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8111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81112U
CN201781112U CN2010202710854U CN201020271085U CN201781112U CN 201781112 U CN201781112 U CN 201781112U CN 2010202710854 U CN2010202710854 U CN 2010202710854U CN 201020271085 U CN201020271085 U CN 201020271085U CN 201781112 U CN201781112 U CN 201781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terminal
terminal group
electric connector
insul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710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710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81112U/zh
Priority to US12/950,513 priority patent/US824635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81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811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4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with limited rotation angle with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主体,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一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中每一端子包括一第一内接部;一第二主体,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一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中每一端子包括一第二内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组每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内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组对应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内接部接触;所述第二主体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体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每一所述第二内接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接部一直保持接触。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计算机主机板上设有多个电连接器,以分别与其它电子零件,如内存条、线缆插头等进行电性连接。随着计算机的日趋小型化,主机板上各组件的排布更为紧凑。因此,主机板上的电连接器的朝向会设计成水平、竖直,甚至其它各种不同角度,即使同一类型电连接器也是如此。
目前电连接器生产厂家针对不同角度的电连接器,采取分别制造的方式。有几个角度就生产几种电连接器。这样会需要多套模具来生产,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将同一类型不同角度的相同部分单独制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主体,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一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中每一端子包括一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内接部和第一外接部;一第二主体,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一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中每一端子包括一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固定的第二固定部,以及由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内接部和第二外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组每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内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组对应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内接部接触;所述第二主体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体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每一所述第二内接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接部一直保持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主体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体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每一所述第二内接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接部一直保持接触,这种结构只要通过一固定结构即可将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保持在预定位置。这种将同一类型不同角度的相同部分单独制造的方式可节省模具费用,且能满足客户的灵活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第一端子组外侧端子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第一端子组内侧端子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第二端子组外侧端子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第一主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组合后的立体图;
图8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图10为图8的正视图;
图11为图8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图12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14为图12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15为图12所示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第一主体10            第一绝缘本体11 基座110           芯体150
第一端子固定孔111     抓手113        转槽115           开口117
卡槽119               第一端子组13   第一固定部132     第一内接部134
第一外接部136         臂部138        容纳槽151         弧形曲面153
卡柱155               第二主体20     第二绝缘本体21    第二端子固定孔211
延伸部213             转轴215        轴部217           柄部219
第二端子组23          第二固定部232  第二内接部234     第二外接部236
外壳30,40            板体部301      限制部3011,407   基体3031
突出部3033            勾卡部3035     抵止面3037,409   前板401
后板403               侧板405        卡扣部4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包括第一主体10、第二主体20以及外壳30。其中,所述第一主体10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11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一第一端子组13。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包括一基座110以及固定于所述基座110上的芯体150。所述基座110为板状,其中部设有多个第一端子固定孔111,以固定所述第一端子组13。所述基座110上表面两端各竖直向上延伸两相对设置的抓手113,两所述抓手113形成一转槽115。且两所述抓手113末端相对延伸形成一尺寸较小的开口117。所述基座110两端还各设有一贯穿上下表面的卡槽119。所述芯体150大致呈长方体状,其设有多个容纳槽151,每一所述容纳槽151朝上至朝前方向开放,以提供第二端子组23从水平位置到竖直位置旋转的空间。所述芯体150前端面与上表面相接处形成一弧形曲面153,且其两侧各向下延伸设有一卡柱155。所述卡柱155位置与所述卡槽119对应,组装时,所述卡柱155卡扣固定于所述卡槽119中,以将所述芯体150与所述基座110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包括所述基座110与所述芯体150两部件,这样可方便制造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子组13的组装。当然,如果结构允许,也可将所述基座110与所述芯体150合二为一。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端子组13形成两排(当然也可为一排或两排以上),在此分别命名为内侧端子131与外侧端子133(如图1)。所述第一端子组13每一端子包括一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固定的第一固定部132,以及由所述第一固定部132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内接部134和第一外接部136。且每一所述第一内接部134包括由所述第一固定部132两侧弯折延伸而成的两臂部138,两所述臂部138具有相对的表面形成接触面,这种接触面面积较大,且因为两侧同时接触,故能提高其接触的可靠性。其所述外侧端子133的所述第一内接部134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132的位置向外张开,形成一较大的空间。
