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84616U - 继动快放双向整体阀及气压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继动快放双向整体阀及气压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84616U CN201784616U CN2010201961200U CN201020196120U CN201784616U CN 201784616 U CN201784616 U CN 201784616U CN 2010201961200 U CN2010201961200 U CN 2010201961200U CN 201020196120 U CN201020196120 U CN 201020196120U CN 201784616 U CN201784616 U CN 2017846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chamber
- parking
- gas port
- valve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整体阀及使用该整体阀的气压制动系统,所述整体阀将继动阀、快放阀和双向阀集成为一个整体,包括:阀体;形成于阀体上的驻车控制口、驻车出气口、行车控制口、行车常供气口、行车出气口和排气口;和位于阀体内的双向活塞、驻车制动活塞、行车制动活塞。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压制动系统能够通过所述整体阀控制汽车的行车制动、行车解制动、驻车制动、驻车解制动,并能够防止制动叠加,使整车的制动管路布置于车架大梁的一侧,结构紧凑美观,不仅优化管路结构,减少了接头和漏气隐患点,增加密封可靠度,而且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气压制动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将气压制动系统中的继动阀、快放阀和双向阀集成为一体的整体阀,以及包括该整体阀的气压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型以上特别是重型的货车和客车主要使用气动系统进行行车和驻车制动。气压制动系统的供能装置和传动装置全部是气压式,其控制装置主要由制动踏板机构和制动阀等气压控制元件组成。
在各种制动系统中,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是每一辆汽车都必须具备的,也是车辆上最重要的制动回路。其中,行车制动系统用于使行驶中的汽车降低速度甚至停车,驻车制动泛指用以使已停止汽车驻留原地的制动系统。
在汽车行驶中,驾驶员通过踏板机构操纵制动阀,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将制动阀排气口关闭,导通制动阀进气口和出气口,使储气筒内的压缩空气进入行车制动气室,推动气室膜片使制动器工作,实行行车制动。当放松制动踏板时,行车制动气室中的压缩气体排入大气,从而解除行车制动。车辆处于停止状态时,在汽车起步之前,应将手控阀的操纵杆放置在解除驻车制动的位置,使压缩空气自驻车储气筒充入驻车制动气室,压缩储能弹簧,解除驻车制动,汽车方能起步。当驾驶员将手控阀的操纵杆放置在驻车位置时,驻车制动气室内压缩空气排入大气,储能弹簧复位,于是汽车处于驻车制动状态。当驾驶员同时实行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时,气压制动系统中的双向阀能够通过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之间的互控管路优先选择其一,从而防止制动叠加带来安全隐患。
其中,气压制动系统中的储气筒和制动气室二者一般只通过制动阀连接。这样,储气筒向制动气室充气以及压缩空气排入大气,都必须回流制动阀。在储气筒和制动气室与制动阀相距较远的情况下,这种迂回充气和排气将导致制动和解除制动的滞后时间过长,不利于汽车及时制动和制动后的及时加速。因此,制动系统中通常要使用继动阀和快放阀。在制动管路上靠近制动气室处设置一快放阀,可以保证快速排气。当压缩空气由快放阀进气口进入时,将进气口导通,排气口截止,压缩空气直接通过快放阀出气口进入制动气室,当快放阀进气口没有气体进入时,进气口截止、排气口导通,制动气室内的压缩空气直接由快放阀排气口排入大气,不需要迂回流过制动阀。继动阀在一般情况下,由继动阀进气口接通储气罐,继动阀出气口接制动气室。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阀的输出气压作为继动阀的控制压力输入,在控制压力作用下,将继动阀进气口导通,于是压缩空气从储气筒直接通过继动阀进气口和出气口进入制动气室,而不用流经制动阀,大大缩短了制动气室的充气管路,加速了气室的充气过程。此外,汽车上通常还要使用双向阀来防止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的制动叠加,双向阀的两个进气口分别与两个制动系统相连,出气口连接到行车制动气室和/或驻车制动气室。
