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88614Y - 引擎冷却水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引擎冷却水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88614Y
CN201288614Y CNU2008201765195U CN200820176519U CN201288614Y CN 201288614 Y CN201288614 Y CN 201288614Y CN U2008201765195 U CNU2008201765195 U CN U2008201765195U CN 200820176519 U CN200820176519 U CN 200820176519U CN 201288614 Y CN201288614 Y CN 20128861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cylinder head
cylinder
water channel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765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荣芳
黄文彦
叶启南
黄志伟
林冠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765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8861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8861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8861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引擎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汽缸,其包括有汽缸冷却水道,汽缸冷却水道由隔板分隔出汽缸前冷却水道、汽缸后冷却水道;组设于汽缸上的汽缸头,包括有入水口、出水口、汽缸头冷却水道,汽缸头冷却水道由挡片分隔出汽缸头前冷却水道、汽缸头后冷却水道,入水口连通汽缸头前冷却水道与汽缸头外部,出水口连通汽缸头后冷却水道与汽缸头外部;其中,该冷却水由入水口流入,再依序流入汽缸头前冷却水道、汽缸前冷却水道,再依序流入汽缸后冷却水道、汽缸头后冷却水道,再由该出水口流出。本实用新型使汽缸与汽缸头均获得良好的散热冷却效果,即使引擎各部分的温度平均,有效解决引擎的热变形问题,且可确保引擎的性能,并增加引擎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引擎冷却水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擎冷却水道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水冷式引擎的冷却水道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车辆而言,其引擎必须设计有冷却结构,以使引擎不致于产生过热情形,而可因此使引擎持续地正常运作。
若车辆引擎过热而温度过高时,会使引擎的汽缸或汽缸头容易产生变形过大的问题,因此会导致引擎磨耗不均,进而使引擎的寿命降低。
以水冷式引擎为例,请同时参阅图1,是习知汽缸与汽缸头的分解图、及图2,是习知汽缸与汽缸头的冷却水道示意图,其中显示有一汽缸91、一汽缸头92、一垫片93、以及一冷却水94。
上述的汽缸91包括有一汽缸冷却水道911,此汽缸冷却水道911包括有一入口912、以及多数个第一连接口913,且入口912是连通汽缸冷却水道911与汽缸91外部。
此外,汽缸头92是组设于上述的汽缸91上,且此汽缸头92包括有一汽缸头冷却水道921,此汽缸头冷却水道921包括有多数个第二连接口922、及一出口923,且第二连接口922是连通汽缸91的第一连接口913,出口923是连通汽缸头冷却水道921与汽缸头92外部。
另外,垫片93夹设于上述的汽缸91与汽缸头92之间,且此垫片93开设有多数个开孔931,其是对应连通第一连接口913与第二连接口922。
如图1及图2所示,习用水冷式引擎的冷却水94的入口912是位于汽缸91上,冷却水94由入口912流入并于汽缸冷却水道911内流动,均匀的对汽缸91冷却后,再经由第一连接口913、垫片93的开孔931、及第二连接口922而流动至汽缸头92的汽缸头冷却水道921内,并再由出口923流出至汽缸头92外部,因此可对汽缸头92进行散热冷却,使燃烧室、排气侧、及进气侧等周边均能获得冷却的效果。
然而,如此的冷却水道结构对高压比、高热效率的水冷式引擎而言,虽然对汽缸91冷却均匀,但对汽缸头92的冷却效果却有所不足,因汽缸头92的排气侧、及进气侧所产生的温度并不相同,此种不分先后顺序而一视同仁的冷却方式,所产生的冷却效果并不能使引擎的排气侧、及进气侧同时降至相同的温度。
此外,汽缸头92的冷却散热不平均将造成引擎的热变形,容易导致固锁件(如螺栓等构件)的应力过大而断裂,也容易使汽缸头92的进气侧与排气侧的温差过大,导致引擎磨耗不均,使得引擎的整体效率无法有效提升,同时也会降低引擎的使用寿命,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擎冷却水道结构,其可使汽缸与汽缸头均获得良好的散热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引擎冷却水道结构是用以限制一冷却水的流动方向,包括有:一汽缸、一垫片、及一汽缸头。其中,汽缸包括有一汽缸冷却水道,汽缸冷却水道由一隔板分隔出一汽缸前冷却水道、及一汽缸后冷却水道。
上述汽缸头组设于汽缸上,包括有一入水口、一出水口、及一汽缸头冷却水道。汽缸头冷却水道由一挡片分隔出一汽缸头前冷却水道、及一汽缸头后冷却水道。另入水口是连通汽缸头前冷却水道与汽缸头外部的冷却水道,而出水口则连通汽缸头后冷却水道与汽缸头外部的冷却水道。
因此,冷却水可由汽缸头的入水口流入,再依序流入汽缸头前冷却水道、及汽缸前冷却水道,再依序流入汽缸后冷却水道、及汽缸头后冷却水道,最后再由汽缸头的出水口流出。
藉此,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是先由汽缸头流入,利用挡片限制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使冷却水先冷却汽缸头的温度较高区域,之后再使冷却水流进汽缸,并利用隔板限制冷却水的流动方向,冷却完汽缸后再使冷却水流回汽缸头,最后冷却水由汽缸头的温度较低区域排出。
