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9439U -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09439U
CN204809439U CN201520418712.5U CN201520418712U CN204809439U CN 204809439 U CN204809439 U CN 204809439U CN 201520418712 U CN201520418712 U CN 201520418712U CN 204809439 U CN204809439 U CN 204809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ll
stereotyped
terminal
plate body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187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侑伦
侯斌元
廖崇甫
高雅芬
陈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187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09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09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09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绝缘本体、第一平板端子及第二平板端子;屏蔽外壳内之绝缘本体结合有第一平板端子及第二平板端子,各第一与第二平板端子由内向外依序排列设置于绝缘本体两侧,各第一与第二平板端子长度自排列于绝缘本体内部至排列于外部逐渐增长,而各第一与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段穿出绝缘本体的底部而焊接在电路板,让插座电连接器直立型的结合在电路板上。

Description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电连接器界面为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SerialBus,简称USB)为普遍为大众所使用,并以USB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更快的USB3.0传输规格。
现有USBType-C电连接器的外型、结构、端子接触方式、端子数目、各端子的距离(Pitch)、各端子的分配(PinAssignment),都和目前的USB电连接器截然不同。目前的USBType-C插座电连接器包含有设置在胶芯上之上下排平板端子,胶芯外部覆盖有外铁壳等结构。一般USBType-C插座电连接器皆水平横置的焊接在电路板上。
然而,一般USBType-C插座电连接器以水平横置于电路板上的使用方式较为侷限使用范围,并限制与电子产品的装配关系与应用方式,USBType-C插座电连接器无法以直立型的方式安装在电子产品内,较为侷限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是以,如何解决习知结构的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绝缘本体、第一平板端子及第二平板端子;屏蔽外壳包含本体与形成于本体内部之容置槽;绝缘本体设置于屏蔽外壳之容置槽,绝缘本体包含基座、舌板、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舌板自基座一侧延伸,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接而设置在基座另一侧;第一平板端子包含第一平板讯号端子、至少一第一平板电源端子及至少一第一平板接地端子,且各第一平板端子由内向外依序排列设置于绝缘本体一侧,各第一平板端子包含位于同一共平面之第一接触段、第一连接段及第一焊接段,各第一连接段包含设置于第一板体之第一弯角结构,且各第一连接段长度自排列于内部至排列于外部逐渐增长,各第一接触段自各第一连接段一端延伸而位于舌板之一面,各第一焊接段自各第一连接段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板体外部,各第一弯角结构之弯角处受各第一连接段逐渐增长而朝第一方向排列;第二平板端子包含第二平板讯号端子、至少一第二平板电源端子及至少一第二平板接地端子,且各第二平板端子由内向外依序排列设置于绝缘本体另一侧,各第二平板端子包含位于同一共平面之第二接触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二焊接段,各第二连接段包含设置于第二板体之第二弯角结构,且各第二连接段长度自排列于内部至排列于外部逐渐增长,各第二接触段自各第二连接段一端延伸而位于舌板之另一面,各第二焊接段自各第二连接段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板体外部,各第二弯角结构之弯角处受各第二连接段逐渐增长而朝第二方向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平板讯号端子包括对分别位于各相邻之各第一平板电源端子及各第一平板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以及一对位于两个第一平板电源端子之间的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二平板讯号端子包括对分别位于各相邻之各第二平板电源端子及各第二平板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以及一对位于两个第二平板电源端子之间的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包括第一主体及自第一主体侧边朝外延伸而卡掣基座之第一固定块。并且,第一板体包括至少一第一镂空槽,至少一第一镂空槽贯穿第一主体而对应第一连接段位置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包括第二主体及自第二主体侧边朝外延伸而卡掣基座之第二固定块。并且,第二板体包括至少一第二镂空槽,至少一第二镂空槽贯穿第二主体而对应第二连接段位置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之一面包括至少一结合槽,第二板体之一面包括至少一结合块,至少一结合块对应插入至少一结合槽而固定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更包括接地片,位于绝缘本体,接地片包含片体及扣钩结构,片体位于第一接触段与第二接触段之间、以及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扣钩结构分别自片体前方两侧朝外延伸而突出舌板前侧面与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板讯号端子位于舌板之一面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第二平板讯号端子位于舌板之另一面而传输一组第二讯号,该组第一讯号之传输规格为符合该组第二讯号之传输规格,第一平板端子与第二平板端子以容置槽之中心点为一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并且,第一接触段之排列位置对应于第二接触段之排列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更包括电路板,各第一焊接段与各第二焊接段垂直电路板而焊接电路板上。
