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88618Y - 化油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化油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88618Y
CN201288618Y CNU2008201609553U CN200820160955U CN201288618Y CN 201288618 Y CN201288618 Y CN 201288618Y CN U2008201609553 U CNU2008201609553 U CN U2008201609553U CN 200820160955 U CN200820160955 U CN 200820160955U CN 201288618 Y CN201288618 Y CN 20128861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uretor
air door
door knob
seat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609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lev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EVAC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EVAC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EVAC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609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8861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8861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8861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述为:一种内燃机的化油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内燃机内的化油器(11),以及一个控制装置(1),该控制装置(1)包括化油器座(12)、拨叉(13)、风门旋钮(14)以及弹性回复件(15),化油器(11)固定安装在化油器座(12)的一侧,拨叉(13)枢轴连接在化油器座(12)的一侧并可与化油器(11)的控制杆(112)相配接,风门旋钮(14)可旋转地设置在化油器座(12)的另一侧并与拨叉(13)相互配接以推动拨叉(13)旋转,弹性回复件(15)设置在化油器座(12)与风门旋钮(14)之间。通过上述机构,使得内燃机在起动前,化油器可预开油门阀,并且在起动后能够使风门阀自动复位。

Description

化油器机构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化油器机构。
背景技术
在使用内燃机作为驱动发动机的工作器具中,设有为该内燃机提供燃料/空气混合物的化油器。为达到最佳的内燃机效率,在化油器进气口中设有可旋转支撑的风门阀和油门阀用于调节内燃机的燃烧效率,风门阀旋转区域为从全速运转的全开启状态到怠速运转的几乎完全关闭状,而油门阀的开闭随风门阀的渐变而渐变。在冷启动内燃机时,必须使燃料/空气混合比变大,为此必须调节进入内燃机的燃料/空气混合比。
目前市场上内燃机的化油器机构分为两大类:一类化油器内部只设有风门阀和油门阀,且在化油器外部设有可基本封闭进气口的阻气阀,在内燃机起动前,需要通过手动操作该阻气阀使进气口基本关闭,以达到利于内燃机起动的状态,但起动后阻气阀无法自动复位。此类化油器机构简单,其不足之处是,内燃机起动后,操作者容易忘记打开阻气阀,造成进入内燃机的燃料/空气混合比过大,这样会导致燃烧不充分,油耗过大,内燃机的效率也大大降低。另一类化油器,例如2001年3月20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6202989号所揭示的化油器,是在其内部除了设有风门阀和油门阀外,还设有一节流阀,且在化油器外部分别设有这风门阀和油门阀的控制杆,而这两个控制杆之间形成一互锁结构,通过该互锁结构,便可以实现在内燃机起动前关闭风门阀,起动后,操纵化油器时,风门阀会自动复位至原始状态。此类化油器的缺点是由于结构较复杂,工艺要求偏高,导致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化油器机构,通过一控制装置与手调化油器相结合,可以实现油门阀预开及风门阀自复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机的化油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内燃机内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机构还包括一个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化油器座、拨叉、风门旋钮以及弹性回复件,所述化油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化油器座的一侧,所述拨叉枢轴连接在所述化油器座的一侧并可与所述化油器的控制杆相配接,所述风门旋钮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化油器座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拨叉相互配接以推动所述拨叉旋转,所述弹性回复件设置在所述化油器座与所述风门旋钮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无风门阀自复位结构的化油器与上述控制装置的配合,形成一化油器机构,使得内燃机在起动前,化油器机构可预开油门阀,并且在起动后,化油器机构能够使风门阀自动复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相对自复位化油器更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化油器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化油器机构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化油器机构的化油器座的正视图。
图4是图2中化油器机构的化油器座的后视图。
图5是图2中化油器机构的拨叉的立体图。
图6是图2中化油器机构的风门旋钮的立体图。