此外,上述汽缸头的入水口是藉由一挡壁,促使冷却水流入汽缸头前冷却水道。另外,汽缸头上包括有一排气侧、及一进气侧,且汽缸头前冷却水道是邻近排气侧,而汽缸头后冷却水道则邻近进气侧,以使冷却水先行冷却汽缸头上温度相对较高的排气侧,最后再使冷却水冷却汽缸头上温度相对较低的进气侧。
再者,汽缸头包括有一火花塞,且汽缸头后冷却水道邻近火花塞处并组设有一阻扰片,促使冷却水绕经该阻扰片后再流出,以改善冷却水流经汽缸头火花塞区域的顺畅度,进而增加该处的冷却效果。其中,阻扰片可垂直、或是倾斜一角度组设于汽缸头后冷却水道内,皆可达到增加该处冷却效果的功效。
又,上述垫片夹设于汽缸与汽缸头之间,垫片并开设有一第一开孔、及一第二开孔,该第一开孔是连通于汽缸头后冷却水道与汽缸后冷却水道,而该第二开孔则连通于汽缸头前冷却水道与汽缸前冷却水道,以使冷却水依预定的路径依序前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汽缸与汽缸头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散热冷却效果,亦即可使引擎各部分的温度平均,有效解决引擎的热变形问题,且可确保引擎的性能,并增加引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汽缸与汽缸头的分解图。
图2是习知汽缸与汽缸头的冷却水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汽缸与汽缸头的冷却水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汽缸与汽缸头的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汽缸                 10              汽缸冷却水道
101       汽缸前冷却水道       102             汽缸后冷却水道
11        隔板                 2               汽缸头
20        汽缸头冷却水道       201             汽缸头前冷却水道
202       汽缸头后冷却水道     21              入水口
22        出水口               23              挡片
24        挡壁                 25              排气侧
251,252  排气阀               26              进气侧
261,262  进气阀               27              火花塞
28        阻扰片               3               垫片
31        第一开孔             32              第二开孔
4         冷却水               91              汽缸
911       汽缸冷却水道         912             入口
913       第一连接口           92              汽缸头
921       汽缸头冷却水道       922             第二连接口
923       出口                 93              垫片
931       开孔                 94              冷却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汽缸与汽缸头的冷却水道示意图、及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汽缸与汽缸头的分解图,其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引擎冷却水道结构是用以限制一冷却水的流动方向,包括有一汽缸1、一汽缸头2、一垫片3、以及一冷却水4。
汽缸1包括有一汽缸冷却水道10,该汽缸冷却水道10由一隔板11分隔出一汽缸前冷却水道101、及一汽缸后冷却水道102。
汽缸头2组设于汽缸1上,汽缸头2包括有一入水口21、一出水口22、及一汽缸头冷却水道20。其中,汽缸头冷却水道20由一挡片23分隔出一汽缸头前冷却水道201、及一汽缸头后冷却水道202。入水口21是连通汽缸头前冷却水道201与汽缸头2外部,而出水口22则连通汽缸头后冷却水道202与汽缸头2外部。
垫片3夹设于汽缸1与汽缸头2之间,垫片3开设有一第一开孔31、及一第二开孔32,第一开孔31连通于汽缸头后冷却水道202与汽缸后冷却水道102,而第二开孔32则连通于汽缸头前冷却水道201与汽缸前冷却水道101。
如图4所示,冷却水4是由汽缸头2的入水口21流入,入水口21处由一组设于汽缸头冷却水道20上的挡壁24阻挡限制,促使冷却水4先流入汽缸头前冷却水道201,再依序经由垫片3的第二开孔32流入汽缸前冷却水道101,再依序流入汽缸后冷却水道102,并经由垫片3的第一开孔31流入汽缸头后冷却水道202,最后再由汽缸头2的出水口22流出。
如图3所示,汽缸头2上组设有二排气阀251,252、二进气阀261,262、及一火花塞27。其中,汽缸头2上二排气阀251,252组设处又称排气侧25,而二进气阀261,262组设处又称进气侧26。引擎于运转时,排气侧25的温度高于进气侧26的温度。本实施例的汽缸头前冷却水道201是邻近排气侧25,而汽缸头后冷却水道202则邻近进气侧26,亦即冷却水4是先冷却汽缸头2上温度相对较高的排气侧25,最后再使冷却水4冷却汽缸头2上温度相对较低的进气侧26,如此,可使排气侧25的冷却量大于进气侧26的冷却量,进而使排气侧25、及进气侧26冷却后可尽量降至相同的温度。
此外,如图4所示,汽缸头后冷却水道202邻近火花塞27处并组设有一阻扰片28,阻扰片28垂直组设于汽缸头后冷却水道202内,可促使冷却水4绕经该阻扰片28再依序流出,因而可改善冷却水4流经汽缸头2的火花塞27附近区域的顺畅性,进而增加该处的冷却效果。
藉此,本实施例可使汽缸1与汽缸头2均获得良好的散热冷却效果,亦即可使引擎各部分如排气侧25、及进气侧26等部分的温度平均,有效解决引擎的热变形问题,且可确保引擎的性能,并增加引擎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6)

1.一种引擎冷却水道结构,用以限制一冷却水的流动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汽缸,包括有一汽缸冷却水道,该汽缸冷却水道由一隔板分隔出一汽缸前冷却水道、及一汽缸后冷却水道;以及
一组设于该汽缸上的汽缸头,包括有一入水口、一出水口、及一汽缸头冷却水道,该汽缸头冷却水道由一挡片分隔出一汽缸头前冷却水道、及一汽缸头后冷却水道,该入水口连通该汽缸头前冷却水道与该汽缸头外部,该出水口连通该汽缸头后冷却水道与该汽缸头外部;