藉由第一平板端子与第二平板端子的排列方式,以各第一、第二平板端子由内向外依序排列设置于绝缘本体两侧,且各第一、第二平板端子之第一、第二连接段长度自排列于内部至排列于外部逐渐增长,各第一、第二弯角结构之弯角处受各第一、第二连接段逐渐增长而朝第一、第二方向排列,让插座电连接器可呈现直立型的结合在电路板上,有别于一般插座电连接器以水平横置于电路板上的使用方式,可以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安装在电子产品内而有效因应不同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并且,以第一板体上的结合槽与第二板体上的结合块对应结合而限位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上、下、前、后的移动,增加稳固性。另外,以第一和/或第二板体上形成镂空槽,可让第一和/或第二连接段裸露于空气中来改变端子的阻抗值,提供良好的高频特性,同时,镂空槽可供治具插入并抵持端子,让端子稳固而避免成型绝缘本体时,端子受到挤压而移动的问题发生。
另外,藉由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之第一平板端子与第二平板端子呈右左颠倒,第一平板端子的第一接触段之排列方式与第二平板端子的第二接触段之排列方式上下相反,提供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插接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可与第一接触段连接,而插头电连接器反向插接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亦可与第二接触段连接,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具有不限制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结合电路板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去除屏蔽外壳之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前视剖面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前视剖面示意图(二)。
符号说明
100插座电连接器
11屏蔽外壳
111本体
112容置槽
113插接框口
121壳体
122盖板
14环形壁结构
2绝缘本体
21基座
22舌板
221第一面
222第二面
223前侧面
24第一板体
241第一主体
242第一固定块
244第一镂空槽
246结合槽
25第二板体
251第二主体
252第二固定块
254第二镂空槽
256结合块
31第一平板端子
311第一平板讯号端子
3111第一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
3112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
3113第二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
312第一平板电源端子
313第一平板接地端子
3141第一功能侦测端子
3142第一扩充端子
315第一接触段
316第一焊接段
317第一连接段
318第一弯角结构
41第二平板端子
411第二平板讯号端子
4111第一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
4112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
4113第二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
412第二平板电源端子
413第二平板接地端子
4141第二功能侦测端子
4142第二扩充端子
415第二接触段
416第二焊接段
417第二连接段
418第二弯角结构
5电路板
7接地片
71片体
72接脚
73扣钩结构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P共平面
L1/L2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之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结合在电路板5上的实施例,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为竖立型式焊接在电路板5上,也就是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的短边结合在电路板5上。图1为结合电路板之外观示意图,图2为分解示意图,图3为去除屏蔽外壳之外观示意图。在此,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为符合USBType-C连接界面规格,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包含屏蔽外壳11、绝缘本体2、第一平板端子31及第二平板端子41。
参照图1、图2及图7,屏蔽外壳11为一中空壳体,屏蔽外壳11包含本体111与一形成于本体111内部之容置槽112,在此,本体111为一环形壁结构14而在内部形成容置槽112。然而,屏蔽外壳11为多件式结构所组成时,本体111进一步包括有壳体121与盖板122,而壳体121为一环形壁结构14并套接绝缘本体2前侧的外部,盖板122为一截面概呈ㄇ字型外观,盖板122覆盖方式结合在绝缘本体2后侧的外部。并且,屏蔽外壳11之一侧形成有圆弧型而对接插头电连接器之插接框口113,插接框口113与容置槽112相连通。
参照图2、图4及图5,绝缘本体2设置于屏蔽外壳11之容置槽112中,绝缘本体2主要由基座21、舌板22、第一板体24及第二板体25所组成。舌板22自基座21一侧延伸而位于壳体121内部的前侧,基座21位于壳体121内部的后侧。在此,以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形成基座21及舌板22成一体,并且,其基座21及舌板22中结合有接地片7。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24及第二板体25透过组装方式与基座21结合(即三件式构件),但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基座21、第一板体24及第二板体25可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成一体(即一件式构件),抑或是第一板体24及第二板体25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成一体再与基座21组装结合(即两件式构件),以适用不同的应用需求,达到快速组装效果。并且,舌板22具有两个相对的平面,其一面为第一面221,另一面为第二面222,并且,第一面221与第二面222于靠近插接框口113之一端以前侧面223相连接,换言之,前侧面223靠近插接框口113并分别垂直地连接第一面221与第二面222。
参照图4及图5,第一板体24与第二板体25相接而设置在基座21另一侧,在此,第一板体24与第二板体25以组装方式结合,但亦可是黏合、熔合等方式结合。其中,第一板体24包括矩形板件之第一主体241、以及自第一主体241前方侧边朝外延伸之第一固定块242,第一固定块242可卡掣于基座21上。并且,第二板体25包括矩形板件之第二主体251、以及自第二主体251前方侧边朝外延伸之第二固定块252,第二固定块252可卡掣于基座21上。
参照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24之一面包括结合槽246(或可是至少一结合槽246),结合槽246分别形成第一主体241后侧与上方,第二板体25之一面包括结合块256(或可是至少一结合块256),结合块256分别形成第二主体251后侧与上方,各结合块256对应插入各结合槽246而固定第一板体24与第二板体25,以限位第一板体24与第二板体25上、下、前、后的移动;结合块256与结合槽246进一步可以干涉配合(迫紧)方式结合,或以卡钩方式相互扣合。
