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01476Y - 减振器变节流阀 - Google Patents

减振器变节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01476Y
CN201401476Y CN200920114873XU CN200920114873U CN201401476Y CN 201401476 Y CN201401476 Y CN 201401476Y CN 200920114873X U CN200920114873X U CN 200920114873XU CN 200920114873 U CN200920114873 U CN 200920114873U CN 201401476 Y CN201401476 Y CN 20140147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utlet
oil
valve
vibration damper
cylindrica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148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宏
彭飞
周秀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ONGXING SHOCK-REDUC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ONGXING SHOCK-REDUC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ONGXING SHOCK-REDUC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ONGXING SHOCK-REDUC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148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0147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0147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0147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变节流阀,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减振器变节流阀减振效果不够好、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制造成本高、且不易于安装和拆卸、速度慢等问题。本减振器变节流阀,包括一个本体,该本体具有与活塞杆上的通孔相连通的通油道,通油道内设有内阀芯组件,该内阀芯组件将通油道分为上通道和下通道,在本体上开有分别与上通道和下通道相贯通的上出油孔和下出油孔,在本体外侧还设有当液压达到设定值时能使上出油孔处于导通状态的外阀芯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减振效果、安装和拆卸方便、结构设计合理、成产成本低、工作性稳定、阻尼调节方式多样等优点。

Description

减振器变节流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涉及减振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器变节流阀。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车辆的舒适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愈来愈高,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车辆减振装置。由于不同的路面状况和车辆负荷对减振器的减振阻尼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减振器的减振能力不会根据路面状况及负荷适时地做出调整的话,其减振效果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为此,就需要设计一种在车辆行驶于不同路面状况及不同的负荷状态时,能够产生不同的减振能力的减振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减振能力可调的减振器中,通常会在活塞杆端部安装节流机构,以提高减振效果。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应用了复原节流阀片新型结构的减振器活塞阀[申请号:200620105896.0],它包括活塞、所述活塞上端面设置的流通阀弹簧片、所述活塞下端面内侧依次设置的复原节流阀片、复原阀片、复原弹簧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原节流阀片上设有若干节流槽,所述节流槽包括腰形槽和与其相连通的缺口槽。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流机构的性能,但是由于过油量难以根据压力大小进行线性调整,阻尼调节的线性较差,仍然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实际状况及时调节过油量,有效提高减振器阻尼线性度,且工作性能稳定的减振器变节流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减振器变节流阀,设于活塞杆和底阀之间,包括一个固定于活塞杆内端的本体,该本体具有与活塞杆上的通孔相连通的通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油道内设有具有常通过油间隙或当液压达到设定值时能处于截止状态的内阀芯组件,该内阀芯组件将通油道分为上通道和下通道,在本体上开有分别与上通道和下通道相贯通的上出油孔和下出油孔,在本体外侧还设有当液压达到上述设定值时能使上出油孔处于导通状态的外阀芯组件。
