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32199Y - 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32199Y
CN201332199Y CNU2008201789594U CN200820178959U CN201332199Y CN 201332199 Y CN201332199 Y CN 201332199Y CN U2008201789594 U CNU2008201789594 U CN U2008201789594U CN 200820178959 U CN200820178959 U CN 200820178959U CN 201332199 Y CN201332199 Y CN 20133219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sidewall
conduction region
groove
socke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789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Interconnect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789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3219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3219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3219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以及至少一定位件,绝缘本体具有一组设有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导电区、位于导电区外围的四个侧壁以及一由导电区与四个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其中一侧壁设有一组接部,包含一容置槽、一插槽以及一内部设有肩部的卡槽,定位件包含一收容于容置槽内的连接板、一插置于插槽中的定位柱以及一收容于卡槽内的弹性臂,定位柱上端部设有朝导电区突伸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凸出部,弹性臂上端部设有勾部用以勾接于肩部,因此消除组装所产生的应力,且定位件是由下而上的组装于该组接部,可避免造成垮针问题。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插座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及电路板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座连接器是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如中央处理器)及电路板,如美国专利号US7207808中的第一实施例所揭示,其于绝缘本体(基体)设有可分离的配合块以及用以卡持配合块的配合槽,配合槽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个侧壁,配合块于导电端子组装到绝缘本体之后装配于绝缘本体,其用以与芯片模块上相对应的凹口配合。因此,使得导电端子可连同料带以排插方式安装于绝缘本体,并在料带移除之后,再将配合块组装于绝缘本体,使得料带移除时不会因配合块干涉而受阻。
上述结构的缺点在于:配合块是以干涉配合的方式自侧壁底面往顶面方向装配于绝缘本体的配合槽,如此将施予绝缘本体一内应力,而在经过回焊的制造过程后,配合块有可能会脱离绝缘本体,或者使绝缘本体产生翘曲而造成焊接不良。
另外,上述美国专利的第二实施例揭示有另一种配合块,包括一连接板以及由该连接板两侧往下平行延伸的一第一支柱与一第二支柱,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的下端部各设有第一勾部与第二勾部,第二支柱上端部进一步设有一凸伸于该连接板上表面的头部。而配合槽包含一第一嵌槽以及一第二嵌槽,第一嵌槽由侧壁上表面往下凹设且往该导电区延伸形成,第二嵌槽由侧壁外表面对应该第一嵌槽位置往内凹设并贯穿至侧壁上表面,且第一嵌槽与第二嵌槽内部分别设有阶部。
组装时,配合块自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表面往下表面方向干涉装配于配合槽,配合块的第一支柱收容于第一嵌槽内且第一勾部卡接于第一嵌槽的阶部,第二支柱收容于第二嵌槽内且第二勾部卡接于第二嵌槽的阶部,而第二支柱的头部突伸于该导电区。
此种结构的缺点在于:当配合块自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表面往下表面方向安装于侧壁的配合槽时,可能会碰到导电端子,而造成垮针(BEND PIN)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具有可由下而上地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定位件,以防止垮针的问题,且定位件具有弹性臂可消除组装时的应力。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导电区及设置于该导电区外围的四个侧壁,该导电区及四个侧壁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该导电区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贯穿该顶面与底面的多个端子槽,该绝缘本体的其中一侧壁设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一组接部,该组接部包含一由该侧壁下表面往上凹设且贯穿至该侧壁外表面的容置槽、一与该容置槽连通且位在该导电区与该侧壁连接处并贯穿该导电区顶面与底面的插槽、以及一与该容置槽连通且由该侧壁外表面对应该插槽处往内凹设的卡槽,该侧壁于该卡槽内部凸设有一肩部;多个导电端子,其安装于这些端子槽内;以及至少一定位件,其包含有一连接板、一自该连接板一侧往上延伸的定位柱以及一自该连接板另一相对侧往上延伸的弹性臂,该定位柱上端部设有一朝该导电区突伸的凸出部,该弹性臂上端部设有一勾部,该定位件由该绝缘本体的侧壁下表面往上表面方向可移除地组装于该组接部,该连接板往上收容于该容置槽内,该定位柱往上插置于该插槽中,该定位柱的凸出部往上伸入该收容空间内,该弹性臂往上收容于该卡槽内且该勾部勾接于该肩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具有弹性臂,可消除因干涉组配而存在于绝缘本体内部的内应力,使得绝缘本体不会受到该内应力影响而在经过回焊的制造过程时产生翘曲,以避免焊接的不良。