参照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24包括第一镂空槽244,各第一镂空槽244为形成圆孔和/或矩形孔,单一圆孔对应单一个第一连接段317设置,而单一矩形孔对应个第一连接段317设置。第一镂空槽244贯穿第一主体241的不同位置而对应第一连接段317位置设置,然而,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而第一板体24可包括至少一第一镂空槽244,至少一第一镂空槽244贯穿第一主体241而对应至少一第一连接段317位置设置,也就是,仅以一个第一镂空槽244对应一个或第一连接段317位置设置。在此,各第一镂空槽244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及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的第一连接段317上,特别是,藉由各第一镂空槽244让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及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等的第一连接段317裸露于空气中,也就是未被第一板体24所覆盖,使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的两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1/3113的阻抗值改变并调整,使两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1/3113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此外,各第一镂空槽244可提供治具插入并抵持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及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等的第一连接段317上,让第一板体24于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时,以治具支撑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及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等的各个不同位置的第一连接段317上,避免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及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等因结构长度过长而移动的问题发生。
参照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25包括第二镂空槽254,各第二镂空槽254为形成圆孔和/或矩形孔,单一圆孔对应单一个第二连接段417设置,而单一矩形孔对应个第二连接段417设置。第二镂空槽254贯穿第二主体251的不同位置而对应第二连接段417位置设置,然而,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而第二板体25可包括至少一第二镂空槽254,至少一第二镂空槽254贯穿第二主体251而对应至少一第二连接段417位置设置,也就是,仅以一个第二镂空槽254对应一个或第二连接段417位置设置。在此,各第二镂空槽254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及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等的第二连接段417上,特别是,藉由各第二镂空槽254让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及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等的第二连接段417裸露于空气中,也就是未被第二板体25所覆盖,使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的两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1/4113的阻抗值改变并调整,使两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1/4113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此外,各第二镂空槽254可提供治具插入并抵持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及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等的第二连接段417上,让第二板体25于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时,以治具支撑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及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等的各个不同位置的第二连接段417上,避免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及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等因结构长度过长而移动的问题发生。
参阅图2、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平板端子31与第一板体24结合方式:第一板体24于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结合各第一平板端子31,各第二平板端子41与第二板体25结合方式:第二板体25于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结合各第二平板端子41。第一板体24与第二板体25相结合,各第一平板端子31由内向外依序排列设置于绝缘本体2一侧,各第二平板端子41由内向外依序排列设置于绝缘本体2另一侧,各第一平板端子31与各第二平板端子41的排列位置相对应或各第一平板端子31与各第二平板端子41的排列位置错位。
参阅图2、图4、图5及表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端子脚位定义示意图。如下:)
第一平板端子31分别包含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至少一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及至少一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包括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1/3113与一对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3112。由第一平板端子31之前视观之(如表1顺时针旋转90度所示),由上侧至下侧的端子排列依序为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Gnd)、第一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1(TX1+-,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Power/VBUS)、第一功能侦测端子3141(CC1,用以侦测正反插的功能与辨认CABLE的功能)、一对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3112(D+-,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低速讯号)、第一扩充端子3142(SBU1,可增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Power/VBUS)、第二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3(RX2+-,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及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Gnd)。