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26520U - 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26520U
CN201626520U CN2010201263942U CN201020126394U CN201626520U CN 201626520 U CN201626520 U CN 201626520U CN 2010201263942 U CN2010201263942 U CN 2010201263942U CN 201020126394 U CN201020126394 U CN 201020126394U CN 201626520 U CN201626520 U CN 201626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vehicle frame
wheel shaft
kickboard scooter
transmis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263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水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1263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26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26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265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包括车架、轴杆、传动机构及两个活动板,其中该车架上设有两开孔,该车架的一端底面向下延伸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支架及两个第二固定支架;该轴杆的底端枢设有前轮,顶端设有把手,该轴杆与该车架的另一端相枢接;该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第二轮轴及两连动组件;各该活动板活动地设在该车架的顶面上,各该活动板分别与对应的连动组件相接。如此,使用者在骑乘该滑板车时,除能借推动该滑板车,使该滑板车随着惯性滑行移动,使用者尚能在滑行过程中,在该车架上,利用双脚带动各该活动板,进而使该传动机构能驱动各该后轮转动,令使用者无需反复地推动该滑板车,即能持续地骑乘该滑板车向前移动。

Description

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滑板车,尤指一种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该滑板车的车架上活动地设有两个活动板,各该活动板分别连接至该车架底面的一传动机构上,在使用者利用双脚带动各该活动板反复位移时,透过该传动机构驱动该滑板车的后轮转动,令使用者无需反复地推动该滑板车,即能持续地骑乘该滑板车向前移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使得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影响日益显著,且造成气候及环境产生各种的异变,如:极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不正常暴雨、风灾剧增、干旱、沙漠化等,导致动植物生态及人们的生活受到威胁,因此,愈来愈多的人们开始在生活中响应节能减碳、保护地球的理念,例如在交通工具方面,许多人即开始选择搭乘大众运输工具、自行车或滑板车等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或废气的交通工具,以为维护生态及生活环境尽一份心力。
然而,在许多人频繁利用各种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或废气的交通工具后,各该交通工具过去在使用上或机构方面未被发掘的先天缺点(如:因机构设计不甚理想,造成操作不便的问题),已愈发地被凸显出来,而有待改善,兹以现今被广为使用的一种滑板车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该滑板车具有一呈板体状的车架,该车架的一端枢设有一后轮,该车架的另一端则枢设有一轴杆,该轴杆的底端枢设有一前轮,且该轴杆的顶端则枢设有一把手,如此,使用者在骑乘该滑板车时,能先利用双手握持该把手,以将该滑板车稳定的立在地面上,使该前轮与后轮能同时接触地面,单脚站立在该车架上,且利用另一脚朝地面施力,推动该滑板车,并在该滑板车随着惯性滑行移动时,将双脚同时站立在该车架上,且利用双手握持或转动该把手,以控制该滑板车的行进方向,而当该滑板车滑行移动的惯性减弱,导致该滑板车无法持续地滑行时,使用者则能再次利用任一脚朝地面施力,以推动该滑板车,使该滑板车能继续滑行,由此可知,使用者借由该滑板车代步时,完全无需消耗任何能源,亦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或废气,并能有效落实前述节能减碳、保护地球的理念。
根据前述,由于在使用者骑乘该滑板车时,每当驱使该滑板车滑行移动的惯性减弱的情况下,使用者就必须再次利用任一脚朝地面施力,以推动该滑板车,使该滑板车能继续滑行,即使用者并不能持续地骑乘在该滑板车上,所以不仅将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不便,亦可能令使用者在反复地推动该滑板车时,因施力不当,或因将双脚分别处在不同的水平位置,而使身体或滑板车倾斜,造成使用者骑乘上的危险,因此,如何针对前述滑板车,因现有机构上的缺陷,导致使用者在操作上不甚便利或可能发生危险的问题,悉心改善,实为当前相关业者所亟需努力的重要课题。
有鉴于此,为改进常用滑板车的缺点,设计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以期借由本实用新型,能解决使用在骑乘常用滑板车时,需反复地推动该滑板车,始能持续行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以克服现有滑板车在使用时,需反复推动才能持续行进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包括轴杆、把手、车架、传动机构及两个活动板,其中该轴杆的顶端与该把手相固接在一起,底端则枢设有前轮,该轴杆邻近该前轮的位置与该车架相枢接在一起;该车架上设有两个长型的开孔,该车架的底面远离该轴杆的位置,向下延伸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支架,各该第一固定支架上枢设有一第一轮轴,该第一轮轴在邻近中央的位置固设有第一齿轮,且在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后轮,该车架的底面尚设有第二固定支架;该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轮轴及两连动组件,其中该第二轮轴枢设在各该第二固定支架上,该第二轮轴的中央位置设有第二齿轮固定在上,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能直接或间接地(如:透过一齿轮链、一齿轮轴或一齿轮组等)相啮合在一起,各该连动组件的一端分别直接或间接地固接在该第二轮轴的两端,且各该连动组件的另一端则分别经由该车架的底面,穿过各该开孔,并与活动地设在该车架的顶面的各该活动板相固接在一起,各该活动板能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在该车架上被水平地反复前、后位移,且能透过各该连动组件,带动该第二齿轮转动,使该第二齿轮能直接或间接地带动该第一齿轮转动第一轮轴,进而令固定在该第一轮轴的各该后轮能被转动。