2、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由绝缘本体底部安装,可避免碰触到导电端子而产生垮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A-A方向剖视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绝缘本体
11导电区
111顶面
112底面
12端子槽
15侧壁
151上表面
152下表面
16收容空间
17组接部
171容置槽
172卡槽
173肩部
174插槽
20导电端子
21固定部
22接触部
23焊接部
30定位件
31连接板
32弹性臂
321勾部
33定位柱
331凸出部
332锥面
50芯片模块
51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50至电路板(图未示),芯片模块50在本实施例中是设有两个凹口51,但不限定,也可只设有一个凹口51,该插座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多个导电端子20以及至少一定位件30,其中绝缘本体10由绝缘材质制成,且呈一方形体,绝缘本体10具有一导电区11以及围绕该导电区11外围的四个侧壁15,该导电区11及四个侧壁15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16,用以收容芯片模块50。该导电区11具有一顶面111、一底面112(请参阅图2)以及多个端子槽12,这些端子槽12贯穿顶面111与底面112。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0的其中两个相对侧壁15各设有一上表面151、一下表面152以及一组接部17,该两个组接部17是彼此相对地分别位在该两个侧壁15偏离中间的位置。然而,该组接部17的数量根据芯片模块50的凹口51数量而定,因此该组接部17的数量也可只有一个,而设置于其中一侧壁15上。
各组接部17包含一容置槽171、一卡槽172以及一插槽174。其中容置槽171由侧壁15下表面152往上凹设形成且贯穿至侧壁15外表面。插槽174位于该导电区11与该侧壁15连接处,插槽174与容置槽171连通且贯穿该导电区11顶面111与底面112。卡槽172是由绝缘本体10的侧壁15外表面对应该插槽174处往内凹设而成,且卡槽172底部与容置槽171连通,卡槽172内壁靠近容置槽171处凸设有一肩部173。
这些导电端子20是以具有弹性及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每一导电端子20包含一固定部21、由该固定部21一侧延伸出的一接触部22及由该固定部21下端延伸出的一焊接部23。这些导电端子20以固定部21固定于端子槽12内,这些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2伸入绝缘本体10的收容空间16内,这些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3供焊接于电路板(图略)。
当该芯片模块50收容于该绝缘本体10的收容空间16时,该芯片模块50底面的电性接点即能电性接触这些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2,以经由这些导电端子20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
该定位件30设置的数量是根据该组接部17的数量而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定位件30。每一定位件30包含有一连接板31、一定位柱33以及一弹性臂32,其中该连接板31为一平板体。定位柱33为一柱体,较佳地为一圆柱体,定位柱33由连接板31一侧往上延伸形成,定位柱33上端部形成一朝该导电区11突伸的凸出部331,凸出部331上端形成有一锥面332,较佳地为一圆锥面,以具有良好的导引功能。而弹性臂32由连接板31另一相对侧与定位柱33平行地往上延伸形成,弹性臂32上端部形成一勾部321。
请配合参阅图5至图7所示,组装时,这些定位件30是由该绝缘本体10的侧壁15下表面152往上表面151方向可移除地组装于该组接部17。其中该定位件30的连接板31往上收容于该容置槽171内,且连接板31的底面与该侧壁15下表面152平齐(请配合参阅图6)。该定位柱33往上插置于该插槽174中,且定位柱33的凸出部331往上伸入该收容空间16内(请配合参阅图8),该弹性臂32往上收容于该卡槽172内且该勾部321勾接于该肩部173,用以防止该定位件30脱离插槽174;通过上述的结构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于绝缘本体10设有可移除的定位件30以及用以插设定位件30的组接部17,定位件30是在导电端子20安装于绝缘本体10之后才组装于绝缘本体10,其用以与芯片模块50上相对应的凹口51配合(如图1所示),从而使芯片模块50连接至插座连接器上时能提供防呆的效果。
是以,透过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具有如下述的特点及功能:
1、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30在结构上设计有弹性臂32,可以消除因干涉组配而存在于绝缘本体10内部的内应力,使绝缘本体10在经过回焊的制造过程时,不会受到该内应力的影响产生翘曲,从而造成焊接的不良。
