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37356U - 可折叠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37356U
CN201737356U CN2010201161737U CN201020116173U CN201737356U CN 201737356 U CN201737356 U CN 201737356U CN 2010201161737 U CN2010201161737 U CN 2010201161737U CN 201020116173 U CN201020116173 U CN 201020116173U CN 201737356 U CN201737356 U CN 201737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surface
side plate
docking structure
foldable container
attach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161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文达
胡浩棋
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Cimc Containers Mamufacturing Co Ltd
XINGU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Cimc Containers Mamufacturing Co Ltd
XINGU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Cimc Containers Mamufacturing Co Ltd, XINGU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Cimc Containers Mam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161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37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37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373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集装箱,包括:底架、顶板、两个侧板、前端板、以及后端板。每个侧板包括一上半部和一下半部。该可折叠集装箱中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对接结构。每个对接结构包括:可彼此脱开的上接合部和下接合部;以及设置在上、下接合部之间的至少一个可弯折的连接件,用以限制上、下接合部之间脱开的距离。其中上接合部具有第一支承面,而下接合部具有与该第一支承面相对应的第二支承面。每个侧板的上、下半部之间通过一个对接结构相连接,其中侧板的上半部固定有该对接结构的上接合部,而下半部固定有该对接结构的下接合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集装箱能够在空载时进行折叠,从而减小了空箱的运输体积。

Description

可折叠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在货物运输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可以通过车辆、轮船、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来运输。传统的集装箱大多采用固定结构,因此在运输和堆存时,空载的集装箱(空箱)需要占用和载货的集装箱(重箱)相同的体积空间,因此传统集装箱的空箱运输会极大浪费运输和堆存成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已开发出一种可以在空载时折叠的集装箱。如中国专利200420084231.7公开了一种可折叠集装箱,包括:底架、顶板、两个侧板、前端板以及后端板。其中每个侧板包括通过双轴铰链铰接到一起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该上半部和下半部还分别通过一单轴铰链铰接到顶板和底架。前、后端板的底部分别铰接到底架,而它们的顶部分别可分离地连接到顶板。通常,集装箱的门设置在后端板上。在折叠时,先将前、后端板分别向箱内转动放置到底架上;然后对两个侧板进行折叠,使得每个侧板的上、下半部分别向箱内转动,同时顶板随之下降。折叠后,侧板的下半部放置到前、后端板上,而上半部分叠置于下半部之上,同时顶板放置到侧板的上半部之上,从而减小了集装箱的整体体积。
集装箱在堆码和运输过程中,经常会禁受到各种外力作用。这种现有的可折叠集装箱在组立后,其所受到的外力特别是施加到侧板上的外力会传递给各个铰链。然而铰链的承载能力往往达不到传统集装箱的受力要求,因此容易造成铰链变形甚至失效。这一方面会造成侧板无法正常折叠或组立;另一方面,更为严重地是,会影响可折叠集装箱在组立后的运输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集装箱,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集装箱,包括:底架;顶板,与所述底架相对地置于该底架的上方;两个侧板,每个侧板包括一上半部和一下半部,各侧板的上半部可翻转地连接到所述顶板的一侧,而各侧板的下半部可翻转地连接到所述底架的一侧;前端板,可翻转地连接到所述底架的一端;以及后端板,可翻转地连接到所述底架的另一端。所述可折叠集装箱还包括至少两个对接结构,每个对接结构包括:可彼此脱开的上接合部和下接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上、下接合部之间的至少一个可弯折的连接件,用以限制所述上、下接合部之间脱开的距离。其中所述上接合部具有第一支承面,而所述下接合部具有与该第一支承面相对应的第二支承面。每个侧板的上、下半部之间通过一个对接结构相连接,其中侧板的上半部固定有该对接结构的上接合部,而下半部固定有该对接结构的下接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和每个侧板的上半部之间也通过一个所述对接结构可脱开地相连接,其中所述顶板上固定有该对接结构的上接合部,而所述侧板的上半部上固定有该对接结构的下接合部。
