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02371Y - 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02371Y
CN201402371Y CN2009201469459U CN200920146945U CN201402371Y CN 201402371 Y CN201402371 Y CN 201402371Y CN 2009201469459 U CN2009201469459 U CN 2009201469459U CN 200920146945 U CN200920146945 U CN 200920146945U CN 201402371 Y CN201402371 Y CN 20140237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otary body
delevoping cartridge
rotation
buckl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469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敬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0237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0237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盒,即使在从外部向齿轮传递些许错误的驱动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检测突起的移动。显影盒包括:旋转体(90),具有从相对于旋转中心在径向上偏离的位置向框体的外侧突出的检测突起(92);和传递齿轮(旋转体驱动齿轮80),向旋转体(90)传递从外部输入的驱动力,在轴方向上相邻的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组合而构成传递齿轮,第一齿轮(81)具有设在相对于旋转中心在径向上偏离的位置上的第一扣合部(扣合槽81B),第二齿轮(82)具有可在旋转方向上与上述扣合部扣合的第二扣合部(突出片82B)。

Description

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一般在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收容有调色剂的显影盒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安装或拆卸。作为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以往公知有能够判断所安装的显影盒是否为新产品(新产品检测)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装置主体侧包括:可摆动自如的臂状的致动器、对致动器向中立位置施力的弹簧、检测致动器的摆动的传感器、和根据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新产品检测的控制装置。并且,在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显影盒中设有:检测突起,从预定的轴部向径方向外侧伸出;检测齿轮,以上述轴部为中心与检测突起一体地旋转;和多个齿轮,与该检测齿轮啮合,并且向显影辊或搅拌器等传递驱动力。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新产品状态的显影盒安装到装置主体上时,检测突起按压致动器的一端从而致动器摆动,由传感器检测该摆动。这样检测到摆动的传感器,将表示该情况的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所接收的检测信号判断显影盒为新产品。
并且,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显影盒后,例如关闭前盖时,通过控制装置执行加热动作(空转动作)。在这里,空转动作是指为了搅拌显影盒内的调色剂而使盒内搅拌器旋转的动作。
在这种空转动作中,来自设在装置主体侧上的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多个齿轮向搅拌器和检测齿轮传递。由此,开始利用搅拌器进行调色剂的搅拌,并且检测突起旋转而进而按压致动器的一端,在预定位置从致动器脱离。然后,致动器因弹簧的作用力返回中立位置。
因此,在使用过的显影盒中,检测突起的位置位于不同于初始位置的位置上。由此,将使用过的显影盒从装置主体拆下后再次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时,由于在该图像形成装置内致动器不被检测突起按压,因此未接收检测信号的控制装置判断所安装的显影盒旧产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799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显影盒中,如果在使用显影盒前对齿轮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检测齿轮与齿轮连动而旋转,有可能使检测突起的位置移动至不希望的位置上。这样一来,产生不能通过主体侧的致动器准确地检测到检测突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盒,即使在从外部向齿轮传递些许错误的驱动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检测突起的移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容显影剂的框体;旋转体,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框体上,具有从相对于旋转中心沿径向偏离的位置向上述框体外侧突出的检测突起;和传递齿轮,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框体上,将从外部输入的驱动力向上述旋转体传递,上述传递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上述第一齿轮相对地进行设置,具有与该第一齿轮相同的旋转中心,上述第一齿轮具有设在相对于旋转中心沿径向偏离的位置上的第一扣合部,上述第二齿轮具有能在旋转方向上与上述第一扣合部扣合的第二扣合部,上述第一齿轮和上述第二齿轮构成为能够在上述第一扣合部与上述第二扣合部分离而配置的第一状态和上述第一扣合部与上述第二扣合部扣合的第二状态进行变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例如在驱动力传递方向的上游侧配置有第一齿轮,在其下游侧配置有第二齿轮的方式中,在从外部向传递齿轮传递些许错误的驱动力的情况下,即使向第一齿轮传递驱动力,在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从第一状态成为第二状态为止的期间,第一齿轮的旋转也不会传递到第二齿轮。