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95180Y - 两轮轿车 - Google Patents

两轮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95180Y
CN201395180Y CN2009200808198U CN200920080819U CN201395180Y CN 201395180 Y CN201395180 Y CN 201395180Y CN 2009200808198 U CN2009200808198 U CN 2009200808198U CN 200920080819 U CN200920080819 U CN 200920080819U CN 201395180 Y CN201395180 Y CN 20139518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wheel
wheeled
engin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808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悦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0808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9518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9518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9518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两轮轿车,其特征是,由车门、挡风玻璃、车篷与车底盘连接构成防护罩体,其悬挂的车轮只有两个,为一个前轮一个后轮,踏板两侧与车门下部设置有便于驾驶员停车时伸脚踏地的活动区域;该车采用摩托车发动机做动力机,或采用电动机做动力机,或将摩托车发动机与电动机同时装配做动力机。本实用新型既避免了现有轿车四个轮子容易堵车且能耗高昂等问题,又克服了现有两轮摩托车或两轮电动车不防风雨和不安全的缺点,实现了轿车二轮化和两轮摩托车及两轮电动车的轿车化。

Description

两轮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环保型的车辆类,特别是一种两轮轿车。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轿车一般都有四个轮子,有全封闭的车篷保护驾乘人员,具备防风防雨防尘等优点,但有以下不足:1、占地面积大,不灵便,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日益严重;2、养车费用高,消耗成本大,不经济;3、能源耗费高,废气排放量大,不利于环保。而目前公知的两轮摩托车及二轮电动车,虽然有小巧灵便和节省能耗的优点,但却存在以下缺点:1、不防雨。只要一遇下雨,就会给驾乘人员增加烦恼,没带雨披的,全身淋湿,往往导致生病;带了雨披的,穿戴也麻烦,而且妨碍操作,即使披好了雨披,仍然难免弄湿大片衣服,很不舒服,仍很影响健康。2、不防风。特别是寒冷季节,寒冷地区骑车,倍感寒风刺骨,即使戴了头盔,加上皮手套,穿皮衣皮裤,仍然抵挡不住寒风侵袭,仍很难免患上风湿病,尤其是手和脚、耳朵等部位,往往冻僵、生冻疮,确实令人苦不堪言。3、不防日晒。晴天骑车,太阳紫外线会把人皮肤晒黑和晒伤,将车停放在户外一会儿不骑,太阳即把座凳烤得很烫,使人再骑时皮肤烫得很疼。4、不防灰尘。骑行一段路程之后,驾乘者的衣服和面容即被弄脏,使整个人灰头土脸,憔悴不堪,很不舒服,仪容形象大受损害。5、不安全,交通事故多。原因是驾乘人员暴露在车外,是“人包铁”而非“铁包人”,仅靠头盔和手套,其安全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头盔,按规定必须戴上它,戴上它虽能保护自己的头部,但却保护不了其它部位,而且戴头盔很麻烦,还把发型压得很难看,确有诸多不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戴头盔防碍眼睛的视野,妨碍耳朵的听觉,妨碍头部的活动,仍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只有将现有轿车、两轮摩托车或电动车的优点集于一体,同时克服它们各自存在的缺点,即让四轮轿车实现二轮化,或让两轮摩托车及两轮电动车实现轿车化。这就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例如:设想将四个轮子的轿车改变成只有两个轮子的轿车,或将二轮摩托车或二轮电动车改进连接上带有车门的防护罩体,则停车时怎样稳住车子不倒?怎样确保安全?以及驾驶员怎样伸脚踏地?等等。这些问题现有技术一直未能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以上问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将现有四轮轿车、三轮轿车、二轮摩托车或二轮电动车的优点集于一体,同时实现节能、环保、美观、防风防雨、安全可靠、小巧灵便、不限路面宽窄、不易堵车、停放方便、费用低廉、经济实用的两轮轿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概括如下:由车门、挡风玻璃、车篷与车底盘连接构成防护罩体,其悬挂的车轮只有两个,为一个前轮一个后轮,座位可以呈单排前后排列,踏板两侧与车门下部设置有便于驾驶员象骑自行车一样于停车时自由伸脚踏地以支撑把稳车体的活动区域。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摩托车发动机做动力机,或采用电动机做动力机,或将摩托车发动机与电动机同时装配做动力机。所述将摩托车发动机与电动机同时装配做动力机,为摩托车发动机与后轮连接形成后轮驱动结构,电动机与前轮轮毂相结合形成前轮驱动机构。该车控制方向的结构为把式,或为相应的盘式。所述的车门还设置有可使车门下面部分向外侧作翻转活动的机构。该车的驻车主支架还设置有可由机动装置控制其收放的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既有轿车的防风、防雨、防晒、防尘等优点,又有二轮车小巧灵便的优点。该车宽度不足1米,长度不及普通四轮轿车的2/3;重量仅相当于一辆重型踏板车。它不限路面宽窄,均能来去自如,风雨无阻。推广使用该实用新型,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塞和停车难的压力。