但是,上述阀体的安装结构复杂,体积大,分布于汽车大梁的两侧,增加了成本,而且由于接头多,增加了漏气的隐患点,降低了密封可靠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将继动阀、快放阀和双向阀设计为一个整体的整体阀,该整体阀用于气压制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阀,该整体阀包括:阀体;形成于阀体上的驻车控制口、驻车出气口、行车控制口、行车常供气口、行车出气口和排气口;和位于阀体内的双向活塞、驻车制动活塞、行车制动活塞;
其中,
当行车制动时,所述行车制动活塞位于下位,所述行车常供气口与所述行车出气口相通;
当行车解制动时,所述行车制动活塞位于上位,所述行车常供气口截止,所述行车出气口与所述排气口相通;
当驻车制动时,所述驻车制动活塞位于上位,所述驻车出气口与所述排气口相通;
当驻车解制动时,所述驻车制动活塞位于下位,所述驻车控制口与所述驻车出气口相通;
当同时实施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时,所述行车制动活塞位于下位,所述双向活塞位于右位,所述驻车制动活塞位于上位,所述行车常供气口同时与所述行车出气口和所述驻车出气口相通,实现行车制动和驻车解制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气压制动系统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整体阀;行车储气筒;驻车储气筒;行车制动气室;驻车制动气室;和制动阀;其中,
所述整体阀的驻车控制口连接驻车储气筒;
所述整体阀的驻车出气口连接驻车制动气室;
所述整体阀的行车控制口连接制动阀;
所述整体阀的行车常供气口连接行车储气筒;
所述整体阀的所述行车出气口连接行车制动气室;
所述整体阀的排气口连接大气。
当行车制动时,踏板机构控制制动阀向整体阀的所述行车控制口输入控制气压信号,推动行车控制活塞位于下位,将所述排气口堵塞,所述行车常供气口与所述行车出气口连通,压缩气体从所述行车常供气口流入整体阀内,经所述行车出气口进入行车制动气室,控制制动器实行行车制动;
当行车解制动时,踏板机构控制制动阀停止向所述行车控制口输入控制气压信号,所述行车控制活塞位于上位,将所述行车常供气口堵塞,同时导通与所述排气口相通的第六内腔气口,压缩气体从所述行车制动气室流入整体阀内,依次经过所述行车出气口、所述第六内腔气口、所述排气口排入大气,控制制动器解除行车制动;
当驻车制动时,手控阀控制双向活塞位于中位,所述驻车控制口断气,驻车控制活塞位于上位,将所述第三内腔气口堵塞,第四内腔气口导通,压缩气体从驻车制动气室流入整体阀内,依次经过所述驻车出气口、第五内腔气口、所述第四内腔气口、所述排气口排入大气,由于驻车制动气室内气体排空,从而使驻车制动气室内的储能弹簧复位,控制制动器实现驻车制动;
当驻车解制动时,手控阀控制所述双向活塞位于左位,压缩气体从所述驻车控制口流入整体阀内,所述驻车控制活塞位于下位,所述第三内腔气口导通,所述第四内腔气口截止,压缩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内腔气口、所述第三内腔气口、所述第五内腔气口、所述驻车出气口进入所述驻车制动气室,将所述储能弹簧压缩到不制动位置,解除驻车制动;
当同时实行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时,压缩气体从所述行车常供气口通入所述行车出气口,部分压缩气体依次经所述内腔继动阀出气口、所述防制动叠加内腔管道、所述内腔双向阀进气口到达所述第一内腔气口,并且所述驻车控制口断气,所述双向活塞在气压的作用位于右位,所述第三内腔气口导通,从所述第一内腔气口进入的压缩气体使所述驻车控制活塞向下压缩,所述第四内腔气口截止,最终使从所述行车常供气口进入的部分压缩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三内腔气口和所述第五内腔气口,到达所述驻车出气口,从而进入驻车制动气室,控制制动器解除驻车制动,从而避免了制动叠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整体阀装置起到了继动阀、快放阀和双向阀三者的功能,由双向活塞防止制动的叠加,由驻车控制活塞控制驻车制动和驻车解制动,由行车控制活塞控制行车制动和行车解制动,将上述三个阀集成为一个阀,使整车的制动管路布置于车架大梁的一侧,结构紧凑美观,不仅优化管路结构,减少了接头和漏气隐患点,增加密封可靠度,而且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通过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是明显的: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阀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驻车控制口