在此,为组成十二支第一平板端子31而符合传输USB3.0讯号。各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1/3113分别位于各相邻之至少一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及至少一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之间。而一对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3112位于两个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之间,特别是,在两个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之间包括有第一功能侦测端子3141与第一扩充端子3142,而一对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3112位于第一功能侦测端子3141与第一扩充端子3142之间。
此外,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可省略最上侧之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Gnd)或最下侧之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Gnd),或者进一步省略第一扩充端子3142(SBU1,可增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等,可进一步从十二支即减少至七支而达到简化端子数量的作用。此外,上述最下侧之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Gnd)亦可替换成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Power/VBUS),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Power/VBUS)用以传输电源使用,在此,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Power/VBUS)之宽度可等于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之宽度,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Power/VBUS)之宽度亦可大于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之宽度,因此可使用在需要传输大电流使用的电子产品。
参阅图2、图4至图7,由插座电连接器的前视观之,第一平板端子31位于基座21及舌板22右表面而相对于第二平板端子41而构成右排端子。各第一平板端子31包含位于同一共平面P排列之第一接触段315、第一连接段317及第一焊接段316(请同时参考图6),第一接触段315、第一连接段317及第一焊接段316为一体式构件,第一接触段315、第一连接段317及第一焊接段316的侧面切齐在同一共平面P。各第一连接段317包含设置于第一板体24之第一弯角结构318,第一弯角结构318可为一圆角或倒角,第一弯角结构318一端延伸至第一接触段315,第一弯角结构318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焊接段316。且各第一连接段317的长度L1自排列于绝缘本体2内部至排列于绝缘本体2外部而逐渐增长(请同时参考图5),也就是,呈颠倒L字型的各第一连接段317相堆栈,位于绝缘本体2内部(底部)至排列于绝缘本体2外部(顶部)的各第一连接段317的长度L1逐渐增长,使各第一接触段315大致对齐排列在舌板22上的位置,使各第一焊接段316穿出第一板体24外的长度大致相同。并且,各第一接触段315自各第一连接段317一端延伸而由上向下依序排列位于舌板22之第一面221,各第一焊接段316自各第一连接段317另一端延伸而穿出于第一板体24,并且,各第一焊接段316为在第一板体24底部由前向后依序排列,各第一弯角结构318之弯角处受各第一连接段317长度L1逐渐增长而朝一第一方向D1排列,该第一方向D1为一倾斜方向,倾斜方向为相对第一接触段315的水平延伸方向与第一焊接段316的垂直延伸方向之间,换言之,以各第一弯角结构318之弯角处连成一倾斜的假想线而各弯角处在倾斜的假想在线各个位置设置。在此,各第一接触段315实质上垂直于各第一焊接段316,各第一接触段315与各第一焊接段316之间角度可以是70度~110度范围,可以是各第一接触段315为水平方向延伸,而各第一焊接段316呈倾斜方向延伸而非垂直方向延伸。在此,第一接触段315、第一连接段317及第一焊接段316的侧面概呈颠倒L字型外观,让各第一焊接段316以垂直接脚(DIP接脚)型式插接在电路板5上并进行焊接使用,而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位于舌板22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即USB3.0讯号)。
参阅图2、图4、图5及表1,第二平板端子41分别包含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及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包括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1/4113与一对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4112。由第二平板端子41之前视观之(如表1顺时针旋转90度所示),由下侧至上侧的端子排列依序为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Gnd)、第一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1(TX2+-,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Power/VBUS)、第二功能侦测端子4141(CC2,用以侦测正反插的功能与辨认CABLE的功能)、一对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4112(D+-,差动讯号端子,为用以传输低速讯号)、第二扩充端子4142(SBU2,可增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Power/VBUS)、第二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3(RX1+-,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及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Gnd)。在此,为组成十二支第二平板端子41而可符合传输USB3.0讯号。各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1/4113分别位于各相邻之至少一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及至少一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之间。而一对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4112位于两个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之间,特别是,在两个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之间包括有第二功能侦测端子4141与第二扩充端子4142,而一对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4112位于第二功能侦测端子4141与第二扩充端子4142之间。