2、既节能,又环保,且大大降低成本消耗。公知的四轮轿车每百公里需要消耗油料10升左右,折价约60元,而本实用新型用摩托驱动,百公里耗油不足2升,折价约10元,为四轮轿车的1/6,相当于节约85%以上的消耗成本;若用电动机驱动,则连油料都不用,仅需少量电力,每百公里用电不足2度,折价约1元,不及四轮轿车的1/60,相当于节约了98%~99%的能源及费用成本,并且不产生废气,不污染空气,能从根本上保护环境,对于落实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具有重大意义。
3、既实现了轿车化的“铁包人”安全保护,又克服了骑二轮车“人包铁”需戴头盔等诸多烦恼。踏板两侧的活动区域能保证驾驶员像骑普通两轮摩托车或二轮电动车甚至自行车一样,在停车时很自然地伸脚踏地,以便支撑把稳轿车不倒,加之车门下半部分还设置有可以向外侧挤开作翻转活动的机构,更加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进一步保证了驾驶员停车时自由伸脚踏地稳车不倒的安全,完全可以放心驾驶和停车,不必担心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停车时伸脚踏地有何妨碍。
4、既美观,又实用。该车流线型的造型,不仅充分体现了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而且新颖别致,令人赏心悦目,达到了美观的效果。并且,该车结构简单,精巧灵活,轻便,普通人用手即可提得动,维护方便,养车费用低廉,适宜人群广,是理想的个人代步工具。加之座舱内总共可以乘坐3个人(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也很适合携妻带子驾乘该车外出自主游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前大灯1 转向灯2 雨刮器3 挡风玻璃4 转向灯、防雾示宽警示灯5 活动门窗6 活动天窗7 车门8 车篷9 车门锁10 提手11 活动侧窗12 活动后窗(后车盖)13 后转向灯14 刹车灯15 前轮电动机构16 前轮17 脚踏地活动区域18车门下部活动部份19 摩托动力机构20 驻车支撑机构21 后轮电动机构22 后轮23挡泥板24 防雾灯25 前减震器26 前轮碟式刹车盘27 后视镜28 后防雾示宽警示灯29 排气管消声器30 后轮碟式刹车盘31 把手32 驾驶员33 驾驶室座位34 乘客座位35 靠背36 行李舱37 车底盘3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面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图2、图3及图5、图6中,前大灯1和转向灯2与车篷9的前端部分相结合构成车头,该车头略呈弹头型,以减小空气阻力;车篷9还与挡风玻璃4相结合,并通过车架与车门8、车底盘38相连接形成有驾驶舱、乘客舱及行李舱在内的封闭式保护壳体。舱室内座位呈单排前后排列,整个壳体的外部造型为流线型,以充分体现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减少阻力,同时确保行驶时更加平稳、安全。
在挡风玻璃4与车篷9的结合部相应位置还装置有雨刮器3。
在车门8上装置有车门窗6,该窗略呈水滴形,以同流线型的车体协调一致;窗玻璃设置有可以电动或手动摇下的机构,在车篷9的顶部位置,设置有活动天窗7,该天窗设置有开合自如的活动机构,以便通风透气,在顶篷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动侧窗12,该侧窗设置有可以向两侧打开成翼翅状的机构,既有利于通风透气,又很美观;在车篷9的后部,设置有后车盖13,该后车盖同时可以是活动后窗,打开后便于存放行李,也可以通风透气,使夏天骑车非常凉爽、舒适。在车门8上设置有后视镜28,该后视镜的背面设置有防雾示宽警示灯5;车门下部踏板两侧设置有脚踏地活动区域18,以便驾驶员象骑普通两轮摩托车或二轮电动车一样,在停车时非常自如地伸脚踏地,从而很自然地支撑稳住车体不倒,就像骑自行车一样方便、安全。
车门8下面部分还通过弹簧合页连接有活动部分19,使该部分能被挤开向外侧作翻转活动,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进一步确保驾驶员停车踏地时腿脚可以任意自由伸展,绝无妨碍,进一步安全可靠,确保万无一失。
车门8中部的车门锁10还设置有可以遥控的机构。
提手11通过紧固件与车架连接。
车体下面悬挂一个前轮17和一个后轮23,后轮23还配置有后挡泥板24。
车篷9后部设置有后转向灯14,夜灯和刹车灯15,后防雾示宽警示灯29。
在舱室内部,采用装置空调、风扇或通过开合车窗,以调控车内温度。还可以配置GPS系统和音像设备等。在驾驶员33座位和乘客座位35后面,设置有靠背36,该靠背还设置有可向后方行李舱37作调整倾斜度的机构,以便驾乘人员在车内可以利用座椅和靠背躺卧休息。在车内相应位置,除配置里程表,油量表,相关指示灯等,还可配置电量显示表,防盗器,时间显示、日历、温度计显示等。
在车门8的下部与踏板两侧的脚踏地活动区域18位置,采取设置活动盖板,以封闭防尘,该活动盖板设置有随着驾驶员脚搁位置的变化而开合自如的机构,确保既防尘又绝对不妨碍驾驶员停车时很自然地伸脚踏地把稳车体。该车控制方向的机构32可以是把式,也可以是相应的盘式。在车底盘38下面,设置有驻车主支架21,该支架除由脚蹬控制收放外,还可以设置由机动装置控制其收放的机构。
该实施例采用摩托车动力机构20进行驱动。构成“两轮摩托轿车”。
制造该车所用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塑料、塑钢材料、橡胶或其它相应的材料。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较,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其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采用电动车动力配置系统替代实施例1的摩托车动力配置系统。在图4中,将摩托车动力机构20换成电动的后轮动力机构22,并将电动机置于后轮23的中心与轮毂结合,或置于相应位置。配备一组或一组以上高能电池,可以实现一次充电续航里程≥300km。构成“两轮电动轿车”。
实施例3: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2,将电动车和摩托车两种动力机构同时装配在同一辆车上,让前轮17的轮毂与电动机16相结合,构成前轮包含电动机的一体化结构,实现前轮17通过电动机16进行电力驱动,后轮23则使用摩托车动力机构22进行摩托驱动。这样,当电池有电时,用前轮驱动,既环保又经济;当电量不足或载重爬坡时,用摩托车发动机带动后轮驱动,既安全又保险,而且还可以同时向电池充电。构成“两轮电动、摩托混合动力轿车”。