2驻车出气口
3行车控制口
4行车常供气口
5行车出气口
6排气口
7内腔双向阀进气口
8内腔继动阀出气口
9双向活塞
10驻车控制活塞
11行车控制活塞
12第一内腔气口
13第二内腔气口
14第三内腔气口
15第四内腔气口
16第五内腔气口
17第六内腔气口
18防制动叠加内腔管道
19回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整体阀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阀将继动阀、快放阀和双向阀的结构合为一体,该整体阀包括:阀体;形成于阀体上的驻车控制口1、驻车出气口2、行车控制口3、行车常供气口4、行车出气口5和排气口6;和位于阀体内的双向活塞9、驻车制动活塞10、行车制动活塞11。
所述整体阀的内腔中还形成有内腔双向阀进气口7;内腔继动阀出气口8;和防制动叠加内腔管道18;其中,当同时实施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时,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依次通过所述内腔继动阀出气口8、所述防制动叠加内腔管道18、所述内腔双向阀进气口7与所述驻车出气口2相通。
所述整体阀的内腔中还形成有第一内腔气口12、第二内腔气口13、第三内腔气口14、第四内腔气口15、第五内腔气口16和第六内腔气口17。
当驻车解制动时,所述双向活塞9在所述第二内腔气口13的气压作用下位于左位,所述第一内腔气口12截止,并且所述驻车制动活塞10位于下位,所述驻车控制口1依次经过第二内腔气口13、第三内腔气口14、第五内腔气口16与所述驻车出气口2相通。
当驻车制动时,所述双向活塞9位于中位,所述第一内腔气口12和所述第二内腔气口13均截止,并且所述驻车制动活塞10在回位弹簧19的作用下位于上位,所述第四内腔气口15导通,所述驻车出气口2依次经过第四内腔气口15、第五内腔气口16与所述排气口6相通。
当行车制动时,所述行车制动活塞11位于下位,所述第六内腔气口17截止,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经内腔管道(未图示)与所述行车出气口5相通。
当行车解制动时,所述行车制动活塞11在回位弹簧19的作用下位于上位,所述第六内腔气口17导通,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截止,所述行车出气口5经第六内腔气口17与所述排气口6相通。
当同时实行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时,所述双向活塞9在第一内腔气口12的气压作用下位于右位,所述第二内腔气口13截止,所述驻车制动活塞10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位于上位,并且所述行车制动活塞11位于下位。此时,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与所述行车出气口5相通,同时依次经过所述内腔继动阀出气口8、所述防制动叠加内腔管道18、所述内腔双向阀进气口7与所述驻车出气口2相通,实现行车制动和驻车解制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气压制动系统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整体阀;行车储气筒;驻车储气筒;行车制动气室;驻车制动气室;和制动阀。
其中,驻车控制口1连接驻车储气筒(未图示),所述驻车储气筒用于储存压缩气体,该压缩气体从驻车储气筒进入所述驻车控制口1,所述驻车控制口1起到现有技术中快放阀进气口和现有技术中双向阀的一个进气口的功能。
驻车出气口2连接驻车制动气室(未图示),所述驻车制动气室内的储能弹簧可以控制驻车制动与解除制动。驻车制动状态下,压缩气体流向为所述驻车制动气室到所述驻车出气口2;驻车解制动状态下,压缩气体流向为所述驻车出气口2到所述驻车制动气室,所述驻车出气口2起到现有技术中双向阀出气口和现有技术中快放阀出气口的功能。
行车控制口3连接制动阀(未图示),所述制动阀(未图示)排气口输出的压缩气体作为控制信号输入到所述行车控制口3,从而使行车常供气口4与行车出气口5连通,所述行车控制口3起到现有技术中继动阀控制口的功能。
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连接行车储气筒(未图示),所述行车储气筒储存压缩气体,压缩气体始终从所述行车储气筒流入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起到现有技术中继动阀常供气口的功能。
所述行车出气口5连接行车制动气室(未图示),所述行车制动气室用于控制行车制动与解除制动,行车制动时,压缩气体流向为所述行车出气口5到所述行车制动气室,行车解制动时,压缩气体流向为所述行车制动气室到所述行车出气口5,所述行车出气口5起到现有技术中继动阀出气口的功能。
