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的一端与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结合板相连接从而形成锐角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优选地,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与所述结合板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胶接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优选地,所述凸板与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的一端成锐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优选地,所述凸板与所述结合板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胶接进行连接。
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发生碰撞时更容易产生结构变形,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冲击能量作用在行人头部,并能够有效地降低行人头部的冲击加速度,从而达到行人保护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进行详细或者优选的描述,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结构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具体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包括有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2、安装板4、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结合板1以及加强支架3。其中,安装板4为仪表盘的安装板,其与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2和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相互连接形成一内部中空的封闭结构,用以保证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的刚性。优选地,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2、安装板4和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通过焊接进行连接。
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为大致Z形结构,在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上连接有所述结合板1。如图2所示,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的一端与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2的一端相连接形成前述的封闭结构,另一端连接在用于挡风玻璃固定的结合板1的一端上,并且同样优选地采用焊接进行连接。所述结合板1优选具有较强的柔性,并且在一定变形后能够恢复到原来形状。挡风玻璃通过粘接方式固定在所述结合板1上。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与所述结合板1之间成锐角设置。加强支架3的一端连接在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2的另一端处,加强支架3另一端连接在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的另一端靠近锐角处,也就是图2所示的锐角的边上。进一步地,加强支架3还设有一个向外突起的凸板6,该凸板6优选与连接在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2的加强支架3的那一端成锐角设置。如图2中所示,该凸板6连接在所述结合板1上,从而该凸板6、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以及结合板1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加强支架3的设置用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具有足够的结构刚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结合板1和凸板6应当具有较好柔性结构,其在较小的弹性形变后能够恢复到初始形状,不影响车辆的外形。
当行人头部和挡风玻璃发生撞击时,挡风玻璃将较强的冲击力传输给结合板1。结合板1、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和加强支架3基本上以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2和安装板4形成的空心结构为支撑点,向下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共同吸收来自挡风玻璃的较大冲击能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行人在碰撞瞬间产生的加速度,从而降低行人的受伤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2、安装板4、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结合板1以及加强支架3之间的连接也可以为例如胶接或者铆接等。
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通过设置在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上的结合板1、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5和加强支架3,能够有效地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从而尽可能地降低行人碰撞后受伤害的程度。

Claims (6)

1.一种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包括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安装板、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结合板以及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安装板和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相互连接形成内部中空的封闭结构,所述结合板连接在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上,挡风玻璃通过粘接方式固定在所述结合板上,加强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和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上,并且所述加强支架还设有向外突起的凸板,该凸板连接在所述结合板上,从而所述凸板、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和所述结合板形成三角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胶接进行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的一端与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结合板相连接从而形成锐角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前板与所述结合板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胶接进行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板与所述挡风玻璃下横梁后板的一端成锐角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板与所述结合板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胶接进行连接。
CN2010205295285U 2010-09-15 2010-09-15 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00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295285U CN201800787U (zh) 2010-09-15 2010-09-15 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295285U CN201800787U (zh) 2010-09-15 2010-09-15 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00787U true CN201800787U (zh) 2011-04-20

Family

ID=43870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2952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00787U (zh) 2010-09-15 2010-09-15 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0078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9873A (zh) * 2010-12-27 2012-07-0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风窗下横梁及应用该横梁的汽车
CN103129628A (zh) * 2011-12-03 2013-06-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的车身
CN104718126A (zh) * 2012-07-06 2015-06-17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隔音挡风玻璃的车窗开口下横梁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9873A (zh) * 2010-12-27 2012-07-0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风窗下横梁及应用该横梁的汽车
CN102529873B (zh) * 2010-12-27 2016-01-1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风窗下横梁及应用该横梁的汽车
CN103129628A (zh) * 2011-12-03 2013-06-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的车身
CN103129628B (zh) * 2011-12-03 2016-12-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的车身
CN104718126A (zh) * 2012-07-06 2015-06-17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隔音挡风玻璃的车窗开口下横梁
CN104718126B (zh) * 2012-07-06 2016-12-14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隔音挡风玻璃的车窗开口下横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2914A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CN108016506B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201800787U (zh) 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
CN204452340U (zh)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CN101323320A (zh) 一种汽车下部车身结构
CN101306699A (zh) 一种车辆碰撞缓冲吸能车架结构
CN102849121A (zh) 一种乘员舱形状保持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汽车
CN203438964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214898660U (zh) 一种电池包防护板及其电动汽车
CN202863565U (zh) 风挡玻璃下横梁结构
CN201989862U (zh) 微型轿车前地板结构
CN103802887B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部结构
US20160375855A1 (en) Cantilevered Windshield Support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CN103448803B (zh)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CN202783376U (zh) 一种机舱纵梁结构
CN202911686U (zh) 一种汽车防撞横梁结构
CN201670190U (zh) 一种w型汽车保险杠骨架
CN205573854U (zh)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CN105691461B (zh) 一种四轮车车架防撞结构
CN204846054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结构
CN201800492U (zh) 挡风玻璃下横梁结构
CN207594887U (zh) 一种防撞汽车结构
CN209683623U (zh) 汽车前部防撞吸能装置
CN207535858U (zh) 风窗横梁结构
KR20110006446A (ko) 복수의 충돌에너지 흡수단계를 갖는 차량용 전방 충돌에너지 흡수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