进一步地,每个侧板的下半部和所述底架之间也通过一个所述对接结构可脱开地相连接,其中所述侧板的下半部上固定有该对接结构的上接合部,而所述底架上固定有对接结构的下接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对接结构的上、下接合部中的一个上;所述对接结构的上、下接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一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过该通孔,并且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上固定有不能通过该通孔的限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结构的上、下接合部中的所述另一个上还固定有一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上设有一适合于所述连接件穿过的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导槽,所诉通道与所述至少一个导槽相连通;所述限位件为从所述连接件突出并限定在所述至少一个导槽中的至少一个突出部。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彼此铰接的滑块。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挠性的连接板。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挠性的绳,所述限位件系缚到所述绳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接合部还包括设置在其沿横向方向的侧面的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面;所述下接合部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面相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接合部中的一个为凸接合部,而另一个为与所述凸接合部相对应的凹接合部。
进一步地,每个侧板的两端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角立柱,每个角立柱包括可脱开的上半段和下半段,其中上半段固定到对应侧板的上半部,而下半段固定到对应侧板的下半部。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板与位于所述两个侧板的前端侧的两个角立柱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后端板与位于所述两个侧板的后端侧的两个角立柱可拆卸地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顶面开设有适合于与叉车的叉齿相配合的叉槽。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板设置有门。
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集装箱还包括用于在其组立后将所述对接结构的上、下接合部相互锁紧的锁紧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集装箱能够在空载时进行折叠,从而减小了空箱的运输体积。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接结构和连接件的设置,避免了用于折叠的连接件承受外力载荷,从而提高了连接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上下接合部之间的接触配合相比于传统的铰接配合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了集装箱组立后的强度和刚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方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可折叠集装箱处于组立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图1中的可折叠集装箱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可折叠集装箱在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5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可折叠集装箱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
图5B示出了图5A中的顶板、侧板上半部和下半部以及底架相互脱离的情形;
图5C示出了侧板折叠后的情形;
图6示出了图5B中的对接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去除了连接件;
图7A-7C分别示出了图5A-5C中设置在侧板上半部和下半部之间的对接结构;
图8示出了图5C中设置在顶板和侧板上半部之间的对接结构;
图9示出了图5C中设置在底架和侧板下半部之间的对接结构;
图10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设置在对接结构上的导向元件;
图10B为图10A中连接件的正面剖视图;
图10C为图10A中导向元件的正面剖视图;
图11示出了可弯折连接件的一个变形例;
图12示出了可弯折连接件的一个变形例;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对接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对接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对接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例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可折叠集装箱10,其包括底架11、顶板12、两个侧板13、以及彼此相对的前端板14和后端板15。顶板12与底架11相对地置于底架11的上方。每个侧板13包括上半部131和下半部132,其中上半部131可翻转地连接到顶板12的一侧,而下半部132可翻转地连接到底架11的一侧。前端板14和后端板15分别可翻转地连接到底架11的两端,例如通过铰接、滑动连接等方式。优选地,前端板14和后端板15还分别与顶板12以及两个侧板13可拆卸地相连。通常,后端板15上设有门,以便于在集装箱10处于组立状态时向箱内装卸货物。