排气口6连通大气,用于排放驻车制动气室和行车制动气室内的压缩气体,起到现有技术中继动阀、快放阀和双向阀的排气口功能。
现有技术中继动阀出气口与现有技术中双向阀另一进气口的互控管道位于内腔,形成内腔双向阀进气口7、内腔继动阀出气口8以及连通于二者之间的防制动叠加内腔管道18,其功能在于平衡气压,防止制动叠加。
下面结合附图,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以下四种具体情况来介绍带有本发明整体阀的制动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工作原理。
行车制动:
当行车制动时,脚刹的踏板机构带动制动阀(未图示)运动,制动阀向整体阀的行车控制口3输入控制气压信号,行车控制活塞11在气压的作用下位于下位,将第六内腔气口17截止,从而将排气口6截止,并将行车常供气口4导通,行车常供气口4通过内腔管道(未图示)与行车出气口5相通,此时压缩气体从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经所述行车出气口5流入行车制动气室(未图示),实行行车制动。
驻车制动:
当驻车制动时,驻车控制口1截止,双向活塞9位于中位,此时第一内腔气口12和第二内腔气口13截止,同时驻车控制活塞10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位于上位,此时第三内腔气口14截止,第四内腔气口15导通,压缩气体从驻车制动气室流入驻车出气口2进入整体阀内,依次经过第五内腔气口16、第四内腔气口15,最终从所述排气口6排入大气,由于驻车制动气室内气体排空,从而使驻车制动气室内的储能弹簧复位,实现驻车制动。
行车解制动:
当行车解制动时,脚刹的踏板机构松开,制动阀停止向所述行车控制口3输入控制气压信号,因此行车控制活塞11在回位弹簧19的作用下位于上位,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截止,同时导通第六内腔气口17,所述行车出气口经所述第六内腔气口17与所述排气口6相通,此时压缩气体从行车制动气室流入行车出气口5进入整体阀内,经所述第六内腔气口17流向所述排气口6排入大气,从而解除行车制动。
驻车解制动:
当驻车解制动时,驻车控制口1不断通入压缩气体,此时双向活塞9在第二内腔气口13的气压作用下位于左位,并且第三内腔气口14导通,驻车制动活塞在第三内腔气口14的气压作用下位于下位,此时第四内腔气口15截止,因此从驻车控制口进入整体阀内的压缩气体,依次经过第二内腔气口13、第三内腔气口14、第五内腔气口16、驻车出气口4进入驻车制动气室,压缩储能弹簧,从而解除驻车制动。
行车制动且驻车制动(防止制动叠加):
当同时实行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时,即踩下脚刹的同时通过手控阀控制驻车制动时,脚刹的踏板机构带动制动阀(未图示)运动,制动阀向整体阀的行车控制口3输入控制气压信号,行车控制活塞11在气压的作用下位于下位,将第六内腔气口17截止,从而将排气口6截止,并将行车常供气口4导通,行车常供气口4通过内腔管道(未图示)与行车出气口5相通,此时压缩气体从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经所述行车出气口5流入行车制动气室(未图示),实行行车制动。
与此同时,从行车常供气口4进入整体阀内的压缩气体,依次通过所述内腔继动阀出气口8、所述防制动叠加内腔管道18、所述内腔双向阀进气口7,在第一内腔气口12处产生气压,而此时驻车控制口1截止,因此双向活塞9在第一内腔气口12的气压作用下位于右位,并且第三内腔气口14导通,驻车制动活塞10在第三内腔气口14的气压作用下位于下位,从而使第四内腔气口15截止,第五内腔气口16导通,因此所述从行车常供气口4进入整体阀内的压缩气体依次经过所述内腔继动阀出气口8、所述防制动叠加内腔管道18、所述内腔双向阀进气口7、第一内腔气口12、第三内腔气口14、第五内腔气口16,经驻车排气口2进入驻车制动气室,压缩储能弹簧,从而解除驻车制动,从而避免了制动叠加。
Claims (7)
1.一种继动快放双向整体阀,其特征在于,该整体阀包括:
阀体;
形成于阀体上的驻车控制口(1)、驻车出气口(2)、行车控制口(3)、行车常供气口(4)、行车出气口(5)和排气口(6);和
位于阀体内的双向活塞(9)、驻车制动活塞(10)、行车制动活塞(11);
其中,
当行车制动时,所述行车制动活塞(11)位于下位,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与所述行车出气口(5)相通;
当行车解制动时,所述行车制动活塞(11)位于上位,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截止,所述行车出气口(5)与所述排气口(6)相通;
当驻车制动时,所述驻车制动活塞(10)位于上位,所述驻车出气口(2)与所述排气口(6)相通;
当驻车解制动时,所述驻车制动活塞(10)位于下位,所述驻车控制口(1)与所述驻车出气口(2)相通;