由此,驱动力不会传递到第二齿轮的下游侧,从而具有检测突起的旋转体可维持静止状态。因此,即使错误的驱动力从外部传递到传递齿轮,也能将检测突起位置在预定的位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从第一状态成为第二状态为止的期间,驱动力不会传递到旋转体,从而即使错误的驱动力从外部些许传递到传递齿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检测突起伴随旋转体的旋转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显影盒的激光打印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2(a)是表示拆下显影盒盖体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b)是表示安装有盖体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盒主体左侧面的详细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从主体壳体拆下显影盒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新产品规格检测装置的各结构部件的透视图。
图6是说明将显影盒安装到主体壳体上时的旋转体等的动作的图,图6(a)是表示安装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b)是表示刚安装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c)是表示第一齿轮相对于第二齿轮相对旋转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动作的剖视图,图7(a)是表示安装前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b)是表示刚安装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c)是表示第一齿轮相对于第二齿轮相对旋转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d)是表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一体旋转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说明图6的后续动作的图,图8(a)是表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一体旋转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b)是表示旋转体的齿轮齿部从第二齿轮脱离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由2个部件构成搅拌器驱动齿轮的方式的分解透视图,图9(b)是表示形成于第一齿轮上的扣合槽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由2个部件构成中间齿轮的方式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适当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说明中,首先简单说明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然后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并且在以下说明中,以使用激光打印机1时的用户作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在图1中,将右侧称为“近前侧”,将左侧称为“里侧”,将纸面垂直方向中内侧称为“右侧”,将纸面垂直方向中近前侧称为“左侧”。并且关于上下方向,将图中上下方向直接称为“上下方向”。
(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用于向主体壳体2内供给纸张3的送纸部4、用于在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5等。
(送纸部的结构)
送纸部4为公知的结构,其主要包括送纸盘6、纸张按压板7以及纸张传送机构9。在送纸部4中,送纸盘6内的纸张3被纸张按压部7压向上方,通过纸张传送机构9向图像形成部5传送。
(图像形成部的结构)
图像形成部5包括扫描单元16、工艺盒17、定影部18等。
扫描单元16包括未图示的激光发光部、多棱镜、透镜、反射镜等。在扫描单元16中,激光束通过由图中点划线所示的路径,以高速扫描方式照射感光鼓27的表面上。
可通过适当开放主体壳体2近前侧的前盖2A而将工艺盒17相对于主体壳体2装拆。该工艺盒17主要由显影盒28和鼓单元51构成。
显影盒28以经由鼓单元51而相对于主体壳体2装拆自如的方式、或者以相对于固定在主体壳体2上的鼓单元51装拆自如的方式进行安装。显影盒28主要包括显影辊31、层厚限制板32、供给辊33以及调色剂仓34。
在该显影盒28中,调色剂仓34内的作为显影剂的一例的调色剂被搅拌器34A搅拌后,通过供给辊33向显影辊31供给,此时,供给辊33和显影辊31之间摩擦带正电。供给到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伴随着显影辊31的旋转,进入层厚限制板32和显影辊31之间,并且被摩擦带电的同时作为一定厚度的薄层保持在显影辊31上。将后文中详细描述显影盒28。
鼓单元51主要包括公知的感光鼓27、栅格电极(scorotron)型带电器29以及转印辊30。在该鼓单元51内,感光鼓27的表面由栅格电极型带电器29均匀带正电后,通过来自扫描单元16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进行曝光。由此,曝光部分的电位下降,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
接着,通过显影辊31的旋转,保持在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被供给到形成于感光鼓27表面上的静电潜影,在感光鼓27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纸张3被传送到感光鼓27和转印辊30之间,从而保持在感光鼓27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3上。