此外,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可省略最上侧之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Gnd)或最下侧之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Gnd),或者进一步省略第二扩充端子4142(SBU2,可增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等,可进一步从十二支即减少至七支而达到简化端子数量的作用。此外,上述最上侧之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Gnd)亦可替换成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Power/VBUS),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Power/VBUS)用以传输电源使用,在此,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Power/VBUS)之宽度可等于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之宽度,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之宽度亦可大于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之宽度,因此可使用在需要传输大电流使用的电子产品。
参阅图2、图4至图7,由插座电连接器的前视观之,第二平板端子41位于基座21及舌板22左表面而相对于第一平板端子31而构成左排端子。第一平板端子31与第二平板端子41并排且相对应设置。各第二平板端子41包含位于同一共平面P排列之第二接触段415、第二连接段417及第二焊接段416(请同时参考图6),第二接触段415、第二连接段417及第二焊接段416为一体式构件,第二接触段415、第二连接段417及第二焊接段416的侧面切齐在同一共平面P。各第二连接段417包含设置于第二板体25之第二弯角结构418,第二弯角结构418可为一圆角或倒角,第二弯角结构418一端延伸至第二接触段415,第二弯角结构418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焊接段416。且各第二连接段417的长度L2自排列于绝缘本体2内部至排列于绝缘本体2外部而逐渐增长(请同时参考图5),也就是,呈颠倒L字型的各第二连接段417相堆栈,位于绝缘本体2内部(底部)至排列于绝缘本体2外部(顶部)的各第二连接段417的长度L1逐渐增长,使各第二接触段415大致对齐排列在舌板22上的位置,使各第二焊接段416穿出第二板体25外的长度大致相同。并且,各第二接触段415自各第二连接段417一端延伸而由上向下依序排列位于舌板22之第二面222,各第二焊接段416自各第二连接段417另一端延伸而穿出于第二板体25,并且,各第二焊接段416为在第二板体25底部由前向后依序排列,各第二弯角结构418之弯角处受各第二连接段417长度L2逐渐增长而朝一第二方向D2排列,该第二方向D2为一倾斜方向,倾斜方向为相对第二接触段415的水平延伸方向与第二焊接段416的垂直延伸方向之间,换言之,以各第二弯角结构418之弯角处连成一倾斜的假想线而各弯角处在倾斜的假想在线各个位置设置,并且,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对应。在此,各第二接触段415实质上垂直于各第二焊接段416,各第二接触段415与各第二焊接段416之间角度可以是70度~110度范围,可以是各第二接触段415为水平方向延伸,而各第二焊接段416呈倾斜方向延伸而非垂直方向延伸。在此,第二接触段415、第二连接段417及第二焊接段416的侧面概呈颠倒L字型外观,让各第二焊接段416以垂直接脚(DIP接脚)型式插接在电路板上并进行焊接使用,而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位于舌板22而传输一组第二讯号(即USB3.0讯号)。
参阅图2、图4至图7,本实施例中,由第一平板端子31与第二平板端子41的排列方式可知,第一平板端子31与第二平板端子41分别设置在舌板22之第一面221及第二面222,各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1/4113相邻各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1/3113而保持一致的间隔距离,避免各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1/4113与各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1/3113之间讯号干扰。
参阅图2、图4至图7,第一平板端子31与第二平板端子41以容置槽112之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所谓的点对称,是指根据该对称中心作为旋转中心而将第一平板端子31与第二平板端子41旋转180度后,旋转后的第一平板端子31与第二平板端子41完全重合,意即,旋转后的第一平板端子31为位于第二平板端子41之原本排列位置,而旋转后的第二平板端子41为位于第一平板端子31之原本排列位置。换言之,由插座电连接器100前视观之,第一平板端子31与第二平板端子41呈右左颠倒,第一接触段315之排列方式与第二接触段415之排列方式上下相反。其中,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插接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用以传输一组第一讯号,亦可反向插接于插头电连接器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用以传输一组第二讯号,而一组第一讯号之传输规格为符合一组第二讯号之传输规格。具有不限制正向或反向将插头电连接器插接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进行传输讯号的作用。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插头电连接器具有上下排弹性端子时,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可省略第一平板端子31或第二平板端子41,当省略第一平板端子31时,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插头电连接器的上下排弹性端子之其中之一皆可与第一平板端子31接触,当省略第二平板端子41时,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插头电连接器的上下排弹性端子之其中之一皆可与第二平板端子41接触,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具有不限制正向或反向插接于插头电连接器的作用。
参阅图4、图5至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段316与第二焊接段416穿出于基座21之外部而分开排列,排列方式可以是第一焊接段316与第二焊接段416分别成为双排平行阵列,抑或是,第二焊接段416分开成双排非对称式的阵列,搭配单排之第一焊接段316概略形成三排使用。
参阅图2、图4至图6,本实施例中,由第一平板端子31及第二平板端子41之前视观之,各第一平板端子31之排列位置对应于各第二平板端子41之排列位置。也就是说,第一接触段315之排列位置对齐第二接触段415之排列位置,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各第一平板端子31之排列位置与各第二平板端子41之排列位置可进一步形成错位。也就是说,各第一接触段315之排列位置与各第二接触段415之排列位置形成错开,当第一接触段315与第二接触段415在传输讯号时,以错开排列的位置关系,有效改善串音讯号干扰的效果。特别说明的是,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亦需对应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之第一平板端子31及第二平板端子41的位置排列设置,使插头电连接器之上第二平板端子41可对应接触到第一平板端子31及第二平板端子41进行传输电源或讯号。