当同时实施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时,所述行车制动活塞(11)位于下位,所述双向活塞(9)位于右位,所述驻车制动活塞(10)位于上位,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同时与所述行车出气口(5)和所述驻车出气口(2)相通,实现行车制动和驻车解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整体阀的内腔中还形成有内腔双向阀进气口(7);内腔继动阀出气口(8);和防制动叠加内腔管道(18);其中,
当同时实施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时,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依次通过所述内腔继动阀出气口(8)、所述防制动叠加内腔管道(18)、所述内腔双向阀进气口(7)与所述驻车出气口(2)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整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阀的内腔中还形成有第一内腔气口(12)、第二内腔气口(13)、第三内腔气口(14)、第四内腔气口(15)、第五内腔气口(16)和第六内腔气口(17),其中:
当行车制动时,所述行车制动活塞(11)位于下位,所述第六内腔气口(17)截止,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经内腔管道与所述行车出气口(5)相通;
当行车解制动时,所述行车制动活塞(11)位于上位,所述第六内腔气口(17)导通,所述行车出气口(5)经第六内腔气口(17)与所述排气口(6)相通;
当驻车制动时,所述驻车制动活塞(10)位于上位,所述第四内腔气口(15)导通,所述驻车出气口(2)依次经过第四内腔气口(15)、第五内腔气口(16)与所述排气口(6)相通;
当驻车解制动时,所述驻车制动活塞(10)位于下位,所述驻车控制口(1)依次经过第二内腔气口(13)、第三内腔气口(14)、第五内腔气口(16)与所述驻车出气口(2)相通;
当同时实行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时,所述行车制动活塞(11)位于下位,所述双向活塞(9)位于右位,所述驻车制动活塞(10)位于上位,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与所述行车出气口(5)相通,同时依次经过所述内腔继动阀出气口(8)、所述防制动叠加内腔管道(18)、所述内腔双向阀进气口(7)与所述驻车出气口(2)相通,实现行车制动和驻车解制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阀,其特征在于:
当驻车解制动时,所述双向活塞(9)在所述第二内腔气口(13)的气压作用位于左位,所述第一内腔气口(12)截止;
当驻车制动时,所述双向活塞(9)位于中位,所述第一内腔气口(12)和所述第二内腔气口(13)均截止;
当同时实行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时,所述双向活塞(9)在第一内腔气口(12)的气压作用下位于右位,所述第二内腔气口(13)截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制动活塞(10)在回位弹簧(19)的作用下位于上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制动活塞(11)在回位弹簧(19)的作用下位于上位。
7.一种气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气压制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整体阀;行车储气筒;驻车储气筒;行车制动气室;驻车制动气室;和制动阀;其中,
所述整体阀的驻车控制口(1)连接驻车储气筒;
所述整体阀的驻车出气口(2)连接驻车制动气室;
所述整体阀的行车控制口(3)连接制动阀;
所述整体阀的行车常供气口(4)连接行车储气筒;
所述整体阀的所述行车出气口(5)连接行车制动气室;
所述整体阀的排气口(6)连接大气;
当行车制动时,踏板机构控制制动阀向整体阀的所述行车控制口(3)输入控制气压信号,推动行车控制活塞(11)位于下位,将所述排气口(6)堵塞,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与所述行车出气口(5)连通,压缩气体从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流入整体阀内,经所述行车出气口(5)进入行车制动气室,控制制动器实行行车制动;
当行车解制动时,踏板机构控制制动阀停止向所述行车控制口(3)输入控制气压信号,所述行车控制活塞(11)位于上位,将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堵塞,同时导通与所述排气口(6)相通的第六内腔气口(17),压缩气体从所述行车制动气室流入整体阀内,依次经过所述行车出气口(5)、所述第六内腔气口(17)、所述排气口(6)排入大气,控制制动器解除行车制动;
