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19652U - 一种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19652U
CN201619652U CN2009201288699U CN200920128869U CN201619652U CN 201619652 U CN201619652 U CN 201619652U CN 2009201288699 U CN2009201288699 U CN 2009201288699U CN 200920128869 U CN200920128869 U CN 200920128869U CN 201619652 U CN201619652 U CN 201619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hock absorber
plate
front suspension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288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喻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1288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19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19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1965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包括方向总成、一对减振器和一对前支管/板,两减振器上端分别通过锁紧螺帽对称连接在方向总成两端的下方;前支管/板具有向前的弯曲度,两前支管/板上端分别通过上摇臂连接在方向总成两端的前侧,下端有前轮轴安装孔,两减振器的下接头上有安装孔,分别通过连接轴承、轴销或螺栓与两前支管/板下部中间位置的固定下吊耳连接;前支管/板下端的前轮轴安装孔与减振器下端安装孔的孔心连线与减振器的轴线重合。本结构将安装前轮轴承的位置设置在前支管/板下端,改变前轮受冲力的角度,使机动车的转向更加轻松、可靠,改善了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三轮机动车的前悬架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两轮、三轮机动车(包括正三轮、偏三轮摩托车)上采用的前悬架总成有液压筒式、机械减振式、摇臂式等结构,其中液压筒式前悬架应对碰撞效果不好,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难以在各种档次的摩托车上使用。机械减振式前悬架总成舒适性差,方向易跑偏,可靠性差,已逐渐淘汰。摇臂式前悬架总成也存在方向较重,易跑偏,致使机车在行驶过程中带来的可靠性、牢固性、舒适性、经济性差,容易疲劳,使用寿命不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提高机动车防碰能力,方向稳重性,轻便性,舒适性,进步一提高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和悬架的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包括方向总成、一对减振器和一对前支管/板,所述两减振器上端分别通过锁紧螺帽对称连接在方向总成两端的下方;所述前支管/板具有向前的弯曲度,两前支管/板上端分别通过上摇臂连接在方向总成两端的前侧,下端有前轮轴安装孔,两减振器的下接头上有安装孔,分别通过连接轴承、轴销或螺栓与两前支管/板下部中间位置的固定下吊耳连接;所述前支管/板下端的前轮轴安装孔与减振器下端安装孔的孔心连线与减振器的轴线重合。
上述结构中,由于前支管/板具有朝向前方的弯度,可以加强其受力性,它把安装前轮轴的孔移到它的下端,即把转弯半径缩短了,使受力角度变得更小,由此转向就更轻便、灵活、稳定,同时减振器的受力效果也会更好。
进一步,在所述两前支管/板上部之间连接有加强柱,这样这样可增强前支管/板的整体强度,提高防碰撞能力。
进一步,减振器的下接头在垂直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减振器的弹簧下端安装在调节螺帽上,调节螺帽螺纹旋接在减振器的减振筒上。上述以调节螺帽或下连接头多个安装孔来调整弹簧的软硬,一方面可以使弹簧增加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在不同地形的路面,或者根据是重车、轻车、货车、客车的用途来将弹簧的软硬调整到最佳位置,使其更好地适应车的需要。
另外,减振器的下接头与减震筒的下端焊接连接。但最好是减振器的下接头采用过盈配合装配在减震筒的下端,并通过外套抱紧,这样就可以不要传统的焊接工艺,连接更方便,牢固,节约成本。
所述双摇臂的上、下端,减振器的下端这三处连接处增设一种通过轴承、轴销来连接这样就增加减振的灵活性,耐磨,可以提高使用寿命。
所述连接板可采用铸钢件或压制组合件,既减轻重量又节约原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利用杠杆和多重力合成的原理(包括前方来的碰撞力、地面来的振动力以及来自侧方的力等,通过前支管(板)合成到了一起),将前轮轴孔直接设置在前支管(板)的下端的力点上,前轮轴孔与前支管(板)的上端连接点的连线和减振器轴线之间形成了一个较小的角度,那么前支管(板)就可以前轮轴为支点,通过上摇臂在减振器的两边上下运动,致使减振器更好地承受冲击力,故本结构减振效果更好、更舒适、转向更轻便灵活、更稳定。
2、前支管(板)向前弯成一定弧度,并在两个前支管(板)上部之间增加一根加强柱,这可增强整体强度,提高防碰撞性。
3、在上臂上、下连接、减振器下端设计用轴承、轴销来连接,增加减振的灵活性、耐磨性,也就增加了舒适性和使用寿命。
4、在结构上更细化,各个部件可拆装,使得维修方便,有损坏时只更换一部分零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方向总成为单连板独臂式的前悬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方向总成中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4是方向总成为高架式的前悬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图6是图5中方向总成中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中:1、方向轴  2、连接板  3、锁紧螺帽  4、减振器  5、上摇臂  6、前支管/板  7、连接轴承  8、下吊耳  9、前轮轴安装孔  10、调节螺帽  11、加强柱  12、减振筒  13、下接头  14、外套  15减振弹簧  16、制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实施例1:
图1、图2和图3显示的是方向总成是单连板独臂式的前悬架总成结构。
其方向总成有方向轴1和一块连接板2组成,方向轴1下端通过锁紧螺帽连接在连接板2中间,上端用于连接车架。在方向总成下安装了一对减振器总成4和一对前支管/板6。
两减振器4上端分别通过锁紧螺帽3对称连接在连接板2两端的下方。
前支管/板6具有向前的弯曲度,具体对于前支管来说,向前弯曲度R=500-650,对于前支板,向前弯曲度R=500-680。两前支管/板6上端分别通过上摇臂5用连接轴承7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板2两端的前侧,下端设有前轮轴安装孔9,用于安装前轮轴。两减振器4的下接头13设有安装孔,分别通过连接轴承7与两前支管/板6下部中间位置的固定下吊耳8连接,为了便于调节弹簧的软硬,安装孔在下接头垂直方向上设有两个。前支管/板6下端的前轮轴安装孔9与减振器下接头13上的安装孔的孔心连线与减振器4的轴线重合。
在两前支管/板6上部之间连接有加强柱11。另外在位于左边的前支管/板6上与前轮刹车盘对应位置还设有一个前轮制动块16,用于刹车。
减振器4的减振弹簧15下端安装在调节螺帽10上,调节螺帽10螺纹旋接在减振筒12上。这样通过微调调节螺帽10在减振筒12上的位置,也可以调节减振弹簧15的软硬。
实施例2:
图4、图5和图6所述的前悬架结构适用于骑士车,其与实施例1的结构不一样的地方在方向总成上,其方向总成采用的是高架式结构,包括两块连接板2和一根方向轴1,两块连接板2上下平行排列,方向轴(1)从中间竖直连接,上端连接车架,减振器的与两块连接板连端连接,连接板2可采用铸钢件或压制组合件。
另外,采用同样的前悬架结构,方向总成还可以采用双连板独臂式。