上述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其中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透过齿轮链相啮合在一起。
上述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其中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透过齿轮轴相啮合在一起,该齿轮轴枢接在该车架的底面,且该齿轮轴的两端为伞形齿轮。
上述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其中各该活动板的底面设有多个滑轮组,使各该活动板能在该车架上被滑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包括:
车架,呈板体状,且其底面邻近一端的位置,向下延伸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支架,该车架还包括第一轮轴,该第一轮轴在邻近中央的位置固设有第一齿轮,且该第一轮轴枢接在各该第一固定支架邻近底端的位置,并该第一轮轴在邻近两端缘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后轮,该车架的底面邻近各该第一固定支架的位置,分别向下延伸设有第二固定支架,该车架的顶面邻近另一端的位置还设有两个第三固定支架,且该车架在邻近各该第三固定支架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第四固定支架,各该第四固定支架分别与一活动支架的一端相枢接;
轴杆,其底端枢设有前轮,该轴杆邻近底端的位置与该车架的另一端相枢接在一起;
把手,固定在该轴杆的顶端;
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第二轮轴及两连动组件,其中该第二齿轮固定在该第二轮轴的中央位置上,该第二轮轴枢设在各该第二固定支架的底端,且使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直接或间接地相啮合在一起,各该连动组件的一端分别直接或间接地固接在该第二轮轴的两端,且各该连动组件的另一端则分别由该车架的底面,朝该车架的另一端前缘延伸至该车架的顶面,并枢接在该第三固定支架上;及两个活动板,其底面邻近一端的位置与各该连动组件的另一端相枢接,且各该活动板的底面邻近另一端的位置,则分别与对应的该活动支架的另一端相枢接,各该活动板能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在该车架上被反复位移,且能透过各该连动组件,带动该第二齿轮转动,使该第二齿轮能直接或间接地带动该第一齿轮转动第一轮轴,进而令固定在该第一轮轴的各该后轮能被转动。
如此,使用者即能于骑乘在该滑板车上滑行的过程中,在该车架上,利用双脚带动各该活动板,以使该传动机构能驱动各该后轮转动,令该滑板车能持续地行进,进而解决前述常用滑板车在操作上不甚便利或可能导致使用者发生危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4、5                    滑板车
10、20、40、50             车架
100                        开孔
201                        第一固定支架
202                        第二固定支架
503                        第三固定支架
504                        第四固定支架
105                        第一轮轴
106、206、306、406         第一齿轮
107、207、307、407         后轮
508                        活动支架
11                         轴杆
110                        前轮
12                         把手
13、23                     传动机构
130、230、330、430         第二齿轮
131、231                   第二轮轴
132、232、532              连动组件
133                        转动盘
234                        连接部
335                        齿轮链
436                        齿轮轴
437                        伞形齿轮
14、24、54                 活动板
240                        滑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示,该滑板车1包括一车架10、一轴杆11、一把手12、一传动机构13及两个活动板14,其中该车架10呈板体状,且其上设有两个长型的开孔100,该车架10底面邻近一端的位置,向下延伸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支架201(如图2所示),该车架10尚包括一第一轮轴105,该第一轮轴105在邻近中央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一齿轮106,且该第一轮轴105枢接在邻近各该第一固定支架201底端的位置,并该第一轮轴105在邻近两端缘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后轮107,该车架10底面邻近各该第一固定支架201的位置,分别向下延伸设有一第二固定支架202(如图2所示);该轴杆11的底端枢设有一前轮110,该轴杆11邻近底端的位置与该车架10的另一端相枢接在一起;该把手12固定在该轴杆11的顶端;该传动机构13包括一第二齿轮130、一第二轮轴131及两连动组件132,其中该第二齿轮130固定在该第二轮轴131的中央位置上,该第二轮轴131枢设在各该第二固定支架202的底端,且使该第二齿轮130与第一齿轮106直接或间接地(如:透过一齿轮链、一齿轮轴或一齿轮组等)相啮合在一起,各该连动组件132的一端分别直接或间接地固接在该第二轮轴131的两端,且各该连动组件132的另一端则分别经由该车架10底面,穿过各该开孔100延伸至该车架10的顶面;各该活动板14活动地设在该车架10的顶面上,分别对应于各该开孔100的位置,且各该活动板14的底面分别与对应的一个连动组件132的另一端相固接在一起,各该活动板14能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在该车架10上被水平地反复前、后位移,且能透过各该连动组件132,带动该第二齿轮130转动,使该第二齿轮130能直接或间接地带动该第一齿轮106转动第一轮轴105,进而令固定在该第一轮轴105的各该后轮107能被转动。