图7是图2中化油器机构的风门旋钮的后视图。
图8是图2中化油器机构的风门盖板的立体图。
图9是图2中化油器机构的弹性元件与化油器座、风门旋钮之间的装配示意图一。
图10是图2中化油器机构的弹性元件与化油器座、风门旋钮之间的装配示意图二。
图11是图1中化油器机构初始状态下拨叉的位置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化油器机构作用状态下拨叉的位置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化油器机构的风门旋钮处于初始位置时的正视图。
图14是图1中化油器机构的风门旋钮处于作用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中:1.控制装置  11.化油器  111.进气口  112.控制杆  113.桥接孔  12.化油器座  121.定位柱  122.第一安装孔  123.转轴  124.转轴进风孔  125.转轴进风口126.卡口  13.拨叉  130.主体部  131.定位孔  132.拨杆  133.定位销  14.风门旋钮  141.行程槽  142.定位槽  143.轴套  144.轴套进风孔  145.轴套进风口  146.始端  147.尾端  148.扇形窗口  149.卡槽  15.弹性回复件  151.一端  152.另一端  16.风门盖板  161.第二安装孔 17.化油器盖  171.弹簧锁扣结构  18.螺钉  19.紧固件191.头部  192.螺纹部  2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为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的化油器机构的立体图和爆炸图。该化油器机构,包括为内燃机(图未示)提供燃料/空气混合物的化油器11,以及为优化上述化油器11使用的控制装置1。通常,在化油器11的中部存在一进气口111,在进气口111中设有油门阀(图未示)和可旋转支撑的风门阀(图未示),用于调节内燃机燃烧效率,该风门阀旋转区域为从全速运转的全开启状态到怠速运转的几乎完全关闭状,而油门阀的开闭随风门阀的渐变而渐变。在风门阀的上端设有控制杆112可控制风门阀的开闭,该控制杆112可旋转地位于化油器11的顶部,由操作者控制其旋转,且当控制杆112旋转时,其在化油器11内部结构作用下处于作用状态,会产生一回复力,使得控制杆112在外力消失时能够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
进一步,当控制杆112位于初始位置时,其处于非作用状态,设置在化油器11中的风门阀、油门阀均处于初始状态;当控制杆112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时,其处于作用状态,且风门阀、油门阀随之逐渐打开;当控制杆112转动到无法转动的位置时,风门阀、油门阀处于全开状态。当作用于控制杆112的外力消失时,控制杆112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同时风门阀、油门阀也恢复到初始状态。
化油器机构的控制装置1包括化油器座12、拨叉13、风门旋钮14、弹性回复件15以及风门盖板16。
参照图3至图8,化油器座12设置了化油器11的一侧上设有定位柱121,另一侧设置有转轴123,转轴123顶部和两侧边分别开设了转轴进风孔124和转轴进风口125。
拨叉13包括主体部130,在主体部130上贯穿有定位孔131,该定位孔131可枢轴安装在上述定位柱121上并通过螺钉18固定,且该拨叉13可绕定位柱121枢轴转动。主体部130的靠近化油器11的一侧设有拨杆132,此拨杆132抵靠化油器11的控制杆112,当拨叉13转动时,拨杆132可推动控制杆112转动。主体部130的靠近化油器座12的一侧还设有定位销133。
风门旋钮14上设有行程槽141,该行程槽141大致呈一段抛物线状,且其始端146比其尾端147距离风门旋钮14外边缘更大。在行程槽141的尾端147还设置了定位槽142。风门旋钮14中心位置设置了轴套143,两个扇形窗口148便位于其两边,在轴套143顶部和两侧边还分别开设了轴套进风孔144和轴套进风口145。
当风门旋钮14装配到化油器座12上时,转轴123可旋转地套入轴套143中,拨叉13的定位销133伸入行程槽141中,此时,转轴进风孔124与轴套进风孔144相互贯通。当控制装置1与化油器11相装配时,转轴123、轴套143与化油器11上的进气口111在同一轴线上,此时,风门旋钮14可在化油器座12和风门盖板16之间转动。通过化油器座12与风门旋钮14之间的相对旋转,转轴进风口125与轴套进风口145可处于相互重叠状态,即进气口最大;也会出现转轴进风口125被轴套143的轴壁所覆盖,同时轴套进风口145被转轴123的轴壁所覆盖状态,即进气口闭合。
参照图9至图10,弹性回复件15设置在化油器座12与风门旋钮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回复件15为一扭转弹簧。在化油器座12上还设有卡口126,风门旋钮14上设有卡槽149,弹性回复件15的一端151插入卡口126中,另一端152插入卡槽149中。当风门旋钮14旋转,弹性回复件会对风门旋钮14产生一反向的弹性回复力,使风门旋钮14在无外力作用时可相对化油器座12反向旋转回初始位置。参照图11至图12,当旋转风门旋钮14时,定位销133从行程槽141的始端146沿行程槽141相对移动到尾端147位置,此时弹性回复件15产生一弹性回复力,处于作用状态,且在控制杆112的回复力作用下,定位销133卡入定位槽142中。由于行程槽141大致呈一段抛物线状,当定位销133沿行程槽141行走时会相对定位孔131转动,导致拨叉13绕定位柱121枢轴转动。当控制杆112在外力作用下继续旋转,控制杆112不再作用于拨杆132,在弹性回复件15的回复作用下,风门旋钮14反向旋转,定位销133从定位槽142中脱出,沿行程槽141回到行程槽141的始端146处。
一化油器盖17通过设置在化油器盖17上的弹簧锁扣结构171可分离地扣在风门旋钮14上;在化油器盖17与风门旋钮14之间还安置了空气滤清器(图未示),空气滤清器可过滤进入进气口111的空气。
在化油器11上设有四个两两相对的桥接孔113,化油器座12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122,风门旋钮14上围绕中心开设了两个扇形窗口148,风门盖板16上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161。紧固件19为两个螺栓,具有头部191和螺纹部192。头部191固定在内燃机(图未示)上。在装配化油器11及其控制机构1前,先将拨叉13通过螺钉18固定在定位柱121上;弹性元件15按照前述方式与化油器座12和风门旋钮14装配在一起,此时转轴123套入轴套143中。然后,螺纹部192先穿过化油器11的桥接孔113,再穿过化油器座12的第一安装孔122和风门旋钮14的扇形窗口148,最后穿过风门盖板16的第二安装孔161,由螺母20锁紧固定。这时,进风口111与转轴123和轴套143相通,风门盖板16容纳在风门旋钮14内。在风门旋钮14内放入空气滤清器后,将化油器盖17扣在风门旋钮14上。这样,整个化油器机构便安装完毕。