每个侧板13的两端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角立柱17。每个角立柱17包括可脱开的上半段171和下半段172,其中上半段171固定到对应侧板的上半部131,而下半段172固定到对应侧板的下半部132。从而,前端板14与位于两个侧板13的前端侧的两个角立柱17可拆卸地相连;而后端板15与位于两个侧板13的后端侧的两个角立柱17可拆卸地相连。
如图5A-5C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每个侧板13的上、下半部之间可通过一对接结构20可脱开地相连。对接结构20包括可彼此脱开的上接合部21和下接合部22、以及至少一个可弯折的连接件23。连接件23设置在上、下接合部之间,用于限制上接合部21和下接合部22脱开的距离。上接合部21和下接合部22优选地沿可折叠集装箱10的纵向方向延伸设置。侧板上半部131上固定有上接合部21,而侧板下半部132上固定有下接合部22,这样当集装箱组立后上接合部21位于下接合部22之上,并且连接件23限制了侧板上、下半部之间可脱开的距离D1。
如图6所示,上接合部21可为一凹接合部,而下结合部22可为一凸结合部。具体来说,上接合部21具有一基部212和分别位于该基部212两侧的两个侧部213,从而基部212的内表面214和两个侧部213的内侧面215包围形成一凹部211。侧部213还具有大致平行于基部内表面214的端面216。对应地,下接合部22具有一基部222以及从基部222突出的凸部221,与凹部211相对应。凸部221具有一端面224以及位于端面224两侧的两个侧面225。基部222还包括从凸部221的两侧向外延伸的两个延伸部223,延伸部223具有与该凸部221位于同一边的表面226。
由此,上接合部21的面214和/或面216构成了第一支承面;而下接合部22的面224和/或面226构成了第二支承面。同时,上接合部21的两个面215构成了两个第一限位面;而下接合部22的两个面225构成了两个第二限位面。当集装箱10处于组立状态时,第一和第二支承面接触配合,从而将上支承部21支承在下支承部22之上。同时,两个第一限位面分别与两个第二限位面相配合,以限制上、下接合部21、22沿横向(即垂直于侧板平面的方向)双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优选地,当集装箱10组立后,可通过例如螺栓-螺母等的锁紧装置将上、下接合部相互锁定,以避免它们意外分离。
如图7A-7C所示,连接件23的第一端231可固定到上接合部21上,例如焊接固定到上接合部21中的孔218中。下接合部22上设有一通孔228,连接件23可滑动地穿过通孔228,并且其第二端232上固定有不能通过该通孔228的限位件233。由此,便通过连接件23的长度限制了上、下接合部21、22可脱开的距离,如图7B所示。适当设置连接件23的结构和长度,使得当上、下接合部21、22脱开时侧板的上半部131和下半部132可相对转动并相互贴合,从而实现侧板13的折叠,如图7C和5C所示。可选地,也可将连接件23的第二端232固定到下接合部22,同时在上接合部21上设置供该连接件23滑动穿过的孔(例如孔218),并在第一端213上固定限位件233。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3由多节铰链构成。具体来说,连接件可包括多个彼此铰接的滑块,例如三个滑块234、235和236。其中滑块234焊接固定到上接合部21,而滑块236上固定有限位件233。滑块235通过两个铰轴237和238与滑块234和236相铰接。当侧板折叠后,如图7C所示,上、下接合部21、22相对转动大约180度。此时滑块234和236大致平行,并与滑块235构成大致U型形状。
值得注意的是,当集装箱10处于组立状态时,侧板13所受到的垂直方向力由对接结构20的相互贴合的第一和第二支承面来承受,而侧板13所受到的横向方向力由对接结构20的第一和第二限位面来承受;而用于实现折叠功能的可弯折连接件23基本上不承受外力。相比于现有的铰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对接结构20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而且能够避免施加到集装箱上的外力损坏连接件23。此外,本实用新型上、下接合部之间的配合关系简单,即使因意外造成上接合部或下接合部局部变形也不会影响侧板13的折叠或组立操作。因此,上述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集装箱10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耐用性。
可折叠集装箱10的顶板12和各侧板的上半部131之间、以及各侧板的下半部132和底架11之间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连接,例如通过铰接方式等。然而,如图5A-5C所示,顶板12和每个侧板的上半部131之间优选地也通过一个对接结构20可脱开地相连接,其中顶板12上固定有上接合部21,而侧板的上半部131上固定有下接合部22,在上、下接合部21、22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可弯折的连接件23′,从而限制了顶板11和侧板上半部131之间可脱开的距离D2。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连接件23′可由通过铰轴236′铰接到一起的两个滑块234′和235′构成,其中滑块234′固定到上接合部21;而滑块235′穿过设置在下接合部22上的通孔228,并且其上固定有限位件233′。可当集装箱10折叠后,上、下接合部21、22相对转动大约90度,滑块234′和235′大致垂直。可选地,也可将连接件23′固定到位于侧板上半部131的下接合部22,并可滑动地连接到位于顶板12的上接合部21。