在液压较小时,外阀芯组件使上出油孔处于截止状态,而此时内阀芯组件处于导通状态。工作时,上通道中的液压油是流经内阀芯组件、下通道和下出油孔而流出的。
当液压达到设定值时,外阀芯组件使上出油孔处于导通状态,而内阀芯组件处于导通或截止状态。若内阀芯组件设有常通过油间隙,内阀芯组件则处于导通状态,此时上通道中的液压油通过两条油路流出。其中一路从上通道流经内阀芯组件、下通道和下出油孔流出;另一路从上通道经上出油孔流出。若内阀芯组件无常通过油间隙,内阀芯组件则处于截止状态,此时上通道中的液压油通过上出油孔流出。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有效调节减振器的阻尼性能,提高减振效果。
在上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中,所述的外阀芯组件包括能使上出油孔导通或截止的阀环和外弹簧,阀环套于本体外侧且能沿着本体轴向移动,外弹簧套于本体外侧且其两端分别作用于阀环和本体上并能使阀环罩于上出油孔外端。
当上出油孔内的油压超过外弹簧的作用力时,阀环能够被顶开,从而使液压油能够从上出油孔流出。
在上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中,所述的内阀芯组件包括设于下通道内的阀芯柱、阀筒和内弹簧,阀芯柱固定于下通道内,阀筒套于阀芯柱的锥形顶端并能沿着锥形顶端轴向移动,内弹簧套于阀芯柱上且其两端分别作用于阀筒和阀芯柱上。
当油压增大时,阀筒能朝着阀芯柱移动,压缩内弹簧。由于阀筒与阀芯柱的锥形顶端相套接,通过位置关系的改变能够改变过油间隙的大小。这里的阀筒与阀芯柱之间可以设置常通过油间隙,也可以设计成当油压达到设定值时两者之间不存在过油间隙。
在上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中,所述的本体包括筒形体和固定在筒形体下端的阻挡盖,所述的阻挡盖通过螺纹与筒形体下端固连。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方便内阀芯组件和外阀芯组件的安装,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通过螺纹结构能够对内阀芯组件进行适当的调节。
在上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中,所述的筒形体内侧具有位于上通道和下通道之间的环形凸肩,所述的阀筒具有向外凸出的环形台阶,在内弹簧作用下环形台阶能与环形凸肩相抵靠。
在上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中,所述的筒形体外侧具有位于上出油孔上侧的环形体,所述的阻挡盖套于筒形体下端,所述的外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于阀环和阻挡盖上并将阀环顶压在环形体上。
在上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中,所述的阀环包括环形圈和固定在环形圈上的密封圈,所述的环形圈下端具有向内弯折的挡沿,密封圈固定于环形圈内侧且当阀环罩于上出油孔外端时密封圈能与筒形体外壁和环形体形成密封。
阀环的截面呈L型,当阀环顶靠在环形体上时,阀环能够与环形体形成一个封闭的罩体,起到截止上出油孔的作用。
在上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中,所述的上出油孔和下出油孔均有若干个,且周向均布于筒形体的侧部。这里的上出油孔和下出油孔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将上出油孔和下出油孔设于筒形体的侧部便于内阀芯组件和外阀芯组件的设置。
在上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中,所述的上出油孔和下出油孔的数量为4~16个,且上出油孔的通油量远大于内阀芯组件的最大通油量。
在上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中,所述的筒形体上端内侧设有能与活塞杆内端相连接的内螺纹。通过螺纹结构能够方便地将本装置安装到活塞杆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减振器变节流阀的优点在于:1、能够及时根据液压变化,实现对过油量的调节,有效提高减振器阻尼线性度,提高减振效果。2、结构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且易于安装和拆卸。3、能够瞬间产生高阻尼,响应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中,本体1、上通道11a、下通道11b、上出油孔12、下出油孔13、阻挡盖14、筒形体15、环形凸肩15a、环形体15b、内螺纹15c、活塞杆2、通孔21、底阀3、内阀芯组件4、阀芯柱41、锥形顶端41a、阀筒42、环形台阶42a、内弹簧43、外阀芯组件5、过油间隙50、阀环51、环形圈51a、密封圈51b、外弹簧5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减振器变节流阀设于活塞杆2和底阀3之间,包括本体1、通油道、内阀芯组件4和外阀芯组件5等零部件。
本体1包括筒形体15和固定在筒形体15下端的阻挡盖14,筒形体15上端内侧设有能与活塞杆2内端相连接的内螺纹15c,阻挡盖14通过螺纹与筒形体15下端固连。在本体1上具有与活塞杆2上的通孔21相连通的通油道,即在筒形体15上具有通油道。通油道内设有具有常通过油间隙50或当液压达到设定值时能处于截止状态的内阀芯组件4,该内阀芯组件4将通油道分为上通道11a和下通道11b。在筒形体15上开有分别与上通道11a和下通道11b相贯通的上出油孔12和下出油孔13,上出油孔12和下出油孔13均有10个,且周向均布于筒形体15的侧部。在本体1外侧还设有当液压达到上述设定值时能使上出油孔12处于导通状态的外阀芯组件5。上出油孔12的通油量远大于内阀芯组件4的最大通油量。