再参照图1与图2,所述第二主体2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1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的一第二端子组23。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大致呈盒状,其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多个第二端子固定孔211,以固定所述第二端子组23。其底部两端进一步延伸形成延伸部213,所述延伸部213尾部设有转轴215。所述转轴215包括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主体两侧朝外延伸形成的轴部217以及由所述轴部217末端延伸形成的柄部219。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中的所述转槽115的宽度大于所述轴部217直径但小于所述柄部219宽度,从而所述轴部217能在所述转槽115中旋转,但又不会从水平方向脱离所述转槽115。所述轴部217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117的尺寸,故能避免所述轴部217从上下方向脱离所述转槽115。以上这些结构,可使所述第二主体20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10,且使所述第二主体20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10旋转。故,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上设置的所述转槽115及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上相应设置的所述转轴215形成使所述第二主体20相对所述第一主体10旋转的旋转机构。
所述第二端子组23也对应所述第一端子组13形成两排(当然也可为一排或两排以上),在此分别命名为内侧端子231与外侧端子233(如图1)。如图5,所述第二端子组23中每一所述端子包括一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固定的第二固定部232,以及由所述第二固定部232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内接部234和第二外接部236。组装后,所述第二端子组23每一端子的所述第二内接部234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组13对应端子的所述第一内接部134接触,更具体来说,所述第二端子组23的所述外侧端子233与所述第一端子组13的所述外侧端子133相连接,所述第二端子组23的所述内侧端子231与所述第一端子组13的所述内侧端子131相连接(如图9)。所述第二内接部234为平板状,且其板面形成接触面。因其板面面积较大,故能更好地实现在旋转过程中,每一所述第二内接部234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接部134一直保持接触。
所述外壳30包括一板体部301以及由板体部301两端向下延伸形成的臂部303,所述板体部301前端设置限制部3011,所述臂部303包括一板状基体3031以及由所述基体3031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的突出部3033,所述突出部3033上设有一勾卡部3035。所述板状基体3031底部形成一抵止面3037。
组装时,先将所述第一端子组13固定于所述基座110上,再将所述芯体150装入且通过所述卡柱155与所述卡槽119的配合固定形成第一主体10(如图6)。
接着将所述第二端子组23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上形成第二主体20。
然后组合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组合时,将所述轴部217通过所述开口117卡入所述转槽115中,使所述第二主体20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10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体10旋转。这时,所述第二端子组23每一端子的所述第二内接部234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组13对应端子的所述第一内接部134接触,且在所述第二主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10旋转的过程中,每一所述第二内接部234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接部134一直保持接触。所述芯体150上的弧形曲面153可在所述第二主体20旋转过程中支撑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且如前述,所述第一端子组10中所述外侧端子133的所述第一内接部134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132的位置向外张开形成一较大的空间,此空间应可收容所述第二端子组20所述内侧端子231的所述第二内接部234,以避免所述第二主体20旋转时所述第一端子组10的所述外侧端子133与所述第二端子组20的所述内侧端子231相接触。
最后,将第二主体20处于所述第二主体20与第一主体10夹角为90度的第一位置(如图7,即水平位置),且将所述外壳30盖上,使所述勾卡部3035勾卡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下方(如图10),使两者固定配合,同时,所述抵止面3037邻接所述基座11上表面(也可为所述第一主体10的其它部位),所述限制部3011邻接所述第二主体20后侧,以避免所述第二主体20旋转,从而将所述第二主体20保持在第一位置(如图8)。所述突出部3033可以设计成其底面处于除所述第一端子组13外的最低位置(如图11),形成站脚,以在所述电连接器与电路板(图未示)焊接时,使所述基座110底面与电路板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保证焊接的可靠性。
图12至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具体实施方式。其与上述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外壳结构不同,且组装状态时第二主体所处位置也不相同。
如图12,所述外壳40为上下贯通的框体,包括前板401、后板403以及连接所述前板401、所述后板403的两侧板405,所述前板401内侧设有一限制部407,组装后所述限制部407邻接所述第二主体20外侧(如图13),所述侧板405底部设有一抵止面409以在组装后邻接所述基座上表面(如图13,也或为所述第一主体10的其它部位)。所述前板401与所述后板403均向下延伸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主体10卡扣固定的卡扣部411(如图14)。
组装过程中,在组合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后,将第二主体20处于所述第二主体20与第一主体10夹角为0度的第二位置(如图12,即竖直位置,其端子位置如图15),且将所述外壳40盖上,使所述卡扣部411卡扣在所述基座110下方(如图14),使两者固定配合,同时,所述抵止面409邻接所述基座110上表面(也可为所述第一主体10的其它部位),所述限制部407邻接所述第二主体20外侧,以避免所述第二主体20旋转,从而将所述第二主体20保持在第二位置(如图13)。
以上只是描述所述第一主体10与所述第二主体20夹角在0度与90度这两个位置的情形,因为所述第二主体20可相对所述第一主体10在0度与90度之间旋转,故可将所述第二主体20保持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不管保持在何种位置,只要修改外壳的结构即可(也可不用外壳,而用其它固定结构来保持第二主体的位置),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可以共享。因此,这种将同一类型不同角度的相同部分单独制造的方式可节省模具费用,且能满足客户的灵活需求。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主体,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一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中每一端子包括一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内接部和第一外接部;
一第二主体,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一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中每一端子包括一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固定的第二固定部,以及由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内接部和第二外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组每一端子的所述第二内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组对应端子的所述第一内接部接触;
所述第二主体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体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每一所述第二内接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接部一直保持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均形成至少两排,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内侧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内侧端子分别接触,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外侧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外侧端子分别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外侧端子的所述第一内接部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位置向外张开,形成可收容第二端子组内侧端子第二内接部的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每一端子的所述第一内接部包括两臂部,两臂部具有相对的表面形成接触面,所述第二端子组每一端子的第二内接部为平板状,且其板面形成接触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第二主体相对所述第一主体旋转的旋转机构包括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设置的转槽及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上相应设置的转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表面两端各竖直向上延伸两相对设置的抓手,两所述抓手形成所述转槽,且两所述抓手末端相对延伸形成一尺寸小于所述转轴直径供所述转轴卡入的开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主体两侧朝外延伸形成的轴部以及由所述轴部末端延伸形成的柄部,所述转槽宽度大于轴部直径但小于柄部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所述第一端子组第一内接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第二内接部的容纳槽,每一容纳槽朝上至朝前方向开放,以提供所述第二内接部旋转的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基座及固定于所述基座的一芯体,所述基座固定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芯体设有多个所述容纳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前端面与上表面相接处形成一弧形曲面,以在所述第二主体旋转过程中支撑所述第二绝缘本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外壳,其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上,以使所述第二主体保持在预定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一板体部以及由所述板体部两端向下延伸形成的臂部,所述板体部前端设置一限制部邻接所述第二主体后侧,所述臂部底部设有一抵止面邻接所述第一主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臂部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勾卡固定的勾卡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上下贯通的框体,包括前板、后板以及连接所述前板、后板的两侧板,所述前板设有一限制部邻接所述第二主体外侧,所述侧板底部设有一抵止面邻接所述第一主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与后板均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主体卡扣固定的卡扣部。