回到图5A-5C,每个侧板的下半部132和底架11之间也优选地通过一个对接结构20可脱开地相连接,其中侧板的下半部132上固定上接合部21,而底架11上固定有下接合部22。在上下接合部21、22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可弯折的连接件23″,用以限制其脱开的距离,从而限制了侧板下半部132和底架11可脱开的距离D3。具体来说,如图9所示,连接件23″可由通过铰轴236″铰接到一起的两个滑块234″和235″构成。其中滑块235″固定到下接合部22;而滑块234″穿过设置在上接合部21上的通孔218,并且其上固定有限位件233″。当集装箱10折叠后,上、下接合部21、22相对转动大约90度,滑块234″和235″大致垂直。在这里,可选地,也可将连接件23″固定到位于侧板下半部132的上接合部21,并可滑动地连接到位于底架11的下接合部22。
如图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如图10A-10C所示,在对接结构的下接合部22下方还固定有一个导向元件80。连接件23的第一端231固定到上接合部21;而其第二端232上设有从侧面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239(优选为两个)。下接合部22上固定有一导向元件80。导向元件80的中部设有一通道81,而其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导槽82。优选地在通道8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导槽82。导槽82与通道81相连通,用于容纳突出部239。在这里,连接件23可滑动地设置在通道81中,并且其第二端232上的突出部被限定在对应的导槽82中,从而避免了连接件23与导向元件80相脱离。由此,突出部239构成了连接件23的限位件。可选地,在连接件23固定到下接合部22的例子中,导向元件80也可固定到上接合部21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实施方式,连接件可以被设置成其他合适的形状和结构。图11示出了根据一可选实施例的连接件24,该连接件24可由具有挠性的绳构成,如钢丝绳。上、下接合部21和22上分别设有通孔218和228。绳24的两端241和242分别穿过孔218和228,并分别系缚于挡轴243和244。挡轴243可焊接固定到上接合部21上。挡轴244的结构被设置为不能通过孔228,从而作为限位件限制的了上、下接合部21、22的分离距离。
图12示出了根据另一可选实施例的连接件25,该连接件25可由具有挠性的板构成。这里所说的板包括板、条、带等类似结构。与前面类似,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接合部21和22上分别设有通孔218和228。挠性板25的两端251和252分别穿过孔218和228,并分别形成有不能通过对应的孔的凸结,从而限制的了上、下接合部21、22的分离距离。优选地,凸结251和252被分别容纳到空心轴253和254中。轴253可焊接固定到上接合部21。轴254与下接合部22相分离,从而使得连接件25可穿过孔228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对接结构也可以有多种变形。下面以设置在侧板13的上、下接合部之间的对接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对接结构30。与对接结构20不同的是,在这里,上接合部31为一凸接合部,而下接合部32为一凹接合部。具体来说,上接合部31包括一基部312以及从基部312突出的凸部311,基部312还具有从凸部311的两侧向外延伸的两个延伸部313。凸部311具有一端面314以及位于端面314两侧的两个侧面315。对应地,下接合部32包括一基部322和从基部322两侧伸出的两个侧部323,从而使得基部322的内表面324和两个侧部323的内侧面325包围形成一凹部321,与凸部311相对应。由此,上接合部31的面314构成了第一支承面;而下接合部32的面324构成了第二支承面。同时,上接合部31的两个面315构成了两个第一限位面;而下接合部32的两个面325构成了两个第二限位面。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对接结构40,其上、下接合部41、42分别由一板状结构构成。上接合部41的下表面411和下接合部42的上表面421分别构成了对接结构40的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在本实施例中,对接结构40没有设置限位面。此时,施加在侧板13上的横向外力可由用于固定上、下接合部41和42的紧固件或者其他结构来承受。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对接结构50。其中上接合部51可由L型型材制成,包括与侧板上半部131相连的基部511和大致垂直与该基部511的一个侧部512。基部511的内侧面514和侧部512的内侧面515包围形成一凹部513。下接合部52可由空心的矩形管材构成。从而,上接合部51的基部511的内侧面514和下接合部52的顶面521分别构成了第一和第二支撑面;而上接合部51的侧部512的内侧面515和下接合部52的外侧面522分别构成了第一和第二限位面。与对接结构20、30不同的是,在这里,对接结构50中仅设有一个第一限位面和一个第二限位面。第一和第二限位面可靠近集装箱10的内侧设置,也可靠近其外侧设置。优选地,设置在两个侧板13上的对接结构50相对于集装箱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地设置,从而两个对接结构50可相配合来承受施加到集装箱上的横向双方向上的力。
应当理解,设置在顶板12与侧板上半部131之间、侧板上半部131与下半部132之间、以及侧部下半部132与底架11之间的对接结构以及连接件可选用相同或者不同的结构。前面提到的任一对接结构可以和前面提到的任一连接件组合使用。当一个对接结构的上下接合部之间中连接有多个连接件时,这些连接件的结构可以不同。
优选地,在可折叠集装箱10的顶板12的顶面还开设有适合于与叉车的叉齿(未示出)相配合的叉槽18。
下面结合图1-4说明集装箱10的折叠过程。如图2所示,可以首先将前端板14和后端板15分别朝向底架11翻转并放倒在该底架11上;然后,提升顶板12以使得各侧板的上半部131和下半部132彼此脱开一距离D1。然后,如图3所示,降下顶板12,并使得各侧板的上半部131朝向顶板12翻转而下半部132朝向底架11翻转,从而对侧板13进行折叠,一直到两个侧板13完全折叠并放置到底架11上的前、后端板14、15之上,此时顶板12放置到折叠后的侧板13之上,集装箱10实现了完全折叠,如图4所示。折叠后的集装箱利用设置在顶板12和底架11上的角件还可实现堆码。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其折叠后的高度相当于其组立时高度的五分之一。换句话说,可以在一个标准集装箱的舱位上堆码五个折叠后的集装箱,从而大大节省了集装箱空载时的储运空间。折叠后的集装箱10的组立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当顶板12与侧板上半部131之间、以及侧板下半部132与底架11之间也设置有对接结构时,随着顶板12的提升,顶板12与侧板的上半部131之间脱开一距离D2,而底架11与侧板下半部132之间脱开一距离D3。此时,顶板12、侧板上半部131、侧部下半部132、以及底架11之间相互分离并通过多个连接件彼此相连。