如此,使用者在骑乘该滑板车1时,除能借推动该滑板车1,使该滑板车1随着惯性滑行移动,使用者尚能在滑行过程中,在该车架10上,利用双脚带动各该活动板14,进而使该传动机构13能驱动各该后轮107转动,令使用者无需反复地推动该滑板车1,即能持续地骑乘该滑板车1向前移动,换言之,该滑板车1将具有更多元化的操作方式,再者,当使用者利用双脚带动该滑板车1移动时,由于使用者的双脚不会处在不同的水平位置,所以,尚能在使用者骑乘该滑板车1时,避免使用者因身体或滑板车1发生倾斜,而可能造成的危险。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二轮轴13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转动盘133,各该连动组件132的一端分别枢接在该转动盘133的两侧相对的边缘位置,以透过该转动盘133,间接地固接在该第二轮轴131的两端,进而令使用者能透过该传动机构13,达成转动各该后轮107的目的,诚如前述,各该连动组件132的一端能分别直接或间接地固接在该第二轮轴131的两端,所以,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并不限定该第二轮轴131的两端必须设有该转动盘133,滑板车1的制造业者能依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与制造,举例而言,请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制造业者亦能将各该连动组件232的一端分别设有一连接部234,各该连接部234直接固接在该第二轮轴231的两端上,并朝该第二齿轮230两侧的相对位置延伸,如此,使用者亦能透过该传动机构23达成转动各该后轮207的目的。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该第二齿轮230与第一齿轮206直接相啮合在一起,诚如前述,该第二齿轮230与第一齿轮206能直接或间接地相啮合在一起,所以,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并不限定各该第二齿轮230、第一齿轮206需直接相啮合在一起,滑板车1(如图1所示)的制造业者能依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与制造,举例而言,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制造业者亦能透过一齿轮链335,将该第二齿轮330与第一齿轮306相啮合在一起,以使各该第二齿轮330、第一齿轮306能相配合转动,进而令使用者在骑乘该滑板车1时,能顺利地透过各该第二齿轮330、第一齿轮306驱动后轮307转动,以令该滑板车1能持续地行进;此外,请参阅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制造业者尚能透过一齿轮轴436,将该各该第二齿轮430、第一齿轮406相啮合在一起,该齿轮轴436枢接在该车架40的底面,且该齿轮轴436的两端为伞形齿轮437,以使各该齿轮430、406能透过该齿轮轴436而相配合转动,并达成令使用者在骑乘该滑板车4时,能顺利地透过各该第二齿轮430、第一齿轮406驱动后轮407转动,以令该滑板车4能持续地行进的目的。
再者,在各该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2所示,各该活动板24的底面设有多个滑轮组240,如此,当使用者利用双脚,带动各该活动板24在该车架20的顶面上前、后反复位移时,各该活动板24能顺畅地在该车架20上被滑动位移,进而令使用者能轻省地骑乘该滑板车1(如图1所示)。
另外,在各该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1所示,该滑板车1并不限定各该活动板14仅能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在该车架10上被水平地反复前、后位移的传动方式进行移动,制造业者能根据实际的设计或制造需求,对该滑板车1的各部元件进行变更,以改变该滑板车1的传动方式,举例而言,请参阅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该滑板车5的车架50的顶面邻近另一端的位置尚设有两个第三固定支架503,且该车架50在邻近各该第三固定支架503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第四固定支架504,各该第四固定支架504分别与一活动支架508的一端相枢接,而各该连动组件532的另一端则分别由该车架50的底面,朝该车架50的另一端前缘延伸至该车架50的顶面,并枢接在该第三固定支架503上,另外,各该活动板54的底面邻近一端的位置与各该连动组件532的另一端相枢接,且各该活动板54的底面邻近另一端的位置,则分别与对应的该活动支架508的另一端相枢接,如此,各该活动板54即能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在该车架50上被上、下反复地位移的传动方式进行移动。
综合前述,复请参阅1图所示,借由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1,主要能使该滑板车1具有更多元化的操作方式,并令使用者能在无需反复推动该滑板车的前提下,持续地骑乘该滑板车1向前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包括:
车架,其呈板体状,且其上设有两个长型的开孔,所述车架的底面靠近一端的位置,向下延伸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支架,所述车架还包括第一轮轴,所述第一轮轴在靠近中央的位置固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轮轴枢接在靠近各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底端的位置,所述第一轮轴在靠近两端缘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后轮,所述车架的底面在靠近各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位置,分别向下延伸设有一第二固定支架;
轴杆,其底端枢设有前轮,所述轴杆在靠近底端的位置与所述车架的另一端相枢接在一起;
把手,所述把手固定在所述轴杆的顶端;
传动机构,其包括第二齿轮、第二轮轴及两连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轮轴的中央位置上,所述第二轮轴枢设在各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底端,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直接或间接地相啮合在一起,各所述连动组件的一端分别直接或间接地固接在所述第二轮轴的两端,各所述连动组件的另一端则分别经由所述车架的底面,穿过各所述开孔延伸至所述车架的顶面;及