定影部18为公知的结构,其包括加热辊41和按压辊42。在定影部18中,被转印到纸张3上的调色剂在纸张3通过加热辊41和按压辊42之间的期间热定影。在定影部18热定影的纸张3通过排纸辊45而向排纸盘46上送出。
(显影盒的详细结构)
接着,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特征部分的显影盒28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a)及图2(b)所示,显影盒28除了包括上述显影辊31等以外,作为框体的一例包括盒主体60及盖体70,盖体70以可装拆的方式安装在盒主体60的左侧面。在盒主体60和盖体70之间,设有齿轮机构61、作为传递齿轮的一例的旋转体驱动齿轮80和旋转体90。
齿轮机构61为使从外部输入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的显影辊31、供给辊33以及搅拌器34A的机构。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齿轮机构61包括:输入齿轮62,从设在主体壳体2侧的驱动装置110(参照图4)传递驱动力;直接与该输入齿轮62啮合的显影辊驱动齿轮63及供给辊驱动齿轮64;和搅拌器驱动齿轮66,经由中间齿轮65与输入齿轮62啮合。在这里,显影辊驱动齿轮63、供给辊驱动齿轮64及搅拌器驱动齿轮66分别是驱动图1所示的显影辊31、供给辊33及搅拌器34A的齿轮,它们一体设在显影辊31、供给辊33及搅拌器34A的各轴的端部上。
旋转体驱动齿轮80是传递齿轮的一例,其组合在轴方向上相邻的具有同一旋转中心的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而构成。其中,在图3中为便于说明,分解表示旋转体驱动齿轮80。
第一齿轮81是直接与搅拌器驱动齿轮66啮合的齿轮,在其左端面81A(与第二齿轮82相对的面)上形成有以第一齿轮81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的扣合槽81B。并且,形成该圆弧状扣合槽81B的旋转方向后侧端部的后端壁81C发挥能够与后述的第二齿轮82的突出片82B扣合的第一扣合部的一例的功能。换言之,该后端壁81C配置在相对于第一齿轮81的旋转中心在径方向上偏离的位置,由此,该后端壁81C伴随着第一齿轮81的旋转而旋转(移动)从而能在旋转方向上与第二齿轮82的突出片82B扣合。
第二齿轮82是以比第一齿轮81小的直径形成而直接与后述的旋转体90啮合的齿轮,在其右端面82A(与第一齿轮81相对的面)上形成有作为向第一齿轮81突出的第二扣合部的一例的突出片82B。突出片82B配置在相对于第二齿轮82的旋转中心在径方向上偏离的位置上,具体的说,配置在能插入上述扣合槽81B内的位置上,由此,突出片82B能在旋转方向上与扣合槽81B的后端壁81C扣合。
这样构成的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能够以扣合槽81B的后端壁81C和突出片82B分离而配置的第一状态和扣合槽81B的后端壁81C和突出片82B扣合的第二状态变位。具体而言,当显影盒28处于新产品状态时,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处于第一状态,从外部向齿轮机构61输入驱动力时,第一齿轮81相对于第二齿轮82相对旋转,从而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位。
旋转体90包括:圆筒状的轴部91,可旋转地支撑在盖体70或盒主体60上;检测突起92,从相对于旋转中心向径方向偏离的位置向盖体70的外侧突出;和连接框架93,用于连接轴部91和检测突起92。连接框架93的一部分(相对于检测突起92夹着轴部91而相对一侧的部分)成为形成为圆弧状的悬梁状的臂部94。臂部94的从前端至预定范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第二齿轮82啮合的齿轮齿部95,在臂部94的基端侧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不能与第二齿轮82啮合的缺齿部96。通过这样在悬梁状的臂部94上形成有齿轮齿部95,齿轮齿部95可向径方向挠曲变形。
并且,如图2(b)所示,上述齿轮机构61、旋转体驱动齿轮80以及旋转体90被盖体70覆盖。在盖体70上主要形成有插入旋转体90的检测突起92的大致呈圆弧状的长槽71和使输入齿轮62向外部露出的露出孔72。由此,驱动力可从外部向输入齿轮62传递,并且检测突起92可沿着长槽71移动。并且,被盖体70覆盖的旋转体驱动齿轮80等的部件得到保护。
(主体壳体内的详细结构)
如图4所示,在主体壳体2内设有驱动装置110、新产品规格检测装置120。下面对它们进行简单说明。
在主体壳体2内安装有显影盒28的部分,设有向显影盒28的输入齿轮62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装置110、和可执行新产品检测及规格检测的新产品规格检测装置120。
驱动装置110由未图示的多个齿轮和驱动马达构成。当显影盒28安装在主体壳体2内时,通过驱动装置110一侧的齿轮与输入齿轮62啮合,来自驱动马达的驱动力经由各齿轮向输入齿轮62传递。在驱动装置110中,与输入齿轮62啮合的齿轮例如构成为与前盖2A的开闭连动而相对于输入齿轮62进退。
如图5所示,新产品规格检测装置120主要包括光传感器121、检测臂122、螺旋弹簧123以及控制装置124。
光传感器121是对检测臂122的摆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当由受光部121B接收到来自发光部121A的光时,向控制装置124输出预定的信号。
检测臂122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主体壳体2上的筒状部122A、从筒状部122A向径方向外侧延伸的遮光臂122B以及抵接臂122C,该检测臂122构成为能够以筒状部122A为中心摆动。并且,在检测臂122的遮光臂122B的适当部位安装有螺旋弹簧123,由此检测臂122通过螺旋弹簧123而始终向中立位置受到施力。在该中立位置,遮光臂122B的前端部122D配置在发光部121A和受光部121B之间。并且在该中立位置,抵接臂122C的前端部122E配置在可与检测突起92抵接的位置上,该检测突起92从安装在主体壳体2上的显影盒28的外表面突出。