当驻车制动时,手控阀控制双向活塞(9)位于中位,所述驻车控制口(1)断气,驻车控制活塞(10)位于上位,将所述第三内腔气口(14)堵塞,第四内腔气口(15)导通,压缩气体从驻车制动气室流入整体阀内,依次经过所述驻车出气口(2)、第五内腔气口(16)、所述第四内腔气口(15)、所述排气口(6)排入大气,由于驻车制动气室内气体排空,从而使驻车制动气室内的储能弹簧复位,控制制动器实现驻车制动;
当驻车解制动时,手控阀控制所述双向活塞(9)位于左位,压缩气体从所述驻车控制口(1)流入整体阀内,所述驻车控制活塞(10)位于下位,所述第三内腔气口(14)导通,所述第四内腔气口(15)截止,压缩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内腔气口(13)、所述第三内腔气口(14)、所述第五内腔气口(16)、所述驻车出气口(2)进入所述驻车制动气室,将所述储能弹簧压缩到不制动位置,解除驻车制动;
当同时实行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时,压缩气体从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通入所述行车出气口(5),部分压缩气体依次经所述内腔继动阀出气口(8)、所述防制动叠加内腔管道(18)、所述内腔双向阀进气口(7)到达所述第一内腔气口(12),并且所述驻车控制口(1)断气,所述双向活塞(9)在气压的作用位于右位,所述第三内腔气口(14)导通,从所述第一内腔气口(12)进入的压缩气体使所述驻车控制活塞(10)向下压缩,所述第四内腔气口(15)截止,最终使从所述行车常供气口(4)进入的部分压缩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三内腔气口(14)和所述第五内腔气口(16),到达所述驻车出气口(2),从而进入驻车制动气室,控制制动器解除驻车制动,从而避免了制动叠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961200U CN201784616U (zh) | 2010-05-14 | 2010-05-14 | 继动快放双向整体阀及气压制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961200U CN201784616U (zh) | 2010-05-14 | 2010-05-14 | 继动快放双向整体阀及气压制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84616U true CN201784616U (zh) | 2011-04-06 |
Family
ID=43816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9612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84616U (zh) | 2010-05-14 | 2010-05-14 | 继动快放双向整体阀及气压制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84616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2535A (zh) * | 2012-05-15 | 2012-08-22 | 四川柯世达汽车制动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 前桥继动阀 |
CN104386056A (zh) * | 2014-12-03 | 2015-03-04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挂车释放阀 |
WO2016019865A1 (zh) * | 2014-08-05 | 2016-02-11 | 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防叠加阀、具有其的制动缸总成及其制动控制方法 |
CN108146414A (zh) * | 2018-01-05 | 2018-06-12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有比例输出的电子驻车阀及控制方法 |
CN108313042A (zh) * | 2018-03-06 | 2018-07-24 | 湖北力美制动元件有限公司 | 一种继动阀 |
CN112721899A (zh) * | 2021-01-19 | 2021-04-30 | 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气压制动系统行车与驻车制动集成式阀体结构 |