Claims (7)

1.一种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包括方向总成、一对减振器(4)和一对前支管/板(6),所述两减振器(4)上端分别通过锁紧螺帽对称连接在方向总成两端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管/板(6)具有向车前方向的弯曲度,两前支管/板(6)上端分别通过上摇臂(5)连接在方向总成两端的前侧,下端有前轮轴安装孔(9),两减振器(4)的下接头(13)上有安装孔,分别通过连接轴承(7)、轴销或螺栓与两前支管/板(6)下部中间位置的固定下吊耳(8)连接;所述前支管/板(6)下端的前轮轴安装孔(9)与减振器下接头安装孔的孔心连线与减振器的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管的向前弯曲度R=500-650,前支板的的向前弯曲度R=500-6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前支管/板(6)上部之间连接有加强柱(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4)的下接头(13)在垂直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4)的减振弹簧(15)下端安装在调节螺帽(10)上,调节螺帽(10)螺纹旋接在减振器(4)的减振筒(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4)的下接头(13)采用过盈配合装配在减震筒(12)的下端,并通过外套(14)抱紧;或所述减振器(4)的下接头(13)与减震筒(12)的下端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采用铸钢件或压制组合件。
CN2009201288699U 2009-09-16 2009-09-16 一种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19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288699U CN201619652U (zh) 2009-09-16 2009-09-16 一种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288699U CN201619652U (zh) 2009-09-16 2009-09-16 一种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19652U true CN201619652U (zh) 2010-11-03

Family

ID=43023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2886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19652U (zh) 2009-09-16 2009-09-16 一种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19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55982B (zh) 车辆悬挂系统
CN102887042B (zh) 钢板弹簧横置独立前悬架
CN203198673U (zh) 麦弗逊空气悬架
CN103121387B (zh) 麦弗逊空气悬架及其装配方法
CN210149098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后悬架系统
CN111791659B (zh) 空气悬架系统
CN203401898U (zh) 一种汽车独立后悬架
CN102189907A (zh) 双摇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CN201597405U (zh) 双摇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CN203945936U (zh) 用于驱动桥的四气簧l形梁空气悬架
CN201254064Y (zh)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
CN202345322U (zh) 车辆悬挂系统
CN204196641U (zh) 集成式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前轴总成
CN2823017Y (zh) 轿车的后悬架系统
CN104924869A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CN202896209U (zh) 钢板弹簧横置独立前悬架
CN204712807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201254060Y (zh)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前悬架
CN200971032Y (zh) 沙滩车前轮独立悬架
CN201010007Y (zh) 三轮车独立悬架装置
CN201124866Y (zh) 上置式横置油缸叉车转向桥
CN102358128A (zh) 一种前悬架总成
CN202944167U (zh) 驱动桥双横臂独立空气悬架总成
CN201619652U (zh) 一种机动车双摇臂防碰撞前悬架总成
CN202242864U (zh) 应用于重型卡车上的空气悬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