参照图13,所示为化油器机构的风门旋钮处于初始位置时的正视图。此时,风门阀闭合,控制杆112和风门旋钮14处于初始位置,弹性回复件15处于非作用状态,转轴进风口125与轴套进风口145相互重叠,进风口最大。在起动内燃机之前,将风门旋钮14旋转至图14所示位置,定位销133从行程槽141的始端146沿行程槽141相对移动到尾端147位置,在控制杆112作用下该定位销133卡入定位槽142中,这时,弹性回复件15处于作用状态,控制杆112在拨叉13拨动下旋转一个小角度,风门阀、油门阀(图未示)略微打开,实现油门阀预开,转轴进风口125和轴套进风口145分别被轴套143和转轴123的槽壁所覆盖,进气口闭合,空气只能通过相互贯通的转轴进风孔124与轴套进风孔144进入化油器11的风门阀。在这种状态下冷起动内燃机,由于化油器11预开了油门阀,燃料/空气混合比比较高,机器更易起动。内燃机起动后,为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需增大风门阀、油门阀(图未示)的开启。此时,在外力作用下控制杆112旋转,风门阀、所述油门阀(图未示)逐渐变大;由于控制杆112不再作用于拨杆132,在弹性回复件15的回复力作用下,风门旋钮14反向旋转,定位销133从定位槽142中脱出,沿行程槽141回到行程槽141的始端146处,风门旋钮14回复到初始位置,转轴进风口125与轴套进风口145相互重叠,进气口最大。调整风门阀、油门阀开度大小,可调整内燃机的运转效率。因此,整个化油器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内燃机的化油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内燃机内的化油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机构还包括一个控制装置(1),所述控制装置(1)包括化油器座(12)、拨叉(13)、风门旋钮(14)以及弹性回复件(15),所述化油器(11)固定安装在所述化油器座(12)的一侧,所述拨叉(13)枢轴连接在所述化油器座(12)的一侧并可与所述化油器(11)的控制杆(112)相配接,所述风门旋钮(14)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化油器座(12)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拨叉(13)相互配接以推动所述拨叉(13)旋转,所述弹性回复件(15)设置在所述化油器座(12)与所述风门旋钮(14)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13)包括主体部(130),在主体部(130)上贯穿有定位孔(131),所述化油器座(12)的一侧设有定位柱(121),所述定位孔(131)可枢轴安装在所述定位柱(12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油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30)的靠近所述化油器(11)的一侧设有拨杆(132),所述拨杆(132)抵靠并可推动所述化油器(11)的控制杆(112)旋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油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30)的靠近所述化油器座(12)的一侧设有定位销(133),所述风门旋钮(14)上设有行程槽(141),所述定位销(133)可插入所述行程槽(141)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油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槽(141)大致为抛物线状,其始端(146)距离所述风门旋钮(14)的外边缘比尾端(147)距离所述风门旋钮(14)的外边缘更大,且该尾端(147)还设置了与所述行程槽(141)相通的定位槽(142),当所述风门旋钮(14)旋转时,所述定位销(133)从所述始端(146)沿所述行程槽(141)相对移动到所述尾端(147),并可卡入所述定位槽(142)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座(12)设有转轴(123),所述风门旋钮(14)中心设有轴套(143),所述转轴(123)可相对旋转地套入所述轴套(143)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油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23)、所述轴套(143)与所述化油器(11)上的进气口(111)在同一轴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还包括化油器盖(17),所述化油器盖(17)紧扣在所述风门旋钮(14)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油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还包括风门盖板(16),所述风门盖板(16)容纳在所述风门旋钮(14)内,并位于所述化油器盖(17)与风门旋钮(14)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化油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紧固件(19),所述紧固件(19)将所述控制装置(1)和所述化油器(11)安装在所述内燃机上。
CNU2008201609553U 2008-11-04 2008-11-04 化油器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8861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609553U CN201288618Y (zh) 2008-11-04 2008-11-04 化油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609553U CN201288618Y (zh) 2008-11-04 2008-11-04 化油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88618Y true CN201288618Y (zh) 2009-08-12