有利地是,由于可折叠集装箱10的顶板12上设有与叉车的叉齿相配合的叉槽18,因此可以将叉车的叉齿插入到叉槽18中,并利用叉车来进行提升顶板以及降下顶板的操作,从而实现对集装箱的折叠或组立操作。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利用吊具(未示出)与集装箱顶板12上的顶角件19之间的配合来提升/降下操作顶板,以实现集装箱的折叠或组立。
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可折叠集装箱,包括:
底架;
顶板,与所述底架相对地置于该底架的上方;
两个侧板,每个侧板包括一上半部和一下半部,各侧板的上半部可翻转地连接到所述顶板的一侧,而各侧板的下半部可翻转地连接到所述底架的一侧;
前端板,可翻转地连接到所述底架的一端;以及
后端板,可翻转地连接到所述底架的另一端,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两个对接结构,每个对接结构包括:可彼此脱开的上接合部和下接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上、下接合部之间的至少一个可弯折的连接件,用以限制所述上、下接合部之间脱开的距离,其中所述上接合部具有第一支承面,而所述下接合部具有与该第一支承面相对应的第二支承面;
每个侧板的上、下半部之间通过一个对接结构相连接,其中侧板的上半部固定有该对接结构的上接合部,而下半部固定有该对接结构的下接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每个侧板的上半部之间也通过一个所述对接结构可脱开地相连接,其中所述顶板上固定有该对接结构的上接合部,而所述侧板的上半部上固定有该对接结构的下接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每个侧板的下半部和所述底架之间也通过一个所述对接结构可脱开地相连接,其中所述侧板的下半部上固定有该对接结构的上接合部,而所述底架上固定有对接结构的下接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对接结构的上、下接合部中的一个上;所述对接结构的上、下接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一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过该通孔,并且所述 连接件的另一端上固定有不能通过该通孔的限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结构的上、下接合部中的所述另一个上还固定有一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上设有一适合于所述连接件穿过的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导槽,所诉通道与所述至少一个导槽相连通;所述限位件为从所述连接件突出并限定在所述至少一个导槽中的至少一个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彼此铰接的滑块。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挠性的连接板。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挠性的绳,所述限位件系缚到所述绳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合部还包括设置在其沿横向方向的侧面的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面;所述下接合部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面相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接合部中的一个为凸接合部,而另一个为与所述凸接合部相对应的凹接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每个侧板的两端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角立柱,每个角立柱包括可脱开的上半段和下半段,其中上半段固定到对应侧板的上半部,而下半段固定到对应侧板的下半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与位于所述两个侧板的前端侧的两个角立柱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后端板与位于所 述两个侧板的后端侧的两个角立柱可拆卸地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顶面开设有适合于与叉车的叉齿相配合的叉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板设置有门。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所述可折叠集装箱组立后将所述对接结构的上、下接合部相互锁紧的锁紧装置。 
CN2010201161737U 2009-05-27 2010-02-12 可折叠集装箱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37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61737U CN201737356U (zh) 2009-05-27 2010-02-12 可折叠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9901.6 2009-05-27
CN200910149901 2009-05-27
CN200920159576.7 2009-05-27
CN200920159576 2009-05-27