上述之实施例中,第一平板端子31或第二平板端子41为各别可符合传输USB3.0讯号仅是举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用在传输USB2.0讯号时,以第一平板端子31为例,第一平板端子31可省略第一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1(TX1+-,差动讯号端子)、第二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3(RX2+-,差动讯号端子),仅至少保留一对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3112(D+-,差动讯号端子)与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Power/VBUS),作为传输USB2.0讯号使用。以第二平板端子41为例,第二平板端子41亦可省略第一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1(TX2+-,差动讯号端子)、第二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3(RX1+-,差动讯号端子),仅至少保留一对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4112(D+-,差动讯号端子)与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Power/VBUS),作为传输USB2.0讯号使用。
参阅图2、图4、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进一步设置有接地片7,位于绝缘本体2,接地片7包含片体71、接脚72及扣钩结构73。片体71位于第一接触段315与第二接触段415之间、以及第一连接段317与第二连接段417之间,亦即,片体71前方成型在基座21与舌板22中而介于第一接触段315与第二接触段415之间,而片体71后方定位在第一板体24及第二板体25之间而介于第一连接段317与第二连接段417之间。另外,接脚72可自片体71两侧朝外延伸出基座21外,接脚72可接触屏蔽外壳11或电路板的接点,另外,接脚72亦可自片体71后侧延伸而接触屏蔽外壳11。当第一接触段315与第二接触段415在传输讯号时,可藉由接地片7的隔离,改善串音讯号干扰的问题,同时,亦可利用接地片7位于舌板22而提升舌板22本身的结构强度。
另外,扣钩结构73分别形成在片体71前方两侧朝外延伸而突出于舌板22两侧(如图4所示)。当插头电连接器插接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两侧的卡扣弹片会扣住扣钩结构73,可避免插头电连接器之两侧的卡扣弹片摩擦到舌板22之两侧而造成舌板22的磨损,此外,藉由突出状抵持部与屏蔽外壳11接触而提供卡扣弹片进行传导而接地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进一步设置有导电片,导电片为金属材质之长条板件,以右方之导电片设置于基座21右方,以左方之导电片设置于基座21左方。当插接于插头电连接器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屏蔽壳体的前端会接触到导电片,使插头电连接器之屏蔽壳体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屏蔽外壳11藉由导电片而有效作传导,进而可降低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的问题。
藉由第一平板端子与第二平板端子的排列方式,以各第一、第二平板端子由内向外依序排列设置于绝缘本体两侧,且各第一、第二平板端子之第一、第二连接段长度自排列于内部至排列于外部逐渐增长,各第一、第二弯角结构之弯角处受各第一、第二连接段逐渐增长而朝第一、第二方向排列,让插座电连接器可呈现直立型的结合在电路板上,有别于一般插座电连接器以水平横置于电路板上的使用方式,可以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安装在电子产品内而有效因应不同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并且,以第一板体上的结合槽与第二板体上的结合块对应结合而限位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上、下、前、后的移动,增加稳固性。另外,以第一和/或第二板体上形成镂空槽,可让第一和/或第二连接段裸露于空气中来改变端子的阻抗值,提供良好的高频特性,同时,镂空槽可供治具插入并抵持端子,让端子稳固而避免成型绝缘本体时,端子受到挤压而移动的问题发生。
另外,藉由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之第一平板端子与第二平板端子呈右左颠倒,第一平板端子的第一接触段之排列方式与第二平板端子的第二接触段之排列方式上下相反,提供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插接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可与第一接触段连接,而插头电连接器反向插接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亦可与第二接触段连接,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具有不限制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的作用。

Claims (12)

1.一种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包括:
一屏蔽外壳,包含一本体与一形成于该本体内部之容置槽;
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置于该屏蔽外壳之该容置槽,该绝缘本体包含一基座、一舌板、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舌板自该基座一侧延伸,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相接而设置在该基座另一侧;
第一平板端子,该些第一平板端子包含第一平板讯号端子、至少一第一平板电源端子及至少一第一平板接地端子,且各该第一平板端子由内向外依序排列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一侧,各该第一平板端子包含位于同一共平面之一第一接触段、一第一连接段及一第一焊接段,各该第一连接段包含一设置于该第一板体之第一弯角结构,且各该第一连接段长度自排列于内部至排列于外部逐渐增长,各该第一接触段自各该第一连接段一端延伸而位于该舌板之一面,各该第一焊接段自各该第一连接段另一端延伸至该第一板体外部,各该第一弯角结构之弯角处受各该第一连接段逐渐增长而朝一第一方向排列;及