本实施例中,筒形体15内侧具有位于上通道11a和下通道11b之间的环形凸肩15a。筒形体15外侧具有位于上出油孔12上侧的环形体15b。
外阀芯组件5包括能使上出油孔12导通或截止的阀环51和外弹簧52。阀环51套于筒形体15外侧且能沿着筒形体15轴向移动。外弹簧52套于筒形体15外侧且其两端分别作用于阀环51和阻挡盖14上并将阀环51顶压在环形体15b上,从而能使阀环51罩于上出油孔12外端。本实施例中,阀环51包括环形圈51a和固定在环形圈51a上的密封圈51b。环形圈51a下端具有向内弯折的挡沿,密封圈51b固定于环形圈51a内侧且当阀环51罩于上出油孔12外端时密封圈51b能与筒形体15外壁和环形体15b形成密封。
内阀芯组件4包括设于下通道11b内的阀芯柱41、阀筒42和内弹簧43。阀芯柱41固定于下通道11b内,阀筒42套于阀芯柱41的锥形顶端41a并能沿着锥形顶端41a轴向移动,内弹簧43套于阀芯柱41上且其两端分别作用于阀筒42和阀芯柱41上。本实施例中,阀筒42具有向外凸出的环形台阶42a,在内弹簧43作用下环形台阶42a能与环形凸肩15a相抵靠。
本减振器变节流阀工作过程如下:当液压较小时,液压油能够通过内阀芯组件4从上通道11a留经下通道11b,并从下出油孔13流出。内阀芯组件4可以设置过油间隙50,也可以在压力超过设定值时使阀筒42与阀芯柱41的锥形顶端41a形成密封。当压力继续增大时,上出油孔12内的油压超过外弹簧52的作用力时,阀环51能够被顶开,从而使上通道11a内液压油能够从上出油孔12流出。此时,内阀芯组件4可以处于截止状态,也可以因设置了过油间隙50而处于导通状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本体1、通油道、上通道11a、下通道11b、上出油孔12、下出油孔13、阻挡盖14、筒形体15、环形凸肩15a、环形体15b、内螺纹15c、活塞杆2、通孔21、底阀3、内阀芯组件4、阀芯柱41、锥形顶端41a、阀筒42、环形台阶42a、内弹簧43、外阀芯组件5、过油间隙50、阀环51、环形圈51a、密封圈51b、外弹簧5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减振器变节流阀,设于活塞杆(2)和底阀(3)之间,包括一个固定于活塞杆(2)内端的本体(1),该本体(1)具有与活塞杆(2)上的通孔(21)相连通的通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油道内设有具有常通过油间隙(50)或当液压达到设定值时能处于截止状态的内阀芯组件(4),该内阀芯组件(4)将通油道分为上通道(11a)和下通道(11b),在本体(1)上开有分别与上通道(11a)和下通道(11b)相贯通的上出油孔(12)和下出油孔(13),在本体(1)外侧还设有当液压达到上述设定值时能使上出油孔(12)处于导通状态的外阀芯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阀芯组件(5)包括能使上出油孔(12)导通或截止的阀环(51)和外弹簧(52),阀环(51)套于本体(1)外侧且能沿着本体(1)轴向移动,外弹簧(52)套于本体(1)外侧且其两端分别作用于阀环(51)和本体(1)上并能使阀环(51)罩于上出油孔(12)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阀芯组件(4)包括设于下通道(11b)内的阀芯柱(41)、阀筒(42)和内弹簧(43),阀芯柱(41)固定于下通道(11b)内,阀筒(42)套于阀芯柱(41)的锥形顶端(41a)并能沿着锥形顶端(41a)轴向移动,内弹簧(43)套于阀芯柱(41)上且其两端分别作用于阀筒(42)和阀芯柱(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包括筒形体(15)和固定在筒形体(15)下端的阻挡盖(14),所述的阻挡盖(14)通过螺纹与筒形体(15)下端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形体(15)内侧具有位于上通道(11a)和下通道(11b)之间的环形凸肩(15a),所述的阀筒(42)具有向外凸出的环形台阶(42a),在内弹簧(43)作用下环形台阶(42a)能与环形凸肩(15a)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形体(15)外侧具有位于上出油孔(12)上侧的环形体(15b),所述的阻挡盖(14)套于筒形体(15)下端,所述的外弹簧(52)的两端分别作用于阀环(51)和阻挡盖(14)上并将阀环(51)顶压在环形体(15b)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环(51)包括环形圈(51a)和固定在环形圈(51a)上的密封圈(51b),所述的环形圈(51a)下端具有向内弯折的挡沿,密封圈(51b)固定于环形圈(51a)内侧且当阀环(51)罩于上出油孔(12)外端时密封圈(51b)能与筒形体(15)外壁和环形体(15b)形成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出油孔(12)和下出油孔(13)均有若干个,且周向均布于筒形体(15)的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出油孔(12)和下出油孔(13)的数量为4~16个,且上出油孔(12)的通油量远大于内阀芯组件(4)的最大通油量。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变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形体(15)上端内侧设有能与活塞杆(2)内端相连接的内螺纹(15c)。