两个活动板,能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反复位移的活动地设在所述车架的顶面上,并分别对应于各所述开孔的位置,各所述活动板的底面分别与对应的一个所述连动组件的另一端相固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透过齿轮链相啮合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透过齿轮轴相啮合在一起,所述齿轮轴枢接在所述车架的底面,且所述齿轮轴的两端为伞形齿轮。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活动板的底面设有多个滑轮组,各所述活动板能滑动地置于所述车架上。
5.一种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包括:
车架,其呈板体状,且其底面靠近一端的位置,向下延伸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支架,所述车架还包括第一轮轴,所述第一轮轴在靠近中央的位置固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轮轴枢接在靠近各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底端的位置,所述第一轮轴在靠近两端缘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后轮,所述车架的底面在靠近各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位置,分别向下延伸设有一第二固定支架,所述车架的顶面靠近另一端的位置还设有两个第三固定支架,所述车架在靠近各所述第三固定支架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第四固定支架,各所述第四固定支架分别与一活动支架的一端相枢接;
轴杆,其底端枢设有前轮,所述轴杆在靠近底端的位置与所述车架的另一端相枢接在一起;
把手,固定在所述轴杆的顶端;
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第二轮轴及两连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轮轴的中央位置上,所述第二轮轴枢设在各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底端,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直接或间接地相啮合在一起,各所述连动组件的一端分别直接或间接地固接在所述第二轮轴的两端,各所述连动组件的另一端则分别由所述车架的底面,朝所述车架的另一端前缘延伸至所述车架的顶面,并枢接在所述第三固定支架上;及
两个能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在所述车架上反复位移的活动板,其底面靠近一端的位置与各所述连动组件的另一端相枢接,且两所述活动板的底面靠近另一端的位置,则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活动支架的另一端相枢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透过齿轮链相啮合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透过齿轮轴相啮合在一起,所述齿轮轴枢接在所述车架的底面,且所述齿轮轴的两端为伞形齿轮。
CN2010201263942U 2010-02-21 2010-02-21 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26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63942U CN201626520U (zh) 2010-02-21 2010-02-21 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63942U CN201626520U (zh) 2010-02-21 2010-02-21 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26520U true CN201626520U (zh) 2010-11-10

Family

ID=43057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2639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26520U (zh) 2010-02-21 2010-02-21 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265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0597A (zh) * 2016-02-29 2016-07-06 冯卫东 脚踏滑板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0597A (zh) * 2016-02-29 2016-07-06 冯卫东 脚踏滑板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87168U (zh) 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自行车
CN201626520U (zh) 具传动机构的滑板车
CN201784767U (zh) 三轮滑板车
CN204050772U (zh) 秋千车
CN203996666U (zh) 一种多功能婴儿车
CN203921097U (zh) 一种新型手动撑拉式自行车
CN2745855Y (zh) 一种改装的雪地摩托车
CN202844524U (zh) 三轮踏板折叠式滑板车
CN203975118U (zh) 一种新型手摇式自行车
CN205150148U (zh) 一种自行车的减震驱动机构
CN203020479U (zh) 三轮骑马车
CN206968924U (zh) 基于曲柄摇杆机构杠杆式自行车动力装置
CN201235898Y (zh) 一种驱动省力的车用动力装置
CN203032829U (zh) 双人休闲自行车
CN203064145U (zh) 便携式重力自行车
CN202844523U (zh) 四轮踏板折叠式滑板车
CN103350732B (zh) 一种儿童三轮车
CN201559755U (zh) 儿童自行车
CN2451463Y (zh) 一种人力自行车
CN203211003U (zh) 自行车轮毂
CN211016431U (zh) 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用室内宣传栏
CN203958391U (zh) 电动自行车支架
CN202670034U (zh) 一种可骑行与行走的木马
CN203876512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两栖三轮车
CN201580516U (zh) 手动滑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0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