Family

ID=40980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6095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88618Y (zh) 2008-11-04 2008-11-04 化油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88618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8023A (zh) * 2016-12-28 2017-06-13 兴化市台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割草机化油器的耐磨定位壳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8023A (zh) * 2016-12-28 2017-06-13 兴化市台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割草机化油器的耐磨定位壳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13476Y (zh) 发动机的化油器自动控制装置
JP4452206B2 (ja) 携帯型作業機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操作装置
JP2006214307A (ja) ロータリスロットルバルブ式気化器の始動装置
CN101624946B (zh) 通用汽油发动机的化油器阻风门自动控制机构
CN100520037C (zh) 化油器装置
CN101922381B (zh) 一种化油器及其阻风门控制机构
CN201288618Y (zh) 化油器机构
CN201031743Y (zh) 汽油机叶轮转动式自动阻风门机构
CN201461135U (zh) 通用汽油发动机的化油器阻风门自动控制机构
CN103629014B (zh) 通用汽油机化油器阻风门的自动控制机构
US6135428A (en) Diaphragm carbureto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 manual starter
CN202065089U (zh) 通用汽油机化油器调速装置
CN204386766U (zh) 化油器的步进控制阻风门装置
CN206397620U (zh) 一种通用汽油机及其电控化油器
JP2005155525A (ja) 手動チョーク機構を具えた気化器
CN201363173Y (zh) 发动机电控旋转开闭式气门装置
US8316812B2 (en) Dual output flow control actuator
CN211144656U (zh) 一种化油器半自动阻风门结构
CN208619244U (zh) 一种化油器的阻风门结构
CN211448844U (zh) 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及其膜片式化油器
CN208702570U (zh) 一种化油器的阻风门装置
CN201041094Y (zh) 汽油机挡风板摆动式自动阻风门机构
CA2827475A1 (en) Multi-function choke switch
CN217481418U (zh) 一种电控转阀膜片式化油器
KR20150073248A (ko) 스토퍼 구조를 갖는 흡기매니폴드의 밸브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IANYOU ELECTRICAL APPLIANCE( SUZHOU)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ZHOU LIWEIK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9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904

Address after: No. 8 Ting Ro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China: 215021

Patentee after: Skybest Electric Appliance (Su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High tech Zone of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Hu Guan Hu Jing Industrial Park Road 48, zip code: 215151

Patentee before: Suzhou Levac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