CN200920114873XU 2009-03-05 2009-03-05 减振器变节流阀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0147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14873XU CN201401476Y (zh) 2009-03-05 2009-03-05 减振器变节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14873XU CN201401476Y (zh) 2009-03-05 2009-03-05 减振器变节流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01476Y true CN201401476Y (zh) 2010-02-10

Family

ID=41661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14873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01476Y (zh) 2009-03-05 2009-03-05 减振器变节流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01476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5662A (zh) * 2012-03-23 2012-08-15 施亨庆 一种顶拉式液压缓冲器
CN102635661A (zh) * 2012-03-23 2012-08-15 施亨庆 液压缓冲器
CN103671680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液压缓冲器
CN103791020A (zh) * 2012-10-30 2014-05-14 四川宁江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及减振器
CN107850167A (zh) * 2015-07-31 2018-03-27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CN115325079A (zh) * 2022-09-06 2022-11-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减振器双向阻尼阀组件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5662A (zh) * 2012-03-23 2012-08-15 施亨庆 一种顶拉式液压缓冲器
CN102635661A (zh) * 2012-03-23 2012-08-15 施亨庆 液压缓冲器
CN103671680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液压缓冲器
CN103791020A (zh) * 2012-10-30 2014-05-14 四川宁江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及减振器
CN103791020B (zh) * 2012-10-30 2017-03-15 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能使减振器底阀体在底阀座中自动定位的底阀座及减振器
CN107850167A (zh) * 2015-07-31 2018-03-27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CN107850167B (zh) * 2015-07-31 2019-08-1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CN115325079A (zh) * 2022-09-06 2022-11-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减振器双向阻尼阀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01476Y (zh) 减振器变节流阀
CN104696420B (zh) 频率敏感的减震器
CN201723635U (zh) 一种阻尼可调减振器
US8919505B2 (en) Hydraulic suspension damper
CN101555923B (zh) 减震器活塞组件及含该活塞组件的自动调节阻尼减震器
CN108331876B (zh) 一种减振器阻尼调节阀
CN201041213Y (zh) 一种分体式可调气室压力多级阻尼减震器
CN110107636B (zh) 一种双向磁流变阻尼调节阀
CN102748422B (zh) 行程敏感阻尼可调减振器
CN111365402B (zh) 一种磁流变液双向阻尼调节阀
US20070144848A1 (en) Hydraulic damper for vehicle
CN108980258A (zh) 一种磁流变阻尼调节阀
CN102678810B (zh) 高低速双向阻尼可调机械式减振器
CN204372028U (zh) 振幅相关阻尼特性减振器
CN110439955A (zh) 一种磁流变液单向阻尼调节阀
CN105221634A (zh) 基于可变阻尼节流阀的减振器活塞结构
CN202468820U (zh) 一种改善减振器低速阻尼的活塞阀体
CN108679144B (zh) 汽车悬架及其先导式半主动阻尼器
CN109139771A (zh) 一种阻尼无级可调减振器
JP2004324817A (ja) 車両用油圧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CN206785913U (zh) 带阻尼调节功能的导向支承座
JP2003194133A (ja)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CN215890916U (zh) 内置阻尼可调的减震器
CN208900612U (zh) 一种阻尼无级可调减振器
CN2881212Y (zh) 液压减振器可调式复原阻尼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