2、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30是由绝缘本体10的侧壁15的下表面152往上表面151方向安装于组接部17的方式,也就是由下往上的方式安装,由于导电端子20的下端部是完全隐藏在绝缘本体10中,因此安装时不会碰触到导电端子20,可避免造成垮针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导电区及设置于该导电区外围的四个侧壁,该导电区及四个侧壁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该导电区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贯穿该顶面与底面的多个端子槽,该绝缘本体的其中一侧壁设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一组接部,该组接部包含一由该侧壁下表面往上凹设且贯穿至该侧壁外表面的容置槽、一与该容置槽连通且位在该导电区与该侧壁连接处并贯穿该导电区顶面与底面的插槽、以及一与该容置槽连通且由该侧壁外表面对应该插槽处往内凹设的卡槽,该侧壁于该卡槽内部凸设有一肩部;
多个导电端子,其安装于所述多个端子槽内;以及
至少一定位件,其包含有一连接板、一自该连接板一侧往上延伸的定位柱以及一自该连接板另一相对侧往上延伸的弹性臂,该定位柱上端部设有一朝该导电区突伸的凸出部,该弹性臂上端部设有一勾部,该定位件是由该绝缘本体的侧壁下表面往上表面方向可移除地组装于该组接部,该连接板往上收容于该容置槽内,该定位柱往上插置于该插槽中,该定位柱的凸出部往上伸入该收容空间内,该弹性臂往上收容于该卡槽内且该勾部勾接于该肩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板为一平板体且其底面与该侧壁下表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的凸出部上端形成有一锥面。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另一侧壁设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一组接部,这两个组接部彼此相对地分别设在该绝缘本体的两个侧壁的偏离中间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包含一固定部、由该固定部延伸出的一接触部及一焊接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是以固定部固定于该绝缘本体,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伸入该收容空间内。
CNU2008201789594U 2008-12-03 2008-12-03 插座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3219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789594U CN201332199Y (zh) 2008-12-03 2008-12-03 插座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789594U CN201332199Y (zh) 2008-12-03 2008-12-03 插座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32199Y true CN201332199Y (zh) 2009-10-21

Family

ID=41225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7895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32199Y (zh) 2008-12-03 2008-12-03 插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32199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2480B (zh) 电连接器
JP517485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51044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based element
JP5405647B1 (ja) コネクタ
CN201323362Y (zh) 电连接器
JP3164060U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52831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1781112U (zh) 电连接器
CN108173034B (zh) 插头连接器
CN108233024B (zh) 电连接器
TW201324969A (zh) 交錯安裝的電連接器
US20150214681A1 (en) Connector
WO2016173247A1 (zh) 一种基于type-c的插头连接器
CN201829689U (zh) 电连接器
CN202004200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332199Y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038551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1336406Y (zh) 电连接器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9193222B (zh) 电连接器
CN217334407U (zh) 大电流Type-C连接器
CN201142505Y (zh) 电连接器
CN201440507U (zh) 电连接器
CN201142411Y (zh) 连接器
CN201041915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