控制装置124具有根据由光传感器121检测的检测臂122有无摆动而对应地判断显影盒28是否为新产品的功能、和根据从驱动装置110的驱动开始至检测臂122恢复原来位置为止所需的时间而对应地判断显影盒28的规格的功能。具体而言,该控制装置124根据来自检测前盖2A关闭动作的传感器的关闭信号或接通激光打印机1电源时产生的信号,执行公知的空转动作。并且,该控制装置124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由于检测臂122被检测突起92按压而从光传感器121输出的ON信号,由此判断是否为新产品。并且,该控制装置124,根据检测臂122处于从原来姿势倾斜的状态的情况下而从光传感器121持续输出的ON信号的接收时间(从开始空转动作至检测臂122恢复原来姿势而中断来自光传感器121的ON信号为止的时间),判断规格(例如判断是最大图像形成个数为3000张的类型还是6000张的类型)。
接着,对将显影盒28安装到主体壳体2上时的旋转体驱动齿轮80、旋转体9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在将显影盒28安装到主体壳体2之前,检测突起92位于长槽71的里侧一端,在该位置上,旋转体90的齿轮齿部95配置在从第二齿轮82偏离的位置上。另外,在该状态下,如图7(a)所示,第二齿轮82的突出片82B配置在从第一齿轮81的扣合槽81B的后端壁81C分离的位置(第一状态)上。
并且,如图6(b)所示,将显影盒28插入至主体壳体2内的预定安装位置为止时,检测突起92与检测臂122的下端部抵接。此时,检测突起92始终与通过螺旋弹簧123在中立位置施力的检测臂122抵接,该移动被停止,由此相对于向安装位置移动的显影盒28向近前侧仅相对移动预定量。检测突起92这样移动时,旋转体90向图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旋转体90的齿轮齿部95被按压而与第二齿轮82啮合。
如上所述地齿轮齿部95和第二齿轮82啮合时,旋转体90的旋转被停止,检测突起92再次与显影盒28一起移动。由此,检测臂122的下端部通过检测突起92而抵抗螺旋弹簧123的作用力压向里侧,使检测臂122摆动。检测臂122这样摆动时,从光传感器121向控制装置124输出ON信号,通过该控制装置124判断为新产品。
然后,通过控制装置124执行公知的空转动作时,如图6(c)所示,驱动装置110的驱动力经由输入齿轮62、中间齿轮65及搅拌器驱动齿轮66向第一齿轮81传递,使第一齿轮8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如图7(a)、图7(b)所示,第一齿轮81相对于第二齿轮82相对旋转(空转),第一齿轮81的扣合槽81B的后端壁81C慢慢靠近第二齿轮82的突出片82B。这样仅有第一齿轮81旋转时,如图6(c)所示,由于驱动力不能传递到第二齿轮82和旋转体90,因此检测突起92维持在该位置,继续向控制装置124输出上述ON信号。
然后,如图7(c)所示,通过第一齿轮81相对于第二齿轮82进而相对旋转,第一齿轮81的扣合槽81B的后端壁81C与第二齿轮82的突出片82B扣合时(成为第二状态时),如图7(d)所示,突出片82B被后端壁81C按压,由此第二齿轮82与第一齿轮81一起旋转。这样第二齿轮82旋转时,如图8(a)所示,检测突起92向近前侧移动,检测臂122因螺旋弹簧123的作用力而返回中立位置。由此,检测臂122的遮光臂122B返回原来位置,遮断来自发光部121A的光,从而使光传感器121处于OFF状态后中止向控制装置124发送ON信号。
由此,可计算出来自光传感器121的ON信号的接收时间,控制装置124根据该接收信息进行规格判断。该接收时间例如可根据规格适当改变突出片82B和后端壁81C之间的距离来进行变更。即,由于旋转体驱动齿轮80不由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这2个部件构成,而是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以同轴方式构成一体的1个部件,能使检测突起92与空转动作同时移动,因此通过与规格对应地分开使用该结构和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将旋转体驱动齿轮80设成2个部件的结构),能生成较大的时间差。
然后,旋转体90进而旋转,如图8(b)所示,检测突起92位于长槽71的最近前侧的一端时,旋转体90的齿轮齿部95从第二齿轮82脱离,旋转体90的旋转停止。由此,来自第二齿轮82的驱动力不向旋转体90传递,旋转体90停留在该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得到如下所述的效果。
由于直到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从第一状态成为第二状态为止的期间,不向旋转体90传递驱动力,因此即使在因用户的错误操作向齿轮机构61传递些许错误的驱动力的情况下,也能抑制检测突起92伴随旋转体90的旋转而移动。
由于通过盖体70覆盖由2个部件构成的旋转体驱动齿轮80,因此能防止用户因不注意对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进行操作而使它们的配置关系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之间相互变更。
由于不构成齿轮机构61的旋转体驱动齿轮80由2个齿轮81、82构成,因此即使检测突起92旋转预定量后第二齿轮82的突出片82B破损,使驱动力不能向下游侧传递,该上游侧的齿轮机构61也能可靠地旋转。因此,可通过齿轮机构61使打印所需的显影辊31、供给辊33以及搅拌器34A可靠地旋转。
仅通过与显影盒28的规格对应地适当设定检测突起92的移动开始的时序,就能够良好地进行新产品检测和规格检测。并且,在这样根据检测突起92的移动开始的时序进行规格检测的结构中,由于能缩短检测突起92的移动距离,因此能实现显影盒的小型化。
将显影盒28安装在主体壳体2上时,由于通过检测突起92因检测臂122而相对于显影盒28相对地向近前侧移动,使旋转体90的齿轮齿部95与第二齿轮82啮合,因此在安装前的状态下只要不向检测突起92施加力,可维持旋转体90的齿轮齿部95和第二齿轮82不啮合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因用户的错误操作而向齿轮机构61传递些许错误的驱动力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抑制检测突起92伴随旋转体90的旋转而移动。
第二齿轮82的直径形成得比第一齿轮81小,从而由所述齿轮81、82构成的旋转体驱动齿轮80发挥使旋转体90减速的减速齿轮的功能,因此能增加检测突起92的移动时间。因此,能增加空转开始至检测臂122返回为止的时间,能可靠地检测显影盒28的规格。