其中,该冷却水是由该入水口流入,再依序流入该汽缸头前冷却水道、及该汽缸前冷却水道,再依序流入该汽缸后冷却水道、及该汽缸头后冷却水道,再由该出水口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汽缸头冷却水道上设置一挡壁,该入水口是藉由一挡壁,促使该冷却水流入该汽缸头前冷却水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汽缸头包括有一排气侧,且该汽缸头前冷却水道邻近该排气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汽缸头包括有一进气侧,且该汽缸头后冷却水道邻近该进气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汽缸头包括有一火花塞,且该汽缸头后冷却水道邻近该火花塞处组设有一阻扰片,促使该冷却水绕经该阻扰片再流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垫片,其是夹设于该汽缸与该汽缸头之间,该垫片开设有一第一开孔、及一第二开孔,该第一开孔连通于该汽缸头后冷却水道与汽缸后冷却水道,该第二开孔连通于该汽缸头前冷却水道与该汽缸前冷却水道。
CNU2008201765195U 2008-11-19 2008-11-19 引擎冷却水道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8861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765195U CN201288614Y (zh) 2008-11-19 2008-11-19 引擎冷却水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765195U CN201288614Y (zh) 2008-11-19 2008-11-19 引擎冷却水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88614Y true CN201288614Y (zh) 2009-08-12

Family

ID=40980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7651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88614Y (zh) 2008-11-19 2008-11-19 引擎冷却水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88614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2116A (zh) * 2010-12-24 2011-05-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
CN102352799A (zh) * 2011-11-08 2012-02-1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敞开式水套的发动机缸体
CN103590885A (zh) * 2013-11-27 2014-02-1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结构的冷却循环系统
CN105134360A (zh) * 2015-10-16 2015-12-0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循环发动机冷却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2116A (zh) * 2010-12-24 2011-05-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
CN102352799A (zh) * 2011-11-08 2012-02-1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敞开式水套的发动机缸体
CN103590885A (zh) * 2013-11-27 2014-02-1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结构的冷却循环系统
CN105134360A (zh) * 2015-10-16 2015-12-0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循环发动机冷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2843B (zh) 用于内燃机的传热单元
CN201288614Y (zh) 引擎冷却水道结构
CN204421700U (zh) 一种内燃动车组用油水热交换器及内燃机
CN110060967A (zh) 一种双面冷却散热器
CN209675272U (zh) 一种双面冷却散热器
CN201696154U (zh) 引擎冷却水道结构
CN105464830A (zh) 水冷柴油机
CN214841864U (zh) 带有循环水道的液晶半导体成膜用水冷板
CN214228719U (zh) 高效散热模组
JP2013174128A (ja) インタークーラ
CN210003385U (zh) 水冷式中冷器和车辆
CN101603453A (zh) 内燃机散热器
CN217841819U (zh) 一种无人机发动机的水冷系统
KR102335493B1 (ko) 실린더 헤드용 워터자켓
CN218096576U (zh) 一种高效的串流冷却燃烧舱
CN208111642U (zh) 一种风冷组件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池箱
CN217813675U (zh) 改装车发动机用中冷器
CN202157858U (zh) 一种发动机的高效冷却器
CN210769004U (zh) 散热器
CN218669555U (zh) 一种中冷器的水道导流机构
CN201554543U (zh) 一种发动机用冷却器
CN216795585U (zh) 一种双介质散热器
CN214676302U (zh) 具有渐缩入水孔设计的均温板散热器
CN201057077Y (zh) 水冷式引擎改良结构
CN213574356U (zh) 一种高效冷却式柴油发动机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Termination date: 20091221