CN113815588B (zh) * | 2021-10-25 | 2022-06-17 | 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制动控制单元及车辆 |
-
2010
- 2010-05-14 CN CN2010201961200U patent/CN20178461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2535A (zh) * | 2012-05-15 | 2012-08-22 | 四川柯世达汽车制动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 前桥继动阀 |
CN102642535B (zh) * | 2012-05-15 | 2014-09-10 | 四川柯世达汽车制动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 前桥继动阀 |
WO2016019865A1 (zh) * | 2014-08-05 | 2016-02-11 | 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防叠加阀、具有其的制动缸总成及其制动控制方法 |
CN104386056A (zh) * | 2014-12-03 | 2015-03-04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挂车释放阀 |
CN108146414A (zh) * | 2018-01-05 | 2018-06-12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有比例输出的电子驻车阀及控制方法 |
CN108313042A (zh) * | 2018-03-06 | 2018-07-24 | 湖北力美制动元件有限公司 | 一种继动阀 |
CN112721899A (zh) * | 2021-01-19 | 2021-04-30 | 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气压制动系统行车与驻车制动集成式阀体结构 |
CN112721899B (zh) * | 2021-01-19 | 2023-03-31 | 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气压制动系统行车与驻车制动集成式阀体结构 |
CN113815588B (zh) * | 2021-10-25 | 2022-06-17 | 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制动控制单元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84616U (zh) | 继动快放双向整体阀及气压制动系统 | |
CA2876028C (en) | Park brake control assembly | |
CN206691102U (zh) | 一种继动组合阀 | |
CN105151033A (zh) | 前桥驻车脚制动阀、制动系统及驻车制动功能的检测方法 | |
CN201816583U (zh) | 一种双继动阀集成阀 | |
CN101879892A (zh) | 一种车辆制动系统 | |
CN205168478U (zh) | 具有坡道起步辅助功能的气压式行车制动系统 | |
CN203739872U (zh) | 叉车的一体式制动系统 | |
CN202574192U (zh) | 汽车气电两用多功能制动控制装置 | |
CN2732571Y (zh) | 汽车挂车可控提前制动装置 | |
CN203637805U (zh) | 用于非公路自卸车制动系统 | |
CN105365805A (zh) | 一种车辆防失灵气压制动系统 | |
CN104842986A (zh) |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制动系统 | |
CN203005403U (zh) | 卡车气压控制式副制动装置 | |
CN101397007A (zh) | 具有电气可控功能的辅助制动装置 | |
CN204161350U (zh) | 一种防失灵车辆气压制动系统 | |
CN201334005Y (zh) | 一种汽车继动阀 | |
CN101492043B (zh) | 继动双通快放组合阀 | |
CN203485908U (zh) | 一种充气刹制动总阀 | |
CN205168480U (zh) | 商用车辆坡道起步辅助系统气动控制电磁阀 | |
CN2878148Y (zh) | 单缸双回路气刹制动三轮车 | |
CN204161354U (zh) | 车辆防失灵气压制动系统 | |
CN105235673B (zh) | 商用车辆坡道起步辅助系统气动控制电磁阀 | |
CN103195840A (zh) | 自动离合器系统 | |
AU741729B2 (en) | Brake valve system for dedicated freight ca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