由于将齿轮齿部95构成为可向径方向内侧挠曲变形,因此即使因将显影盒28猛烈安装在主体壳体2上而使旋转体90猛烈旋转,该齿轮齿部95猛烈地与第二齿轮82碰撞,也能缓冲该冲击。并且,即使在齿轮齿部95和第二齿轮82的各齿的前端之间碰撞的情况下,由于齿轮齿部95挠曲而使齿前端位置偏离,因此能使齿轮齿部95和第二齿轮82良好地啮合。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如以下例示以各种方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旋转体驱动齿轮80作为传递齿轮,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从输入齿轮向旋转体传递驱动力的多个齿轮中至少一个齿轮作为传递齿轮(由2个部件构成的齿轮)。例如图9(a)、图9(b)所示,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搅拌器驱动齿轮66构成为传递齿轮。即,也可以将搅拌器驱动齿轮66由在轴方向上相邻的第一齿轮66A和第二齿轮66B构成,在第一齿轮66A上形成圆弧状的扣合槽66C,并且在第二齿轮66B上形成能插入扣合槽66C的突出片66D。并且,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中间齿轮65由在轴方向上相邻的第一齿轮65A和第二齿轮65B构成,在第一齿轮65A上形成圆弧状的扣合槽65C,并且在第二齿轮65B上形成能插入扣合槽65C的突出片65D。即,可以将中间齿轮65构成为传递齿轮。
此外,也可以将从输入齿轮向旋转体传递驱动力的多个齿轮中的2个以上的齿轮(例如旋转体驱动齿轮80和输入齿轮62)构成为传递齿轮。其中,由于如上所述地将向外部露出的输入齿轮62由2个部件构成时,存在因用户的错误操作使2个部件的配置关系破坏的可能性,因此优选的是将被盖体覆盖的齿轮(传递齿轮)由2个部件构成。并且,在如上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扣合部破损的情况下,为了得到使搅拌器等可靠地旋转的效果,优选的是将齿轮机构和旋转体之间的齿轮、齿轮机构中最靠近旋转体的齿轮(从输入齿轮朝向旋转体的驱动力传递方向上的位于最下游的齿轮)中至少一方由2个部件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齿轮81上形成扣合槽81B,在第二齿轮82上形成突出片82B,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该关系也可以相反。并且,也可以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上都形成凸起部,将所述凸起部作为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设置了一个配置于齿轮机构61和旋转体90之间的旋转体驱动齿轮80,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以设置2个以上。并且,齿轮机构不限于如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任意构成,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中间齿轮65,使搅拌器驱动齿轮66直接与输入齿轮62啮合,诸如此类地可进行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激光打印机1中应用了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还可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中。

Claims (6)

1.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收容显影剂;
旋转体(90),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框体上,具有从相对于旋转中心沿径向偏离的位置向所述框体外侧突出的检测突起;和
传递齿轮(80、66、65),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框体上,将从外部输入的驱动力向所述旋转体传递,
所述传递齿轮包括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对地进行设置,具有与该第一齿轮相同的旋转中心,
所述第一齿轮具有设置在相对于旋转中心沿径向偏离的位置上的第一扣合部(81C),
所述第二齿轮具有能够在旋转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扣合部扣合的第二扣合部(82B),
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分离而配置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扣合的第二状态进行变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齿轮(62),从外部输入驱动力,对所述传递齿轮赋予驱动力;和
盖体(70),覆盖所述传递齿轮,并且使所述输入齿轮向外部露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81)上设有以所述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的扣合槽(81B),所述第一扣合部是形成该圆弧状扣合槽(81B)的旋转方向一侧端部的端壁(81C)。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扣合部是配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中心在径方向上偏离的位置上的突出片(82B),所述突出片(82B)位于所述扣合槽(81B)中并能够在所述扣合槽(81B)的旋转方向一侧端部和旋转方向另一侧端部之间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体上的与形成所述检测突起不同的部分上形成有齿轮齿部(95),所述齿轮齿部(95)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体上的与形成所述检测突起的部分不同的部分上形成有齿轮齿部(95),在所述驱动力的传递方向上,在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旋转体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齿轮与所述旋转体的齿轮齿部(95)连接。
CN2009201469459U 2008-03-31 2009-03-30 显影盒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02371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0526A JP2009244562A (ja) 2008-03-31 2008-03-31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90526 2008-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02371Y true CN201402371Y (zh) 2010-02-10