16.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主体,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两排第一端子;
一第二主体,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两排第二端子;
所述第二主体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每一所述第二端子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子一直保持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外壳,其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上,以将所述第二主体保持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某一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夹角为90度,在所述第二位置上,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夹角为0度。
CN2010202710854U 2010-07-22 2010-07-22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81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710854U CN201781112U (zh) 2010-07-22 2010-07-22 电连接器
US12/950,513 US8246357B2 (en) 2010-07-22 2010-11-19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710854U CN201781112U (zh) 2010-07-22 2010-07-22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81112U true CN201781112U (zh) 2011-03-30

Family

ID=43794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71085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81112U (zh) 2010-07-22 2010-07-22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246357B2 (zh)
CN (1) CN20178111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6947A (zh) * 2010-08-11 2010-12-1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WO2013037966A1 (en) * 2011-09-16 2013-03-21 Fci Hinge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03187659A (zh) * 2011-12-29 2013-07-03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低插拔力电连接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81112U (zh) * 2010-07-22 2011-03-3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WO2013167931A1 (en) * 2012-05-08 2013-11-14 Fci Hinge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13270350A (zh) 2014-01-17 2021-08-17 布鲁克斯自动化公司 衬底运输设备
DE102015116490A1 (de) * 2014-11-19 2016-05-19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Magnetische Verbindungsvorrichtung
DE102018132142B4 (de) 2018-12-13 2020-07-02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zur Kontaktierung in mehreren Raumrichtungen
JP6753589B1 (ja) * 2019-05-13 2020-09-09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接触子回転式コネクタ
CN113994550A (zh) * 2019-06-19 2022-01-28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1133A (en) * 1987-01-21 1987-10-20 Continental-Wirt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ermaphroditic connector
US4975062A (en) * 1989-05-19 1990-12-04 Motorola, Inc. Hermaphroditic connector
US5542850A (en) * 1994-06-30 1996-08-06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Pivotal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386884B1 (en) * 2000-05-12 2002-05-14 Northstar Systems, Inc. Rotatable connector system
US7303401B2 (en) * 2005-06-23 2007-12-04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header connector capable of direct and indirect mounting
CN201781112U (zh) * 2010-07-22 2011-03-3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6947A (zh) * 2010-08-11 2010-12-1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1916947B (zh) * 2010-08-11 2013-07-3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WO2013037966A1 (en) * 2011-09-16 2013-03-21 Fci Hinge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03797659A (zh) * 2011-09-16 2014-05-14 Fci公司 铰接型的连接器组件
US10566753B2 (en) 2011-09-16 2020-02-18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Hinge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03187659A (zh) * 2011-12-29 2013-07-03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低插拔力电连接器装置
CN103187659B (zh) * 2011-12-29 2015-06-10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低插拔力电连接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21614A1 (en) 2012-01-26
US8246357B2 (en) 2012-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81112U (zh) 电连接器
CN201285934Y (zh) 电连接器
CN201868687U (zh) 电连接器
CN201323341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355730Y (zh) 电连接器
CN104966916A (zh)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CN102097688B (zh) Hdmi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1567511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1498641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3326274U (zh) 电连接器
CN203574136U (zh) 改良的板对板连接器
CN100566040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130757Y (zh) 电连接器
CN2562412Y (zh) 电池连接器
CN101071912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829689U (zh) 电连接器
CN201845982U (zh) 电连接器
CN202076507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515048U (zh) 可共用的电连接插座
CN201230011Y (zh) 电连接器
CN204809439U (zh)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CN101916947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1113145Y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113071Y (zh) 复合式插座电连接器
CN10116280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