CN2010201161737U CN201737356U (zh) 2009-05-27 2010-02-12 可折叠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37356U true CN201737356U (zh) 2011-02-09

Family

ID=43224667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1617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37356U (zh) 2009-05-27 2010-02-12 可折叠集装箱
CN20101011145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8665B (zh) 2009-05-27 2010-02-12 可折叠集装箱以及其折叠方法
CN20102011617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56288U (zh) 2009-05-27 2010-02-12 可折叠集装箱以及侧板结构
CN20101011146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8666B (zh) 2009-05-27 2010-02-12 一种门铰链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可折叠集装箱
CN201020116171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63103U (zh) 2009-05-27 2010-02-12 一种门铰链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可折叠集装箱
CN20101011145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8664B (zh) 2009-05-27 2010-02-12 可折叠集装箱以及侧板结构
CN201020207178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37367U (zh) 2009-05-27 2010-05-25 一种折叠式集装箱及其侧板锁紧装置
CN20101018888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8667B (zh) 2009-05-27 2010-05-25 一种折叠式集装箱及其侧板锁紧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145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8665B (zh) 2009-05-27 2010-02-12 可折叠集装箱以及其折叠方法
CN20102011617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56288U (zh) 2009-05-27 2010-02-12 可折叠集装箱以及侧板结构
CN20101011146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8666B (zh) 2009-05-27 2010-02-12 一种门铰链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可折叠集装箱
CN201020116171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63103U (zh) 2009-05-27 2010-02-12 一种门铰链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可折叠集装箱
CN20101011145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8664B (zh) 2009-05-27 2010-02-12 可折叠集装箱以及侧板结构
CN201020207178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37367U (zh) 2009-05-27 2010-05-25 一种折叠式集装箱及其侧板锁紧装置
CN20101018888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8667B (zh) 2009-05-27 2010-05-25 一种折叠式集装箱及其侧板锁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8) CN2017373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8665B (zh) * 2009-05-27 2012-02-29 新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集装箱以及其折叠方法
WO2014048148A1 (zh) * 2012-09-25 2014-04-03 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硬开顶集装箱
CN111406028A (zh) * 2017-09-28 2020-07-10 Ipgo欧洲有限责任公司 集装箱用可折叠框架及其铰接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2541B (zh) * 2010-12-23 2012-06-20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平车运输集装箱用伸缩式旋转锁闭装置
CN104417964B (zh) 2013-09-09 2019-07-12 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 分片组装式集装箱、制造和堆存与运输方法及成品模块
CN105620950B (zh) * 2014-11-05 2017-11-24 大连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侧壁结构及具有其的可折叠式集装箱
CN108341123A (zh) * 2017-11-07 2018-07-31 中久物流有限公司 冰箱外门板料架