Family

ID=41306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46945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02371Y (zh) 2008-03-31 2009-03-30 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244562A (zh)
CN (1) CN201402371Y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2477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传动体的安装构造及调色剂输送装置
EP2933688A1 (en) * 2014-03-31 2015-10-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594329B2 (en) 2014-03-31 2017-03-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599929B2 (en) 2010-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599953B2 (en) 2014-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599954B2 (en) 2014-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606473B2 (en) 2014-03-31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detected member
US9606504B2 (en) 2013-09-20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605734B2 (en) 2013-06-28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movable detected body
US9606503B2 (en) 2014-03-31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612548B2 (en) 2011-11-24 2017-04-04 Brother Kogyo L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pivotable member for new product detection
US9612553B2 (en) 2013-10-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agitator and rotary member with detected portion
US9612551B2 (en) 2010-08-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p configuration for a toner cartridge
US9618879B2 (en) 2014-01-06 2017-04-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US9639026B2 (en) 2014-03-31 2017-05-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with transmission gear and toothless gear
US9714696B2 (en) 2013-06-28 2017-07-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body for new product detection
CN107407901A (zh) * 2015-10-30 2017-11-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检测齿轮和显影盒
US10983456B2 (en) 2015-10-02 2021-04-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gear having engagement port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6291B2 (ja) 2010-03-24 2014-07-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556290B2 (ja) 2010-03-24 2014-07-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440310B2 (ja) * 2010-03-24 2014-03-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803286B2 (ja) * 2011-05-31 2015-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5720769B2 (ja) * 2013-12-19 2015-05-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807703B2 (ja) * 2014-06-06 2015-11-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807704B2 (ja) * 2014-06-06 2015-11-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7099188B2 (ja) * 2018-08-30 2022-07-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9929B2 (en) 2010-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12552B2 (en) 2010-03-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12551B2 (en) 2010-08-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p configuration for a toner cartridge