第二平板端子,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平板端子包含第二平板讯号端子、至少一第二平板电源端子及至少一第二平板接地端子,且各该第二平板端子由内向外依序排列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另一侧,各该第二平板端子包含位于同一共平面之一第二接触段、一第二连接段及一第二焊接段,各该第二连接段包含一设置于该第二板体之第二弯角结构,且各该第二连接段长度自排列于内部至排列于外部逐渐增长,各该第二接触段自各该第二连接段一端延伸而位于该舌板之另一面,各该第二焊接段自各该第二连接段另一端延伸至该第二板体外部,各该第二弯角结构之弯角处受各该第二连接段逐渐增长而朝一第二方向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讯号端子包括对分别位于各相邻之各该第一平板电源端子及各该第一平板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以及一对位于两个该些第一平板电源端子之间的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板讯号端子包括对分别位于各相邻之各该第二平板电源端子及各该第二平板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以及一对位于两个该些第二平板电源端子之间的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包括一第一主体及一自该第一主体侧边朝外延伸而卡掣该基座之第一固定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包括一至少一第一镂空槽,该至少一第一镂空槽贯穿该第一主体而对应该第一连接段位置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包括一第二主体及一自该第二主体侧边朝外延伸而卡掣该基座之第二固定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包括一至少一第二镂空槽,该至少一第二镂空槽贯穿该第二主体而对应该第二连接段位置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之一面包括至少一结合槽,该第二板体之一面包括至少一结合块,该至少一结合块对应插入该至少一结合槽而固定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接地片,位于该绝缘本体,该接地片包含一片体及扣钩结构,该片体位于该些第一接触段与该些第二接触段之间、以及该些第一连接段与该些第二连接段之间,该些扣钩结构分别自该片体前方两侧朝外延伸而突出该舌板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讯号端子位于该舌板之一面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该些第二平板讯号端子位于该舌板之另一面而传输一组第二讯号,该组第一讯号之传输规格为符合该组第二讯号之传输规格,该些第一平板端子与该些第二平板端子以该容置槽之中心点为一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段之排列位置对应于该些第二接触段之排列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电路板,各该第一焊接段与各该第二焊接段垂直该电路板而焊接该电路板上。
CN201520418712.5U 2015-06-17 2015-06-17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Active CN204809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8712.5U CN204809439U (zh) 2015-06-17 2015-06-17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8712.5U CN204809439U (zh) 2015-06-17 2015-06-17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09439U true CN204809439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94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18712.5U Active CN204809439U (zh) 2015-06-17 2015-06-17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094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6916A (zh) * 2015-06-17 2015-10-07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CN108701942A (zh) * 2016-02-26 2018-10-2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6916A (zh) * 2015-06-17 2015-10-07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CN108701942A (zh) * 2016-02-26 2018-10-2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66916A (zh)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CN204858146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04315864U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TWI544694B (zh)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5140687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4858148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5428854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4992033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4505677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CN104852186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5048148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4600454B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2195223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5178113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5178104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302665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809444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5595547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5119081A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105449434A (zh) 电连接器
CN204809454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4809439U (zh)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CN204966858U (zh)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CN205335539U (zh) 序列连接器
CN204632967U (zh) 插座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