CN112298823A (zh) * 2020-11-20 2021-02-02 广州市宝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运输笼的快拆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4482A (ja) * 1986-07-31 1988-02-25 日綜産業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自在なコンテナ
AUPN006594A0 (en) * 1994-12-14 1995-01-12 Technosearch Pty.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containers
ZA9710881B (en) * 1997-12-03 1998-09-30 Philippus Johannes Cor Schutte Container
CN2761544Y (zh) * 2004-07-23 2006-03-01 顺汇企业有限公司 折叠式货柜
CN2719734Y (zh) * 2004-07-31 2005-08-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折叠式周转箱
US20070108204A1 (en) * 2005-09-06 2007-05-17 Warhurst Peter S Foldable container
CN100434343C (zh) * 2006-09-06 2008-11-19 江阴市鑫宝铁塑制品有限公司 折叠式周转箱
CN201099501Y (zh) * 2007-11-14 2008-08-13 上海富日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折叠柜的门铰链结构
CN201140878Y (zh) * 2007-12-11 2008-10-29 上海富日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式集装箱
CN201240623Y (zh) * 2008-06-10 2009-05-20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集装箱
CN201737356U (zh) * 2009-05-27 2011-02-09 新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集装箱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8665B (zh) * 2009-05-27 2012-02-29 新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集装箱以及其折叠方法
WO2014048148A1 (zh) * 2012-09-25 2014-04-03 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硬开顶集装箱
RU2602768C1 (ru) * 2012-09-25 2016-11-20 Нантон Симс-Спешал Транспортэйшн Иквипмент Манюфакчур Ко., Лтд. Жёсткий контейнер с открываемым верхом
CN111406028A (zh) * 2017-09-28 2020-07-10 Ipgo欧洲有限责任公司 集装箱用可折叠框架及其铰接构件
CN111406028B (zh) * 2017-09-28 2022-07-26 Ipgo欧洲有限责任公司 集装箱用可折叠框架及其铰接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56288U (zh) 2011-03-09
CN101898665B (zh) 2012-02-29
CN101898667A (zh) 2010-12-01
CN101898664B (zh) 2012-08-08
CN101898667B (zh) 2011-12-21
CN101898665A (zh) 2010-12-01
CN101898664A (zh) 2010-12-01
CN101898666A (zh) 2010-12-01
CN201737367U (zh) 2011-02-09
CN101898666B (zh) 2012-06-27
CN201763103U (zh)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37356U (zh) 可折叠集装箱
US7931164B2 (en) Foldable portable container
US7708160B2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200974691Y (zh) 折叠箱
CZ20011240A3 (cs) Skládací kontejner pro vozidla
CN205931631U (zh) 一种托盘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101090848A (zh) 用于装运和储存物料的可折叠、可堆放的支撑装置
CN113784900B (zh) 货物单元
WO2015149438A1 (zh) 一种台架式集装箱
CN103395538A (zh) 可折叠重载式周转箱
RU54881U1 (ru) Многоцелевой товарный вагон
CN211618928U (zh) 一种轻便双层多功能可折叠物流台车
KR101247749B1 (ko) 조립식 포장박스를 갖는 팔레트
CN107472721B (zh) 折叠集装箱
CN210882156U (zh) 一种折叠式物流台车
JP3029237U (ja) 運送コンテナ
CN220810598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集装箱
CN201068300Y (zh) 可折叠集装箱用内铰链
CN206318244U (zh) 船用车厢运输支撑机构及堆叠运输装置
CN214492976U (zh) 一种可堆叠式码放货物的运输车
JP2014125279A (ja) 折り畳み可能な輸送用大型コンテナ
ITTO20030143U1 (it) Contenitore modificato per spedizione marittima
CN220683547U (zh) 一种用于运输中大型客车的框架式集装箱
CN206407400U (zh) 折叠式集装箱
CN210883614U (zh) 半高软开顶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