CN103032477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传动体的安装构造及调色剂输送装置
US9128454B2 (en) 2011-09-30 2015-09-08 Konica Minolta, Inc. Power transmission body mounting structure and toner transportation device
CN103032477B (zh) * 2011-09-30 2016-05-04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传动体的安装构造及调色剂输送装置
US9612548B2 (en) 2011-11-24 2017-04-04 Brother Kogyo L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pivotable member for new product detection
US9605734B2 (en) 2013-06-28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movable detected body
US9714696B2 (en) 2013-06-28 2017-07-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body for new product detection
US9606504B2 (en) 2013-09-20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612553B2 (en) 2013-10-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agitator and rotary member with detected portion
US9618879B2 (en) 2014-01-06 2017-04-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US9606503B2 (en) 2014-03-31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612569B2 (en) 2014-03-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with multiple rotary members
US9594329B2 (en) 2014-03-31 2017-03-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599953B2 (en) 2014-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EP2933688A1 (en) * 2014-03-31 2015-10-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606473B2 (en) 2014-03-31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detected member
US9639026B2 (en) 2014-03-31 2017-05-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with transmission gear and toothless gear
US9599954B2 (en) 2014-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10983456B2 (en) 2015-10-02 2021-04-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gear having engagement portions
US11579543B2 (en) 2015-10-02 2023-02-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gear having engagement portions
CN107407901A (zh) * 2015-10-30 2017-11-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检测齿轮和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44562A (ja) 200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02371Y (zh) 显影盒
CN201489283U (zh) 显影盒
CN201489284U (zh) 显影盒
US10423108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US9709926B2 (en) Detecting a developing cartridge
EP2913720B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AU2011237208B2 (en) Cartridge
CN101295157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201170840Y (zh) 显影盒
CN10156680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211864A1 (en) Cartridges, such as developer cartridges,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uch as a printer
EP2874018A1 (en) Cartridge
EP2843480A1 (en) Cartridge
CN101256379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201514543U (zh) 显影盒
JP4502008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201514542U (zh) 显影盒
CN201207130Y (zh) 显影盒
JP4697339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201489285U (zh) 显影盒
JP2015087629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5087628A (ja) 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