Claims (4)

1、一种两轮轿车,其特征是,由车门、挡风玻璃、车篷与车底盘连接构成防护罩体,其悬挂的车轮只有两个,为一个前轮一个后轮,踏板两侧与车门下部设置有便于驾驶员停车时伸脚踏地的活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轿车,其特征是,它采用摩托车发动机做动力机,或采用电动机做动力机,或将摩托车发动机与电动机同时装配做动力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桥车,其特征是,所述将摩托车发动机与电动机同时装配做动力机,为摩托车发动机与后轮连接形成后轮驱动机构,电动机与前轮轮毂相结合形成前轮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轿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车门还设置有可使车门下面部分向外侧作翻转活动的机构。
CN2009200808198U 2009-05-13 2009-05-13 两轮轿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9518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808198U CN201395180Y (zh) 2009-05-13 2009-05-13 两轮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808198U CN201395180Y (zh) 2009-05-13 2009-05-13 两轮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95180Y true CN201395180Y (zh) 2010-02-03

Family

ID=41617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8081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95180Y (zh) 2009-05-13 2009-05-13 两轮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95180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0730A (zh) * 2010-08-18 2010-12-22 于雪松 球形两轮双向轿车
CN102092440B (zh) * 2009-12-11 2012-12-26 孙悦铷 新型二轮轿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2440B (zh) * 2009-12-11 2012-12-26 孙悦铷 新型二轮轿车
CN101920730A (zh) * 2010-08-18 2010-12-22 于雪松 球形两轮双向轿车
CN101920730B (zh) * 2010-08-18 2012-11-21 于雪松 球形两轮双向轿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2440B (zh) 新型二轮轿车
CN106476954A (zh) 一种新型智能便携式电动小车
WO2016000436A1 (zh) 两轮和三轮车风吹雨淋日晒防护装置
CN201395180Y (zh) 两轮轿车
JP6940738B2 (ja) 電気自動車
CN204775703U (zh) 一种非汽车类智能老年小型电动车
CN207045559U (zh) 一种可折叠式平衡车
CN202879705U (zh) 新型两轮轿车
CN203158153U (zh) 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
CN201501449U (zh) 反三轮乘用电动车
CN2774911Y (zh) 新型二轮轿车
CN208233256U (zh) 一种双轮坐式体感平衡车
CN206317924U (zh) 一种新型智能便携式电动小车
CN209535302U (zh) 一种短轴距的封闭式摩托车
CN2500590Y (zh) 带边座的坐式三轮摩托车
CN201457612U (zh) 便携式带遮阳及雨具的电动助力三轮车
CN205075976U (zh) 边三轮车
CN108298002A (zh) 一种双轮坐式体感平衡车
CN201362318Y (zh) 厢式电动客车
CN2644279Y (zh) 防风防雨两轮摩托车
CN201231797Y (zh) 轻便舱旅游车
CN2535309Y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
CN2749769Y (zh) 新型摩托车
CN106627006B (zh) 封闭紧凑型可涉水后轮转向电动车
CN201800834U (zh) 一种防震电动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